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二氧化硫既是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原料气之一,也是污染环境的一种气体。其化学性质的多样性——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如能否与BaCl2或CaCl2溶液反应;与Ba(NO3)2、Ca(ClO)2溶液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漂白原理及其检验方法……。

本节课试图通过比较法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行阐释,以期达到明确概念,澄清“模糊”的目的;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利用历年综合性的高考试题,将知识点和考点联系起来,加深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认识,从而提升根据题设背景提取题给信息、综合分析和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化学试剂的颜色及其变化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巩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比较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物质或事物的纵横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比较法有“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将同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不同点

异中求同——将异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相同点

(2)明确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的联系

(3)强化提升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训练破题的技巧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思辨和实证的思维方法,明确二氧化硫的“利”与“害”,趋利避害

(2)懂得规范操作和科学表述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实验

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BaCl2(aq)、BaCl2-NH3(aq)、H2S(aq)、石蕊(aq)、Ba(NO3)2(aq)、MnO4—/H+(aq)、I2-淀粉(aq)、Br2(aq)、FeCl3(aq)、品红(aq)中。

1.现象描述

2.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将二氧化硫换成二氧化碳

分析比较现象,综合得出结论

(2)漂白性概念辨析

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就是SO2?检验SO2的操作?

2.SO2能使石蕊溶液先红后褪吗?

3.SO2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其漂白作用吗?为什么?

4.SO2使NaOH-酚酞溶液的红色是其漂白作用吗?

(3)还原性

1.还原性:S2—>SO2或H2SO3或HSO3—>I—

2.遇到氧化剂,勿忘还原性

(4)高考题剖析 (5)布白——下节课进行内容

附:安徽省涉及二氧化硫及其盐的高考题

(一)2013年第8题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二)2009年第10题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 、NH 4+、H +、NO 3-、HCO 3-

B 、K +、Al 3+、SO 42-

、NH 3·H 2O

C 、Na +、K +、SO 32-、Cl 2

D 、Na +、CH 3COO -、CO 32-、OH -

(三)2011年第8题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饱和氯水中 Cl —、NO 3—、Na +、SO 32—

B .c (H +)==1.0×10—13mol/L 溶液中

C 6H 5O —、K +、SO 42—、Br — C .Na 2S 溶液中 SO 42—、K +、Cl —、Cu 2+

D .pH==12的溶液中 NO 3—、I —、Na +、Al 3+ (四)2013年第9题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银氨溶液: Na +、K +、NO 3—

、NH 3·H 2O B .空气: C 2H 2、CO 2、SO 2、NO

C .氢氧化铁胶体: H +、K +、S 2—、B r —

D .高锰酸钾溶液: H +、Na +、

SO 42—

、葡萄糖分子 (五)2012年第9题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 2(g) + 2CO(g) 2CO 2(g) + S(l)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 2的转化率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六)2013年第13题

已知NaHSO 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 3—+ H 2O H 2SO 3 + OH —

HSO 3— H + + SO 32—

② 向0.1mol·L -1的NaHSO 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金属Na ,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 3—

)增大

B.加入少量Na 2SO 3固体,则c(H +) + c(Na +) = c(HSO 3—

) + c(OH —

) +12

c(SO 32—

)

催化剂

C.加入少量NaOH 溶液,233(SO )(HSO )

c c --、(OH )(H )

c c -

+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 (Na +) = c (SO 32—

)>c (H +) = c (OH —

) (七)2009年(17分)

W 、X 、Y 、Z 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Y 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 (八)2010年(14分) ……

(4)处理含XO 、YO 2(经推理得出XO 为CO 、YO 2为SO 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 。已知:

XO(g)+1/2O 2(g)==XO 2(g) △H ==—283.0kJ/mol Y(s)+O 2(g)===YO 2(g) △H ==—296.0kJ/mol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2年(15分)

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 样品中含SO 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

(1)气体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______;通入N 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 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取样品w g ,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 mol·L —

1 I 2溶液V mL ,则1 kg 样品中含SO 2的质量是______g(用含w 、V 的代数式表示)。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学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苏教版化学1第4专题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王海英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结构→性质→用途,而是从现实实际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课前循环播放的优美风景图片与一组环境污染图片的对比,视觉冲击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课堂创设“模拟酸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并由此引出相关问题,设计展开四个探究活动:①二氧化硫可溶于水且溶液显酸性。 ②探究SO 的还原性。③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产物。④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 2 些场景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原理、类比迁移等化学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其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硫用途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的组成及价态,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投影】一组美丽的画面 【教师引入】清山秀水惹人醉,如画美景不胜收。美丽的风景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否则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教师投影】一组被酸雨污染的画面

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教案

第二节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 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与作用,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三位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②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 ③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且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②借助于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内容,创设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情景,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②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课堂导入】【实物展台】 化学表演:龚喻《想当电工的粗铜》 【问题设计】龚喻同学把铜冶炼出来了,这个铜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氧化硫的制备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在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硫的方法有哪些? 【PPT展示】一、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 【合作学习】男同学和女同学PK赛,看谁写得多,谁写得好。 【自主学习】问题1:三种制备二氧化硫的方法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2:制备二氧化硫,选择20%、70%、98%的硫酸,哪一种更好? 【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制备气体考虑的原则①原料尽量采用非气体②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③方便收集,所以我们采用固液不加热的方法制备气体,选用的硫酸浓度为70%左右。 【实验探究】分别把SO2通入下列溶液 会有怎样的实验现象呢? 【自主学习】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 【问题讨论】把SO2通入石蕊中,石蕊会先变红,然后会怎么样?会不会褪色? 把SO2通入NaOH和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把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把SO2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阅读教材】必修一P90,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小结】SO2的漂白性在溶液中只针对品红溶液。 【问题讨论】把S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中,对应的方程式应该如何书写? 【课堂训练】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反应 (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与足量的石灰水 (4)与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5)(16江苏)S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和CO2,其离子方程式为 【PPT展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问题讨论】二氧化硫中硫的价态是正四价,而硫的家族梦想是正六价,也就是说二氧化硫是还原性是比较强的。大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材分析: 教材把该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个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前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体会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对硫元素化合价上的多变性,性质上的特殊漂白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的学科观念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以及化学的价值观等形成辩证的认识,也为后面硫酸、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这些知识为本课酸雨的形成与成分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对问题的分析、评价方面不够全面,在实验设计和规范操作方面也有待进一步训练。因此,如何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运用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 2.在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学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归纳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提高科学分析的能力,培养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对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生产的应用的利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科学风险认知,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二氧化硫既是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原料气之一,也是污染环境的一种气体。其化学性质的多样性——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如能否与BaCl2或CaCl2溶液反应;与Ba(NO3)2、Ca(ClO)2溶液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漂白原理及其检验方法……。 本节课试图通过比较法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行阐释,以期达到明确概念,澄清“模糊”的目的;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利用历年综合性的高考试题,将知识点和考点联系起来,加深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认识,从而提升根据题设背景提取题给信息、综合分析和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化学试剂的颜色及其变化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巩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比较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物质或事物的纵横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比较法有“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将同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不同点 异中求同——将异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相同点 (2)明确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的联系 (3)强化提升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训练破题的技巧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思辨和实证的思维方法,明确二氧化硫的“利”与“害”,趋利避害 (2)懂得规范操作和科学表述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实验 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BaCl2(aq)、BaCl2-NH3(aq)、H2S(aq)、石蕊(aq)、Ba(NO3)2(aq)、MnO4—/H+(aq)、I2-淀粉(aq)、Br2(aq)、FeCl3(aq)、品红(aq)中。 1.现象描述 2.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将二氧化硫换成二氧化碳 分析比较现象,综合得出结论 (2)漂白性概念辨析 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就是SO2?检验SO2的操作? 2.SO2能使石蕊溶液先红后褪吗? 3.SO2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其漂白作用吗?为什么? 4.SO2使NaOH-酚酞溶液的红色是其漂白作用吗? (3)还原性 1.还原性:S2—>SO2或H2SO3或HSO3—>I— 2.遇到氧化剂,勿忘还原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最全版

[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三个维度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并且将三维目标溶合于探究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有机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4)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四、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本次说课我将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地位、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及其依据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必修1课本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安排课时为15分钟。本节课所要接触到的非金属硫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接触的又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学生可以联系前面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比运用到硫及其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上。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上节课的实验基础上的,上节课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到实验室做了二氧化硫溶于水以及其使品红褪色的实验,并让同学们课后与小组同学进行共同探讨,得出小组讨论结果。本节课采用“实验回顾—现象分析—问题讨论—实验结果”的总体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上一节课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步回顾讨论,师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回顾共同探讨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本节课探讨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与其漂白性。因此本节课为后面下一节课二氧化硫其他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教学大纲,以及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它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知识目标中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然后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探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组员协作精神;让学生课后做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后,让我们再看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依据部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难点是可逆反应,这样设计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二氧化硫重要的化学性质,必须重点掌握。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这个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比较陌生,对于刚接触可逆反应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板书设计以及时间分配来强调和突破重难点,同时也采用学生实践的方法来强调重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知识要点】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的水溶液pH 7(填>,<,=)。 (1)SO2是酸性氧化物:(请与CO2对比学习) a.与水反应:(H2SO3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b. 与氧化钙反应: c.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 与Ca(OH)2溶液反应 (2)SO2的漂白性: SO2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现象____________;然后给溶液加热,现象_。 结论:____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这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_________的无色物质。而________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_________,恢复原来颜色。 (3)SO2的强还原性: a.与氧气: b.与双氧水: c. 与氯水(溴水或碘水): d. 与酸性KMnO4 (4)SO2的弱氧化性: 与硫化氢气体: 3.二氧化硫的污染 a、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于。 b、形成硫酸型酸雨(空气中硫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 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2形成弱酸H2CO3,pH约为5.6) c、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两条途径: d.、酸雨的危害: (1)酸雨进入江河湖泊,会导致__________难以生存,影响___________的繁殖 (2)酸雨落至土壤中,使其中的____、____、_____等营养元素溶出,并迅速流失,使土壤肥力____,并被逐渐酸化,农作物和树木的成长遭到破坏。 (3)酸雨会使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加快。 e、防治酸雨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有:燃料脱硫;少用煤作燃料;开发新能源。 一、SO2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a.弱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 b.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Br2、I2、HNO3、KMnO4、H2O2等)氧化 SO2与O2反应 SO2与H2O2反应 SO2使氯水褪色: SO2使溴水褪色:

湖南省新宁会议高中化学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围绕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 识。 ②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难点:酸雨的形成原因 二、学情、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①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 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②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 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SO2以及SO2 的部分物理性质。 ③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 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④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 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班级:姓名:2017/6/19 【教学目标】1、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及危害 3、了解酸雨的形成和防护 【知识梳理】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硫。2.化学性质: (1)SO2是酸性氧化物:(请与CO2对比学习) a.与水反应: (H2SO3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 b.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 与Ba(OH)2溶液反应 c.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与Na2CO3溶液反应 (2)SO2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a.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Br2、I2、H2O2、HNO3、KMnO4等)氧化 ①SO2使溴水褪色: SO2+Br2+2H2O==H2SO4+2HBr ②SO2使氯水褪色: ③SO2与O2反应: ④SO2与H2O2反应: ⑤SO2使KMnO4溶液褪色: b.弱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 (3)SO2的漂白性:使品红褪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于。 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 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2形成弱酸H2CO3,pH约为5.6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两条途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① ② 【课堂练习】1.左图是古时用燃烧硫的方法漂白布料的 图片。请同学们分析其原理。 2.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是[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观察颜色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品红溶液中 3.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高温下二氧化硫可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 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C.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H2O2水溶液使染料褪色 3.根据实验室制取某种干燥气体的装置图(如图所示),判断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固体药品和液体可能是()

A.Na2SO3固体和浓硫酸B.大理石和稀盐酸 C.MnO2和浓盐酸D.高锰酸钾和浓盐酸 4.(2010·南京六中高一期末)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 A.饱和食盐水B.NaOH溶液 C.足量澄清石灰水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降低煤燃烧产生的SO2的排放量的措施之一是推广使用低硫煤并在煤中加入生石灰,此方法称为“钙基固硫”.这种煤燃烧后,大部分硫元素最终存在的形式是() A.CaS B.CaSO3 C.CaSO4D.SO3 6.不能用来干燥SO2气体的是() A.浓硫酸B.碱石灰 C.无水氯化钙D.P2O5

7.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无色无色白色沉淀无色溶液 B.红色无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 C.红色无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无色无色溶液无色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1分) 8.(10分)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Na2S 溶液、Na2SO3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氨水. (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2分)如何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写出所需除杂试剂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括号内为杂质). (1)SO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 一、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通过简单介绍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掌握好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硫,用于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归纳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比较、思考提高归纳、总结、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探索的思维方法,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三)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四)通过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试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特殊性、漂白性和还原性。 (六)通过改进实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实验内容设计 实验探究1:用干燥的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硫,然后向矿泉水瓶中注入蒸馏水,请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为什么注射蒸馏水而不是自来水? 实验探究2:向变瘪的矿泉水瓶中注入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探究3:用干燥的试管收集二氧化硫,用橡胶塞塞住,然后用注射器吸10mL的品红溶液向试管注入品红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探究4:用干燥的试管收集二氧化硫,用橡胶塞塞住,然后用注射器吸10m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向试管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探究5:给实验探究3和实验探究4的试管加热,对比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向其滴加酸性氯化钡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这又说明什么? 三、实验方法设计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适当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是实验教学课,所以以实验为主,通过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演示实验、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 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体会实验探究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案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型:物质知识课【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知识要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即将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本节课将从生活中熟悉的酸雨为切入点,以酸雨的形成及防治为明线,二氧化硫的性质为暗线,两条主线下,二氧化硫的作用为次线,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着重以核心问题为导向和学生共同构建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做有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教材分析】[1] 1、教材内容 本节课被安排在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的最后一个专题第一单元第一小节,是学生在学习了氯、溴、碘、钠、镁、铝、铁、铜等元素及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硫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2、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为后续内容“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以及“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学习打下了铺垫,可谓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1]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对形象、具体、有实验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他们的思维不够严谨,虽比较喜欢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展开实验探究。而且本节课主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酸雨”展开,酸雨的形成及防治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内容都将成为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比较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新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酸雨污染的图片,引出形成酸雨的首要物质-二氧化硫。投影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实验探究] 学生:每四人成一个小组进行探究实验,老师事先制好二氧化硫气体,每组分一试管,学生按学案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讨论其中显示的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学案中有关探究内容如下: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其按学案进行实验,同时巡视,指出个别同学操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当之处,如闻气味的方法,加热试管中液体的方法,滴加溶液的方法等。 [交流汇报] 教师:在不同组中各挑一个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以及讨论所得的结论,然后让其他组进行补充。 学生:分小组实验时按小组讨论实验中体现的二氧化硫的性质,并记录在学案上。 生1:有刺激性气味,无色 生2:试管中水面上升,说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 生3:水溶液呈酸性,说明二氧化硫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生4:….. [探究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首先,按照学生观察到的和书上介绍的可知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投影: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

水的气体。 其次,讨论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时,运用类推和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与二氧化碳的对比,投影: 在投影表格中给出CO2的有关方程式,由学生写出SO2的方程式,进一步得出二氧化硫的吸收方法,可以有浓的碱溶液或生石灰吸收;同时由两者与水的反应了解什么是可逆反应,指的是同时同条件下即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 再次,讨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时,从化合价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投影: 投影打出二氧化硫、氯水、氧气反应的部分方程式,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这三个反应中二氧化硫体现的性质并补全方程式,推测出其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原理是还原性,得出二氧化硫的一种检验方法。 最后,讨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强调原理和效果,由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氯水的漂白性,进行对比后给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程度为暂时

高中化学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二氧化硫的 危险 二氧化硫的性质 ?概述: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质: 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约为1:40)密度2.551g/L。(气体,20摄氏度下)熔点:-72.4℃ (200.75K)沸点:-10℃(263K) 化学性质: (1)SO2+H2O==H2SO3(亚硫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2)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的危险: 1. 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2.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3. 环境危害 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容易被空气中的粉尘催化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化学式2SO2+2H2O+O2=2H2SO4) 4. 燃爆危险 该品不自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急救措施: 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最全版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最后的伊甸园 课题: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操作,讨论探究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2. 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性质以及漂白性两个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难点:可逆反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1min)——第一张ppt (教师板书,写在主板书的位置: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师:好,同学们!我们来继续上节课的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到实验室做了二氧化硫溶于水以及其使品红褪色的实验,下面我们来看一张图片(教师点击ppt)。 教师提问:本来是一朵红色漂亮的花为什么放到瓶子里之后突然就变成了白色的呢?是电视上我们看到的魔术吗? 学生发言:…… 教师:相信同学通过上节课的实验以及课后老师叫你们回去小组讨论实验现象之后,大家都应该知道为什么了吧?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二氧化硫这个能使红花变白花的神秘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吧! 二、回顾实验,归纳性质 教师: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做的实验吧!课后大家也回去交流讨论了,

那么大家现在来说说二氧化硫到底有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呢?大家把自己记录到的实验现象拿出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发言:…… (教师板书,写在副板书的位置,分类写下同学们所说的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好,那我们接下来进入二氧化硫物理性质的学习,看看同学们总结分析的实验现象对不对? 三、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min)——第二张ppt 教师: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呢?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水溶性?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教师一边点击ppt,一边让同学们插话说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教师板书,写在主板书的位置:一、物理性质) 四、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水溶性(2min)——第三张ppt (教师板书,写在主板书的位置:水溶性) 教师:现在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大家都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怎么做这个实验了吧?将集满二氧化硫的试管倒扣在水中振荡。实验现象怎么样啦?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做到的实验现象啊? 学生回答:试管的液面上升。 (若该学生没有回答正确,继续叫下一个学生) 教师:很好,那么为什么试管液面会上升呢?大家有没有回去查阅资料啊?下面我们找个小组代表来说一下。 学生回答:(回答出大概意思) 教师:分析得很好,我们物理上也学习过大气压了,这对同学们来说应该不是很困难吧!这是由于SO2溶于水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把水压入试管中了。从这一步的实验当中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硫的水溶性怎么样了吧? 学生发言:二氧化硫溶于水 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4min)——第四张ppt(重点、难点)(教师板书,写在主板书的位置:二、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教师:但是SO2溶于水真的仅仅只是溶解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啊?大家在接下来的实验当中发现了什么啊?(学生插话)我们来看看第二步的实验,用pH试纸测SO2水溶液的pH。大家做出来的现象怎么样啊? 学生发言:试纸变成了红色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回忆一下初中所学过的知识,什么物质会使PH试纸变成红色啊? 学生发言:酸性物质 教师提问:那就是说SO2和H2O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导致试纸变红色了?这种酸性物质是什么呢?大家还记得以前学习CO2的知识吧,那么CO2与H2O反应生成什么啊?(学生插话回答,教师板书)。好,既然大家都知道CO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怎么写了。那么我们就根据类比的方法,写出SO2和H2O反应的方程式,哪位同学上来写一下啊?

教案-二氧化硫的性质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二氧化硫的性质》 所用教材教材名称:高中化学必修1 章节:第四章第三节页码:89页出版社: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硫在高中化学当中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它的性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去关注它的存在,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等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试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辨证认识食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用具教材及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及内容【板书】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引导】1.展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 质量日报、国内外酸雨危害的短片 及我国酸雨分布图等。 2.介绍:酸雨是英国化学家史密斯 于1872年提出,一般PH小于5.6 的雨、雪、雾等的大气降水、数值 5.6的来源是大气降水与CO2气体平 衡时的降水天然酸度。 3.展示学生采集的雨水样品 【提问】1.我们采集的当地雨水是 不是酸雨? 2.雨水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硫酸型酸雨中的硫元素是从哪儿 来的? 4.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怎样转变 为酸性物质的? 【引导】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样品引 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物理性质。 【板书】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 【提问】1.二氧化硫是什么气味 呢?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看过放 鞭炮吗?当时你闻到什么? 2.二氧化硫的密度与空气相比如 何? 3.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如何?它是否 易溶于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探究实验】 1.测定雨水的PH值 2.猜测可能成分 3.实验验证(如检验 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回答】工业生产中 大量含硫矿物燃料的 使用,使空气中的二 氧化硫气体较多。雨 水中含有的亚硫酸和 二氧化硫不断被空气 中的氧气氧化成强酸 硫酸。空气中二氧化 硫的烟尘等作用下氧 化为三氧化硫溶于雨 水成酸雨。 【回答】学生观察讨 论归纳总结二氧化硫 的物理性质。无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通过观察素材让 学生了解二氧化 硫与社会生产、 生活,环境之间 的关系,能够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增强学生的 求知欲,使学生 知道“从生活走 进化学,从化学 走向社会”。 培养学生总结归 纳物质的物理性 质的能力。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反思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反思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反思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单元专题一的内容,本节课充满着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相关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又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有: 1、以图片形式用乐山大佛腐蚀事件引入新课,紧紧围绕酸雨给人类带的危害,以现实生活中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自然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新课。 2、关注学生主体。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的传授,我都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体系。在问题解答方面,产生的疑惑方面,我会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集思广益。结果这个做法在课堂上看到学生非常活跃,师生互动比较激烈与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观看实验录像、比较、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自我表现法等综合启发式教学法学习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设计意图是突破本节的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

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在讲完二氧化硫与碱反应后,提出生产生活和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尾气应如何处理等等。总之在进行二氧化硫的教学中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所引用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都能充分的利用。在整节课中,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不仅学生动手操作是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学生不断的动脑思考更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 4、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学习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系统掌握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整节课实施的是“以练带复”教学模式,以练习巩固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高考题让学生觉得高考离他们并不遥远。但是由于预设有些高,我垫的板凳不够高,学生在解题时有些吃力,所以下次要注意把难点知识分散难度。 总之,这次的公开课我经过认真备课,查阅资料、虚心请教的过程以及同组老师的点评,都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对我以后的教学成长都受益匪浅。

二氧化硫基本性质

二氧化硫(SO2)的基本性质 【SO 2的物理性质】 又名亚硫酐,为无色有强烈辛辣刺激味的不可燃性有毒气体。分子量64.07,密度2.3g/L,溶点-72.7℃,沸点-10℃。溶于水、甲醇、乙醇、硫酸、醋酸、氯仿和乙醚。易与水混合,生成亚硫酸 (H 2SO 3),随后转化为硫酸。在室温及392. 266~490.3325kPa(4~5kg/cm 2)压强下为无色流动液体。 【SO 2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SO 2 + H 2O = H 2SO 3 2.弱氧化性 2H 2S + SO 2 = 3S + 2H 2O 3.还原性 2SO 2 3 5SO 2 24 = 2MnSO 4 + 2MnSO 4 + K 2SO 4 2SO 2 + Cl 2 = H 2SO 4 + 2HCl 4.漂白性 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职业接触】 燃烧含硫燃料、熔炼硫化矿石、烧制硫磺、制造硫酸和亚硫酸、硫化橡胶、制冷、漂白、消毒、熏蒸杀虫、镁冶炼、石油精炼、某些有机合成等作业工人和有关人员皆有可能接触。另外,它是常见的工业废气及大气污染的成分。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