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对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将面向高效率、更安全、更清洁和更加优化利用的发展。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介绍了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现状。自2005年以来,由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科学技术部支持的的基础研究已在太原理工大学进行。该部强调,新的煤化工产业应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提高技术来积极改善煤化工的回收过程对实现现代煤化工有着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国;煤化工;煤化工技术

1.引言

近年来,世界市场的高水平的油价已促使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尤其是在2007年)更快地发展;中国能源工业一直致力于加快发展新的煤化工产业。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新的煤化工产业主要生产清洁能源和替代品,如柴油、汽油等。煤化工将在未来二十年在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减少我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总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将会有巨大的需求和机遇。

1.1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2005,中国的能源生产总量为20亿6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开采21亿9000万吨,石油1亿8000万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发电为2474.7亿千瓦;中国的总能耗是22亿2000万吨标准煤,继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如表1。

表12005年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

石油消费量达到3亿吨,净进口量为1亿40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4%。在2020,根据一些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0%,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达到60,70%的消费量[1,2]。

从表1和图1,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在2005年煤炭仍然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3]。在世界各地煤炭的平均能源供应是28%,而在中国,它占69%。根据中国重工业的实际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6亿吨标准煤。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费比例正在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是不变的。

1.2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问题

在第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能源消耗翻了一番。从1981到2002,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9.7%,而能源消耗的平均增长率为4.6%。在2006年到2010年间,中国努力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20%。并将国家变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至少减少4.4%的能源消耗。

然而,在2006年,国家虽然推行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4]。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到2005,中国的能源平均增长率消费比全国经济增长率高出六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投资和能源消耗加倍而翻了两番。然而,环境保护和经济迅速增长之间明显的冲突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中国大多数的能源目前来自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这些都造成了很严重的空气污染,使能源消耗增加。在我国,煤炭的直接消费占其利用的一大部分,主要消费方式是煤炭燃烧。这种利用煤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SOx和NOx,使得中国的空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国,酸雨已经覆盖了我国三分之一的地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第10大城市就是中国的。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尘。中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空气污染已经导致了超过1270亿元的损失[4]。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短缺,但含有丰富的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在化石能源资源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储量的15%。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2.7%和0.9%。在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资源中,煤炭地质储量在中国是1兆4400亿吨,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

从表2可以发现,煤炭是中国未来20年最可靠的主要能源资源。

表2我国主要化石能源资源的现状

Production 2.9billion TOE 1.1billion TOE 3.9billion tons0.2billion tons27,600billion500billion m3

2煤化工技术及其特点

煤化工是一种以煤为原料生产气体、液体和固体的过程,用来合成一系列的化工产品。传统煤化工产业一般指的是气化、液化、焦化、焦炭和煤焦油、电石工业和煤炭的

用途是作为原料通过氧化和萃取工艺来生产煤基衍生物。新型煤化工是在碳一化学的基

础上通过大规模的煤气化让合成气合成煤衍生燃料和化学品[5]。煤是一种复杂的物质,

要求人要对其结构和热性能特性有全面认识。煤的形成材料和地质时代造成了不同性质

的煤;各种煤化工技术都发展到了需要匹配煤中的阶段。目前,新型煤化工有着以下几

种明显的特点:基础研究是多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岩性等。工程的发

展需要化工、热工、环境工程相关的多种技术和原料;工业生产需要更多来自于政府、

企业、公司、科学研究机构等的投资[6]。因此,新型煤化工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以煤炭

气化为基础的煤多联产系统的发展。

2.1洁净煤技术及其海外发展

在1983年,一种从ROM甲醇羰基生产乙酸和乙酸酐的新技术提出和建成了225000t/a 的示范装置。这一事件标志着C1化学已成为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根源。从此之后,

新型煤化工没有显著性的发展。1986三月,美国首先推出了“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日

本在1980十月建立了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和在1993年建立的NEDO洁

净煤技术中心。预料到了这次挑战的欧盟(EU)推出了“THERMIE计划”一个以前项目的

后续计划(1990-1994)。

THERMIE计划的目标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需求和供应部门的效率,促进更加广泛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鼓励更加清洁的使用煤炭和其他固体燃料,优化欧盟的石油天然气资

源的开发利用。

今天,开发和推广高效率和洁净煤利用技术已经成为主要应对地球化石燃料储备有限的对策。如上所述,这些新技术都使用了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来消除燃煤污染,

实现发电,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结合。

2.2中国煤化工技术发展状况

中国已经在煤炭开采和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洁净煤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最近几年,传统煤化工行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依赖于进口煤气化技术使得合成氨与甲醇的产率有所提高,从大型焦炉成产焦炭、产能也逐年增多。在2007,约50%的煤作为化学品生产的原料。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型焦炉在世界各地的使用一直下降。中国在2007年是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我国焦炭消费量已约250至2亿8000万吨,以满足钢铁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对焦炭的需求仍然非常大。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焦化行业不能被替代。

国内焦化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污染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发一个具有国家标准、开发洁净、高效和适应性强的新技术。目前,焦化工艺正在向机焦迁移,机焦产量达到80%,如图2所示。

图2中国焦炭生产

最近,新的煤基化工技术例如煤液化、煤-甲醇,包括其衍生产品和基于煤炭化工行业合作生产的技术正迅速的在中国发展。一些国内的煤炭开采企业和地区利用丰富的资源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认为新型煤化工工程在为当地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以煤化工产业为基础,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进行了巨大的努力,推进产业化的新路径。

C1化工技术引进和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甲醇羰基制乙酸(包括酸酐,乙酰基纤维素)的能力得到增加,从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技术也已经开发,包括用甲醇、乙二醇合成燃料油等的新方法。一些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从甲醇中制取乙酸和乙酸酐。另一方面,煤基聚合物、碳材料技术、等离子体煤瓦斯?阳离子,和甲醇资源优化利用已开发等另一方面,煤基聚合物、碳材料技术、等离子煤气化,和甲醇资源优化利用等已得到了开发。

一些新的煤热解和气化技术被引入和发展。从1981年到1985年,煤的固定床气化与水煤浆开始得到发展。自1986年以来,采用固体热载体技术的褐煤干馏和流动床粉煤气化灰团聚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像一些新的气化技术例如鲁奇、德士古和U-GAS技术也被引进。

3煤化工的关键技术

最近,新的煤化工技术,如煤炭液化、煤炭气化与煤制甲醇及其衍生产品、以煤化工为基础的合作生产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一些国内煤炭开采企业和地区利用丰富的资源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认为新型煤化工工程是当地经济的头等大事。以煤化工为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总的来说,新型煤化工产业还处于初期阶段,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因此,统筹规划,技术研究,

新技术开发和系统优化都需要煤化工与石油和电力的协调发展。以这种方式,中国将满足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的需求。

3.1直接和间接液化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重新开始对煤的研究后进行了研究液体燃料的项目。在国外费托合成(F-T)和甲醇制汽油(MTG)基础上,中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固定床两段(MFT)法和悬浮床的两阶段方法,将传统F-T合成与分子筛特殊形状的选择功能整合到一起。年产百万吨的MFT技术(SMFT)的小规模的测试和中试试验成功完成,其出油率和性能都很不错。经过年产2000吨的商业测试和随后进行的SMFT项目的模拟试验,他们表现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利用研究人员发明的两种催化剂长期运行(3000h)的情况下。他们现在正在进行一千吨年产量的悬浮床合成过程试点规模试验。

我国目前已掌握了煤直接液化技术的成熟技术,并制定了其自身的煤液化工艺和催化剂合成技术路线。例如,神华煤液化技术的产量达到了57-58%,并且它的重质馏分大大增加,更利于柴油的生产。北京省煤化工研究所的催化剂制备及中国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又称863工程),其功能简单的制备工艺,稳定的操作,低成本(只有外国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使得它易于扩展和优化工业设施。2004年,神华集团的直接工业煤液化设施煤制油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始建设。这是首次由中国实验室研究的煤制油设施进行商业化生产。本项目的生产设施的总规模,包括14个单位,如煤炭液化,煤制氢气,溶剂加氢,加氢质量的提高,催化剂制备等,年产500万吨石油产品,其第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320万吨原油。245亿人民币的总投资一旦建成并投产,第一个工程阶段将消耗970万吨煤,产量320万吨的油,包括50万吨汽油,柴油2.15万吨,液化气0.31万吨和0.24苯,混合二甲苯。

南非萨索尔公司拥有煤炭间接液化的成熟技术,其技术是目前商业化运作的技术。为了引进这一成熟的技术,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开始与沙索公司谈判。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取得了惊人的突破。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和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以及中科院,在间接液化费托工艺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行了1000吨/年和10000吨/年的两个试点规模的建设,并且它们可以正常运行。

3.2大型高效煤气化技术

煤炭气化是煤转化为气体,包括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气体。实际过程包括煤与蒸汽、氧气、空气、氢气、二氧化碳或者混合气。如今,煤化学工业的首要问题

是要建立一个可行的、更高效的、经济的大规模煤气化设施。目前,气化技术必须先满足经济和环境的需求。其次,它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必须提高以达到可以接受的行业标准,以消除这些问题所导致的高成本。因此,世界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1)高压操作,气化压力达2.0–8.5MPa;(2)大型燃气炉能力超过2000吨/天,(3)温度高,增加煤炭转化效率来消除或减少污染。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口了一些气化技术,如鲁奇,德士古,壳牌,和头。同时,中国开始发展煤炭气化技术自主?阳离子,WI将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如鲁奇、德士古、shell、U-gas。同时,中国开始自主发展煤炭气化技术,使其完全拥有知识产权。近年来,中国在发展大规模高效煤气化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一个新的气化装置已经在兖矿煤化工有限公司开始建造,采用了由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

此外,中国也已经在开发固定床和水煤浆其他煤气化技术,如采用固体热载体技术和由山西研究所开发的流化床粉煤气化灰团聚技术的褐煤干馏煤化工,CAS和热工研究院。

3.3煤炭多联产系统的开发

新型煤化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是解决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等问题的根本途径。新技术的发展已被列入计划议程,中国将给予高度优先权。而且,主要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已经被制定。一些基础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洁净煤技术进行煤的预处理是提高煤炭质量的重要途径、煤气化的先导,可以提高燃烧效率,是发电技术的主要核心。在中国科学技术部(MOST)资助的“863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又称973计划)中,有关清洁煤技术研究于1998年开始。对煤热解的基础研究、气化和高温净化技术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多联产系统,这是一个整合资源、能源、环境的高度灵活的系统,是从全面优化的角度提出的。早期的甲醇和煤炭合作生产电力是1988年由R G杰克逊提出的,并被视为早期的多联产系统的主要标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发电厂的连续运转,达到更高的效率。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是利用从甲醇合成过来的循环气来运行燃气轮机发电和回收余热锅炉的出口气。其结果是,调整回流比以达到甲醇和电力生产的控制。同样要注意在接下来的多联产系统的发展中的节能效率和环境效益。至于中国,发展煤化工获得的机油或替代石油,有着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目前,中国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已经提出了一些假设的多联产系统,如表3所示。

表3我国提出的多联产系统模式

基于这样的背景,并考虑上面提到的,由MOST支持的“气化的合成气和热解煤气多联产应用”的基础研究在2005年在太原理工大学开始进行研究。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替代燃料的生产,使其效率高,降低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还要实现多生产电力,乙醇和乙醚燃料,焦炭和焦油的多组分[7,8]。图3是TUT提出的一种新的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TUT多联产系统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从气化产生的合成气和焦化分离甲醇,二甲醚和DMC等热解煤气。已知的是焦炉煤气(COG)主要由55-60%H2,23-27%CH4和5-8%的CO有着17900kJ/m3的燃烧热。

它不仅是一种气体燃料,更重要的是,由于高含量的氢,它是一种珍贵的商业化学原料。此外,气化气中CO2和CO的丰富,主要包括35%CO、40%H2和20%CO2。多联产的新概念,是一个系统,就是让部分煤气化出口气体(富含CO)作为焦炉的燃烧气体提供热量。焦炉煤气与煤气化出口气体和燃烧尾气以类似于CO2和CH4按比例混合产生了合成气。与相同的焦化和气化工艺相比,该方案将实现双方多生产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和煤炭的节约。

焦炉煤气制合成气的部分氧化过程中会燃烧大量氢气提供热量。这意味着如果氢气很贵的话将不能再使用。利用蒸汽转化法生产的合成气中相比于CO,含有较高比例的氢以及更高的元素比H/C,并不适合F-T合成。然而,如果将在焦炉的燃烧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并与焦炉煤气混合,随着CO2和CH4的比例相近,得到一种混合物,混合物会再更高的温度下形成(H2–CO2):(COtCO2)接近1:2的合成气。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利用煤炭资源,也解决了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将导致焦炭生产行业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例如,100万吨煤在焦化炉焦化可产生4亿6000万立方米焦炉煤气。总体而言,50%的输出还应返回到燃烧炉。所以,大多是富氢煤气会消耗。多联产系统的创作理念是让部分煤气化出口气体(CO丰富)进入焦炉作为燃烧气体提供热量。焦炉煤气与煤

气化出口气混合形成CO2和CH4比例相近的混合气。与焦化和气化工艺相比该技术将实现多生产和二氧化碳减排,节省大量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如图5所示。

3.4使用煤和COG大规模生产甲醇和二甲醚(DME)技术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多用途化学品,用于汽车,用于发电和便携式设备的燃料电池,并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增加用量。这种简单的物质可以从许多资源回收,包括天然气、煤和焦炉煤气。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甲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到2010年底,80%的是由煤衍生的。目前,来自山西工程的焦炉煤气甲醇生产能力已突破一百万吨,在2006年达到206万吨。存在着不同的由煤炭转化石油的转换技术,但对煤的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中国的具有高含硫和高灰分含量低质量的煤资源储量丰富,可以作为原料来进行甲醇生产。甲醇的生产技术是一种成熟而简单的技术。许多中小化肥厂能够联合生产甲醇。此外,COG技术制甲醇是最好的方法,它可以满足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标准。

利用大规模生产甲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据鲁奇[9]报道,大型甲醇装置只需要在工厂投资一点点额外的资本。自1995年以来,甲醇厂的生产能力已从2000吨/天增加到2003年的5000吨/天,在不久的将来将进一步上升至10000吨/天。

3.5C1化工及其下游技术

许多甲醇装置已现代化或扩大到更大的规模,这导致了甲醇的生产能快速的增长。据专家估计,除非下游产品市场的发展,否则,全球的甲醇生产能力将会过剩。中国的

甲醇生产能力达到536万吨,到200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甲醇产能正在建设中的近九百万吨,计划超过1000万吨。

一般来说,甲醇主要用于生产醛、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乙酸。如图6所示。

在较小程度上,甲醇作为一种通用的溶剂,燃料和用于生产其他化学品。全球甲醇需求量约为每年3200万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或接近。因此,甲醇下游产品开发项目是甲醇生产企业面临的一个战略问题,特别是大规模的生产能力。

4结论

中国的中长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就是鼓励煤化工的发展。煤化工行业将在未来二十年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缓解因燃煤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减少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中国已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大型煤气化,直接和间接煤制油和煤多联产系统取得可喜的进展。而基于对煤炭多联产的能源系统的气化发展将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2005.

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6.

[2]Ma K.Address on the domestic position meeting held by six Chinese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July5,2006.

[3]BP p.l.c.Quantifying energy,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R/OL].

2006.

[4]Li J.10%GDP loss per year in China due to the pollution.Outlook,Newsweek

March19,2007.

[5]Xie KC.Focus on coal chemical engineering.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5.

[6]Xie KC.Status of and suggestions for 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coal

clean technology.Engineering Sciences2005;3(4):20–9.

[7]Xie KC.Fundamental technologies and scienti?c problems of poly-generation

energy system based on coal gasi?cation.In:2004International Hi-Tech symposium on coal chemical industry&coal conversion,Shanghai,China;

2004.

[8]Xie KC.A novel polygeneration energy system based on coal pyrolysis&gasi-

?cation.In:2005annual conferences held by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Hainan,China;2005.

[9]Methanol markets.Technologies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2006.

XXXX-XXXX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2010-201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 来走向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分析 (9) 第一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9) 一、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 (9) 二、液化煤层气:能源新秀后来居上 (13)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 (16) 四、2010年国内甲醇趋势预测 (18) 五、当前世界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态势 (22) 第二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主要国家发展动态分析 (25) 一、日本 (25) 二、南非 (26) 三、巴西 (26) 四、俄罗斯 (27) 第三节2010-2013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7) 第二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0)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资源环境发展分析 (30) 一、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30) 二、中国新型煤化工前景看好 (32) 三、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 (34) 四、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年终回顾和展望 (36)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发展分析 (42) 一、能源良策助推新世纪中国复兴良机 (42) 二、中国煤制油企业跨越商业政策门槛 (44) 三、以《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抓手稳步推进全行业和谐发展 (45) 四、关于做好2010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 (52)

五、工信部要求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 (53) 六、新型气化技术助煤化工清洁生产 (54) 七、中国能源的最大潜力在体制 (55) 八、刚性需求:农用化工行业初露曙光 (56) 第三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 (58) 一、中国煤化工市场回顾 (58) 二、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60)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 (63)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技术环境发展分析 (65) 一、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对石油实现部分替代 (65) 二、煤化工行业阀门国产化进程加快 (65) 三、中国率先实现煤制乙二醇工业化 (66) 四、煤制油成品油市场的新生力量 (66) 第三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69)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重要意义分析 (69) 一、“掘金”煤制天然气 (69) 二、化工装备业方兴未艾 (71) 三、我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 (72) 四、煤制天然气应根据示范效应逐步发展 (73) 第二节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5)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75) 二、切实加强煤化工污染的防治 (76) 三、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 (79) 第三节我国煤化工产业链分析 (82) 一、炼焦产业链 (82) 二、电石化工产业链 (86) 三、煤气化产业链 (89)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90) 一、煤化工产业存在问题 (90) 二、制约中国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难题 (91) 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及其发展趋势 (92) 四、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措施 (93)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解析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

本文由lion089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0-01-31 23:34:06) 分类:股票财经 经过了2004 年、2005 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 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 2006 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 “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一、宏观环境分析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 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有117 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 共有 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 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 28%,北美占 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 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2、我国能源格局、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 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 20 年中仍没有大 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 年至 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 15 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 美元会、从经济稳定性来看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 GDP 下降0.8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 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 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环境污染、 2006 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 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 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 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 4 吨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浅谈中国煤化工发展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对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的煤化工产业将面向高效率、更安全、更清洁和更加优化利用的发展。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介绍了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现状。自2005年以来,由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科学技术部支持的的基础研究已在太原理工大学进行。该部强调,新的煤化工产业应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提高技术来积极改善煤化工的回收过程对实现现代煤化工有着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国;煤化工;煤化工技术 1.引言 近年来,世界市场的高水平的油价已促使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尤其是在2007年)更快地发展;中国能源工业一直致力于加快发展新的煤化工产业。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新的煤化工产业主要生产清洁能源和替代品,如柴油、汽油等。煤化工将在未来二十年在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减少我家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总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将会有巨大的需求和机遇。 1.1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2005,中国的能源生产总量为20亿6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开采21亿9000万吨,石油1亿8000万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发电为2474.7亿千瓦;中国的总能耗是22亿2000万吨标准煤,继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如表1。 表12005年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

石油消费量达到3亿吨,净进口量为1亿40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4%。在2020,根据一些预测,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0%,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达到60,70%的消费量[1,2]。 从表1和图1,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在2005年煤炭仍然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3]。在世界各地煤炭的平均能源供应是28%,而在中国,它占69%。根据中国重工业的实际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6亿吨标准煤。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费比例正在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是不变的。 1.2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问题 在第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能源消耗翻了一番。从1981到2002,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9.7%,而能源消耗的平均增长率为4.6%。在2006年到2010年间,中国努力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20%。并将国家变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至少减少4.4%的能源消耗。 然而,在2006年,国家虽然推行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4]。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到2005,中国的能源平均增长率消费比全国经济增长率高出六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投资和能源消耗加倍而翻了两番。然而,环境保护和经济迅速增长之间明显的冲突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中国大多数的能源目前来自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这些都造成了很严重的空气污染,使能源消耗增加。在我国,煤炭的直接消费占其利用的一大部分,主要消费方式是煤炭燃烧。这种利用煤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SOx和NOx,使得中国的空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国,酸雨已经覆盖了我国三分之一的地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第10大城市就是中国的。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烟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尘。中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空气污染已经导致了超过1270亿元的损失[4]。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短缺,但含有丰富的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在化石能源资源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储量的15%。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2.7%和0.9%。在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资源中,煤炭地质储量在中国是1兆4400亿吨,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李琳 1015030108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 通过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关键词:煤炭煤炭行业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Lilin 1015030108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710600) 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we know that: China's coal prices, demand and export to reduce and outdated technolog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not optimistic. Coal is the basis of energ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presents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The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is low, is now in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Keywords: coal coal industry status quo 1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或将以整合为主 1.1 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细分策略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细分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一)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8) (二)市场细分有利于掌握目标市场的特点 (8) (三)市场细分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9) (四)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9) (五)有利于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 (9) 二、研究意义 (10)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1) 第一节煤化工概述 (11) 第二节我国煤化工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2) 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监管体制 (12)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 (13) (1)烯烃产品 (14) (2)精细化工产品 (18) (3)焦化产品 (18) (4)煤炭开采 (21)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5) (一)烯烃行业 (25) (1)烯烃单体制造技术 (26) (2)烯烃聚合技术 (28) (二)焦化行业 (30) (三)精细化工行业 (30) (1)甲基叔丁基醚(MTBE) (30) (2)纯苯 (31) (3)改质沥青 (32) 四、行业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33) (一)烯烃行业 (33) (二)焦化行业 (35) (三)精细化工行业 (36)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7) 一、国际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7) 二、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40) 三、烯烃行业发展概况 (43) 四、焦化行业发展概况 (49) 五、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53)

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 展趋势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 1 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亿t/a 。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 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亿t/a,居世界第一,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 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以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 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着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与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 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 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201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图】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煤炭输出国,而石油、天然气以及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则需要大量进口。如何解决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是涉及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问题。 根据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6》,截止 2015 年底,我国探明能源储量中,煤炭约1145 亿吨,石油约 25 亿吨,天然气约 3.8 万亿立方。其中,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12.8%,石油占 1.1%,天然气约占 2.1%。 由于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我国每年消费的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截至 2015 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 5.25 亿吨,其中进口量 3.45 亿吨,进口占比 61%;天然气消费量 1855 亿方,其中进口 668 亿方,进口占比33%。二者进口依存度远高于煤炭的 8%,解决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进口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下,对外依存度高 此外,我国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进口依赖度同样很高,乙二醇进口依赖度超过 70%,烯烃产品进口依赖度也超过 40%。2015 年,我国乙烯单体、丙烯单体的表观需求分别为 1866 万吨、2587 万吨,年进口量分别为152 万吨、277 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8%、11%;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 2378 万吨、2009 万吨,年进口量 987万吨、339 万吨,对外依存度 41%、17%。根据测算,烯烃产品潜在进口替代空间 3287 万吨,该数字 2020年有望达到 5086 万吨。

我国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我国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

浅析煤化工制聚烯烃产业的发展形势

浅析煤化工制聚烯烃产业的发展形势 摘要:为了推进石油替代,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国家 正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基础,做好产业布局、项目布局。煤制聚烯烃作为煤化工产业链的重要一部分,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协调和统 筹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煤化工;制聚烯烃产业;发展;形势 一、不同原料路线竞争力的差异 1.1 2005-2015年全球乙烯原料构成 从全球范围来看,石脑油作为乙烯原料仍占据主导地位。中东地区乙烷价格 低廉,但新建乙烷裂解装置的陆续投产以及经济衰退期间原油产量的削减,导致 乙烷供应不足;液化石油气(LPG)和石脑油在乙烯原料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石 化产品的成本优势有所降低,其轻质原料仍保持较高比例;乙烯装置在原料成本 和乙烯收率方面仍保持强的竟争力。美国乙烯原料主要是乙烷和石脑油,近年乙 烷价格波动较大,但美国乙烯原料受益于中东和加拿大西部的低价进口及页岩气 的开采,在出口中仍具有竟争优势。亚洲和西欧是全球乙烯生产成本最高的地区。 1.2 石油化工烯烃成本与煤化工烯烃成本随原料价格变动分析 针对原油和煤炭价格对烯烃成本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测算与数据对比。对比煤 化工与石油化工,当国际油价在 80 一 12美元/桶、煤炭价格在 400 一 600 元/t的区间内波动时,煤化工的烯烃成本比石油化工烯烃成本低较多,成本竟争优势明显。从长期看,原油价格将继续维持在80一120美元/桶区间波动[1]因此煤化工 的低成本优势将会延续。 1.3中东乙烷法、美国页岩气路线的烯烃生产成本 1)中东乙烷法:中东地区乙烷价格根据所在国家不同其定价有一定差异,平均在37一99美元/t,对应的乙烯平均成本在300美元/t左右;同期中国石脑油 乙烯成本1370美元/t。 2)美国页岩气:根据美国 EIA 数据,2012 年 1 月天然气-3 3 3气价仅95x10 美元/m (大致相当于人民币0.6元/m )。未来-3年内,业内预测价格将保持在158x10 美元/亩以下(大致相当3于人民币1元/m ),其经甲醇制烯烃的生产成 本在4000元/t左[2]右。烯烃的生产成本要比煤化工路线低。 1.4 聚烯烃产品成本分析 1)世界主要地区聚烯烃生产成本:中国、美国和中东地区聚乙烯和聚丙烯生产成本对比见表1和表2。 表1 中国、美国、中东地区聚乙烯生产成本对比 注:1)数据计算以2011年3季度抗冲共聚产品为依据。2)PP生产工艺选取UNPOL。 由表 1 可见:中国和美国聚乙烯生产成本基本相当,中东聚乙烯(纯乙烷)的生产成本 仅有中国石油路线产品的 22%,50%乙烷+50%石脑油为中国石油路线产品的66%,以凝析油 为原料生产的聚乙烯生产成本为石油路线产品成本的40%,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对于聚丙烯,美国口前丙烯成本高,因此属于高成本生产国。中东虽然资本成本溢价高于美国海湾沿岸地区,但仍然是综合成本最有优势的地区,中国的建设成本和人工成本最低。 二、煤化工制聚烯烃产业形势分析 2.1 煤化工聚烯烃产品进人市场有空间。 2012-2016年,国内经甲醇路线制聚烯烃装置将大规模建成投产,中国聚烯烃产业多元化格局会初步显现,虽然大规模产能增加会加剧聚烯烃市场竞争,但国内需求缺口仍将高达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1 在高油价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具有竞争力,将成为石油化工产业的有益补充 1.1 世界油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为煤化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间,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推动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2-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增长3.0%,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年均增长1.4%和3.0%,煤炭年均增长5.4%。到2008年底,全球煤炭消费连续六年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煤炭需求增长已成为推动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世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2008年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约为1 708亿吨,储采比为42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185.02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60年;而煤炭的探明储量约为8 260亿吨,储采比为122年。据BP公司统计,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4.6%,煤炭占29.1%,天然气占24.0%,核能、水电等约占12.3%。由此可见,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就中国而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征十分显著。据2009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截至2008年底,中国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为20.90亿吨,储采比为11.8年;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26 511亿立方米,储采比为34年;煤炭储量约为1 145亿吨,储采比约为41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交通运输燃料快速增长和石化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油气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2003-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7.3%。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达3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约占70%,石油和天然气约占20%,核电、风电及水电约占10%。在此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发展替代资源,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客观上为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1.2 原油价格持续高位,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全球石油供应链遇到“瓶颈”,加上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因素及投机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例如,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05年的平均55美元/桶上升到2007年的72美元/桶,2008年7月竟达到了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2010年原油价格则一直在80美元/桶上下高价位区间波动。低成本的驱动,使得包括煤化工在的替代燃料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在高油价的推动下,中国煤化工技术加快了自主开发的进程。煤气化装置不断向大型化、清洁化发展,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装置和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装置的成功投产,煤基甲醇制烯烃、制二甲醚等技术的商业化,都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煤化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环保技术的不断提升,必将促使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从而使煤化工产业在高油价下相对常规石油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将成为油气资源的有益补充。 2 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 尽管国外的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早,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领域先后建成过实验装置,开发了有关的工艺技术,但由于受到资源、技术、环境、油价、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的煤间接液化工厂和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工厂。而中国煤化工产业在近几年则获得了较快发展。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2009-03-2115:02:27) 世界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是当今的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可供40年、60年的需求,非常规的油气资源有可能进壹步扩大。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探明储量可供世界开采200年。 全球化石能源供应前景的不确定因素之壹是成本、价格。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着生产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但廉价资源储量枯竭等因素又导致成本和价格提高。预计从2000年壹2020年,化石能源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将从39%降至38,煤炭将从26%降至24%,天然气将从23%提高至27%。 近几十年来,化石能源在中国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之上。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煤化工的发展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新型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煤炭焦化、煤气化壹合成氨壹化肥已是中国主要的煤化工产业,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煤炭焦化、煤气化壹甲醇及下游化工产品等将得到快速发展;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将受到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已启动。 1焦化工业 1.1焦化工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 中国第壹座机械化焦炉建于20世纪20年代,自50年代末开始,自主设计、建设的焦炉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80年代后进人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到2004年初,全国约有700多家炼焦企业,1900多座焦炉,焦炭生产能力达到约170Mt/a。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3年焦炭总产量178Mt,比2002年增加约20%,约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6%;国内表观消费约163Mt,同比增长约19%,其中钢铁业消费约76,其他行业(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炼等)消费约24%;出口焦炭14.7Mt,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图1为1997年壹2003年焦炭的产量、出口量变化情况。 据估算,2003年中国炼焦消耗原料精煤约237Mt,涉及洗选加工原煤约400Mt,超过当年煤炭消费总量的20%,已成为消耗原料煤数量最大的煤化工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第壹大国。 中国的炼焦技术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大中型机械化焦炉发展很快,炭化室为4m之上的焦炉达300多座,2003年机械化焦炉生产的焦炭约占焦炭总产量的75%;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等环保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化学产品回收加强;淘汰小型焦炉、土焦及改良焦炉的工作进展显著。 1.2控制新焦炉建设,平稳发展焦炭产 从2003年开始,新焦炉建设数量大增,建成投产机械化焦炉66座,新增产能21Mt/a。预计2004年焦炭产量将超过200Mt/a,国内焦炭市场供需基本实现平衡。预计今后随着加强限制和取缔土焦或改良焦炉生产以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型机械化焦炉等措施的不断实施,焦炭产量的增长速度会趋于平稳。 2004年初,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和减缓了钢铁业的发展速度,稍后(2004年5月)也加强了对新建焦炉的审批管理,预计2004年后焦炭生产将适应市场需求进人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稳定原料煤资源,优化配煤技术,提高焦炭质量,注重煤焦油化学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将是焦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污染控制是当前焦化工业发展的迫切问题,要严格取消土法炼焦,建设大型焦炉替代工艺落

(年度报告)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2010-201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 未来走向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分析9 第一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9 一、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与经济性9 二、液化煤层气:能源新秀后来居上13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16 四、2010年国内甲醇趋势预测18 五、当前世界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态势22 第二节2009年世界煤化工产业主要国家发展动态分析25 一、日本25 二、南非26 三、巴西26 四、俄罗斯27 第三节2010-2013年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7 第二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环境分析30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资源环境发展分析30 一、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30 二、中国新型煤化工前景看好32 三、水资源状况及其影响34 四、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年终回顾和展望36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政策环境发展分析42 一、能源良策助推新世纪中国复兴良机42 二、中国煤制油企业跨越商业政策门槛44 三、以《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抓手稳步推进全行业和谐发展45 四、关于做好2010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52 五、工信部要求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53 六、新型气化技术助煤化工清洁生产54 七、中国能源的最大潜力在体制55 八、刚性需求:农用化工行业初露曙光56 第三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58 一、中国煤化工市场回顾58

二、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60 三、中国煤制乙二醇技术工业化应用成趋势63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技术环境发展分析65 一、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对石油实现部分替代65 二、煤化工行业阀门国产化进程加快65 三、中国率先实现煤制乙二醇工业化66 四、煤制油成品油市场的新生力量66 第三章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分析69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重要意义分析69 一、“掘金”煤制天然气69 二、化工装备业方兴未艾71 三、我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72 四、煤制天然气应根据示范效应逐步发展73 第二节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75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75 二、切实加强煤化工污染的防治76 三、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79 第三节我国煤化工产业链分析82 一、炼焦产业链82 二、电石化工产业链86 三、煤气化产业链89 第四节200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90 一、煤化工产业存在问题90 二、制约中国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难题91 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及其发展趋势92 四、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措施93 第四章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概况分析95 第一节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分析95 一、煤化工新型与传统应有机结合95 二、煤化工将成低碳经济有力推手96 三、煤化工:身在寒冬心指盛夏97 第二节200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99 一、煤制油存在的风险99 二、现代煤化工“过热”引发政策“预警”100 三、部分现代煤化工项目进展情况10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