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高一语文编写人:张素雨审定人:毕文生黄先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教学难点、重点分析]学习目标2、3

[学习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知识链接]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它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A级)

倨.()睨.()镬.()嘻.()觑.()渑.()

怿.()匿.()驽.()刎.()颈之交列观.()

二、学习1~7段,积累文言知识(B级)

(1)一词多义

闻:以勇气闻于诸侯()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忽闻门外虫鸣()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指:秦指示王()却:相如因持璧却立()

头发上指()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负:秦贪,负其强()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如因而厚遇之()(2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B级)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乃使其从者衣.褐

左右欲刃.相如舍.相如广成传舍

宁许以负.秦曲臣请完.璧归赵

毕礼而归.之秦王恐其破.璧

大王必欲急.臣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

卒廷.见相如。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 )说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并翻译(C级)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求人可使报秦者。

5、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使不辱于诸侯8、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三、赏读1~7文段(C)

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几个回合的较量?由此可见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本文第7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D级)

四、口头翻译第四段和第六段(D级)

【学习反思】

作业布置: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召有司案图设九宾礼于廷

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拓展阅读]

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有一种无穷的历史魅力,每次读来都有新的收获。《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可谓是个成功的人物,完璧归赵后官拜为上大夫,渑池会后又提升为上卿,且口碑很好。《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可谓失败的典型,刺杀秦王没有成功,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对此,历来褒贬不一,有的说是“悲壮地失败”,有的说是“可耻地失败”,但“失败”是无可非议的。两个人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它有怎样的启示呢?

顺大势者成,逆大势者败。这里,势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璧归赵”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称霸于世,人才济济,谁也不甘示弱。秦国虽日益强大,有吞并六国之心,但苦于对手林立,一时不能得逞。蔺相如为了国家出使秦国,顺势而为,一举获得成功。而56年后,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之时,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韩国被消灭,秦统一中国的大势已定。燕太子丹的太傅鞠武给太子丹分析形势说,,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你怎能为了受过欺辱这点儿怨恨就想去触怒他呢!(太子丹受辱之事是指他作为人质在秦国时,秦王对他不好,他是从秦国逃回来的。)不久鞠武又对太子丹说,采取危险的行动却希望安全,制造祸患而祈求幸福,计谋短浅而结怨很深,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害,这正叫增加仇恨以助长灾祸。像鸷一样凶狠的秦国,一旦对燕国发泄其仇恨残暴的怨气,那燕国一定完蛋。对太傅关于形势的正确分析,太子丹置若罔闻,一心只为报“见陵”之怨。可见荆轲所为是逆大势而动。

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蔺相如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缪贤向赵王说了推荐他的理由”蔺相如要缪贤“肉袒伏斧质”向赵王请罪。由此可见相如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爱国精神。接受出使秦国的艰巨任务,也是相如主动承担的。他向赵王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赵,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出使秦国前赵王并未封他什么官职。后来在“将相和”中相如有意避开廉颇,更显出他的高品质。与之相反,荆轲虽“好读书击剑”,但当他“以术说王元君”时,王元君不用他。他又游于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他只得离去,再游于邯郸,鲁勾践与之搏战,争道,结果“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走,遂不复会。”可见荆轲多次

为不受欢迎的人,只是燕国的隐土田光收留了他。当太子丹向荆轲吐露心中的秘密刺杀秦王时,荆轲一口拒绝:“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丹向前顿首,请对方不要推让,荆轲才许诺。随后荆轲被尊为“上卿”,安置在上等的宾馆,“太子日造门下”,给高贵的饮食品,备办珍奇的东西,隔几天就送上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太子丹完全用金钱美女来收买荆轲。太子丹没有大度胸怀,急于报私仇,两次催促荆轲出发,弄得荆轲不顾君臣竟然叱责太子:“何太子之遣!”很显然,就出使秦国前的个人素质而言,蔺相如高,他一心为国,不为名不为利,有主动精神;荆轲低,剑术差,为名为利为女人;太子丹素质更差,不顾国家利益。

什么是出使秦国时需要的素质呢?爱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思维活跃,随之应变,始终掌握主动。这一切蔺相如都具备了。相如三次夺回了主动权:第一次秦王将璧“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如机警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用了一个借口“璧有瑕,请指示王。”使璧回到自己手中,面对偌大的场面,凶暴的秦王,没有过人的胆量是想不出这个主意的。第二次秦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住十五都予赵”,相如不被秦王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骗秦王“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如果蔺相如不能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璧再次到秦王手中,恐怕永远也不得回头了。第三次相如“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相如充分认识到只有璧离开秦国,璧才安全;也意识到,秦王设那样的场面,而自己拿不出璧来,会面临杀身之祸。但这有什么呢,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秦王终没有杀相如,因他到底是一位政治家,与“欲引相如去”的“左右”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再看荆轲,虽说进入秦廷后,秦舞阳色变时,荆轲作了巧妙的回答,但关键问题是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轲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为官为财物为女人以及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凡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可能实现的目标。蔺相如的目标很明确:或者城入而璧留秦,或者完璧归赵。而且这两个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荆轲之行,太子丹为他定了两个目标:或者劫得秦王,使秦国全部返回从各国侵占去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彼秦大将擅兵在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第一个目标完全不能实现,凭此二人一把匕首就能劫得秦王么?姑且劫得秦王,又怎么出去?至于要秦国返回各国的土地,更近于笑话,完全是一种虚幻的想法。第二个目标就算刺死了秦王,秦国就起“内乱”吗?秦国如此强大自有其一套班子实施中央集权的领导,所谓“合纵”诸侯的梦幻早已破灭。其时韩已被秦灭,楚、魏、赵名存实亡,燕、齐危在旦夕,六国大势已去,早已扶不起来了。如果通过刺杀一个领导人就能改变世界的格局,那就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制定目标要讲究实现的可能性,失去切实可行的目标等于蛮干,而蛮干没有不失败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二

高一语文编写人:张素雨审定人:毕文生黄先立

[学习目标]

1、分析8~10段,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

2、体会本文善于以典型事件以及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知错就改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难点、重点分析]学习目标1、3

[学习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

一、齐读4、5、6段(A)

二、研读8~12段,完成下列问题。

1、一词多义(B级)

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引:相如引车避匿( )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左右欲引相如去()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引赵使者蔺相如()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请以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顾: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B级)

左右欲刃相如蔺相如固止之

以先国家之而后私仇也

3、古今异义(B级)

璧有瑕,请指示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未尝有见坚明约束者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翻译下列句子。(C级)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文段分析,思考(D级)

1、为了告诉读者廉颇是怎样一个人,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形象特征?可以

根据蔺廉交欢这段故事分析。

2、本文叙述了蔺相如那几件事,突出了蔺相如那些品质特征?

四、口头翻译最后一段(要求背诵)

【学习反思】

五、当堂检测(B级)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到)(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C)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留下,留给)(D)臣请就.汤镬(接受)2、下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复攻赵,杀两万人

..(B)明年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

..贤大夫(D)赵王于是

..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舍人相如可使.(B)今君乃.亡赵走燕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C)赵以盛设兵以.待秦(D)怀其璧,从经道亡.,归于赵

蔺相如以.口舌之劳今君乃亡.赵走燕

4、下列句式和“今君乃亡赵走燕”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C)遂于秦王会渑池(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5、请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

(1)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2)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3) 毕礼而归.之(4)臣请完.璧归赵

(5)左右欲刃.相如

[拓展阅读]

在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突出特点,仔细分析,对我们的写作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就《廉颇蔺相如列传》,谈谈它的八类对比。

一、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

这是课文开始就有的对比。一个是上卿,一个是舍人,地位差别非常大,从而为下文的将相不和埋下伏笔,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廉颇骂蔺相如“素贱人”的原因。这一对比表现了司马迁老先生在结构上的巧妙。如果没有了这里的地位差别对比,下文的将相不和时,就不可能有廉颇的目空一切的话。正是蔺相如的出身低贱,为廉颇攻击对方找到了自以为是的理由。同样,也是在后面的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对比文字中,我们先是看到了廉颇的急躁冒进,不计后果的卤莽,接着我们又看到了蔺相如的沉稳老练,胸怀宽广,最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蔺相如-----不计前嫌,也看到了一个同样伟大的廉颇-----知错就改。性格对比鲜明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蔺相如和缪贤的对比

为了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司马迁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材料:蔺相如巧计救缪贤。文章通过俩个人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认识的对话-----到底应该不应该“亡赵走燕”,表现了蔺相如的聪明周到和细致,但是作为主人的缪贤却远不如蔺相如高级,真正的上不如下。

三、蔺相如和诸大臣的对比

一个秦国易璧的难题让赵国的大臣们进入了二难推理,“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真正的无可奈何了。但是蔺相如一拿到问题就有了方法,告诉赵王:不可不许。语言斩钉截铁,痛快淋漓。和诸大臣的对比之中,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四、相如和赵王的对比

当蔺相如告诉赵王秦人易璧“不可不许”后,赵王仍然战战兢兢的问“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最后,还是在蔺相如保证完璧归赵后,他才放了心。一个胆小怕事,一个胆大心细,对比写来,栩栩如生。这样的对比,在后面的渑池会前到底去不去的讨论中,司马迁给我们有同样精彩的描写。先是赵王“畏秦,欲勿行”,后来是廉颇和蔺相如的鼓动下的“王遂行”。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赵王的毫无主见,也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

五、蔺相如和秦王的对比

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周到细致,随机应变,被作者写的出神入化,叫人拍案叫绝。而与之相对的秦王却是傻瓜一个,蠢驴一头,呆头呆脑地被蔺相如戏耍了个不亦乐乎。特别是蔺相如在秦王斋戒五日后,没有了玉璧,这是非常难处理的。但是蔺相如毕竟是蔺相如,他来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于是秦王在无计可施后,只好“毕礼而归之”。对于蔺相如的高级和秦王的低级,在后面的渑池会上,司马迁老先生的文字给我们还有同样表现。秦王本来“不肯击缶”,但是在蔺相如的大无畏的精神面前,这个秦王终于“为一击缶”了。相形而见绌,对比是多么鲜明。

六、赵王和秦王的对比

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问题是,一个对待蔺相如毫无办法的家伙,在对付赵王的问题上却能游刃有余。渑池会上,气焰嚣张的秦王把赵王调戏了个够,而胆小怕事的赵王却只有言听计从,不敢有任何反抗,秦王让他奏瑟,他也只能“鼓瑟”。其实,这样的对比从文章开始就有了,对秦王的换璧的要求,赵王是除了害怕还是害怕。害怕“见欺”,害怕“秦兵之来”。赵国国王做到这种程度,让读者读到这里也只有叹息的了。

七、蔺相如和他自己舍人的对比

这主要表现在蔺相如和他的舍人,在如何处理将相不和的态度的对比。在蔺相如和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也看到了舍人的粗浅平庸。“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并不是舍人们认为的害怕。但是我们看到的文字是,在此之前这些舍人自作聪明的“相与谏”和“请辞去”的要挟。无奈之下,才有了蔺相如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和解释。对比之下,蔺相如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读者的印象自然更加深刻。

八、蔺相如和廉颇他们自己的前后对比

这里既有他们地位变化的前后对比,又有他们自己行动变化的前后对比。蔺相如从一个别人的舍人上升到自己养有舍人,“位在廉颇之右”,是他刻苦努力的结果,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同样,在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过程中,正是廉颇的性格让他有了前后看似矛盾的举动。从“宣恶言”到“肉袒负荆”是勇敢直爽的体现,正是直爽不周全才导致卤莽,而正是勇敢,才能有自己向蔺相如的负荆请罪。而正是有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才有了他的“望见廉颇”“避匿”,才有了他的不想跟矛盾的举动其实并不矛盾,其实都是统一在人物的性格之中的。

总之,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八类对比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阅读时要仔细体会才是。

参考答案

一Jùnìhuòxīqūmiǎn yìnìnúwěn guàn

二、(1)闻:动词,闻名;动词,听见。见:介词,被;动词,召见,接见。

指:动词,指出;动词,直立。却:动词,退;后退。

负:动词,依仗;动词,使……承担;动词,辜负。因:介词,通过;介词,趁着。

(2)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衣,名词作动词,穿。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舍,名词作动词,安置。负,使动,使……担负。完,使动,使……

完整。归,使动,使……归。破,使动,使……破。急,使动,使……急,逼

迫。坚,使动,使……坚。明,使动,使……明确。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

上。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3)1、2、3判断句;4是定语后置;5、6、7被动句;8省略句。

1、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2、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3、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4、想找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5、想(把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受欺骗。

6、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

7、出使能不受诸侯的欺辱。

8、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相如。

三、1、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者“保璧”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2、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国反欺骗斗争的胜利,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敢;再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了下一步会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作业布置:不——否;案——按,审察;廷——庭;缪——穆;孰——熟,仔细。

(二)二、1、以:连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因为;介词,用;连词,而,连接行为目的。引:动词,掉转;动词,拉;宴请。顾:副词,但是;动词,回头;

动词,拜见。

2、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止,使动,使……止,挽留。先,使动,使……先;

后,使动,使……后。

3、指示:古,指给……看;今,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

和方法。宣言: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前进:上前进献;今,向前行动和发展。约束:古,盟约;今,限制不超出范围。亲戚:古,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近亲和姻亲。

4 (1)赵国强大而燕国小,而且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同您结交。

(2)赵王于是就派相如捧着和氏璧向西到秦国去。

(3)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怎么样?

(4)我之所以做这样的退让,是因为要把国家利益放在先,而把个人的仇冤放在后啊!

三、1、提示:个性化语言描写——妄自尊大,胸襟狭隘。对比手法(蔺廉性格对比;廉对

蔺态度的前后对比)——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

2、完璧归赵——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渑池会——反应机敏,蔑视权贵,

毫不妥协,置生死于度外。廉蔺交欢——隐忍谦让,宽宏大度,以国为重,不计私仇。

五、1、D见,被;遗,送;因,趁机。2、D (左右,侍从;明年,第二年;以为,以之

为的省略3、D(使,出使;让。乃,竟然;才。以,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

亡,都是逃跑。)4、C(A定语后置;B被动句;C省略介词“于”;D省略宾语5、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动用(献上)使动(使……归)使动(使……完整)名词动

用(用刀杀)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廉颇蔺相如列传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必修四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______”通“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1.庭廷 2.案按审察、察看 3.孰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王 2.璧有瑕,请指示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者也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缶,因跪请秦王 4.于是相如前进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5.宣言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6.臣所以..①去亲戚..②而事君者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7.不如因而..厚遇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结果 1.侍从 2.指给……看 3.遵守约定 4.走上前去进献 5.扬言 6.①……的原因 ②内亲外戚,包括 父母兄弟 7.介词,趁此就 三、一词多义 1.负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 (2)秦贪,负其强 ( ) (3)决负约不偿城 ( ) (4)肉袒负荆 ( )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6)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 ) 2.奉 (1)相如奉璧奏秦王 ( )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 (3)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 ) (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 ) (5)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 )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铁砧。 2.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托。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5.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请奉盆瓯秦王。“奉”通“捧”,托、举。“瓯”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但) 因 ①相如因持壁却立(连词,于是,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着)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 请 ①请奏瑟(请人做某事,请求) ②请指示王(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请允许我) ③臣请完璧归赵(敬词,表说话人对对方的敬意,可不译)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于是,在这时。前进,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⑧未常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怀其璧(怀,怀揣着) 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b.名词作状语: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西,向西)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堂) 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 c.使动用法: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归壁于赵(归,使……回到) 毕礼而归之(归,使……归,回去) 以绝秦望(绝,使……断,断绝) d.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未常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坚守,恪守)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江苏四中 战国形势: 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中,秦国实力最强大,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国一时很难吞并,便使用了讹诈的手段掠夺他的土地和财物,本文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合作,与强大的秦国抗争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 2)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 3)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掌握虚词用法。 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重点、难点〗 1)写作技巧、波澜、刻画、悬念、虚实,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在古文中分析体会,为写人物小传铺垫。 2)巩固已有的词类活用知识,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翻译准确活用的词。 3)掌握虚词用法:耳、乃,者、所、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关于司马迁和《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1、司马迁: 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腐刑。他是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体裁: 本纪: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记载了帝王及其历史活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训练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训练题 1.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左右皆靡靡:退却 B .且相如素贱人素:本来 C .相如引车避匿匿:逃走 D .顾吾念之顾:不过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于是舍人相与 ..谏曰相与:共同,一齐。 B.徒慕君之高义 ..也高义:高尚的品德。 C.其势不俱生 ..俱生:共同生存。 D.臣等不肖 ..不肖:不像。 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鼓.瑟(敲鼓) B.于是秦王不怿.(愉快) C.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愚笨、拙劣) 4.下面句子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 B.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 C.相如闻,不肯与.会不欲与.廉颇争列 D.且.相如素贱人且.庸人尚羞之 5.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2分)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游视听之娱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③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 .徒慕君之高义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臣等不肖,请辞去夫 D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吾所以为此者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2分)下列加点字不属于 ...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曰 .. B、宣言 C、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D、且庸人 ..尚羞之 9.(2分)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是() A、且庸人尚羞.之 B、而相如廷.叱之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而耻.学于师 10.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1.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3分)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③相如引车避匿④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12.关于舍人们与蔺相如的谈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舍人们认为蔺相如胆小怯懦,蔺相如举廷叱秦王的事,证明自己并不缺乏勇气。 B.舍人们觉得蔺相如的避让有辱身份,蔺相如的回答表现了以国事为重的高风亮节。C.舍人们的劝谏是心胸狭隘的表现,蔺相如的话表现出他先处理国事再计较私仇的胸怀。D.舍人们以辞去为由劝谏蔺相如,蔺相如用有理有据的一席话来消除舍人们的误解。 1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选取“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肯定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 B .廉颇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了他敬畏赵王、勇于改错的优点。 C . “绳池之会”上,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 D .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敌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020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回忆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 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分析掌握人物形象,学习并借鉴人物性格的积极意义。 二、知识梳理: (一)背景回顾: 本文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记叙了战国时赵国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个重要人物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由宦者令缪贤的一个食客而成为赵国上卿得经历,同时对廉颇也做了生动的记叙。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争雄,秦的实力最强。为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其他六国中,实力比较强大得楚国和赵国成为秦实现企图的主要障碍。当时秦国正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楚国,虽然对赵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侵吞,却还抽不出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记述的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三、复习效果检测(见附页) 四、能力训练 一词多义 (1)负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负 (2)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拉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延请 ③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3)顾 ①相如顾.召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野有麦场环视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④莫我肯顾.顾惜 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只是 (4)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表修饰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而 ①夫秦强而.赵弱并列关系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如果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顺承关系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转折关系 (6)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乘机)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乘机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通过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 五、文本探讨 1、分析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蔺相如: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颇:勇武过人、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 为人坦诚、勇于改错、忠心爱国、深谋虑。 2、根据上题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把握,仿照下面的颁奖词,为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各写 一段颁奖词。 示例: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蔺相如:披龙鳞,逆圣听,秦王面前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让位次,避锋芒,廉颇面前有忍有谅,不争不辩。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唇枪舌剑,胜人百万雄师,大智大勇护一国尊严;不乏名利之争的朝廷,雍容大度,容他排挤争夺,大人大量思社稷安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赵国危亡始见相如肝胆。 廉颇:晓战催金鼓,梦伴兵车行。攻城拔寨,威震朝野,你是战功赫赫的真英豪;负荆请罪,知错能改,你是深谋远虑的伟丈夫。从名利之争到幡然醒悟,你超越了自我走向了博大,将真诚和坦荡用斑斓青史传向无限久远的未来!一段将相和的美谈,一曲荡气回肠的绝唱,驰誉九州,烛照千古。 3、思考一下,《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将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写的栩栩如生?试着加以总结一下。 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缪贤荐贤----先声夺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 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 ?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 谢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 乃因以且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 ?难翻译的句子 2 .刻画人物的手法 3 ?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目标】 1 ?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 ?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 ?《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 ?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岀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 ?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着名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最 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______ 姓下至时共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_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分书、 表、_______ 纪,_________ 家,_________ M专,共 _______ 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 (二)补充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 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 蔺()袒()瑕()睨()镬() 渑()缶() 驽()刎()倨( )佯狂( ) 列观()奉璧往使() 缪贤舍人( ) 从者衣褐()引车避匿( ) 臣等不肖()卒相与欢() 学法指导:语音重在平时积累,遇到生僻字要勤查词 典,在记忆时要音、形、义结合一起识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读熟文章,并在每段前标注一个数字序号,课文共21段。 (2)思考: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三、具体学习课文第1-2段 (1) 请同学们朗读1、2两段,并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2) 讨论: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人遗.赵王书遗:送。 B.恐惧殊.甚殊:特殊,特别。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谁,哪一个。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 解析B项,殊:很,极。程度副词。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相如引.车避匿 C.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D.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大王亦幸.赦臣 解析C项“且”,连词,况且。A项“因”,①介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B 项“引”,①动词,延请;②动词,掉转。D项“幸”,①宠幸;②副词,幸而。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C.召有司案图 D.拜送书于庭 解析A项,“质”同“锧”;C项,“案”同“按”;D项,“庭”同“廷”。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 ..王 B.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明年 ..,复攻赵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 ..殊甚 解析D项“恐惧”,古今义都是“害怕”。A项“指示”,古义,用手指给某人看;今

义,是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或: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B项“亲戚”,古义,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C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左右欲刃.相如 ⑤相如廷.叱之⑥秦王恐其破.璧 ⑦庸人尚羞.之⑧宁许以负.秦曲 A.①⑤/②④/③/⑥⑧/⑦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解析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④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答案 A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廉君宣.恶言 肃宣.权旨 B.臣等不肖,请辞.去 近者奉辞.伐罪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也 D.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相如顾.召赵御史 解析C项,驽,愚笨,拙劣。A项,扬言;传达。B项,辞别;言辞,这里指皇帝的旨意。D项,只是,只不过;回头。 答案 C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如每朝.时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名词作动词;B项形容词作动词;C 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B.顾.吾念之顾:回头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四、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用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熟读课文分三步。第一步:采用点读、齐读的形式,纠正字音、句读。第二步:听录音,结合注释,熟悉大意。第三步: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大致思路结构。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以《史记》,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_______________ ;“__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_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检测(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一、文化常识 (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_到_____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体例包括、、、、书等五部分,共130篇。作者,字,是伟大的家、家、家。 (2)请从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音: 1. 臣等不肖.() 2. 刎.()颈 3. 广成传.() 4. 缪.()贤 5. 相如虽驽.() 6. 使人遗.()赵王书 7. 睨.()柱 8. 秦王不怿.()9. 就汤镬.()10.渑.()池 三、文言知识整理: 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加点并解释词义。 (1)可与不()(2)拜书送于庭() (3)如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 2.找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并注明活用类型及词义。 (1)舍相如广成传()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5)怒发上冲冠( ) (6)而相如廷斥之( ) (7)间至赵矣( ) (8)卒廷见相如( ) (9)完璧归赵( ) (10)秦王恐其破璧( ) (11)宁许以负秦曲( ) (12)毕礼而归之( ) (13)大王必欲急臣() (14)且庸人尚羞之() (1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一词多义 (1)负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3)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何以知之() ③以空言求璧() 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⑤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4)徒①徒见欺() ②徒以口舌为劳() ③徒慕君之高义也() (5)因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6)见①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2、学情分析 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 (一)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 (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的先河,是24 史的第一部。《史记》的体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 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 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

最新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含答案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1-1 1. 设A =(-∞, -5)?(5, +∞), B =[-10, 3), 写出A ?B , A ?B , A \B 及A \(A \B )的表达式. 解 A ?B =(-∞, 3)?(5, +∞), A ? B =[-10, -5), A \ B =(-∞, -10)?(5, +∞), A \(A \B )=[-10, -5). 2. 设A 、B 是任意两个集合, 证明对偶律: (A ?B )C =A C ?B C . 证明 因为 x ∈(A ?B )C ?x ?A ?B ? x ?A 或x ?B ? x ∈A C 或x ∈B C ? x ∈A C ?B C , 所以 (A ?B )C =A C ?B C . 3. 设映射f : X →Y , A ?X , B ?X . 证明 (1)f (A ?B )=f (A )?f (B ); (2)f (A ?B )?f (A )?f (B ). 证明 因为 y ∈f (A ?B )??x ∈A ?B , 使f (x )=y ?(因为x ∈A 或x ∈B ) y ∈f (A )或y ∈f (B ) ? y ∈f (A )?f (B ), 所以 f (A ?B )=f (A )?f (B ). (2)因为 y ∈f (A ?B )??x ∈A ?B , 使f (x )=y ?(因为x ∈A 且x ∈B ) y ∈f (A )且y ∈f (B )? y ∈ f (A )?f (B ), 所以 f (A ?B )?f (A )?f (B ). 4. 设映射f : X →Y , 若存在一个映射g : Y →X , 使X I f g = , Y I g f = , 其中I X 、I Y 分别是X 、Y 上的恒等映射, 即对于每一个x ∈X , 有I X x =x ; 对于每一个y ∈Y , 有I Y y =y . 证明: f 是双射, 且g 是f 的逆映射: g =f -1. 证明 因为对于任意的y ∈Y , 有x =g (y )∈X , 且f (x )=f [g (y )]=I y y =y , 即Y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不肖() 2.刎颈之交() 3.广成传舍() 4.缪贤() 5. 列观()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9.睨柱() 10. 不怿()11汤镬( ) 12衣( ) 褐 13盆缻( ) 14甚倨( ) 5.佯.为() 二、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可予不 2、详为予赵城 3、设九宾于廷 4、拜送书于庭 5、召有司案图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请奏盆缻 三、指出古今异义词并释义 1.明年复攻赵古义:今义: 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今义: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 4.请指示王古义:今义: 5.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今义: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舍相如广成传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其从者衣褐 4、怀其壁 5、御史前书曰 6、臣乃敢上壁 7、而相如廷叱之 8、间至赵矣 9、奉璧西入秦 10、怒发上冲冠 1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2、且庸人尚羞之 13、毕礼而归之 1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5、大王必欲急臣 16、完璧归赵 17、宁许以负秦曲 五、解释下面一词多义。 书: 1.使人遗赵王书() 2.秦御史前书曰() 顾: 1.顾吾念之()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奏: 1.请奏瑟() 2.相如奉璧奏秦王() 计:

1.计未定() 2.廉颇蔺相如计曰() 3.可计日以待也() 于: 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3.归璧于赵() 4.使不辱于诸侯()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之: 1.得璧,传之美人() 2.即患秦兵之来() 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填然鼓之() 6.何陋之有() 许: 1.宁许以负秦曲()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时人莫之许也() 4.曳屋许许声() 引: 1.引赵使者蔺相如() 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3.相如引车避匿() 以: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徒以吾两人在也() 4.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因 1.相如因持璧却立() 2.因人之力而敝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不如因而厚遇之() 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 9.且相如素贱人()10.相如闻不忍与会 七、重点句子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集和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5题。 其后伐,拔石城。明年复攻趑,杀二万人。王使使者告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王畏,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弱且怯也。”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日:“王行,度道里会遏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曰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王许之。遂与王会渑池。 王饮酒酣,日:“寡人窃闻王好音,请奏瑟。”王鼓瑟。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王与王会饮,令王鼓瑟。”蔺相如前日:“王窃闻王善为声,请奉盆缶王,以相娱乐。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王。王不肯击缶。相如日:“五步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王为王击缶。”之群臣曰:。请以十五城为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之成阳为王寿。” 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亦盛设兵以待,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其后伐,拔石城拔:攻下 B.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估计 C.相如顾召御史书日顾:回头 D.亦盛设兵以待兵:兵器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会于西河外渑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遂与王会渑池欲呼良与俱去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请以十五城为王寿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杀二万人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王 C.请奉盆缶王,以相娱乐D.相如目叱之,左右皆靡 4.下列对文章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会前,廉颇力劝王赴会,又约定庇变对策,表现了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渑池会上,蔺相如与君臣针锋相对,才步不让,表现了他的忠勇和足智多谋。 C.渑池会上,国没有占到上风,可见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国得胜的根本原因。 D.选段通过之间的斗争,显示了廉、蔺二人相互踟作、共同对敌的重要作用。 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王不行,示弱且怯也。(2分) 译文: (2)于是王不怿,为一击缶。(2分) 译 文: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 1—10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1.例句:“相如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之国与涉度长絜大 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乃置酒请之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C.请以十五城为大王寿D.请奉盆缶王

2019年高考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

必修四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______”通“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1.庭廷 2.案按审察、察看 3.孰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2.璧有瑕,请指示 ..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4.于是相如前进 ..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5.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6.臣所以 ..②而事君者 ..①去亲戚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7.不如因而 ..厚遇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结果 1.侍从 2.指给……看 3.遵守约定 4.走上前去进献 5.扬言 6.①……的原因②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

7.介词,趁此就 三、一词多义 1.负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2)秦贪,负其强 ( ) (3)决负约不偿城 ( ) (4)肉袒负荆 ( )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6)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 ) 2.奉 (1)相如奉璧奏秦王( )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 (3)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 ) (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 ) (5)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 ) 3.徒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 (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 )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 ) 4.使 (1)臣愿奉璧往使 ( ) (2)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 ) (3)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 ( ) (4)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 )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 ) (6)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 ) 5.请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 (2)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 ) (3)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 ) (4)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 ( ) 6.幸 (1)而君幸于赵王 ( )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 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3.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 为一击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 7. 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5、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6、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7、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8、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继续、接着)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于是) 9、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10、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三、古今异义词 ⑴拜为上卿 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古义指忧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