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并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推理、逻辑思维的能力;观察、动手能力和动口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

2.难点: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以及对“1”的理解.

教学措施:

1、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2、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给出分数的概念后,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内容,第9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及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会分东西吗?下面老师来分苹果,你们看分得的结果是几,就怕几下手掌来表示好吗?

1、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2、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3、如果老师手里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学生说分“半个”)

①拍手无法表示“半个”,怎么办?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

②请全班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或写,在请四位同学上台用自己的方式画或写表示“一半”的符号.

③根据学生画、写的情况,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了这么多表示“一半”的办法.如果要用一个数来表示它,

该如何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

看到这个朋友的名字,你认为“分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数?

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

1、认识2

1

①观察主题图:平均分月饼,让学生观察分的过程.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半个月饼,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同时贴

半个月饼图.刚才老师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其中的1块,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这半块月饼用分数21表示.(边说“一半可以用21表示”边板书:2

1) ②指导读写21.③加深对2

1的认识.

a 、(操作):把一个大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妈妈吃,一份给爸爸吃.爸爸吃的这一份也就是这个苹果的2

1.

b 、折一折.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2

1,并涂上颜色.

④练一练.出示半片树叶、半张纸等,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

2、认识4

1

①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

②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③独立思考,尝试读写41.(指名上台板书4

1,全班读一读)

三、操作练习,巩固提高

1、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平均分成4份,再涂上颜色表示这张纸的4

1.

2、拿出2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各折出它的21和4

1.

3、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你能折出它的3

1吗? (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折成三份,其中的每份就是这张纸的3

1)

4、完成第9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及练习二十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收获?有何感想?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2

1 读作:二分之一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第2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2、经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3、引导学生动手比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几分之一的意义,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拿出一根线,如果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多少?平均分成4份、6份、

8份,每份又是它的多少呢?(每说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教师就折一折)

从刚才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短)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分一分,比一比.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先平均分成2份,再拿出同样的学具平均分成4份,看看两次的结果中,哪次分得的一块大?

2、合作交流.比较21和4

1的大小

①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举起一块,问:这一半用分数怎么表示?(板书:2

1)

②把同样大的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举起一块,问:这一块用分数怎么表示?(板书:4

1)

学生讨论交流:如果让你来拿一块,你想要哪一块?为什么? ③21和4

1这两个分数,到底谁大呢?同学们独立思考.

④小组交流.

⑤全班汇报.重点说说想法.

3、自主探索:41和3

1的大小 ①41和3

1这两个分数到底谁大呢?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来

判断一下,一定要说出让大家信服的理由.

学生动手试一试.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适当引导.

③学生汇报各自探索的结果.

4、总结提高.

谈话:在刚才两组分数的比较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

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

三、计时反馈

1、独立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重点说说判断的理由.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3、开放题.

请学生随意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排列或从小到大排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自己探索了什么数学知识?对分数的大小比较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比较(一) 21>4

1 分子 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1<3

1 相同 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第3课时 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教师把折好并涂色的圆贴在黑板上,下面写出“4

1.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个圆的4

1.

教师一边说一边另拿出3个涂色的圆贴在黑板上.

拿出这样的3份是这个圆的多少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把3份拼在一起.

这样的3份拼在一起够一个整圆吗?那是多少呢?

学生自由说出是多少.

我们就说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三.

四分之三该怎样写呢?谁来写一写?学生试着写一写.

教师在图的右边写出“4

3”,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这个分数.学生在折好的圆上涂出4

3.涂完后让同学举起

圆形,互相检查. 比较41和4

3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圆形,再次说明43是由3个4

1组成的.

二、自主探究,加强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试一试.看看谁的办法好.(生动手分,然后汇报)学生打开纸条,思考:

1、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2、一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纸,标出“

101”. 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101

,这样的两份是几?

学生在纸上涂色表示.谁会用分数来表示呢? 教师写出101

并带领学生齐读一遍这个分数.

教师在黑板上再贴上一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也是平均分成10份.拿出4份,拼在一

起.这样的4份是几个十分之一,是多少呢?

教师一边说一边在长方形纸上把4份拼在一起并贴上.

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说一说它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74 96 85 63 72 9

8 像上面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能说说,分数有什么特点吗?

有三部分组成,一条线,线上面一个数,线下面一个数.

2、分数由三部分组成.

中间一条平平的线叫分数线,它表示“平均分东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

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板书)

3 …… 分子

…… 分数线

4 …… 分母

和老师一起读一读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出示一些写有分数的卡片,让学生说各部分

的名称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五、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应该注意的吗?

板书设计:

几分之几 74 96 85 63 72 9

8 像上面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 …… 分子

…… 分数线

4 …… 分母

第4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3、经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四分之三里面有( )个( )分之一

3、自己选择一个圆或一个长方形平均分一分,然后涂色表示出它的几分之几.

二、引入新课

我们在前面认识了分数,已经和分数是好朋友了.但是有一天分数王国里发生了一场争论,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53对52说:“我比你大.”52对5

3说:“我比你大.” 这些分数谁大谁小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探究新知

分数王国里的兄弟们的矛盾,你能帮忙解决吗?

学生汇报各自的意见.

看来我们大家的意见也不相同啊!你们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请拿出准备好的两 个大小相等的圆,动手分一分,表示出52和5

3,再比一比.

学生动手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汇报: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52涂色的部分小,5

3涂色的部分大.

②51里面有1个51,52里面有2个51,53里面有3个51,所以5

3大……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53大于5

2.因为把两个相等的圆平均分

成5份,

51

表示其中的1份,52表示其中的2份,5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53大于5

2. 想一想,66大于6

5谁大?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吗?

学生思考、证明、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的共同点,让学生大胆猜想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同时指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就是分数的单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就表示份数多(也就是包含分数单位多),所以分母相同的分母,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练一练:“做一做”的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6题.

四、比较归纳

1、看来同学们已经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了.请同学们接着完成下面的练习,然后把这些题目按大小比较的方法来分类.

72○52 83○82 64○94 51○54 91○61 85○8

7 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汇报:一类是分子相同的分数,一类是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子相同的分数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又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2、小结:

①分子相同的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大,分母大的小.

②分母相同的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同学们真了不起!有这么重的的发现!请把你们自己的发现记下来吧.

想不想用你们自己发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请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10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发现满意吗?请大家一起来记住你们发现的知识:

①分子相同的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大,分母大的小.

②分母相同的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比较(二)

53>52 66>6

5 ①分子相同的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大,分母大的小.

②分母相同的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2、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5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例1~例3,“做一做”以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要求对折再对折,问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2、要求给一张纸的四分之一涂色,另一张纸的四分之二涂色.(涂好后问这一张是四分之几,另一张有几个四分之一)

3、一个四分之一拼到两个四分之一上能不能拼?这时就是几个四分之一?(3个)为什么能拼?(平均分的纸一样大,平均分的份数一样多) 这个43怎么来的?(把1个41和2个4

1合起来)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例1图.

①提出问题.

同学们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能提出一些关于分数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问题:

小明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小红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小明比小红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这些问题谁会解答?

②探究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是的,小红吃了这个西瓜的81,小明吃了这个西瓜的8

2.如果要求“他俩一共

吃了这

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81+82”表示1个81加上2个81,是3个81,也就是8

3.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能说说相加的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吗?计算中得数和原来的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分母相同)

计算时,只需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这个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是这样的吗?

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那就让我们用这个办法来计算下面的各题. 72+73 94+92 51+5

3 62+63 104+103 81+8

4 72+74 95+9

3 谁能总结一下像这样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③探究分母相同的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真聪明,自己找的了计算“81+8

2”的办法.那么“小明比小红多吃了

这个西

瓜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思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好吗?

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请看教材例2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观察“82-81=81”和“65-62=6

3”. 分母相同的分数减法中,得数和被减数、减数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样的分数减法可以怎样计算呢?

板书: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 练一练:74-73 83-81 98-96 107-10

4 2、教学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我们一起交流.

讨论:①“1”为什么可以看作4

4?

②“1”还可以看作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几个.

三、巩固提高

1、填空. ①计算72+73,可以这么想:2个71加上3个71是( )个7

1,就是( ),所以72+7

3=( ) ②计算

107-104,可以这么想:7个101减去4个101是( )个101,就是( ), 所以107-10

4=( )

2、计算下面各题.

41+41= 62+64 = 105-104= 1-9

1= 3、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72,第二次用去它的7

4.两次共用去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

4、一块布用去95米,还剩9

4米,这块布原来有多少米?

5、完成“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请你说一说,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81+82=83 82-81=81 65-62=6

3 加法: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减法: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

第6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的含义,加深对分数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含义的理解,初步学会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进一步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3、经历1减几分之几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数学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的含义,加深对分数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含义的理解,初步学会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加深对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单元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巩固一下前面刚刚学过的知识.

基础知识练习.

1、口答. ①72+74的算法是:( )个71加上( )个71是( )个7

1,就是( ). ②107-104的算法是:( )个101减去( )个101是( )个101,就是( ).

2、说出下列各题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41+42= 87-83 =

106+104= 1-7

1= 3、折一折. ①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出它的4

1,用阴影表示出来.想一想,还有别的折法

吗?②用一张圆形纸片,折出它的8

3,用阴影表示出来.想一想,还有别的折法吗?

4、练一练.

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8题.

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9题.可以结合题意实际操作,然后解答.

想一想,分数几分之几是怎样得到的?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5、练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64○66

108○10

4 6、想一想.

分子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说一说: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思考练习二十三第10题.

先观察,你认为要解答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变一变:( )+( )=4 ( )-( )=1,答案不是唯一的.

二、全课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关于分数的问题吗?

课时作业:

76-76= 94+95= 1-76= 76-71= 106+103 41+41= 62+64 = 105-104= 1-91= 91+9

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第八单元测试 一、填一填。 1.口袋里只有10个白色围棋子,任意摸出一个,肯定是()色的。 2.盒子里有9个红色跳棋子,2个黄色跳棋子。任意摸出一个,可能出现()种情况,分别是()和(),摸出()色 跳棋子的可能性大。 3.正方体的各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抛掷这个正方 体,看看哪一面朝上,有()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出现其中任意一种结果的可能性是()。 二、连一连,从下面的5个盒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 三、涂一涂。 拿到的花一定是红色。 看到的花没有红色的。 拿到的花可能有红色的。 四、一定的画“√”,不可能的画“×”,可能的画“○”。

五、解决问题。 1.新年联欢会有一项抽签游戏。小明抽一张,最有可能的是什么 2. (1)全班共有多少人 (2)喜欢吃香蕉的人数比喜欢吃苹果的人数多多少人 (3)猜一猜,小红很可能喜欢吃哪种水果。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在下面并解答。 3.盒子里有2张一等奖和5张二等奖的奖券,任意摸出一张,会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出现每一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吗出现哪种结果的可能性大一些 六、数学小天地。 把小明的眼睛蒙上,让他猜一猜哪个格子里有书包,是猜到的可能性大,还是猜不到的可能性大 第八单元测试 一、1.白 2.两摸出红色的棋子摸出黄色的棋子红 1 3.相同 6 二、略

三、略 四、1.× 2.√ 3.○ 4.○ 五、1.唱歌 2.(1)8+34+14=5 4(人)(2)32-8=24(人)(3)香蕉(4)略 3.有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不相同,二等奖的可能性大一些六、猜到的可能性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八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把一根木条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根木条的( )分之( ),写作 ( )( ),3份是这根木条的( ) ( ),读作( )。 2.35里面有( )个15;710里面有7个( );4个( )是45。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4.看图写分数。 5.计算1-49时,可以把1看成( )( ),用( )( )减去4 9,得( )( )。 6.一杯可乐林林喝了它的1 4,杯中还有( )( ) 。 7.果盘里有16个草莓,明明一次吃了这些草莓的3 8,明明一次吃了( ) 个草莓。 二、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块,其中的5块用分数表示是( )。 A ..18 B .58 C .38

2.下图中阴影部分不能用1 4表示的是( )。 A B C 3.右边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 )。 A .上边大 B .下边大 C .一样大 4.妈妈买回9支铅笔,小红拿走了5支,小红拿走了这些铅笔的( )。 A .1 5 B .19 C .59 5.在分数5 6中,6表示( )。 A .分子 B .取的份数 C .平均分成的份数 三、我会比较。(1题6分,2题8分,共14分) 1.在 里填上“>”“<”或“=”。 79 29 17 19 2 6 56 9 10 1 9 9 2 2 1 33 2.排一排。 (1)13 18 17 15 ( )<( )<( )<( ) (2)713 1 513 913 ( )>( )>( )>( )

四、我会算。(1题4分,2题8分,共12分) 1.计算。 26+36= 39+29= 1013-213= 1-18= 57-47= 38+28= 1-67= 25+35= 2.看图列式计算。 (1) (2) ( ) ( )=( ) ( ) ( )=( ) (3) (4) ( ) ( )=( ) ( ) ( )=( ) 五、涂一涂,算一算。(每空2分,共4分) 这些 的2 3是( )颗。 这些苹果的3 4是( )个。 六、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把一个蛋糕分成6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 6。 ( ) 2.把12支铅笔平均奖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1 4支。 ( )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 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12分) 14 88+= 74 99 -= 24 66+= 419- = 123 777 ++= 953101010 --= 23 155 --= 31199-+= 二、在括号里填上“>”“<”或“=”.(12分) 1277+( )4 7 15 99+( )1 2 15 - ( )35 1255+( )4255 - 319-( )7399 - 5388+( )718 - 三、看直尺填空.(12分) (1)1毫米是1厘米的,5毫米是1厘米的. (2)1厘米是1分米的,4厘米是1分米的 . (3)1分米的 12是( )厘米,1厘米的9 10 是( )毫米. 四、填空.(14分) (1) 39里有( )个19,再添上( )个1 9 就是1. (2)( )个17是57,与1还差( )个1 7 . (3)妈妈买来15根冰棍,几天后全家已经吃了1 3 ,已经吃了( )根冰棍. (4)三辆车共同运走一批货物.第一辆运走2000千克,是全部货物的29,第二辆车运走了全部货物的4 9 , 剩下的第三辆车全部运完,第三辆车运了全部货物的,是( )千克. 五、想一想,画一画.(10分) 1.(1)把这张长方形纸的12涂上阴影. (2)把这张长方形纸的2 4 涂上阴影.

六、解决问题.(40分) 1.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5块,小明吃了其中的一块,爸爸和妈妈吃的一样多,他们3人吃完了这张饼.每个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盒子里有9颗白珠子和10颗黑珠子,小红拿出3颗白珠子,占白珠子总数的几分之几?小东拿出5颗黑色的珠子,占黑子珠子总数的几分之几? 3.小明看一本课外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 3 10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这本书的 1 10 ,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 的几分之几?第三天把整本书都看完了,第三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4.小玲和爸爸、妈妈一起分西瓜,小玲吃这个西瓜的2 8 ,妈妈吃这个西瓜的 3 8 ,剩下的爸爸吃. (1)妈妈和小玲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2)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5.一满杯水,第一次喝掉了2 5 杯,第二次喝掉了 1 5 杯,需要再倒入多少水又能把杯子灌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两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进一步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又为以后分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2、分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 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最后安排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发展性目标: 1.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在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以及对“1”的理解。 四、教学措施 由于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本单元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感性的材料。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诱导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教学时,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 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更加适合儿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五、课时安排:8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认识,并能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5.能够对生活中的食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曲别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备课 一、本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理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绘画线段、

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 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笔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数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 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中需要准的教具和学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综合测试》附答案

精品数学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 A.B.C.D. 2.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等于的是() A. +B.﹣C. + 3.的结果是() A.B.C. 4.在1千克水中加入2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A.B.C.D. 5.如图中,大长方形的面积是5平方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米. A.B.C. 6.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个. A.3 B.4 C.5 7.将一根绳子截去它的后,截去的比剩下的() A.长B.短C.一样长 8.淘淘和依依喝同样一杯饮料,淘淘喝了这杯饮料的,依依喝了这杯饮料的,()喝的饮料多.A.淘淘B.依依C.不能比较 9.加上()个得1. A.1 B.2 C.3 10.在、、、四个分数中,分数单位最小的分数是()

A.B.C.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和比较,大数是,读作. 12.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数就;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那个数就.13.在横线里填上”>”“<”或”=”. 14.小红、小明和小亮三个小朋友比身高,小红比小亮高米,小亮比小明高米,小红比小明高米.15.2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3. 16.在”1,.”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17.和这两个分数中,分数值较大的是,分数单位较大的是. 18.里面有个,写成带分数是.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1个.(判断对错) 20.一根木头锯掉m后,剩下的长度与锯掉的长度相等.(判断对错) 21.分母是14的最简真分数有7个.(判断对错) 22.(1)班人数的与(2)班人数的相等,则一班的人数比二班的人数少.(判断对错)23.在这三个分数、、中,最小的是.(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用自己的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和 (2)和 (3)和 (4)和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精编 版

小学第一学期备课本 科目数学班级二(1)班任课教师

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二(上)教学进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

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学习设想: 本节课的学习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2页1——3题。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测的方法。 四、变式练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