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编号:010132001

总学时:24

学分:1。5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1。课程性质:《普通逻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中的必修课。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演算技巧的应用。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解决思维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2。教学目的: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4.教学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5。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期末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

6。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第五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书目:

[1] 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

[2] 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刘新友,田宏第主编《普通逻辑自学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9.

[4]何应灿主编《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

[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6]王海传等编著.《逻辑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7。正文部分:

第一章引论

【目的和要求】

1.发挥第一章理论入门的作用,了解什么是逻辑学等,为学习普通逻辑奠定理论基础。

2.发挥第一章对学习逻辑学的指导作用,明确学习逻辑学的根本目的和方法,提高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3.发挥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动员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志趣、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

1.主要内容

“逻辑”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思维及其特征;逻辑学的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式。

3.问题与应用

掌握逻辑学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能够熟练使用逻辑学概念。

第二节普通逻辑的对象

1.主要内容

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逻辑学的研究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含义;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含义;逻辑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

结合具体语境,弄清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含义.

第三节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自学)

第四节逻辑与语言

主要内容: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的区别

第五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1.主要内容

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从而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逻辑学在认识方面的作用;逻辑学在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方面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

坚定对学习逻辑学意义和价值的信念,端正学习逻辑学的态度。

【课后练习】

举例说明什么是思维的形式结构;举例说明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

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

1.明确什么是命题。

2.掌握各种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命题和推理概述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命题的含义,命题的特征,命题和语句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命题,命题的逻辑特征,命题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

了解命题和语句的关系,了解哪些语句表达命题、哪些语句不表达命题。

第二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联言命题的含义、联言命题的构成、联言命题的形式、联言命题的真假、联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联主命题、合谓命题、联主合谓命题。

3.问题与应用

注意联言命题在各专业课,特别是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第三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选言命题的含义、选言命题的构成、选言命题的形式、选言命题的真假、选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第四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假言命题的含义、假言命题的构成、假言命题的形式、假言命题的真

假、假言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第五节负命题及其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负命题的含义、负命题的构成、负命题的形式、负命题的真假、负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第六节复合命题的其他推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假言联言推理的形式及其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课后练习】

1.如何断定联言命题的真假?

2.如何断定选言命题的真假?

3.如何断定假言命题的真假?

4。下述推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了哪条推理规则。

A。这个人或者是工人,或者是在读研究生;既然他是在读研究生,所以,他不是工人。

B. 李某这次没有通过逻辑考试,因为他出差缺了课,而只有不出差缺课,才能通过逻辑考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三章命题的判定与自然推理(选学)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判定一个命题是否是重言式的方法;(2)利用已学命题逻辑知识,进行命题的自然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言式

主要内容:

重言式、真值形式、真值函项(函数)、真值函项的个数.

第二节命题的真值判定方法

主要内容:

1.真值表法

2.归谬赋值法

第三节命题的自然推理

主要内容:自然推理的主要规则

【课后练习】1。什么是重言式?常用的重言式有哪些?

2。什么是真值表示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自然推理有哪些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四章概念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了解概念的种类和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认识定义的方法、划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及其特征

1.主要内容

什么是概念、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的逻辑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涵义、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能够正确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1.主要内容

概念的种类包括: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几何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几何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的内涵,使用这些

概念的逻辑要求,违背这些要求导致的错误.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种类,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包括概念之间外延上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全同关系、概念的种属关系、概念的交叉关系、概念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3.问题与应用

明确概念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的具体要求,明确违背这些要求导致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定义

1.主要内容

定义的内涵,定义的方法,定义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属+种差定义法,性质定义与关系定义,语词定义;定义的规则。

3.问题与应用

了解法律定义的意义和特点。

第五节划分

1.主要内容

划分的含义,划分的方法,划分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划分的规则。

3.问题与应用

了解法律定义划分的意义和特点.

第六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内涵及其逻辑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概念的限制的含义;概念的概括的含义。

3.问题与应用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

第七节关于集合和集合的推演(选学)

【课后练习】

1.从内涵上可以把概念分为哪几种?

2.概念在外延上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3.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4.明确概念的内涵有那几种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五章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了解性质命题的构成,掌握四种基本形式的性质命题,能够运用对当关系及命题变形推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性质命题概述

主要内容

性质命题的构成,性质命题的分类,对当方阵,主谓项的周延。

第二节对当关系推理

反对关系推理,矛盾关系推理,差等关系推理,下反对关系推理。

第三节命题变形推理

主要内容: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法.

第四节三段论

主要内容:什么是三段论,三段论的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

【课后练习】

1。 A 、E、I、O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何?

2。对当关系推理有哪几种?

3.换质法推理的规则有哪些?

4.换位法推理的规则有哪些?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六章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

掌握什么是关系命题、关系命题的性质、关系命题的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关系命题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关系命题的含义、关系命题的种类、关系命题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关系命题的含义,关系命题的构成,关系命题的形式。

第二节关系推理

主要内容

1.纯关系推理,2。混合关系推理

【课后练习】

1.是么是关系命题? 关系的逻辑性质是哪些?

2。什么是混合关系推理?它有哪些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七章谓词自然推理(选学)

主要内容

性质命题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量化理论,多元谓词自然推理.

第八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目的与要求】掌握模态命题的类型以及命题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运用模态推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模态命题

主要内容:什么是模态命题、模态命题的种类、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客观模态与主观模态。

第二节模态推理

主要内容:模态推理及其种类、模态对当推理、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推理、模态三段论。

第三节规范命题(选讲)

第四节规范推理(选讲)

【课后练习】

1.什么是模态命题?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2. 模态推理有哪几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实质、内容、要求以及违反以上规律的逻辑错误;

2.分析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主要内容: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为什么说这几条规律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同一律

1。主要内容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偷换概念”与“混淆概念”,“偷换论题”与“转移论题"

3。问题与应用

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三节矛盾律

1。主要内容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矛盾律的基本要求,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互相矛盾的思想,互相反对的思想,互相矛盾。

3。问题与应用

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排中律

1.主要内容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基本要求,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互相矛盾的思想,“两不可”的错误。

3.问题与应用

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排中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五节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自学)

【课后练习】

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天,某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查,查明作案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人而被拘捕.在审讯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赵:“我不是作案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李:“作案的不是我。”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那么这个案子里的罪犯是谁?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这个案子里的罪犯又是谁?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章归纳推理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归纳推理的方向。

2.掌握归纳推理的含义、形式.

3.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至第四节归纳推理概述及归纳推理的形式

主要内容

从推理方向说,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第五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1.主要内容

求同法推理,求异法推理,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共变法推理,剩余法推理.

3.问题与应用

探求应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课后练习】

指出下列推理属何种归纳推理?请写出它们的结构。

1.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松树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稻、大度、松树都是绿色植物,因此凡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铜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铝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铁加热之后,体积增大;因为它们受热之后,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减弱,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体积膨胀;而铜、铝、铁都是金属;所以,金属加热之后,体积都膨胀。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结合“穆勒五法”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一章类比推理和假说

【目的与要求】

理解类比推理的实质,掌握和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类比推理的含义,类比推理的形式,类比推理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正类比推理,负类比推理,合类比推理。

3.问题与应用

类比推理在科学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十二章假说

【目的与要求】掌握假说的实质和方法。

【教学内容】

假说的含义,假说的特点,假说的作用,假说的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假说的形成,假说的检验。

3.问题与应用

假说的形成和检验是怎样运用逻辑推理的?

【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第十三章论证与谬误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论证的实质、结构及其与推理的关系。

2。了解论证的种类,并能分析其结构。

3。了解论证的原则和规则,并能分析论证的逻辑错误。

4.了解逻辑谬误分为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论证的概述

1。主要内容

论证的含义,论证的结构,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3。问题与应用

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第二节论证的种类

1。主要内容

论证的划分标准,论证的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反正法和选言证法.

3。问题与应用

什么是反证法?什么是选言证法?二者的论证步骤和结构如何?

第三节论证的逻辑原则和规则

论题的规则,论据的规则,论证方式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论题模糊”与“转移论题”,“论据虚假”与“预期理由”,“循环论证”,“推不出”。

3.问题与应用

论证的规则有哪些?违反这些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第四节反驳

1.主要内容

反驳的含义,反驳的形式,反驳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直接反驳,间接反驳,归谬法.

3。问题与应用

间接反驳和归谬法的定义和逻辑形式是什么?

第五节论证的建构与评估

第六节谬误

1.主要内容

谬误的根源,谬误的分类,非形式谬误的含义及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语形谬误、语义谬误与语用谬误,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相关性谬误,歧义性谬误,论据不足的谬误。

3.问题与应用

区别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的根据是什么?现?

【课后练习】

1.分析下列论证的结构,指出其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要么是全盘继承,要么是虚无主义,要么是批判继承。全盘继承,不分精华和糟粕,不能推陈出新,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虚无主义,割断了历史,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同样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只有批判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

2。分析下列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今天厂长说了,如果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就受奖,如果完不成生产任务就受罚,所以

3。分析下列反驳的结构,指出其中被反驳的论题和反驳的方法。

有人说形式逻辑也有阶级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形式逻辑有阶级性,那么历史上和现实中就应该由农民阶级的形式逻辑与地主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分、无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与资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形式逻辑对任何阶级都是一视同仁的.

4。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的谬误,并分析其实质和种类。

1。某人的理论是错误的.因为他是一个悲惨的失败者,他甚至不能挣到足够的钱来养家。

2.某人的哲学不值一信。因为他曾因接受过不正当馈赠,而被免除一切官职。

3。公共汽车耗油量大于小汽车。因为一辆公共汽车耗油量大于一辆小汽车。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编号:010132001 总学时:24 学分:1。5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1。课程性质:《普通逻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中的必修课。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演算技巧的应用。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解决思维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2。教学目的: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4.教学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5。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期末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 6。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第五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书目: [1] 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 [2] 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刘新友,田宏第主编《普通逻辑自学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9. [4]何应灿主编《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 [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6]王海传等编著.《逻辑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7。正文部分: 第一章引论 【目的和要求】 1.发挥第一章理论入门的作用,了解什么是逻辑学等,为学习普通逻辑奠定理论基础。 2.发挥第一章对学习逻辑学的指导作用,明确学习逻辑学的根本目的和方法,提高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3.发挥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动员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志趣、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永红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逻辑学》是汉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开设该课程,通过对人类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逻辑方法的系统学习,以加强逻辑修养,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逻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适用于汉语专科层次学生。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演技思维的特点、逻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逻辑学的发展;理解人类思维的一般形式、基本规律、逻辑方法以及相应的逻辑规则;掌握探求新知识、准确地表达与论证思想、反驳错误揭露诡辩的逻辑工具。 教学要求如下: (一)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学科。形式逻辑的工具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特别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学逻辑必须首先学好逻辑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各种逻辑形式的特征和关系,记住必要的定义、公式和规则。 (二)逻辑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系统的科学,前后连贯性很强。只有在掌握了前面各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后面各章节的内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三)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应用逻辑的能力。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现代汉语、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口语表达、写作、教学等方面,都需要逻辑知识,为学习《逻辑学》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该课程教学总时数为34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逻辑学研究的对象、逻辑学的性质;掌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逻辑形式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思维的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思维的三个基本形式。 教学内容: 一、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思维的三个基本形式 三、逻辑形式的组成部分 四、普通逻辑学的性质 五、学习普通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概念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概念、定义和划分的基本意义,掌握概念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的规则和划分的规则。 教学重点:概念的种类与关系;定义;划分。 教学难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运用定义、划分的规则,分析常见的逻辑错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概述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Logic 课程编号:0213320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政教专业 先修课程:数学、语言学 后续课程:辩证逻辑、数理逻辑 总学分:3 教学目的与要求: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课堂讨论、看教学录像等方法,坚持理论性,突出实用性,强化趣味性,以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的目的。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一词的涵义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思维与语言。思维的逻辑形式。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的简单逻辑方法。 三、逻辑学的性质 基础性的科学。工具性的科学。无阶级性的科学。 第二节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代逻辑 古代中国的“名学”和“辩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斯多噶学派的演绎逻辑。 二、近代逻辑 弗兰西斯·培根和穆勒的归纳逻辑。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三、现代逻辑 经典数理逻辑。现代逻辑家族。 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本章重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第二章概念(8学时)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概念的涵义 二、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四、正概念和负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不相关不相容。相关不相容 三、概念间的关系的常见逻辑错误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根据 属种概念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限制必须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 概括必须是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哲学范畴不能概括。 第五节定义 一、定义及其结构 什么是定义。定义的结构。 二、定义的方法 真实定义——属加种差定义法。语词定义。 三、定义的规则 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在被定义项中。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性质、基础性质的思维科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它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具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但能够为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表述和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因此,无论对文科还是理科大学生来说,学习逻辑学都是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逻辑观,自觉规划并践行完整的思维教育,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素朴的、经验的逻辑意识自觉地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强化逻辑知识的运用,学会批判性地思考。 2.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维形式应用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逻辑分析和从逻辑的角度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科学研究和理论素质。 3.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以提高其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并培养分析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现代逻辑及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4.通过有针对性的能力型考试题型训练,为学生们将来毕业后参加各种能力型考试(MBA,MPA,MPAcc,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打下良好的逻辑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共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 1.介绍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学科性质。 2.帮助学生了解逻辑学的一些学科常识,包括“逻辑”的词源和 词义,逻辑、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逻辑学的发展简史等。 3.帮助学生初步培养逻辑观,在应试层面、知识层面、能力层面、 精神层面等不同层面初步明确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学科常识。 2.逻辑学的发展简史、学科特征和学科性质 3.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思维的逻辑形式,如何识别各种不同的思维的逻辑形 式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2.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它由两部分构成:逻辑常 项和逻辑变项。逻辑常项是决定不同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唯一标 准。逻辑主要就是从不同方面研究各种不同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这是本章的重点。 3.对逻辑学的总体认识——逻辑观(什么是逻辑、为何学逻辑、 怎样学逻辑)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

逻辑学教学大纲

淮南师范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____逻辑学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编号:________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____ 所属系:政法系 系主任:杭琍 制订日期:2006 年 8 月 10 日 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制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414017 总学时: 54 总学分:2分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执笔人:刘庆炬大纲审核人:丁名海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性质:逻辑学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中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作为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工具,任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离不开逻辑学,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是正确思维、识别谬误的必要工具,也是正确表述、论证的必要工具。 目的、任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维素质、认知自学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理解基本概念、定义、规律、规划和公式,能够联系实际在日常思维和表达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规则和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概括了解逻辑的对象、性质和作用,初步明确学习逻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理解逻辑、语法、修辞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和逻辑学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 第二节普通逻辑与语法、修辞的关系 一、普通逻辑与语法的关系 二、普通逻辑与修辞的关系 第三节学习普通逻辑的定义和方法 一、学习普通逻辑的定义 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思考题:1、逻辑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何谓逻辑变项、常项? 第二章概念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础特征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的掌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310002 英文名:Logic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 前置课:哲学原理 后置课: 学分:2学分 课时:28课时 主讲教师:陈健 选定教材: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 课程概述: 本课程尝试以现代逻辑为立足点,以较大篇幅讲解经典逻辑的部分基础内容,着重系统讲解命题逻辑的自然演绎系统NP的建构及其演算。也以一定篇幅介绍词项逻辑、归纳法、科学逻辑方法、论证等传统逻辑的主要内容,此外也初步涉及模态逻辑。导论部分主要讨论逻辑的性质,逻辑的简史,现代逻辑的特点等。命题逻辑部分先引介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再重点讲解NP系统的建构和演算,最后讨论可靠性与完全性问题。传统逻辑部分以词项逻辑为主,包括词项、直言命题和三段论,还包括论证部分,主要内容为论证的结构、论证的规则以及论证的常见错误。一阶谓词逻辑以及逻辑语用学因课时关系,暂未列入大纲。 教学目的: 逻辑学是一门区别于对象科学的元科学。现代逻辑从整体上系统处理思维形式之规律,因而是传统逻辑不可比拟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总体上是培养现代逻辑的观念,初步理解现代逻辑最基本的知识和处理方法,以便为窥现代逻辑庞大的知识体系之一斑提供必要的准备。此外,通过较为系统的逻辑演算训练,以帮助学习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并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打好必要的逻辑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尝试以一阶逻辑为主要内容,在整体和系统的意义上讲授现代逻辑最基本的知识,以回应1978年提出“逻辑要现代化”口号以来20多年的改革取向。同时也兼顾了传统逻辑的主要知识内容,以作为对人类知识文化遗产的某种传承。本课程在内容上和要求上作了较大的调整,课堂教学强调“思维之演算”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进程上也充分考虑了建构形式系统、逻辑推演之前的必要的铺垫性教学。

《逻辑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的教学目的 逻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思维规律和一般推理方法,通过训练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思维素质,为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和简要发展史,为逻辑学本身的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在教学内容方面,引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将各个学科领域涉及的逻辑思维问题纳入教学素材范围。 (2)围绕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注意把逻辑教学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方法论层面。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方法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在授课方式上,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我们鼓励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结合实际生动的推理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逻辑推理形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将课堂教学、课外小组协作研究、个别指导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由于逻辑学自身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内逻辑学现状,课程体系设计兼顾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大致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讲绪论 教学目的: 了解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掌握思维的逻辑形式的构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1节逻辑学的对象1基本内容:逻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思 维的内容与形式,逻辑学的对象与性质、学习逻辑学的作用,逻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重难点:思维的内容与形式,有效(形式正确)的推理,形式化、公理化。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启发式讲授讲授法 案例引导 第2节逻辑学的性质及作用、逻 辑学的发展 1第3节逻辑学研究与学习方法1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1090 课程名称:逻辑学 学时:54学分:3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政法学院 先修课程: 考核要求:考试合格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张大松主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总体上是培养现代逻辑的观念,初步理解现代逻辑最基本的知识和处理方法,以便为窥现代逻辑庞大的知识体系之一斑提供必要的准备。此外,通过较为系统的逻辑演算训练,以帮助学习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并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打好必要的逻辑基础。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注重题目练习与理论相结合,凸显逻辑理论的应用性。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内容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学的性质;逻辑学的种类与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发展概况;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逻辑与思维的关系;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与变项;逻辑的种类。4.教学建议 以教师讲授为主。 第二章:演绎逻辑:命题逻辑(上) 1.基本内容 演绎逻辑及其特征;命题及其种类;复合命题及其重言式与真值表。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什么是演绎逻辑及其特征和种类;掌握命题与语句及判断的关系;掌握复合命题联结词、复合命题种类及特征;会用真值表判定一复合命题是否是重言式。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复合命题联结词;掌握不同类型复合命题的特征;掌握真值表判定法。 4.教学建议

《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学 General logic 【课程编号】ZX23122 【课程类别】限选课 【学分数】1 【先修课程】不要求 【学时数】3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编辑出版专业 一、教学目的、任务: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的基本常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运用逻辑学的基本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学时:3 主要内容:一、释“逻辑”。二、逻辑学的历史演变。三、普通逻辑学的学科地位 四、普通逻辑的学科特点。五、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六、普通逻辑学与语言的关系。教学要求:初步了解逻辑学课程的大致内容。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二)第一章概念学时:3 主要内容:第一节概念及其特征。第二节概念的种类。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理解记忆概念的定义、种类及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三)第一章概念学时:3 主要内容:第四节概念的概括与限制。第五节定义。第六节划分与归类。 教学要求:主要掌握下定义的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四)第二章简单判断学时:3 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性质判断。第三节关系判断。 教学要求:识别各种判断。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五)第三章复合判断学时:3

主要内容:第一节联言判断。第二节选言判断。 教学要求:识别各种判断。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六)第三章复合判断学时:3 主要内容:第三节假言判断。第四节负判断。第五节模态判断。 教学要求:识别各种判断。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七)第四章直接推理学时:3 主要内容:第一节推理的概述。第二节直接推理。 教学要求:掌握推理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八)第五章简单判断推理学时:3 主要内容:第一节三段论。 教学要求:掌握推理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九)第六章复合判断推理。 主要内容:第一节联言推理。第二节选言推理。第三节假言推理。第四节二难推理。教学要求:掌握推理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完成习题 (十)考查学时:3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基本概念、推理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考勤及课堂答问占40%,结课考查占6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普通逻辑学教程》李小克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版。 2.《逻辑学教程》何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逻辑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实践性和技巧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文科各专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逻辑思维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供逻辑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作出判断,有效进行推理,科学组织论证,能辨别人们逻辑思维的正误。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为为基本结构,内容有概念、性质判断及其推理、复合判断及其推理、归纳和类比推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论证与假说。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 2.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模型、图表、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3.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学生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4. 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性质判断三段论 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教学内容 (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性质和作用 (2)逻辑学简史 (3)普通逻辑学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2.重、难点提示 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性质和作用 第二章概念(4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念的概述 (2)内涵与外延 (3)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4)定义与划分 (5)限制与概括 2.重、难点提示 概念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终)(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逻辑学是研究和规范思维形式的科学,是大学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文科的专业必修课,是实践性和技巧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文科各专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课程。逻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思维规律和一般推理方法,通过训练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思维素质,为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和简要发展史,为逻辑学本身的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应知”,也就是对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应该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并能举例加以说明;二是“应会”,也就是掌握普通逻辑的知识,要能够应用来分析和解决思维实际中的逻辑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逻辑学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逻辑与思维、科学等方面的关系。 2、正确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尤其是各种推理的规则。 3、能够熟练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分析思维过程,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知道逻辑形式的构成,明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的。 2、课程内容 (1)逻辑学的对象;(2)思维、语言和逻辑的关系; (3)逻辑学的性质、作用和学习方法;(4)逻辑简史。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逻辑”的四种含义,逻辑学的定义,思维形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结构。 (2)领会: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6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概念的种类和关系;了解概念和语词的关系,熟悉定义的规则,熟悉划分的规则。 2、课程内容 (1)概念的含义、特征及与语词的关系;(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关系;(4)定义及其结构、方法、规则; (5)划分及其结构、规则;(6)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外延间的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全异关系,“反变关系”;概念的限制和概念;定义的方法和规则;划分的方法和规则。 (2)领会: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使用的要求。 第三章命题逻辑(10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命题和语句的关系,掌握几种基本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及推理规则。 2、课程内容 (1)命题的含义、特征及与语句的关系;(2)几种基本的复合命题; (3)真值形式及其种类和判定;(4)命题推理及其有效形式; (5)几种基本的命题推理;(6)一般命题推理及其判定。 (7)范式与命题自然推理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不同类型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及推理规则;负复合命题的等值命题。 (2)领会: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命题的种类,推理的分类。 (3)综合应用:一般命题推理分析、命题推理有效性的判定。 第四章词项逻辑(10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直言命题词项的周延性问题,掌握三段论推理的规则,熟悉相同主谓项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的内容。 2、课程内容 (1)直言命题的定义、结构和类型;(2)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论证规则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将围绕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推理规则和论证方法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和 应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 2. 理解和运用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推理规则,进行有效的逻辑 分析;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论证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提升思考能力和学术写作 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 第一讲:逻辑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 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思维、非矛盾法则、排中律等2. 第二讲:形式逻辑与命题逻辑 - 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 命题逻辑的符号化和推理规则 - 命题逻辑的真值表和可满足性 3. 第三讲:谓词逻辑与一阶逻辑 -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 一阶逻辑的符号化和推理规则 - 一阶逻辑的量词和谓词矛盾 4. 第四讲:归纳与演绎推理 - 归纳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 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形式 5. 第五讲:辩证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 辩证逻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常见的逻辑谬误和错误推理 -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应用 6. 第六讲:实践逻辑与应用技巧 - 实践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逻辑推理的应用技巧和案例分析 - 学术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 学习辅助: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和相关练习题; 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课内外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课程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什么是“逻辑”?汉语中“逻辑”一词有几种用法?)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明确4个基本概念 1、思维 2、思维的逻辑形式(什么是常项,什么是变项?) 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4、简单的逻辑方法 二、逻辑学的性质 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本章要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并能区分逻辑常项与变项。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与词语 三、概念的作用 第二节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 二、什么是概念的外延 (内涵和外延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 三、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第三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一、概念的限制 二、概念的概括 (限制和概括的极限分别是什么?) 三、限制概括不当 (限制概括不当的错误有哪些?) 第四节概念的种类 (划分概念种类的标准各是什么?) 一、单独与普通概念 二、集合与非集合概念 (什么是集合体?组成上和属性上有哪些特征?) 三、实体与属性 四、肯定与否定概念 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主要分析的是哪方面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1、同一关系 2、属种关系 (属种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属种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 3、交叉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1、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三、关于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特殊在哪?) 第六节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二、定义的方法(熟记常用方法) 三、定义的规则(十六字规则) (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 四、定义的作用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本科)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010******* 总学时:32 总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任意选修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方向、文秘方向 预修要求: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逻辑是人类认识与交际的必要工具,是探求真理、驳斥谬误的重要方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于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必要的逻辑知识,没有良好的逻辑训练,就不可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理论。逻辑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思维方式,增强推理能力和表达理解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各门科学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尽可能贯彻“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供和组织有效有序的多样化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课后的逻辑思维训练,教材配有相应的习题集,课内外学时比大约为1:1.5。 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与《逻辑学导论》(陈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2版)配套使用,可视情况进行安排。 大纲正文 第一章引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逻辑学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2、明确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重点:逻辑学的性质 难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与思维 二、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 一、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 二、逻辑学是一门没有阶级性的科学 三、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暂时撇开内容的、抽象的、既成的思维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 基本要求: 1、明确什么是概念及其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2、掌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3、明确掌握概念的种类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4、掌握下定义和划分的方法并能依据定义或划分的规则分析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 5、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重点: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念的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难点:定义和划分的方法并能依据定义或划分的规则分析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和语词 四、概念的作用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 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一、概念之间内涵和外延的反比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逻辑学导论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材必需具有的大体素质。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忙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大体原理和方式,了解现代逻辑学进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大体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周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大体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2课时)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进展概况。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掌握各类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大体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4课时) 1.了解概念的逻辑含义、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形式逻辑对概念的大体要求是明确性。掌握概念的最大体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涵义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 了解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区别。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哪个种类的方式。 3. 了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掌握概念外延间全同、真包括于、真包括、交叉和全异关系的界定。学会正确地用欧勒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方式。 4. 掌握各类明确概念的大体方式: 限制和归纳法、概念和划分方式。 ⑴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归纳的涵义及其逻辑依据。掌握正确地对给定的概念进行限制和归纳的方式。 ⑵了解概念的概念的含义和结构。掌握下概念的大体方式的分类。熟知下概念的规则并能运用这些规则识别出不规范概念中的逻辑错误。 ⑶了解概念的划分的含义和结构。掌握划分的大体方式的分类。熟知

《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501503 2.课程名称:普通逻辑学 3.英文名称:Ordinary logic 4.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主要讲授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性质命题及推理、复合命题及推理、归纳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旨在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解决思维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2.先行课程:无 3.学时:32学时 4.开课学期:5 5.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案例开展教学。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7.教材: 普通逻辑(增订本)第五版《普通逻辑》编写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教学参考资料: (1)普通逻辑吴家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逻辑学姜全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简要地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系统学习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好思想准备。为此,要求学生围绕逻辑学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初步了解逻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方法,以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重点难点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3)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 1.了解逻辑的多重含义 2.理解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不断发展的科学 3.掌握传统逻辑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57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王俊涛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

8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讲课 学时 习题课学时 (实践) 1 第1章绪论 3 2 第2章概念123节 4 3 第2章概念456节 4 4 第3章命题与推 理概述 2 讨论第2章作业 2学时 4-5 第4章简单命题 及其推理 6 6 第4章简单命题 及其推理 4 7 第4章简单命题 及其推理 4 8 第5章复合命题 及其推理 2 讨论第4章作 业2学时 9 第5章复合命题 及其推理 4 10 第5章复合命题 及其推理 4 11 第6章逻辑基本规 2 讨论第5章作业

律2学时 12 第6章逻辑基本规 律 2 12-13 第7章归纳推理与 假说 2 13- 14 第8章论证 4 14 复习 1 讨论6-8章作业2学时 合计48 8 5.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 《逻辑学》(第三版),姜全吉迟维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2004年11月第3版 (2)参考书目: 《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3 《普通逻辑自学导引》刘新友田宏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9 《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何应灿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