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教师版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教师版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教师版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教师版

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4广)“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3.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4.(2014北)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5.(2014广)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7.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战争的那些当事人

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解析:A 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说明清政府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这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清政府缺乏对鸦片战争的深度反思。

8.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解析:A 这里的“形式近代化”是中日两国宣战,这里的“内容近代化”是指战争武器以近代武器为主,海军参战等。A项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创办海军之措施,与近代战争特征符合;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属于甲午战争的结果,与材料中“形式和内容”不符。

9.如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

解析:D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社会舆论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压制,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国共两党相互合作,坚持抗战。因此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10.下图两部文献有其共性的一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都没有真正地落实

B. 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的愿望

C.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 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政治为奋斗目标

11.下图是近代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

A.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

B.武昌起义后各地积极响应

C.新文化运动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井冈山根据地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解析:B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图片中的“民权”应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力,由此可以排除D;维新变法运动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也得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但由于没有广泛发动群众,最终失败,故A项说法不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C;B的表述符合图片含义,故为正确答案。

12.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A.民国从未试图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未在农村造成影响

C.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C 解析:民国成立了两年,农村还张贴封建时期的春联,这说明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反封建不彻底。

第Ⅱ卷(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柳宗元曰: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

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四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五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是什么?并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8分)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6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五,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有哪些?选官制度主要标准的演变。(10分)

答案:

(1)宗法制作用: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

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封建制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封建制下统

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郡县制、科举制。

(3)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4)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6分)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6分)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4分)

答案:

(1)根本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6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任答三点6分)

(2)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

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2:不同意。《清帝逊位诏书》是形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2题;共64分) 1. (2分) (2020高一上·泸县月考) 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A . 禹 B . 启 C . 商 D . 汤 2. (2分)(2020·南宁模拟) 西周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较之商代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下列叙述可印证“君统宗法化”的是() A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D . “王后无嫡,则择立长” 3. (2分) (2020高一上·泸县月考)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 . 丞相制度的实行不合时宜 D .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4.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5. (2分)(2020·天津模拟) 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 . 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 B . 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 . 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 D . 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6. (2分)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当时() A .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B . 决策权审议权分离 C . 制度变革提高效率 D . 中枢体制发生质变 7. (2分)金庸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了主角郭靖大侠在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进攻。郭靖所抵抗的“外族”是() A . 契丹 B . 女真 C . 党项 D . 蒙古 8. (2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A . 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 . 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 C . 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 . 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 9. (2分) (2017高一上·梁山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卷Ⅱ)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金银山学校2019年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上)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3.七年级1903班的同学们在表演情景剧“北京人的一天”,其中错误的是( ) A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 B .他们采集野果子充饥 C .他们使用骨针来缝制衣服 D .他们用火来烧烤食物 4.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你知道下面的文物与遗址的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 )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等等”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6.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黄河流域陕西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人 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最高的是( ) A.士 B.诸侯 C.天子 D.卿大夫 8.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体验到的是(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_____________

A.吃上用陶器盛着煮熟的猪肉 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9.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山顶洞人遗址②元谋人遗址纪念碑③北京人遗址④河姆渡人遗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0.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大禹和炎帝陵 B.黄帝和炎帝陵 C.秦始皇陵 D.孙中山陵 11.在我国,文字的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文字的创造者是() A.仓颉 B.嫘祖 C.炎帝 D.隶首 12.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 A.继承 B.夺权 C.禅让 D.毛遂自荐 13.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16.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17.我们中国人常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 A.他们创造了人类 B.曾经联合打败了蚩尤 C.他们之间曾经进行战争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学段历史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 A.全不可信 B.完全相信 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 2.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 ) A.召公长子 B.周公长子 C.微子 D.周成王 4.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 A.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B.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解析 6.明代后期,宦官专权,甚至控制内阁,当时的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控制着朝中的一切大权,其爪牙遍布全国,是明代后期统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个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屡见不鲜,造成宦官参政控制政权的根本原因是( ) A.皇权至上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监察措施不到位D.废除丞相造成的 7.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一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 8.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动,下图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通过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与现在的行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9.(3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10.(3分)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11.(3分)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 B.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 D.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2.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C.行书 D.草书 3.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享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 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 4.右图所示机构在历史上管辖的区域大致在今天的 A.西藏 B.新疆 C.东北 D.台湾 5.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教版2020年春季初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20分) 1.继秦汉之后,中国再次大一统的辉煌时期是() A.商周时期 B.西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北宋时期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它最适合作为以下哪部电视剧主人公的台词() 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5.“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6.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 成的是() A. 铁农具 B. 水排 C. 耧车 D. 曲辕犁

7.在表现内容上,提倡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在表现形式上,直如白话,通俗易懂.这是对唐朝哪位诗人作品的评价() A.李商隐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8.至今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开放 D.唐朝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9.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0.唐太宗善于纳谏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共同目的是() A.防止国家分裂 B.休养生息 C.发展经济 D.巩固统治 11.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12.在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与辽、西夏长期进行战争 B.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 C.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D.北宋向元昊称臣 13.《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南宋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 A.20岁、30岁B.30岁、40岁C.40岁、50岁D.50岁、60岁 2.大禹治水是否确有其事,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在一件青铜器 ——遂公簋上,刻有大禹治水传说事迹的铭文(如右图),首 句是“天命向敷土,随山浚川。”它能否证明大禹治水确有其 事() A.能,因为出土文物有证明力 B.不能,因为此物非大禹遗留 C.能,因为与传说完全吻合 D.不能,因为还缺乏相关其他证据 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心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 是()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 5.《陈杞世家》革:“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用复求舜后……封之于陈……”周武王这样做的意图是()A.利用舜的名望,统治陈地B.拉拢商朝旧势力,分化敌人 C.论功行赏,激励手下勇敢杀敌D.培植自己的亲信 6.《国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一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7.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对比以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练习题(14)(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4)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 2、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 B. “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 C. 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 D. 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风俗通》按照传统的商业习惯,日中为市,日落而息,否定了夜籴谷的说法,由此可知,其研究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由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应该多加考证,D 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3、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

初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初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从开学到现在,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拿起手中的笔,仔细读题,认真填写,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愿你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北京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于北京周口店 B、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C、过着群居生活 D、同现代人模样完全相同 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火的使用 B、脑的进化 C、直立行走 D、劳动 3、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聚落居民的是() A 、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4、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最早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的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据此判断这里的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是() A、半地穴式房屋 B 、高楼大厦 C 、干栏式房屋 D、窑洞式房屋 6、半坡聚落的人们学会()①种植粟②种植水稻③饲养家畜④制作彩陶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②③④ 7、决定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农作物种植“南稻北粟”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条件 B、生产工具 C 、生活习惯 D、劳动技术 8、海外华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人 B、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是由炎帝和黄帝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C、炎帝战胜了蚩尤 D、他们是从中国移居海外的 9、被世人称为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的是()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尧 10、关于我国先民早期创业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下面所列举的人物中,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尧⑤舜⑥禹 A 、①③ B、③④ C 、⑤⑥ D 、①②

2021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 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 B. 儒家思想逐渐成大宗 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 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礼制传承的影响。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礼”的传承使得文明得以延续,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两者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并未体现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儒家思想并未成为大宗;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 选项。 2.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 正确决策 B. 限制皇权 C. 分权制衡 D. 推翻旧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可知,唐朝设立中书和门下两省有利于正确决策的实行,故A正确;B项表述错误,不是限制了皇权,而是加强了皇权;C项不符合题意;

2014年高考大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大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21.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2.图4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图4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 1.2011·厦门模拟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地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青年”“救国”“自由”“平民教育”等词汇。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 A.维新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B【解析】从题干中的“新”“青年”“平民”等信息,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作用不难判断答案为B。 2.2011·江西白鹭洲中学月考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B【解析】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③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因为当时共产国际的指导让中国革命遭受了许多的挫折与困难。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3.2011·江苏三校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D【解析】从材料看,这里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一段历史的新旧之争。毛泽东提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所以选择D项。 4.2011·福州统考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重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4.B【解析】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5.2011·南通模拟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相当于我国的哪个王朝()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 . 一个朝代的兴亡与国君的治理有很重要的关系。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禹B.汤C.周武王D.商纣王 3 . 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A.“分封制”——周武王B.“郡县制”——秦始皇 C.休养生息——汉高祖D.“推恩令”——汉武帝 4 .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①王室衰微②诸侯争霸③国家分裂割据④秦国通过兼并战争完成统一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5 .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quǎn)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用耒耜翻地 B.用牛来耕地 C.用石刀砍伐 D.用青铜农具耕地 6 . 以下历史文物,能够佐证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达的是 A.B. C.D. 7 . 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8 . 距今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的地方丛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所以北京人() A.必须凭借单个人的力量顽强地生存 B.必须成千上万人生活在一起,过着集体的生活 C.建造了房屋,种植了庄稼,饲养了动物,努力改善生活条件 D.常常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 9 . 下图是位于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麓的大禹陵。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大禹精神,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大禹陵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列历史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是 A.诛杀蚩尤 B.三过家门而不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24.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B.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D.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25.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2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

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27.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这一论述意在 A.促进文化转型B.用“孝弟”文化改造西方文化 C.号召青年摆脱陈旧状态D.引导青年正确理解“孝弟”文化 28.梁启超曾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污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二者倶失之中,万无得己,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稍骄泰,然民族之各自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其意在 A.宣传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