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平能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生

“低碳经济”当前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已明确表示要将“低碳经济”写入“十二五”规划,将其纳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作为一家大型资源企业,中平能化集团在“高碳”能源企业低碳化上的做法和经验,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表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以开发自然资源,进行后续加工,依靠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成长的资源型企业而言,大力培育低碳产业链,不仅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平能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生在北京接受了记者采访,畅谈了中平能化集团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高碳”能源企业低碳化的做法和经验,也表达了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继续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企业发展需“低碳”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平能化集团),是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创立的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内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动力煤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尼龙化工生产基地。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801.6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80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92位。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是打造健康低碳产业链、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对此,陈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资源型化工企业,就应该立足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以资源为主干,向后续延伸,发展健康产业链,种植一棵‘化工常青树’。舍此,再大的资源型企业也难以走远。对于中平能化集团来讲,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强核心产业,深化上下游产业协同,提高资产和资源的综合配置能力,使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形成各产业既能独立生存、竞相发展,又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提高整个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谈到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陈建生说:“低碳经济与我们过去所说的循环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低碳经济着眼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关系,侧重于对能源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考虑,目的是要达到温室气体减排和对气候影响的最小化。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基础。在下一步的企业发展中,只要我们继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可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也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循环发展“四个一”

中平能化集团是国家2005年确定的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也是以高碳能源开采、加工、利用为特征的能源化工企业。在这样一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空间会更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大有作为。近年来,集团构建了以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四大核心产业和电力、高新技术、建工建材、装备制造、物流贸易5个辅助产业为内容的“4+5”产业格局。

与此同时,他们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努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努力,该集团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适合企业特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基本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概括起来说,就是做到了“四个一”:

耗0.8004吨标准煤,节能率达到11.7%,圆满完成河南省下达的节能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3月底,中平能化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该研究院下设煤炭和化工两个分院,将对瓦斯综合利用、尼龙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等进行集中攻关。此前,中平能化集团已面向全国发布启事,招聘世界一流的专家,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陈建生说,技术创新是走低碳发展道路的核心。大型资源型化工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究院、博士站,要增加科研经费的比重;同时,要树立“走出去、拿进来”的理念,借力生财,要搞最快速度的科学嫁接,要吸收再创新。同时开发高端化工产品,增加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应研究和建立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促进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近几年来,中平能化集团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按照陈建生董事长的话来讲,主要是做好一个“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大力上马新型能源项目,夯实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所谓“减法”,就是千方百计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从整体上看,这条路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的要求,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未来,陈建生充满信心。他说,如今,我国已明确表示要将低碳经济写入“十二五”规划,将其作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平能化集团将抢抓低碳发展先机,突出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强化节能减排,全力打造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的低碳产业链条。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形成3~4个年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的产业板块,集团年营业收入超1500亿元,挺进世界500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为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天然气是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趋势

天然气是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趋势 摘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开发从低效发展成高效,从高碳发展成低碳,能源的替代问题成为了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及新能源为主体的发展过程。天然气以它常规及非常规的丰富资源和高储采比成为了低碳化石能源发展的关键阶段,并且会成为第一能源。运用化石能源里的低碳能源--天然气,成为了世界瞩目的话题,天然气会成为迈向低碳能源的关键一步。天然气作为新能源,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天然气能源低碳现状趋势 步入21世纪以来,开发知识经济以及循环经济已经变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可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却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现象。天然气属于高质、高效、洁净的化石燃料,在所有的化石能源里它的碳排放系数最少。天然气已经被大面积地应用在老百姓的生活以及生产等方面,当前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里所占的比率约为24%左右。 一、全球天然气能源利用趋势的变化 1.非常规能源井喷 在过去的10~15年期间,钻探非常规性天然气已经演变成北美上游区域的主要投资战略。据估计,到了2017年时,非常规性的天然气供应量会占到北美地区湿气总供应量的50%以上。 2.成本持续上涨 尽管公众始终关注油价的走向,可是被公众忽略的天然气勘探以及开发成本也在迅速上升。它的上升速度远远超出了通货膨胀率。 3.更改输运方式 不论在使用范围还是便利方面来讲,天然气依旧是运输领域的重要燃料。这个事实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更改的。一旦油价继续增长,运输领域将会试着用其他非常规性燃料给予动力。 4.投资清洁能源 由于人们逐渐关注天气的转变,处理天然气能源问题的核心已经从现在怎样满足供应的一方而转变成需求的一方。天然气能源方面为可行的新技术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我国天然气能源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平能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生 “低碳经济”当前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已明确表示要将“低碳经济”写入“十二五”规划,将其纳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作为一家大型资源企业,中平能化集团在“高碳”能源企业低碳化上的做法和经验,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表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以开发自然资源,进行后续加工,依靠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成长的资源型企业而言,大力培育低碳产业链,不仅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平能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生在北京接受了记者采访,畅谈了中平能化集团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高碳”能源企业低碳化的做法和经验,也表达了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继续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企业发展需“低碳”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平能化集团),是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创立的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内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动力煤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尼龙化工生产基地。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801.6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80 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92位。 提髙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是打造健康低碳产业链、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对此,陈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 “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资源型化工企业,就应该立足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以资源为主干,向后续延伸,发展健康产业链,种植一棵'化工常青树'。舍此,再大的资源型企业也难以走远。对于中平能化集团来讲,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强核心产业,深化上下游产业协同,提高资产和资源的综合配置能力, 使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形成各产业既能独立生存、竞相发展,又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提高整个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谈到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陈建生说:“低碳经济与我们过去所说的循环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低碳经济着眼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关系,侧重于对能源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考虑,目的是要达到温室气体减排和对气候影响的最小化。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基础。在下一步的企业发展中,只要我们继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可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也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循环发展“四个一” 中平能化集团是国家2005年确定的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也是以高碳能源开采、加工、利用为特征的能源化工企业。在这样一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空间会更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大有作为。近年来,集团构建了以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四大核心产业和电力、高新技术、建工建材、装备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中平能化:高碳能源低碳化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平能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生 “低碳经济”当前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已明确表示要将“低碳经济”写入“十二五”规划,将其纳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作为一家大型资源企业,中平能化集团在“高碳”能源企业低碳化上的做法和经验,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表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以开发自然资源,进行后续加工,依靠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成长的资源型企业而言,大力培育低碳产业链,不仅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平能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生在北京接受了记者采访,畅谈了中平能化集团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高碳”能源企业低碳化的做法和经验,也表达了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继续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企业发展需“低碳”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平能化集团),是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创立的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内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动力煤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尼龙化工生产基地。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801.6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80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92位。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是打造健康低碳产业链、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对此,陈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资源型化工企业,就应该立足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以资源为主干,向后续延伸,发展健康产业链,种植一棵‘化工常青树’。舍此,再大的资源型企业也难以走远。对于中平能化集团来讲,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强核心产业,深化上下游产业协同,提高资产和资源的综合配置能力,使布局更集中、产业更集群、要素更集聚、资源更集约,形成各产业既能独立生存、竞相发展,又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提高整个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谈到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陈建生说:“低碳经济与我们过去所说的循环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低碳经济着眼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关系,侧重于对能源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考虑,目的是要达到温室气体减排和对气候影响的最小化。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基础。在下一步的企业发展中,只要我们继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可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也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循环发展“四个一” 中平能化集团是国家2005年确定的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也是以高碳能源开采、加工、利用为特征的能源化工企业。在这样一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空间会更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大有作为。近年来,集团构建了以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四大核心产业和电力、高新技术、建工建材、装备制造、物流贸易5个辅助产业为内容的“4+5”产业格局。 与此同时,他们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努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努力,该集团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适合企业特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基本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概括起来说,就是做到了“四个一”: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考试题 1、()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政策手段。 A、规划引导 B、法律手段 C、市场途径 D、经济激励 2、广义的()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污染物零排放或排放很少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等。 A、化石能源 B、绿色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替代能源 3、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4、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5、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其市场原理是:() A、资金—交易 B、限额—交易 C、商品—交易 D、基准—交易 6、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所撰写的()的出版,拉开了”生态学”的序幕。 A、《增长的极限》 B、《21世纪议程》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寂静的春天》 7、主要的化石能源中,按照碳排放强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气 B、煤炭、石油、天然气 C、天然气、煤炭、石油 D、煤炭、天然气、石油 8、CDM是()。 A、清洁能源机制 B、合同能源管理 C、清洁能源管理 D、合同能源机制 9、自从1974年联合国第六次大会特别联大要求WMO(世界气象组织)承担气候变化的研究,到1979年在()召开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第一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A、丹麦哥本哈根 B、日本东京

C、瑞士日内瓦 D、印尼巴厘岛 10、()的甲烷排放源包括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 A、废弃物处理 B、废水处理 C、废气处理 D、垃圾处理 11、()是具有强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主要由CF4和C2F6构成,这两种气体在大气中的生命期达5万年和1万年,其GWP达5700和11900。铝工业是目前产生PFCs的最大源头。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氟利昂 D、全氟化碳 12、火力发电过程中,()的排放量最大。 A、粉煤灰

新能源汽车:低碳还是高碳

中国是否应该鼓励发展纯电动汽车 化生系09化学本马济继2009467 在以火电为主的中国,纯电动汽车无助于节能减排。 低碳,可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远期目标,但绝不是当前目标。 纯电动汽车的时代,果真如想象的那么美好吗。 低碳节能是个谎言。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问题是最好解决的,更强的挑战在等待着不可预知的未来。 “目前在中国搞纯电动汽车,既不节能,也不减排,价格还高。”----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试验室副主任宋健。 “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 在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电机和电池上,国内厂商还面临很大的技术问题。尽管主流电池已从铅酸电池过渡到锂电池,性能因此大幅提高。但本质上,使用的电池依然是化学电池,一没效率,二是充放电不能瞬间完成。在物理电池取得突破之前,新能源汽车不可能普及。与依靠氧化还原反应充放电的化学电池不同,电子进出物理电池的过程中没有能量损耗,可以完全克服化学电池的缺点。 很多人认为,发展电池汽车的最大瓶颈在于技术。但其实,只要是技术上的问题,都很好解决。 纯电动汽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资源。制造电机所使用的铜,稀土以及制造电池所使用的锂,都是稀缺金属。尤其是铜,中国对其进口的依赖太大。生产电机的材料中,铜的价格是每吨六万,稀土钕铁每吨十万,硅钢片每吨两万,而生产传统汽车使用的内燃机的铸铁,每吨只要两千元。成品的差距更大:一个50千瓦的内燃机不足三千,控制器一千;一个50千万瓦的电动机需要一万多元,控制器一万多元,电池还得七万元。一部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贵了近十万元。 纯电动汽车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低碳,节能,环保。但是在中国,却意味着不。中国电力目前八成电量由煤炭提供,每烧一吨煤,将产生27吨二氧化碳。目前发一度电要400克标准煤,煤炭能量仅有30%变成电。纯电动车耗电20度/百公里,从碳排放来看并不比传统轿车好。 以核能为主的欧洲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确实是有助于节能减排的。但在以火力为主的中国,纯电动汽车无助于节能减排。低碳,可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远期目标,

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3963346.html, 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 作者:徐建礼孟俊利向彩霞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7期 摘要:在中国整体能源结构短时间内无法存在巨大变革的情况下,以煤炭清洁化生产和利用为基础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建立,对于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产业更是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碳能源低碳能源煤炭清洁转化前景 中图分类号:F407.21文献标识码:A 顺应煤电化、煤焦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促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推动煤炭生产利用方式变革,打造中国煤炭工业的升级版。 作为中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图1分析可见,推进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煤炭工业加快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图1 一、源头清洁化 我国的煤矿90%以上是井工矿井开采,这种开采方式造成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土地塌陷、煤矸石排放占压土地、瓦斯排放污染大气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我国因采煤破坏的土地每年以3-4万公顷的速度递增,每年排放矸石3亿吨左右,占压土地300-400公顷。 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就成为了我们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要做的第一步。首先,要根据矿区资源条件、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合理确定煤炭开发强度,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效益。同时,鼓励煤炭企业推广使用“保水开采”技术,减缓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水流失和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充填开采”技术的广泛运用则可以通过向采空区充填煤矸石等固体材料,减缓地表下沉,减少煤矸石升井后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 瓦斯曾是中国煤炭矿难的主要诱因。“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可以提高煤矿瓦斯的抽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瓦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及对大气环境的破坏。 在洗选环节,加大原煤洗选比率是降低灰分硫分、提高煤炭燃烧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煤矸石无效运输的重要措施。

低碳经济与能源

低碳经济与能源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一、低碳经济与能源的关系 低碳经济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二、发展低碳经济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低碳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途径。我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都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国家战略安全。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需要政府、企业与公众的一致努力。政府在调节宏观经济大局之时,要充分重视能源产业的规划、引导与监督,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要充分利用已经制定出台的激励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的政策,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标准,加快低耗能产业特别是低耗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 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关于低碳环保的问题

低碳时代—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由于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以人力劳动为主,只以实现产值为目标,而忘记了处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步入低碳时代,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 摘要: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关键字: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前言: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入低碳时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火的发现与利用曾经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伴随着生物质能、兽力能、风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但是,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了可再生能源外,地球上的能源储量终究是有限的。同时,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阿伦尼乌斯1896年预测的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概念、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预告着一个全新的低碳时代的来临。 一、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环保型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在此种经济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友好的社会就是低碳社会。从根本或广义上说,低碳经济,就是以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探求、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不论哪个国家、地区都要抓,不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有关低碳的小问题

1低碳:在人类发展中以较低或更低的问世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比例因素60%)排放。 2低碳能源:以温室气体排放为基本内涵的,其评价标准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3低碳能源的基本特征:尽可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应用的能源 高效而且环境适应性能好的能源 可再生,可持续应用的能源 4低碳经济的特征:经济性,技术性,目标性 5当今常用的那些能源属于低碳能源,并简述理由 当今所用的能源属于低碳能源的有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这些是比较常用的低碳能源。低碳能源广义的可理解为顺应人类发展方向,适应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节能有减排的能源。所谓低碳就是指含碳分子少或者无碳分子结构的能源。风力发电,其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水位落差,将水的未能转化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而得到电力。太阳能是利用太阳光辐射的能量。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利用这些能源不会污染环境,它们们都是清洁能源。 6简述对低碳经济内涵的基本认识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从碳循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其根本目标是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的碳中性,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 从能源角度认识,低碳经济重点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从技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在广义上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 式的全球性革命。 7根据教材或网上的知识,了解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简述自己的初步认识 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满足当代人们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未来的竞争是碳生产率的竞争,而低碳经济的目标就是追求人、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实质和核心都蕴含着深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人类只有成功地实现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雷斯在1992年提出,在1996年由M·魏克内格完善的。生态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

低碳技术

班级:自动化0904 姓名:赵儒学号:200902020425 低碳技术 摘要: 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前言: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诤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正文: 低碳类型 低碳技术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第二类是无碳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过去10年里,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38%,超过IT产业。全球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28.8%。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 低碳经济目的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四大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

浅谈低碳产业及我国高碳产业低碳化途径

浅谈低碳产业及我国高碳产业低碳化途径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传统的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方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世界各国纷纷把开发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等新兴产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低碳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的首要选择。关键词:调整经济结构;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要求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年以来党中央多位领导人在多种不同场合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里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发展节能减排的经济道路而走低碳产业化道路是其主要的产业选择。20__年3月5日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____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刻不容缓”来形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既说明发展“低碳产业”的紧迫性又说明发展“低碳产业”的重要性。 1低碳产业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发展低碳产业目前对低碳产业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多位学者的阐述和自己的观点我总结的低碳产业概念是:指在生产、消费的过程中碳排放量最小化或无碳化的产业。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碳为主要特征。为什么要倡导“低碳产业”呢?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极端气候灾害增加、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深度触

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杀手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1]。走低碳产业道路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是保护地球的需要也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低碳经济”将是世界经济的一次重要转型是一次重要的世界经济革命无论是从国内而言还是从全球而言低碳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它也有着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2三次产业中低碳产业分析比较首先从三产业之间上来看排碳量在三级产业中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就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表1)。据中科院统计资料我国近五年第一产业的平均能耗强度为0.34t/万元增加值第二产业为1.73t/万元增加值第三产业为0.41t/万元增加值。即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为第一产业的5倍多为第三产业的4倍多;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占全部消费量的78%其中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油石化等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50%以上。也就是说重化工业的能源强度远高于一般制造业;而且在同一行业中技术水平越低则能源强度越高。其次从三产业内部分析(表2)在第一产业中林业是最为低碳的这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固碳的作用。而依靠现代的石油原料为肥力的农业和以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则是较为高排碳放的产业。在第二产业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

2017低碳环保绿色生活论文

2017低碳环保绿色生活论文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以下是搜集并整理的低碳环保绿色生活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2017低碳环保绿色生活论文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 现在人类面临着全球变暖的问题,碳就是导致地球变暖的凶手,而这正是因为人类肆无忌惮的浪费资源,使得碳的排放量增加,所以,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人类。可是人类不能不产生碳,所以,就要开始一种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 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就行了。例如,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等。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1

低碳经济高碳能源时代转型发展战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 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当时,《能源白皮书》中并没有给出这一新名词的确切定义以及相关界定方法和标准。 目前虽然全球都在谈论“低碳经济”,但其概念仍然不是很明确,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较为主流的理解是,“低碳经济”指尽可能最小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体。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时,科学界以及公众都比较信服的一个结论,就是目前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作用,并且证实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是人类经济活动、生产生活的结果。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经济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各国寻求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变成缓解全球变暖长期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型能源资源、不断上升的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也将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将碳排放量作为一种限定,其含义是“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全球气候系统受到威胁的水平上”,无论人类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都必须考虑碳排放量这个约束。

“低碳经济”旨在围绕整个经济活动,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体现在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作出更加有效率的选择,以求达到最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具体来说,“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与以往的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高效率的生产和能源利用;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生产将占据相当高比例;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建筑方面,办公建筑与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节能材料以及节能建造方式。随着经济不断扩展,逐步减少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打破传统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间的旧的高度相关关系,建立新的低碳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模式的革命,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应当对低碳作出相应的反应。但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反应会不一样,这就是共同减排、不同责任的原则基础。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公众对环境质量和价值的评价与他们的收入高度相关,减排所需要的支付能力更取决于收入水平。中国和美国相比,2007年中国人均收入仅2000美元多一点,美国人均收入达4.6万美元,为中国人均的23倍;中国的平均电价是每度电6.7美分,美国是每度电9.1美分,仅为中国的1.4倍。也就是说,在美国动员公众支持二氧化碳减排比较容易,让公众对减排支付也比较容易,这就是二氧化碳减排所需要的资金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

高碳能源

高碳能源”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 ●搞好低碳经济试点与基地建设,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低碳经济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以煤为主能源结构。2007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而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能源消费加速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当量上升至2007年的26.56亿吨煤当量,年均增长9.7%。据相

关预测,能源消费在短期内将延续加速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状态,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滞后。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4.7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不断上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只有极少部分地区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目标。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这是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撑。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等。由于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统计,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引进技术年需资金250亿美元(以2006年的GDP计算)。这种高投入、高成本,像中国这样经济尚不算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是难以承受的。 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人们开车过程中形成的快速启动和急刹车等不良习惯,开车时快速启动和急刹车只能节省4%的时间,而燃料消耗却增加39%,一些有毒物质排放则增加5倍以上。

分布式能源梯级利用_熊超

中国冶金报/2011年/12月/15日/第B01版 装备技术 分布式能源梯级利用 ——钢铁工业“十二五”节能工作重要方向 熊超程小矛 我国钢铁工业过去10年间吨钢能耗逐年下降,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钢铁工业“十二五”节能工作难度将增加,节能边际投入会越来越大,但边际效益会递减。而且,我国钢铁工业“十一五”期间依然部分延续了粗放的发展模式,难以满足“十二五”国家节能目标的要求。 国家“十二五”节能总体目标和要求相比“十一五”更加系统、全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24个节能减排指标中有12个为约束性指标,其中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碳强度降低17%。国家通过碳强度约束来倒推节能强度和任务,给钢铁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寻找符合钢铁工业特色的节能方向对钢铁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式能源利用是体现高效、安全、灵活多重优点的能源利用方式,《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分布式能源的推广。而钢铁工业具有很强的能源转换功能和热管理特征,消费的一次能源中以各种形态、品质的热能释放出,能源供应侧与需求侧存在不匹配,因此,分布式能源梯级利用应当作为钢铁工业“十二五”节能的重要方向。 分布式能源利用突破高能低用“瓶颈” 钢铁工业制造流程是一个大规模的能源循环系统,在构成该系统的工序内部、各工序之间进行复杂的能量消耗、转换、再生、输送,而且钢铁联合企业具有很强的热管理特征。钢铁生产消费的一次能源中约40%以某种形式的热能释放出,其温度上至1500℃,下至环境温度。目前,我国生产1吨钢产生的余热资源量约为8GJ~9GJ,主要为副产煤气、排气余热、固体余热和废汽、废水余热;其中,副产煤气包括高炉、焦炉和转炉煤气,一般归为余能,但其显热、压力能属于余热;排气余热多为炉窑排出废气带走的热量,占余热资源总量的一半左右,温度范围250℃~1000℃;固体余热包括烧结矿、红焦炭、高炉渣、转炉渣、铸坯等,一般在500℃以上;废汽、废水余热包括蒸汽冷凝水、锅炉汽包的排污水(90℃~100℃)、高炉冲渣水(70℃~90℃)等。 钢铁工业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钢铁工业的余热余能具有布局分散、品质参差不齐的特点,以传统方式回收利用能源存在一定问题;二次能源生产总量总要大于消费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量供需不匹配。目前,钢铁工业能源利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余热余能回收往往重回收、轻利用效率,造成了严重的无效回收。如副产煤气回收都经过煤气除尘设施和煤气加压输配设施,消耗了一定的成本,但回收的煤气没有找到合适的用户而放散,这就是严重的无效回收现象。二是传统的能源回收利用普遍采用长距离输送方式,能流传输能耗高、传输损失大。如长距离输送中低温的饱和蒸汽会造成大量热损失,不仅使回收能源又浪费掉,还会造成软水流失形成新的损失。三是蒸汽系统没有得到高效利用。钢铁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蒸汽大量放散现象,尤其是夏季,有很大的回收利用空间;与此同时,往往热电配减温减压器供蒸汽管网,中间环节没有任何对外做功过程,能量贬值非常大。四是部分耗能设备介质使用不合理,没有做到能级匹配和温度对口。由于部分企业缺乏统一的用能管理及经济调节措施,使得各用能工序纷纷争抢优质能源,最后往往造成了高能低用的现象,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能效低下。 分布式能源梯级利用理念。针对目前钢铁工业能源利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发展分布式能源

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意义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

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XX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