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题与答案

岐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选 1、“完好健康的人应该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和对社会健康承担 义务,此种健康是指() A.躯体健康B、心理健康 C、道德健康 D、社会 2、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体人群 B、健康人群 C、亚健康人群 D、病人 3、“有人爱吸烟但又害怕得肺癌”是属于何种类型的动机冲突 ()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4、机关干部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 A、日常健康行为 B、预警行为 C、保健行为 D、避开有害环境 5、心理评估的最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交谈法 C、测验法 D、个案研究法 6、“你今天感觉应该好多了吧?”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A、封闭型 B、开放型 C、倾向型 D、试探型 7、安全饮水普及率是() A、健康行为测量指标 B、社会健康测量指标 C、社会经济测量指标 D、健康结果测量指标 8、根据PRECEDE-PROCEED 模式,行为和环境诊断中的环境因 素是() A、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环境 B、物理、化学、生物和经济环境

C、物理、化学、社会和经济环境 D、物理、政治、社会和经 济环境 9?以下有关目标人群的说法,哪一项是对的() A、希望其实施所建议行为一级目标人群 B、对一级目标人群有一 定影响的人群为二级目标人群C、对计划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群为二级目标人群D、行为及策略者为三级目标人群 10、为了了解健康促进规划的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 进而进行的评价是()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果评价 D、总结评价 二、多选题 11、以下各种行为属于危害健康行为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是() A、吸烟酗酒 B、高脂高糖饮食 C、偏食挑食 D、性乱 E、吸毒 12、建立传播关系必须依靠哪些基本条件() A、共同经验域 B、契约关系 C、传播者 D、受传者 E、反馈 13、下列属于形态发育指标的有() A、身高 B、胸围 C、肌力 D、体重 E、坐高 14、以下属于倾向因素的有() A、知识观 B、价值观 C、行为观 D、态度观 E、信念观 15、在控制吸烟的健康促进活动中,以下方法属于社会干预方法的有() A、宣传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知识 B、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学会如何拒绝第一支烟的技巧 D、出台学校惩罚抽烟的规定 三、填空题 16、 《渥太华宣言》提出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是:倡导、( )、 () 17、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 ()、()和行为结果。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健康教育原则 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遵循人类的认识规律和现代教育的学习原则。 1.科学性健康教育无论正面宣传或反面举例,都要求实事求是地真实反映事物原貌。传授科学知识,不能有半点感夸张和丝毫含糊,否则会影响科学的威望。 2.针对性健康教育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培养卫生习惯的自觉性。 3.启发性健康教育不能靠强制手段,而要发现人们的健康行为,加以肯定和巩固;发现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加以矫正,鼓励行为改变;启发自觉的健康意识,培养卫生习惯。 4.直观性形象教育是对人群作健康知识宣传的简捷有效的手段,也是现代健康教育的一个标志。直观教育,特别是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提高人群的接受兴趣、理解能力,而且有多快好省的传播效益。 5.规律性现代教育要按照不同人群的认识、思维和记忆规律来进行。健康教育同样需要从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逻辑地推理前后因果,理解地记忆各种卫生保健知识。 6.灵活性健康教育对象的学识、能力、个性、嗜好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按不同层次,实施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干预行为原理 现代健康观念不能满足于“无病”的状态,而是主动寻求生活质量的康强行为。调查表明,卫生习惯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表6-1)。 表6-1 山西平顺县中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的关系 健康教育并非仅仅传播卫生知识,它还需解决其它干扰卫生行为习惯建立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要使教育对象树立促进健康有益的价值观念,形成接受教育的态度,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图

6-4)。 图6-4 知—信—行模式图 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转化能否建立,有无实效,主要涉及下列因素: (一)健康信念 信念,是指个人在自身经历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原则,是与个性和价值观念相联系的一种稳固的生活理想。 在健康教育“知—信—行”转化中,信念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1988年初,上海“甲肝暴发流行,卫生防疫部门告诫市民:“毛蚶带有甲肝病毒”,有人不信,结果食蚶者发病率是未食蚶者的数倍。可见知识只有在转变成信念之后,才能支配人们的行为。 信念是不同层次复合的“信念结构”。它包括: 1.边缘信念这是最容易改变的信念,是信念的初级形式,这种信念往往在接受了一个新信息后,就为新信念所取代。 2.权威信念这是由权威信息影响形成的信念,这种信念对大多数人,特别对权威崇拜者,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谈化,一旦在实践中遇到予盾容易动摇。 3.中心信念这是最牢固的根本信念,是人们判别信息和决定行动的基本准则。 健康教育需要提供权威信息,促进边缘信念向中心信念转变,分析并利用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稳定的健康信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1计划行为理论的来源与发展 理性行动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是计划行为理论(TheTheoryofPlanedBehavior,TPB)的前身[1-3]。理性行动理论可追溯到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ofMultiattributeAttitude)[4]。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后来,Fishbein和Ajzen发展了多属性态度理论,提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1, 5, 6]。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的直接因素,它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行为受意志控制,严重制约了理论的广泛应用,因此为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Ajzen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初步提出计划行为理论。1991年Ajzen发表的《计划行为理论》,标志着计划行为理论的成熟。自理性行动理论提出后,计划行为理论到今天差不多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30年间,历经不断的修正、丰富、质疑和完善,计划行为理论逐步坚实地成长壮大起来,不仅为国际社会心理学界,也为整个心理学界的众多研究者所验证和接受。作为一种成功地预测和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型,今天,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证明,该理论能更好地了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意图及自我效能和控制感,并显著地提高人们的具体态

度对行为的解释力[7]。 2 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 2.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的函 数[8]。 2.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 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对于 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 2.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 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 2.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 2.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 Ajzen认为所有可能影响行为的因素都是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 响行为的表现[9]。而行为意向受到三项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源自于个人本身的“态度”,即对于采行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态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重点

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 1、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2、健康是人类生物因素、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4、健康教育常用方法:传播、干预、培训和专题讲座。 5、健康教育分类: 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类:①学校健康教育②职业人群健康教育③医院健康教育④社区健康教育 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类:①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②营养健康教育③环境保护健康教育④生殖健康教育等 6、卫生宣传的特点是单向、面广和廉价。 7、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实践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 8、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①受教育水平②卫生服务③社会文化背景。 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卫生部20020104。 10、人的行为5要素: ①行为主体----人 ②行为客体----行为的指向目标 ③行为环境----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④行为手段----主体作用于客体所应用的工具或使用的方法 ⑤行为结果----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成行为之间的符合程度。 11、行为形成4阶段:①被动发展阶段(0-2岁)②主动发展阶段(3-11岁) ③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④巩固发展阶段 (成年以后)。 12、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13、PRECEDE-PROCEED模式把影响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三大类: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 14、从行为的产生来看,行为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社会)行为。 15、健康相关行为:①健康促进行为②健康危害行为③致病性行为模式。 ①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或模式:知信行模式KAP、健康信念模式HBM、阶段变化模式、合理行为理论和郭雪芙行为理论。 ②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社会认识理论SCT。 ③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 18、知信行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造成行为三个连续的过程。 19、健康行为模式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①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②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对行为益处的认识和对实施或放弃行为的障碍的认识) ③效能期待。 20、行为变化5阶段:①无转变打算阶段②打算转变阶段③转变准备阶段④行动阶段⑤行为维持阶段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1、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 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所进行的系类活动及其过程。 2、健康教育的工作原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 学科。其原理是运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方法诊断社区或人群的健康问题,找出健康教育的“靶”问题。并以提高科学认知为基础、以树立正确态度为关键、以掌握保健技能为支持、以改变行为为目标进行工作。 3、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指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相关部 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4、健康促进的五个工作领域(健康促进的功能): (1)促进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 (2)促进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促进提高个人和群体保健知识和技能 (4)促进建设和保护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 (5)促进发展社区能力 5、知信行模式(KABP):知识—信念态度—健康行为—健康知识 知:认知,这里主要指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服务信息的知晓和理解 信:指人们对事物、信息、知识、思想、理念的信念和态度。这里主要指对健康信息的相信,对健康价值的态度 行:即行为。这里主要指健康知识和健康信念的动力下,以及在环境的影响或限定下产生的行为。健康行为又能产生和传递健康知识。 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的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如:吸烟知道吸烟的危害—相信有戒烟的能力—采取行动 6、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主 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也可通过非语言方式。 7、大众传播:指职业性的信息传播机构使用电子和印刷技术通过广播、电话、网络、报纸、 期刊、书籍等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8、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 或职能,公共关系有三个本质特征,一:是一种“公众”关系,二:是一种传播活动,三:具有管理职能。 9、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以事实为基础 (2)以社会效益为依据 (3)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 (4)以不断创新为灵魂 10、参与式培训:是一种让每个受培训对象都投入到群体活动之中,与其他成员合作学 习的培训方法。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健康人群 B.亚健康人群 C.病人 D.病人家属 E.全体人群 2.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是帮助教育对象() A.掌握健康知识 B.树立健康观念 C.改变健康态度 D.改变行为 E.获得物质环境支持3.动员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最佳途径是()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卫生宣传 D.政策倡导 E.行政干预 4.1978年以来健康教育模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大众宣传逐步转变为() A.开展保健活动B.社区有偿服务C.行为危险因素干预D.协助推行合作医疗E.卫生宣传 5. 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 A.《雅加达宣言》 B.《曼谷宣言》 C. 《渥太华宪章》 D. 《松兹瓦尔宣言》 E. 《阿拉木图宣言》 6. 在艾滋病的健康促进活动中,调查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属于() A. 实态性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7.从结果到原因的调查属于() A. 实态性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8. 某健康教育研究将某社区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另一条件相似的社区作为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在知识等方面的改变。该研究属于() A. 实验研究 B.准实验研究 C.非实验研究 D. 实态性调查 E. 回顾性调查 9.选择8-12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会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 A. 特尔菲法 B. 回顾性调查 C. 专题小组讨论法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10. 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却无法抑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水平跟不上 B. 出现新的病种 C. 医务人员素质差 D. 忽视公共卫生 E. 慢性病的种类繁多 11. 卫生宣传通常指的是卫生知识的() A.单向传播 B.双向传播 C.人际传播 D.组织传播 E.自我传播 12. 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是() A. 政府或政策制定者 B. 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 C. 各种规模的医疗机构 D.社区 E.各级健康教育中心 13.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 A.等同关系 B.并行关系 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D.先后关系 E.互补关系 14. 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卫生宣教 D.预防接种 E.自我保健 15. 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时候,两个中心概念指的是() A.健康与疾病 B.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 C.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D.健康教育和健康保护 E.健康促进和自我保健

健康与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反思: 健康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是有四个方面组成,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里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好,四是道德行为健康。所以我们在健康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健康的正确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启健康人生。 然而有少部分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暂时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对学习中的障碍缺少理解;一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课受到考试的干扰,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受到“师道尊严”等不良思想的侵扰,难以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使心理教育被表面形式化;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平时多善于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力向和心理问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 自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发展的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尊重与理解”,是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之所以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首先是因为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其次,学生如果被老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由此可见,中学健康教育课对改善、调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学效果。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的朝阳年代,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如何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的面对成功和失败,是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以积极的行动来弥补我们这一薄弱环节。

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

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芳红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什么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即说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性。第二,就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第三个,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我们首先讨论为什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讨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离不开健康这个主题,21世纪的主旋律也是健康,大家可以看到电视台、电台到处是健康的栏目,健康科普的书籍也是满天飞。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吃穿住行都有了很多的改变,恐龙因为不适应地球的变化灭亡了,我们人类是否能适应这种变化? 中国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我国的人口特征已经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了低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长模式。 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7%,即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的人均期望寿命是80多岁,但是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0多岁。我国的人口学特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生劳动力的数量将逐年下降,50年以后劳动力将出现匮乏的。 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健康的挑战是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1979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7.7%,2002年已经上升到了17.6%,增高了2倍多。 慢性病的负担也越来越重,癌症的患者每年就要花掉近千亿元,农民一年半的收入刚够住一次院,脑卒中治疗费用一年将近就是200万,200亿元。世界卫生组织官员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将成为慢性病大国。未来10年世界将有3.88亿人死于慢性病,但是八千万都发生在中国。慢性病危险因素也在飙升,10年间我们胖子增加了1亿,1.6亿人血脂异常,1.6亿人高血压,烟民6年多增加了3000万,中国慢性病报告还指出2005年有750万人死于慢性病。 重新出现的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的广泛流行,也是我们日益突出的健康问题,像结

健康教育行为

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1.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包括终止危害健康的行为、实践有利健康的行为以及强化已有的健康行为等。 2.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1)知信行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3)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4)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3. 行为改变的阶段模式认为人的行为变化通常需要经过以下5个阶段: 无转变打算阶段 打算转变阶段 转变准备阶段 转变行为阶段 行为维持阶段 4.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1)社会认知理论 (2)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3)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 5. 社会网络的特点 互惠 强度 复杂性 密度 同质性 地理分布 6. 社会支持类型:情感性支持、物质性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支持 7. 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的基本环节: 对紧张事件和形势进行评估; 对自己的应对能力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进行应对,解决问题或调整自己的情绪。 8. 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1)创新扩散理论 (2)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9. Rogers根据人群在面对创新时接受创新事物的早晚将人们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先驱者(innovators)、早期接受者(early adopters)、相对较早的大多数接受者(early majority)、相对较晚的大多数接受者(1ate majority)、迟缓者(1aggards)。 10. 社区(community)通常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至少包括以下要素:人口、一定的区域(地理)、经济活动与共同利益(经济)、较密切的社会交往(社会)、居民的认同和相同价值观(心理)。 11. 社区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通常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组织等。各种组织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形成社区的组织体系。 12. 社区建设(community building)强调解决社区的问题不应被动地由外部或社区精英用“喂养”方式开展社区活动,而应使社区成员以主人翁身份共同来关心社区的问题、主动分担职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含答案).doc

精品资料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 1 .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E ) A .健康人群 B .亚健康人群 C .病人 D .病人家属 E .全体人群 2 .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是帮助教育对象( D ) A .掌握健康知识 B .树立健康观念C.改变健康态度 D .改变行为 E .获得物质环境支持 3 .动员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最佳途径是( A ) A .健康教育 B .健康促进C.卫生宣传 D .政策倡导 E .行政干预 4 . 1978 年以来健康教育模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大众宣传逐步转变为( C ) A .开展保健活动 B .社区有偿服务C.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D .协助推行合作医疗E .卫生宣传 5. 1986 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 C ) A. 《雅加达宣言》 B. 《曼谷宣言》 C. 《渥太华宪章》 D. 《松兹瓦尔宣言》 E.《阿拉木图宣言》 6. 在艾滋病的健康促进活动中,调查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属于(A) A.实态性调查 B.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7 .从结果到原因的调查属于(B) A.实态性调查 B.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8.某健康教育研究将某社区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另一条件相似的社区作为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在知识等方面的改变。该研究属于(B) A. 实验研究 B. 准实验研究 C. 非实验研究 D. 实态性调查 E. 回顾性调查 9 .选择 8-12 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会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 C ) A. 特尔菲法 B. 回顾性调查 C. 专题小组讨论法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10. 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却无法抑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D) A. 医疗水平跟不上 B. 出现新的病种 C. 医务人员素质差 D. 忽视公共卫生 E. 慢性病的种类繁多 11. 卫生宣传通常指的是卫生知识的( A ) A. 单向传播 B. 双向传播 C. 人际传播 D. 组织传播 E. 自我传播 12. 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是(A) A. 政府或政策制定者 B. 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 C. 各种规模的医疗机构 D. 社区 E. 各级健康教育中心 13.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 C ) A. 等同关系 B. 并行关系 C. 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D. 先后关系 E. 互补关系 14. 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B ) A. 健康教育 B. 健康促进 C. 卫生宣教 D. 预防接种 E. 自我保健 15. 在迎接 21 世纪挑战的时候,两个中心概念指的是( C ) A. 健康与疾病 B. 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 C. 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D. 健康教育和健康保护 E.健康促进和自我保健 16 .下列关于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

医院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医院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1、医护人员健康教育 1)对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业务技能。培养进行社区干预研究,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2)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工作需要,普及有关知识;进行人际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热情。 3)开展医护人员健康促进活动。针对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干预活动,促使医护人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和增强自身的心身健康。 4)各医院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2次以上健康教育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培训资料(内容)、培训人员签到册、培训记录及照片、测评等资料完整。 5)开展无烟医院创建活动,创建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2、患者健康教育 患者健康教育可分为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出院后(随访)教育。 1)门诊健康教育 门诊健康教育是指对病人在门诊治疗过程中进行的健康教育。门诊健康教育包括候诊健康教育、随诊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 ①候诊健康教育:候诊健康教育是在病人候诊期间所进行的教育。主要采用的形式有在候诊厅放置健康知识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黑板报等。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要根据各类人群文化层次的特点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内容新颖、标题醒目、形式美观,注意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和艺术性。 ②随诊健康教育:随诊健康教育是医生在给病人诊疗过程中,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有关问题进行简短的讲解和指导。为解决门诊病人多,诊疗工作量大与开展随诊教育的矛盾,可使用健康教育处方来对口头教育进行补充完善,又便于病人保存阅读,指导病人进行自我保健和家庭保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③健康咨询:健康咨询是医务人员对咨询者提出的有关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的解答和医学指导,县级以上医院要设立咨询室或心理门诊,以满足各类人群不同需要。 指标要求:候诊厅设置一至两块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健康教育橱窗,每块面积不小于3m2, 每两个月至少更换一次内容,每期内容原始稿、版面照片保存归档。各科室随时须有足量的针对该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使用率达到80%以上。候诊厅要有“禁止吸烟”标志和宣传控烟的内容。 2)住院健康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对住院病人或病人家属进行的健康教育。住院健康教育可分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及答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 概论 一、选择题: 1.“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指的是( A )A.道德健康 B.三级健康 C.心理健康 D.一级健康 2.无饥寒、无病、无体弱是( A) A.一级健康的内容 B.二级健康的内容 C.三级健康的内容 D.健康的全部内涵 3.一级健康是指( B )A.满意度条件 B.满足生存条件 C.最高层次的健康 D.心理健康 4.二级健康是指(B )A.心理健康B.满意度条件 C.道德健康 D.满足生存条件 5.最高层次的健康是指(C)A.一级健康 B.二级健康C.三级健康 D.社会健康 6.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C )A.等同关系 B.并行关系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D.先后关系 7.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D)A.进行卫生宣传 B.提高卫生保健知识 C.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D.行为改变 8.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是(B )A.黄经亨编著的《健康教育学》B.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 C.贾伟廉编著的《健康教育学》 D.梁浩材编著的《健康教育学》 9.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 B ) A.健康教育B.健康促进 C.卫生宣教 D.预防接种 10.选择8-12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 B )A.特尔斐法B.专题组讨论 C.观察法 D.访谈法 11.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 B ) A.生物因素 B.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C.环境因素 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12.不记名,可保证答卷的真实性不受成员的威望、权利等的影响,这种方法是(A ) A.特尔菲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案例调查 13.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的特点的是(C) A. 潜伏期短 B. 特异性强 C. 广泛存在 D. 变易性小 14.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以 (D) A. 个体为基础 B. 群体为基础 C. 病人为基础 D. 健康为基础 15.常用于收集目标人群较深层次的需求信息的方法是 ( B ) A.观察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专家反馈咨询法 16.第一次举行健康促进国际大会的发展中国家是(A) A. 印度尼西亚 B.中国 C.印度 D. 菲律宾 17.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 ( D ) A.一、二级预防 B.二、三级预防 C.三级预防D.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1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 C ) A.增加卫生保健知识 B.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C.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D.提供物质环境支持1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是(C ) A.渥太华宣言提出的 B.雅加达宣言提出的C.阿拉木图宣言提出的 D.宋斯瓦尔宣言提出的20.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特点不包括(C)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点整理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点整理 第一类:名词解释 1、健康:答案要点: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 状态。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完好。 2、三维健康观:答案要点:三维健康观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 维健康观。 3、疾病:答案要点:疾病是个体表现出自己感知或者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即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4、亚健康:答案要点:亚健康是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5、健康教育:答案要点: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健康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6、健康促进:答案要点: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7、行为:答案要点: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且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于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 8、健康相关行为:答案要点:是指个体或者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 9、促进健康行为:答案要点: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者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10、危害健康行为:答案要点: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11、心理健康概念: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心理上的健康状态,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 12、情绪:答案要点:情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13、人际关系:答案要点: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14、气质的概念,答案要点:气质是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5个性:答案要点: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16性格:答案要点: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塑造而成,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17、心理评估:答案要点: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者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 18、心理咨询:答案要点: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 19健康信息:答案要点: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就是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20、健康传播:答案要点: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含答案)

、单选题(每题 1 分) 1.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E. 《阿拉木图宣言》 在艾滋病的健康促进活动中,调查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属于( 的改变。该研究属于( 9 .选择 8-12 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会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 A. 特尔菲法 B. 回顾性调查 C. 专题小组讨论法 D. 前瞻性调查 10. 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却无法抑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11. 卫生宣传通常指的是卫生知识的( 在迎接 21 世纪挑战的时候,两个中心概念指的是( E. 健康促进和自我保健 列关于卫生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 复习题 A.健康与疾病 B. 健康促进和健康保 护 C.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D. 健康教育和健康保护 A .健康人群 B .亚健康人群 C .病人 D .病人家属 E .全体人群 2.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是帮助教育对象( A .掌握健康知识 B .树立健康观念 C .改变健康态度 D .改变行为 E .获得物质环境支持 3 .动员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最佳途径是( A .健康教育 B .健康促进 C .卫生宣传 D .政策倡导 E .行政干预 4. 1978 年以来健康教育模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大众宣传逐步转变为( A .开展保健活动 B .社区有偿服务 C .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D .协助推行合作医疗 E .卫生宣传 5. 1986 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 A. 《雅加达宣言》 B. 《曼谷宣言》 C. 《渥太华宪章》 D. 《松兹瓦尔宣言》 6. 7. 8. A. 实态性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从结果到原因的调查属于( A. 实态性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某健康教育研究将某社区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另一条件相似的社区作为对照组, E. E. 案例调查法 案例调查法 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在知识等方面 A. 实验研究 B. 准实验研究 C. 非实验研究 D. 实态性调查 E. 回顾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 A. 医疗水平跟不上 B. 出现新的病种 C. 医务人员素质差 D. 忽视公共卫生 E. 慢性病的种类繁多 A.单向传播 B.双向传播 C. 人际传播 D.组织传播 E. 自我传播 12. 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是( A. 政府或政策制定者 B. 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 C. 各种规模的医疗机构 D. 社区 E. 各级健康教育中心 13.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 A.等同关系 B. 并行关系 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D. 先后关系 E. 互补关系 14. 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卫生宣教 D.预防接种 E. 自我保健 15. 16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一、健康教育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以下四类: 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 至社会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它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在性、累积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平衡。 2.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 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也包括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环境因素中的以下因素对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①收入和社会地位;②社会支持网络;③教育文化;④就业和工作环境;⑤社会与自然环境。 3.生物学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遗传、生长发育、衰老、个人生物学特征(包括 年龄、性别、形态和健康状况等)。 4.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因素指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 康,运用卫生资源和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活动过程。 (二)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能等同,两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卫生宣传是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受传对象比较泛化,缺乏针对性。与健康教育相比,卫生宣传侧重于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态度,不着重信息的反馈和效果。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功能上的拓展、内容上的深化,它的教育对象明确、针对性强、注重反馈信息,着眼于教育对象行为改变。然而,健康教育离不开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要实现特定健康行为目标,必须以卫生宣传作为重要手段。 二、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涵义 WHO关于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教育指健康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群体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二)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l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宪章》明确指出了健康促进的5个活

健康行为与相关理论辅导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 第三章健康行为与相关理论辅导 同学们: 在第一章里我们了解到,健康心理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强调除生物因素外,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健康与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人的生活型态、生活方式和性格、情绪等心理因素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疾病并非完全是人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造成的,自身的行为和心理也是健康和疾病的原因,这样人就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个人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型态来促进自身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健康行为?人为什么不能实行健康的行为?如何让大众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促进健康的健康行为,而不做有害健康的行为?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旨在介绍什么是健康行为及其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人们实行健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介绍态度改变和行为改变的策略和相关理论。 一、重点、难点问题 1.掌握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2.一般掌握重要死因的危险行为因子。 3.一般掌握教育诉求、恐惧诉求与行为改变的关系。 4.重点掌握健康信念模式的内容及应用。 5.重点掌握理性行动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6.一般掌握古典制约与操作制约的差别。 7.重点掌握行为改变的策略。 8.一般掌握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之内容。 9.一般掌握复发过程的认知行为模式之内容。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㈠健康促进与健康行为简介p61 ⒈健康促进与健康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的《渥太华宪章》中,广义的将“健康促进”定义为:让人们能够强化其掌控并增进自身健康的过程。 所谓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们为增进或维持个人健康所采取的行为,可以分为健康促进行为以及健康危害行为,健康促进行为包括规律运动、预防注射、良好饮食与睡眠习惯等,而健康危

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含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含答案)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 1 分) 1.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E ) A.健康人群 B.亚健康人群 C.病人 D.病人家属 E.全体人群 2.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是帮助教育对象( D )A.掌握健康知识 B.树立健康观念 C.改变健康态度 D.改变行为 E.获得物质环境支持 3.动员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最佳途径是( A )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卫生宣传 D.政策倡导 E.行政干预 4. 1978 年以来健康教育模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大众宣传逐步转变为( C ) A.开展保健活动 B.社区有偿服务 C.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D.协助推行合作医疗 E.卫生宣传5. 1986 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 C ) A.《雅加达宣言》 B.《曼谷宣言》 C. 《渥太华宪章》 D. 《松兹瓦尔宣言》 E. 《阿拉木图宣言》 6. 在艾滋病的健康促进活动中,调查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属于(A ) A. 实态性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7.从结果到原因的调查属于( B )A. 实态性调查 B. 回顾性调查 C. 社会调查 D. 前瞻性调查 E. 案例调查法8. 某健康教育研究将某社区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另一条件相似的社区作为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在知识等方面的改变。 1 / 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