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时间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lěi)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hán dān)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所以按兵不动,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使赵军陷入秦军重围,他自己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活埋。

[释义]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如鱼得水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bà)。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臵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dǐng)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竭(jiē)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格外信任和重用,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满。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性格耿(g ěng)直的张飞更是牢骚(sāo)满腹。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他说:?我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释义]

本意指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适合自己

的环境。

走马观花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

[典故]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但他很有才华,学习也非常刻苦。长大后,他的诗做得很好。可是,他考试当官的路却走得很辛苦,连续参加了好几次考试,都没能考中。

孟郊为人非常正直,虽然考不上,他也不想拉关系走后门,只想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当官的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郊四十六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进士。几十年的读书当官梦终于实现了,孟郊非常高兴。他迅速穿上新衣服,骑上马,在当时的京城长安尽情地游玩。玩到高兴时,他不由自主地取出笔,很快写了首名叫《登科后》的诗。他在诗中写道:

?昔日龌龊(wò chuò)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贫穷的生活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yào)的,今天我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很高兴,马儿也跑得飞快,一天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

[释义]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比喻匆忙或粗略地了解事物或深入地参观。也作?走马看花?。

精卫填海[1]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

发鸠之山[2],其上多柘木[3],有鸟焉,其状如乌[4],文首[5],,白喙[6],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哓[7].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8],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9],以堙于东海[10]。[注释]

[1]精卫:相传是炎帝的小女儿淹死在东海之后化生出来的,俗称帝女雀。

[2]发鸠(jiū):山名。相传在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子县西。

[3]柘(zhè)木:柘树,木质坚硬,其叶可以喂蚕。

[4]乌:乌鸦。

[5]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6]喙(huì):此指鸟嘴。

[7]哓(xiāo):呼叫。

[8]溺(nì):淹入海水中。

[9]衔(xián):用嘴含。

[译文]

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那里栖息着一只奇特的鸟,它外形像乌鸦,头上有漂亮的花纹,白白的嘴巴,红红的双脚,名叫精卫,它鸣叫时总是在呼唤自己。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一天女娃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游泳,不幸沉入海底,再也没回来,因而变成了这只精卫鸟,长年累月地口衔西山上的小枝条、小石子,决意要把那一望无际的东海填平。

[说明]

这篇寓言说明,在远古时代,人类不知被大海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然而在作为人类化身的精卫身上,却寄托了人类敢于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

同舟共济[1]

[出处]

《孙子兵法〃九地篇》

[原文]

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注释]

[1]济:渡河。

[译文]

吴国人和越国人经常打仗,积怨很深,当他们同坐在一条船上过河,遇到大风大浪,船就要被掀翻的危险时刻,他们忘掉一切怨恨,互相关怀救助,好象是一个人的左右手,不分彼此。

[说明]

这则寓言是说,为了共渡难关,可以与那些积怨很深的对手团结一致。也指众人一起渡过难关。

老马识途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

[典故]

公元前683年,齐桓(huán)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帮助攻打入侵的山戎(róng),并带管仲和他一块去。

当齐桓公和管仲带领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燕国东面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本来想收兵回国,但是管仲认为,攻打孤竹国,可以保证北方的安全,于是就向齐桓公提出了他的想法。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兵追击山戎,直到孤竹国。山戎和孤竹国的国君,听说齐军到来,就吓跑了。所以齐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胜利是胜利了,但是来回征战在路上却用了很长时间。他们出兵的时候是春天,回来已是冬天了,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此怎么也找不到原路,齐军在大山中迷了路。尽管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派去探路,但都没有结果。

情况非常危急,要是再找不到出路,齐军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大山中。管仲冥(mímg)思苦想,终于想起来,老马可能有认识路的天性。齐桓公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试试看。

管仲到战马中,解开几匹老马的缰(jiāng)绳,让它们自由行走。说来还真是奇怪,那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管仲就命令大军跟着那几匹老马前进。果然,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军走出了大山,并且在大雪来临之前,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释义]

原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作用。

指鹿为马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典故]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cuàn)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

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bì)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这哪里是马,分明是一只鹿,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勇敢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实是一匹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释义]

本意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肴是非。

望梅止渴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军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进,两边密密的树木和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晕(yūn)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yí)误战机,心里很着急。他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梅子,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释义]

比喻用空想或空话来安慰自己或别人。也作?望梅解渴?。

买椟还珠[1]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2] ,薰以桂椒[3],缀以珠玉[4],饰以玫瑰[5],辑以翡翠[6],郑人买其牍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7]。

[注释]

[1]椟(dú):匣子。

[2]为:做,制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匣子。

[3]桂、椒:都是香料。

[4]缀(zhuì):连结,装饰。

[5]玫瑰:粉红色的玉石。

[6]辑(jí):同?缉?,镶边,衬托。翡翠(fěi cuì):绿色的玉石。

[7]鬻(yù):卖。

[译文]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放在一个用木兰木做成的匣子里。这个匣子用桂、椒一类香料熏得芳香袭人,镶缀着珠玉,装饰着玫瑰石,装嵌着绿翡翠。有个郑国人看中了这个漂亮的匣子,把匣子买了下来,而退还了里面的珍珠。这个楚国人可算是善于卖匣子,却不能算是善于卖珍珠。

[说明]

它告诫人们,不能过分讲究和追求形式,不然就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现在一般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对牛弹琴

[出处]

《牟子》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1],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2],孤犊之鸣[3],即掉尾奋耳[4],蹀躞而听[5]。

[注释]

[1]公明仪:人名。清角:古雅的曲调名称。操:古称琴曲名。

[2]虻(méng):牛虻

[3]犊(dú):小牛。

[4]奋:竖起,举起。奋耳:竖起耳朵。

[5] 蹀躞(dié shè):迈着小步走路的样子。

[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子的琴曲,牛依然如故,埋头吃草。并非牛没有听见,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啊!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亲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

[说明]

这则寓言说明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它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

一鸣惊人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

[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chún)于髡(kūn),他非常聪明机智。当时正值齐威王统治时期,大权旁落,他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好整天装作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如果有人劝他改邪归正,他就马上把劝说的人关起来。因此文武官员,也都学起他的模样,不务正业。结果,齐国上下一片混乱,四周的国家都来攻打齐国。

齐威王有个癖(pǐ)好,喜欢听谜语和笑话。有一天,淳于髡去见齐威王。当时齐威王正在和一群歌伎(jì)寻欢作乐,一看见淳于髡就说:?我现在很忙,有事改天再说。?淳于髡说:?我刚听见一则好谜语,特意来讲给大王听。?

齐威王一听是谜语,马上高兴起来,忙说:?快讲、快讲。?

淳于髡说;?咱们齐国有只大鸟落在宫廷里整整三年了,不飞也不叫。大王您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淳于髡刚一说完,齐威王便立即答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明白淳于髡是借谜语来劝他。他认为时机成熟了,决定马上开始治理国家,收复失地。第二天,他下令召集所有大臣入宫,大声告诉他们说:?从今天起,我们开始治理朝政。有功的奖励,危害

国家的惩罚。?接着,他又召开全体县吏会议,将不称职的县吏全部投入油锅。原来,齐威王早就偷偷地摸清了县吏和官员的底细。

不久,齐国就被治理好了,失去的国土也都收回来了。

[释义]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毛遂自荐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

[典故]

平原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养有很多门客,据说有数千人之多。其中有一个叫毛(su í)遂的门客,由于地位低微,几乎没人知道他。

赵惠(huì)王的时候,秦兵围攻赵国。赵惠王就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楚国帮助,共同抵御(y ù)秦国。但秦国势力强大,楚国是不会轻易答应出兵的,因此要完成出使任务困难很大。于是平原君决定带20个门客去联系,他想万一谈不成功,那么就用武力强迫楚王同意。可是他左选右选只选到19人,还缺一人。正在这时,毛遂自告奋勇地说:?我自认为符合去的条件。?

平原君看了看他,说:?我听说,有才德的人在社会上就像锥子在口袋里一样,很快就会显露出来。但是你在我的门下这么久了,大家都不了解你,可见你才能一般。这次任务关系重大,我看先生还是不要去了吧。?

毛遂说:?我之所以没露出头来,是因为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口袋里。?

平原君看他谈吐还行,而且很有胆量,就让他跟着去了。到楚国后,开始那些门客都看不起他,但是看他在与楚王谈判时,说话很有分寸,逐渐对他有了好感。

谈判已经过了两三天,可一点结果都没有。就在双方僵(jiāng)持不下,口干舌燥的时候,毛遂带着剑径直走到楚王跟前,用武力强迫他跟赵国签了协议。而其他的门客却毫无作为。

就这样,毛遂赢(yíng)得了平原君和门客们的尊重,一举成名。

[释义]

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担任某项工作。

雪中送炭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典故]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宋太祖一起打过天下,深切地知道江山得来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到处都是白皑(ái)皑的积雪。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他一杯酒还没喝完,忽然想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被冻成什么样儿?我必须想点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困难。?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yǐn),对他说:

?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带上衣食和木炭,替我去慰(wèi)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挨(āi)家挨户送到百姓手中。凡是没米没衣服的就给他们送去米和衣服;没有柴烧的就给他们送去木炭。

那些有困难的灾民非常感动,都称皇上是?雪中送炭?。

[释义]

本义指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困难或紧急的时候,给别人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滥竽充数[1]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2],必三百人[3]。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4],宣王说之[5],廪食以数百人[6]。宣王死,湣王立[7],好一一听之[8],处士逃。

[注释]

[1]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像现在的笙

[2]宣王: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必:一定,必须,总是。

[4]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请:要求,请求。

[5]说:同?悦?。

[6]廪(lǐn凛)食:官府给他的粮米,供俸。以:用,拿。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

养他。

[7] 湣(mǐn敏)王:宣王的儿子,姓田,名地。立:继承了王位。

[8]好一一听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

[译文]

齐宣王让人给他吹竽,一定要听三百人的合奏。有个南郭先生去见齐宣王,请求参加合奏。齐宣王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官家对他的待遇同那几百人的供俸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可是他不喜欢听合奏,却喜欢吹竽的乐师一个个地为他独奏。这个南郭先生便逃跑了。

[说明]

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南郭先生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郑人买履[1]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且臵履者[2],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3];至之市而忘操之[4],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履(lǚ):鞋。

[2]且:将要,准备。臵:买。

[3]度(duó):量。臵:放,搁在。坐:同?座?,坐位。

[4]至之市:等到前往市场。操:携带。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了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说明]

宁肯相信量好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高枕无忧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

[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的相国孟尝君家里有个门客叫冯谖(xuān)。有一次,冯谖自愿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租,结果不但没把租子收回来,反而把交租的契(qì)约烧掉了。薛(xuē)地百姓以为是孟尝君让他那样做的,所以对孟尝君非常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官职,只好回到薛地,但却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烧契约的目的。这时,冯谖又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kū),才能免除一死。现在您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zhěn)无忧,我愿意为您再造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并对他说:?齐王免除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使诸侯有了任用他的机会。如果谁先把他请去治理国家,一定能够民富国强。?梁惠王听冯谖这样说,就派使者带着黄金千斤和车马百乘(shèng),去请孟尝君去梁国做相国。冯谖抢在使者前面回到薛地,建议孟尝君不要接受梁国的聘(pìn)请。因此,梁国的使者跑了三趟,都没有把孟尝君请去。齐王知道了这件事,担心孟尝君会到梁国去做官,赶紧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仍做相国。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cì)给他先王传下来的祭(j ì)器,让他把祭器放在薛地,并建立宗庙,这样就能保证薛地的安全了。当宗庙建成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经完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释义]

垫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太平无事,无所忧虑。

一字千金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

[典故]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丞相名叫吕不韦。他原来是个商人,由于资助庄襄(xiāng)王做皇帝而立了大功,因此被封为丞相。

那个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人们通常都看不起他们。因此吕不韦虽然做了丞相,但满朝文武官员都很清楚他的过去,都很鄙视他。吕不韦也清楚自己的情况,他觉得必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声望。于是就召开门客会议,商量这件事。

会议召开时,很多人提出带兵打仗,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因为带兵打仗风险太大,吕不韦自己也不同意。于是吕不韦又问:?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本《春秋》;孙武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我们不如也替丞相写一本书,这样既可以提高丞相的声望,还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人员抓紧时间撰(zhuàn)写。他有很多门客,大家都很努力。很快,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书便写成了。

但是,怎样才能使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众人所熟知呢?于是他命人将书抄写下来,贴在城墙上,并且特意张贴了布告说:?谁能把这本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减少一个,或者改动一个,就奖励黄金一千两。?

这样一来,人们都知道了吕不韦的书,他的名声、地位也提高了。

[释义]

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乘风破浪

[出处]

《宋书〃宗悫(què)传》

[典故]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他从小就跟着叔父们舞刀弄剑,练就一身武艺,年纪不大,却非常勇敢。

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结婚的大喜日子,家里宾(bīn)客盈(yíng)门,热闹非凡。这时,有十几个盗(dào)贼(zéi)冒充客人,乘机混了进来。

很快盗贼就潜入宗家的库房里偷盗起来。有个家仆正巧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于是便大叫着奔进了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惊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

盗贼一见来了人,都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随后赶来的众人也在一旁呐(nà)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脱身逃跑了。

众宾客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几年以后,林邑(yì)王范阳迈侵扰边境,当朝皇帝派交州刺吏檀(tán)和之前往讨伐,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有一次,檀和之率兵包围了区粟(sù)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yuán)的军队。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就命令伏军立即出击,结果把援兵打了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许多战功,后来被封为洮(táo)阳侯,最终实现了他少年时的理想。

[释义]

原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船行进速度很快。也比喻不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

鹬蚌相争[1]

[出处]

《战国策〃燕二》

[原文]

蚌方出曝[2],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3]。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4],渔者得而并禽之[5]。

[注释]

[1]鹬(yù):候鸟的名字,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常在水边或者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2]曝(pù):晒太阳。

[3]钳(qián):夹住。喙(huì):鸟嘴

[4]舍:放开。

[5]禽:同?擒?,捉住。

[译文]

一只河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飞来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身上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壳,紧紧地钳住鹬鸟的嘴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

两个相持不下,谁也不肯放松,有一个渔夫走过来看见了,便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说明]

这则寓言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它告诫人们,要与人为善,互相谦让。

按图索骥[1]

[出处]

明〃杨慎《艺林伐山》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2]。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3],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4]!?

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5]。?

所谓?按图索骥?也。

[注释]

[1]按图索骥(jì):按照图样寻求千里马。骥,千里马。与下文的?骏(jùn)?同义,都是良马的意思。

[2]伯乐:相传为古时的善相马的人。隆颡(sǎng):高大的额头。颡,额。蛈(tiě)日:疑为?蚨(fú)目?之误。蛈目,形容马的眼睛象铜钱般圆大。累麴(qū):堆迭起来的麴块。这里用以形容马蹄圆大而端正。麴,同?麯?用作酿酒。

[3]蟾蜍(chán chú):既癞蛤蟆。

[4]尔:罢了。

[5]御:驾驭

[译文]

伯乐《相马经》里有?高大的额头,像铜钱般圆大的眼睛;蹄子圆大而端正,像堆迭起来的曲块?的话语。他的儿子就手拿着这本《马经》去找千里马。他出门看见一只大癞蛤蟆,对他的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马,与书上写的大略相同,只不过蹄子不象堆迭起来的曲块罢了!?

伯乐知道自己的儿子愚蠢,只好转怒为笑地说:?这匹马喜欢跳跃,不好驾驭呀!?

这就是所谓的?按图索骥?呀!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通过实践,透过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只拘泥成法办事。

经典成语故事六年级

经典成语故事六年级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渊远流长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 结晶,而成语则是汉语的精髓,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 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成语故事 六年级,欢迎查阅。 经典成语故事六年级1 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 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 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嚣张,很为汉玉室担心,但又无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烦恼。 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园散心,忽然听见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走近一看,原来是 家中的歌妓貂蝉。王允问道:“深更半夜,你为什么来这里唉声叹气?” 貂蝉回答说:“承蒙大人恩惠抚养,为我训习歌舞,并以礼相待。我虽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近来见大人双眉紧锁,知道必定是为国事操心,所以心中忧伤,但 不敢询问。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长吁短叹起来,想不到被大人发现。如果 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虽万死也决不推辞。” 王允听了貂蝉的话,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朝貂蝉跪下,纳头便拜。貂蝉 慌忙扶起。王允流着眼泪说:“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贼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元 计可施。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天下无有敌手。方才听了你的话,我想出 一条‘连环计’来,先把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你去离间他们父子两人,让他们因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去杀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为国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蝉缓缓站起,态度坚决他说:“我已许下大人虽万死也决不推辞,如果不能遵计 杀死董卓,以报国恩,愿意死在万刃之下!”玉允和貂蝉共同谋划,实现了“连环计”,结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经典成语故事六年级2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 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三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三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导语:通过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三年级成语故事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指有空子可以钻。(机:机会。乘:趁。)举例:我们不能随便的宽容,随便宽容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举例:一个人无论求学或做事都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有口难言: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举例:如果这事你不主持公道,那我就有口难言了。 有恃无恐:因为有依靠而不害怕,没有顾忌.多含贬义。 举例:那些有枪在手的保甲们却表现出有恃无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催租逼债。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气象:情景。) 举例: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 风云变幻: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举例: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举例:山顶上云雾笼罩,看上去若隐若现。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举例: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 飘飘欲仙: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欲:将要。飘飞上升) 举例:“快乐”一词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是乐不可支、飘飘欲仙了。 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苍:灰白色。) 举例:国际形势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瞬:一眨眼;息:呼吸。) 举例:时代瞬息万变,一味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 有求必应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举例:110报警台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到老百姓有求必应。 有志竟成:指只要意志坚定,事情一定能够办成。 举例: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的就是有志竟成的道理。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茂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风华:风采和才华。茂:旺盛。) 举例:我们还年轻,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代,应多学点东西,不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 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 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 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 深厚,不但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 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 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 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 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 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篇二】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越人与狗: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这条狗跑到越 人面前,摇首摆尾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捕猎野物,只要你 对我好,我愿意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平分。”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兴地把 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 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指望狗将来会好好回 报自己。 不过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 激回报之意,反而日益傲慢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自 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给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了,可它眼里根本没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于是待狗捕猎到野兽,就 跟狗平分兽肉,并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终于翻了脸,它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猎物。一天,它突然扑到 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 的家跑走了。 越人不能识破这条凶残贪婪的狗的真面目,开始还一味娇宠它, 终至这条恶狗翻脸不认人。越人招进强盗,自食恶果的教训是深刻的。 【篇三】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乘人之危: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 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 又是盖勋的朋友。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 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 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鸽 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

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

50个历史名人,50个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走进寓言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掩耳盗铃 教学设计荆海匣 一、指导目标: 1、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二、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三、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二、指导过程: (一) 教师谈话引导,揭示课题,激起学习欲望 出示幻灯片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在咱们语文课本的第三单元是关于过寓言故事一 个单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幻灯片2,3,4,生:《惊弓之鸟》《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 通过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出示幻灯片5,引导学生理 解“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 故事告诉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出示幻灯片6,师:同学们,你看到过这个图片,谁说说这个 故事的题目是什么?生:《掩耳盗铃》。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来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言内容 出示幻灯片7,大家一起读课题“掩耳盗铃”。课文中掩耳 盗铃是什么意思呢? 生:掩是捂住,盗是偷的意思。掩耳盗铃就是说一个人捂住 耳朵偷铃铛。 师:自由读课文《掩耳盗铃》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读准课文的生字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回答。 (三)师生探讨课文重点内容。出示幻灯片9 1,这个人为什么要偷别人的家的铃铛? 你们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生:我觉得他可能想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就 听不见铃声了,就可以偷铃铛了,所以他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师:噢,说得真好。你们是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问题, 很会读书,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偷铃铛时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还 是听得到,还是会发觉。这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答。 生:这个人还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不错,简直是自作聪明。 生:这个人很愚蠢。 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四)引导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意思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个掩耳盗铃的人从偷到被抓住后的 心理变化过程。出示幻灯片10、11、12。 生: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生: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出示幻灯片13,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体会到一个什么道理?学 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出示幻灯片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用欺骗自己的方法去欺 骗别人。 “掩耳盗铃”已作为成语使用。请学生联系寓言的内容用自 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五)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生:掩住耳朵偷铃铛会被人发现,指不要用欺骗自己的办法去欺 骗别人,这样做是不好的,会失败的。 (六)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方法小锦囊要送给同学们,快来瞧瞧看。寓言故事阅读方法小锦囊:出示幻灯片15 A、应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 板书:读思 B、大部分寓言都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 寓意; 板书:寓意 C、寓言的寓意,多半藏在角色的对话中,或者作者在篇末有所 说明; 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它的深刻道理。板书:道理 三、总结

五六年级四字词语和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五至六年级重点四字词与成语故事汇总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倾盆大雨:形容雨极大,就像一大盆一大盆倒下来似的。 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咕响,形容十分饥饿。 依依不舍: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非常熟练流利。 毫不犹豫:丝毫不迟疑,指态度非常坚决。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丰富的色彩。形容色彩丰富明丽。 津津有味: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如醉如痴:形容对某事非常着迷。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分析,不管懂不懂,全盘接受。囫囵:整个儿。 不求甚解: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甚:很,非常。 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盼着要喝水一样。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喻:了解,明白。 黯然神伤: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非常伤心。 千篇一律:指文章都一个样,形式呆板雷同,没有新意。 别出心裁: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干。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 心安理得:觉得事情合情合理,心里很坦然。得:适合。 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沥:滴。 第二单元 颇负盛名:指名气很大。颇:很。 顶天立地:形容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低头折节:低下头,弯下腰。比喻屈服。 泪眼蒙眬:两眼含着泪花,看东西不清楚的样子。 日出而作: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 日落而息: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 守望相助:课文中家乡的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 第三单元 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近义词:完好无损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古往今来:指从古代到现在的意思。 庞然大物:外表看上去非常大的东西。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第四单元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筋疲力尽:形容很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近义词:精疲力竭

最新成语故事测试三年级成语故事知识竞赛

三年级成语故事知识竞赛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5分) 1.“比喻非常喜爱某人,从而连带喜欢和他有关的人或物。”请根据这句话写出相应的成语。(1分) 2.“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己原有的长处。”请根据意思写出成语。(1分) 3..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原名是。(1分) 4..司马光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编写了一部总结兴旺教训,可供统治者借鉴参考的历史书,这就是《》。(2分) 5.补全成语:(12分)()竽充()( )耳盗( ) 守( )待( ) 完( )归( ) 拔( )助( ) 狐( )虎( ) ()羊补牢指()为马龙争()斗 画()点睛兔死()悲如()得水 6.下面给出了成语的上半部分,请把下半部分补齐。(4分) 千里之行,()。一言既出,()。 近朱者赤,()。知无不言,()。 7.成语应用:(4分) 陈明把作文写完了,但是为了凑字数,在最后又加上了一段,这真是。我本以为自己的书法水平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今天的书法展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水平,我感叹自己曾经就是一只。 《检阅》一课中,儿童队员们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后还是队长,尽快地作出了决定,使得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用这种是无法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的。 二、判断题:(20分) 1、《了如指掌》这个故事中,有许多人对祶礼不了解,就向孔子请教。(对) 2、《乐极生悲》这个故事中,齐宣王接受淳于髠的劝告,不再彻夜饮酒作乐了。() 3、《毛遂自荐》中,毛遂说服楚王和平原君联合抵抗赵国。() 4、《弄巧成拙》中,《九曜图》中水晶瓶里的莲花是孙知微画上去的。() 5、《前车之鉴》中的贾谊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对) 6、《杞人忧天》是比喻没有根据的忧虑。(对) 7、《人鼠之叹》中,正在偷吃粮食的老鼠被李斯吓得四下逃窜。() 8、铜人的嘴上封上三道封条。形容言谈相当谨慎,不肯轻易开口。(对) 9、夏天用扇子把席子扇凉,冬天先把被子焐热再请父亲睡下的是黄香。(对) 10、《图穷匕见》中,荆轲带着一张名画作为礼物去见秦王。( ) 三、选择题。(25分) 1.《一鸣惊人》中,齐威王有个怪癖,喜欢听笑话、猜谜语。淳于髡打算用( C ) 来劝告齐威王。 A 故事 B 笑话 C 谜语 D 讲道理 2.《运筹帷幄》中,刘邦夸奖( D )在军帐之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于千里之外,( B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隔,( C )统

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对症下药】 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 [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篇一】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们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们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们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

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 1、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傻子想到南方的楚国去游玩。刚开始,他的亲人都不准他去,怕他被别人骗了。后来看他主意已定,实在没法劝阻,只好让他出发了。 没过几天,这个傻子就把方向弄反了。到南方去,就应该朝南方驾车,可这个傻子却将车子朝着北方赶。这时,有个认识他的好心人看到了,就跟他打招呼: “你到哪儿去?” “我要到楚国去玩。”傻子答道。 “楚国在南方,你怎么把马车往北赶呀?” “不要紧,我的马非常好,跑得快,肯定能跑到的。” “好马也没有用呀,你的方向不对,什么时候能跑到呢?” “没关系,我带的钱很多,我的路费多得花不完,我能跑到的。”傻子自信地拍了拍他的腰包说。 “钱再多也没用,你的方向错了,一定跑不到楚国的。”好心人又提醒他说。 “你放心吧,我的车夫是个好车夫,他赶车很快,我会赶到楚国的。”傻子笑着答道。 那个好心人见他太糊涂了,实在劝不住,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看着他的马车越走越远。 【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惊弓之鸟: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

小学一年级励志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临死前,有把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告知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大公无私】 春秋时,南阳县这个地方缺少一个县令。 一天,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说:“祁爱卿,南阳县缺个县长,你认为,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认为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认为,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东山再起】 宋代李纲是大名鼎鼎岳飞的伯乐师傅,他原是北宋的名臣,官职位居丞相之

五十个成语故事的出处

1、一鼓作气(曹刿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三年级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时间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lěi)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hán dān)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所以按兵不动,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使赵军陷入秦军重围,他自己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活埋。 [释义]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如鱼得水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bà)。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臵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dǐng)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竭(jiē)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格外信任和重用,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满。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性格耿(g ěng)直的张飞更是牢骚(sāo)满腹。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他说:?我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释义] 本意指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适合自己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一年级成语故事大全精选_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

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 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 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 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 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 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 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 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 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 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问: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 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妻子听后,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根丝一 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现在如果把这匹丝 绸剪断,以前的劳动就会白费。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 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果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 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非常感动,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五六年级成语

六年级 1.生旦净丑:指戏曲表演中的角色。“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指花脸;“丑”指小丑。 2.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3.粉墨登场:原指演戏前涂上粉或墨,登场演戏。后比喻某些人乔装打扮后登上政治舞台,带讥讽之意。 4.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天空。形容欢乐喜庆的气氛。 5.唱念做打:戏曲表演中的四种基本功。泛指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做好事。 6.有板有眼:音乐戏曲的曲调、唱腔合乎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7.余音绕梁:音乐停止后,余音仿佛正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动听,耐人回味。 8.字正腔圆:指唱戏、唱歌或念白、朗读时吐字清晰准确,腔调圆润悦耳。 9.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惟,助词;肖,相似。 10.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非常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样。 11.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肺腑,内心深处。 12.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的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1.寒冬腊月: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2.北国风光:祖国北方的美丽风景。 3.风刀霜剑:寒风像刀,严霜像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皮肤。比喻恶劣的环境。 4.塞外边疆: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形容地处边远。 5.漫天飞舞:满天地飞舞。形容数量极多。 6.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7.银装素裹:形容一片洁白的雪后场景。 8.雪照云光:雪地上面天空中的白色光亮,比冰映光要亮。 9.狂风暴雪:指大风大雪。也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10.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11.风卷残云:比喻一下子消灭得干干净净。 12.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志清明,气质爽朗。 13.齐天大圣:指神通广大的人。 14.大闹天宫:给当时所处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15.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16.西天取经:唐僧到西天取得经书,比喻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17.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体轻飘飘的。 18.来去无踪: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蔽。 19.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20.大显神通: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21.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22.火眼金睛:形容人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23.除恶务尽:消除坏人坏事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 24.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 25.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26.一心一意:思想、意念专一。 27.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 28.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29.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30.匪夷所思:夷,平常。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简短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简短成语故事 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们,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们,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们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们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们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一鸣惊人们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

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们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们。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哄堂大笑

一至六年级古诗、名句、成语故事整理

一至六年级古诗、名句、成语故事整理 年级册数分类诗题页码内容 一年级上册古诗《一去二三里》44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57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59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7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100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古诗《春晓》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1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59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60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15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16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115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116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古诗《草》 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6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散学归来早,飞入菜花无处寻。 《敕勒歌》55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望庐山瀑布》76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7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名句17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37 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4、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149 1、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2、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4、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三年级上册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15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叶绍翁)35 潇潇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野生篱落一灯明。 1

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19个

001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 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 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 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用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002郑人置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前往市场,却忘了带量好 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散了,于是没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 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用来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 也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003截竿入城——出自《笑林》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 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这是在说持竿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 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004东施效颦——《庄子·天运》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个美女,名叫西施,她的身材、长相、一举一动都很美。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经常用手按住胸口。皱紧眉头。这副病态,在别人眼里很妩媚可爱。西施有个邻居叫东施,是个丑姑娘。她看见西施病态的表情很美,就模仿起来。她本身没有病,却用手按住胸口,把眉头邹起来,以为这样就美了。她这样装模作样,别人反而不觉得她更丑了。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告诉我们爱美之心人人有,不 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 005邯郸学步——《庄子·秋水》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 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 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 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 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 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006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 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