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

顿挫的文气。

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

证方法。

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课前准备】

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3、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正字音:

李存勖xù盛衰之理 shèng 盛以锦囊 chéng 及仇雠已灭ch óu 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二、研习课文

分析第一段

重点词语:盛衰之理 (道理 )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

古今异义:岂非人事哉古:人为之事。

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与其所以失天下古:两个词:连词“和”,代词“他”。

今: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翻译下列句子: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

分析第二段

重点词语:以(介词,用)三矢赐庄宗而告(告诉)之曰

尔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当”“一定”的意思。)无忘乃父之志词类活用: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古今异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古代指一般的官员。今:干某项事业

句式: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以锦囊盛(之)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分析第三段

重点词语:方(正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绳索)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迹象)

词类活用: 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考究

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在夜晚在四面向东名词作状语

乱者四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作乱,造反)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古今异义: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到,到……

的结局。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句式:告以成功(以成功告(之)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以组系燕父子介词结构后置句)

翻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失败的轨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第四自然段

重点词语:举(全,皆)天下之豪杰数十怜人困(围困)之

岂独(仅仅)伶人也哉

古今异义:及其衰也古义:等到他。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词类活用: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智勇之人)

句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祸患常常是从极细微的错误积累而成的,有谋略有勇气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伶人才如此吗?

三、【文本探究】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

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过渡: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读第二三段,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中,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 23岁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 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立国( 15年)923年 38岁灭后梁,建后唐,“函梁君臣之首”

灭国( 3年)926年 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作者认为庄宗得失天下原因是什么?

结论:“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

5、读二三段,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使用例证法,可以以论带史,以史论证。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件。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选材的匠心。

(2)正反对比论证

A、正面,忧劳可以兴国忧劳有具体表现吗?

“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背负着父亲的遗恨

三把箭?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劳”:其后用兵……及凯旋而纳之。一系列动词表明:身先士卒。

征战16年,几乎年年用兵,31字,既显示了作者的笔力,也让我们感受到

得天下的艰难、辛劳,愈是艰难愈是显示出“人事”的重要性。

B、反面,逸豫可以亡身

盛衰对比,突出其衰败之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突出衰颓时的悲惨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读对比论证的例句,盛时意气风发,衰时仓皇失措,大起大落,欲抑先扬。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5、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明确:A“皆自于人。”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6、作者详写庄宗忧劳的史实,却鲜有逸豫的史料,为何有关伶官及庄宗享乐的史料缺失?无意还是刻意?

明确:(1)这样的安排突显失天下的易、快

(2)关注本文题目

补充:伶官传: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立传伶官事迹在传内已详述,无需重复。

附带说明:《伶官传》共记四个伶官:敬新磨"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即郭从谦)三人为最。"

序:评价缘由

本文的写作目的:

借古讽今,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本文重在对庄宗盛衰史实的评论,而非写史,可见史家取舍材料之法。

总结:史论题材特点:

①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②在观点的指导下叙史,不是介绍历史,而是以史实为论据

③叙史一般用概括叙述方式,对个别极为重要的史实也可以具体地叙述。

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

“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概括,“燕王”与“契丹”“皆背晋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这也是欧阳修散创作的特点。

④叙史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因此常有明显的针对性,常用借古喻(讽)今的手法。

四、课堂延伸:

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明确: 1.小事不小 2.玩物丧志 3.事在人为 4.以古为镜

巩固练习

【与】与尔三矢(给,动词)

求!无乃尔是过与(读yú,通“欤”,语气助词)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介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动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连词)【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形容词)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副词)

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动词)

【归】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依附)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

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

【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举】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全,皆)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杀人如不能举(尽)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

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代词,你,你的)

何乃太区区(这,这样)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副词,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副词,于是,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

蒙冲斗舰乃以千计(副词,甚至,乃至)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只,仅仅)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6.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 B.抑本其成败之迹迹:事迹,事情的始. 末。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 .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 67.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B.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头叫“少牢”。 C.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68.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庄宗前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的情景,与后期“誓天断发,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文章最后引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这句话中,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的道理,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6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 66.A 67.B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 顿挫的文气。 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 证方法。 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课前准备】 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3、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正字音: 李存勖xù盛衰之理 shèng 盛以锦囊 chéng 及仇雠已灭ch óu 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二、研习课文 分析第一段 重点词语:盛衰之理 (道理 )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

《伶官传序》学案及答案

1.重点字词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 ..()得 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 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以一少牢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 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已灭, 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 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重点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重点字词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给)尔三矢,尔其无(通毋,一定)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状,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名状,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东(名状,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至于(直到)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名词作动词,推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爱的事物),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重点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检查我的基础 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存勖(xù)请其矢(shí)皆自于人欤(yú) B.伶官(línɡ)盛以锦囊(chénɡ)誓天断发(fà) 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ɡ)乱者四应(yínɡ) D.吾遗恨也(yí)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泣下沾襟(jīn) 提示:A项“矢”读“shǐ”;C项“皇”读“huánɡ”,“应”读“yìnɡ”;D项“溺”读“nì”。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提示:B项,恨:仇恨,怨恨。原:推究,考查。C项,抑:或者。D项,人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C 4.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 5.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提示: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B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和名言名句。 2、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难点:积累文言知识。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2、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预习自测】(课前预习——完成下列题目——课上检查、订正)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学习要点 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讲解 本文题解 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相对而言的。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比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怎样理解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伶官传序》课内练习题附答案

《伶官传序》练习 一、积累·整合 (一)、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1、岂非人事.. 哉 古义: 。今义: 。 2、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今义: 。 3、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今义: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盛衰之理. 2、负. 而前驱 3、及. 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 梁君臣之首 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举. 天下豪杰 8、数十伶人困. 之 9、祸患常积于忽微..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负而前. 驱 2、函. 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 呼,乱者四应 4、仓皇东. 出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 6、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 多昆玉所溺 (四)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 1、于 A 庄宗受而藏之于. 庙 B 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 霜叶红于. 二月花 D 智勇多困于. 所溺 2、其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其.后用兵 D 其.真无马耶 3、之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莫能与之.争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之.二虫又何知 F 吾欲之.南海,何如 失之者 4、与其所以 .. 5、而皆背晋以.归梁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五)判断下列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六)翻译下列语句 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七)名句默写

(完整版)《伶官传序》挖空练习及(包括翻译答案文学常识重点句子翻译)

一、在括号内填上加点字词的含义 《伶官传序》挖空练习 呜呼!盛.(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哉!原. (推其根 本)庄宗之所以.. (……的原因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介词,拿)三矢赐庄宗而. (连词,表承接 )告之曰:“梁,吾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 (连词,表转折)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 恨也。与尔三矢,尔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无忘乃. (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 之于庙(句式:省略句 )。其.(代词,代赐三矢之事)后用兵,则遣从事.. (一般属官)以一少牢..(旧时祭祀只用羊、猪二牲叫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介词,用)锦囊(句式:状语 后置),负而前.(名作状语,在前面)驱,及凯旋而纳. (收藏)之。 方.(当)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函. (名作动,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意志、气概)之盛. (骄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 已定,一夫夜.(名作状语,在夜里)呼,乱者四应,仓皇东. (名作状语,向东)出,未及见贼而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相对而视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多么)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 ).本. ( 推究)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 )国,逸豫可以亡. (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 ( 所有的)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被 )天下笑(句式:被动句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被动句)岂独伶人也哉! 2、翻译文中划“ ”的句子: ① 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9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笑乐。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二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 伶官传序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1.积累和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知识。 2.领悟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理解文段中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链接】 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国,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方法指导】课前根据注释自学,划出不懂的字词句,课堂上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正音,与同学讨论或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不懂的字词句,再探究导学案上的相关题目,最后完成课堂检测。 预习案 1.给以下字词读音: 伶.()官有的放矢.() 盛.()以锦囊仇雠 ..()已灭 2.重点词语解释: 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 吾遗恨.()也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抑.()本其成败之迹 岂非人事 ..(. )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设计

《伶官传序》导学案 一、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永叔,晚年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读课文,正字音: 伶()官盛()衰之理盛()以锦囊()仇雠()契()丹三矢()逸豫()函()梁君臣之首 系()燕父子以组困于所溺()为()天下笑 二、课文解析及内容总结 1. 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 翻译划线的句子: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 段意: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第二段:世言(世人传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为兄弟,(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遗留的仇恨)也。(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庄宗受(接)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祀)庙,请 段意:论证中心论点。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没有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4)满招损,谦得益。”(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划线句子: (1)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 (3)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5)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段意: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段:故方(当)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讥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事物困扰, 段意: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2.结构总结: 三、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⑴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作动,订立盟约)⑵而告以成功(动作名,成就了的功业) ⑶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匣子装)⑷一夫夜呼(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盛衰由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 后唐庄宗失天下总 起 提出论点: 分 说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分 说 反面 逸豫可以亡身 启 示 满招损,谦受益 总 结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欧阳修及《新五代史》;了解唐末五代及北宋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重点实词、虚词及各种文言现象;疏通文章大意;解读作者的深刻寓意。过程与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对本文在音韵上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归纳法——通过对字词句的梳理,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举一反三法——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引申到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疏通文章大意,归纳字词句;深挖历史兴衰成败的教训。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史学观点,及文本以史鉴今、对比论证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明史,引发思考 1.导入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而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则更为温和地说:“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前行。一千年前的欧阳修也用他的方式编纂了前人的历史《新五代史》,并在千古名文《伶官传序》中向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他想对我们说什么呢?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4.背景。 欧阳修为何写伶官传,还得从五代开始讲起。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

(完整版)伶官传序课后参考答案

(四)伶官传序 一本文背景复杂,内容纷繁。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精心安排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第二部分,即第2、3段,叙述了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概括。其中第2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过。这一段以“晋王三矢” 贯穿前后,分作两层来记述。:第一层写庄宗接受遗命。第二层写庄宗执行遗命。全段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顺势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这就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理论的概 括,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说明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从而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取得了相互的照应。第三部分,即第4段,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逆”的经验教训,总结全文。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力,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本文虽然材料繁复,但是作者始终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上,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抒发的感情和议论,都是在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中,申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这就使得文章气脉贯通,前后呼应,散而不乱,结构严谨。 二请反复诵读下面两个由一些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所构成的长句,体会与“盛”“衰”相配合的在文势上的扬和抑、起和落,感受前后情感的变化。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参考答案 这两个长句一写兴盛,一写衰败,运用鲜明的对比方法,总结历史教训,阐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前面写庄宗系燕父子、杀梁君臣胜利归来、还矢太庙时的意气风发,“可谓壮哉”!而与此相对应,又写到后来天下大乱时的士卒溃散、君臣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作者写凯旋时的踌躇满志,笔势激越,情调昂扬;写败亡时的仓皇失措,笔势迂回,情调低沉凄怆。因前后所表达的内容不同,语言和情感也发生了一扬一抑、大起大落的变化。而且句式骈散结合,多使用对称的词语,就更突出了前后盛衰对比的特点。 三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1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归之。此后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它归还到祖庙。

《伶官传序》学案(含答案)

其二:欧阳修和《伶官传序》 一、作者简介、解题及创作背景 1.欧阳修:字________,号________,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 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2.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3.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 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 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

欧阳修《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6题。(10分)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函梁君臣之.首项王瞋目而叱之.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而心识其.所以然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官知止而.神欲行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一段从“呜呼”起笔,提出中心论点,并以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为例,引发对历史的追 问和感慨,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以晋王三矢的传说,叙述了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与首段的“盛”和“得天下” 相照应,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C.第三段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D.这篇史论观点明确,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叙事说理,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 方法进行论证,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 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二、解题: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三、时代背景: 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 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 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 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 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 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 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 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 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 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

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三《伶官传序》复习学案 2016.10 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 4、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君臣相顾() 6、至于誓天断发() 7、抑本其成败之迹() 8、满招损,谦得益()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11、举天下之豪杰() 二、一词多义 1、与: ①与尔三矢()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 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④若水之归下也()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乱易整,不武()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4、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三、词类活用 1、函:函梁君臣之首() 2、夜:一夫夜呼() 3、东:仓皇东出() 4、兴、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难句翻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用

伶官传序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创作、文学主张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3、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重要的字词句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二、课前检测 复习检测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李存勖xù盛衰之理 shang 盛以锦囊 ch?ng 及仇雠已灭ch?u 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 三、相关知识 1、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人。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四、课堂问题 问题一:本文的论点是什么?问题二: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三: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四: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问题1:课文是如何表现庄宗的“忧劳”的呢? 问题2: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他都要“负而前驱”? 问题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问题五: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五、目标检测 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D ) A 负而前驱 B 一夫夜呼 C 仓皇东出 D 函梁君臣之首 2 、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传说晋王李可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六、配餐练习 A组题: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在序号上打“√”)。 (1)伶(A.líng;B.lín)官传序(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