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三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记录收缩的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3、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二、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蟾蜍。

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板、培养皿、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肌槽。

三、实验步骤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

(2)在零负荷时,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

(3)将肌肉标本与标本盒连接

(4)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刺激器以强度自动递增方式产生刺激(从零开始,每发一次刺激,强度自动递增)。

(5)阈强度;

最适刺激强度,肌肉收缩为最大收缩。

(6)一旦出现最大收缩,停止记录,停止刺激。

2、单收缩分析

(1)调节刺激模式为单刺激

(2)调节刺激参数:扫描速度

(3)以最适刺激强度进行刺激

(4)测量单收缩的各时程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典型实验;

(2)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设置最适宜的刺激强度;

(3)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系统自动按1、2、4、8、16、32Hz的频率间歇发送刺激脉冲。(4)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5)一旦出现完全强直收缩,停止记录,停止刺激

四、注意事项:

1、悬线松紧应合适;

2、固定标本时勿损伤标本。

五、实验结果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刚开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单收缩,当张力继续增大至0.09时,出现收缩,此即为阈强度。此后,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当增加到0.16时,幅度不再变化,此即为最适刺激强度。

结论:

1、随刺激频率的增大,骨骼肌分别进行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后二者是新的收缩过程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综合的结果。

2、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三者中强直收缩的收缩幅度最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其次,单收缩再次,可以表明三种收缩所能发出的力量为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单收缩。

2.单刺激的各时程

由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单收缩的潜伏期为15.00ms.

单收缩的收缩期为97.50ms.

单收缩的舒张期为152.50ms.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中,我们可以观测到,当刺激频率很小的时候,肌肉发生一连串互不相连的收缩;当刺激频率在7.0HZ到16.0 HZ 之间时,所描记的肌肉收缩曲线呈锯齿形,我们称之为不全强直收缩;当继续增大到19.0 时,锯齿消失,此即为强直收缩,当发生强直收缩时,应停止刺激,避免肌肉过度疲劳。

六、分析讨论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当刺激肌肉时,肌肉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产生一次收缩,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阈强度实际上第一个纤维发生兴奋,收缩时的刺激强度,当强度继续增大时,又会有新的肌纤维发生收缩反应,直至增加打某一个值(本实验为)时,所有肌纤维都发生了

收缩,此即为最适刺激强度。

2.单收缩的各时程

单收缩可分为3个时程:①潜伏期是指从发生刺激打刚开始发生张力变化之间的时期;②收缩期是指从收缩开始到收缩效应达到最高点的时期;③舒张期是指从收缩效应最高点回复到原来静息水平的时期。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刺激频率低时,肌肉发生一连串互不相连的单收缩,这是因为每个新刺激到来时,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单收缩已经结束。于是,每个刺激都引起一次独立的收缩。

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发生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中,肌肉则在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或张力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新的收缩,即发生了收缩总和。我们便观察到了锯齿形肌肉收缩曲线图。

当刺激频率增大到一定的较高程度时,出现完全强直收缩,这是因为连续刺激时,后来的每个刺激都可能总是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结束之前,造成相继发生的肌肉收缩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结束之前或其顶点开始,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或长度变化发生融合而叠加起来。正常体内骨骼肌的收缩都是强直收缩。

体育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热爱之情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教师在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 张立鑫60专业 临床二系 年级2010级班次4班 赵文韬70日期2011年8月31日 郑维金73 钟原75 【实验名称】 电刺激月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 通过电刺激蟾蜍的腓肠肌标本,观察电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 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 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铁支架、肌槽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 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 .固定标本。 3 .仪器连接。 4 . BL-410的操作。 【实验结果】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阈刺激 最 犬 刺 激

【讨论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中的兴奋阈值是否会改变为什么 组员看法: 1.不会改变。组织里的各个细胞都是定的,都有各自的阈值,当刺激强度使得 组织里的每个细胞都产生兴奋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就是组织的阈值,所以组织 的阈值就是这个最小刺激强度值,所以是不会变的。 2.在实验过程中当标本没有失活时标本的兴奋阈值不会改变,兴奋阈值 是标本本身的钠离子通道活性决定的,在标本保持活性时,它的钠离子通 道活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认为当标本保持活性时,标本的兴奋阈值是不 会改变的。 3.会改变。因为细胞没发生一次兴奋后,会有一个绝对不应期,在此期 间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即兴奋阈值无限大,故实验过 程中兴奋阈值发生改变。 二、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蟾蜍腓肠肌是由很多肌纤维组成的,它们的兴奋性高低不一,在一定范围内,较弱的刺激仅引起部分兴奋性高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 小,而较强的刺激则引起更多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大。故在 不超过肌肉最大收缩幅度的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 大。 三、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时,神经干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否融合为什么 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说明这是一个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只能说明此时出现动作电位的频率很高,但是动作电位是不可能融合的,只能是在一个很 小的区域一个动作电位结束后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并且神经传导都有一个 绝对不应期,这更能说明动作点位不能融合。 四、实验过程中注意要点讨论。

骨骼肌单收缩和复合收缩--生理学实验

骨骼肌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骨骼肌纤维受运动神经纤维的控制,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其兴奋延神经纤维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到相应的肌纤维,触发肌纤维收缩。若通过神经给予肌肉一次刺激,使肌肉产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如果肌肉受到连续的刺激,则其收缩可出现复合现象。 本实验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使用机-电换能器,通过powerLab系统来获得肌肉的收缩曲线,分析单收缩和复合收缩产生的机制与特点。 实验动物:蟾蜍 实验器材和药品:PowerLab 8S主机,生物电放大器,铁架台,标本盒,任氏液。蛙手术器械, 实验步骤: 1.标本制备:蟾蜍坐骨神经标本制备方法参见P18蟾蜍基本技术操作。将标本浸在任氏液中约5 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2.仪器装置及程序设置:

⑴. 连接仪器(图3-4)。 图3-4. 骨骼肌单收缩和复合收缩的实验框图 其中,S1 和S2为刺激电极,与PowerLab的output I相连。⑵.参数设置:启动计算机,打开PowerLab主机电源,在桌面上单击Chart4 for windows图标,进入Chart应用程序窗口。 * 选择采样速度为40K/s,显示比例为500:1。 * 在Channel 1显示骨骼肌收缩曲线。放大器参数设置参见P38放大器参数设置。Range 为200mV, Low Pass为100Hz。如果在Bridge Amplifier设置对话框左侧的信号显示窗口中看不到输入信号,可用鼠标左键单击右侧的zero按钮,系统自动调整输入信号的零位。单击Bridge Amplifier设置对话框下方的units按钮,进入Units Conversion(单位转换)对话框。单位转换的方法参见P39信号幅度范围的设置和单位的转换。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学习资料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三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记录收缩的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3、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二、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蟾蜍。 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板、培养皿、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肌槽。 三、实验步骤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 (2)在零负荷时,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 (3)将肌肉标本与标本盒连接 (4)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刺激器以强度自动递增方式产生刺激(从零开始,每发一次刺激,强度自动递增)。 (5)阈强度; 最适刺激强度,肌肉收缩为最大收缩。 (6)一旦出现最大收缩,停止记录,停止刺激。 2、单收缩分析 (1)调节刺激模式为单刺激

(2)调节刺激参数:扫描速度 (3)以最适刺激强度进行刺激 (4)测量单收缩的各时程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典型实验;(2)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设置最适宜的刺激强度;(3)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系统自动按1、2、4、8、16、32Hz的频率间歇发送刺激脉冲。 (4)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5)一旦出现完全强直收缩,停止记录,停止刺激 四、注意事项: 1、悬线松紧应合适; 2、固定标本时勿损伤标本。 五、实验结果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刚开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单收缩,当张力继续增大至0.09时,出现收缩,此即为阈强度。此后,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当增加到0.16时,幅度不再变化,此即为最适刺激强度。 结论: 1、随刺激频率的增大,骨骼肌分别进行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后二者是新的收缩过程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综合的结果。 2、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三者中强直收缩的收缩幅度最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其次,单收缩再次,可以表明三种收缩所能发出的力量为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单收缩。 2.单刺激的各时程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 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 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逐渐增大到,记录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电压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五结果

实验九 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实验九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实验目的] 1.观察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形成复合收缩与强直收缩的条件。 2.巩固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技能。 [实验原理] 肌肉兴奋的外在表现是收缩。给肌肉一个有效刺激,肌肉将发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单收缩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过程。若给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阈刺激时,可因刺激的频率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收缩形式。如果两个或多个刺激的间隔大于该肌肉单收缩的全部时间,则引起波型上互相分开的两个或多个单收缩;若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就会形成两个或多个单收缩不同程度的总合,其收缩幅度比单收缩高。在一定范围内,刺激间隔越小,收缩幅度就越高,称为复合收缩。若多个刺激引起波型呈锯齿状的收缩曲线,称不完全强直收缩,若多个刺激间隔进一步缩小,使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的收缩期内,肌肉就处于完全持久的收缩状态,产生一个没有舒张期的持续的收缩曲线,叫做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动物] 青蛙或蟾蜍 [主要器材及试剂] 中式小剪、眼科剪、普通镊子、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玻璃蛙板、棉线、RM6240生理记录系统、张力换能器烧杯1个、任氏液。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具体方法见实验一)。 2.连接仪器并装置标本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RM6240生理记录装置的2通道,电刺激信号接至肌槽的电极上。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股骨固定在肌槽上。将固定肌肉的棉线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保持适度松紧,将坐骨神经搭在肌槽的电极上即可开始实验。 3.RM6240生理记录系统的操作步骤 开机进入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生理科学实验菜单中的“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或“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系统进入信号记录状态。重要参数设定如下:通道模式—张力;采集频率400—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30g,;时间常数—直流;滤波常数—100Hz。 4.观察项目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 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 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 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3.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肌细胞最本质的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产生张力和缩短。肌肉收缩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或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横纹肌的收缩效能由收缩前或收缩时承受的负 荷、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素决定的。(所谓总和指骨骼肌收缩的叠加效应)通过收缩的总和,骨骼肌可快速调节其收缩强度,而心肌则不会发生总和。由于在体的骨骼肌的收缩是受神经控制的,故收缩的总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它有两种形式,即运动单位数量的总和与频率效应的总和。 4.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 利用电脉冲刺激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可观察到收缩总和的现象。实验证明刺激增加,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增加,收缩的强度亦增加。刺激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或直接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

医学机能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三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破坏大脑和脊髓的处死办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及腓肠肌标本制备的方法。 3、学习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探究组织反应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阈强度、阈刺激、最大刺激等概念;加深对动作电位“全或无”特点的理解。 5、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从而了解强直收缩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 腓肠肌由许多的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应期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而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这时,即使再加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强度也不会随之而增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 给神经肌肉标本一个或一连串的有效刺激,可使肌肉出现不同的收缩形式:如果刺激是一个或者是间隔时间大于肌肉

收缩的缩短期与舒张期之和的一串刺激,可产生一个或一串互相分开的的单收缩;当刺激频率增加,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缩短,如果刺激间隔时间大于缩短期而小于缩短期与舒张期之和时,则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将落在前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过程的舒张期内,肌肉收缩出现不完全的融合,即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间隔时间小于缩短期时间,则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将落在前一刺激引起收缩的缩短期内,肌肉收缩出现完全的融合,即完全强直收缩。 二、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本次实验用的是蛙) 三、实验器材 蛙类常用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肌动器(肌槽),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双凹夹,任氏液,棉线等。 四、方法与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神经-腓肠肌标本(参照实验一) 2、实验装置及标本安放 将肌动器固定在铁架台的双凹夹上,并与张力换能器平行,然后把标本中预留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使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的长度;坐骨神经干放置在肌动器的刺激电极上,保持神经与刺激电极接触良好。将张力换能器与刺激电极分别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草履虫是一种简单的原生动物,属于原生动物门,是学生课堂上接触的第一种动物,其结构微小,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虽然身体微小,结构简单,但草履虫同时拥有其他高等动物一样的运动、呼吸、消化、排泄、生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正是本门动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次使用草履虫进行实验,正是由于草履虫具有这两种性质。 标签:草履虫应激性显微镜蓝墨水温度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一个门,在动物界中占据首屈一指的起始地位,这正是它在动物界的重要地位[1]。本次实验我们使用草履虫作为材料,探究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实验目的 观察草履虫对一些化学和物理刺激的反应,了解和掌握草履虫的应激性。 一、实验材料 二、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小型温度计、试管、载玻片、盖玻片、手电筒、铝箔纸、脱脂棉、小型干电池、两根带电极的导线、5%蔗糖、蓝墨水。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草履虫对化学物质的反应 中学生物教材中验证草履虫的应激性所用的材料是食盐。我在实践中改用蓝墨水验证草履虫的应激性,效果非常理想[2]。其优点是(1)、蓝墨水是液体材料,浓度易把握,经实践蓝墨水与水按1::1.5的比例混合后使用效果最为理想;(2)、节省时间,经测算,使用食盐观察到较好效果需1分钟左右,蓝墨水扩散更快;(3)、更直观,可以非常明显的观察到草履虫随墨水的扩散而逃窜的情形; 4、材料更容易获得。 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在旁边,使用解剖针将两者连通,再滴一滴蓝墨水稀释液在含有草履虫的液滴边缘,然后使用低倍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取新的载玻片,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在旁边,使用解剖针将两者连通,滴一滴5%的蔗糖溶液在清水部分,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蟾蜍骨骼肌生理 学号 系别 组别 同组 实验室温度 实验日期2015年5月7日

一、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 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 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 线留长。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 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 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 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 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 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200425010**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200*生物科学1班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2007年4月17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目的要求】 1.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过程。 2.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3个时期。 3.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 4.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基本原理】 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与器材】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支架、双凹夹、肌槽、不锈钢盘或培养皿、滴管、任氏液、橡皮泥、棉线。【方法与步骤】 1、制作标本 2、安装连接设备 3、打开powerlab,打开桌面软件chart5

4、设置桥式放大器(5mv,10Hz,调零) 5、设置刺激器(脉冲等,设置为手动,标记左通道1等),调出刺激面板 6、点开始,单收缩 7、收缩总和 启动波形显示图标,调节扫描速度为5~10mm/s,调节单收缩幅度为1.5cm左右。调节刺激设置为双刺激方式,并使两个阈上刺激强度相等。先调节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然后逐渐缩短刺激间隔,分别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形式的变化。【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任氏液湿润标本,每次刺激后应使肌肉休息30s。连续刺激不可超过5s。 【作业】 1、实验结果 图1:单收缩曲线图 实验条件:频率f(Hz)=1,脉冲=1ms振幅=2V,量程=5mV 潜伏期:10ms,收缩期:25ms,舒张期:48ms [2] 该单收缩幅度为0.75mv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图文稿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骨骼肌收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 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 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 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3.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报告 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得格式请按下面得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1、5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得“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得关系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 室温:替换这里气压:替换这里 成绩:教师: 一、实验结果 (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得关系 单刺激强度为0.09V时,肌肉不发生收缩,当刺激为0。10V,即阈刺激时,肌肉发生收缩。所以阈刺激为0。10V、随着刺激强度得增大,肌肉收缩幅度增大、 单刺激强度增加到0、15V,即顶刺激时,刺激增大,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所以顶刺激为0.15V。

当双刺激强度从5增加到8时,肌肉收缩反应从不完全强直收缩转变为完全强直收缩,因此完全强直收缩得点位8。

二、分析与讨论 1。在固定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应该做到松紧适合,否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得影响:当过于紧得时候,刺激后在信息采集系统中得反应会偏大,而如果想当宽松,信息采集系统则采集不到刺激后得反应; 2。一次刺激完后应该让标本做一定时间得休息,否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3。为了让标本保持它得活性,依然要不就是得添加任氏液; 三、结论 这只牛蛙得阈刺激强度为0。10V,顶刺激强度为0、15V。完全强直收缩在双刺激时为8; 在一定得范围内肌肉得收缩力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刺激强度,不能引起肌肉兴奋收缩;当刺激强度达到最适强度时,肌肉发生最大强度

得收缩,当继续增大刺激强度时,肌肉得收缩强度不再增大; 双刺激刺激坐骨神经也会有类似单刺激得正比现象,不过就是肌肉得收缩逐渐从不完全强直收缩到完全强直收缩,这就是因为连续刺激时,后来得每个刺激都可能总就是落在前一次收缩得缩短期结束之前、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实验报告记录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刺激参数对 骨骼肌 收缩的影响实验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周三下午班 学号:13941202 姓名:张优 刺激参数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包括单刺激和频率递增刺激两种模式下肌肉兴奋与收缩时相关系)。 二.实验原理 1.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会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收缩强度。由于肌锋电位时程仅1~2ms,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ms,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过程可以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 2.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以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通常所说的强直收缩是指完全性强直收缩。 3.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原理:骨骼肌兴奋在前,收缩在后。即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骨骼肌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发生收缩。在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仅数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收缩的时程比兴奋的时程大很多。 三.实验装置 1.材料:青蛙一只 2.试剂:任氏液

3.器材:张力换能器(双凹夹和肌动器)、支架、玻璃针、镊子、手术剪、普通剪刀、神经剪刀、绳子、蜡盘、培养皿、胶头滴管、铜锌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电极线、引导肌电电极。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装置图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操作 (一)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处死青蛙:将探针在枕骨大孔处垂直插入,先是左右摆动探针以横断脑和脊髓的联系,再将探针向前方插入颅腔,旋转并摆动探针以捣毁青蛙的脑组织。将探针转向后方并插入脊椎管内。 2.除去青蛙上肢:将动物腹位放在蜡盘上。在两前肢的下方将皮肤做环周切开。用带齿镊或手撕去前肢以下的全部皮肤。剪开腹壁,在尾杆骨上方2~3节脊椎处,拦腰剪断脊柱和上半段蛙体。弃掉蛙体上半段后的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3.分离神经和腓肠肌:取一腿放于蛙板上,将标本背侧向上放置。顺神经走向剪去沿途的小分支,将神经从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缝中分离出来。再使标本腹面向上,沿神经向腰部的走向,用玻璃针小心

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课程:机能实验基础医学院系级班姓名:学号: 组员: 【实验目的】 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深入理解骨骼肌的收缩强度与刺激大小的关系及其机制。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 【实验动物】 蟾蜍(蛙) 【实验药品】 任氏液 【实验步骤】 一、标本的制备 1.破坏脑和脊髓一手持蛙,一手持金属探针在蟾蜍枕骨大孔凹陷处刺入椎管,再向上插入颅腔并左右搅动,以彻底捣毁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将金属探针退至枕骨大孔皮下,将针尖转向朝下插入椎管中并上下移动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出现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蟾蜍中枢神经系统已被完全破坏,否则重复上述操作。 2.剥离皮肤剥离一侧下肢自大腿根部起的全部皮肤,然后将蟾蜍固定于蛙板上。 3.分离神经于肱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分离坐骨神经,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4.分离腓肠肌在同侧小腿腓肠肌处分离肌腱,并穿一丝线结扎,在结扎处下方间断肌腱,用剪刀沿腓肠肌两侧剪开筋膜,游离出腓肠肌。 5.标本固定在蟾蜍下肢膝关节旁用蛙足钉固定,以保证腓肠肌收缩的正常记录。 二、仪器及标本的连接 1.连接换能器将腓肠肌跟腱上的丝线连接于张力换能器的应变片上;调整换成器的高度,使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的状态(不宜过紧过松)。 2.将保护电极钩在已分离出的坐骨神经上,并保证神经与电极接触良好。如下图 三、仪器设置 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实验模块”中选择“肌肉神经实验”-“刺激强度与反应关系”。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实验结论】 完成报告:2019年10月18日批改报告:年月日 教师签名:

骨骼肌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实验目的 观察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力量的关系及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了解单收缩、复合收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实验原理 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受到刺激后会发生反应,表现为肌肉收缩。当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参与兴奋的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纤维的数目随之增多,骨骼肌的收缩力量也随之增强。改变刺激频率,肌肉可出现不同形式的收缩反应。肌肉受到一次刺激,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引起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其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三个时期。单收缩是骨骼肌其他收缩形式的基础。当给予骨骼肌两个以上相继有效的刺激时,肌肉将出现连续的收缩。改变刺激频率,即可使肌肉出现不同形式的收缩反应。如果刺激频率较低,刺激间隔时间大于肌肉单收缩的持续时间,肌肉的反应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若逐渐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时间逐步缩短,使后一次的收缩反应落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内,则引起锯齿状的不完全强直收缩;若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后一次收缩反应落在前一收缩的缩短期内,则出现收缩曲线呈平滑的完全强直收缩。这种肌肉收缩波形的部分或全部重合,又称为复合收缩。所以,有效刺激的频率决定了肌肉收缩的形式。在正常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几乎全是强直收缩。 实验器材和药品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玻璃板,滴管,线,棉花,肌动器,铁支架;任氏液。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本制备与安放 按实验1的方法制备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并在任氏液中浸泡10-15 分钟。然后将标本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腓肠肌跟腱用线扎紧并与换能器相连,调节好扎线的张力,不可过松或过紧,以使肌肉自然拉平为宜(保证肌肉一旦收缩,即可牵动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将坐骨神经轻放在肌动器电极上,并注意保持局部湿润。 2.仪器调试打开计算机,进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操作界面,对采样条件,刺激参数等进行设置。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 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 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逐渐增大到,记录 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电压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五结果 图1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 表1 蟾蜍腓肠肌单刺激时刺激强度和收缩力的关系 固定频率1HZ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 应的关系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1.5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 室温:替换这里气压:替换这里 成绩:教师: 一、实验结果 (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单刺激强度为0.09V时,肌肉不发生收缩,当刺激为0.10V,即阈刺激时,肌肉发生收缩。所以阈刺激为0.10V。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幅度增大。 单刺激强度增加到0.15V,即顶刺激时,刺激增大,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所以顶刺激为0.15V。 当双刺激强度从5增加到8时,肌肉收缩反应从不完全强直收缩转变为完全强直收缩,因此完全强直收缩的点位8. 二、分析与讨论

1.在固定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应该做到松紧适合,否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当过于紧的时候,刺激后在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反应会偏大,而如果想当宽松,信息采集系统则采集不到刺激后的反应; 2.一次刺激完后应该让标本做一定时间的休息,否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3.为了让标本保持它的活性,依然要不是的添加任氏液; 三、结论 这只牛蛙的阈刺激强度为0.10V,顶刺激强度为0.15V。完全强直收缩在双刺激时为8; 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的收缩力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刺激强度,不能引起肌肉兴奋收缩;当刺激强度达到最适强度时,肌肉发生最大强度的收缩,当继续增大刺激强度时,肌肉的收缩强度不再增大; 双刺激刺激坐骨神经也会有类似单刺激的正比现象,不过是肌肉的收缩逐渐从不完全强直收缩到完全强直收缩,这是因为连续刺激时,后来的每个刺激都可能总是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结束之前。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11.5.3 大脑能协调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 教案

大脑能协调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了解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功能区,语言中枢又是由4部分组成,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2.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自己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3.能科学认识自身长处与短处,积极的面对人生,克服不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类大脑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2.了解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发扬和弥补对策。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我猜我猜猜猜(规则和电视节目里一样。) 老师板书:“我们”,“大脑。” 学生表演。 2.谈话:你使用了哪些感官,如何处理这写信息的?等等。引出大脑的研究课题。 二、探究过程 1.活动:眼疾手快。 谈话: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活动。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示范,并讲清要求。 对比小组成员的数据。(引导学生对活动后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大脑处理外界事务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得到信息,大脑做出处理的时间那所需时间大约为0.2秒,即大脑从信息的输入后加工判断到输出后做出反应抓住尺子所用时间为0.2秒。工作熟练的程度可以缩短大脑处理事务的时间,也就是熟能生巧。) 2.在干扰下活动。 活动:要同学出来干扰。 谈话:为什么我们的反映又会慢下来呢?引导学生对活动后数据的对比,得出当遇到干扰时,就会影响进行中的工作。

3.学生独立完成活动记录表: 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出大脑语言分区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分析,大脑的分区的差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 张立鑫2010221460专业 临床二系 年级 2010级 班次 4班 赵文韬2010221470日期 2011年8月31日 郑维金 2010221473 钟 原 2010221475 【实验名称】 电刺激月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 .通过电刺激蟾蜍的腓肠肌标本,观察电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 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铁支架、肌槽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59.) 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 .固定标本。 3 .仪器连接。 4 . BL-410的操作。 【实验结果】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阈刺激 最 大 刺 激 O.OSOV 。們艸 0 LOOV 0 1L0V 0 120V

分隔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中的兴奋阈值是否会改变?为什么? 组员看法: 1.不会改变。组织里的各个细胞都是定的,都有各自的阈值,当刺激强度使得 组织里的每个细胞都产生兴奋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就是组织的阈值,所以组织 的阈值就是这个最小刺激强度值,所以是不会变的。 2.在实验过程中当标本没有失活时标本的兴奋阈值不会改变,兴奋阈值 是标本本身的钠离子通道活性决定的,在标本保持活性时,它的钠离子通道 活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认为当标本保持活性时,标本的兴奋阈值是不会 改变的。 3.会改变。因为细胞没发生一次兴奋后,会有一个绝对不应期,在此期 间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即兴奋阈值无限大,故实验过程 中兴奋阈值发生改变。 二、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蟾蜍腓肠肌是由很多肌纤维组成的,它们的兴奋性高低不一,在一定范围内,较弱的刺激仅引起部分兴奋性高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 小,而较强的刺激则引起更多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大。故在 不超过肌肉最大收缩幅度的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 大。 三、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时,神经干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否融合?为什 么? 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说明这是一个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只能说明此时出现动作电位的频率很高,但是动作电位是不可能融合的,只能是在一个很 小的区域一个动作电位结束后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并且神经传导都有一个 绝对不应期,这更能说明动作点位不能融合。

实验三 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实验三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学会分析单收缩过程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4.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 5.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二.基本原理 1.受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当用不同的刺激强度刺激坐骨神经时,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称阈 下刺激。逐渐增大刺激强度,可引起少数肌纤维发生收缩反应,引起收缩反应的最 小有效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大,参加收缩反应的肌纤维数量增多,收缩力加大,此 时刺激为阈上刺激。待全部肌纤维均参加了收缩反应,即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即使 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力量也不再加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 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刺激。 2.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过程可分为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3.两个同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若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则肌肉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若刺激间隔小于收缩的时程,则出现两个两个 收缩反应的重合,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出现 多个收缩反应的融合,称为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 缩的舒张期;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完 全融合后,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 三.动物、器材与试剂 1.动物:蟾蜍 2.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大剪刀、棉线、烧杯、滴管、蛙钉、蜡盘、铁架台、滑轮、刺激电极、张力转换器3.试剂:任氏液 四.方法、步骤与结果 1.双毁髓:方法同上次实验 2.将整只蟾蜍背面向上,四肢用蛙钉固定于蜡盘中,剥去一后肢皮肤,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上至大腿根部,下至膝关节,剪断沿途支配大腿肌肉的分支,并用玻璃 分针尽可能出去坐骨神经表面筋膜;用棉线绑紧腓肠肌肌腱,自后方剪断该肌腱, 分离腓肠肌,制得在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3.将棉线穿过一滑轮,再穿过张力转换器的小孔,打紧绑紧,调节蜡盘及铁架台位置,使棉线适当紧张,且绑住腓肠肌肌腱的棉线着力方向顺着腓肠肌的自然姿态。 4.确定PowerLab系统连接正确,打开PowerLab和Chart,在Chart上调整初始设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