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切实有效的提升物理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论述:创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以学生为主;利用语言的艺术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演示实验,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提问技巧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在学生参与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内外相结合,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

关键词: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教学艺术多媒体创新教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想学、爱学,才能学好。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就必须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一、创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创建一种愉快、和谐、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用“快乐”的心情、“快乐”的情趣、“快乐”的方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并用自己这种“快乐”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快乐地走进课堂,快乐地进行学习,让课堂成为“知识乐园”,学习的乐土。

实施“快乐”教学,教师要从“权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脱去“威严”的外衣,和学生融为一体。教师要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乐观向上的心态,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和蔼,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荡然无存,从而集中精力参与到你的教学中来。

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重心”的迁移。

1.由“教”向“学”迁移。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在保证必要的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快速捕捉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2.由“学”向“悟”迁移。文化知识可以通过教和学得来,但文化素质只有通过“悟”才能获得,“悟”是获得文化素质的关键。实现“悟”,一要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在兴趣中生成专心、毅力和意志;二要培养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学会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

3.由“悟”向“行”迁移。要加强实践的体验,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和实习中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正确处理问题。三、利用语言的艺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是一项高度紧张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1、在教学中有意留下空白

在物理教学中及时恰当地留下空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填补空白的心理,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拍“转”。在讲新课或疑难问题时,要注意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嘎然而止,留下空白,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在某一知识点教学结束时,可以巧设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课虽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在继续,达到了“余音绕梁”的效果。

2、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技巧

幽默是一种艺术,是智慧的优雅表现,更是教学的一门最高艺术。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技巧,使课堂气氛轻松一下,学生情绪活跃一点。这无异于盛夏里送来缕缕清风,沙漠中淌过涓涓甘泉。幽默是一种美,对教师来说是美的表现,对学生来说是美的享受。

教学语言幽默的表达方式,有时就一句话或几个字,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竖直上抛运动可戏称“上下求索”;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振动而不“随波逐流”;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具有“锄强扶弱,抵抗强势的英雄品质”等。要注意运用幽默短语时,把握好语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并适当配以肢体语言,便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演示实验,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大大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1.通过新颖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的欲望。

如讲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取一长绳,中央系一个秤砣。选两个力气大的同学,各拉住绳的一端,逐渐增大对绳子的拉力,使秤砣两边绳子的张角变大,看能不能把绳子拉成水平?在讲反冲运动时,用冲气气球做反冲实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都知道鸡蛋易碎,用“扔不破的鸡蛋”演示实验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最后再用学习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这样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

如在讲热学时,让学生做一个有效防止热传导,又防止热辐射的暖瓶塞。再讲自由落体后,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我们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挑战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

五、利用提问技巧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等问题。

同一物理问题,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片等各种媒体形式集成于一体的新型技术手段。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由于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主要用于如下几个方面:(1)微观领域的放大模拟;(2)抽象规律的形象模拟;(3)实验过程的动态模拟;(4)发挥网络优势,体现学生主体。创建聊天室、学习论坛等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开阔的交流空间。

使用多媒体要合理,制作过程要科学,经得起理论的考验。

七、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在学生参与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采用“引探式”教学,使其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1.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

(1)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质疑,哪怕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都应给以肯定。同学们自学“自由落体后”提出以下问题“①从同一高度作自由落体的两个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真的相同吗?②如何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③空气阻力与那些因素有关?④生活中如何减小空气的阻力?”,这些问题极具生活性和实用性,在集体大讨论中,我们得

到了多种不同的方案,然后交给学生自己去测定。结果并不重要,这个过程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体验,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3)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假说法、数学法、理想化方法等。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每一现象的发现、每一概念的提出、每一规律的论证都离不开这些方法。伽利略利用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实验法、理想化方法)发现了惯性定律的实质;惠更斯把光的传播同人们熟知的声音的传播相类比(类比法),创立了光的波动说等等。将这些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创新方法,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3.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物理解题方法有多种: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估算法、移植法、微元法、逆向法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使认识活动变得有序,可以把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实现预期的目标。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4、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飞跃。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结论的时候,让学生主动地通过现象分析、讨论,然后“升华”成结论,对结论进行多个侧面以及应用上的分析,总结出概念或规律的所有内含和外延,体会物理思维方法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止一个。比如,测定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不限制仪器和知识范围的情况下,测定方法都有很多种,每个方案自成一体,多个侧面应用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多提出一些类似的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做多方向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培养思维的独特性。要有创新,就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

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甚至可以让学生执教。对学生的个性思维应充分的鼓励和引导。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学习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之后,让学习自己动手制作一台发电机。制作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八、课内外相结合,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

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依据和指导,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课外活动要坚持动手、动眼、动嘴、动脑,联系生活、联系生产、联系科技、联系自然、联系社会,融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技能性为一体,真正地把教学的理论融合于课外活动当中。

物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科普讲座,针对物理某个问题开展讨论会,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活动,撰写物理小论文等。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既要进行积极的指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在物理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教学的“趣味性”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资料(1)《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高锦岳主编

(2)《实用中学物理解题思路策略与方法技巧大典》冯克诚主编

(3)《实践与创造力培养》陈欢庆主编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 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

物理幽默笑话

碰撞 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提问:“什么是完全弹性碰撞?” 皮皮回答:“桌球台上定球碰撞?” “那什么是非弹性碰撞呢?” “刚才班上’’小不点’’和’’胖兄’’在教室门口的碰撞。” “那完全非弹性碰撞呢?” “溜冰场上男孩一不小心滑向女孩。” 老师怒将粉笔头扔向皮皮,喝斥: “这又是什么碰撞?” 皮皮把头一歪躲过了粉笔,答:“这是非碰撞。” 避雷针与婴儿 一天,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年)正在邀请人们参观他的新发明。其中一位阔太太问:”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回答道:”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悄悄地收了”参观费” 爱迪生有幢避暑的别墅,他为此而感到非常自豪,喜欢陪同来访者到这里参观,向他们介绍室内各种各样的节省劳力的设备。其中有一个地方,来访者必须经过一个绕杆才能走过去,而转动绕杆要费很大力气。 一位客人问爱迪生,为什么周围都是些新的发明,而这里却摆了个这么笨重的绕杆。爱迪生回答说:”喔,你瞧,每个把绕杆转过来的人都往我屋顶上的水箱里抽入了8加仑的水。” 留声机和助听器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093种发明的专利权,其中留声机的发明使他最为得意。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时,他说:”你在过去的24小时内听到的声音,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呢?” 他接着又说:”一个人如果必须大声喊叫,就绝对不会说谎。” 理论的成败与国籍

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学演讲时说:“如果我的相对论证实了,德国会宣布我是个德国人,法国会称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那么,法国会强调我是个德国人,而德国会说我是个犹太人。” 巧妙的比喻 一天,有人问英国光学权威W·S·富兰克林:“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我们视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都不感到物体是倒立的呢?” 富兰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说:“当你两耳同时听到一个婴孩啼哭时,为什么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双胞胎呢?” 请寄胸腔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1923年)在1895年发现了一种特殊射线,取名叫伦琴射线,就是我们常说的“X”光线,轰动了整个德国。 不久,伦琴收到了一封信,向他邮购X射线,伦琴在回信中幽默地说:“目前,我手头没有X 射线的存货,而且邮寄X射线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因此不能奉命。这样吧,请把胸腔给我寄来!” 捆牛的绳的段数 上大学的时侯,我带过一个初中的学生。那个暑假她父母要她好好学习迎接即将来临的初三紧张学习。我负责给她补习初二的物理课程。在讲到滑轮组时,初二物理课本上有这样一幅图如下(人教93年版P159),需要算出人要多大的力才能将牛拉起来。她做得不对。细查才知道原因:原本要数“穿过动滑轮(吊起物体)的绳”有几段,而她数的是“捆牛的绳的段数”。 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大纸篓 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办公室那天,有人问他需要什么工具。“我看,一张书桌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铅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他说。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得到了金子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年)有一次举行讲座时指出,从太阳光谱上看到的黑线证明太阳上有金子存在。一位前来听讲座的银行家讥笑基尔霍夫说:“如果不能从太阳上得到

物理教学中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富阳中学生陆文辉 摘要:本文根据物理思维灵活性的特点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素材,提出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思维灵活性的观点和方法。如训练思维灵活性要从培养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开始;物理思维的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转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有赖于思维的发散能力等。其中对思维的发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灵活性培养策略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五个方面。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主体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在物理解题中,思维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多角度、多方向地考察问题,能运用多种手段求解同一问题,善于将繁难、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悉的问题,能够根据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形,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路。

从上表可知,思维的灵活性与思维的发散性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思维的发散性使我 们在解题决策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为我们灵活改变解题思路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吉 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 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的多端性使全体 对一个问题的考察和思维采取开放的方式,从多个开端产生众多的联想,揭示事物之间 众多的联系,获得多种多样的结论,思维灵活性的实质是“迁移”。它体现在主体针对 问题所能发生迁移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思维的灵活性越大,发散思维越发达,组合分 析的交叉点越多,迁移就越显著,越顺畅。 一、训练思维灵活性要从培养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开始 求解物理问题,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根据研究 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以及题给的已知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再选取适用的物理规 律,所以,能否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找准解题的入口, 是顺利求解物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例1 金属球壳带有电荷+Q,当球壳在静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时,整个球壳是一个 等势体。试证明:此时球壳的内表面没有净电荷。 证明:假设球壳有一部分电荷分布在内表面,则这些电荷必向 球壳内部发出电场线,而这些电场线在球壳内部空间不会自然 中断,它必将终止于球壳内表面的另一处(那里带有负电荷), 图1 但整个金属球是一个等势体,电场线不可能从等势体的某处出 发而终止于另一处,所以,上述假设不能成立,即带电金属球壳的内表面不可能有净电 荷。 上述解答中,当我们发现直接肯定正命题比较困难时,及时改变策略,从否定反命 题的角度切入问题,使问题的答案跃然而出。这是解题主体思维的机警性和灵活性的生 动表现。 二、训练思维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转化 问题转化是物理思维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解题实质上就是将面临的问题 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解题思维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问题发生一系列的转化,如问 题表述的变更,问题情境的转化,动与静、陌生与熟悉、繁与简、变与常、曲与直、一

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摘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句俗语充分说明了物理的重要性。物理知识的应用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所以培养更多物理人才是势在必行的。对物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入手,因此必须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在开展此教学中,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趣味性,学生才能有兴趣探索物理知识,物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趣味性 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比较重视基础,这要求广大教师强调理论知识运用的同时,还要将其以趣味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动、恰当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初中物理教学丰富多彩。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趣味性教学方式有一些心得,下面就来分析其具体的运用方法。 一、运用新颖的导课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因素,让他们达到一个欲罢不能的境界,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就可大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就能使整个教学活动很好的展开和有效的落实,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每一堂新课的导入。物理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 二、充分发掘物理教材实验的趣味性 正所谓“寓教于乐”,是现代教育基本的教育观念,就是教我们在快乐中学习。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形式,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些物理又非常神奇,教师可以把实验用表演魔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初二物理光的散射中,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用三棱镜来散射太阳光,用此发出七色光,以一种魔术的形式表演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物理实验对于初中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多做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乐趣,从内心真正喜欢上物理实验,喜欢物理,另一方面,将物理实验变得像游戏充满乐趣,游戏对初中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将物理实验变成游戏一样有吸引力,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将一些游戏元素加入物理实验,使物理实验像魔术一样,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从教学语言入手进行趣味性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学生是否能够了解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若是教师在教学中很啰嗦,讲一些和知识点没有任何关联的内容,那么学生往往容易走神,在学习中抓不住重点,进而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反之,若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使用趣味性的语言来进行知识点讲解,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认真的听教师讲解,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以说,在物理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有趣味和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必须要从此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四、应用现代教学设施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记得九十年代初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

物理教学案例 (精选)

物理教学案例 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的学习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生活中的物理是我们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引导学生开发课外的学习资源。 课例1:“电功率的计算”教学片段 师:上周我们要求大家统计了每个家庭一天少用电半小时后少用电能的数量。现在我们报一下数。 生:我们家少用0.5度电。我们家少用0.8度电。我们家少用0.6度电?? 师:现在分别统计一下一天少用0.5度电、0.6度电、0.8度电、1度电的家庭数字。师:好,少用0.5度电的家庭数是10个;少用??按照一天少用电能的计算,估算一下一个月每个家庭少用的数量;全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月少用的数量;一年少用的数量。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想如果每个家庭每天不必要的用电多半小时.那全国所有家庭一天浪费电能的数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 生:我觉得节约电应从现在做起,回家跟家长讲,尽量做到人走灯灭。 ?? 教师首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一天节约电的数量.这就是组织学生寻找

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统计一天内每个家庭节约电的数量,来估计整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月或一年节约电的数量。教师创设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体验物理,学生从中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是服务于生活的,物理是生活的物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估算意识,节能意识。通过感受和体验,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更多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可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的好习惯,是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 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2 知道声速,初步认识声音的传播形式。 3 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幽默式教学

幽默式教学 一、幽默教学的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生命之道在于一张一弛,教学之法也应有紧有松,然而营建松弛的教学氛围的最佳手段莫过于幽默。在教学中,若教师照本宣科,语言无味,就等于向学生唱催眠曲,学生当然会昏昏欲睡,如果教师善于运用幽默语言,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的内涵,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的。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多种多样,而幽默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提高教学幽默艺术的修养,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的必要技巧。 幽默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幽默教师的魅力,活力,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知识,智慧,灵感,修养在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一条别致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幽默有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幽默之中包含情趣,蕴藏机智,突显个性。只有天性的幽默、诙谐的个性在多种智力因素碰撞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思维深层的灵感的爆发能力。教学幽默需要健康的个性心理因素作为支撑点,以陶冶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幽默有分寸,诙谐有尺度,能自如拓展教学的空间,也才能潇洒演绎个性化的教材,做到幽默中不失本份,欢乐中不乏启发,从而有利于调动课堂的教与学的积极性。 二、幽默教学的功效 1、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的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衔接艺术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衔接艺术 发表时间:2011-11-07T17:00:29.7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李红霞 [导读]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实效性困难。 河南省虞城县家寨镇一中李红霞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实效性困难。目前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最大困难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欲望存在着很大的脱节,从而出现教师与学生步调不一致的现状。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衔接艺术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利用衔接艺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课堂教学新课的引入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地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和特点以及已学的物理知识点做好课堂教学新课的引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在引入新课时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也可以通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等引入。例如,在讲“摩擦力”内容时,我们可以让一位身强力壮的男学生穿上滑冰鞋和一位柔弱的女学生进行拔河比赛,通过意想不到的实验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其自然的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在讲“浮力”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死海不死”的故事引入新课题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过渡 课堂教学就像一部电视剧,每个知识点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每个角色的出场都要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必须通过合理的过渡性语言,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功”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那么有没有机械在省力的同时也省距离呢?如果有的话,使用这类机械就可以两全其美,就可以省功了。从而自然有趣的引入到功的原理的知识点的探究。 3. 知识点和练习题的衔接 常言道:“文科要多动口,理科要多动手”。学习物理也要进行适当的练习,练习恰当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掌握的更牢固、更透彻。我们要做好讲完一个知识点、一个公式后,立即穿插两个试题进行及时的练习巩固;更要注意讲完一节课后做好相应的作业布置和充分的习题练习。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4.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衔接 新课标告诉我们“物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我们也要让物理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我们要教育学生:要善于利用生活知识来思考物理现象,也要利用生活用品多做物理小实验,做到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更要学会利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到勤于动脑,学以致用。 总之,只要我们注意物理教学中衔接的艺术,就会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喜欢物理,对物理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轻松自如的学好物理。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切实有效的提升物理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论述:创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以学生为主;利用语言的艺术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演示实验,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提问技巧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在学生参与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内外相结合,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 关键词: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教学艺术多媒体创新教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想学、爱学,才能学好。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就必须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一、创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创建一种愉快、和谐、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用“快乐”的心情、“快乐”的情趣、“快乐”的方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并用自己这种“快乐”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快乐地走进课堂,快乐地进行学习,让课堂成为“知识乐园”,学习的乐土。 实施“快乐”教学,教师要从“权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脱去“威严”的外衣,和学生融为一体。教师要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乐观向上的心态,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和蔼,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荡然无存,从而集中精力参与到你的教学中来。 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重心”的迁移。 1.由“教”向“学”迁移。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在保证必要的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快速捕捉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你是大摆,我们是小摆,你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我们和你发生共振,学好物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话。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有意识渗透人生观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共振教学的感悟 发生共振的条件是:当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时,物体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当外界的策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作为教师,要努力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进行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学生学习欲望达到“共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和家长的策动力“频率”要接近学生学习的欲望的“频率”,这里既要搞清楚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的“固有频率”,还要搞清楚使策动力频率更加接近学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途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研究社会的需要,需要知道工作的目的,努力改进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法,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两者达到共振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2、整体法与隔离法教学的感悟 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学习中用得很多,当我们要求解外界对一个整体的作用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系看成一个系统,不再区分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更有实效性;当需要研究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就需要进行隔离,把需要研究的物体单独隔离出来,研究外界对它的所有作用,从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作用。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首先从整体着手,再进行隔离分析。这对我们教师的工作和对学生的研究都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对学生研究首先是对学生整体的研究,研究他们的整体水平,整体的需要,整体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对我们物理学来说,什么是学生最为有用的,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整体把握教材的要求等等。然后才是谈具体的教学研究,每一节课该怎么上,怎么处理等。这也对我们社会生活有所指导,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总是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对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看法,这就要有一个首先看整体,再看个体的方法。当然,不同的人需要研究的整体和个体是不同的,比如国家的领导人首先应该考虑国家利益,然后才能考虑集团利益,最后是个体利益。辨证唯物论指出: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能得到最大发挥。 3、建立物理模型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很多,而建立模型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和周围的物体有作用和联系,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完各种

让幽默与物理教学相伴

让幽默与物理教学相伴 发表时间:2011-08-19T18:40:54.46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3期供稿作者:孟彬[导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四川省南部中学孟彬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这要求我们把幽默搬进课堂教学,运用幽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幽默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的枯燥心态的良好方法。本人在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索和实践这种幽默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可喜的成绩。因为我始终坚信: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让人容易接受。 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相当多的一线物理教师反应,在上物理课的过程当中有些学生缺乏兴趣,学得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可见某些物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缺乏吸引力,唱独角戏,激不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了。因此如何让物理教学语言幽默多一点,使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模式趋于艺术化、幽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语言的幽默感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巧妙地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授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使教学顿时生辉。在高三复习抛体运动问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抛体运动,有何区别呢?起初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应怎么回答,而是讲了一个幽默笑话:大家看物理老师擦黑板多潇洒啊!每次都是让黑板擦自上而下竖直运动,那擦掉的粉笔灰就做了自由落体运动或竖直下抛运动(边讲在黑板上边做动作)。这样擦黑板干净利落,灰不粘袖。如果物理没有学好的人擦黑板会是怎样的呢?可以想象:左右横擦,粉笔灰做了平抛运动;或者来回倾斜擦黑板,粉笔灰做了斜抛运动;或者上下来回擦黑板,粉笔灰做了上抛或下抛运动。可以预测,粉笔灰在讲台上乱飞,弄得擦黑板的人满身是灰。由于给粉笔灰初始速度不同,粉笔灰的运动及轨迹区别很大,知道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控制它的运动,这就是物理教师的潇洒。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动力,需要发掘和注入幽默、新颖的物理教学语言材料,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既要让学生走入课堂,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学生用心领悟物理语言文化的幽默的内在魅力。在讲授“速度”时,介绍著名物理学家费恩曼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1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1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 显然,这位妇女没有瞬时速度的科学概念。没有瞬时速度的概念,就没有科学的运动学、动力学…… 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幽默中感悟,寓教于乐,开启学习物理知识的大门。善于运用“课堂幽默”,就是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察言观色、掌握火候、诱而不发、导而不牵,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去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力学单位制”这节课上到一半时,学生听得有点无精打采,这就需要课堂幽默,我讲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次所有在天堂的科学家们准备玩一次“躲猫猫”的游戏,很不幸轮到伟大的爱因斯坦找人,他打算数到100然后开始找。所有人都开始藏起来,除了牛顿,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前面的地上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爱因斯坦数到97、98、99、100,然后睁开了眼睛,看见牛顿站在前面,就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出局。” 牛顿说:“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牛顿!”这时候所有的科学家都出来了,然后大家都证明他就是牛顿。牛顿说:“我站在1米边长的正方形中间,这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帕斯卡拽住牛顿的衣领说:“那我是谁呀?”牛顿说:“只要你趴在地上,不就是我了吗?”同学们,让我们学“物理”,其实就是让我们“悟理”,我们千万不能学来学去都是在“雾里”。一个笑话便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学生在笑声中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教学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掌握了这门艺术,就可以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的 学习情绪。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一、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 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着理解和误解。如 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 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 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 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 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 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境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 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 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 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物理科学美的展示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 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 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 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 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 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 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 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 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 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 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能展现 出和谐美。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 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 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 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三、学生发展的促进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 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 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 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2021年浅谈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常常可以深入探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加深对物理类型的研究方法的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得以举一反三,提高教学效益。现列举如下: 问题讨论 (1)相同质量的酒精、水和盐水放入相同的三个大口容器中,问:哪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最大? (2)酒精在大口容器中,若温度升高后,(不考虑液体蒸发)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如何变化? (3)若容器是小口的情况又如何? (4)相同质量的酒精、水和煤油放入不同的三个大口容器中,三容器分别为大口、直筒和小口,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大小如何? 对于以上4道题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液体的质量相等,而讨论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取决于液体的密

度和深度,而同液体的质量无关P=gh.而m=V=sh,注意到面积S 应取中位面,而中位面的大小同容器的形状有关。在底小口大的圆柱体中,体积越大则中位面也越大。(1)题中酒精的密度最小它的体积最大,中位面最大,由m=V=sh,m相等,可知它的h最小,所以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最小。 同理,(2)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质量不变,而密度减小,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都减小。 (3)小口容器与大口容器正好相反中位面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m相等,密度小的,体积大而中位面小,h大,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就大。 通过以上讨论,让学生自己出题,对于在液体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来比较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的大小,于是就有了(4)及解答。 也可以有这样的题目: (5)密度分别为1和2的均匀混合液体,当一段时间后,密度大的液体分离下沉后,则容器底的压强有什么变化?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反思心得体会范文

一、基于“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是介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确定学习者达成其教学目标的原有水平”这两个环节间的一个重要教学设计环节。任务分析的结果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任务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需要逐步习得的使能目标。据此,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学习的结果状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对教学活动能够起到切实的统领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任务分析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结合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从课标、教材、学情、目标四个方面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了研究(详见教学设计),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建构了基本的教学框架。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对比研究了现行的五套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起点能力,对教材进行了重构,将本课的终点目标确定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创新。 2.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加涅的学习结构分类理论和“九大教学事件”,设计了四个模块的教学。第一模块:模拟投篮,引入课题;第二模块:模拟小船过河,建构概念;第三模块:理论分析,探究方法;第四模块:实例研究,反馈评价。 3.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情景分析、问题教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逻辑性,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师生互动融入科学态度的教育。力求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有所涉及。 二、课堂教学的准备与实施 按照学校“健康课堂”的总体设计,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着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备课组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了四次试讲和三次专题讨论,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打磨: 1.教学设计的创新点:从突出核心素养和教师教学特长两个方面考虑,形成了重构教材的主要方向; 2.教学难点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究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在研究了大量教学案例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形成了学生小组活动形成基本印象、抓住物理本质层层诱导的策略; 3.学生活动的组织:结合“健康课堂”的界定,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电子课件等),开发简便易行的学生活动(如改进教材小实验),此外,还在学生活动的指导方面进

物理课堂上的幽默

物理幽默 教材是的源泉,也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恰当发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是教学幽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例如,在讲到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一个鸡毛掉下来,你将怎样?学生肯定回答:“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上的电风扇掉下来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手盖着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到势能和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跳下来做比较,应该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又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结合学生以前在初中学过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编一个对联。上联: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下联: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横批:我爱物理。这个对联一说出来,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便能活跃起来。同时,学生也会在愉悦中牢牢记住这两个著名的实验,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幽默故事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轻松谈笑中领悟物理思想,诙谐交流中增进感情。它是物理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在笑声中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适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幽默小故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现将平时积累的一些小故事列举如下,与大家分享。 1、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2、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 3、上完分子运动论——扩散理论后,老师问学生:“上次作业为什么有几个同学错得一样?”学生回答:“因为扩散。” 4、两个吹牛大王坐在草坪上吹牛,一个说:“我的本事大,给我一个电筒,我能够沿着光路爬到月亮上去。”另一个说:“我的本事更大,能在千里之外遥控电筒开关,当你爬到一半,我关掉开关,让你从半空掉下,摔个粉身碎骨。” 5、奇怪的答案:老师讲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课时,打了个比方,问学生:“一个男同学用很大的力把车往右推,另一个女同学用较小的力把车往左推,会看到什么现象?”一个学生回答:“男同学停止推车,先去教训那女同学。”另一个学生说:“那女同学找死。” 6、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1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1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 7、父亲对儿子讲:“凡物热则胀,冷必缩,这是自然规律。”儿子跳起来道:“唷!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昨天手被火一烫,就激起一个泡了。” 8、物理复习课上,老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完全弹性碰撞?”皮皮回答:“台球桌上定球碰撞”。“那什么是非弹性碰撞?”“刚才教室门口‘小不点’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07-19T15:32:37.743Z 来源:《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作者:吴英男[导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广东省兴宁市龙田中学51450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下面结合我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运用形成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形成性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概念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参与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训练。 1.以新知识为发散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在新概念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学习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学,让学生明确确立物理概念的目的。其目的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是为了解决存在的物理问题;其二是概念建立后是为了又去研究新的物理问题,从而建立新的物理概念。通过链锁式的物理概念建立过程,形成了物理概念体系。 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我常采用下面三种方法引入概念。 (1)利用实验现象引入。对于缺乏建立概念所需的足够的感性经验,需要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再找出物理现象的特征,引出物理概念。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引入。在学生获得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找出该类现象的共性,从而引出新的概念。如“反冲”的概念,可投影“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时的照片,节日燃放的礼花、乌贼、章鱼游泳、灌溉喷水器、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现象引入。 (3)抓住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物理知识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出来。 2.在新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思维的发散,找出共同特征,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概念的形成。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概念。 3.通过深入理解并运用概念来维持探究的欲望,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变换概念的呈现方式,或者通过辨析概念的变式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物理规律、定理等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题)——自主探究(培养发散思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迁移创新(发展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兴奋的状态。使学生进入训练发散思维课堂教学的“情绪场”。设置情境后就进入了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合理设计发散性问题。如在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时,通过实验得出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关系后,可以通过“除此之处还与什么有关”、“你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物体质量发生变化,又会怎么样”等这类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把握问题实质,思考不拘泥于一个方面,引导学生自然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不断拓宽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得到合理推测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大胆地去尝试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此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在此阶段,最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延迟评价”的原则。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集中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在学生回答出了尽可能多的答案后,如果教师已感到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可以进入集体讨论阶段。此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展开集体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它也是激励思维的方法之一。与“延迟评价”相反,集体讨论则是一个反复评价的过程。经过集体讨论,思维活动是在评价的引导和推动下螺旋式上升的。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集中起来,得出问题的最后结论。 4.迁移创新,发展思维能力。 当学生找到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了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以后,教师可把刚才的问题加以变换、引申,或和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灵活运用规律的目的。知识迁移后,教师重新启发引导,可以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方向或多个方向探索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向更多的方向发散,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就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