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摘要】空间格局保护是古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明确定义古城空间格局,阐述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以及保护空间格局的意义。并以南京为例,具体分析了南京古城在重要发展时期以及现状古城的格局特点,就使用gis技术对保护作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空间格局;南京古城;演变;现状格局

一、引子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在2005年3月的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概念——“规划性破坏”,针对的是北京古城保护的现状,他深为仅在古城内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随后便在保护区之外大拆大建的情况忧虑,认为文保区“基本都成了孤岛式”,“这就是在没有确定城市的文化个性之前就进行规划的后果”。冯委员的提法令人深思, 我们对城市的保护确实常常注意了小节而忽视了大体。只有强调保护城市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才能更为全面地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

二、对古城空间格局的认识

(一)古城空间格局概念解析

城市空间格局在学术界使用频繁,但是具体定义却复杂纷呈。同济大学陈友华、赵民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反映城市规划思想的城市空间布局;李德华教授认为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城市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总的宏观体现,也是城市风貌特色在宏观整体上的反映,它包括城市平面轮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道路骨架、自然特色等。笔者认为古城空间格局是古城物质格局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风貌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总体反映。对于特定的古城来说,其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古城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古城在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二)古城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

构成城市空间格局主要包括自然风貌格局和城市建设格局两大方面。具体要素通常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河网水系、山体林地、城市的空间轮廓、城市的平面轮廓、城市轴线、城市的街道骨架、街巷尺度,还包括城市中起空间标识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那些已经成为城市特色有机组成部分的居住建筑。这些需要保护的要素既可以是历史的或传统的,也可能是现代的,关键是看它们在表现城市特征方面和构成城市纹理方面的作用。城市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是城市中的历史城区,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也往往扩展到城市的整个城区范围。

(三)保护古城空间格局的意义

首先,对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强调在快速建设浪潮中要更为慎重的处理城市新建设与古城原有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而且特色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居民归宿感的基本体现。

其次,古城空间格局体现古城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并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对古城空间格局的整体研究表明古城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形成特定空间格局。古城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表现在空间与人的相互影响与塑造上,好的空间格局对居民产生的积极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再次,对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也是对古城整体环境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建筑以及特定古城的地方民俗、历史、文化得以存在的基础。对古城整体空间格局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古城现存历史环境的保护,这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该会议归纳了世界各国关于历史环境问题的五个共同观点: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性;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要素。

二、南京古城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分析

(一)自然风貌格局的演变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尹 超

1、概况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段,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总面积6515.74平方公里。跨越黄金水道——长江,东距长江入海口340余公里,自六朝以来一直是滨江通海的港口城市。

南京古城(本文中所指南京古城以明城墙为界定要素,以护城河、秦淮河、金川河及玄武河东北岸为界,总面积49.75平方公里的范围)地处江南,坐落于以中山陵为主峰的宁镇山脉的核心地带,属于丘陵城市。其三面环山,西面临江,城区内尚有雨花台、钟山、幕府山等山丘,多处水域或穿越、或依附、或环绕。城北部是幕府山脉,其西端的狮子山被明城墙包围于城内;东部是钟山,余脉向城内延伸,由龙广山(富贵山)、小九华山、北极阁山、鼓楼小山、石头山等成为古城的东西方向轴线并直接导致古城中央地势较高;玄武湖地处钟山与幕府山之间,与长江共同构成古城的西北部防线;南部的聚宝山(雨花台)是古城的对景山脉,西南部的三山与白鹭洲是南京的休闲美景之地;内外秦淮河更是南京文化发展的母亲河。(图1)

2、水系的演变

在远古时期(约6500-300万年前的第三代时期),长江、秦淮河等就渐渐发育起来。

长江也称大江,是南京古城重要历史地位得以呈现的重要保证,其发展演变与南京在不同朝代建城位置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长江河床由于冲淤频繁,岸线及河水河床都常有变迁:南唐以前,长江水从石头城下流过,才有“石头城凭长江天险”之说,后来江水西移,逐渐变成目前的河岸状况。

秦淮河又名淮水,与南京古城外部防御、内部发展都有着重要关联。不同朝代在建设南京城时或多或少都对秦淮河做出改造和利用。秦淮

河自南京武定门外分成两股,一股为干流,称为外秦淮河,另一股称内秦淮河,内秦淮河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北支即古运渎。南唐以前,长江在石头城下流过时,秦淮河就在附近入江,后来江水西移,秦淮河就沿着较深的残留江道往北流入长江。秦淮河有多条支流,先后多为人工开凿:三国孙吴时期,东凿青溪以为护城河,西凿运渎作为从长江向宫城运输的通道;五代杨吴筑城时填了部分青溪,又沿城墙周围筑城壕;这些大小河道分支相互连通,皆向南汇入秦淮河,而成为秦淮河水的城内分支。

玄武湖又称后湖,湖内有5座人工岛,系疏浚湖泥堆筑而成,湖水主要纳紫金山西坡来水。西、北与十里长沟、护城河相接,通过金川河汇入长江,南侧为泄水口,经珍珠河汇入秦淮河。历代多成为南京古城的护城河,同时也是王侯将相的游览胜地。近年来由于公园旅游开发、单位占用等原因湖面面积大幅下降。

莫愁湖,因相传六朝时莫愁女居此而得今名。是秦淮河与长江原交汇处残留水道形成,成湖年代较晚,至北宋方见于记载。后世变迁至今,其岸线水域在近些年的城市化过程中也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3、山体及城市绿化的变迁

约1.3亿年到6500万年的燕山及其他地壳运动,改造了南京附近的原有山地,形成了今南京地区的主要山岭。在约6000年前,受地壳运动、海水起降影响,长江两岸河漫滩逐渐形成雨花台等50-60米高的长江三级阶地,清凉山等35-45米高的二级阶地和其他12-20米高的一级阶地。这些不同高度的阶地受流水冲刷逐步形成当今南京的山川形势。山体在近千年没有太多变化,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尤其是近现代,推山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南京古城中心区的五台山为例,从民国开始,山顶建设体育馆,建国后体育馆规模扩大,其山体北侧的绿化又受到很大破坏,目前的五台山已只是南京市体育中心而难见山的痕迹了。

城市绿化方面,古代城市绿化除了行道树、城郊景观等少数绿化形式可供大众共同欣赏外,主要都是皇族、官员的私家游乐场所。比如孙吴时期筑建邺城时于城北建后苑(又称建平园),作为皇家苑囿和宫廷禁卫园地,又引运渎之水建设太子的御花园,称太子西池;六朝时国力逐渐强盛,兴建皇家苑囿20余处,主要分布于玄武湖畔、青溪、秦淮河沿岸以及钟山南麓,其景色佳丽之处,几尽为皇家占为游乐场所;明代建设更多,从分类来说就有皇家苑囿、私家园林(如瞻园是中山王徐达府邸)、城郊风景名胜(牛首山、白鹭洲等等)。民国

图1 南京古城区位图

至现代逐渐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公园与公共广场,在此不一一细述。

(二)南京古城城市建设格局的发展演变及特征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政区建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棠邑、濑渚开始建城,经东吴、晋、南朝、明、民国等重要发展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先后有十个朝代以南京作为国都。本文以孙吴时期、明代、民国时期等重要发展阶段作重点论述。

1、吴、东晋建邺城

孙吴建邺城是南京首次成为区域政治和文化中心。建邺都城位于今南京城中部偏东,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城形状为北宽南窄之倒梯形。建邺都城设篱立栅为城围,未筑城垣。建邺城缺乏整体规划,大体可分为都城中部和北部的宫

苑区、都城南部及苑路两侧的官署区、南城外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和西城外沿江以及石头城为中心的军卫区。在外围又修筑了石头城,冶城,金城,白马城,吴王城等五个城堡作为辅助防御。其空间格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充分发挥作为水乡城市的航运优势,积极发展城市经济。二,合理利用地形,加强城防,以确保国都安全。建邺虎踞龙盘,地形极为有利城防,规划充分发挥了这种地理优势,运用地形,层层设防。三,城市总体虽然承天工、就地势,但是仍然保持严谨的整体性,结合群山起伏,江河环抱的地形,充分体现了作为都城的宏伟气质。宫廷区以中心方位及城廓环卫之势,显示其尊贵地位,同时以宫城中轴线作为全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遵循宫北市南的礼制规则秩序。晋及南朝时期南京虽几易其名,

图2 吴、东晋南朝南京格局分析图

但都是在东吴建都基础上进行扩建整修,整体未作太大变化。(图2)

2、明南京城

南京首次成为一统中国的首都。明南京城形状并不规整,没有遵循传统的都城方形规制,而是因天时、就地利结合地形特征,凸显南京虎踞龙蟠的特点。明代南京城规划思想明确,结构明晰,奠定了目前南京城发展的主要格局。首先表现为明晰的功能分区:城东为政治活动综合区,包括宫城,官署;城中、城南以原有前朝秦淮河一带商业为基础形成经济活动综合区;城西北结合南京城的天工地势部署城防区,包括驻军卫所、教场、军事仓库等军事机构。其次表现在其多重轴线上:东区的政治轴线由于宫城位置选择的偏向性而并不成为城市的主轴线;而处于中部的商

业和公共活动中心成为城市主轴线所在,这完全突破了前朝的北宫南市的宫市由一条轴线串连的传统布局。“四重城廓”亦是南京古城空间格局的主要特征:内为宫城,外为皇城,再外为京城,而后更环以广阔的外廓。明南京城形成的一些规划形制成为后来明清北京城仿效的样板。(图3)

3、民国南京城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规划。主要思想体现在以古力治、墨菲为顾问,吕彦直为助手的1929年颁布的“首都计划”中。民国南京城的规划由于其时代性、设计者的特殊性,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进西方的先进规划理念。在鼓楼,山西路等都出现了西方的交通路网形式;也出现了像鼓楼广场、新街口广场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而对城市的功

图3 明南京城空间

格局分析

能分区更是西方规划思想引进的直接体现。二是强调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保留。一方面表现在强调建筑的固有形式上(大屋顶,墙倒屋不塌的梁柱体系),档案馆、南京博物院等都是基于此理念建造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古城中文物古迹的保护上,这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历史文化保护概念。(图4)

三、目前南京古城空间格局分析

(一)南京古城空间格局现状构成元素总结山川形胜,虎踞龙蟠是南京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元素。山与水的自然地形、地貌是古今南京城市空间格局构成的重要特色之一。山取“虎踞龙蟠”之势,水以江河湖成网,山江隔城相望,共同构成南京古城藉以存在发展的自然背景。

古城墙是古城格局的重要界定要素。南京拥有世界现存最大的古城墙体系:现存城墙长度约21公里,较完好的城门四座,护城河基本保留明代的总体格局,另有多处遗址。

南京的绿化景观环境是重要构成特色。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9.5%,绿化覆盖率43.5%,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大中小配套,种类齐全,功能显著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钟山风景区位于古城东侧,融山林、湖水、城墙、陵园于一体,绵延三十余平方公里。道路绿化宛如“绿色隧道”,绿地广场和游园绿地,星罗棋布,结构合理。南京的绿化景观特色不在其量的大小,而在其特色,表现为依山就势的森林景观和城市中成为绿色遮阳的行道树体系(图5)。古城

内部历史上沉积下来的传统建筑与现状建筑所共同构成的空间关系,以及古城内部由不同时期的道路网所分隔的城市地块所形成的平面布局体系。这两者虽然在近现代变化比较大,但是无论人们对新建设的褒贬如何,目前南京城市中的新建城市建筑、新开辟的城市道路都已确实成为城市格局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有些高层建筑,甚至成为南京新的形象标志和特色。

(二)现状南京古城空间格局分析南京古城地处南京主城区的中心片区,是南京城镇发展区的核心,对周围省份与城市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

南京古城目前用地的主要定位为以公共设施为主,主要发展第三产业用地。就目前发展而言形成两个行政中心、三个商业中心、五条城市轴线、多个居住组团的古城区发展用地布局。

两个行政中心:一指北京西路、西康路附近的江苏省级行政中心,辐射范围包括草场门、颐和路、宁海路、西康路、北京西路等地段;

图4 民国南京格 局分析图

图5 南京的林荫道

二指北京东路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市级行政中心,辐射范围包括北极阁、鸡鸣寺、北京东路、和平公园等地段。

三个商业中心:一指新街口地区,新街口地区的商业中心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南京目前集金融、商业、商务、信息及中介服务等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简称CBD;二指山西路商业中心,是以文化、休闲、购物为主的南京主城内的副中心,主要由山西路广场、湖南路购物街等综合组成;三是夫子庙综合传统商业中心,是以传统建筑作为其主要风貌,零售、批发、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南京主城内的副中心,主要由夫子庙步行商业界、江南贡院、秦淮河风光带等组成。

五条城市轴线:一指以中华门—中华路—中山南路—中山路—中央路—幕府山的城市主轴,由南至北逐步展现南京的古代—现代的发展进程;二指中山门—中山东路—汉中路—汉中门并一直向河西延伸的东西方向轴线,融合了南京的近现代、当代、未来的各种景观;三指御道街—北安门街轴线,体现明代宫城发展风貌;四指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沿线体现民国历史风貌;北京东路—北京西路轴线,连接南京的两个行政中心,结合鼓楼、北极阁、小九华山、玄武湖、钟山等自然风貌体现南京自然山林与城市融为一体的空间格局(图6)。

四、基于GIS等技术对保护的探索

(一)GIS在规划研究领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介于信息科

学、空间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新技术科学,它将地学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系统建立、操作与模型分析,产生对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自出现以来,已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地理学的重要技术学科。

规划人员主要研究关于城市将来的难题。广泛可靠的地理信息有助于解决这些难题。规划信息来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要把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转换成可用的形式并不容易,在实际规划中需要确实可用的、实用性强的信息。GIS与AUTOCAD和其他流行的工程设计软件有天然接口,能够从工程设计文件中提取道路和设施的图形,GIS为规划人员完成日常的规划和分析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基于GIS的南京古城保护探析在城市格局保护中如何做到既能避免“规划性破坏”,同时又能达到使城市持续发展更新的目标呢?笔者对“规划性破坏”作逆向思维思索:也就是什么是“在城市保护中避免划出局部保护区,然后在规划保护区之外肆意建设行为”的对立面?笔者认为,应该是以城市的一定区域作为界定边界,在此区域内不是划出一定的保护区,而是划出一定的建设区(允许新建区),在此之外一律保护,从而达到对城市总体进行保护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南京古城(明城墙为界)内部的总体空间格局保护为例,通过GIS与CAD技术结合,达成上述构想。

对于城市空间格局保护而言,如前文所述,包含多方面复杂因素,就南京古城内部而言,就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历史轴线,城市文物保护点,城市内部自然山水的保护,城市各文保点之间的视觉连通等。笔者对此复杂因素进行简化,只取各朝代遗留于目前南京古城内部的遗址或建筑物作为单一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在CAD中以传统的保护理念绘出作为影响要素的建筑物或者是遗址的核心保护区。

为了GIS模拟各影响要素点对周围产生的影响距离,需要对要素点进行打分。对于民国时期的重要遗留,主要为位于长江路的总统府,以及中山路沿线的一些现存建筑,考虑其主要成散点分布,总体赋值较低,除总统府赋值为1之外,其

余皆赋值为0.5;明代遗留是南京古城格局的总体结构所在,其赋值较高,虽然明宫城只剩余遗址,仍然赋值1.5,作为古城边界的明城墙则线性赋值1;南唐宫城遗址地处内桥附近的张府园小区一带,虽然在该小区建设时曾见遗迹,但是没能引起重视与保护,今天几乎信息全无,加上年

图6 现状南京城市格局

代久远,只能赋值为0.5;更久远的是南朝宫城,虽然今日也难寻遗踪,但是今日尚存鸡鸣寺,南京市政府也处其地,而且台城的称呼还在,故赋值为1;对于最为久远的石头城遗址,考虑南京今日别称,以及清凉绝壁地势险要遗迹尚存,赋值为1。

对这些不同的基点有了不同的赋值之后,其对周边的综合影响力就可以在GIS中通过衰减来模拟。在城市状态中,衰减的影响系数有多重标准,影响因素也包括距离、现状建设、道路交通可达性等多个方面,但是在本次试验中,取简化状态:只考虑距离衰减。相对于前述赋值而言,每一百米范围衰减0.1标志点影响值。对这些影响衰减值曲线在GIS中进行叠加,得到南京古城范围内任何一点的历史影响值――蓝色(深冷色)为保护区,绿色(亮暖色)为可以建设区。

在城市具体保护时,将前述曲线影响图,与南京古城内的地块划分图进行叠加,即可得到不同地块的建设度控制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只考虑历史要素点单一影响因素的情形下,南京现状CBD地区――新街口处于可以建设区,但是主要应向西北方向继续发展,向东发展应当需要严格论证。东部城东干道――龙蟠路沿线也是对历史影响较低区域,结合城市快速路本身特点,宜发展成为符合汽车交通景观展现南京当代风采的现代区域。北侧模范马路沿线向东连向火车站、宁杭公路,向西至定淮门并延伸至河西副中心,也应当以现代景观为主。对于城西干道――虎踞路沿线因靠近明城墙(遗址)较近,建议能作为向外界展现南京的古都文化。其余南京古城之内应当尽量

以保护为主。新建建筑的高度、形式等都应严格审查。

当然在实际操作时,古城范围内的影响点类型、数量都应增加,不同影响点的衰减影响因素也同样需要增加,如此得到的地块影响值会相应复杂化,但是也必然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4]马伯伦主编.南京建置志[M].南京:海天出版社,1994.

[5]南京市地方志委员会.南京简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6]ABBS-自由建筑论坛.

[7]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8]童本勤,魏羽力.发扬城市地方空间优势 塑造城市空间特色[J]城市规划,2004(2).

[9]金汤.南京城市地段山水景观整合研究[D]东南大学研究生论文.2003.

【作者简介】

尹超,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

邀请国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探讨城乡规划中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法。

请有关专家评述优秀规划成果创新点,全面提升全省规划编制单位编制水平。

2、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

在做好常规性的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等工作之外,继续帮助各市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加强推进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各项策略的实施。具体工作安排初定为:

(1)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专题研讨会或观摩交流。

(2)开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综合策略》专题研究(已列入省建设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并争取出版专著。

(3)配合省建设厅组织相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成果论证与交流。

(4)围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主题,继续办好城市交通规划培训研讨班。

 3、城市测绘专业委员会

积极发展会员单位,提高覆盖面。

组织一次对当前城市规划测绘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讨交流。

(上接第41页)

论西安古城的旅游发展与保护

论西安古城的旅游资源开发摘要:通过对西安古城的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阐明了西安古城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原生态资源的保护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就如何对西安古城的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西安古城、文化遗产、旅游、保护与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式保护、原生态资源 引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至今还保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古老城镇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古镇的面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城镇开发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矛盾问题待解决。 而西安古城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为一体,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赋予其独特的原生态资源。 现如今大力发展旅游业,振兴西安经济已成为西安人的共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使西安古城成为我国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并具备良好的旅游基础和规模。 一、西安古城的旅游资源 (一)、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

古城保定美如画六年级介绍家乡的优秀作文

古城保定美如画六年级介绍家乡的优秀 作文 保定是我们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古城,保定的四季是非常美丽的。 当春风使者来到古城保定,你便被护城河边的景色吸引住了。护城河边,绿茵茵的一片,走近一看,才发现还是枯黄的草压着小草绿绿的草尖,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河边,金黄的迎春花被淘气的春风使者摸来摸去,发出“飒飒”的笑声,阳光一照,显得他更加漂亮了。一旁,柳树也被逗笑了,春风使者吹了一口气,使柳树刚长出来的长头发“飘”了起来。河中,小鱼们游来游去,好像故意躲着春风使者似的。若是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话,那这就是”春江水暖‘鱼‘先知”了! 当夏天来临,古莲花池和白洋淀两颗便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古莲花池里的荷叶一簇又一簇,好像一片翠绿的玉盘,荷花也不示弱,个个挺起腰,有的自信的站在那里,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则紧贴在湖面上,成了青蛙游乐的天堂……但是,夏天最美的还是白洋淀。乘坐一只船,划到湖心,你就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征服:湖水清澈见底,仿佛一块无暇的碧玉,湖水中的鱼更多了,围着你游来游去好像在朝你要食。河边的芦苇荡长得都很茂盛,都高过我们的头。站在这里,仿佛是“船在江上走,人在画中游”呀!

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给树木披上了金装,登高望去,犹如一片茫茫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像蝴蝶翩翩起舞,像黄莺展翅飞翔,像舞蹈员轻盈的旋转。不过,秋天最美丽的还是属果园。你看:石榴红红的挂在树,上好像一个咧着嘴笑的娃娃;橘子黄澄澄的,好像八月十五的月亮跑到了树上似的;苹果红彤彤的,好像一个小妹妹红扑扑的脸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田野里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个个稻穗鼓着大肚皮,涨得要破裂似的,一阵风吹来,便掀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棉花小列了嘴,高粱笑弯了腰。 当冬天使者-雪花来到古城保定,你看到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色,你欣赏到雪压松枝不弯腰的那种景象,广场上孩子们正在冰天雪地里堆着雪人,打着雪仗,好不让人羡慕!到处都是白雪茫茫,银装素裹,百花凋零,如果你说现在的植物都“回家睡觉”了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走进公园,你变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在这风雪交加的天气里,只有梅花含苞欲放。你看它,粉红的花瓣使你感到温暖,它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看着看着,我突然想起了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城的四季如此美丽,它好像四幅美丽的画,让我怎么欣赏也不厌倦。这就是我的家乡——古城保定。

保定地市庙会

保定地区庙会贸易市场[庙会为农历] 乡镇村名起止曰期[农历]类型 唐县 都亭张囗底正月初六小 长古城西南京正月初六小 北罗朱北罗山庙正月初八大 县北三座佛正月十五大 都亭宋高和山庙正月十六中 北罗北罗辛庄山庙正月十七大 包水西包水山庙正月十八小 罗庄罗庄正月二十三中 葛公葛公正月二十四大 大洋东大洋正月二十四小 王京东安东正月二十八中 唐梅东唐梅二月初二小 北店头西赤二月初二中 仁厚镇城关二月初六大 北罗南上肃二月初六大 长古城大庄子二月初九大 白合歇马二月十一小 北店头北店头二月十二中 南店头南店头二月十二中 大长峪明伏二月十五中 都亭李城涧二月十五小 建阳西连颐二月十五大 乡镇村名起止曰期[农历]类型 大长峪明伏二月十五中 迷城迷城二月十七中 都亭张囗底二月十七小 北罗温家庄二月十八中 都亭李家庄二月十九中 迷城下庄二月十九小 显囗二月十九大 包水黄金峪二月十九中 公葛北洪城二月十九中 公葛南洪城二月十九中 北店头东杨庄二月二十二大 伏城勺提二月二十二大 北罗南岗北二月二十二中 仁厚房庄二月二十三小 王京留九庄二月二十五中 长古城大白尧二月二十五大 东包水西包水二月二十六大 都亭西都亭二月二十七小 北罗西下素二月三十大 白合父子三三月初三中 水峪囗梭头三月初三小都亭北都亭三月初四中 白合白合三月初五大 川里秦王三月初六中 拨茄沿村三月初七小 仁厚四城涧三月初八小 乡镇村名起止曰期[农历]类型 黄石囗河峪囗三月初九中 坛下薜庄孑三月十二中 黄石囗河南三月十二中 黄石囗青虚山三月十三大 花塔唐河西三月十五中 大洋西大洋三月十五大 高昌淑里三月十七大 北头店马庄三月十八中 长古城大洋店三月十八小 黄石囗黄石囗三月十八大 山阳南固城三月十八中 齐家佐葛庄三月十九中 葛公张合庄三月十九小 川里沙岭三月二十一小 军城南子苇三月二十三中 都亭东囗底三月二十四小 齐家佐齐家佐三月二十五大 迷城西迷城三月二十六中 唐梅南唐梅三月二十七中 川里沙岭安三月二十二小 都亭东都亭三月二十八中 大长峪大长峪四月初四大 南店头西高和四月初四中 包水中大洋四月初四中 仁厚镇城关四月初六大 灌城灌城四月初八小 乡镇村名起止曰期[农历]类型 川里川里四月初九大 南店头南店头四初初十小 白合吉祥庄四月初十中 倒马关倒马关四月十三大 高昌高昌店四月十五大 石门石门四月十六大 石门东石门四月十六小 北罗北罗四月十八大 川里沙岭安四月十八中 军城于家宅四月二十五中 迷城古涧四月二十六中 上苇上苇四月二十八中 建阳西连颐四月二十九大 仁厚镇城关五月初五大 葛公葛公五月初五中 建阳西连颐五月十一大 军城猪山五月十三中 川里川里五月十五大 军城军城六月二十四大 仁厚镇城关八月二十六大 都亭南都亭九月初六小 要岭要岭九月初九小 黄家庄黄家庄九月初九中 川里川里九月十五大 孔家佐九月十六中 迷城迷城九月二十三小 乡镇村名起止曰期[农历]类型 军城军城九月二十五大 白合白合九月二十五大 王京冯村九月二十八中 北罗北罗九月三十大 高昌高昌十月初一大 山阳中山阳清明大 葛公葛公十月初四大 罗庄罗庄十月初五中 仁厚镇城关十月初六大 水峪囗娘子臣十月十五小 大洋西大洋十月十五大 齐家佐齐家佐十月十七大 建阳建阳十月二十中 南店头南店头十月二十五中 王京东建阳十一月初六中 齐家佐齐家佐十一月二十三大 南市区 五尧东五尧二月十五中 南市区刘守庙三月十五大 五尧丰台十一月二十八中 五尧唐庄十二初八中 新市区 江城小车正月十八小 新市区龙潭庙二月初二大 颉庄大车二月十九小 江城大汲店二月一十一大 乡镇村名起止曰期[农历]类型 江城尹庄三月初三中 马坊马坊三月二十一大 南奇南奇七月十一大 马坊温屯九月十三小 江城石庄十月初三中 江城张辛庄十月十三中 马坊马坊十月十八大 江城江城十二月初四大 江城南阊童十一月二十八中 北市区 北市区杨村正月二十大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科学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它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个城市的信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性,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古城素有“槐城”之称。城内的一些街道和产品,如“四棵槐”、“槐树胡同”、“槐茂酱菜”等均以槐树命名。国槐在保定的栽种历史悠久,保定古城,即现在由护城河围合而成的旧城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槐树数十株。因此,保定市把槐树定为市树。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2002年,在保定火车站北侧的开发项目施工,遇到了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槐。尽管困难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部都成功移植。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保定市旧城区移栽的老槐树就达230多棵。 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绿化在树种选择上也多为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再辅之以街头游园绿地、雕塑小品,墙体、屋顶、阳台垂直绿化,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格调既充满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这里的植物配置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绿化规划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树阴供人停留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在铁路两侧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七一路,以较少树种为基调,绿化尺度较大,体现了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人在快速通过时能够感受其特色空间。在护城河环城绿带、各公园及花园林阴道,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花草,让人充分体会到了植物的层次变化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同时,郊区在规划上还保持了原有的村庄规模,保留了基本农田和原有果园,从而使整个郊区形成了有林、有果、有田、有村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风光。(园林宣、林凤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6560680.html,/item.htm?id=135********&prt=133231898755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6560680.html,/item.htm?spm=110-WgE-3qBo2.4GCs-9uhD.3-4MzwEM &id=5453608537&prt=1331193242753&prc=1

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

古城古镇古村落旅游规划与保护研究专题(四):旅游对古城古镇的 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业是带有文化性质的高度综合的服务行业,所以旅游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有时更具有隐蔽性,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古城古镇是保留了较多传统文化,相对封闭的空间。古城古镇旅游兴起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互动和碰撞,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旅游对古城镇社区文化的积极影响 1、旅游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再建构 丽江旅游的发展不但相继推动了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而且还建成了一批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高质量的景区景点,为当地文艺精品的创作与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出现了一批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优秀歌曲,如《丽江美》、《纳西人》、《蓝月亮》、《七个月亮》等等。濒临消亡的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借助旅游大潮的契机乘势获得一定程度地恢复与重建,纳西古乐成为誉满中外的文化精品。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由于前几十年的社会变动几乎造成其传统文化的完全消失,服饰日渐汉化,民族歌舞活动越来越少,就连他们最具特色的阿夏婚及母系家庭也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旅游的介入,众多旅游者惊羡于其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和独特的母系文化而纷至沓来,既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又唤醒了摩梭人的族体意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倍加珍视、百般呵护,从而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摩梭人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复兴。 2、旅游强化了接待地的民族认同意识 民族认同是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民族联系的一种意识”。旅游业的发展,唤起了纳西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再认同,引发了民族意识与民族旅游的互动。借助旅游的开发,种种已经或正在消失的象征着民族精神的文化事象由于日益得到海内外尤其是本民族的热切关注,而得以苏生和再现,从而增强了自我民族认同的内趋力。正是在丽江民族旅游的特定场景中,象征性的纳西民族意识借助其身份的再认同得以强化,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 3.旅游并没有影响当地居民的核心文化 旅游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核心文化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破坏。一项通过105户摩梭家庭的调查显示,摩梭人仍然保持着其核心的传统文化。家庭成员婚姻形式只有阿夏异居婚(走婚)一种的占了47%,只有阿夏同居婚的为17%,只有一夫一妻制的为13%,另外,23%的家庭中有2种或3种婚姻形式并存,虽然这种变化体现了摩梭人的婚姻形式存在着向一夫一妻制转化的趋势,但可以看出“阿夏”异居婚的人群比例仍然占调查家庭中的50%以上。主要原因是对摩梭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摩梭人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自身的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阿夏”异居婚的作用。在以旅游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落水村的调查中发现,这里摩梭人的摩梭意识、自信与文化自豪感,胜过

2020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社会良好德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进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以来,儒家一直为推动平民教育和为更广阔的阶层争取文化权利而努力。《大学》丰富了早期“明德”之“德”的内容,在政治之德外,将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也纳入“明德”范畴中。孝、慈乃人伦之德,与国人交而应

全国古城镇汇总

中国古城 中国现存古城约20余座,分别为:商丘古城、平遥古城、荆州古城、襄阳古城、歙县古城、寿县古城、大理古城、凤凰古城、广府古城、临海古城、西昌古城、高昌古城、凭祥古城、里耶古城、兴城古城、山海关古城、浮梁古城、阆中古城、丽江古城等,现存的大部分古城均为明清建筑;其中,阆中古城建筑风格至今保持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建筑的实物宝库”;临海古城,始建于晋,扩建于隋唐;高昌古城始建于汉代,经战火摧毁,现保存着唐时风貌。 全国现存的古村镇全国各地分布较多,约300余个,其中华东地区分布最多,约130余个,华南地区的古村镇相对较少,约30余个,古村镇作为地方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的整合,不仅有古建民居、历史街区及民间工艺等有形的旅游资源,更有包括民族艺术、空间环境及节事活动等无形的旅游资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与现代闻名隔离所保留的传统环境迎合了现代游客的求异心理。 其中全国运营中排行前10的古城镇分别为: 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阆中古城、歙县古城、大理古城、婺源、周庄、乌镇、宏村。 其中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凤凰古城、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古城,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除了自然风景与独特的建筑风格,更有绚丽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别具一格。 阆中古城、歙县古城、平遥古城、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而著称。游览以历史文物古迹为主。 婺源、周庄、乌镇、宏村,悠久历史的古镇,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携带着中国水墨画的气息扑面而来,雕梁、画栋、石巷、老屋,见证着历史沧桑的风情画卷映入眼帘。以游览诗情画意的小镇自然风光为主,体验慢生活。 根据游览时间长短,将游客分为两类,分别是:观光游、度假游。据统计,国内的古城镇主要以观光类为主,其中度假类缺失。 观光类: 最为传统、普遍的一种旅游需求形式;客群广泛,年龄段涵盖量大;大多数属于一次性旅行;旅游形式和经济消费的关联性最差;对于目的地的文化及游玩景点吸引点具有一定的要求;年轻人及老年人居多,也是人群涵盖量最为广泛的一种游客类型;重视交通工具。 度假类: 对于目的地具有一定的要求,氛围环境文化特点等;目的性很灵活;对于饭店是否著名并不关心,对于周边的生活氛围特点具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交通便利具有一定的要求;追求自然风光和舒适休闲者居多;消费价格弹性高;主流人群多为新婚夫妇及老年人;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中青年客群略有提高;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完整版)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范文一: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作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在这里处理过无数次的政务,有兴农治水、查吏安民的政绩,也有贪赃枉法、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主权尊严的劣举。 直隶总督是清朝时期的特殊权利机构,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门前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各高约35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

多年的树龄。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鸮成为衙内一景。 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大堂布置得森严肃穆。内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其对面的戒石坊为一座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 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总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见此箴,以示儆戒。 二堂院是总督的办公处,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庑廊相通。托檩、廊檐、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其木结构还留有宋、元风格。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 在后堂看到一个匾,是孙嘉淦写的居官八约,孙嘉淦是清朝时期的清官,清朝雍正年间任职,享有正直名声。他敢于直言争辩,扶正祛邪。因此,也常受到打击。但他无论居住乡间,还是任职朝中,都能至诚待人,始终保持忠言直谏的品质,成为当时受人敬慕的一位官员。 孙嘉淦居官为八约,曰: 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收。。大意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对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争权夺势;不追逐功名;办事务求实事求是和善始善终;说话务求简明扼要;不结党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摘要】空间格局保护是古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明确定义古城空间格局,阐述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以及保护空间格局的意义。并以南京为例,具体分析了南京古城在重要发展时期以及现状古城的格局特点,就使用gis技术对保护作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空间格局;南京古城;演变;现状格局 一、引子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在2005年3月的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概念——“规划性破坏”,针对的是北京古城保护的现状,他深为仅在古城内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随后便在保护区之外大拆大建的情况忧虑,认为文保区“基本都成了孤岛式”,“这就是在没有确定城市的文化个性之前就进行规划的后果”。冯委员的提法令人深思, 我们对城市的保护确实常常注意了小节而忽视了大体。只有强调保护城市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才能更为全面地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 二、对古城空间格局的认识 (一)古城空间格局概念解析 城市空间格局在学术界使用频繁,但是具体定义却复杂纷呈。同济大学陈友华、赵民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反映城市规划思想的城市空间布局;李德华教授认为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城市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总的宏观体现,也是城市风貌特色在宏观整体上的反映,它包括城市平面轮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道路骨架、自然特色等。笔者认为古城空间格局是古城物质格局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风貌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总体反映。对于特定的古城来说,其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古城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古城在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二)古城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 构成城市空间格局主要包括自然风貌格局和城市建设格局两大方面。具体要素通常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河网水系、山体林地、城市的空间轮廓、城市的平面轮廓、城市轴线、城市的街道骨架、街巷尺度,还包括城市中起空间标识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那些已经成为城市特色有机组成部分的居住建筑。这些需要保护的要素既可以是历史的或传统的,也可能是现代的,关键是看它们在表现城市特征方面和构成城市纹理方面的作用。城市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是城市中的历史城区,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也往往扩展到城市的整个城区范围。 (三)保护古城空间格局的意义 首先,对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强调在快速建设浪潮中要更为慎重的处理城市新建设与古城原有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而且特色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居民归宿感的基本体现。 其次,古城空间格局体现古城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并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对古城空间格局的整体研究表明古城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形成特定空间格局。古城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表现在空间与人的相互影响与塑造上,好的空间格局对居民产生的积极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再次,对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也是对古城整体环境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建筑以及特定古城的地方民俗、历史、文化得以存在的基础。对古城整体空间格局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古城现存历史环境的保护,这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该会议归纳了世界各国关于历史环境问题的五个共同观点: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性;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要素。 二、南京古城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分析 (一)自然风貌格局的演变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尹 超

空间数据分析模型

第7 章空间数据分析模型 7.1 空间数据 按照空间数据的维数划分,空间数据有四种基本类型: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和体数据。 点是零维的。从理论上讲,点数据可以是以单独地物目标的抽象表达,也可以是地理单元的抽象表达。这类点数据种类很多,如水深点、高程点、道路交叉点、一座城市、一个区域。 线数据是一维的。某些地物可能具有一定宽度,例如道路或河流,但其路线和相对长度是主要特征,也可以把它抽象为线。其他的线数据,有不可见的行政区划界,水陆分界的岸线,或物质运输或思想传播的路线等。 面数据是二维的,指的是某种类型的地理实体或现象的区域范围。国家、气候类型和植被特征等,均属于面数据之列。 真实的地物通常是三维的,体数据更能表现出地理实体的特征。一般而言,体数据被想象为从某一基准展开的向上下延伸的数,如相对于海水面的陆地或水域。在理论上,体数据可以是相当抽象的,如地理上的密度系指单位面积上某种现象的许多单元分布。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根据研究的需要,将同一数据置于不同类别中。例如,北京市可以看作一个点(区别于天津),或者看作一个面(特殊行政区,区别于相邻地区),或者看作包括了人口的“体”。 7.2 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各个方面,与此有关的内容至少包括四个领域。 1)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处理的概念常出现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通常指的是空间分析。就涉及的内容而言,空间数据处理更多的偏重于空间位置及其关系的分析和管理。 2)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分析是描述性和探索性的,通过对大量的复杂数据的处理来实现。在各种空间分析中,空间数据分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空间数据分析更多的偏重于具有空间信息的属性数据的分析。 3)空间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解释空间数据,分析数据在统计上是否是“典型”的,或“期望”的。与统计学类似,空间统计分析与空间数据分析的内容往往是交叉的。 4)空间模型。空间模型涉及到模型构建和空间预测。在人文地理中,模型用来预测不同地方的人流和物流,以便进行区位的优化。在自然地理学中,模型可能是模拟自然过程的空间分异与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是建立空间模型的基础。 7.3 空间数据分析的一些基本问题 空间数据不仅有其空间的定位特性,而且具有空间关系的连接属性。这些属性主要表现为空间自相关特点和与之相伴随的可变区域单位问题、尺度和边界效应。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有一些基本的假设,大多都要求“样本是随机的”,但空间数据可能不一定能满足有关假设,因此,空间数据的分析就有其特殊性(David,2003)。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旅游 管理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 周鹏程陈丹丹杨婷 古城镇作为承载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区域旅游开发当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在将古城镇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过程当中,由于商业业态的布局和选择不当,往往导致古城镇发展陷入同质化困境,“千镇一面”的现象在当下我国古城镇旅游发展中屡见不鲜,本文以都江堰灌县古城区为调研点,基于对古城内商业业态的实地走访,旨在发现古城镇商业业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试探性地提出符合古城核心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一、引言 古城镇旅游是我国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的一项中国旅游名片,伴随人均国民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对于充满文化原真性的古城镇的旅游需求也日渐攀升,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已经逐渐不能同旅游者对于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深厚历史底蕴的外在或潜在需要相适应。对于古城镇的旅游开发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反观关于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研究情况,相关研究数量较少,而古城镇旅游开发中商业业态的布局和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和目的地的发展前景,因此,弥补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尝试性的归纳总结出一套古城镇商业业态发展的良性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回顾 在有关世界遗产登录的国际文件中,把历史城镇(包括城市建、构筑物群、历史街区)分为三种类型:无人居住的遗址型街区;仍有人居住的历史街区;20

世纪建设的新街区。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都江堰灌县古城系“5·12”大地震发生后由政府统一在原址上进行灾后重建后形成的“现代古城”,从严格意义上应纳入第三类。而马伏英又从旅游商业地产的维度将其描述为依附于旅游景区而建设的提供旅游休闲、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辅助活动的建筑空间。而旅游商业业态实际上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其概念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特色性等特点。一旦古城镇形成旅游开发的规模效应,商业化的进程就变得不可避免,旅游活动需要依托合理商业形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功能和价值。影响古城镇商业业态的主要因素有古城镇自身因素、消费者因素和业态因素三种类型,如何正确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商业化成为历史城镇地域文化保护的必要动力和地域文化展现的重要手段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三、都江堰灌县古城旅游商业业态分析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案例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走访了都江堰灌县古城内2444家铺面(以门牌号为单位),调查时间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灌县古城的范围界限、古城内的店铺数量以及店铺的经营形态等。 首先将旅游商业业态的类型分为旅游商品、餐饮、休闲娱乐、住宿、演艺、服务配套、其他(居民居住;出租;空置)七个大类。经过实地的调查走访,本案例范围内共有2444个铺面,分布在西街、南街、宝瓶巷、商业街、文庙街等大大小小21条街道上。 (一)灌县古城旅游商业业态特征分析 1、商业业态集聚式布局特征明显

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第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4.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环境问题突出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经济发展缓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

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 B. 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 C. 西南部经济落后 是人口主要迁出地区D. 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答案】1. B 2. D 【解析】【1题详解】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④正确。东北地区大量人 口外流并非由于自然灾害频繁,①错误。东北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是大量人口外移主要的原因,②错误。东北地区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劳动力的吸引吸纳能力有限,③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偏离,反映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较弱,A错误。东北部是经济重心,但其吸纳流动人口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形成人口重心,B错误。西南部是人口中心,反映该地人口众多,并非人口迁出地区,C错误。吸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主要位于西南部,但经济重心位于东北,反应这类企业占比重较低,D正确。故选D。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报告 —使用Moran's I统计法实现空间自相关的测度1、实验目的 (1)理解空间自相关的概念和测度方法。 (2)熟悉ArcGIS的基本操作,用Moran's I统计法实现空间自相关的测度。2、实验原理 2.1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的概念来自于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所描述的是在空间域中位置S 上的变量与其邻近位置Sj上同一变量的相关性。对于任何空间变量(属性)Z,空间自相关测度的是Z的近邻值对于Z相似或不相似的程度。如果紧邻位置上相互间的数值接近,我们说空间模式表现出的是正空间自相关;如果相互间的数值不接近,我们说空间模式表现出的是负空间自相关。 2.2空间随机性 如果任意位置上观测的属性值不依赖于近邻位置上的属性值,我们说空间过程是随机的。 Hanning则从完全独立性的角度提出更为严格的定义,对于连续空间变量Y,若下式成立,则是空间独立的: 式中,n为研究区域中面积单元的数量。若变量时类型数据,则空间独立性的定义改写成 式中,a,b是变量的两个可能的类型,i≠j。 2.3Moran's I统计 Moran's I统计量是基于邻近面积单元上变量值的比较。如果研究区域中邻近面积单元具有相似的值,统计指示正的空间自相关;若邻近面积单元具有不相似的值,则表示可能存在强的负空间相关。

设研究区域中存在n 个面积单元,第i 个单位上的观测值记为y i ,观测变量在n 个单位中的均值记为y ,则Moran's I 定义为 ∑∑∑∑∑======n i n j ij n i n j ij n i W W n I 11 11j i 1 2i ) y -)(y y -(y )y -(y 式中,等号右边第二项∑∑==n 1i n 1j j i ij )y -)(y y -(y W 类似于方差,是最重要的项,事 实上这是一个协方差,邻接矩阵W 和) y -)(y y -(y j i 的乘积相当于规定)y -)(y y -(y j i 对邻接的单元进行计算,于是I 值的大小决定于i 和j 单元中的变量值对于均值的偏离符号,若在相邻的位置上,y i 和y j 是同号的,则I 为正;y i 和y j 是异号的, 则I 为负。在形式上Moran's I 与协变异图 {}{}u ?-)Z(s u ?-)Z(s N(h)1(h)C ?j i ∑=相联系。 Moran's I 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1)。如果空间过程是不相关的,则I 的期望接近于0,当I 取负值时,一般表示负自相关,I 取正值,则表示正的自相关。用I 指数推断空间模式还必须与随机模式中的I 指数作比较。 通过使用Moran's I 工具,会返回Moran's I Index 值以及Z Score 值。如果Z score 值小于-1.96获大于1.96,那么返回的统计结果就是可采信值。如果Z score 为正且大于1.96,则分布为聚集的;如果Z score 为负且小于-1.96,则分布为离散的;其他情况可以看作随机分布。 3、实验准备 3.1实验环境 本实验在Windows 7的操作系统环境中进行,使用ArcGis 9.3软件。 3.2实验数据 此次实习提供的数据为以湖北省为目标区域的bount.dbf 文件。.dbf 数据中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小学在校学生数,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乡村人口万人,油料产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棉花产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末总人口(万人),粮食产量,普通中学在校生数,肉类总产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等属性,作为分析的对象。

古城镇及文化保护

古城镇及文化保护 建筑学一班殷彪 201103190126 摘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大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古城镇,它们都代表着某个时期或某个名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名族,对于国家,都是的一笔重要财富。但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和许多人对古城镇的关注和意识薄弱,导致我国许多古城镇遭到破坏。所以我们要对古城镇规划和保护。保护古镇,保护中华文化。 关键词: 古城镇古城文化古城保护保护模式 文化古镇是先辈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古镇的存在意义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古镇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而我们正是通过对古镇的保护来获得所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由此可知,古镇规划之意义十分重大。 近年来,城市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城市发展了,但我国原来非常富有特色的城市、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逐渐地失去了记忆,干百个城市差异越来越少,面貌却越来越趋同。城镇历史文化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建设现代化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普遍追求的目标。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因此,保护城镇历史文化应是城市规划的任务之一。 城镇经济越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越高,城镇历史文化就越显重要。因为城镇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城镇出现的时候,正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城镇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城镇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人文创新的引导,离不开文化繁荣。现代城镇是现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聚集地,它的本质即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城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没有文化的城镇是一个没有品位的城镇,不可能生存发展和持久的。文化足进步的动力,是历史的积淀。城镇历史文化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可以再现前人、前朝或远古的民情风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化石,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自然风情。是在更高层面上展现出人类生活的文明,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古城的规划保护,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古城镇规划的意义,首先,从保护的意义来说,古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孔庙、塔等为主要特征的

传承古城历史文化 创建保定白酒产业 ——《保定晚报》访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光

传承古城历史文化创建保定白酒产业 ——《保定晚报》访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光□刘佳 “爱我家乡喝保定美酒”大型倡议活动已经开始一个多月的时间,古城文化和本地白酒品牌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不少市民在就餐待客时都会有意去选择品尝本地酒品。为了让市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本地白酒品牌的历史文化,本报将通过系列报道的形式为大家介绍,本期内容我们走进了一亩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了董事长李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李董的介绍,走进一亩泉,了解一亩泉。 保定母亲泉府河发源地 “一亩泉”品牌由保定酒业有限公司于1959年注册,先后生产过“一亩泉白酒、一亩泉原酒、一亩泉老白干、一亩泉清香白干、一亩泉大曲、一亩泉双曲、一亩泉特曲、一亩泉烧酒”等25款一亩泉商标的白酒,一亩泉品牌伴随了保定古城发展的五十年,2011年,公司厚积薄发唤醒“一亩泉”这块积淀古城深厚底蕴的金字招牌。 据了解,一亩泉是保定的母亲泉,府河的发源地,莲池的汲水之源。她创造了保定府的热闹与繁华,更催生了保定城“一文一武一衙署”的诞生与传承。 采访中,一亩泉酒业董事长李光向笔者介绍:“一亩泉酒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汲取甘冽的一亩泉水,结合北派小窖古法精酿而成。其醇厚绵甜的独特品味,成为保定几代人的珍贵记忆。为打造一亩泉酒绵柔兼香的全新品味,一亩泉酒业特聘请以中国白酒专业技术泰斗于桥为代表多名国家级品酒师,在还原北派小窖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融汇最新颁布的浓酱兼香国家标准,经由适温堆积、长期发酵和数载存储而成。其酒香馥郁优雅、浓酱相兼,酒体丰满醇厚、酱浓谐调,入口绵柔醇和、韵绕舌尖,落喉舒适甜爽、余味悠然,堪称北派小窖泸茅工艺结合的典范之作。” 地方品牌反映地域特征 对于一亩泉率先响应“爱我家乡喝保定美酒”倡议活动的举动,李董表示,自从听说这个活动的那一刻起,一亩泉便决心要积极响应,不是为了宣传我们的酒,而是为了弘扬保定白酒文化,因为现在有太多的文化不为人知,需要我们好好的挖掘、保护,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我认为老百姓对白酒的需求除了物质属性外,更多的是精神属性,究其历史文化,自古就有许多与白酒相关的诗词,大多带有地域风情,久而久之,各个地域便逐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特色,形成了一些地方品牌,如:茅台、五粮液、老白干、红星二锅头等。凡是留存下来的白酒品牌,往往都是反映着这个区域老百姓的性格、消费特性、社会人格、地方文化等,这些都是老品牌推演的过程。 不仅如此,酒的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特征和需求。比如,古代人讲究大口喝酒,武松喝酒三碗不过岗,那时的酒多为米酒;到了计划经济时,人们讲究节俭,怕浪费粮食,所以开始流行喝高度酒,那时市面上的酒的度数多为高度的;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公、私应酬接踵而来,酒变成了各种饭局的必需品,因此高度酒便不再被人们追捧,低度酒成了人们的心头爱。究其种种,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酒的度数的变化,还是风味的变化,反映的都是老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环境问题突出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经济发展缓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 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 B. 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 C. 西南部经济落后人口主要迁出地区 D. 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④正确。东北地区大量人口外流并非由于自然灾害频繁,①错误。东北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是大量人口外移主要的原因,②错误。东北地区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对劳动力的吸引吸纳能力有限,③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偏离,反映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较弱,A错误。东北部是经济重心,但其吸纳流动人口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形成人口重心,B错误。西南部是人口中心,反映该地人口众多,并非人口迁出地区,C错误。吸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主要位于西南部,但经济重心位于东北,反应这类企业占比重较低,D正确。故选D。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显示,以下区域中2014年粮食安全指数(指数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区是() A. 欧洲东部 B. 亚洲中部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 拉丁美洲 4. 以下与粮食安全指数成正相关的是() A. 年积温 B. 年平均降水量 C. 人口数量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 有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 A. 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 B. 作物品种减少 C.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D. 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扩展 『答案』3. C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