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一

(一)《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使…活),(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作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队伍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向东望去,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势头(士气高昂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凭借此建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而逃走,因此楚军全部溃败。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既然你们一定认为这样做合适,那我也就从有利用国事上考虑吧。

1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那一个多?

16、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我只是因为丰县人因为雍齿的缘故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

17、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兄们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18、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第二天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使…跟从),驱马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向他道歉。

(二)《管仲列传》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之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

3、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为羞,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为耻。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人们家中财务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仪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就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

5、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所以他的主张平易而容易实行,人们想做的,他就趁机提倡,人们认为不好的,他就顺应着革除掉。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三)《屈原列传》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上官大夫和屈原在朝廷上处于同等位次,想得到怀王的宠信,内心忌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作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改变,但屈平不同意。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

4、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忧愁、苦恼、疲困时,没有不喊天的,生病痛苦,内心悲痛时,没有不喊父母的。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他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

6、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已经被免去官职,其后齐国想攻打楚国,齐国和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

7、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张仪到楚国后,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的当权臣子勒尚,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跑了张仪。

8、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希望国君能完全醒悟,社会现实能完全改变,他思念国君,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重走正道的愿望,在《离骚》中作了多次表达。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推举贤能来辅佐自己。

10、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可是亡国破家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清平的国家却许多代也不出现了,这是因为国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的忠臣,所认为的贤臣也不是真正的贤臣。

1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楚国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割,失掉了六郡。怀王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1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脸色憔悴,身体和容貌都想干枯的树木一样。

1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那?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对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15、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读过《服鸟赋》,作者认为死与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我又茫然自失了。

四《项羽本纪》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项梁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

2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都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天的干粮,借此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

3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前来援救巨鹿在城下驻扎的诸侯军队有十几座营垒,没有那一个敢放兵出战。

4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当打败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时,无不跪在地上,用两膝前行,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5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了好几里。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纵横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

7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进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项籍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无一人返回,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何面目去见他们?

8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在心中没有愧疚吗?

9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悬赏我的人头,我把这份好处送给你吧

10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项王已经死了,楚国地方全部投降汉王,唯独鲁地不降服,汉王就率领天下的兵马想屠灭鲁地,因为鲁县军民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尽忠,汉王就拿着项王的头颅给鲁县人看,鲁县父老们这才投降。

11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结果五年就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身死在东城,尚且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太错了。

史记重点翻译二

五《刺客列传》

1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他在所游历的那些诸侯国家,都是跟一些贤士、豪杰和年高有德行的人结交。

2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后来秦国天天出兵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攻伐齐国、楚国、和三晋,渐渐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快要到燕国了,燕国的君臣都害怕战祸的来到。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怎么可以因为被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

4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这叫做“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路上”呀,祸患一定是救不了了!即使有管仲、晏婴那样的才能,也不能替我们想出解救的办法。希望太子赶快叫樊将军到匈奴去,来消除秦国侵略燕国的借口。

5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为了结交一个新知的朋友,便不顾国家的大害,这可以说是“加深怨恨而扩大祸患”了。

6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太子迎了出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导,又跪下来拂试了座位让座。

7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

我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泄漏秘密的缘故,是想要来完成国家大事的谋划。如今田先生以自杀来证明不泄漏秘密,岂是我的本意啊!”

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并吞,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他的野心是不能满足的。

9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我个人的看法,以为要是真能物色到天下的勇士,出使到秦国去,用重利去诱惑他,秦王贪心,在那情形下,必定可以达到劫持他的目的。

10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形下来投靠我,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而伤了这位长者的心,希望您再替我另外想办法!

1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被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您的父母族人,统统被杀光或没入官府为奴。现在听说悬赏千斤黄金和万家食邑来征购将军的头,您预备怎么办呢?”

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行。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燕王果真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

1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宽容他一些,使他能在大王面前尽了使者的任务。

1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便倚靠着铜柱笑,像簸箕一样,双腿张开,坐在地上大骂道:“事情所以没能成功,只因为想活捉胁迫你,好得到你退还诸侯们土地的诺言,来回报太子。

16 始公孙季公,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以前,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往,详尽地知道这件事的经过,对我说过像以上所说的话。

17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从曹沫到荆轲这五个人,论他们的义行,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他们的立意都很显明,不背弃他们立定的志向,声名能够流传到后代,难道是虚妄的吗!

六《魏公子列传》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是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的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

3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公子的随从都暗自责骂侯生,侯先生看都公子的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

4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我只是个城东门报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去拜访他。

5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停留在街市中节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

6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

7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8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结为姻亲,就是因为仰慕公子的道义高尚,能为别人的困难感到着急。

9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如今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要奔赴战场同秦军拼死命,这好比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

10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

11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1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我(本来)是街市中一个击刀杀生的屠夫,而公子却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报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礼节没有什么用处。

13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在您到达晋鄙军队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

七《淮阴侯列传》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

2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往东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

4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

5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

6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它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

7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8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兵法上不是说:“把士兵置之死地,就没有其他选择,只有拼死战斗,死中求生而获胜。

9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况且我没有得到素有训练的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

10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1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皇上曾经很随意的和韩信议论将领的才能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12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你,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13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

14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

15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学生版)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第一课时 《季氏将伐颛臾》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史记》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命题人:孙晓辉) 1、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________ 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________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 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________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________ 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________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________

9、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________ 10、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1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________ 12、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________ 1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________ 1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命题人:王仁刚)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________

史记重点句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一)《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使…活),(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作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 《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翻译: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信陵君窃符救赵》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翻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能谦虚待士,士人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谦逊而以礼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富贵就慢待士人。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翻译:我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检点自己的行为几十年,终究不应因为做守门人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钱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翻译:侯生整理破旧的衣服和帽子,径直上车在公子的上座坐下,并不谦让,想借此来观察公子(的情态)。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翻译: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随从,前去拜访他。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翻译:到公子家中,公子引领侯生坐在上座,一一向宾客引见,宾客们都很惊讶。 6、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史记翻译句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重要句子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 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被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来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秦王把璧给他,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了几步站住,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竖直向上顶起了帽子。 4.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在朝廷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呢?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秦王怕他撞碎了和氏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唤有司查明地图,指点着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都邑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邑给赵国,实际上得不到。 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必定违背信约不补偿赵国城邑,于是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着和氏璧,从小道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当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您和群臣仔细商量这件事。 8.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不如趁机优厚的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呢? 9.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直到酒宴结束,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布置了大量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10.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说:“我做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仅凭言辞立了些功劳,却位居我上,况且相如向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我离开亲人而适逢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职位相同,廉颇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况且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我想到这样一些问题,强秦不敢轻易侵犯赵国的原因,只因为我们两个人存在。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的危急为先而以个人的仇怨为后。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 《晁错》 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此万世之利也。 翻译: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信陵君窃符救赵》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翻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能谦虚待士,士人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都谦逊而以礼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富贵就慢待士人。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翻译:我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检点自己的行为几十年,终究不应因为做守门人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钱财。 3、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翻译:侯生整理破旧的衣服和帽子,径直上车在公子的上座坐下,并不谦让,想借此来观察公子(的情态)。 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翻译: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随从,前去拜访他。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史记重点句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一)《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二)《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完整word版,《史记》重点篇目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篇目重点句子翻译 (一)《刺客列传》 1、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译: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译: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 3、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译: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译: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原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译: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 6、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7、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译:唉!太可惜啦,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我太不了解这个人了!过去我呵斥他,他就以为我不是同路人了。 8、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译:从曹沫到荆轲五个人,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

史记选读翻译讲义

《史记》选读句子翻译讲义 1.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P.6)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P。70)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 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 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11.何故怀瑜握瑾,而自令见放为? 12.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13.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 令,终莫敢直谏.

1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P.68) 15.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1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 下也. 17.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1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9.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20.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2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P.42) 22.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23.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24.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26.“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 也。(P.81) 28.项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9.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3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翻译 《高祖本纪》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 死刑。 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我和诸侯们约定,先打进函谷关的人就以他为王,我应当在关中做王。 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8、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军队)经过后就全部烧毁栈道,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帷帐中运筹谋划,却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 11、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现在我所创下的家业和二哥相比,谁的多呢? 《项羽本纪》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楚军在诸侯军中居于第一,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军筑有十几座营垒, 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今天肯定得决心死战了,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一 (一)《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使…活),(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作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史记重点句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一)《太史公自序》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 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二)《高祖本纪》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太史公自序》 (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恨他,卿大夫阻抑他。 (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译文:考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是丢掉了立国立身的根本(礼义)。 (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4)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译文:(舜)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2)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译文: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要点:以、诛、是) (3)女其往视尔事矣。 译文: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公事吧!(要点:女、其、尔事) (4)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译文:于是帝舜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5) 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译文:禹为先父伯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 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鲁周公世家》 (1)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译文:您不会有灾祸的。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3)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译文: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 《高祖本纪》 1、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译文:沛公召集秦地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受秦朝苛虐法律的苦很久了,(秦朝统治时)非议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处以死刑。” 2、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译文: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译文:当初,父亲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

《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 1 ?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3 ?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费于沟淢。 6、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鲁周公世家》 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15、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1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17、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18、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管仲列传》

(完整word版)高祖本纪字词整理及重点句子翻译

高祖本纪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重点词解】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2.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 3.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4.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5.还军霸上(驻扎) 6.去辄烧绝栈道(断) 7.汉王复入壁(营垒) 8.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9.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10.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11.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 12.可四千余人(大约) 13.意豁如也(……的样子) 14.其先刘媪尝息 ..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 15.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 16.已而有身(不久) 17.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18.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 19.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 20.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 21.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 2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 23.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 24.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 25.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 26.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 27.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28.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 29.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 30.酒阑(将尽、将终) 31.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 32.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 33.无如季相(面相) 34.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 35.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 将军”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 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起兵叛乱时, 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 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 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 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与他们交战。 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 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 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 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 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 高祖本纪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曾经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译: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 5.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坐。 6.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译:杨熊逃到荥阳去了,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 7.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译: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因此大败秦军。 8.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译: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道旁投降。 9.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 王关中。 译: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司马迁《史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司马迁《史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 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

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阅读题: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参考答案】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