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乡城市规划2012-2020

安乡城市规划2012-2020

安乡城市规划2012-2020
安乡城市规划2012-2020

一、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指导安乡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安乡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11年修改)》(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2002~2020年。

近期至2015年。

远期至202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规划范围

(1)县域范围

安乡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

安乡县规划区的范围为:东至虎渡河,西起县域西界线,北至松滋河和黄山头镇行政界线,南至下渔口镇行政界线,包括深柳镇和大鲸港镇的管辖范围、合并后的珊珀湖镇(原安丰乡和安裕乡)范围、安障乡的部分行政范围以及周边的数个村庄范围,规划区面积为163平方公里。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3)中心城区范围

中心城区范围为:包括深柳镇、安乡工业园和大鲸港工业园及周边地区,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4平方公里。

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1、区域协调战略:

(1)积极推进与常德市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

(2)加强与环洞庭湖经济圈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调;

2、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3、社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有序流动,推动人口健康发展。加快县域文化市场建设,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快信息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设施系统,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4、生态环境发展战略:促进生态环境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将城市建设纳入大的区域背景进行考虑。

(五)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县域总人口为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9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6%;

远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9%。

(六)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核两心,三轴连通,三区协作”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核——以中心城区为核心;

(2)两心——黄山头镇和下渔口镇

(3)三轴——两条横向发展轴与一条竖向发展轴

(4)三个经济区——北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

(七)县域城镇职能结构

合并后形成“一城七镇”的城镇空间布局,将大大整合城镇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带动经济的集聚发展。乡镇具体合并情况如下:

安乡乡镇合并简表

辖原乡镇名称合并后乡镇名称

深柳镇

大鲸港镇

安乡县城

安障乡

安丰乡

珊珀湖镇

安裕乡

下渔口镇

下渔口镇

安康乡

陈家咀镇

陈家咀镇

安德乡

三岔河镇三岔河镇

安昌乡

安宏乡

官垱镇

官垱镇

安生乡

焦圻镇

安福乡

大湖口镇

安凝乡

黄山头镇

黄山头镇

安全乡

安乡县城镇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职能类型主要发展产业

以商贸、旅游服务业和工业为主,镇域贸易中心职安乡县城综合型

以物流、商贸、工业及产品加工为主,兼具二级城下渔口镇工贸型

镇服务中心

以休闲旅游和商贸服务为主,兼具二级城镇服务中黄山头镇商旅型

珊珀湖镇旅游型以农业休闲旅游、水产养殖、生态农业及其贸易为

陈家咀镇商贸型以商贸服务为主

三岔河镇边贸型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以发展边界贸易为主

官垱镇边贸型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以发展边界贸易为主

大湖口镇商贸型以仓储物流、商贸服务为主

(八)县域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

安乡县城镇等级结构表

等级职能地位数量(个)城镇名称

一级中心城区 1 安乡县城

二级重点镇 2 黄山头镇、下渔口镇

大湖口镇、三岔河镇、珊珀湖镇、陈家咀镇、三级一般镇 5

官垱镇

(九)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公路规划

(1)高速公路

规划县域内高速公路共有常岳高速和慈安高速公路两条,分别在安乡县城设有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两条高速通过高速互通口衔接。

(2)国道

编号G353,临湘至龙山公路(安乡段)。起点三岔河镇,经安昌、深柳、安障、安全、黄山头、安福等乡镇从夹夹大桥出境。三岔河至县城11公里,安障乡至安全乡10公里,规划2014-2015年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余路段规划2016-2020年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3)省道

县域形成S231、S318、S304、S313、S230、S228六条省道

2、铁路规划

预留常岳九铁路用地。

3、水运

重点规划建设4个码头,城关港长岭洲深水码头、虎山港码头、刮家洲港码头、芦林铺港码头。

(十)县域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道路交通为依托,规划全县形成“一带、两轴、四区”的整体旅游格局。

一带:利用松滋河的自然水系建设松滋河生态风光带

两轴:形成十字交叉的两条特色旅游发展轴

四区:中部旅游区、西部旅游区、北部旅游区和南部旅游区等四个旅游分区。

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十一)规划区空间管制

将规划区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4种类型,分别按不同的要求予以管理。

(1)已建区

已建区是指实际已开发建设并集中连片、基本具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地区。

对已建区采取用地调整和旧区改造的方针,根据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发展要求,逐步搬迁零散的工业企业,迁入产业集聚区;整治、

改造年久失修的小区,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高公共设施用地和公园绿地比例,改善城市环境。

(2)适建区

适建区是指无限制或很少限制因素,适宜于城市发展,已经或将划入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优先选择的地区。包括城区、小城镇、集镇的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

规划区内适建区主要为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主要分布于现状建成区南部、东部和大鲸港镇西南用地。

规划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集约用地、紧凑发展、充分发挥土地效益。

(3)限建区

限建区又称限制建设区,是指为了某种目的需严格控制建设活动,限制其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的地区。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的外围协调区、水源涵养区、一般农田、农村居民点、生态隔离区、对外交通沿线等。其空间管制主要突出对开发的限制。

(4)禁建区

禁建区又称禁止建设区,禁建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

规划区范围内禁建区包括地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森林公园、城市楔形绿地、自然河流水系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基本农田区以及城市滞洪区等。

四、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十二)中心城区城市性质

常岳经济走廊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以现代制造业和“两型”产业为主导的滨水生态城市。

(十三)中心城区城市职能

(1)常岳经济走廊中部的行政、文化、商贸中心

(2)新型产业基地

(3)滨水生态城市

(十四)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2015年,安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万人;2020年,安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4万人。

(十五)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2015年,安乡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1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以内;

2020年,安乡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十六)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规划建议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南进、西拓、东展、北优”

南进:抓住常岳高速建设的机遇,向南推进,重点发展工业、仓储、物流和配套居住。

西拓:拓展大鲸港工业园区,规划新建跨松滋河道路,联系城南工业园区和大鲸港工业园区,两园互动发展。

东展:远期在现状中心城区东部规划建设城市安东新城。

北优:北部用地优化组合,整合现状分散用地,完善设施配套。(十七)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

构建新城和老城双心联动的格局,强化城市和水系、人与自然的亲和性,以自然山体、河流为分隔,形成四大片区,形成“两核、四轴、一带、四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松滋河景观风光带;

“两核”:老城商业中心、新城行政文化中心;

“四轴”:城市发展主轴:由新老安乡大道组成的城市发展双主轴。城市发展次轴:两条东西向的城市发展次轴,是大鲸港片区和河东主城区的主要功能联系轴。

“四片区”:老城综合服务片区、安东新区行政文化片区、大鲸港工业物流片区、城南工业物流片区。

(十八)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含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92.24公顷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61.61公顷。

规划形成市级中心——区级中心——居住区级中心的三级城市公共中心体系。规划老城区中心、新城行政文化中心两个市级中心。城南工业物流片区和大鲸港工业片区相应建设区级中心。

2、居住用地

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居住用地834.5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4.91%。中心城区居住人口为24万人,人均居住面积为34.77平方米。规划建设5个居住区。

3、工业用地

规划安乡工业用415.1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37%。规划根据城区内工业用地的现状,加以梳理和集中,形成两片集中的工业区:城南工业区和大鲸港工业区,以及少量工业点。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地代码用地名称

用地面

积(hm2)

占城市建

设用地比例

(%)

人均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m2/

人)

R居住用地834.5634.91%34.77

A

公共管理与公共

服务用地

192.248.04%8.01

行政办

公用地

44.17 1.85% 1.84

文化设

施用地

19.220.80%0.8

教育科

研用地

75.35 3.15% 3.14

体育用

20.720.87%0.86

医疗卫

生用地

30.94 1.29% 1.29

文物古

迹用地

0.520.02%0.02社会福

利用地

1.320.05%0.055

B 商业服务业设施

用地

161.61 6.76% 6.73

M工业用地415.1717.37%17.3

其中

一类工

业用地

176.767.39%7.34二类工

业用地

238.419.97%9.93

W物流仓储用地105.45 4.41% 4.39

S

道路与交通设施

用地

400.216.74%16.68其

城市道

路用地

364.0715.23%15.17

U公用设施用地25.95 1.09% 1.08

G

绿地与广场用地250.7810.49%10.45其

公园绿

186.297.79%7.76城市建设用地2390.71100.00%99.61

(十九)中心城区对外交通规划

经过安乡中心城区的公路主要为常岳高速公路、慈安高速、S306省道和黄安公路。常岳高速、慈安高速分别自城市的南、西两侧外围通过城市,常岳高速下口与中心城区通过安乡大道相衔接,。慈安高速公路下口通过鲸四路-安乡二桥-昌颐路与中心城区衔接。现状306省道沿洞庭大道穿越城区,规划在中心城区外围设置环路,使306过境公路走城市边缘。规划中心城区城北、城南两座汽车客运站。在长岭洲兴建1000吨级的综合性货运码头,作为今后城市生活物质和为工业服务的重点码头。

(二十)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九横四纵一环”的主干路系统。

“九横”:子龙东路、围庵路、深柳大道、潺陵路、健康路、安南路、昌颐路、车胤路、长岭路、工业二路。

“四纵”:丰康大道、洞庭大道、安乡大道、行政西路。

“一环”:规划外围环路。北环路、沿河路、长岭路及政东路形成的环路系统。

通过外围环路的建设,转移过境交通,减少过境交通对中心城区的干扰,原318省道改造成城市主干道。

规划形成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道路网系统,其中主干道36-79m,次干道24-36m,支路12-20m。

(二十一)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250.78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49%,人均绿地广场面积10.45m2,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7.762,绿地率为35%,绿化覆盖率为45%。

2.景观风貌规划

整体景观风貌规划为:“两条水带、三个中心、四个层面”结构。

“两条水带”:松滋河滨水生态景观带、孟家洲哑河景观风貌带;

“三个中心”:城市景观的核心,老城综合服务景观中心,新城东部的行政文化景观中心,城南商贸物流景观中心。

“四个层面”:第一层面由城区中高层建筑组成,是城市景观主要观赏层,是城市景观的标志。第二层面由大量多层、低层建筑组成,是城市人文要素的主体。第三层面由松滋河,城内水网及公园绿地、滨河道路、滨河绿地和水面组成。第四层面由外围田园、河流、林地、低丘组成,形成环绕城市外围的田园林地生态圈,是城市的绿色背景轮廓线。

五、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发展设想(二十二)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期限为2010~2015年,至2015年中心城区总人口20万人,用地规模2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3平方米。

近期重点开发以安乡大道以南的城南工业区和商务集聚带,逐步改造旧城区,同时积极发展大鲸港工业区和城北高品质生态居住区。(二十三)中心城区远景发展设想

远景城市主要向东、西南两个方向扩展。远景规划重点发展安东新区片区,作为老城行政功能的疏解地区,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的新城。大鲸港工业区向南部拓展。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您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与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与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

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2011年版.

1、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是( A: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B: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文献资料运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即:(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这是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要掌握一定范围内大众意愿时最常见的调查形式;(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性质上与抽样调查类似;(4文献资料运用。应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重点掌握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2、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答案:D

解析:掌握水资源的相关内容,主要应掌握:(1水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水资源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特色和标志;(4正确评价水资源供应量是城市规划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3、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是(。 B: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C: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 D: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 答案:A 解析:工业用地的布置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本题主要的考点是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应重点掌握工业的分类、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 4、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南北不通,东西不畅 B: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C: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 D: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城市人口的过度增长,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城

市人口分布的不合理,不必要地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出行量和出行距离,是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掌握现状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5、城市道路网中,最常见的类型为( A:自由式 B:方格网式 C:混合式 D:环形放射式 解析:本题主要的考点是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道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应掌握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的四种类型。 6、要使近期建设规划真正能够发挥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协调功能,下列选项中起不到作用的是(。 A: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 B:研究规划实施的条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C: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D: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规划年度报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建立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体系的主要作用。即:(1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2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 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 域空间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 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 体。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 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 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 想。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 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 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一城镇化,服务化一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 —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得城市 城市得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瞧,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得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就是人口与经济活动得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就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得交易中心。 2、城市得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与“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瞧,一个城市得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就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得需要而划定得空间范围。 3、城市得维系与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得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得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得特大城市?一个简短得回答就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得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得基本特征,也就是城市形成,生存与发展得重要动力与基础。 ②城市与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得增长或人均收入得增长,除此之外,传统得,非地理意义得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与服务得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得知识与技能,就是通过教育,培训与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就是经济发展得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得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与塑造城市化得核心动力就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得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得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得发展在她们所需要得地方与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就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就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得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运行得基本机制就是竞争,但由于垄断行为存在,竞争会失效。造成垄断行为得原因,包括规模经济造成得自然垄断,或者政治观致引起得垄断。 C:经济学认为,具有外部性得产品或行为,其死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就是不一致得,其差额就就是外不成本。 D:市场失灵还设计公共物品得提供。一般来说,不具备“排她性”得物品会存在如何提供得问题,对某些“公共物品”采用公共提供得方式会比市场更有效率。 第二节:产品分类与产业结构 ①产业分类 1.统计上得分类 P95 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得产品或工业原料得部门。 第二产业:就是对第一产业与本产业提供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得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得生产与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得行业,即服务业,在国际中得第第三产业包括15个门类,计48个大类,为分类最多得产业 2.从要素角度分类 可以将产业分为三大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3.城市产业功能分类 可分为三大类:即主导产业,辅助产业,服务业,主导产业又称专业化产业,就是决定城市在区域分工中得地位与作用得产业,对城市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辅助产业就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得产业。服务产业事物欸保证城市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发招以及满足城市生活需要而形成得产业。 ②基础产业与飞机出产业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2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3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2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3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1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版复习重点2DOC

城市规划原理C复习重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6.25%)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3.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 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 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 口”。 4.城镇化的含义:(1)人口职业转变: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 构转变: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二、三产业);(3)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 过程。 5.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人口、产业、空间和文化四个方面。 6.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7.城镇化定义: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 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9.绘制城镇化发展的S形曲线: 10.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城镇化速度加快,在 不长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 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 产业。 11.城镇化测度方法:人口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12.当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1章到第18章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 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 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规

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 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里 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 第1章到第18章 市广场为中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