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

定州市大辛庄镇中学温雅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新时代新时代下的中国梦同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从而培养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美好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梦想、中国梦的时代背景。

(2)了解中国梦、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3)认识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播放中国梦主题片开课并结合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认识当前是奋斗者的美好新时代,而青少年时代则更是放飞梦想的美好时代,筑梦后是需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坚持和努力方可实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梦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及如何正确树立个人的梦想。

(2)如何将个人梦想同中国梦相结合。

(3)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2、难点

梦想与时代和人生目标三者紧密相连。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具备本节课所涉及的中共党史及名人背景历史知识,以及对中国梦、梦想等已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2.学生对于案例历史了解的深度及个人梦想同时代与时代的关系仍需授课教师进一步讲解。

3.学生通过学习需要达到正确认知中国梦,并树立正确个人梦想并以美好的梦想为个人奋斗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教学用具

此次课授就是在多媒体教室内进行。课程中需要借助PPT、黑板板书进行授课,利用课下时间制作“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的便利贴梦想墙。

五、教学过程

政治课本改名“道德与法治”该怎么教

政治课本改名,滝沢乃南bt“道德与法治”该怎么教?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 中小学生的政治课本要改了。读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从记忆库中检索当年的政治课印象,然而脑海中却一片茫然。今天使用频率极高的公民、权利、法治等概念,在当时完全没有多少认知。时过境迁,那个时代已渐渐远去,权利观念与法治话语的崛起,令新的时代萌发出勃勃生机,学生的政治课堂上想必也应当充满活力。 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中。有关人士透露,在年底即将出台的高中新课标中,政治与法治或也将成为独立的必修单元。 将小学、初中政治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无疑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响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前不久发布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

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和中小学生谈法治?良好教育目的的实现,不仅要求用行政手段进行设计和推动,更要求编写出一套符合时代特色的优质法治教材。现代法学门类众多、体系庞杂,中小学生的教材不可能容纳所有的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那些最基本、最易懂、最关键的知识就十分重要。据称,一些统编教材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写当中,有的即将进入审定环节。笔者以为,在知识点的选取、内容的安排、表述的方式等问题上,不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尤其是法学界人士的建议,真正将现代法治知识体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展现出来,通过对宪法、权利、程序等价值的通俗阐发,在孩子们稚嫩的内心里播下一颗法治的种子。 当然,教材的改变离课堂的改变还有距离。除了教材的编写外,还需重点培育一批懂法治、信法治的优秀教师。他们有能力采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将中国法治予以鲜活的叙述而非呆板的灌输。说实话,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考试体制下,我很担心教育部门具体而细致的安排最后会变成应付差事式的死记硬背。倘若如此,我们所孜孜以求的法治生活方式,就很可能在稚嫩的心灵留下一个不受欢迎的坏印象。例如,宪法的精神、宪法对于每个人的关怀、宪法对于权利尊严的彰显,这些都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灌输的。好的教育需要于每一个具体的人与宪法文本之间建立感性关联:社会上的人从何而来,为什么

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认识作文

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 几点认识作文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重大调整: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分别实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而且教学内容改动较大,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新形势下中重点研究这门有着时代特征的新课程,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地方独具魅力。 一、注重自学独立思考,培养幸福的人 教育家李希贵说“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但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伴随着“疑”的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升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W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

了分析问题。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答案中语言的组织,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发挥各学科优势,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学校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规范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习惯养成进行综合培养。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来引导学生分别是非对错,以《东郭先生和狼》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狼的虚伪和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和仁慈以及农夫的胆识和智慧,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对狼一样的坏人绝不能心慈手软,遇到事情应该善于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无形的品德教育。在历史课中,老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语文课上学到的典故“东郭先生和狼”和历史课上的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法治教育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法治建设,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中小学起始年级推行法治教育相当及时,它能有效地防范中小学生过去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继续蔓延,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根据要求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比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探究发现,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题中出现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它们都表示饮料的杯数,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 生: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2÷3=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3÷2=2 3(板书列式) 师:我们班的孩子不简单,不仅提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2÷3这个算式,它表示的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果汁的杯数除以牛奶的杯数。其实,表示两个数相除,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比来表示。2÷3我们可以用2:3来表示(板书2:3),同学们注意,中间的这两个小圆点,我们把它称为比号,它写在我们的两个数中间。那牛奶杯数除以果汁杯数3÷2,我们可以用什么比来表示,大家拿出你们的本子写写。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写。 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怎么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那比的各部分名称你们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2 :3中,2是前项,“:”是比号,3是后项。(板书:前项、比号和后项) 师:那3:2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 师:看来同学们阅读的很仔细,我们一起回顾下这两个比?我们是根据那个算式说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的? 生:2÷3 师:那3÷2又可以说出那个比? 生:3:2 师:谁与谁的比 生: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都是表示两个数的比,为什么会有2:3、3:2呢?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位置不同 生:意义不同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一、探寻教·学要义 1. 让教材成为“学材” 2. 让教材牵引“教学” 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3. 让教学引领“学习”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 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开启学科之眼

1.道德与法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 生活与德育 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 3. 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 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三、把握教学之法 1. “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

2. “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 教学中不应是简单把这些板块内容过一下,走一下程序,而是通过把板块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探究、讨论、交流、辨别、模拟、践行等,这些正是需要学生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 4.“留白”呈现后的发展空间 留白设计体现了新的教材观,过去人们认为教科书就是权威,教师和学生要记住并践行这些权威的知识和规范。而今留白设计,体现了把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经验放在与教材经验平等的地位,形成一种互动的对话关系。 5.“实践”路径中的能力培养 收集哪些材料,怎样收集,如何填写调查表,如何访谈,如何在课堂中汇报交流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方法,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素养提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变化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我周围生活新变化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莉/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看法;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2.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基本能够爱护学校家庭公共设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需要再进行引导。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但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兴趣,愿意去收集资料,和同伴交流,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老师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资料收集不全面,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变化多》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第四课,是本课第一个话题《我家门前新事多》和第三个话题《我的家乡更美好》的整合。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感受家乡的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难点是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5571175.html, 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作者:汤涛李霞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旨在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法律意识的树立、国情国策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學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愉快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独立思考;主体意识;综合培养;体验法治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重大调整: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分别实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而且教学内容改动较大,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新形势下中重点研究这门有着时代特征的新课程,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地方独具魅力。 一、注重自学独立思考,培养幸福的人 教育家李希贵说“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但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伴随着“疑”的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升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答案中语言的组织,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发挥各学科优势,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学校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规范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习惯养成进行综合培养。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来引导学生分别是非对错,以《东郭先生和狼》的教学

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 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 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 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 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 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 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 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 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 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 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 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2018-2019人教版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全册)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三(1)班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我仍然担任三年级一班本门课程。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过上期四个单元的探索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一些同学因为多动症越来越严重,常常不能自控,有些影响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有些同学是单亲家庭孩子,而且主要是父亲、婆婆在教育,也很不到位,所以行为习惯还有很多问题。我将一如既往地对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儿童更多一份关爱。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同上册一样重点关注了学生自我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关系(上册关注了校园、家,关注了自我学习和安全成长),本册在低年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与同学的不一样之处入手,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个单元又涉及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最后一个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又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 三、教学总目标

1.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长补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会和他人诚实合作、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学会和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知道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四通八达法人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的方式和正确运用现代通信手段。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课我是独特的2课时 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1课时 第三课我很诚实2课时 第四课同学相伴1课时 2.我在这里长大 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1课时 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2课时 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2课时 3.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八课大家的“朋友”2课时 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1课时 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2课时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高阳小学王晓玲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6人,15个男生,11个女生。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学情分析: 随着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其予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共设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型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等。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 日期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备注 一9.2—9.6 法律是什么

如何学好初中道德与法治

如何学好初中道德与法律 初中道德与法律课主要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也是中考科目之一。学好道德与法律课,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赢得中考,进入自己的理想高中,而且也有利于广大学生增长知识,丰富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初中道德与法律课也是一门最为广泛、最为普通、最有趣味而且较易学习的科目之一。它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知识科目,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都会碰到和用到思想政治课里面的知识,因此学好道德与法律课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部分中学生认为课道德与法律是学习科目中的副科,大都是一些条条框框,是用来约束人的,学习起来很不自在,对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兴趣就不大,信心就不足,甚至产生厌恶、恐惧的心理。那么,我们刚走进中学的新同学怎样才能学好初中课道德与法律呢? 一、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课

提到道德与法律,同学们并不陌生,小学就已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几乎都不够重视,而中学却不一样,它与语、数、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和方法。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克服“政治是副科”的错误观点,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只要你想学,思想上重视它,学好这门课程并不难。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自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用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来激发学习的兴趣。(2)同课学习道德与法律较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心得,来培养学习的兴趣。(3)融洽师生关系。若是因师生关系不融洽而造成学习道德与法律课兴趣不高,就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听从老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掌握方法,努力学好道德与法律课。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有恰当的方法,好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便捷之路,因此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给同学们谈谈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课前预习,多想问题是学好政治的基础 预习好课本内容能为听课打好基础。预习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教材内容,把教材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段落画出来,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理解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量关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计算方法,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谈话: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学校开展了绿色回收活动,看(课件出示回收车、老师和同学),一年级的同学捡了一些塑料瓶和易拉罐,他们数了数,老师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课件触发老师图片出示统计表),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在信息图右侧出示信息)。 提问:看到这些数学信息,这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闪烁图中小朋友图片后出示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谈话:谁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一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4)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绿色回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以情境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直接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你说我讲 (一)操作,建立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问题的直观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是谁和谁比呀?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再次闪烁信息,再触发第二条信息出示问题) 学生依次回答。 提问: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拿不准。 谈话:如果有困难,咱们可以请小方块和小棒来帮着我们比一比好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谈话: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有了结果,把研究的结果和过程与同位交流一下,好吗?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交流情况。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谈话: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和过程? 学生借助小方块展示研究过程: 学生可能不是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引导:你认为这种摆法怎么样?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多出的是5个?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方法(课件显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摆?(课件随机在对应的绿色小方块和红色小方块之间画虚线)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感悟

2016年秋季学期,原《思想品德》学科修订为《道德与法治》。我正好上八年级新教材。从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这门课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上看: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从形式上看:版面更小、颜色更爽、比例更好。 《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的,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它的本质是体现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落实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此次教材修订,重点融入了如“生命教育”、“公民意识”、“全球意识”、“平等、责任意识”等几种现代公民重要品质修养方面的内容。同时,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采取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编写体例,整体构架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要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注意选择适当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素材,遵循育人规律;关注学生的真正成长;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多进行开放式提问、讨论;鼓励大胆质疑,发散性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学科的教学,必须有三个改变,必须改变死教课本,要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在此,我们应该领会到,方式方法只是手段,知识技能是我们显性教育成果,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新教材尤其强调了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进和整体育人,道德教育是课程的基础,是中轴和根本,并且,“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道德确实就是自觉自愿的,内心的自愿选择胜过一切高大上的理论,而至于学生自愿选择的对与错我们很多时候无能为力去控制,但我们不能因为艰难和不可控性就不去做,我们至少可以通过“问理”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去进行高质量的引导,若是让我们自己和学生们都心怀“信仰”,那就基本达到目的,很多问题不需要道理,拥有适合的做法就好。 关于教材使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认真钻研教材,在教研引领下用好教材;二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三是以新教材的使用,带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四是重视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如,教学中可以设定学期目标,找准教育的核心词。比如依据教材,按年级形成整体的育人主体,七年级侧重“积极”,八年级侧重“尊重”,九年级以“责任”为主题。或者用“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和“责任担当”也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擅长的方面设定主题关键教育,这样进行一整年的,一个核心主题下的,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适应新编教材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 极投身于改革的浪潮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呢?在初中新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录相、录音、电子网络等逐渐引入了课堂,这些现 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开 拓视野,还能将其联系到相关知识点中。 如在讲授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两会时,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两会召开时的各种图片,播放人大代表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 见的例子,政协委员监督执行的例子,然后根据例子设问:“人大代表是谁选出来的?选举的方式有哪些?代表反映的是谁的意见?政协委员又是怎样产生的,具有哪些职责?”学生通过从材料当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不仅直观地认识到了两会,还能在这些材料中获取很多时 事政治知识。 如“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建设决策,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利 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优化了教学内容,从 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优化教学过程 新编教材改变了以往大量空洞枯燥的理论展示,将理论知识用各种活动展示而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 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若能选择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便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是可行的。针对初中 学生好动、好强以及青春期的特征,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辩论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例如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政治理论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道德与法治课自然受欢迎了。 三、让课堂走出教室,优化教学效果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尤其是地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 贫乏,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更应多搜 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将时政热点融入其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课内事例与课外时政二者,教师应两者兼顾,不偏不倚,而且要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讲授“战争与和平”时,笔者搜集了大量关于战争的图文资料,包括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时期、近现代的中东战争、阿以冲突等,同时也让学生们搜集了课外的战争图片、故事,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所以,了解和分析学生状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英语学习的状况,我作了以下反思。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用心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 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 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基于以上状况,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资料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既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一、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潜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其实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用心性,记得一位优秀的教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天我都花费超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认识比》教学设计

《认识比》教学设计 《认识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 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 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 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P70认识比例1、例2及相应内容。在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的关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表示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另一种是表示两个不同类的数 量间的关系。教材编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这两种情况,然后概括 出比的意义。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学习 本课内容的直接基础。但是学生对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还未完全上 升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个层次,认知结构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 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完善,容易混淆生活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本作品由Authorwear软件制作,通过视频、文字、表格、动画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知识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电脑出示:老师带来3幅中国最美丽的桥扬州五亭桥的风景图片,想看吗? 提问:哪幅图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 讨论:3幅图是同处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最美观呢?(太长或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 小结:这3幅图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看来长和宽长度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以欣赏感受3幅图片的舒适、美观度切入,引发学生思考,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制造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惊奇之中有一种期待,这些图片与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板书)。 二、探究发现,认识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