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于美国的GPS 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北斗系统还是全球首个具备全星座播发三种频率卫星导航信号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多频观测值是未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趋势,多频观测值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多余观测值,提高了卫星定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更意味着可以形成更多性质优良的组合观测值,这些组合观测值一般都具有较长的波长,同时其电离层延迟及组合噪声较小,利用这些组合观测值可以显著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

鉴于多频观测值的诸多优势,开展对北斗三频组合定位算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北斗三频观测值组合理论、基于三频观测值的三频周跳探测算法和三频模糊度解算算法以及基于奇异谱分析法的北斗恒星日滤波算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北斗系统观测方程出发,推导了三频组合观测值的观测方程及其各项误差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各项误差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波长、电离层延迟以及观测噪声为标准选取了最优整系数线性组合,结果表明:满足较长波长并且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较小的组合观测值其系数之和等于零;(2)研究了两种基于三频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伪距相位组合法和无几何相位组合法。

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周跳探测原理,然后分析了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并针对伪距相位组合法探测周跳时容易受到电离层延迟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顾及伪距组合系数的弱电离层周跳探测方法。首先在构造周跳检测量时通过设定伪距相位组合的电离层延迟系数阈值并以周跳估值的标准差最小为原则搜索得到具有最小电离层延迟系数的伪距相位组合系数,筛选出的伪距相

位组合电离层延迟影响不大于0.06周,然后采用2个上述伪距相位组合和1个无几何相位组合进行联合周跳探测。

最后利用不同采样率的北斗三频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周跳探测方法受电离层延迟影响较小且不存在不敏感周跳组合,能准确探测各种周跳组合。(3)研究了单历元模糊度解算TCAR算法,介绍了其分步解算模糊度的步骤,并用一组实测数据检验了其在中长基线情况下的解算效果。

然后介绍了削弱电离层延迟影响的优化TCAR算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考虑北斗系统三频伪距噪声水平的改进方法,考虑北斗系统三频伪距噪声水平的不同对线性组合的系数进行优化,降低了线性组合的观测噪声,最后用一组长为43km的北斗基线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优化TCAR算法模糊度解算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4)研究了基于奇异谱分析的北斗恒星日滤波算法,采用相空间重构Cao算法来确定奇异谱嵌入维度,并针对Cao算法的不足提出改进,提高了SSA算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分析了北斗系统不同星座卫星的轨道重复周期特性,通过计算确定了北斗系统多路径误差的周期约为86160s。

利用奇异谱分析法和传统小波分析方法对北斗短基线解算结果进行恒星日滤波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奇异谱分析法多路径滤波效果优于小波滤波法,能较好的消除原始坐标序列中的多路径误差。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精确定位的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精确定位的关键技术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基础性定位导航系统,无论从国家的军事安全还是社会经济效益考虑,都使得我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北斗系统的组建正在一步步完善,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北斗系统及其相关产品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提高国民经济和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于北斗卫星精确定位相关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北斗精确定位中的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数据中周跳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主要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在精确定位中,利用伪距定位技术对接收机的位置作初始定位,首先分析了北斗伪距定位的原理,研究了伪距定位的相关算法,用最小二乘定位解算法对接收机的位置定位,又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做位置解算,两种方法均有线性误差存在。(2)北斗定位系统的解算模型具有非线性特点,研究了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验证了其定位解算的结果较好,优势明显。 对于定位中存在的噪声特性未知或者不确定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无迹卡尔曼算法来解算,在传统的滤波定位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噪声估计器对接收机定位过程中的噪声做出实时估计,具有很好的定位效果,且有较强的和收敛性。(3)对于北斗卫星系统载波相位数据中存在的周跳问题,首先对传统的经典探测方法做出了验证,探讨了经典方法对不同类型周跳的探测性能。 对三频载波相位中存在的组合周跳探测特性作了研究,和一般的单频双频数据的探测方法相比较,三频数据组合探测周跳的方法在探测范围上的选择性更大,且探测的准确度也更高。(4)本文采用伪距相位与三频相位GF-IF法联合探测的方法,后者方法能够消除载波观测数据中电离层和伪距带来的误差,根据两种方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一种,他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北斗卫星行为系统的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 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 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

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可见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 工作原理1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可接收到可用于授时的准确至纳秒级的时间信息;用于预报未来几个月内卫星所处概略位置的预报星历;用于计算定位时所需卫星坐标的广播星历,精度为几米至几十米(各个卫星不同,随时变化);以及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如卫星状况等。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对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含有接收机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故称为伪距。对0A码测得的伪距称为UA码伪距,精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526609.html,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哪家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八杰科技为您解答。 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526609.html, 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世界协调时(UTC)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伪距。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预)要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预) 2014.08.1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以下简称北斗测量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静态测量、后处理动态测量、RTK测量的北斗测量型终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标志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 ?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868—1995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设备和海上导航设备通用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 ?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9391—200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 ?GB/T 20512 GP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

北斗定位原理

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 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世界协调时(UTC)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伪距。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 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使得民用的定位精度只有数十米量级。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定位技术(如DGPS、DGNSS),建立地面基准站(差分台)进行卫星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定位技术,定位精度可提高到米级。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于美国的GPS 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北斗系统还是全球首个具备全星座播发三种频率卫星导航信号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多频观测值是未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趋势,多频观测值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多余观测值,提高了卫星定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更意味着可以形成更多性质优良的组合观测值,这些组合观测值一般都具有较长的波长,同时其电离层延迟及组合噪声较小,利用这些组合观测值可以显著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 鉴于多频观测值的诸多优势,开展对北斗三频组合定位算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北斗三频观测值组合理论、基于三频观测值的三频周跳探测算法和三频模糊度解算算法以及基于奇异谱分析法的北斗恒星日滤波算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北斗系统观测方程出发,推导了三频组合观测值的观测方程及其各项误差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各项误差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波长、电离层延迟以及观测噪声为标准选取了最优整系数线性组合,结果表明:满足较长波长并且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较小的组合观测值其系数之和等于零;(2)研究了两种基于三频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伪距相位组合法和无几何相位组合法。 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周跳探测原理,然后分析了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并针对伪距相位组合法探测周跳时容易受到电离层延迟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顾及伪距组合系数的弱电离层周跳探测方法。首先在构造周跳检测量时通过设定伪距相位组合的电离层延迟系数阈值并以周跳估值的标准差最小为原则搜索得到具有最小电离层延迟系数的伪距相位组合系数,筛选出的伪距相

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案

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 建 设 方 案 贵州迪辰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建设背景 (4) 第二章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7) 2.1、什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7) 2.2、北斗卫星定位原理 (8) 2.3、北斗卫星工作原理图 (8) 2.3、北斗GPS卫星导航技术指标 (9) 第二章系统设计原则 (10)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11) 3.1系统架构 (11) 3.2 技术架构 (12) 3.3 平台运行环境配置 (13) 3.4 服务端程序平台 (13) 3.5 GPS数据接入公安内网 (14) 3.6 北斗GPS监控客户端功能设计 (14) 3.7系统安全 (19) 第四章项目实施 (21) 4.1实施进度 (21) 4.2实施和验收方法 (21) 4.2.1项目的实施 (21) 4.2.2项目的验收 (21) 4.3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 (22) 4.3.1项目责任制 (22) 4.3.2项目质量控制 (22) 第五章运行维护体系 (23) 5.1系统的维护 (23) 第六章经费预算 (24) 6.1 硬件配置及费用预算 (24)

6.2 软件系统费用预算 (24)

第一章建设背景 1. 概述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车辆日益增多,交通运输的经营管理和合理调度,警用车辆的指挥和安全管理已成为公安、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用于交通管理系统的设备主要是无线电通信设备,由调度中心向车辆驾驶员发出调度命令,驾驶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出车辆所在的大概位置,而在生疏地带或在夜间则无法确认自己的方位甚至迷路。因此,从调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其应用受到限制。北斗GPS定位技术的出现给车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能力。通过车载GPS接收机使驾驶员能够随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通过车载电台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便可及时掌握各车辆的具体位置,并在大屏幕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目前,用于公安、交通系统的主要是车辆GPS定位与无线通信系统相结合的指挥管理系统。 2. 车辆GPS定位管理系统 车辆GPS定位管理系统主要是由车载GPS自主定位,结合无线通信系统对车辆进行调度管理和跟踪。已经研制成功的如车辆全球定位报警系统,警用GPS 指挥系统等。分别用于城市公共汽车调度管理,风景旅游区车船报警与调度,海关、公安、海防等部门对车船的调度与监控。监控中心部分的主要功能有:?数据跟踪功能。将移动车辆的实时位置以贞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如车号、经度、速度、航向、时间、日期等

北斗无源定位的虚拟卫星算法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2009年第49卷第1期 2009,V o l.49,N o.1w 13 http://qhx bw.chinaj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526609.html,   北斗无源定位的虚拟卫星算法 刘家兴, 陆明泉, 崔晓伟, 冯振明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2007-10-16 作者简介:刘家兴(1981—),男(汉),北京,博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冯振明,教授,E-mail:fz m@tsing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526609.html, 摘 要:为了解决现有的气压高度计辅助卫星定位算法计算繁琐或者难于分析定位精度的问题,该文提出虚拟卫星定位算法。该算法根据用户的位置估计值生成一颗“虚拟”卫星,对应的“虚拟”伪距由气压高度计提供,结合用户的可见卫星和测得的伪距来更新用户的位置估计值,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至收敛。该算法计算步骤简单,可直接进行定位精度分析。将该算法应用于北斗三星无源定位当中,仿真结果表明:设定气压测高误差标准差为8m,则中国及邻近地区的位置精度因子为8.8至22.4;在清华大学校园进行的静态测试显示,在各个历元上迭代过程只有4~9次,定位均方根误差为42.7m 。 关键词:虚拟卫星定位;北斗无源定位;气压高度计;定位 精度 中图分类号:T N ;T U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54(2009)01-0049-04 Virtual satellite algorithm for Beidou passive positioning LIU Jiaxing ,LU Mingquan ,CUI Xiaowei ,FENG Zh enmi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 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 :Curr ent satellite pos itioning alg orith ms that rely on barometric altimeters are either complex or have d ifficu lty to analyze positioning accuracies. T his paper presents a virtual s atellite positioning algorithm that gen erates a “virtual ”s atellite based on the user ’s estim ated position us ing the “virtual ”ps eudorange provided by the barometer.T he user ’s estimated position is iteratively renew ed based on the real and virtual s atellite ps eud or anges until convergen ce.Th e alg or ith m s implifies the computations and can accur ately analyze the positioning.Ap 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to passive pos itioning w ith th ree Beid u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show s that the position dilu tion of the p recision factor ranges from 8.8to 22.4across China and near by regions if the barometr ic altitude error is 8m.A static test on the T singh ua University campus show s that only 4to 9iterations are requ ired for each ep och,and that the root-mean-squ are pos ition ing error is 42.7m. Key words :virtual satellite positionin g;b eidou pass ive positioning ; barometr ic altim eter ;positionin g accuracy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天候、区域性、具备较高精度的卫星定位系统[1] 。它由3颗地球同步卫星、地面控制中心、标校系统和各 种用户机组成。它采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以双向测距结合数字地图实现主动式的有源定位[2],定位结果在地面控制中心完成,然后通过卫星转发至用户机。相比全球定位系统(GPS)采用的被动定位方式,主动式定位有如下缺点:用户的数量有限;用户的服务频度受到制约;定位结果的实时性差;定位精度不理想;在军事应用中其用户更容易暴露目标。如果利用气压高度计辅助已有的3颗北斗卫星实现被动式定位,则上述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某些时候GPS 也需要气压高度计辅助,用以解决由遮挡造成的可见卫星数目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可用性和连续性。 文[3]给出一种气压高度计辅助GPS 的定位算法,它基于本地用户(NED)坐标系,必须对所有坐标点反复进行从地心地固(ECEF )坐标系到NED 坐标系的转换,计算的复杂度较高。文[4-6]介绍了北斗无源定位算法。文[4]利用气压测高增建一个关于接收机的近似椭球方程,该方法不适于计算精度因子(DOP ),根源在于定位解算线性方程组的常数误差量并不服从相同分布。文[5]利用气压测高消去ECEF 的z 坐标,因此给出的位置精度因子(PDOP)(7~9)略小于真实值。文[6]则缺乏足够的定位精度分析。 本文提出虚拟卫星定位算法。该算法计算简洁,便于精度分析。在北斗三星无源定位的应用中,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仿真结果和静态测试结果。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设计方案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三、技术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采用了多模块化、组合式优化设计,内置高性能芯片,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接口,充分利用系统平台、移动通讯网络、因特网络,将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卫星导航、油耗检测功能集于一体,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接口(GSM、GPRS、CDMA)和GPS接口,能与监控中心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移动位置的定位,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除具有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外增加了定位导航、监控跟踪、数据实时传送、油耗检测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对车辆实时监管、调度,遇险报警远程网络监控,彻底改变了现有汽车行驶记录仪只能实地监管、事后监督的弊端;GPS/北斗2双模卫星定位模块,可以灵活配置信号处理通道工作于单GPS模式,或单北斗2模式,或GPS/北斗2混合模式;兼容目前现有的GPS单模定位,且能实现双模捕获、双模跟踪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因此,基于以上原理设计的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大大超出了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具有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四、设计方案 (一)设计原则 1、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系统采用成熟的高新科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实现需要的功能,保证系统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领先水平。 2、通用性和安全性相结合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均留有相应的通信接口,系统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在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安全性。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有严格的认证(司机卡身份识别)体制,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控制和限定。 3、安全可靠性 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非法用户及病毒入侵,数据采用纠错冗余技术)、技术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尽可能地采用成熟的技术、商品化的软硬件产品,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4、实用性 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使、简捷、高效为目标,多操作平台整体设计,统一操作,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能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便于运输交通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统计信息和决策信息,便于执法部门的远程监督。 5、可扩展性 考虑到业务功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求系统在结构、容量、通信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二)设计依据 1、多样化的完备的授权模式能够满足账户和权限管理上的各种需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信息代码

北斗导航系统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北斗导航系统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日期:2011-4-6 9:52:55 人气:61 标签: 导航系统 导读:北斗导航系统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车载GPS导航网】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800E和1400E)、一颗在轨备份卫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 北斗导航系统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车载GPS导航网】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800E和1400E)、一颗在轨备份卫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Ⅰ和卫星Ⅱ同时发送询问信号,径卫星转发器项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径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对定位申请,中心控制系统测出两个时间延迟:即从中心控制系统发出询问信号,经某一颗卫星转发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定位响应信号,经同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和从中心控制发出询问信号,经上述同一卫星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响应信号,经另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由于中心控制系统和两颗卫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两个延迟量可以算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

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覆盖范围是北纬5°~55°,东经70°~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m(1 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 m(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 491.75 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 000户。 由于在定位时需要用户终端向定位卫星发送定位信号,由信号到达定位卫星时间的差值计算用户位置,所以被称为“有源定位”。 北斗系统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 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 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精编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 简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方案汇总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方案 北斗卫星系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着力向民用化推广应用。按照国家大力发展卫星应用产业的战略部署,北斗应用技术支持中心和佛山市南海区科技信息局组织佛山市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广州广嘉北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海分公司、北京博科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等致力于卫星应用开发的企业,以南海作为试验区,研究和推广北斗卫星系统民用化应用,验证和完善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结构。为此,特制定如下试点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简介 中国先后在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5日发射了3颗“北斗”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又称为“北斗1代”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NSS广域差分功能。2007年02月03日凌晨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并已在运行至今工作稳定、状态良好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基础上,开始着手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北斗

卫星定位系统(又称为“北斗2代”)。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12颗卫星上天,我国卫星应用产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2010年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即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并逐步发展为全球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后自主研制建立卫星定位系统的国家。 (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现状 2008年,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表现最为抢眼。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北斗一号”全力保障了救灾部队行动;奥运会期间,北斗系统与GPS系统共同承担相关保障任务;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首次参加神舟飞船飞行试验任务,成为“神七”返回舱着陆场系统空中指挥平台的一大亮点。目前,“北斗一号”已成功应用于水利水电、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气象测报、国土测绘、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船位监测、险情报知、海难救援等实际难题;“三峡水文测报系统”解决了三峡上游流域水文信息报知难等突出问题,为三峡库区水位监测、科学调控提供了可靠手段。但是,这些应用只局限于特定行业,还没有形成产业体系。而且由于我国产业基础薄弱、技术积累不够、关键应用技术与核心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国家大力扶持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产业化

北斗一号定位原理与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定位原理与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采用三球交会测量原理进行定位(如图所示): 图“北斗一号”的“三球交会”定位原理 (1)分别以两颗同步卫星为球心,以卫星到用户接收天线距离为半径,构成两个球面; (2)两球面相交得一圆,该圆垂直于赤道平面; (3)在地球不规则球面的基础上增加用户高程,获得一个“加大”的不规则球面; (4)圆与不规则球面相交,得两个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取北半球的点即为用户机的位置。 地面中心站存有全国的地面数字高程库,上述定位解算在地面中心站完成。

●定位流程: “北斗一号”采用集中式信号处理,定位、通信和双向定时都必须通过中心站进行,由中心站判断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定位的工作流程是: (1)中心站持续不断地以特定的频率发射具有超帧、分帧结构的伪码扩频的连续波信号,此信号经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分别向各自天线波束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广播。 (2)用户机接收出站信号,以出站信号的某一帧时标为起始时刻向卫星发射入站信号,卫星转发至中心站。这一过程可视为将出站信号反射回中心站。对非地面用户,入站信息中同时包含用户机高程信息。 (3)中心站测得信号往返时间,除于2,扣除卫星到中心站这一已知时延,再经必要的电离层修正、对流层修正和设备时延修正,即可求出卫星到用户机距离。中心站同时解调出用户高程信息,利用三球交会原理计算用户位置。 (4)中心站将用户位置信息加密后加入出站广播电文中,通过卫星发送给用户。 (5)用户接收出站信号,解调出定位信息。 从以上流程可以知道,用户机从发射定位申请到收到定位结果,必须至少等待信号经用户机-卫星-地面中心站-卫星-用户机所需的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算法及精度分析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算法及精度分析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算法及精度分析3 赵树强 ,许爱华 ,张荣之 ,郭小红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 :针对我国建立的北斗一号导航定位系统 ,介绍了该系统的定位原理 ,给出了基于 北斗双星和三星定位算法的模型 ,进行了实测数据的解算 ,分析了星历误差、信号传播误差和 接收机钟差等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实用

,可满足中高精度的导 航定位用户需求 ,对二代导航系统定位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具有 参考价值。 统 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 (RDSS ,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 , 能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单数字报文通信及高精度授时服务的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 2000年 10月 31日和 12月 21日发射了两 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具备了双星定位的功能。

关键词 :北斗一号卫星 ;定位算法 ;定位误差 ;精度分析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又称为双星定位建立的一种区域性定位系 中图分类号 : P2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 -9268 (2008) 01 -0020 -05 1.引言是待测站。但是 ,地球表面不是一个规则椭球面 , 即用户一般不在参考椭球面上 ,要唯一确定待测站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有源的

,需要和 “北斗”定位总站即中心站建立联系才能定位 ,因此 存在着系统用户数量易饱和以及定位速度慢等方面的缺点。 2003年 5月 25日我国将第三颗“北斗 一号”备份卫星送入太空 ,这使得我国“北斗一号” 系统具备了无源定位的功能。针对北斗双星有源定位和三星无源定位的算法与定位精度进行研究。 2.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 3.1双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工作原理与GPS卫星导航工作原理的区别

北斗卫星导航工作原理与GPS卫星导航工 作原理的区别 2003年5月25日,随着第三颗“北斗”1号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式建成。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自主建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之一。那么,这个系统有什么功能?它与我们熟悉的美国GPS系统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学习过空间解析几何的同学都知道,在一个立体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通过三个坐标数据X、Y、Z来得到确定。也就是说,只要能得到X、Y、Z三个坐标数据,就可以确知任何一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如果能测得某一点与其它三点A、B、C的距离,并确知A、B、C三点的坐标,就可以建立起一个三元方程组,解出该未知点的坐标数据,从而得到该点的确切位置。 GPS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在太空中建立了一个由24颗卫星所组成的卫星网络,通过对卫星轨道分布的合理化设计,用户在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观测到至少三颗卫星,由于在某个具体时刻,某颗卫星的位置是确定的,因此用户只要测得与它们的距离,就可以解算出自身的坐标。 用户如何测量与卫星的距离呢?GPS采用的办法,是在卫星和用户机上各安装一个时钟,并在卫星发送的测距信号中包含发送时的时间信息。这样,用户机在接收到测距信号后,只要与自身时钟的时间对比,就可以获得发送时间与接收时间的时差,再乘以光速,就可以得到与卫星的距离了。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做法仍有缺陷。由于用户机受空间和能源的限制,只能采用精度较差的石英钟,因此不可能做到与卫星时钟的完全同步,这样测量出来的时间差和由此所计算得出的距离必然会有较大的误差。为消除这一误差,GPS测距时同时接收4颗卫星的信号,从而把钟差也作为一个未知数,与坐标共同组成一个四元方程组,与坐标一齐解算出来,从而保证了相当高的定位精度。 由上述的定位原理和过程可见,在GPS系统中,卫星只起到广播测距信号的作用,用户机根据接收到的测距信号自主解算坐标。因此该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可容纳的用户机数量不受限制。同时由于用户机只接收信号,不需要发射信号,因此它的定位保密性强。这两点对于在军事上的应用尤其有价值。 GPS系统覆盖面大,精度高,是一种性能优秀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但是,该系统是一个由美国国防部控制的系统,因此,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家希望建立自己的卫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

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介绍说 二、卫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分析 文章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伪距差分定位模型。结合GPS的伪距差分定位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北斗导航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概述,对比计算基线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北斗导航系统的伪距差分可以达到亚米级的精度,对BDS地基的加固施工提供了新方向;同时还讨论了BDS卫星可见数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对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标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定位技术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model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 Based on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model of GPS,the model is compared,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accuracy of baseline result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ce of the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can reach the accuracy of sub-meter level,which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DS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visible number of BDS satellites on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i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pseudo 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positioning technology 1 概述 BDS即指北斗衛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世界四大导航定位系统之一,同时还有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12年完成了为亚太地区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和短文通信服务功能服务,具有特色的短消息通信功能的特点。 现在,国内许多省市都积极推进北斗基础强化体系统的建设,以迎合相关行业和公众用户对亚米级和米级定位的增长需求。但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利用载波进行精确计算,这需要计算整周的未知数,并且观测值的周跳数的影响有很多因素。对于精度要求不高、需要实时定位或快速定位的要求,GPS伪距差分定位早已可以达到此要求。本文研究了BDS伪距差分定位,探讨了BDS和GPS 时间系统分析与坐标系统的区别,和其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两基线分别使用BDS和GPS来分析计算伪距差分,以此对比BDS和GPS伪距差异结果的区别。 2 北斗导航系统的概述 2.1 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 (1)定位精度:通过设计,北斗2号的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相近于GPS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