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决策 科学化 民主化

行政决策 科学化 民主化

行政决策  科学化  民主化
行政决策  科学化  民主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己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履行各项政府职能的基础,而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则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着眼点。有关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己经研究了多年,也探索了多年。虽在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相比,我国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这种状况一方面给行政主体在执行相关的决策时产生巨大的阻力,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各级行政主体紧密跟随世界发展的步伐,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果以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国情作为立足点,那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决策体系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根本保障。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行政决策的具体状况,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这一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内容体系展开了论述。第二部分主要围绕着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围绕着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现状及行政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完善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

关键词: 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内容体系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涌现,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对行政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历来倡导的决策方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如关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关于改革和开放的决策,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决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策等等,并且在决策的方法和程序上明确提出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卜的问题。改革开放越深入,环境越复杂,行政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就越突出,对决策的要求就越高。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必须改革旧的决策观念和决策方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氛围。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我国公共部门决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摆在我国公共部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行政决策制定的民主化

要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必须首先解决一个决策参与的民主化问题。我国是一个长期由封建主义统治的国家,旧的封建观念至今在

人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专制和独裁是封建主义的主要特点,在封建社会是不存在民主参与的,更谈不上决策方面的民主参与,尤其是行政决策方面的民主参与。在那个时代,国家高层次的重大决策是由封建帝王亲自掌握的,“圣旨”决定一切。决策只是皇帝及其官僚的事情,绝无民主参与可言。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自然会形成这样的观念:似乎行政决策只能由少数有权的个人做出,谁的权大,谁做出的决策就是正确的,这种错误的观念今天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非常深刻的。要在我国实现政府部门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必须首先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决策不民主的思想观念和民族心理。一方面,要求领导者决策时要有民主作风;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利益的自由表达机制和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鼓励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身利益,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的决策,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行政决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行政决策的制定者,把决策的制定也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关心自身利益在公共决策中是否得到体现,从而使公共部门的决策真正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并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行政决策讨论的公开化

行政决策讨论公开化的实质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决策过程,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在我国政府过去的行政决策实践中,行政决策的公开讨论往往十分有限。如果说,在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的行政决策实践中,还存在着某些意义上的“研究”的话,那也只是少数领导人的“神秘式”的研究。至于公开讨论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在我国要

真正实现政府部门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必须彻底扫除这种习惯,坚决反对行政决策过程中不必要的神秘化,除需要保密的行政决策外,应允许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对政府的重大决策开展广泛的民主性的研究和讨论,实现行政决策研究的公开化。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通过“百花齐放”,以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使行政决策的选择范围更加扩大,通过公开讨论,以达到对各方案的分析和比较更深入、更正确的目的。

(二)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基本内容

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问题直接同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联系在一起。在科学决策中,科学是生产社会软件的基础和根据,科学性制约着决策的方向、过程和正确性。“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本质是行政决策的主观活动要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其具体含义是指决策者依靠专业人员或机构组成的智囊团,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按照科学的程序,依靠健全的体制所进行的决策。其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

1.行政决策机构及其体制的科学化

依靠科学设置的行政决策机构是行政决策科学化的组织保证。健全的决策机构系统实际上是从决策目标的制定、方案的提出到决策实施的全过程的一个系统“工厂”。因此,决策机构系统的功能是否健全,其结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影响着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根据决策活动的特点,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决策机构系统应当由决策中枢系统、信息系统、咨询系统、执行系统、监督与反馈系统组

成。它们之间应分工合理、任务明确、职权清晰、密切协作,共同完成行政决策的各项任务,确保行政决策目标的实现。这从根本上反映出行政决策的体制性问题,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

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决策,是行政决策科学化的行为保证,科学的行政决策程序应当是一个严密相接的逻辑程序系统,有着内在的规律性。一般说,行政决策在程序上主要经历六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二是确立目标,三是拟定方案,四是分析评估、方案择优,五是试验实证,六是实施总结。

3.行政决策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化

科学的决策方法,技术和手段,是行政决策科学性得以实现的便利工具,是通往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桥梁。决策方法和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行政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内涵与形式是不同的。在当代,出现了许多新的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决策方法、技术,如调查研究的技术、智囊团技术、可行性研究、技术预测技术等等,它们的重要特征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高度统一。

(三)行政决策民主化与行政决策科学化的辩证关系

在现代社会里,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决策的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决策的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本质和归宿。“要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就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没有决策的民主化,就不能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就谈不上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尊重实践经验、尊

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也就不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和实施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最终也就不会有决策的科学化。因此,行政决策不应该只是决策者的个人行为,在有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决策者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开辟各种渠道,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要欢迎对决策问题的讨论,集思才能广益,才能充分发挥专家群众的作用,这样的决策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能最终形成科学的决策。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本质和归宿,实行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为了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的目标,决策的民主化必须有科学的意义,体现和达到科学的要求;同时,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建立和健全决策的一套严密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否则,决策民主化将成为空话而流于形式。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必要性

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实现正确决策的保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具体说来,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而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化都要求政府在作出行政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经济主体,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充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同时由于更多的决策事项要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时空跨度更大,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其难度也更大,社会对决策的要求更高,作出决策之后,调整决策将更加困难,允许在决策上犯错误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小,一旦作出决策,结果将更加严重。因此要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必须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行政决策内容上的特性,决定必须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行政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它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内的一切公共事务。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小到方方面面公共事物的日常管理,都要通过政府的决策来进行筹划和管理。它涉及的范围广、机构多,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数量大,这些正是国家政权职能的广泛性所决定的。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我

们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因为,只有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才能使决策正确反映各个领域、各项管理事务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促进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才能使决策者在大的方面运筹帷幄、指挥正确,小的方面有条不紊、指导有方,把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结合起来,促进行政职能的充分发挥;才能使决策在动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以最佳的投入,获得最好的产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政决策体制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动摇,并向现代化的决策体制迈进了一大步,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转型社会由传统决策体制向现代决策体制转变的时期,现行的行政决策体制离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现代目标仍有差距,这也要求加快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我国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温家宝总理在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在会见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到,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是实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着眼点,强调重大的经济决策、重大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建设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形成领导、群众和专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进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这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四)行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上的特性,决定必须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任何行政决策都是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都要反映国家和人民的

意志,代表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正是我国政权的民主性质所决定的。行政决策要正确反映和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取得了很大进步,建立了一些现代民主的决策观念;部分完善了决策体制;建立了一些决策辅助机构;开始采用一些现代决策手段和方法,所有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行政决策朝着民主化科学化的目标迈进,这些进步是我国在行政决策体制和决策模式方面改革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开始重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问题,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步伐开始加快,行政决策体制不断得以完善。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党的领导决策重大失误的产生,与决策不科学、不民主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我国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先声。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党的十五大再一次强调,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自此,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而经过几次职能调整和机构改革之后,各地的政府行政机构按照人员精简、分工明确、统一效能的目标,普遍建立了政策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或信息处理中心等研究咨询机构,而民间政策研究咨询机构也逐渐浮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十六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

提。这就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还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决策科学”的目标。

1.公民参与行政决策途径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自身对参与决策的认知度大大提高,各级政府也为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提供了各种平台和保障,有力地促进了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具体来说,公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行政决策:参加选举。通过参加选举决定各级领导人,从而影响决策的制定,这是最为惯常而普通的参与方式。公民也可以通过选举代表来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制定;参加政党、政治社团或非政府组织活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心,公民可以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来影响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各民主党派来参政议政。在我国,还有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政治团体。这些团体一方面要维护自己所代表群体的利益,把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及时地反映给党和政府;另一方面,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传达、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发挥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公民既可以在接待日与政府官员面谈,或以座谈会形式与政府官员沟通,或可以通过信访与政府官员接触。信访是中国公民表达诉求,影响行政决策最为重要的制度化参与渠道。公民通过来信来访,可以反映问题,而民

情民意又可以敦促政府改进存在的问题,促进政府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政府和执政党改进工作,完善政策。

2.积极稳妥的大部制探索

从1982年到2003年,中国实行了5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大部制旨在简化行政手续与环节,减少政府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的困难,切实改变政府部门设置过多与过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状况,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和政府执政效能。“大部制改革是一种权力结构的重构,政府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一种重新确立。”“在大部制改革之前,我国政府行政体制实行的是一种小部门且行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高度集中的‘三权合一’体制。”大部制是市场化下国家的普遍管理模式,少量的部委和核心司负责决策制定,而大量的决策执行任务由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机构既可能是部委内部的管理局或执行局;也有外部的自主化执行机构。大部制力图通过决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的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有效地避免部门的职能交叉、互相扯皮,从而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效能。

3.实行了行政决策的听证、信息公开和官员问责制度。

把听证程序引入中国行政决策领域的法律是于1998年5月l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该法明确要求“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自然垄断经营时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2000年3月15

日,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立法法》,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列入议程的法律案,立法机关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我国听证制度由此正式进入立法领域,立法听证开始逐渐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括尤其是公共决策民主化进程中的普遍事件。”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在行政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举行听证制度,不仅有利于公民参与和监督行政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而且也有利于消除暗箱操作,防止行政机关利用垄段地位,谋取不正当的部门利益,从而实现行政决策的公开化、科学化,并最终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决断力、执行力和约束力。

4.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我国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增加,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这对党和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及其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经历了唐山大地震、“非典”、温川大地震等重大公共危机事情后,为把危机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我国政府不断制定并完善有效的公共危机应急制度,增强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颁布,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都提出了具体措施,其中的许多内容都体现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危机管理思路。特别是在去年的温川大地震中,通过政府对抗震救灾活动的有力组织,中国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和能力,在这次抗击四川汉川大地震中得到加强。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政府快速反应、

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对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起到了中流砒柱的作用,应对危机的态度和能力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肯定。因此,以此为契机,着力总结和研究应对突发事件的宝贵经验,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管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我国各级政府还开展了电子政务建设,通过网上信息发布、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为公众提供信息,设立了县(市)长热线、领导接待日等,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不断完善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使得政府部门的行政决策水平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一系列重大决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有些方面还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表现如下:

1.行政决策体制及决策机构不够健全

按照现代决策理论及决策科学的观点,行政决策体制是决断、参谋(咨询)、信息、监督等子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有机系统。总体来看,我国的行政决策体制已经具有比较完整的基本框架,但还不成熟。’党政决策的权力、职责及范围的划分不甚明确,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的决策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作为政治体制一部分的各级各类党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的职能发挥不完全,政策研究机构不研究政策而是充当秘书班子,可行性研究变成“可批性”研究的现象仍然存在;体制外或民间的决策研究组织发育较缓慢,不仅数量少,而且功能不全,它们与决策系统及官方政策研究组织往

往缺乏制度化的联系,未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行政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个别地方或部门,民间的决策(政策)研究组织及专家咨询机构往往只被当作行政决策论证的工具,甚至被用来“装门面”,并没有实质上参与决策过程;对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方面,至今仍缺乏有效和有吸引力的渠道和方式,在行政领导集体中仍然存在着重集中、轻民主的偏向,追究决策失误责任往往成为一句不能兑现的空话。

2.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决策人员的素质对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决策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而是否具有民主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又是影响决策者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核心内容。从目前情况来看,没有真正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决策人员特别是决策者的素质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决策者缺乏虚心学习的精神和民主的作风,决策过程不实行充分的民主讨论;二是决策者总体知识水平不高,高学历和高学位者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决策者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现代决策者应具有的综合知识结构,没有掌握现代行政决策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在决策时凭自己的经验、资历与感受来进行,或者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依照习惯和传统,用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行政决策者的综合素质偏低,影响了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的顺利实现。

3.行政决策过程的科学化、程序化和法治化程度偏低

理想的行政决策过程包括从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

结果预测、方案比较与择优到追踪研究及评价等一系列功能环节。然而,在我国的行政决策实践中,一些行政决策的必要环节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甚至被忽视,科学的、合理的决策程序并未完全确立起来。’没有经过长期调研及理论探讨,没有经过专家科学的论证,没有经过多次的充分讨论,少数领导者凭经验甚至随心所欲“拍板”决策的情况远未绝迹,行政决策程序意识淡漠。此外,行政决策的法治化程度偏低,决策制定程序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有法不依和有章不循的问题在某些地方和部门相当严重,以至主观随意决策屡禁不止,重复决策、错误决策、违法决策屡禁不止。所谓的“样板工程”、“政绩工程”,就是这种决策的典型反映。

4.行政决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陈旧

创新决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进一步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重要途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决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有所丰富,但并没有完成由传统经验决策向现代科学化决策的彻底转变。在许多地方及部门特别是基层,经验决策仍是一种基本的决策方式,这种决策方式采取的是“试错法”,即根据决策者的偏好,在一组待选择的方案中择其一而行之,倘若在实施中发现错误,就通过信息反馈去修正已执行的错误决策或者再重新尝试另外的方案。这种决策方式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或者失去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时机,造成高昂的机会成本损失。另外,我们的许多政府官员仍习惯于“事务主义”,在他们看来,所谓决策就是项目审批、资金分配、人事任免等等,决策视野狭窄,决策方法简单,决

策手段陈旧,往往就事论事,缺乏宏观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决策意识,同时又不重视决策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进程。

四、完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构想

实现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完成传统决策向现代民主、科学决策的彻底转变,就必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一整套科

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这套机制和制度是推进我国行政决策走上民主化与科学化道路的重要制度保障。

(一)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营造良好的决策环境

决策的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保证,政府重大决策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实行广泛的民主参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重大决策民主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较之以往更为突出。因此,推进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制度建设,首先必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一套民主参与机制,为决策营造良好的环境。所谓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是指政府在作出行政决策时,决策者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要求,将让人民群众参与政府行政决策的过程制度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我国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在行政决策中要切实建立起民主制度

行政决策者首先要树立民主决策的龙识和作风。民主性原则是行政决策的原则之一,民主性原则要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广开言路、广开思路、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减少决策的个人色彩、感情色彩、经验色彩。行政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坚持民主性原则,首先要树立民主决策的意识和作风,这是行政决

策民主化的主观因素。作为行政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群众和依靠群众,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倾听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否则,行政决策民主化就会流于形式,行政决策就不可能正确地反映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也就无法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根本利益。

2.行政决策秦体内部实行民主。

行政决策集体内部民主,这是决定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组织因素。’行政决策者在行政决策过程中,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和“个人说了算”等封建家长式管理,不能将个人凌驾于行政领导集体之上;用个人意见代替集体智慧,用经验领导代替科学决策,而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充分发挥行政领导集体中每位成员的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优化方案,这样作出的最终决策实际上是行政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使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更加切实可行。

3.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充分实行民主

行政决策过程民主,这是决定行政决策民主化的社会因素。行政决策民主化过程,应当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决策并有效监督决策制定的过程。行政领导者发扬民主作风,进行民主决策,不仅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智囊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决策的功能,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及时把重大决策交给群众,让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工作,以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行政决策的最终确定,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根本要求,使国家各项行政决策趋于科学合理,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

(二)建立科学决策的保障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行政决策民主化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前提条件,那要真正做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仅有民主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建立和健全一些重要的制度,来保障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这些制度主要有:健全行政决策体制、完善行政决策信息机制、推进和完善行政决策专家参与制度、将科学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化、建立行政决策的档案制度。

1.将科学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化

科学决策程序是行政决策科学化的保证之一。行政决策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对于这个过程的科学概括,自从西蒙以来,形成了各种分析的框架。它们虽然各具特点,也难以客观地再现复杂的行政决策过程的全部特点,但都为我们了解决策活动过程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工具。一般的说,逻辑上的决策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情报活动阶段,即发现问题和确定目标阶段,这是行政决策活动的起点,发现问题要做到找出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客观实际现状与决策者主观标准之间的差距,确定目标要求具体明确,具有层次性、准确性;第二,设计活动阶段,即调查预测和拟订决策方案阶段,这是行政决策设计方案的过程,这一阶段要求行政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充分的实际调查,在此基础上拟订多个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备择方案;第三,抉择活动阶段,即对备择方案进行评估选

谈谈如何使政府决策更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对策建议政府决策是政府面对需要解决的一些社会重大问题做出某种政策或行为的选择。政府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行为的成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是提高政府决策准确性、降低决策失误概率的前提。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的内在要求。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这就深刻地揭示了政府决策民主化的基本涵义。而政府决策科学化,它要求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决策科学化的意义在于控制决策的风险和成本,而决策民主化则使重大决策权力运用的过程和结果在民主的监督之下,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体制保证。要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首先要建立谋、断结合的决策机制。“谋”,即专家、学者、智囊团;“断”即决策者。谋断相互分离又紧密结合,是现代决策的重要特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及政府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为了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决策领导者要听取专家和有实际经验的人的意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建立谋断结合的决策体制。其次要强化对重大政府决策的评估和论证。要求在论证中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实事求是地提出决策备选方案的利弊得失,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彻底改变目前论证流于形式的现状。最后要从根本上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舵手、是决策活动的指挥者,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质量高低,政府决策受到决策者素质的制约。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决策者进行培训、让决策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从根本上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减少政府决策失误的前提。 二、不断完善政府决策制度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因此,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追踪制度等的建立健全,是完善政府决策制度、确保政府决策做 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必要内容。 1.社会听证制度。听证制度是政府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或作出某项行政决定时,听取利益相关人意见的程序性制度。听证是政府作出决定前的必需行为,它给利益相关人提供主张的机会,限制了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听证制度有利于避免过去政府决策缺少公众参与机制的弊端。在听证过程中,公民可以充分表达对各种未定方案的意见,使政府决策民主化得以充分体现,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公正、合理,公民也容易接受。因此,在涉及公共事务的重大问题上,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广大民众的意见,努力使我们

充分认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大意义 1、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表明,重大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重大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多年来,我省在重大行政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全省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作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但现行的行政决策机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凭经验决策、盲目决策、仓促决策的现象时而有之。只有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才能在决策中减少失误、纠正失误、避免失误。 2、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做好政府工作也必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种能力”的提高都要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科学化,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判断形势,决策方案要实事求是,决策过程要规范化、程序化。决策民主化,就是要广纳群贤,集思广益,决策方案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能确保公共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对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对事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些既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课题,也对政府的决策机制、决策方式、决策能力、决策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发展不够仍然是我省的突出问题,面对极其复杂的决策环境,如果没有完善的决策机制,就难免出现决策失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国内环境,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新任务,必须加快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努力实现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的战略目标。 二、规范和完善行政决策的规则与程序 4、行政决策的基本规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行政决策权限,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充分调查研究提供方案、公众广泛参与、专家集中论证、政府最终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的程序和时限,力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 5、行政决策的主要事项。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长期规划(草案)及其变更(建议);全省年度财政预算(草案)、全省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及其重大变更(建议);全省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其重大举措;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政策调整、重要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跨省区或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其他关系全局的行政决策。 6、行政决策的一般程序。除应急决策和日常政务决策以外,行政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必须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一般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1)行政决策的立项。年初编制省级行政决策的工作计划。有关部门认为需要研究的重大决策,应在政府编制决策工作计划前,向省政府报请立项。省政府根据全省的总体工作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管理学》学习心得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 行政决策是管理决策中的一种,具有一切管理决策的共性:针对性、目标性、实施性、选择性、优化性和预测性,但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的决策,所以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管理决策的特性,具体表现在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所代表的利益、决策依据和决策所约束的范围上。 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行政决策内容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一切公共事务;行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是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行政决策必须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来制定;行政决策所约束的范围很广,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成败。那么,如何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一、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制度。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公共管理以公众的需要为其行为导向,照顾与采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与意见。公众是按照他们的意志和利益标准来评价公共管理所供给的政策、规则、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如果公共管理不能与公众的要求保持必要的一致,就会导致公众对公共组织,特别是对政府行政组织的不信任。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必须更加重视其产出

和结果,重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成本与效率观念、绩效管理、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并为达成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而产生作用。现代政府公共决策在本质上是由政府代表民众意愿对社会发展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过程,它是政府对社会发展秩序和市场规范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减少政府决策的利益依赖。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工作效率大多不尽人意,其根源在于政府服务具有公共性、垄断性而缺乏竞争性。公众只能被迫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而没有别的选择,这使得政府不愿意进行把不应当管的事情也包揽起来,从而使政府包袱太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回应制度的本质是要政府首先把公共服务社会,从而减轻政府工作负担而专注于社会难于承担的公共事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性和提高行政效率,但是,政府从垄断的社会管理中获得更多利益,所以难以放弃既得利益进行制度改革,来完善政府回应制度。政府回应制度的建设必然要求政府从各个方面来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并且进行职能转变,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发展变化的需要。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才能使政府决策回应制度突显出来,这其中的困难与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三、加强政府公共决策法制化建设。这就要求我国对相关的公共决策的政府行为作明确的规定。一是公共决策的范围的规定,对政府公共决策权责范围进行限定,严格区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界限,政府决策不得过多干预市场,更不能侵犯民众的利益。二是对公共决

浅谈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浅谈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管理哲学》这门课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在决策时一定要学会先区别事件或者计划的不同处、重点性,再去几个方案中选择、平衡,几个方案一定要权衡利弊,再去定决策,定下当下最适合的方案,而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科学的决策,一定需要决策者有博大的胸怀,要广开言路,一定要听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没有交锋就没有好的政策,好的政策能容纳不同利益群体的人和事。作为一名青年干部, 通过《管理哲学》的学习,让我懂得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并深感自己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出现,科学决策日益成为管理者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如果不科学决策,要造成国家财产损失、事件恶化。如瓮安事件,是一件典型的政府管理者没有及时的科学决策。如果管理者能够及时公开信息、及时站出来解决,事件不至于发展成那么恶劣。提高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水平相当的重要,有深远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决策的有几方面的特性:(一)

决策影响的间长、范围广,稍有差错,就会产生重大失误。(二)决策通常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的部分环境或条件往往是不可知、不可控的,决策具有难以预测的风险性。(三)决策通常要综合政治、经济、科技、人员、文化等多种可变因素,决策具有不可避免的复杂性。(四)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能,是例行性的,而特定情况下的决策是时不我待的,需要随机做出决策,这就会使领导的决策往往带有随机性。(五)决策是为了指导实践,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这就客观地要求领导干部的决策具有可操作性。(六)决策是主观意志和客观实际的统一,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掌握的现实情况必然会影响决策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 我们现代的领导者不能做唯上的决策、专断的决策、情绪的决策、经验的决策、低能的决策。不能因目标不切实际引起失误、过程不合程序引起失误、责任不明确引起失误、职能不转变引起失误、信息不公开引起失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对一个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提高领导者的决策水平相当要紧。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09秋行政管理专科艾明焘 代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命运。良好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促进行政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特征 行政决策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事务作出决定。 行政决策作为人类决策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决策活动相比具有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一是只有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主要是行政领导者)才是行政决策的主体;二是行政决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事务等一系列行政活动;三是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而不是决策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特定人员和组织的利益,并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四是行政决策一旦形成,即对所涉及领域的主体都具有约束力;五是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决策才是有效的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的,一个行政机关能作出什么决策,应该如何作出决策,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 行政决策体制包括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三个子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在行政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一不可。行政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明确目标;二是科学预测,拟定方案;三是评估优选,择定方案;四是试点检验,完善决策。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行政决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现代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对于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决策行为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趋势? 2、案例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行政决策的战略眼光?该案例应该怎样决策才能体现行政决策的战略眼光? 4、如果你是决策者,影响你对此案例进行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5、对此案例你将如何决策?请充分陈述你的理由?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权利体系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参与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权利相互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权利是参与权、知情权和救济权。 (一)参与权 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在传统行政法中,公民参与是通过选

举民意代表机关的代表来实现的。公民通过定期选举的形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由代议机关以立法的形式约束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从而实现公民对行政机关的间接控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行政疆域不断拓展,立法机关通过大量的授权性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裁量空间,民主的重心随之由通过立法实现的民主转向通过行政实现的民主,因此必须赋予公民广泛的参与权,包括行政决策过程的参与权、行政政策实施过程的参与权以及行政政策评价的参与权,其权利形态可以表现为投票权、参与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表明意见权,等等。 (二)知情权 “对于行政过程的参与机制来说,关键在于实现行政机关和公众对目标、过程和成果的共有,而其基础就是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公民的知情权;其二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基本前提条件。公民只有在了解行政决策的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积极表达意见,献言立策,参与行政过程,否则不能有效参与行政决策过程。与公民的知情权相对应的则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行政机关在作出公共决策时,除法定保密事项之外,有义务全面、准确、真实地公布行政决策的基本目标、手段、事实根据、政策的形成过程、成本效益分析、替代方案等信息。为此有必要建立经常性的、规范化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公民及时获得真实、有效的政府信息。 ④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形成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互动机制,使公民能够更有效地参与行政管理活动,使行政机关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决策信息。 (三)救济权

行政决策考试题目及答案

行政决策考试题目及答案(A卷、B卷) 一、填空题(注:题目关键字词填空内容) 1、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是(决策观念)(决策研究) 2、行政决策科学化的特征(决策思想科学化)(决策程序科学化) 3、古代行政决策的对象和内容(政治)(军事) 4、古代奴隶制、封建制的各国体制(君主制) 5、行政决策集团包括(年龄)(素质)(知识)(气质) 6、行政决策按所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不同(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 型决策) 7、优先决策方案步骤(筛选法)(归避法)(决策树法) 8、行政决策者个人素质结构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 9、行政决策执行过程(计划制定)(协调控制) 10、行政决策控制实施经历(确定控制标准)(实施控制) 11、行政决策方案类型、3钟(积极方案)(应变方案)(临时方案) 12、决策者、国家行政体系中层次划分(高层决策者)(中层决策者)(基层决策者) 13、行政决策反馈条件类型(对问题和机会的反馈)(对目标的反馈)(对方案的反馈) 14、行政决策法律责任类型(违宪责任)(刑事责任) 15、现代行政决策创造思维表现形式(想象)(灵感) 16、可行性决策方案、研究、分析(经济上的可行性)(行政上的可行性) 17、决策问题结构分为(结构优良问题)(结构适中问题)(结构不良问题) 18、行政决策国际环境包括国际(社会环境条件)(自然环境) 19、依据法定程序、授予而拥有行政决策者要素(主体) 20、现代行政决策评估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21、决策议程将决策问题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 22、决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政府议程) 23、行政决策抉择的任务,对各种备选方案(权衡)(比较) 24、决策议程模型分为(外在提出模型)(动员模型)(内在提出模型) 25、运筹博弈(人一机)(人一人) 26、行政决策拟定阶段、任务、针对决策问题依据(决策目标)设计实现目标 27、西蒙认为模式(协作)(决策) 28、行政决策评估5个(生产力标准)(效率标准) 29、系统工程在决策中的基本程序(系统分析)(系统决策) 30、决策问题、性质、领域(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 31、行政决策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精神文明环境) 32、现代行政决策、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择优原则) 二、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方案:就是一个或一组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的行动准则,它规定了实 现决策目标的步骤、途径、方法。 2、行政决策: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面临要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制定与选择行 动方案作出决定活动。 3、行政决策执行:指国家行政机关将决策中枢系统所输出的决策指令付诸实施,从而实现 行政决策目标的一种行为,也就是把决策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一、行政决策、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 行政决策是管理决策中的一种,具有一切管理决策的共性:针对性、目标性、实施性、选择性、优化性和预测性,但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的决策,所以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管理决策的特性,具体表现在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所代表的利益、决策依据和决策所约束的范围上。 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行政决策内容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一切公共事务;行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是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行政决策必须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来制定;行政决策所约束的范围很广,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成败。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制定决策时应遵循预测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可行原则、择优原则、动态原则、服务原则和民主原则。制定行政决策大致需四个步骤:首先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接着是拟定方案,寻求达到决策目标的途径,再下来就是评选审批决策方案,最后是局部试验验证确定的决策方案。 承担行政决策工作的机构、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制度就是行政决策体制。它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一般由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二、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实施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它具有经常性、实务性、强制性、果断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行政执行不同于行政管理,也不同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的两种活动。虽然这样,它们之间还是有密切联系的,行政决策是行政执行的依据,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的落实。 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达到预测目标的实现途径,为了使其能够忠实、有效地得以实现,应该遵循民主原则、准备原则、迅速原则、创造性原则、跟踪检查原则、毅力原则和条理原则。 一个行政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行政执行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编制行动计划、做好思想动员、组织落实、财物准备 (2)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沟通、协调和控制 (3)行政执行活动的总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

决策科学

决策科学 传统的决策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因而决策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和技巧。近40年来,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的性质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管理决策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程度高,难度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以领导者的艺术、洞察力、理智和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决策方法就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决策的需要了,决策科学化就被提上了日程。决策的科学化,一方面是现实管理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计算机和近代数学的发展,为它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目前,决策科学化正在向以下一些方向发展: (一)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企业管理应用的重点逐渐由事务性处理转向企业的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等高层次决策制定方面,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多种高功能的通用和专用决策支持系统。如SIMPLAN、IFPS、GPLAN、EXPRESS、EIS、EMPIRE、GADS、WSICALC、GODDESS、GPCDSSG等都是很流行的决策支持系统软件。 随着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出现了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IDSS),DSS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出现了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 现在决策支持系统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中、小企业中的预算与分析、预测与计划、生产与销售、研究与开发等职能部门,并开始用于军事决策、工程决策、区域规划等方面。 (二)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是当代决策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中的系统工程学、仿真技术、计算机理论、科学学、预测学,特别是运筹学、布尔代数、模糊数学、泛函分析等引进决策活动,为决策的定量化奠定了基础。 但是,决策的本质是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因此它就不能不受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限制。近代决策活动的实践表明,尽管定量的数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进行比人脑更精密更高速的逻辑推理、分析、归纳、综合与论证,但它绝不能代替人的 创造性思维。 (三)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 决策活动的目标本身也构成一个难以确定的庞大系统。现代决策活动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这不仅指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目标是多目标,而且还包括更广阔的社会的和非经济领域的目标。 (四)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 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原则、目标和方法等所作的决定,所以决策从本质上说乃是对应于未来的。为了避免远期可能出现的破坏造成的亏损抵消甚至超过近期的利益,要求战略决策在时域上向更遥远的未来延伸。 [决策问题的类型] 决策问题的范围很广。计划、调度命令、政策、法规、发展战略、体制结构、系统目标

论文: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目录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2)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2) (二)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 (2)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3)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存在的问题 (3) (一)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偏低 (3) (二)辅助决策机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4) (三)行政决策缺乏现实意义 (4) (四)决策机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4) (五)行政决策随意性极大,与法治化目标不相符 (5) 三、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分析探讨 (5) (一)科学决策 (5) (二)民主决策 (6) (三)依法决策 (6) 四、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对策 (7) (一)健全行政决策体制 (7) (二)提高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8) (三)不断创新完善现代化的决策方式 (9) (四)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9) 参考文献 (11)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探究 【内容摘要】我国在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先进国家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行政决策的具体状况,在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行政决策民主科学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科学、民主决策逐渐成为我国各级决策机关的当务之急。科学和民主的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好的政策会增大党和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巩固全民的政治认同;反之,坏的政策则会损害它们;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如果一项政策真正反映了人民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人民的参与,那么,这样的一种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党和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水平集中反映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和管理水平。如果政策失误过多,决策成本过高,都将直接损害决策部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决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对各种行动方案的研究、制定和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就是指领导决定政策、策略、方针、方案、措施以及计划等等。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所进行的决策活动。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指导思想、决策体制、决策

领导科学决策理论

1、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评析) 2、在领导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启示) 这组材料反映的问题在近年来的领导工作中经常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都和领导决策有关,说明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别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危害非常必要。 结合案例分析题提供的材料依据领导决策的有关理论,联系当前领导的决策机制、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的考评办法,我认为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其一,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下,干部任期较短,调动频繁,对干部一些政绩的考核尚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制造“政绩”以利升迁。这种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脱离实际决策。 其二,不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决定性因素。有的干部不按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去做,决策前没有设计三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的方案也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其三,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因素。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听不进反对意见,致使决策存在先天不足。 其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不调查、不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先拍脑门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路边工程”;有的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普通群众采用强制措施。 其五,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并造成巨大损失后,对决策者缺乏党纪、政纪乃至法律层面上的处理,只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费”,以后再用公共财政去填补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把这些损失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决策者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针对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领导者要做到正确决策,就应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理论为指导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

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思考

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思考 论文摘要:政府决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其它管理环节的前提和基础。国际形势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都要求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府决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决策水平和促进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针对目前我国政府决策中存在许多方面需要加强科学化的现实,需要从决策观念、决策体制、决策制度、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和手段等角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论文关键词政府决策决策科学化科学决策 政府决策是国家决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推进国家决策科学化,必须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科学发展观战略需要各级政府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政府决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其它管理环节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决策为政府公共管理和治理提供目标、方向和价值判断标准,是影响政府公共管理和治理水平的核心要素。决策的失误是管理中损失最大的失误,科学化水平低是产生政府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是现实政府决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决策与政府决策科学化 政府决策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构为了履行行政职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针对各种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制定政策、对策和方案,并通过执行达到特定目标的过程。 政府决策不同于私人决策,具有以下特征:(1)政府决策的制定主体是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以政府机关为主,但不限于狭义的政府概念。(2)政府决策的对象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包括各种公共决策问题。(3)政府决策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法律,不论是政府决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还是监督过程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4)政府决策目标不仅是为了履行行政职能,最主要是为了解决各种公共问题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5)政府决策一旦做出,具有权威性,这样才能提高决策执行的效率。(6)政府决策还有责任性,即政府决策出现决策失误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因主观失职而出现的决策失误,应追究相应决策者的责任。 决策的科学化是把科学引入决策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 无论是从党的领导原则,还是从基层管理方面,领导者的素质、经验、智慧、人格和决策能力,决定着一个单位的荣辱与兴衰。许多单位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成也领导者、败也领导者。 一、必须提高决策的谋略能力 深谋远虑属于谋略策划范畴,是对领导全局工作的长远规划。提高对上级决策的科学理解能力,是一个领导者战略头脑的高层次,它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决策方面和工作好坏的政策界限等。所以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应该在把握上级决策的基础上,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制定本单位检察工作的突破口,这是一把手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基层领导者必须练的基本功。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基层领导者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决策的关键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能事事依赖上级,也不能照葫芦画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拿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办法。学习借鉴先进的单位的经验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做到善于移植,形成自身特色。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独立思考,独立运筹,看准的问题及时决策,对以往,或者是前任领导的决策,发现与现实有偏差时要及时修正,防止失策造成损失。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创造性,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检察工作瞬息万变。决策的特点是:随机因素比较多,变化快,决策的层次

化空前复杂,这就要求决策人必须有创新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接触新事物,涉足新领域。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检察工作如何和世界接轨,将面临许多预测不到的新问题,有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决策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综合性,基层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宽,必须考虑各种情况,养成综合性、多向性,思维的习惯,开阔思维视野学会从客观上把握全局,分析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既要考虑有利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到统筹兼顾,防止漏洞。又要把握多种思维方式,把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静态思维和动向思维,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结合起来,把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综合比较,把局部和全局共性和个性等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思维;把另散的思维成果,加工成为揭示事物本质,简明扼要的结论,提高综合思维、全面思考问题和在复杂工作中的决策能力。 练好基本功要集思广益,注重调查,精通业务,提高对本单位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准确的把握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发展趋势,全体干警的承受能力,紧紧抓住关系本单位工作进度的关键问题进行设计,要严格按决策程序,依靠集体智慧。 二、必须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能力 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的领导班子之所以对正确的意见集中不了,对本级分歧意见统一不了,错误认识纠正不了;并非都是领导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领导者在领导层和群众心目中的威望不高,这种因不信其人而否其见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领导者在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对决策能力有很大影响。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中央电大西藏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 专业、年级行政管理 2012春季 教学点拉萨教学点 姓名殷移量 学号 & 指导教师唐雨虹 职称讲师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2)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 (2) (二)公众参与的概念 (2) 二、研究意义 (2) 三、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中存在的问题 (3) (一)法律规范不完善 (3) (二)行政机关存在的问题 (4) 四、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路径完善 (5) (一)完善公众行政参与的法律规范体系 (5) (二)加强政府支持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内容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社会化方面的改革呼声从未停止,社会民众对于公民的权利意识渐趋觉醒、政治的参与愿望越发强烈。因此,中国政府采取因势利导的态度,主动听取民意、顺应民意、善待民意,呈现出逐步放松对公民社会管控的态势。可以预见,当民众围绕社会治理而联合起来参与国家及社会事务的管理之后,必然会对现有的国家政治生活、尤其是权力决策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实质性冲击。不可否认,尽管在国家法制层面上,公众参与行政立法还存在诸多不尽完善之处,但却在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下,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制度成果。因此,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都明显彰示了中国政府对于推进公众参与的坚强决心。 [关键词]: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 我国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的行政决策概念是从西方的管理学著作中引进的。政府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部分。卢瑟·古利克首次提出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主要功能,巴纳德在他的组织理论中提出了组织决策思想,把行政决策提到重要位置并且加以研究。西蒙在《行政行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行政决策的概念,并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在行政管理学中,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运用科学的决策理论与方法,为一定的行政行为确定行政目标,制定、优选并实施行政方案的过程。” 作为政府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行政决策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遵循相关的法定程序和职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事物。”行政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涉及到特定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公众参与的概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考夫曼首次提出了“参与式民主”的概念,即:Participatory Democracy。随后该词语多次运用到基层民主管理方面。七十年代,卡罗尔·佩特曼对参与式民主在国家管理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也标志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正式形成。该理论主张公民在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参与作用,共同讨论,共同协商来决定。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约瑟芬·贝斯特第一次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后来该理论逐渐成为政府进行民主治理的一种模式,主张通过协商、对话形成共识来达成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决策。 九十年代,在英国兴起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主张政府应当更加开放并且合理分权,直接将一些权力授予人民,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地方或社区的事务管理。 直到八九十年年代,公众参与的概念才传入我国,我国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所讨论的公众参与是,政府行政机关鼓励决策所涉及的个人或组织和普通民众在决策中,就相关决策充分表达自身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的制度和机制。公众参与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也十分丰富。通过各种途径,普通民众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府行政决策,进而提升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研究意义 近代以来的政府公共权力往往呈急速扩张的趋势,行政决策通常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回顾国内,政府公共权力异常强大,而相比之下的公民政治权力则十分弱小,甚至出现了以政府“公权”损害民众“私权”的不良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其实,国家政治的良性运转正是基于对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良好的边界确定与有效的运作

领导科学案例分析.

《领导科学》案例分析 案例1: 某区政府领导拟将一长期亏损的国有副食冷库基地改造成一个副食品批发 市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筑规划设计等。不曾想,外地一开发商已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率先投资兴建了一个综合市场,而综合市场中就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副食品批发场区,足以满足附近居民和零售商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区政府领导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继续进行副食品批发市场建设,必然亏损;如果就此停建,则前期投入将全部泡汤。 请用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1)此案例反映了领导决策中信息原则的重要性。造成这种两难境地的 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坚持领导决策的信息优先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某区政府领导在决定副食品批发市 场项目之前,显然缺乏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不了解在建的综合市场特别是其内 部的副食品批发场区。因此盲目决策,匆忙上马,陷入困境。 (2)此案例反映了追踪决策的重要性。当原有决策方案实施后,主客观情况 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要对原决策目标或方案进行根本 性修订,这就是追踪决策。 (3)走出两难境地的方案,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一种是迎接挑战,继 续兴建。但要调查研究,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所建批发市场在规模、设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超过竞争对手,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另一种是 及早决断,对原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订,重新考察、确立和论证新的项目,实 行转向经营。 案例2: 刘备的失误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确定的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刘备忽视了这一点,派不执行这一原则的关羽去驻守荆州,孙权

新媒体时代决策科学化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448174.html, 新媒体时代决策科学化探析 作者:李巍 来源:《行政与法》2014年第05期 摘要:在信息时代,网络、手机等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决策 科学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决策科学化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专家咨询,需要民主参与以及有效的反馈和监督机制。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决策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决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05-0069-05 收稿日期:2014-04-12 作者简介:李巍(1982—),女,山东蓬莱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新媒体视阈下山东省社会管理科学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RKA06005。 21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民快速增加,搜索引擎、新闻网站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博客、论坛成为自媒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手机移动终端的发展,使网络更深层次地渗透到人们的当生活中。各种新媒体形态的发展和普及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新媒体与决策科学化的内涵 ⒈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连接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传递信息和提供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电子信箱、个人主页、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社区网站、网络电视、网络报纸等均属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即时性、虚拟性、超时空、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等特征,它能够以多种媒体融合的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引起了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民大量增加,

行政决策 科学化 民主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己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履行各项政府职能的基础,而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则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着眼点。有关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己经研究了多年,也探索了多年。虽在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相比,我国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这种状况一方面给行政主体在执行相关的决策时产生巨大的阻力,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各级行政主体紧密跟随世界发展的步伐,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果以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国情作为立足点,那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决策体系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根本保障。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行政决策的具体状况,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这一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内容体系展开了论述。第二部分主要围绕着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围绕着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现状及行政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完善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 关键词: 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内容体系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涌现,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对行政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历来倡导的决策方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如关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关于改革和开放的决策,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决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策等等,并且在决策的方法和程序上明确提出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卜的问题。改革开放越深入,环境越复杂,行政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就越突出,对决策的要求就越高。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必须改革旧的决策观念和决策方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氛围。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我国公共部门决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摆在我国公共部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行政决策制定的民主化 要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必须首先解决一个决策参与的民主化问题。我国是一个长期由封建主义统治的国家,旧的封建观念至今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