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美婚姻观对比

中美婚姻观对比

中美婚姻观对比
中美婚姻观对比

学号1040411122

姓名杨梦云

心灵的港湾

——中美婚姻观对比

正文摘要:中美两国在文化历史,哲学信仰,地理位置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间对于婚姻观的截然不同,本文拟对此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及解剖,探讨两国人对于婚姻观的具体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爱情;幸福;传统;文化

近日在《南方周末》看到一篇文章《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写了吴森教授通过一则故事对中美婚姻观的看法。

故事是这样的:“获得博士学位后,吴森开始在北伊利诺大学当专任讲师,但是任教不久即辞职他去。辞职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偶然发现在此高等学府内部竟然也有所谓“配偶交换会”的组织。不过,他在《比较哲学与文化》里没提哲学系有哪些人参加。继以前发现李维曾经五度结婚之后,这场在北伊利诺大学不愉快的经历使吴森对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有了更强烈的感觉。他发现,美国人对男女之事的态度,是“好奇式的”(wonder),而中国人则是“顾念式的”(concern)。因有“好奇”之心在那里作祟,所以不问利害美丑,长幼尊卑,以及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只一门心思地想“一探究竟”。据说二十余岁的美国青年,多有和他母亲或祖母同一年龄的人发生关系者,这完全就是“好奇”心态下之自然产物。然而,这些人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探究”上兴趣的满足,所以纵使是“春风几度”,也不轻易“许以终身”。吴森此前在密苏里大学当讲师时,班上有一年轻貌美的女生,生于天主教家庭,父亲为圣路易市名律师,彼姝虽然天资颖悟,口才敏捷,但经常对班上的男生“打歪主意”。有一次,吴森与她做长谈,顺便问她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该女学生回答得很干脆:“I like sexual inter course。”(我就爱性交)问她:“何以故?”答曰:“This is the best way of knowing a person。”(要想了解一个人,这是最佳途径)这就是说,通过吃饭逛街看电影逛公园,甚至切磋球技和读书心得这些途径,是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这位“天之骄女”的蛮劲和口才确实一流。

由此对两国婚姻观的差异可见一斑。两国在文化历史上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人跟American性格

1

【吴森】(Joseph S. Wu),生于广州,其父是一岭南艺术家,其母为一兼通西医的中医师。吴母国文底子很好,曾亲授吴森“四书”,还常举中西医理互相比较,影响他后来注意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的异同。文字学名家高鸿缙和文史学者、禅学家巴壶天对其均有很大影响。后远渡美国研究西方哲学,并于1976年应台

上的迥异。由此,两国在婚姻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吧。”

1)美国人太易移情别向,中国人太易许以终身

首先,如上文所言,最易为国人注意到的是便是这一点。中国人传统,有很强的家庭观念,个人的独立与幸福往往要让位于家庭的和谐,长久,而美国人则不同,美国人以自由自居,这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亦不例外,所以,美国人因爱而结婚,亦因爱而离婚。在他们心中,个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爱情,幸福无从谈起,分手也是对双方都好的事情,其他所谓家庭,孩子的因素都应该让位于此。这也是西方契约论在婚姻上的真实写照吧。

与美国人相反,中国人的心态是属于“顾念式的”。因“顾念”而产生“同情”、“怜悯”、“爱惜”、“关心”,而“相依为命”,而“天长地久”,而“又岂在朝朝暮暮”。大陆港台三地大学中,我们常见男女同学朋友一起“出双入对”,进出图书馆和自习教室,一起考研,为对方洗衣打水打饭占座,俨然已经一个“小家庭”,已经“相依为命”。在浸染“好奇心态”的人看来,这种关系就不免显得是一种“成天互相吊着”,“沉闷乏味”,不够“当机立断”,不够“快刀斩乱麻”,以及“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吴森后来在加州大学教书时,有两个台湾辅仁大学毕业的女生来美留学,经人介绍向他请教美国的男女社交之道。吴森当时脱口而出:“美国人太易移情别向,中国人太易许以终身。”这种“许以终身”,就是concern心态下的产物。

说到离婚,国人对美国的高离婚率必有所耳闻。一份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初次结婚的夫妻以离婚告终的占38%,但这些离婚的人又有3/4再婚,而这些再婚者中又有44%离婚。这种结婚——离婚——再婚——再离婚的现象可能在每个人身上多次重复。

庄恩平就叙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在纽约留学的28岁的中国女孩说,她当年根本没想到他的美国丈夫居然会在婚后一年就向她提出离婚,甚至是在没有什么具体理由的情况下。她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不爱她了。她质问到,你不是一直说你爱我吗。得到的答案却是:我以前爱你,但现在不爱了。“他怎么能这样?!”她极为感慨,“今天说爱你,明天怎么就说不爱你了?!”这在她看来,几乎是一种欺骗行为。而她的美国丈夫却有自己的婚姻观。当年他爱她,所以和她结婚;现在不爱了,所以要求离婚,他是完全诚实的。“生命很短,干嘛要让自己受苦呢?这婚姻既然已经不能再带来幸福和快乐,”他说,“维持它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婚姻观和美国婚姻观的一次碰撞。

在“性解放”的冲击之下,美国甚至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开放式”婚姻。指配偶通过协议作某些灵活安排,包括可以发生婚外性关系。已婚的一对或多对夫妻相互交换配偶,他们认为要改变单调枯燥的一夫一妻制度。或许这就是他们强烈的Wonder心态的集中反映吧。

其实,要是去评判哪个更好一点呢,我们只能说没有更好,只有适合。美国人认为他们的价值观是最好的,他们对于婚姻的看法是对人权的保护。而我们则对美国人今日结婚,明日离婚的行为所不齿,认为我们和谐而稳定的家庭才是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

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的是人生的义务与责任,是永不破灭的契约;强调维持家庭的利益;择偶则多从实用考虑,要求婚前贞洁,婚后忠诚;生儿育女是人生责任。特别是在贞洁问题上,中国人是看得特别重的。而美国的婚姻的基本目的是心灵的结合、个人的幸福,如果没有幸福随时可以分手;更多考虑的是当事双方的幸福;择偶基础以爱情为主;不求婚前贞洁、婚后忠诚;生儿育女并非人生责任,甚至可以不要孩子。

2)如何才能娶到你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结婚的开支越来越高,成为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

由于一般公认的是由男方提供婚房,而房价又日益飞涨,所以,对于不少男方的家庭来说,儿子结婚带来的经济压力尤其大。这也就自然引发了人们对此的感慨和抱怨,甚至有人把中国男人结婚的负担去跟美国的男人比较,得出“中国男人结婚负担是美国男人100倍”的结论。

说起中国的婚事越来越豪华,开支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其中许多婚事确实也是由双方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买单。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仍然是靠自己的积蓄来办理婚事,量力而行,“裸婚”的现象也并不罕见。至于说起美国的婚事,其实,对于大多数美国人,尤其是年轻女孩子来说,婚礼是人生中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由于美国的风俗是由女方出资办婚礼,所以不少有女孩子的家庭,从女儿出生不久就开始为她积攒结婚费用。美国人的婚礼,仪式无论繁简,绝大多数都是很郑重的。当然,美国的婚事中,既有很多简单婚礼,也不乏开支巨大的豪华婚礼。所以说,从婚礼开支的绝对金额来做中美比较,过于简而化之。

我认为中美两国在年轻人婚事上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开支的绝对数额上,而是在于社会风气、人文心态上的很大差别。首先,美国的年轻人结婚,虽然也有一些父母帮助买单的,但那时出于父母主动资助,社会风气的主流还是自力更生办婚事。我想,这和美国人普遍认为成年后就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应该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理念一脉相承的。不仅在操办婚事上,在生活中许多方面,成年后的年轻人都是自己打拼,很少有依靠父母啃老的现象。

而在国内,成年后的年轻人靠父母买房、办婚礼、帮找工作、帮带孩子、帮操持家务的现象还很普遍。其次,美国人确实不大攀比,极少有比排场的现象。

其实,究其原因呢,我们社会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曾看到报导说∶时下北京的

男人,要不吃不喝工作12 年,才有经济能力讨个中等条件的女人;而在北方的哈尔滨,

娶一个条件中上等(学历大专以上、身材相貌较好、有稳定的工作)的太太需要70 万元。如今没房子的男人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有人说房子成了女人的催情药,房子成了男人的伟哥。在当今中国,爱情不值一套房子。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百个白马王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啃老而独立买房结婚确实不易。而攀比历来为有识之士所诟病,少数不齿于此的年轻人至多只是汹涌波涛上的浪花,终抵不过大多数家长的滚滚洪流。

可见,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当代的中国年轻人不容易啊。

3)你会怎样选择你的他/她

中国人女人选择老公的标准是:车子,房子,票子。所谓的爱情在金钱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没有钱,什么都白搭。男人选择老婆也主要看重漂亮、体形等外在的东西。这样的婚姻有意义吗?是真爱吗?会幸福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男婚女嫁都是有条件的进行,而不是完全因为爱对方,自己有这个能力来养活这个家,养活这个女人,愿意给她一个舒适的生活才娶对方,所以中国才有一句流行语“成家立业”,这句话一分析就成了先成家后

立业了。不管是因什么条件,这种婚姻从一开始就有水分,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有走进婚姻

意味着走进坟墓的感觉,觉得婚后生活很平淡,平淡的出奇,有的甚至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家庭出现这样的结果:男士有了地位和金钱就有了情人或二奶。中

国的男人基本上不敢娶一个比自己强的女人,所谓幸福的配对是男强女弱,这样男人才觉

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没被削弱,就有了成功感,可是这么一来却常产生另外一个反效应,就

是很多男人到后来随着地位的改变觉得自己的老婆配不上自己了,落伍了,于是乎养情人包二奶成了他们弥补这种不足的最好方式,而且还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好像自己包养二奶是出于难言的苦衷,但至始至终没有抛弃自己的糠糟之妻,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

而美国女人选择老公主要考虑:诚实,聪明,幽默。而男人选择女人时看重:能否兴趣相投,心心相映。美国人找的是自己爱的,如我们中国人说的“罗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有的喜欢胖女人,有的喜欢漂亮女人,有的喜欢瘦女人,有的喜欢女强人,有的喜欢聪明的女人,有的喜欢娴熟温柔的女人,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个胖胖的女人,老公却很英俊潇洒,一个天天在家里照顾孩子打理家务的女人,老公却是大老板,他们一样也过得快乐幸福的原因。美国男人在青少年时期受生物本能的驱使,同样会去追求漂亮的外表。等他们长大以后,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就不再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而更看重心灵的撞击,思想的交流,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中国人注重外在,而国外注重内在。中外征婚启事不同的是:中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学位,职业,经济状况,等等。外国男人罗列的是他们的个人爱好和特点。

这也就从一开始就导致了中国人婚姻质量不如美国人,因为一开始连接两颗心的不是爱情。再加上发现两人无法好好相处之后,我们也不会像美国人一样,好聚好散,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将就下去,一辈子就这样将就下去了。

4)SAY NO TO “二奶”

多数中国女性赞成“二奶”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使人民普遍比过去富裕,对外视野也拓宽了,但在选择配偶的标准上,却没有多大变化,过去是“几条腿(家具)” ,现在是“几个存折”,看你有多少钱。谁有钱、有权,谁就是被羡慕、追逐的物件。前几年的电视剧《蜗居》,里面写一对刚毕业不久的穷学生相爱,但买不起房子,只能在陋室中“蜗居”。后来女方给一个有妻室的高官秘书当了“二奶”,因为这个处于权力中心的秘书,有权,有钱,因此就有“能耐”,什麽事都能办成;还对她比较照顾、呵护。这样的个案,当然哪个社会都可能有,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的民调显示,多数女性认为,这个女学生的选择是对的;甚至连那个演“二奶”的演员都说,如果她处于那种情况,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2009 年9 月俄国《真理报》对世界上几个国家的“婚姻出轨”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 的美国人对“婚外情”不以为然,而40%的俄罗斯人认为,出轨根本算不上错误。在当今“笑贫不笑娼”的中国,婚姻家庭中最珍贵的“爱情”被下架了,而金钱、房子、名车,还有权势带来的那种“能耐”,却成为最被看重的标准。那些赞成、甚至羡慕《蜗居》中那个二奶大学生的中国女性,看到美国这个民调,可能无法理解,为什麽在市场经济、资本主义、重视赚钱的美国,美国人竟不把“金钱”作为成功婚姻中的最重要因素。著名的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的“婚外性”事件,被媒体舆论关注。最后他只得出面,公开向社会“道歉”。美国人可能比任何其他国家,对公众人物、尤其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和道德形象,都更加看重,要求更严格。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美国人对婚外恋的厌恶程度。

而反观我们呢,今日国人对婚姻的看法已经非常的“开放”,对婚外情的包容度也大大提升。甚至在某婚姻登记处的展板上大笔写着“对于男人的偶尔出轨,有时候不必看得过重”,“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如此雷人之语。在如此婚戒下,如果刚登完记的新娘,在明天就可能成为他人的老三,这婚姻还有什么意义。

4

【老虎-伍兹】艾德瑞克·泰格·伍兹是美国高尔夫球手,截至2009年世界排名首位,并被公认为史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2009年11月28日伍兹的一次车祸,在短短的几周内,引出了多达十几位的情妇队伍,

5)工作/女人/独立

中国女人大都工作,主要是为了衣食住行而繁忙,老公一个人工作养活不了家,就连双方工作买一套房子都需要父母帮忙或从银行贷款。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工作,或没有工作,这个家就成了风雨中在大海上漂泊的孤舟。他们不但要承担孕育生命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就是我们说的和老公同甘共苦,不过同甘的少,共苦的多,弄得自己成了黄脸婆,失去了婚前的魅力,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结果:男人能干呢,女人危机感很重,怕失去老公,有的为了保住老公委曲求全,明知老公有情人却假装不知,甚至还为自己的老公辩护;男人不能干呢,女人又难过,社会的攀比之风弄得他们心里难过,日子也难过。

美国的女人也工作,大都是婚前,有的婚后在没有孩子之前也工作,但是一旦有了孩子很多都不工作,他们工作大都是在孩子上学后,在孩子不能够独立呆在家里的情况下,母亲一般从事晚上工作的比较多。中美女人对独立的观点也不一样,中国的女人们认为只要自己有了工作就独立了,但看看我们身边走进婚姻的女人们,很多都怕离开了老公自己不能够独立(当然也有很多是为了孩子),因为离开了老公,自己的钱可能只够养活自己,连孩子都养不了,更不要说过回那种经济宽裕一点的生活,很多离婚后的女人回到父母那里生活(就是婚前,和父母一起生活也很普遍)。美国女人没有这种观点,一旦长大有了工作很多都租房子搬出去住,自己独自生活,这就是思想和生活的独立,婚后不管工作也好,不工作也好,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独立的,因为他们把照顾孩子和打理家务也看成工作,她们觉得离开了都一样生存,只不过生活可能艰难一点,但是不怕,一样独立生活下去。所以他们的老公不能够背叛家庭,一旦老婆知道,那绝对是对男人不利,在美国离婚的大都是女人要求离婚,和我们中国大都是男人要求离婚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

6)孩子?家庭?

在中国家庭里由于夫妻双方都上班,一般都无暇照顾孩子,即使现在很多城里人只生一个孩子,他们也无法和孩子一起共享快乐,和孩子一起成长,除了下班回家及周末和孩子呆一下之外,几乎和孩子缺乏交流,过于繁忙的人,往往是回家的时候孩子都已经睡觉了,比如老师常如此。那么孩子和谁一起呢,大都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人在一起。这还算是幸运一点的孩子们了,在农村家家户户年轻人出去打工,他们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就给隔代人养大,这些“留守儿童”在整个成长过程完全缺乏父母之爱,连和父母见面的次数都有限。老人们老了不但没有儿女绕膝前,还得自己拖着病体给孩子们看孩子。美国人就会问,“他们为什么把孩子生来送走呢?他们为什么把孩子生来自己去工作让妈妈爸爸照看呢?既然自己照顾不了孩子,为什么要生孩子呢?”这些为什么都是他们和我们之间文化差异不能够理解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我们似乎对孩子都很冷酷。

而美国人,因为他们的传统里边没有传宗接代的思想,没有人会因为你没有孩子而诧异,父母也不会逼你去生孩子,这样,他们对孩子就不会看的那么重要,再加上西方对于人权的保护很重视,他们的观念就是在有能力抚养孩子的前提下,夫妇都喜欢孩子就要孩子,不喜欢可以暂时不要,或者是丁克家庭,一辈子也不会要孩子。

The United States on family relations more relaxed. But they do not like the

5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丁克家庭】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Double

worldliving together for life. In order to fully enjoy the freedom of an independent,

non-drag, once adult children, parents and children from both sides are willing to live a relatively weak performance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 On the other hand, marriage Americans will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love this premise.

说到孩子就不能不说说家庭。中国人心里,家是很重要的。所谓国家,有家才有国,中国古代亦有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诫。科学发展观也倡导家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这样,家庭的长久、完整也就至关重要了。

有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爱上了干妹妹,但两个人的热烈相爱遭到自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为了争取爱情,两人只好私奔。女孩的父亲不但横加干涉,在将私奔的两个人骗回家后,女方父亲竟然要去法庭控告男青年是拐骗女儿的人贩子。要起诉,就要女孩承认自己是被拐骗的,这是给男孩定罪的首要证据。女孩当然不从,于是,其父将女儿吊在房梁上抽打,将女儿打的伤痕累累。女孩只好同意在法庭上证明自己是被拐骗的。到了法庭上,当法官询问女孩时,女孩告诉法官,两个人是真心相爱的,这一辈子只爱他一个人,任何人也阻止不了他们相爱。气急败坏的女孩父亲为了彻底割断两个人的关系,便把女孩送到很远的省份,嫁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孤苦无依的女孩在自杀被救、抗争无效的情况下被迫嫁给了那个她不爱的人,可怜的现状倒真象一个被拐骗的女人的命运。令人叹服的是那个男青年,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他搜集一切有关女孩的信息,到所有女孩可能生活的地方去寻找,一直找了五年,最后终于在安徽的一个城镇找到了女孩!可惜世事人非,女孩已经为人妻,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他要领她走,他说他会爱她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可女人不忍,因为丈夫不会放弃孩子,自己不忍心孩子没娘。男人想到自己既然爱她,就应该为她考虑,不能破坏她的家庭,只好喑然离开…… 听了这个故事,唏嘘感叹之余,对两个相爱的人恪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放弃个人的幸福,成全家庭的圆满、孩子的幸福的做法深感敬佩。这就是我们传统婚姻观念的精髓,家庭第一、孩子第一,个人幸福微不足道。在这个伟大传统观念影响下,千百年来,无数的相爱之人放弃了终身的爱情和幸福,并因此得到心灵的平静和自慰。

而另一则故事则让我对以前受过的传统教育中对婚姻,家庭的说法产生怀疑。爱尔兰作家史蒂文森在法国遇到了美国少妇芬妮。芬妮16 岁嫁给丈夫,还生了三个孩子。因为

对丈夫不再有爱情,独自到法国来学习绘画,而且她比作家大了12 岁。芬妮回到美国

的家乡旧金山一个小镇,史蒂文森追赶而来,住在旅馆里,每天给芬妮写一封信。经过一年不依不饶的追求,芬妮终于说服丈夫协议离婚。在同意离婚还没有离成的时候,芬妮的丈夫竟然主动离开家,让史蒂文森和自己的老婆住在一起,还替他们安排蜜月旅行的路线并推荐免费的住所。相爱的人终于心想事成,终于花好月圆,终于美满幸福了。这是美国人的观念,既然相爱,就应该在一起,每个人都很明智,维持一个没有爱情的家庭,谁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芬妮的丈夫能退出来,并帮助一对相爱的人去创造新的幸福。

假如,我们中国的这对恋人,女人的丈夫能明智点,女人能勇敢点、男人再坚持点,是不是也能有一个花好月圆的结局。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我们传统的婚姻观念。如果一个道德观念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带来快乐,那它就是不合理的,就是伪道德,就应该消亡。被这样的道德观束缚的人应该起来反抗,争取自己的幸福。我们的传统婚姻道德在今天,它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大都市的年轻人很多能够勇敢走出窒息人性的传统婚姻观念,在广大的农村和观念保守的县城、小城市,传统观念依然强大而专横,从这方面说,反封建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对于婚姻,我们跟American之间有着完全迥异的价值观,从婚姻的持久性及质量,择偶标准,婚姻费用到婚外恋,工作,家务,孩子等。这里有些是由于文化不同而不好进行评判的方面,但美国人确实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想,此文若能达到让中美两国人增进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减少误会,有更多的交往的目的便足矣。

【参考书目】《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02期《中美妇女婚姻与家庭观念比较》朱晓映分类号:D441.7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02期《试析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蔺学才

《南风窗》《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

《山东大学》2008《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对比研究》王玉娟分类号:C913.1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年01期《中美婚姻价值观比较研究》肖杜娟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C913.13

【参考网址】银河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5797540.html,/read-htm-tid-371700-fpage-5.html

世纪佳缘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5797540.html,/article/show_article.php?tid=2171254

北大未名站(百度快照)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5797540.html,/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687270e54f7216590c7150 883c50f84642c101b7bb3eb663f40549296203616af3e1eb0b22173434173f1c1df893cc0e ed27568ca6629057cfb2670c41edbba5b54b0518d2c9aaf6ae3b1f44392b3adc4df2350c8 50077f84f68c580103ca18830074bee6cf47022914ad9b32728e5860589d3441c65089902 5190c9680dd4b38c73dd11106e7a422c64e05b463b36f1f3332a65bc10b46573a&p=853e d016d9c711a05eea8f6f5f00&user=baidu&fm=sc&query=%D6%D0%C3%C0%BB%E9% D2%F6%B9%DB%B6%D4%B1%C8&qid=cf5f2993026fab52&p1=1

中美_家庭婚姻观差别(百度文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5797540.html,/view/08a32309f78a6529647d535f.html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载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其影响和作用十分广泛。本文试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对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一粗浅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这一论题奠定基础。 关键字: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婚姻模式中美家庭价值观 家庭可称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人存在的寓所。因此,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揭示人的家庭的序曲,着重探讨中美两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中美两国家庭处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受到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成员在家庭中表现出的观念、行为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寻找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家庭模式 在中美文化中,家的概念有天壤之别。传统的中国家庭大多几代同堂,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尊卑长幼非常明确。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的义务———父母尽责、儿女尽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构依据如下原则:以家中最年长的人为起点,其所有男性后代及其配偶、未出嫁的女性后代必须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祖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是三世同堂家庭的法律和伦理保证。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希望也需要获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子女也需要退出生产领域的父母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自己的孩子,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仍然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因此,三世同堂仍然是现代中国家庭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美国家庭所包含的仅仅是父母及未成年的子女,成年子女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选择搬离父母的家。美国家庭中的权利意识是指每一个成员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整个家庭为中心。美国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他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它是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之一。有时它又是一种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暂时需要的心理态势。 二、家庭教育 中美两国的父母对家庭教育都很重视,但两种文化下的人们采取的是不同的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篇一: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 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 中国婚姻家庭观 中国婚姻传统历来就是父母做主,子女的婚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子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父母也理所当然的拥有决定权。无论子女多大,如果依然单身,父母会认为自己的义务还没有完成。分析原因,我认为源于中国的父亲单系制度,就是说中国世袭以男子算的,女子出嫁后也就是出家,进入另外一个家族,娶进的媳妇要融入新的家族,处理婆媳、妯娌等众多的关系,好的儿媳妇不仅是儿子的福气,也为整个家掌脸。所以说选择子女的婚姻选择权在父母,尤其是男子,女子因加入外族选择的慎重性减弱。 这种婚姻意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无法消除,也不可能消除,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爱情不顾一切,在中国也许只能在幻想中存在。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隔代教育,夫妻外出挣钱务工,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教育,

明显大家庭观的表现。但是也忘记了传统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养不教父之过。西方婚姻家庭观 西方社会是重视个人的社会,家是短暂性的抚育社群,子女到能自立的时候,就另立门户建立自己的生育社群。而在西方的婚姻传统中,也是非常的自由,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一般情况下父母是不干涉子女的选择。中国讲究门当户对,西方则主要重视感情。在婚后,中西婚姻生活中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的婚姻家庭注重"柴、米、油、盐",而西方则更重视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以及性生活的质量。在教育方面,有一部分中国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给父母来抚养,而在西方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认为教育下一代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篇二: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汉语1001蔡亮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婚姻就好比桥梁,沟通了两个全然孤寂的世界。——基尔·凯丝勒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婚姻观念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

中美婚姻观差异 论文

浅析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裴鸽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中国的婚姻建立在家庭条件和容貌之上,而美国更多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中美不同的生存环境影响了人的性格,男女在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中美经济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婚姻观的不同。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无形中影响了大众的婚姻观。宗教信仰在婚俗方式,婚姻维持等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家庭条件共同爱好生存环境经济社会价值观宗教夫妻从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到相守,要经历友情、爱情、同情、恩情的各种体验,而婚姻是对男女关系最直接的定位,无论哪个人在哪个国家都要面对。婚姻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浓缩并反映了它所处社会的文化特征、道德信仰、经济与政治等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作初步探讨。 一中美婚姻观对比 1.提到中美婚姻,有人形象地比喻:“对中国人来说,结婚更像一种商业活动, 所以叫经营婚姻;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婚姻更像家家酒,爱到一起翻天覆地,不高兴了就一拍两散。”中国婚姻特点:改革开放前,低质量,高稳定,60%的夫妻婚姻是“凑合型”;之后性观念混乱,离婚潮泛滥,则是低质量,低稳定。而美国人所信奉的既不是严格的单偶制,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关系,而是对爱情、特殊癖好和多种伴侣关系的包容。经调查,中国人的择偶标准是:长相、年龄、家庭条件;而美国人的择偶条件是:尊重、信任、兴趣。 2.说到家庭条件,从择偶开始,中国人就视婚姻往往成为买卖,而美国人则将 婚姻视为卖买。在中国的婚姻中,人们较多的说法是男人娶老婆,而很少有人会讲女人娶老公。所以男女婚姻更多地像是做一桩买卖,既然是买卖那就离不开钱。如今没房子的男人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百个白马王子,结婚是最好的商业投资机会,电视剧《蜗居》就揭示了这一残酷现实。而著名思想家恩格斯则尖锐地指出,为钱结婚无异于长期卖淫。美国人的婚姻是将买卖两个字颠倒过来,称之为卖买,男男女女即是卖家也是买家。女人要找个如意郎君,首先得把自己卖出去,不论是聪明的大脑、杰出的才华、漂亮的脸蛋、姣好的身材还是共同的兴趣,这些都是资本,男人若买账,那就是对婚姻下了订金。在物质这一点上美国人很看得开,不怕结婚时啥都没有,只要夫妻能同甘共苦,面包会有的、汽车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 3.结婚时,中国的婚俗程序繁多,讲究所谓的“排场”改革开放后,婚礼越办 越奢侈,婚庆公司、婚纱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婚礼是在作秀,用外在的奢华宣扬貌似浓烈的爱情,而真正的爱情似乎不再神

中美婚姻观的差异英文论文汇总

On Differences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Introduction Traced back to primitive society, there is the so-called marriage. It is the law of nature that opposites attract makes the mammals live and multiply. Therefore, marriage is a normal and necessary social phenomen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e human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are also different. 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America is different, especially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ross-cultural social group and it is composed of many cultural groups of society. The Americans’ mentality are characterized by freedom love, independent and the fondness of exploring, adventuring and enterprising; While we Chinese mentality mainly is a kind of car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ompassion. It is based on the two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hat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marriage is different. About the marriage, someone vividly metaphor: "for the Chinese, marriage is more like a commercial activity, so called management marriage; for Americans, marriage is more like playing house, full of freedom. So there are much differences of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完整版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 的差异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超大的经济体,且属于不同的政体,中美两国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彼此的婚姻观存在诸多差异。中国受封建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而美国则是受外来思想比较严重。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互补性很强。本文着重从中美两种文化根源的角度,阐述了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之处,拓展了人们的认识空间。 关键词:婚姻观念差异文化

Abstrac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re the two large economies in the world,they are different form of government ,leading to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each other's views on marriage,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Confucianism has been the ideology occupy the field of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s undergoing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mpact.Foreign thoughts affect deeply in America's marriage ideas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recent years,.Sino-U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became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also Both Countr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in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This essay illust rates some dif ferent view s betw 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 ideas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the cultures and thus enlarges eye sight s of people. Key words:marriage ideas;comparison;culture;

中西方婚姻差异英文论文

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ce in marriage Abstrac t: this article aims at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 marriage. Chinese marriages are based on family conditions,while Westerns ' marriages are based on the same hobby .Their different survival environment affect the people' characters and influence people's thoughts of their respective marriages. Men and women in the economy of different status determine their positions in the family,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marriage. Social value is the mainstream of different thoughts, and it indirectly affects the public's view of marriage. Religious belief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rriage customs and marriages maintaining. Key words: Concept about marriage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a ; Living environment ;The social value I. Introduction Marriage as a human institution exists in all major civilizations since the dawn of time. The Mystery of Holy Matrimony draws its sacred foundation from 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man and woman, whom God made in His own Image and Likeness and told to be fruitful and multiply? In Orthodox tradition, marriage and monasticism goes hand in hand, and are both considered holy in its calling in the service of God and His People. Most weddings contain wedding vows and a proclamation of marriage, usually by the officiate. Most weddings also involve wearing traditional clothes (i.e., kilts, white gown, red sari, etc.). A wedding is often followed or accompanied by a wedding reception. Other elements may include music, poetry, prayer or scripture. Some elements of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wedding ceremony symbolize the bride's d eparture from her father’s control and entry into a new family with her husband. In modern Western weddings, this symbolism is largely vestigial. The common element in a wedding is the assumption of husband and wife roles as well as the roles of the future parents. The wedding is a special moment that mark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generation, a new family and a life together. This moment is recognized with traditions, ceremonies and rituals including engagement and wedding ceremonies. II.A comparison of the view of marriage The mentioned marriage , has been described:" to the Chinese people, marriage is more like a commercial activity, so called marriage; and to the Western people, marriage is more like a house, to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together, not happy is a casual shoot two."

婚姻观念差异论文:中西婚姻观差异之比较

婚姻观念差异论文:中西婚姻观差异之比较【摘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质量。然而人们为什么要恋爱结婚?换句话说,婚姻有什么作用?在中国,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结婚是为了父母,娶媳妇是为了给我洗衣做饭。”这些质朴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念。那么,西方人的婚姻观和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结婚的目的、择偶标准以及婚姻关系中夫妻地位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婚姻观念差异择偶方式结婚目的择偶标准夫妻地位 一择偶方式不同 爱情是人类世界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之舍生忘死。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和习俗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中国人的传统择偶方式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对子女的结婚对象也理所当然的拥有决定权;如果没有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是私订终身,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祝福;许多夫妇在结婚前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爱情了。正因为这种制度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也就酿成了不少爱情悲剧。如,我们所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

台的凄美爱情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苦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唐朝洛阳城女子步非烟,才貌双全,依照父母之命嫁给河南府功曹参武公业为妻,曹性情耿直,粗犷躁烈,只知道舞刀弄斧,步非烟的才情对他来说完全是对牛弹琴。尽管他对步非烟宠爱有加,步非烟还是红杏出墙,后来事情败露,被武公业活活鞭打致死,由此可见这种制度的弊端。而西方则盛行自由恋爱,第三者无权干涉。他们认为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可以生活在一起,无“情”便可以分开。 二结婚目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即“继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传宗接代。对于一般人来说,男女结合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女人嫁男人只是为了找一个生活依靠;男人找女人只是为了某种需求。因此,中国人的婚恋更多的是理性的选择。虽然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但为了传宗接代而结婚的依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爱情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婚姻爱情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婚姻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 一、中西方爱情观不同的表现 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 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 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2.爱情的表达方式 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他暗示行为。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有时甚至是异常狂热、不顾一切的。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二、中西方婚姻观不同的表现 (一)结婚目的的差异 所谓婚姻目的,即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一方面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另一方面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西方人的婚姻目的:其一是坠入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在他们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质量的婚姻。由此可见,追求真爱乃是绝大多数西方人最重要的婚姻目的。因此,我们说西方人的结婚,是个人的权利;中国人的结婚,更像是对家庭的一种义务。 (二)择偶标准的差异 由于婚姻目的的不同致使中西方文化在择偶的标准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来看,最要紧的是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身家清白,往往是男方对女方要求的条件。父母替儿子选媳妇,首先调查清楚女方是否属于本分人家,因为他们认定只有这样人家出身的姑娘将来才可恪守妇道,孝敬公婆,使家庭和睦。至于门当户对,则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长替子女择偶特别讲究的条件。在中国古典的爱情小说中,穷秀才和富家小姐的相爱总会遭到最强烈的阻

中美婚姻观对比

学号1040411122 姓名杨梦云 心灵的港湾 ——中美婚姻观对比 正文摘要:中美两国在文化历史,哲学信仰,地理位置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间对于婚姻观的截然不同,本文拟对此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及解剖,探讨两国人对于婚姻观的具体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爱情;幸福;传统;文化 近日在《南方周末》看到一篇文章《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写了吴森教授通过一则故事对中美婚姻观的看法。 故事是这样的:“获得博士学位后,吴森开始在北伊利诺大学当专任讲师,但是任教不久即辞职他去。辞职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偶然发现在此高等学府内部竟然也有所谓“配偶交换会”的组织。不过,他在《比较哲学与文化》里没提哲学系有哪些人参加。继以前发现李维曾经五度结婚之后,这场在北伊利诺大学不愉快的经历使吴森对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有了更强烈的感觉。他发现,美国人对男女之事的态度,是“好奇式的”(wonder),而中国人则是“顾念式的”(concern)。因有“好奇”之心在那里作祟,所以不问利害美丑,长幼尊卑,以及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只一门心思地想“一探究竟”。据说二十余岁的美国青年,多有和他母亲或祖母同一年龄的人发生关系者,这完全就是“好奇”心态下之自然产物。然而,这些人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探究”上兴趣的满足,所以纵使是“春风几度”,也不轻易“许以终身”。吴森此前在密苏里大学当讲师时,班上有一年轻貌美的女生,生于天主教家庭,父亲为圣路易市名律师,彼姝虽然天资颖悟,口才敏捷,但经常对班上的男生“打歪主意”。有一次,吴森与她做长谈,顺便问她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该女学生回答得很干脆:“I like sexual inter course。”(我就爱性交)问她:“何以故?”答曰:“This is the best way of knowing a person。”(要想了解一个人,这是最佳途径)这就是说,通过吃饭逛街看电影逛公园,甚至切磋球技和读书心得这些途径,是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这位“天之骄女”的蛮劲和口才确实一流。 由此对两国婚姻观的差异可见一斑。两国在文化历史上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人跟American性格 1 【吴森】(Joseph S. Wu),生于广州,其父是一岭南艺术家,其母为一兼通西医的中医师。吴母国文底子很好,曾亲授吴森“四书”,还常举中西医理互相比较,影响他后来注意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的异同。文字学名家高鸿缙和文史学者、禅学家巴壶天对其均有很大影响。后远渡美国研究西方哲学,并于1976年应台

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 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母爱力量 4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5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 6 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 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8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 9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 10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 11 试分析两种婚姻的差异——以薛宝钗和夏洛特为例 12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13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14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15 《红字》中对自由的求索 16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 17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18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 19 浅析《格列佛游记》讽刺手法的运用 20 从文化无意识的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边缘人 21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的三中译本----各译作对原作忠实度的对比评析 22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 23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 24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25 “爵士时代”的女性--对比分析《伟大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角色 26 从儒学与基督教的角度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27 《欢乐之家》中丽莉追求婚姻时的自我矛盾 2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29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30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 31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 32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33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 34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35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3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 37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 38 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 39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40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2011年第01期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黄永媛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载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其影响和作用十分广泛。本文试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对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一粗浅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这一论题奠定基础。 关键字:家庭模式 家庭教育 婚姻模式 中美家庭价值观 家庭可称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人存在的寓所。因此,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揭示人的家庭的序曲,着重探讨中美两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中美两国家庭处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受到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成员在家庭中表现出的观念、行为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寻找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家庭模式 在中美文化中,家的概念有天壤之别。传统的中国家庭大多几代同堂,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尊卑长幼非常明确。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的义务———父母尽责、儿女尽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构依据如下原则:以家中最年长的人为起点,其所有男性后代及其配偶、未出嫁的女性后代必须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祖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是三世同堂家庭的法律和伦理保证。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希望也需要获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子女也需要退出生产领域的父母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自己的孩子,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仍然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因此,三世同堂仍然是现代中国家庭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美国家庭所包含的仅仅是父母及未成年的子女,成年子女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选择搬离父母的家。美国家庭中的权利意识是指每一个成员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整个家庭为中心。美国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他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它是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之一。有时它又是一种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暂时需要的心理态势。 二、家庭教育 中美两国的父母对家庭教育都很重视,但两种文化下的人们采取的是不同的方法,也有着不同的期望。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教育观念有很大不同,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规矩、服劝导、不要有异见。中国孩子的选择权、自主权较小,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愿去办或由父母包办代替。中国父母在家庭里往往以权威出现,因此与孩子的距离较远。中国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望子成龙”,因此教育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美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保留意见”、“固执”、“不听话”,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处世固执。美国父母“望子成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孩子外出游玩,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如感知、想象、判断、推理和人的交际和情绪的调节等。 由于重视实践,美国孩子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三、婚姻模式 自由选择对象在张扬“个性”的美国人的婚姻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恋爱、择偶,美国青年自然会有自己的要求与标准。他们找异性朋友,根本用不着别人介绍。尤其是在中学和大学的校园里,在学生活动中心随便坐坐就可以搭上一个周末出游的异性伴侣。当然由于社会习俗的原因,双方都不易得到向别人宣泄的机会,这种情感上的伤痕便无法弥合而全面崩溃,最终离婚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人与美国人对结婚的态度不同。中国人之所以与美国人的择偶方式不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结婚的态度有显著的差异。对他们来说,结婚既是对家庭应尽的一种义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一种个人权利。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有权利对自己的未来和各种需求负责。中国人一旦结婚一般或绝大数都要“从一而终”。 通过以上三方面对于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性对比,可以看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家庭在价值观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同点。中国家庭的价值观更趋于聚合性,注重集体主义。而美国家庭价值观更趋于离散性,注重个人主义。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美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某些细微的变化。但是根本的观念仍然未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梅任毅,美国研究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魏章玲,美国家庭模式和家庭社会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4.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学者的探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中西方爱情婚姻观差异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差异 论文提纲 前言 一、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差异 1、中国的爱情婚姻观 2、西方的爱情婚姻观 二、中西方爱情观差异的表现 1、中西方爱情表达方式 2、中西方对爱情的态度的差异 3、中西方爱情维持时间的差异 4、追求爱情的自由度 三、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表现 1、结婚目的的差异 2、择偶标准的差异 3、婚姻中的夫妻关系 四、中西方爱情婚姻观的差异的根源 1、民族文化 2、社会开放程度与女子地位 3、求变还是求稳 结束语

浅谈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差异 摘要:从爱情的表达方式,对爱情的的态度,维持时间,和追求爱情的自由度阐述中西方爱观差异的表现。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针对结婚的目的、选择配偶以及夫妻关系的差异表现进行中西方婚姻观分析。借鉴西方婚姻爱情观中的积极成分,最后形成一套适合当代中国自身的新型婚姻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观;婚姻观 前言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爱情观也是文化的部分,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婚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而且也丰富了人类生活的感情世界。从中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主要不同点、不同的表现、其中原因给我们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爱情婚姻观的差异 1、中国的爱情婚姻观 爱情是人类世界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之舍生忘死!中国古代就有许多颂爱情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有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其君子好逑”之绝唱,有梁山伯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传说。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在古代的中国婚姻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算是私订终身。许多夫妻在结合以前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勿说双方之间有爱情了。结婚后,有幸的话,夫妻情投意合,感情日积月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如果不幸,夫妻二人只是同住在一间屋子里共同生活的人而已。家境较为宽裕的家庭,丈夫还可以纳几房妾,妻子为换得有妇德的好名声不得不忍气吞声或黯然神伤。古代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因此妻子和丈夫之间是从属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夫妻之间的感情就不是平等的感情。没有离婚制度,只有男子能休妻。古代的中国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人口是家庭重要的资源,婚姻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繁衍后代。古代中国人的爱情,婚姻,家庭这几个概念是密不可分,相互重叠的。因此中国人崇尚终生不渝,常相厮守的爱情除了有主观意志外,也是有着客观 原因的。 2、西方的爱情婚姻观 古代西方的阶级等级制度也森严,婚配也讲究“门当户对”,可是在爱情的追求上就相对的大胆和自由得多。首先,在配偶的选择上,个人有相对的自由。青年成年后,可以进入社交圈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宴会舞会。以这些聚会为平台,男女青年可以选择自己的配偶。当然,由于这些聚会大多是由同一个社会阶层的人参加,因此,婚姻的对象也很有

当代中美两国女性婚姻状况差异探析

当代中美两国女性婚姻状况差异探析 当代美国女性婚姻状况呈现出初婚年龄大、在婚率低、离婚率高等特点,同质婚占据主流,婚姻模式愈发多元化,单身母亲比例大,同居和女同性恋现象急剧增加。中国女性婚姻则比较稳定,在婚率高、离婚率低、多婚和女同性恋相对罕见,但女性向上婚比例较高,离婚率也在连年上升。两国女性婚姻状况差异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政策、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如何继续推进我国的性别平等和性别解放,努力摆脱女性婚姻中的经济依赖,保持重视家庭的优良传统,积极构建正确的女性婚姻价值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标签:中美女性;婚姻状况;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女性的婚姻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由于经济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当代中国女性对婚姻的选择性、自主性增加,婚姻观念更加成熟理性。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离婚率日益攀升、未婚同居现象剧增、单身“剩女”大量出现、女同性恋者逐渐公开化等现象和问题。美国由于近现代历史上的两次大规模女权主义运动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妇女解放”的先锋,但过度的“自由”也导致了妇女在婚率低、离婚率和多婚率高,单身母亲、非婚同居、女同婚姻大量出现等问题,婚姻模式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本文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女性在婚姻状况和婚姻模式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背后的经济、社会、政策、文化、宗教等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持和改善我国女性婚姻状况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当代中美两国女性婚姻状况的主要差异 1.初婚年龄 2008年美国社区调查表明,全美范围内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6岁,2011年这一数字增长至27岁。①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3.4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经推迟到24.9岁。②从初婚平均年龄来看,两国女性都逐渐趋向大龄化,中国女性比美国女性平均早两年结婚。尽管如此,中国女性的早婚倾向仍然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80年代出生的女性中,城市中有40.66%、农村有62.92%的人都在22岁以前进入婚姻。 ③我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女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如果不是这一法律规定,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女性更早步入婚姻殿堂。美国对结婚的法律要求由各州自行规定,多数州规定法定结婚年龄男子为21岁,女子为18岁。虽然美国法定初婚年龄低于中国,美国女性的初婚均龄却高于中国女性,即便平均结婚年龄相对较早的中西部地区如怀俄明州、俄克拉荷马州、阿肯色州、爱达华州等,也高于我国早婚人群两年,大都为24岁左右。④ 2.在婚率 中美两国女性在婚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国女性

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汉语1001蔡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婚姻就好比桥梁,沟通了两个全然孤寂的世界。——基尔·凯丝勒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婚姻观念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就有权做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妻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在一起是残忍的。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是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的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节,大问题像原则性问题就难说了,硬撑着,于己于人都未见是好…… 中西方婚姻观念在婚姻目的、择偶标准、婚礼以及婚姻中夫妻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谓的婚姻目的是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礼记·昏义》:“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一是通过联姻合两个家

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现今的中国社会,这种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而西方人的结婚目的: 一是坠入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二是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 由于婚姻目的的不同致使中西方文化在择偶标准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人往往以家庭背景、门当户对、经济条件、学历知识水平为择偶标准;而西方人的择偶标准,最主要是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由于文化、习俗、观念、宗教等差异,在婚礼的内容与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式婚礼最大的特色就是喜庆: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拜堂:这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而西方婚礼最大的特色就是浪漫: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的是黑色礼服;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并且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在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在婚姻中夫妻关系也突显出较大的差异。中国是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丈夫往往处于婚姻的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从属地位,这种婚姻结构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分工造成的,丈夫是一家之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