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备考训练:矩形及其性质(四)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备考训练:矩形及其性质(四)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备考训练:矩形及其性质(四)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备考训练:矩形及其性质(四)

北师大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备考训练:

矩形及其性质(四)

1.如图,有一个长方形展览室,长10m,宽8m,室内放置隔板,中间的走道宽1m,一位参观者沿走道正中从头走到尾,他一共走了m.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C与DB相交于O,OE是AD的垂线,垂足为E,AF是DB的垂线,垂足为F,已知OE=2,DF=3BF,则AE=.

3.如图的周长是厘米.

4.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是篮球场地的简图,长是28m,宽是15m,则它的对角线长约为m.(精确到1m).

5.如图,矩形ABCD的一边AD在x轴上,对角线AC、BD交于点E,过B点的双曲线恰好经过点E,AB=4,AD=2,则K的值是.

6.已知: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AOD=120°,∠AEO=.

7.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交于点O.若点E为BC上一点,连结EO,并延长交AD于点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对.

8.如图,AD平行且等于BC,则四边形ABCD是,又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1=∠2,则四边形ABCD是.

9.如图,已知矩形ABCD,若AH⊥BD,∠BAH=∠DAH,则∠CAD等于.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E⊥BD,垂足为E,∠DAE:∠BAE=1:2,则∠CAE=度.

1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20,AB=3,则AD与BC之间的距离为,AB 与CD之间的距离为.

12.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AOB是等腰三角形;

②S

△ABO =S

△ADO

③AC=BD;

④AC⊥BD;

⑤当∠ADB=30°时,△AOB是等边三角形;

⑥AC所在直线为矩形ABCD的对称轴.

1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E⊥BD于点E,对角线AC,BD交于O,且BE:ED=1:3,AD=6cm,则AE=cm.

34.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E是AD上任一点,连接CE,F是CE的中点,若△BFC的面积为6cm2,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cm2.

15.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中心是O,则图中共有对全等三角形.

16.在长方形ABCD中,A(﹣3,2),B(0,2),C(0,4),则点D的坐标是.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E⊥BD于E,BE:ED=1:3,AB=4cm,则AC=.

18.如图,在矩形ABCD中,AD=13,AB=12,点F在边BC上且AF=AD,∠DAF的平分线交边DC于点E,则DE=.

19.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的夹角是120°,较短的边为5cm,则另一条边长为.

20.有一个角是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矩形.

参考答案

1.解:参观者在第一个隔板内走的路程是10﹣0.5,在最上边的隔板走的路程是10﹣1=9mm,在下面第二个横道的路长是10﹣1﹣1=8m,再在上面第二个横道的路程是8﹣1=7m.依此类推,就可以求出所有在横道内走的路程,同样可以求出在所有纵路内所走的路程,把各个数相加就可以得到总路程.

答:他一共走了80m.

故答案为:80.

2.解:∵AF⊥DB,又OE⊥AD,

∴∠OEA=∠AFO=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O=BO=CO=AO=BD=AC,

又∵DF=3BF,

∴OA=2OF,

∴∠OAF=30°.

∴∠FOA=60°,

∴∠AOD=120°,

∵AO=DO,

∴∠OAE=30°,

∴OE=OA.

∵OE=2,

∴OA=4.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AE=.

故答案为.

3.解:根据图形可以得到:AB+CD+EF=HG=4厘米,AH+BC+ED=FG=6厘米.∴图形的周长是:(AB+CD+EF)+(AH+BC+ED)+HG+FG=20厘米.

故答案为20.

4.解:在直角△ABC中,AB=15m,BC=28m.

根据勾股定理得AC==≈31.765≈32m.

故答案为32.

5.解:设OA=a,则A点坐标为(a,4),E(a+1,2)

将这两点坐标代入双曲线联立得:

解得:

∴可得k的值为4.

故答案为4.

6.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BC=∠BAD=90°,AC=BD,OB=BD,OC=AC,

∴OB=OC,

∴∠OBC=∠OCB,

∵∠BOC=∠AOD=120°,

∴∠OBC=30°,

∵AE平分∠BAD,

∴∠BAE=∠EAD=45°,

∴∠AEB=∠EAD=∠BAE=45°,

∴AB=BE,

∵∠AOD=120°,

∴∠AOB=60°,

∴AB=OA=OB,

∴OB=BE,

∴∠BOE=∠BEO,

∴∠OEB=75°,

∴∠AEO=∠OEB﹣∠AEB=75°﹣45°=30°.

故答案为:30°.

7.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AB=CD,AD=BC,AO=CO,BO=DO,AC=BD,∠ABC=∠BAD=∠ADC=∠DCB=90°,

AD∥BC,

∴OA=OB=OC=OD,

在△ABC和△DCB中,,

∴△ABC≌△DCB(SAS),

同理:△ABC≌△CDA(SAS),△ABC≌△BAD(SAS),

∴△ABC≌△DCB≌△CDA≌△BAD(SAS),

共有6对;

在△DOC和△AOB中,,

∴△DOC≌△AOB(SAS),

同理:△DOA≌△COB(SAS);

∵AD∥BC,

∴∠OAF=∠OCE,

在△AOF和△COE中,,

∴△AOF≌△COE(ASA),

同理:△DOF和△BOE(ASA),

综上所述,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10对,

故答案为:10.

8.解:(1)AD平行且等于BC,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又对角线AC,BD交于点O,

∠DAO=∠2,∠AOD=∠BOC,AD=BC,

∴△AOD≌△COB,同理△ABO≌△DCO,∠ABO=∠DCO,

又∵∠1=∠2,∴∠ABC=∠DCB=∠DAB=∠DCB,∴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矩形.

9.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C,OB=OD,AC=BD,∠BAD=90°,

∴OA=OD,

∴∠CAD=∠ADO,

∵∠BAH=∠DAH,

∴∠BAH=30°,∠DAH=60°,

∵AH⊥BD,

∴∠ADO=90°﹣60°=30°,

∴∠CAD=30°;

故答案为:30°.

10.解:∵∠DAE:∠BAE=1:2,∠DAB=90°,

∴∠DAE=30°,∠BAE=60°

∴∠DBA=90°﹣∠BAE=90°﹣60°=30°,

∵OA=OB,∴∠OAB=∠OBA=30°

∴∠CAE=∠BAE﹣∠OAB=60°﹣30°=30°.

故答案为30.

11.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AB.

∴AB=3,

即AD与BC之间的距离为3.

∵矩形ABCD的面积为20,AB=3,

∴BC=,

即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3,.

12.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AB=CD,AD=BC,AO=CO,BO=DO,AC=BD,∠ABC=∠BAD=∠ADC=∠DCB=90°,AD∥BC,

∴OA=OB=OC=OD,

则△AOB是等腰三角形;S

△ABO =S

△ADO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ADB=30°,

∴∠ABO=90°﹣30°=60°,

∵OA=OB,

∴△AOB是等边三角形,⑤正确;

∵矩形ABCD的对称轴是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矩形ABCD不是菱形,∴AC所在直线不是矩形ABCD的对称轴,⑥不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

13.解:设BE=x,因为BE:ED=1:3,故ED=3x,根据射影定理,AD2=3x(3x+x),即36=12x2,x2=3;

由AE2=BE?ED,AE2=x?3x;即AE2=3x2=3×3=9;AE=3.

14.解:连接BE,

∵BF是△BCE的中线,

∴S

△BCE =2S

△BCF

=12,又矩形ABCD与△BCE同底等高,

∴矩形ABCD的面积=2×S

△BCE

=24.

故答案为24.

15.解:∵ABCD为矩形,O为重心,

∴AB=CD,∠ABC=∠DCB,

又∵BC=BC,

∴△ABC≌△DCB,

同理△BAD≌△CDA,△ABC≌△ABD,△ABC≌△ACD,△BCD≌△ABD,△BCD≌△ACD ∵AO=CO,BO=DO,∠AOB=∠COD,

∴△AOB≌△COD,

同理△AOD≌△COB,

所以共8对全等三角形.

故答案为8.

16.解:∵长方形ABCD中,A(﹣3,2),C(0,4),

∴点D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4,

∴点D的坐标为(﹣3,4).

故答案为:(﹣3,4).

17.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OB=OD,OA=OC,AC=BD,

∴OA=OB,

∵BE:ED=1:3,

∴BE:BD=1:4,

∴BE:OB=1:2,

即BE=OE,

∵AE⊥BD,

∴AB=OA,

∴OA=OB=AB=4cm,

∴AC=2OA=8(cm).

故答案为:8cm.

18.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CD=AB=12,BC=AD=13,∠B=∠D=∠C=90°,∵AF=AD=13,

∴BF===5,

∴CF=BC﹣BF=13﹣5=8,

∵∠DAF的平分线交边DC于点E,

∴∠FAE=∠DAE,

在△AFE和△ADE中,,

∴△AFE≌△ADE(SAS),

∴FE=DE,设FE=DE=x,则CE=12﹣x,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82+(12﹣x)2=x2,解得:x=,即DE=;

故答案为:.

19.解:如图:

∵∠AOD=120°,

∴∠AOB=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AB=5cm,

∴AC=10cm,

∴BC===5cm,

故答案为:5cm.

20.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故答案为:直角;三;相等;互相平分且相等.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证明(二) 一、公理(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3)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二、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 b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 班级姓名 第一章证明(二)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6、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矩形定义及性质(教案)

矩形定义及性质 剑川县沙溪中学王仲磊 2号 课型:新授课课时:1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矩形的定义、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2、能说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及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3、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4、能运用以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5、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矩形的定义、性质及推论。 难点:能用矩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推论:夹在两条平行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一幅动画。(屏显) 一个角是直角 (1)(2)当平行四边形变化到位置(2 )时得到什么图形? (生回答,教师作点拨。) 三、讲解新课 1、请举几个生活中关于矩形的例子。(对学生的回答作灵活处理)

2、观察动画中平行四边形是如何演变成矩形的,也就是说当平行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便成了矩形?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有一个角是直角”外,还可能具有哪些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呢? (引导学生根据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经验,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探索矩形的特性,这种探索的基础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根据学生的回答: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如何说明“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呢?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B=90o 。求证:∠A=∠B=∠C=∠D=90o 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DC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 ∴∠C=∠B=9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互补) 同理:∠D=90o 、∠A=90o 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知识拓展:让学生说出不同于老师的证法。(分组讨论) 5、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关上你们的教材,观察教材的封面,用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对角线。并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教材的封面是什么图形? 派一名代表说出你们测量的数据?你能发现两条对角线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学生容易回答“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这一命题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给出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这个命题。 已知:如图,ABCD 是矩形,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求证:AC=BD 证明:在矩形ABCD 中 ∠ABC=∠DCB=90o ,AB=DC ,BC=CB ∴?ABC ≌?DCB ∴AC=DB 性质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直角三 角形,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又相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什么重要性质。请同学们讨论,并大胆的猜想。(对学生的回答稍作点拨) 如图,已知ABCD 是矩形,对角线AC 、BD 相交 于点O 。求证:OB=21 AC 证明:在矩形ABCD 中, AC=BD (矩形对角线相等) 又∵OA=OC=21 AC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矩形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思考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较强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活动的经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要把解题的整个过程表述完整、清楚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矩形的的定义,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矩形的性质定理进行推导证明; (3)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2)通过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几何思维方法,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测量、猜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2)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信心。 (3)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矩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平行四边形教具,矩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1、观察图形,都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他们的特殊之处 2、探究矩形的定义 利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演示,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化,让学生注意观察。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思考: (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2)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不变的是什么? (3)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改变的是什么? 不变:对边仍保持相等,对边仍分别平行,所以仍然是平行四边形 变: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改变过程中有特殊值吗?这时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活动: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经历了矩形概念的探究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矩形的概念。 二、分组讨论,探究新知

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八下前情回顾)※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 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一个内角为直角 菱形 一组邻边相等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起看看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圆心角? 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90---P93,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圆周角?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 2、在下面空里作一个圆,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圆心角及圆周角。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3、默写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证明。 4、能去掉"同圆或等圆"吗?若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质成立吗? 5、教材92页思考?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证明(二)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SAS 、AAS 、ASA 、HL 二、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2、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三、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线合一” 四、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5、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两直角边的积=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积 五、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与判定 1、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1所示,AO=BO=CO ) 3、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六、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2所示,OD=OE=OF)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学校:慧方明朗市泉山明镇坝靓小学* *教师:如来风* *班级:飞龙1班* 作品编号:GLK520321119875425963854145698357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应用 【知识盘点】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在Rt△ABC中,∠ACB=90°,CD是边AB上的中线,若∠ADC=70°,则∠ACD=_______. (1) 3.四边形ABCD是矩形,若已知AB=8㎝,AC=10㎝,则AD= .矩形的周长= ,矩形的面积= . 4.已知矩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6,则矩形的对角线长为 . 5.已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3cm,一边长为2cm,则另一边长为 . 6.如图2所示,在矩形ABCD中,A C和BD是两条对角线,若AE⊥BD于E,∠DAE=2∠BAE,则∠FA C=________. (2) (3) (4) 【基础过关】 7.如图3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BDC=90°,AB⊥BC于B,E是BC?的中点,?连结AE,DE,则AE与DE的大小关系是() A.AE=DE B.AE>DE C.AE

使得C 点落在矩形ABCD 内部的E 处,FE 平分∠BFG ,则∠GFH 的度数a 满足( ) A .90°<α<180° B .α=90° C .0°<α<90° D .α随着折痕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7) 【应用拓展】 10.如图8,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60°,AB=4㎝,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综合提高】 (8) 11.如图9所示,在矩形ABC D 中,F 是BC 边上一点,AF 的延长线交DC 的延长线于G ,DE ⊥AG 于E ,且DE=DC ,请不添辅助线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之. (9) 答案: 1.斜边的一半 2. 55° 3. 6cm 28cm 48cm 4. 10 5. 6. 30° 7.B 8.D 9.D 10. 解: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OA=OB. ∵ ∠AOB=60°, ∴ △AOB 是等边三角形. ∴ OA=AB=4(㎝), ∴ 矩形的对角线长 AC=BD=2OA=8(㎝). 11.△ABF ≌△ADE ,证明过程(略) 5cm A D B C O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八年级(上)数学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八年级数学,共有学生67人。2010年上期学生总体来看,成绩较差。学生到八年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这学期将学习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通称实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学期将学习用字母表示变量,学习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函数,着重学习描述均匀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平移和轴反射,这学期将学习旋转,并且运用平移、轴

2020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你能证明它们吗(一)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后记教学内容及过程学生活动一、复习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二、新课讲解 在《证明(一)》一章中,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w 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 w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w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w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w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w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w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公理5、3、4、6可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D,∠B=∠E(已知)∵∠A+∠B+∠C=18°,∠D+∠E+∠F=18°(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C=18°-(∠A+∠B) ∠F=18°-(∠D+∠E) ∠C=∠F(等量代换) BC=EF(已知)△ABC≌△DEF(ASA)这个推论虽然简单,但也应让学生进行证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骤,为下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三、议一议 (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已经探索过,这里先让学生尽可能回忆出来,然后再考虑哪些能够立即证明。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叙述为等边对等角。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 教学设计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三)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本学期也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本节前两课时,学生学习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本课时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矩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证明活动,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关证明推理,学生已经逐渐体会到了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同时,在前面的相关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归纳、概括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大量的活动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在解题中合理运用方法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课本基于目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本课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和作用,体会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教科书提出的学习任务,重点集中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因为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从认知角度上缺乏挑战性,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把目标上升一个层次,从关注学生是否能证明这些定理提高到关注学生如何找到解题思路,从关注学生是否能顺利证明提高到关注学生是否合理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严格证明,从关注学生合作解题提高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能力培养不仅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近期目标,更是为今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的远景目标,能力的培养也必然带动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同时,在教学中,还必须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为此,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①知识目标:能够运用综合法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②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培养学生找到解题思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严谨的科 学,增强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治学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袁轩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濮阳县文留镇中心校袁轩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 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Ⅰ.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 斜边是。 3、如图,AB⊥BE于C,DE⊥BE于E,(1)若∠A=∠D,AB=DE, 则△ABC与△DEF(填“全等”或“不全 等” ),根据(用简写法) (2)若∠A=∠D,BC=EF,则△ABC与△DEF(填 “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

法) (3)若AB=DE,BC=EF,则△ABC与△DEF(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 (4)若AB=DE,BC=EF,AC=DF则△ABC与△DEF(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 Ⅱ.导入新课 (一)探索练习:(动手操作画一画)任意画一个Rt△ACB ,使∠C﹦90°,再画一个 Rt△A′C′B′使∠C﹦∠C′,B′C′﹦BC,A′B′﹦AB (1):你能试着画出来吗?与桌友交流一下。 按步骤作图: ①画∠MC′N=90° ②在射线C′M上取B′C′=BC ③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 ④连接A′B′ (2):把画好的Rt△A′C′B′剪下来放到Rt△ACB上,它们全等吗?是否重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桌交流一下。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巩固练习: 1.如图,△ABC中,AB=AC,AD是高, 则△ADB与△ADC(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用简写法)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证明(一) 1、你能证明它吗?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上)数学知识点答案 第一章证明(一) 1、你能证明它吗?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矩形及其性质【新版】

矩形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矩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自主合作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重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 难点:理解矩形的特殊性. 关键: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迁移到矩形概念与性质上来,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收集有关矩形的图片,制作教具. 学生准备: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预习矩形这节内容. 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内容. 2.知识线索:情境与操作→平行四边形→矩形→矩形性质. 3.学习方式:观察、操作、感知其演变,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破难点.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形象感知 【显示投影片】 教师活动:将收集来的有关长方形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定义出矩形的概念.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也就是小学学习过的长方形). 教师活动:介绍完矩形概念后,为了加深理解,也为了继续研究矩形的性质,拿出教具.同学生一起探究下面问题: 问题1:改变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将框架夹角∠α变为90°,?平行四边形成为一个矩形,这说明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具有怎样的从属关系?(教师提问)学生活动:观察教师的教具,研究其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属于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问题2:既然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那么矩形是否具有它独特的性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