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

[目标展示]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名言名句。

2、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导学过程]

一、解题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二)写作的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人物介绍

毛泽东曾有一句名言:生子当如李亚子。李亚子指的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他是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幼时体貌出众,而且忠厚沉稳,喜欢独来独往,很受李克用的喜爱。十一岁时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得胜后随父亲进见唐昭宗。昭宗见了他,非常惊讶:“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然后轻抚着他的背说:“小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接着,昭宗又赏赐他翡翠盘等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了解庄宗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正字音:

盛衰之理盛以锦囊及仇雠已灭

契丹三矢逸豫

(二)掌握重要句式和重点词语(原、函、夜、四、东、兴、亡、忽微等)的意义和用法。

1、特殊句式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

2、重点字词理解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词活用为词②函.梁君臣之首

词活用为词

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用法

⑤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词用作词(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正反对比论证:

盛---- 衰----

格言警句: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文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深化拓展]

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取一句,说说它对你的启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满招损,谦受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自然之理也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3.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B.举以予人

C.举世无双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学不可以已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四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及凯旋而纳之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D.子孙视之不甚惜7.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8.下列四句加粗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晋军函陵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9.下列各句默写有误的一句是

A.此三者,吾遗恨也。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优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偶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13.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当马切谏

切:急切 B .请亟行刑 亟:赶快

C .何以出租赋 以:因为

D .县令乃得免去 乃:却,反而

14.与“当马谏曰”的“当”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

A .汝罪当死

B .则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 .有大石当中流

15.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观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译文:________

解释:一:________。 休:________。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译文:________

解释:饥:________。

16.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何泽洛阳令②中牟县令当马切谏,民请③叱县令,将杀之④县令乃得免为为去去

??????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7.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

B .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

C .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

D .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

作法。

参考答案

[导学过程]

1、特殊句式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之)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B C E

被动句:D E判断句:A F

2、重点字词理解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推原,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②函.梁君臣之首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名词作状语四:数词作状语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用法

⑤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事呢?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正反对比论证:

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

[梯度训练]

一、1.B 2.B 3.A、C 4.C 5.D 6.C 7.D 8.C 9.C

二、13.B 14.D

15.①陛下还未能统一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

统一使……休养生息

②为什么不使你县的百姓受饿而空出这块土地呢?

使……受饿

16.D 17.B

多音字检测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暴暴殄天物一曝十寒 2.辟辟除辟邪。

3.裨裨补裨将 4.背背时背负

5.艾少艾惩艾 6.拗执拗违拗拗断。

7.乐欢乐音乐 8.累累年受累累赘。

9.量量体裁衣量具思量 10.绿青山绿水绿林

11.处处治处所 12.据盘据拮据。

13.壳贝壳甲壳 14.扛扛枪力能扛鼎。

15.横纵横横话 16.哄乱哄哄哄孩子起哄

17.遗遗漏遗之千金 18.济接济济济一堂

19.贾商贾姓贾。 20.觉大梦初觉一觉醒来

21.禁禁看禁忌 22.冠冠状动脉冠军

23.给配给给给以 24.分分化本分

25.便便宜行事。大腹便便 26.参参天大树参茸参差不齐。

27.称拍手称快相称 28.落落落大方落枕丢三落四大大落落。

29.难责难难免 30.胖胖娃娃心广体胖。

31.屏屏气凝神屏营荧屏。

32.迫迫在眉睫迫击炮。33.仆仆人前仆后继

34.强强人所难强取豪夺强嘴。

35.浅浅红流水浅浅。

36.卡发卡卡片 37.悄悄悄悄然

38.曲曲解散曲 39.塞塞车语塞要塞

40.属金属属望 41.数数量数落数见不鲜42.说说明说客 43.宿宿儒三天两宿星宿44.伺伺机伺候 45.沓纷至沓来一沓名片。46.汤米汤浩浩汤汤 47.提提款提防

48.帖妥帖请帖字帖 49.蹊蹊径蹊跷

50.鲜寡廉鲜耻汤味很鲜 51.相相敬如宾相机行事52.校将校校对 53.轧轧棉花冷轧轧账。

54. 饮饮水思源饮马 55.与与虎谋皮与闻此事。

56. 折折腰折耗。折跟头 57.挨挨次挨饿58.扒扒土扒羊肉 59.剥剥皮生吞活剥。

60.刨刨木头刨土 61.泊泊船梁山泊。

62.藏储藏。藏族。 63.刹宝刹刹住。

64.禅禅宗。封禅。65.颤颤巍巍打冷颤

66.匙钥匙汤匙。67.臭臭架子无声无臭

68.畜牲畜畜牧。69.答答谢答理

70.度长度揣度 71.恶无恶不作恶心厌恶

72.否可否陟(zhì)罚臧否 73.咖咖喱咖啡。

74. 父父亲 fu 师父。渔父 75.脯鹿脯胸脯

76.革制革病革(病危)。77. 勾勾搭勾当

78.估估量估衣。 79.谷秕(bǐ)谷吐谷浑。

80.呱顶呱呱拉呱儿呱呱而泣 81.哈哈哈大笑。hǎ哈他一顿82.汗汗青可汗 83.荷荷兰猪电荷

84.缉缉拿缉鞋口 85.监探监国子监

87.嚼嚼东西咀(jǔ)嚼 88.角嘴角口角

89.靓靓妆。俊男靓女,90.句造句句践(越王名)

91.隽隽永隽秀 92.看照看看管

93.括括约肌挺括 95.姥姥姥公姥

96.擂擂台自吹自擂 97.棱有棱有角穆棱黑不棱登。

98.模模型模具 99.纤纤绳纤手

100.摩抚摩摩挲衣裳 101.俩俩馒头伎俩。

102.纶锦纶羽扇纶巾 103.埋埋葬埋怨。

104.脉脉管脉脉传情 105.缪姓缪纰(pī)缪未雨绸缪

106.娜安娜婀(ē)娜 107.期期望期年

108.圈圈地圈牛圈别把小鸡圈起来 109.什什么什物110.熨熨斗熨帖 111.载搭载记载

112.症对症下药症结。113.栅铁栅栅极。

114.槛槛车门槛 115.咽咽喉吞咽哽咽

116.吓吓唬恫吓 117.削削苹果削足适履。

118.盛盛赞盛饭 119.翘翘企翘着腿

120.炮鞭炮炮烙炮羊肉

121.奇出奇制胜奇数 122.扁扁担一叶扁舟

123. 殷殷实殷红、朱殷. 雷声殷殷 124. 供供养

供认不讳。

125. 藉声名狼藉慰藉 126.孱孱夫孱头。

127.渐渐染渐进 128.粘姓粘粘连

129.识素不相识博闻强识 130.叨叨念叨咕叨光131.栖栖止栖栖 132.蚌蛤(gé)蚌蚌埠。134.露原形毕露露马脚 135.拾拾人牙慧拾级。136.蔓蔓延蔓菁顺蔓摸瓜 137.色货色色子138.倘倘使倘佯同“徜徉”。

139.拓拓荒拓片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暴Bào 暴殄天物pù一曝十寒 2.辟pì辟除bì 辟邪。3.裨bì裨补pí 裨将。4.背Bèi背时bēi背负

5.艾ài 少艾yì 惩艾。6.拗niù 执拗ào 违拗ǎo 拗断。

7.乐lè 欢乐yuè 音乐 8.累Lěi累年Lèi 受

累。1éi累赘。

9.量Liàng 量体裁衣。Liáhg量具 liang 思量 10.绿lǜ 青山绿水lù绿林

11.处chǔ 处治chù处所 12.据jù 盘据jū 拮据。

13.壳ké 贝壳qiào 甲壳 14.扛káng 扛枪gāng 力能扛鼎。

15.横Héng 纵横Hèng 横话 16.哄Hōng 乱哄哄。Hǒng 哄孩

子hòng 起哄

17.遗yí 遗漏wèi 遗之千金 18.济jì 接济jǐ 济济一堂

19.贾gǔ 商贾jiǎ姓贾。 20.觉jué 大梦初觉Jiào 一觉醒来

21.禁jīn禁看禁jìn 禁忌 22.冠Guān冠状动脉 guan 冠军

23.给jǐ 配给给gěi 给以 24.分Fēn 分化Fèn 本分

25.便Biàn 便宜行事。Pián 大腹便便 26.参Cān 参天大树Shēn 参茸cēn参差不齐。

27.称Chēng 拍手称快Chèn 相称chèng 同“秤”。

28.落luò落落大方Lào 落枕là 丢三落四luō 大大落落。

29.难Nàn 责难Nán 难免 30.胖 Pang 胖娃娃。pán 心广体胖。

31.屏Bǐng屏气凝神。Bīng 屏营。Ping 荧屏。

32.迫pò 迫在眉睫pǎi迫击炮。33.仆pú 仆人pū 前仆后继

34.强Qiǎng 强人所难Qiáng强取豪夺jiàng强嘴。

35.浅Qiǎn 浅红。Jiān 流水浅浅。

36.卡qiǎ 发卡kǎ 卡片 37.悄Qiāo 悄悄。Qiǎo 悄然

38.曲qū 曲解qǔ 散曲 39.塞sāi塞车sè语塞sài要塞

40.属shǔ金属zhǔ 属望 41.数shù数量shǔ数落shuò 数见不鲜

42.说shuō 说明shuì 说客 43.宿sù宿儒xiǔ 三天两宿xiù 星宿

44.伺sì 伺机cì伺候。 45.沓tà 纷至沓来dá 一沓名片。

46.汤Tāng 米汤shāng浩浩汤汤。47.提tí 提款。dī 提防

48.帖tiē妥帖。tiě 请帖tiè字帖 49.蹊xī 蹊径qī蹊跷

50.鲜Xiǎn 寡廉鲜耻xiān 汤味很鲜 51.相Xiāng 相敬如宾Xiàng 相机行事

52.校Xiào 将校。Jiào 校对 53.轧yà 轧棉花zhá 冷轧gá 轧账。

54. 饮Yǐn 饮水思源Yìn 饮马 55.与yǔ 与虎谋皮yù 与闻此事。

56. 折zhé 折腰shé 折耗。zhē 折跟头 57.挨āi 挨

次ái 挨饿

58.扒bā 扒土pá 扒羊肉。59.剥Bāo 剥皮。bō 生吞活剥。

60.刨Bào 刨木头。Páo 刨土 61.泊bó 泊船pō 梁山泊。

62.藏Cáng 储藏。Zàng 藏族。63.刹chà 宝刹shā 刹住。

64.禅Chán 禅宗。Shàn 封禅。65.颤Chàn 颤巍巍zhàn 打冷颤

66.匙 Shi 钥匙chí汤匙。67.臭Chòu 臭架子xiù 无声无臭

68.畜chù 牲畜xù 畜牧。69.答 dá答谢dā答理

70.度长度揣度 71.恶无恶不作恶心厌恶

72.否可否陟罚臧否。73.咖咖喱咖啡。

74. 父父亲师父渔父 75.脯鹿脯胸脯

76.革制革病革(病危)。77. 勾勾搭勾当

78.估估量估衣。 79.谷秕(bǐ)谷吐谷浑。

80.呱guā 顶呱呱guǎ 拉呱儿gū 呱呱而泣 81.哈 hā哈哈大笑。hǎ哈他一顿

82.汗Hàn 汗青hán 可汗。83.荷hé 荷兰猪。hè 电荷

84.缉jī 缉拿qī 缉鞋口。86.监Jiān 探监Jiàn 国子监

87.嚼Jiáo 嚼东西jué 咀(jǔ)嚼 88.角Jiǎo 嘴角。jué 口角

89.靓Jìng 靓妆。Liàng 俊男靓女,90.句jù 造句gōu 句践(越王名)

91.隽Juàn 隽永Jùn隽秀 92.看Kàn 照看Kān 看管

93.括kuò 括约肌。guā 挺括 95.姥Lǎo 姥姥mǔ公姥

96.擂Lèi 擂台Léi 自吹自擂。97.棱Léng 有棱有角 Ling 穆棱lēng 黑不棱登。

98.模mó 模型mú 模具 99.纤Qiàn 纤绳。Xiān 纤手

100.摩mó 抚摩mā 摩挲(sā)衣裳 101.俩liǎ 俩馒头liǎng 伎俩。

102.纶Lún锦纶。Guān 羽扇纶巾。103.埋Mái 埋葬Mán 埋怨。

104.脉Mài 脉管 mò 脉脉传情 105.缪miào姓缪miù 纰(pī)缪móu 未雨绸缪

106.娜nà 安娜nuó 婀(ē)娜 107.期qī 期望jī期年

108.圈Quān 圈地圈juàn 牛圈。Juān 别把小鸡圈起来。

109.什Shén什么shí 什物

110.熨Yùn 熨斗。yù 熨帖 111.载Zài 搭载Zǎi记载

112.症Zhèng 对症下药。Zhēng 症结。113.栅zhà 铁栅shān 栅极。114.槛Jiàn 槛车Kǎn 门槛。115.咽Yān 咽喉Yàn 吞咽yè 哽咽116.吓xià 吓唬hè 恫吓 117.削Xiāo 削苹果xuē] 削足适履。118.盛Shèng 盛赞Chéng 盛饭 119.翘Qiáo 翘企Qiào 翘着腿120.炮Pào 鞭炮。Páo 炮烙Bāo 炮羊肉

121.奇qí 出奇制胜jī 奇数 122.扁Biǎn 扁担piān 一叶扁舟

123. 殷Yīn 殷实Yān 殷红、朱殷. Yǐn 雷声殷殷 124.

供Gōng 供养 Gong 供认不讳。

125. 藉jí声名狼藉。jiè 慰藉。126.孱Chán 孱夫。Càn 孱头。127.渐Jiān 渐染jiàn 渐进 128.粘Nián姓粘zhān粘连

129.识shí 素不相识zhì 博闻强识 130.叨Dāo 叨念dáo 叨咕。Tāo 叨光

131.栖qī 栖止xī 栖栖。 132.蚌 Bang 蛤(gé)蚌Bèng 蚌埠。134.露lù 原形毕露。Lòu 露马脚 135.拾shí 拾人牙慧shè拾级。

136.蔓Màn 蔓延Mán 蔓菁。Wàn 顺蔓摸瓜。137.色sè 货色shǎ 色子

138.倘Tǎng 倘使cháng倘佯同“徜徉”。

139.拓tuò 拓荒tà 拓片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文章来自: 《留侯论》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整理】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又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和。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就是乌台诗案。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 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

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文史知识 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 顿挫的文气。 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 证方法。 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课前准备】 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3、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正字音: 李存勖xù盛衰之理 shèng 盛以锦囊 chéng 及仇雠已灭ch óu 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二、研习课文 分析第一段 重点词语:盛衰之理 (道理 )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

《伶官传序》学案及答案

1.重点字词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 ..()得 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 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以一少牢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 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已灭, 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 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重点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重点字词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给)尔三矢,尔其无(通毋,一定)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状,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名状,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东(名状,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至于(直到)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名词作动词,推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爱的事物),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重点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留侯论 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情况。2.了解本文的论题及艺术手法。3.正确辩证地看待“忍”。 1.背景探寻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应举,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惊喜以为异人”,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抑置第二。拆封看名,当时就说此人“当是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进士及第后因母丧回蜀。服孝三年,又赴京应制举。此《留侯论》是嘉祐六年(1061)正月作者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是苏轼的早期作品。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2.文学常识 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记叙和评价的一类文体。可以全面评述,也可以抓住一方面联系现实,体现现实价值进行评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挟.持()②圯.上受书() ③刀锯鼎镬.() ④虽有贲.、育() ⑤孺.子() ⑥称.其志气()

⑦鲜腆.. 而深折之( ) 答案 ①xié ②yí ③huò ④bēn ⑤rú ⑥chèn ⑦xiǎntiǎn 2.通假字 ①卒. 然临之而不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猝” 突然 ②“现” 显现 3.一词多义 ①过??? 必有过.人之节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 矣 ②怪??? 其事甚怪. 油然而不怪.者 ③其??? 非子房其.谁全之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④所以??? 所以..微见其意者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⑤而???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卒然临之而. 不惊 ⑥之??? 必有过人之 .节 子房之.不死者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答案 ①超过,超越/错 ②奇怪/“以……为怪” ③难道/大概 ④“用……的方式”/“……的原因” ⑤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⑥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 人: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和名言名句。 2、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难点:积累文言知识。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2、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预习自测】(课前预习——完成下列题目——课上检查、订正)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学习要点 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讲解 本文题解 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相对而言的。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比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怎样理解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留侯论导学案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2.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 3.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号,眉州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他才气横溢,文学成就很大,是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继欧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为之一,并称;诗并称;词并称;书法、、、苏并称,北宋则是苏、、、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苏并称;诗苏黄(庭坚)并称;词苏辛(弃疾)并称;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并称,北宋则是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儒、释、道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2、背景链接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留侯,指,字。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沧海,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有《留侯世家》。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良无战功。刘邦说:“,,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今睢宁境内。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 伶官传序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1.积累和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知识。 2.领悟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理解文段中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链接】 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国,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方法指导】课前根据注释自学,划出不懂的字词句,课堂上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正音,与同学讨论或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不懂的字词句,再探究导学案上的相关题目,最后完成课堂检测。 预习案 1.给以下字词读音: 伶.()官有的放矢.() 盛.()以锦囊仇雠 ..()已灭 2.重点词语解释: 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 吾遗恨.()也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抑.()本其成败之迹 岂非人事 ..(. )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设计

《伶官传序》导学案 一、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永叔,晚年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读课文,正字音: 伶()官盛()衰之理盛()以锦囊()仇雠()契()丹三矢()逸豫()函()梁君臣之首 系()燕父子以组困于所溺()为()天下笑 二、课文解析及内容总结 1. 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 翻译划线的句子: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 段意: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第二段:世言(世人传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为兄弟,(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遗留的仇恨)也。(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庄宗受(接)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祀)庙,请 段意:论证中心论点。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没有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4)满招损,谦得益。”(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划线句子: (1)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 (3)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5)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段意: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段:故方(当)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讥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事物困扰, 段意: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2.结构总结: 三、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⑴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作动,订立盟约)⑵而告以成功(动作名,成就了的功业) ⑶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匣子装)⑷一夫夜呼(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盛衰由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 后唐庄宗失天下总 起 提出论点: 分 说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分 说 反面 逸豫可以亡身 启 示 满招损,谦受益 总 结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欧阳修及《新五代史》;了解唐末五代及北宋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重点实词、虚词及各种文言现象;疏通文章大意;解读作者的深刻寓意。过程与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对本文在音韵上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归纳法——通过对字词句的梳理,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举一反三法——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引申到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疏通文章大意,归纳字词句;深挖历史兴衰成败的教训。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史学观点,及文本以史鉴今、对比论证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明史,引发思考 1.导入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而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则更为温和地说:“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前行。一千年前的欧阳修也用他的方式编纂了前人的历史《新五代史》,并在千古名文《伶官传序》中向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他想对我们说什么呢?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4.背景。 欧阳修为何写伶官传,还得从五代开始讲起。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

留侯论整理_教师版

<<留侯论>> 一基本字词 1.通假字 ①卒然临之而不惊( 猝) ②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现) ⒉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 ①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抱负②必能信用其民矣 ⒊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人名词做动词,降低身份。 ②臣妾于吴者名词做动词,做臣妾。 ③油然而不怪者意动,以为怪。 ④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使动用法,使惊恐 ⑤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名词做动词称王 二、重点实词: ⒈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相互⒉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 ⒊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赤膊,表示谢罪⒋而非有平生之素交情。 ⒌养其全锋而待其弊保持⒍不称其志气相当 三、重点虚词 ⒈①彼其能有所忍也如果②非子房其谁全之难道③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大概 ⒉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竟然 ⒊①而世不察,以为鬼物认为 ⒋勾践之困于会稽在 ⒌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从 6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用,介词 .以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凭借,介词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而,连词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来,目的连词 7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用来,连词 所以观其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的原因 四、重点句式 1.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被动句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判断句 五、句子翻译 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报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张良从圯上老人那儿接受赠送的兵书,这件事实在荒诞不经。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其二:欧阳修和《伶官传序》 一、作者简介、解题及创作背景 1.欧阳修:字________,号________,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 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2.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 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 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留侯论 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留侯论学案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B.卒然临之而不惊 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解析】A项,“见”同“现”;B项,“卒”同“猝”;D项,“说”同“悦”。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拔剑而.起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勾践之困于.会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D.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解析】A项,而: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B项,于:介词,在/介词,被。C项,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D项,以:和“为”连用,认为/用。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此其所以 ..为子房欤! A.观其所以 ..微见其意者 B.而项籍之所以 ..败者 C.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 D.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A项,表凭借,其他三项与例句一样,均表原因。 【答案】 A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其君能下人 .. B.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 C.其身之可爱 .. D.夫持法 ..太急者,其锋不可犯 【解析】A项,古义:谦逊地对待别人;今义:奴仆,佣人。B项,古义:怀有的抱负;今义:一指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二指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C项,古义:值得珍爱;今义:①天真无邪,②令人喜爱。D项,古今义相同。 【答案】 D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 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二、解题: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三、时代背景: 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 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 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 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 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 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 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 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 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 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

新地问题详解《留侯论》学案

12、《留侯论》学案 编写:李会霞张晓娟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重难点提示】 1、重点:在学习本文立意新颖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留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自学导航】 一、正字音 卒()然临之圯()上老人刀锯鼎镬() 贲()育倨()傲鲜()腆() 彼其()不称()其志气肉袒() 二、重点实虚词

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三《伶官传序》复习学案 2016.10 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 4、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君臣相顾() 6、至于誓天断发() 7、抑本其成败之迹() 8、满招损,谦得益()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11、举天下之豪杰() 二、一词多义 1、与: ①与尔三矢()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 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④若水之归下也()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乱易整,不武()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4、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三、词类活用 1、函:函梁君臣之首() 2、夜:一夫夜呼() 3、东:仓皇东出() 4、兴、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难句翻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用

伶官传序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创作、文学主张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3、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重要的字词句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二、课前检测 复习检测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李存勖xù盛衰之理 shang 盛以锦囊 ch?ng 及仇雠已灭ch?u 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 三、相关知识 1、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人。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四、课堂问题 问题一:本文的论点是什么?问题二: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三: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四: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问题1:课文是如何表现庄宗的“忧劳”的呢? 问题2: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他都要“负而前驱”? 问题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问题五: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五、目标检测 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D ) A 负而前驱 B 一夫夜呼 C 仓皇东出 D 函梁君臣之首 2 、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传说晋王李可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六、配餐练习 A组题: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在序号上打“√”)。 (1)伶(A.líng;B.lín)官传序(A)

【最新】 《留侯论》教案

全面系统的WORD教案范文样板,欢迎你下载 《留侯论》教案 导读: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学目标】 一、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和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对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结合诵读指导,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二、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体会苏轼史论散文广征经史,破除陈见,别出新意的风格特色,欣赏他的文采。 三、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学习苏轼的创造精神和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自主学习、点拨引导、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今天,我们走近的是《留侯论》,看看苏轼是如何看待张良的。 二、题解 (一)释题 (投影) 张良 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二)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三、基础阅读 (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诵录音);学生听读,并注意字音和句读。 1.卒(cù)然临之 2.圯(yí)上老人 3.刀锯鼎镬(huò) ??? 4.贲(bēn)育 5.倨(jù)傲鲜(xiǎn)腆(tiǎn) 6.肉袒(t ǎn) ????? 7.彼其(jì)8.不称(chèn)其志气 ?? (二)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 (三)在前预习的前提下,学生分段诵读,并串讲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教师自由提问,适当补充。 1.重点词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