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

美国统治集团向全球推销美元,经历了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二战的结束,为美元扩张提供了历史机遇。在创造需求阶段,经济援助、提高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金本位制,是美国统治集团采用的主要办法。

战后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上世纪40年代末,欧洲要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欧洲需要大量资金,美国借助或直接操纵国际组织,采用经济援助的手段有效地扩张了使用美元的地区和领域;70年代后,美国利用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推出“华盛顿共识”,为美元在全球自由流动扫除了民族国家的政策障碍。更有甚者,美国直接鼓励拉美国家放弃本国货币采用美元作为官方货币。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之前,国际实物贸易是对货币需求最旺盛的市场。利用各种名义和手段,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的比重,是刺激第三国使用美元,增加购入美元数量的主要手段。美国当局以稳定币值为名,要求世界贸易中的初级商品交易如石油、矿石、谷物等,和大型装备如飞机等,都要采用美元结算。这些在国际贸易领域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创造出上万亿美元的货币需求。有国际评论认为,美国之所以发动伊拉克战争,原因之一就是萨达姆公开要求用欧元作为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

在全球牢固树立美元的信誉形象,是推动美元进入世界各个角落的需要,因此也就成为美国历届政府共同追求的政策目标。让美元与黄金挂钩,是树立美元形象与信誉的最好策略。亚洲国

家对美元的称谓“美金”即是一个典型的印证。在亚洲,人们心目中握有美元就是握有黄金。美国纸币能赢得这么高的信誉,功劳当然要归属金本位制度。问题在于,“美元”变成“绿纸”之后,美国并不纠正人们对美元的盲目崇拜,而是滥用他人的信任,无偿占用他人的财富,使美金成为霸权主义者掠夺别人财富的工具。

认真回顾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采用金本位制和放弃金本位制,分别是美国在创造需求阶段和满足需求阶段使用的标志性工具。这两种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只是美国政府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工具。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的结束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充分满足世界市场对美元需求的新阶段。这样的划分,并不意味着美国在创造需求上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在新自由主义的强力推动下,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致使全球的金融交易量飙升,推动美国的美元资产不断膨胀,它吸纳了数不清的美钞。金融自由化为美国统治集团借助美元霸权剥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权铺平了道路;而无节制地输出美元纸币,就是这种剥夺的核心。

根据美元输出的强度,大致可以区分出这样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为第一个阶段。美国在这30年累计通过贸易赤字输出货币达1万亿美元左右。第二阶段从21世纪开始至今,在短短6年时间内,美国仅通过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两项就输出货币达2万亿美元。至于美国到底发行了多少货币,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们

只能勾勒出美国发行美元的大致规模:在2005年的国际储存货币中,美元占到70%的份额;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美元占到68%的份额。

美国利用“绿纸”无偿占有他人财富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美国滥发纸币,以印刷费为代价换取了他人大量财富。如果把美国开展双边贸易所需要的美元视为正常需求的话,放手让第三国之间使用美元从事国际贸易,就是美国无偿占有他人财富的“狐狸尾巴”。由于美国人掌握了话语权,于是人们就只能知道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多少好处,而不能知道或者明白第三国之间的贸易大量使用美元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好处。其实,明白此道理并不复杂。第三国用美元支付和其他国家的贸易,首先要挣取美元,挣取美元就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产品供美国人消费;而美国的全部代价只是维护美国神话并付出印制美元的费用。人们使用美元的数量越大,美国人从中得到的实惠就越大。无论美国人如何辩解,都无法改变这种交易不公平、不合理的事实。

在此,仅以2005年的世界贸易为例,揭示美国当局利用金融霸权无偿占有世界人民多少财富。2005年的世界贸易总量是21.5万亿美元,其中68%是以美元结算,也就是说有14万亿是用美国货币结算。从中扣除美国的双边贸易3万亿美元,第三国之间贸易总值为11万亿美元。这就是说,第三国为拥有从事11万亿贸易所需要的美国“绿纸”向美提供了等值的商品和服务。虽然

目前还无法提供确切的量化数据,但谁都无法否认:任何一个国家得到这样数量的额外好处,恐怕都能活得和美国一样富裕。从这个视角来研究美国社会的繁荣、富裕,人们恐怕不能不对这种繁荣的内生性质产生怀疑。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先后出现了英镑霸权和美元霸权。”英国人以债权人的面目来统治和维持金融帝国的秩序;美国人却在滥发纸币之后,以债务国的面貌出现在美钞和军队搭建起的世界金融舞台上,并且和世界人民上演了一出美国人充当银行家、其他国家充当储户的活剧。美国政府利用美元资产缩水和世界经济大动荡来威胁全世界,利用人们对巨额亏损的恐惧心理和对美国武力打击的恐惧心理来维持“银行与储户”的关系。

美国人借钱的手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熟练地运用美联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与世行相关的区域性借贷机构,使之为美国财政部提供强制性的贷款。二是采用“高息”揽储的办法吸引境外投资人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美国财政部在向“储户”开具价值可疑和必然缩水的“借条”后,便利用储户的钱再去挣钱。2005年的数据表明,美国10年期债券的名义利率是4.5%到5%,减去同期通货膨胀率2%到2.5%,美国实际给大家的储蓄利息就是2%到3%,而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回报率是10.5%。这就是说,各国把钱借给了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又把这些钱通过美资公司投出去。在资金循环过程中,美国政府和企业相互配合,利用他人投资取得10.5%的利润,付给他国

2%到3%的利息,从他们身上挣到7%左右的差额。上述分析表明,美国统治阶级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利集团。

美元霸权将终结于世界的觉醒

美元组成的霸权体系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市场经济理论的包装,使我们对美元的霸权性质大有“难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但是,只要这个货币体系是不公平的,假面具或迟或早会被戳穿。美元的魔力再大,也改变不了冷酷的现实,也无法阻止人们认知现实的脚步。美元标志的幸福美景久等不至,而财富的两极分化却日益显著。美元因获得信誉而取代英镑,也会因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而一败涂地。

美国统治集团已经做到让美元或美元资产充斥众多国家的国库。在此背景下,佐利克所谓的“利益攸关者”就很值得回味。他是高抬债权人,还是敲打债权人?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发动了一连串局部战争,用兵频率比冷战时期高出近一倍,从未听说它向债权人示弱。事实表明,“利益攸关者”只是对债权人的敲打。它提示债权人美国的武力就是最高的和最后的信誉。无论是逻辑推理,还是活生生的现实,结论只有一个: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美元霸权,不惜使用武力。

虽然今天美元还是全球流通最广的货币,但是,美国所打造出的信誉与持币人心中的信任已经脱节。在美国要求全世界臣服它的时候,就把自己放在了全世界的对立面,帮助被剥夺者奠定了他们联合的基础。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国统治集团无节制

地发行货币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各国对构建区域货币体系的兴趣越来越浓。

反剥削历来是一切政治斗争的核心环节。在现实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建立国际经济联盟,反对美元霸权,也应该成为全世界人民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一个重要斗争目标。美元霸权将终结于世界的觉醒。

美国霸权美元霸权

人之道,奉有余,而抑不足;天之道,奉不足,而抑有余。天道為大。

仅仅从军事的角度,在这里很难说明绝大部分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们索性把话题放开。涉及到国际秩序,或者说是世界利益分配的框架问题,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霸权的现实存在——要註意的是,在这里,我们需要将“霸权”视作是不含褒、贬之意的一个中性词。歷史上的任何一个霸权,都会拥有一个属於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的经济形态作為依托,同时,这一经济形态也就成為了讨论国际间所有框架的立论基础。

歷史上的霸权,以此大致可以划分為几种形态,一种是陆上霸权。陆上霸权主要依托农耕、游牧,也就是“物產经济”,它的霸权基本方式

是占领,因為只有靠占领土地才能获得物產,它完成这种占领的主要是

帝国的步兵和骑兵,水军或者还包括海上军事力量的使用都要围绕著陆上作战进行——比如亚歷山大东征时对舰艇的运用;马路、驛道是那时帝国的神经和血脉,中央权利扩张的幅度必须受到步兵、骑兵的行动方式和速度的限制,而这种扩张的成本非常高,控制的效能则会随著距离的延伸而以很快的速度衰减,蒙古人曾征服过大半个欧亚大陆,但这个帝国的面积显的过於巨大,已经超越了当时控制手段所能触及到的极限,这可能也是其无法长久存在的一个原因。经典的陆上帝国——罗马帝国、中华帝国以及玛雅帝国都只能控制欧亚大陆或美洲大陆的某个局部,都算不上是全球性的帝国。这种陆上霸权大概维持了一、两千年左右的时间。

第二种就是海洋霸权,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得物產经济开始向“物流经济”转变,促成了资本主义的產生,最终推动產生

了帝国主义,这种霸权主要依托商业和贸易,其基础和获利方式都是依靠物流经济,从葡萄牙王国、西班牙王国、荷兰,一直到英帝国,以及美国的早期,都属於海洋霸权,它的暴力特性或说是军事力量使用的著眼点在於控制物流通道,从全球角度看,在克服大的地理障碍方面海军比陆军强,它依托於海洋这一均匀的介质,可以得到更快的反应速度,而且在马汉“海权理论”出现之后,是通过只控制航道要点来控制海洋,再控制物流,因而这种帝国的成本要比陆上帝国更低,所以,在那时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的“日不落帝国”。而在这之间,殖民地作為物產经济向物流经济过渡不均衡的產物,一度成為国际霸权依附於其海洋

霸权而存在的另一个特征,而战后由於各殖民地民族主义的觉醒,也就是那个“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殖民地的维持成本变得异乎寻常的高,而海洋霸权由於它昂贵的成本因此还掌握在帝国主义国家手中,而新的世界商业体系业已形成,毛虽不存,皮之仍在,在斗争心理上,殖民国政府与殖民地人民严重的不平衡,这则直接导致了各帝国主义国家自上世纪中叶起,不得不放弃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又或者,可以把这看作是力量与利益间的一个新的平衡……

目前,世界经济的主导模式正在由物流经济向“货币经济”转换,那么现在出现的这个霸权,就应该是“货币霸权”,如果从霸权的暴力特性,这个霸权可以不用去占领,甚至连过去已经控制的要点也可以放弃——由於性价比不合算,美国於是很利索的就丢掉了南越、丢掉了苏比克湾,但她必须要掌握资本的流向,控制“资本流”才是“货币霸权”的基础特征。

先简单的说说“货币经济”,透过现在欧洲国家街头一轮又一轮的反战浪潮往前看,其实从歷史上说,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的各个民族在心底实际是非常具有攻击性的,这片被人為的割裂开来的大陆上,孕育出了资本主义和现代国家制度,而对商业利润的追逐又将“统一欧洲大陆”在欧洲人心中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拿破仑、德皇威廉、希特勒……,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在於,都将统一的梦想化作了遮蔽这片大陆的滚滚狼烟,而最终的结果则完全不如他们所愿,英、法间的反復斗争為新生於北美的阿美利加提供了足够的外部空间;一战之后,“门罗主义”下的

美国因战争获得了财富,同时也正式进到了世界框架的核心区域,世界的核心从欧洲变成了“欧美”,而在二战结束之后,前面的那个词已经需要颠倒一下顺序,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成了“美欧”,至此,英帝国的王冠如人所愿的滑落了下来,但是,最终则戴在了美国人的头上。

在遮天蔽日的B-29的地毯式轰炸下,欧洲和日本几代人积蓄起来的城市和工业体系连同轴心国的法西斯政权一同化為乌有,在战后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欧洲人、日本人发现,几乎所有的工业品都表明“Made in USA”——远离战火的北美大陆又一次成了财富的最佳避难所,美国1945年的国民生產总值达到2100多亿美元,国民的现金储蓄达1290亿美元,此消彼涨之间,到了1948年,美国在西方世界工业总產值中所占的比重更进一步增加到了56.4%,英国则只占到11.7%,而日本仅仅占1.5%;同期,美国对外贸易额占西方世界出口贸易的32.5%,而英、法和日三国加起来还占不到15%;除此之外,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到西方世界总储备的66%以上……套用赫鲁晓夫访美归来对毛泽东的原话,“他们太他妈的富了!”。

要想恢復元气,恢復已经化為瓦砾的產业体系,那只有从美国进口设备和原材料,那么,你的手中就必须有足够多的美元来完成国际贸易的结算。於是由美国的财长助理怀特出面提出了一个货币计划,1944年的8月,45个“同盟国”财长或其代表聚集到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村,就前面提到的货币计划签署了最终协定,随后於1945年成立

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復兴开发银行”,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协定概括起来,即美元与黄金掛鉤,每三十五美元等於并可兑换一盎司的黄金,其他各国的货币根据其黄金储备量和货币发行量确定其与美元的匯率,即所谓的与美元和黄金“双掛鉤”。对於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匯率波动,各国政府只有在百分之一的范围内进行调整的权利,否则IMF有权进行干预;哪怕是本国确实发生了经济危机,这个调整的范围如超过百分之十时也必须经过IMF的同意,否则IMF有权停止其获得美元贷款的权利。

而在当时一个西方国家一旦被IMF停止借款,就意味著失去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实际上已经禁止了黄金的输出输入,所谓“双掛鉤”事实上就是跟美元掛鉤,然后再由美元与黄金掛鉤兑换,各国只能靠储备美元来保证其货币的信用,美元实际就是等同於黄金的一般等价物,美元体系就此确立,在那时,称美元為“美金”并不过分。而在这份协定中,我们还能看到的是这份协定实际上非常的缺乏弹性,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美国对於自己经济的绝对自信,而后面所发生的歷史,证明这份自信是超越现实的,也许是不长的歷史和牛仔习气构成了美国并不深厚的文化积淀,这让这个民族在此后总是会时不时地產生类似这一次的自信……

这之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大量的美元通过贷款的形式到达了欧洲人的手中,美国的货币霸权至此成形。而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通过大量印制美钞,向欧洲和日本定购军品装备,事实上就是借助

货币霸权来向别国进行战争融资,让别国為美国人的战争买单,而同时也使得欧洲人和日本人手里被塞进了更多的美元。朝鲜战争第一次让美国的政客们如此直接的以金融手段实现了对国际框架的影响,但是,这次体验所留下的回忆却异常的糟糕,原因吗?因為那一次她的对手叫“中国”,在苏联没有直接的出兵的情况下,在动用了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1/2并纠集16个仆从国的情况下,在平均每月消耗北约一年半物资的情况下。最终18国组成的“联合国军”仍然被钉死在了“三八线”上,克拉克仍然作了“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一场朝鲜战争,打掉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打出了共和国的尊严和延续至今的和平环境,也叫全世界都明白了歷史是不会只由一个国家来书写的。再往后,则是另一段我们所熟知的歷史——1965~1973年的越南战争,一道北纬17度线牢牢束缚住了美军的手脚,而纠其缘由,正是朝鲜战争中中国人给美国所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最终使得东南半岛上的这个小国成了一个吞噬美国国运的可怕的“黑洞”。

在越南战争中,為了应对战争巨大的开支,美国同样采取了增印美元的融资手段。但是,与朝鲜战争时代不同,美元在上世纪60年末至70年代初期,已经由短缺变為过剩,整个60年代美国的短期流动负债都超过了其黄金贮备额,这就使得美元的国际信用发生了动摇,而且美国的

负债额逐年增加,只是美元在当时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所以,美国在那种情况下仍敢开足马力印钞票,然后再通过美元贬值将问题转嫁给她的“盟友”们。美元过剩的后果最终导致了与黄金固定匯率无法继续维系,“布雷顿森林协定”缺乏弹性的问题此时显现了出来,伦敦金融市场上由法国带头,出现了大量拋售美元套购美联储黄金的狂潮。

仅1968年年初,美联储就损失黄金9300顿(2005年美联储的黄金储备据称总共才8135顿),这直接终结了约翰逊总统的政治生命,到了1971年,头6个月内就有220亿美元的资產逃离美国,帝国大厦随之开始动摇了,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不得不蛮横的宣布“暂时中止美元与黄金或其他储备资產之兑换,除非要求兑换的数量核条件符合货币稳定和美国的最高利益”,同时宣布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等同於黄金的美元一下子变成了美国给别人开出的永远不可能兑现的“白条”,这与赖账没有任何区别,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美国人彻底毁灭了。但是,要註意的是“越战”仅仅是一个“引子”,站在歷史的高度看这场战争只是将歷史发展引入一条必然轨道的一个偶然因素,事实是,世界资本主义曾经歷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歷史阶段,但在这两个歷史阶段,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还是以生產物质產品為主,金融则只是一种衍生品,因此那时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问题,都还是围绕物质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產生的。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70年代中期,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

业化,一旦进入到这一时代,利润的增长空间实际就已经到头了,出於对利润近乎本能的追逐,资本便开始具有从物质生產领域向外游离的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美元脱离黄金,也就意味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浮动匯率主导的时代,也就是开始进入到了不受物质生產增长约束的时代,加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并最终成為了现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例如,1970年,在美国的货币交易中与物质生產和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占到80%,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仅5年,就演变成“倒二八”,即与生產流通有关的交易比重只剩下20%,根据有关资料,到1997年已经只剩下0.7%。1985年~

2000年,美国的物质生產只增加了50%,但是货币却增长了3倍,也就是说,货币增长率是物质生產增长率的6倍……

用“外行话”来解释,就是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体系中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因為这之前各国都大量的持有它,而且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经济体拥有如美国那样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因此也就不具有可以支持起一种世界货币所需的国家信用。这种情况下,就等於美国掌握了国际贸易中的铸币权,只要印制美元,就可以从别国换得实物商品,而美国支付的则是由美联储印制的平均成本4美分一张的绿纸片,只要美元宣布贬值,那么美元持有者的一部分财富立时便会消失,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铸币税”。而美国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国家安全保障,使得

卖主把手中得来的美元又放到美国玩“钱生钱”的游戏性价比最高,这就使得花出去的美元又回流到了美国,用於下一轮贸易的结算……。物流经济时代,帝国主义国家剥削的对象先是殖民地,后是第三世界国家,而货币经济时代,利用货币霸权,包括欧洲、日本在内的工业国事实上都是美国的剥削对象。

资本家的目标在於利润而不是生產本身,如今只要炒作钞票就可以赚钱,谁还会再去造实物商品?於是,大量的资金都被投入到了证券和房地產市场,截至到1999年,一半的美国人都把自己的钱投入到了股市,去作“钱生钱”的营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下属的金融子公司原本的业务内容是进行汽车贷款业务,但就是这么个资本和人员只占全公司3%的小单位,由於参与了证券市场业务,所创造的利润居然能占到通用公司的30%,以致公司的许多高层领导都在琢磨“我们是否还应该继续造汽车”?而安然公司,一家原本规模庞大且经营不错的国际能源公司,在这种“钱生钱”游戏迅速膨胀的形势下经不起诱惑而“怦然心动”,大量进行场外能源衍生產品交易,為此不惜造假——也就是那场非常“著名”的腐败丑闻,到了2000年安然公司的营业额中与能源物质生產有关的部分居然只占3%,也难怪有人说“安然已经变成了一家投资银行”。

由物流经济向货币经济的变化,也许政府可以进行微调,但总体趋势是无法逆转,不要忘记,正是因為欧洲的国王和贵族们阻碍了资本家去追逐利润,才酿成了资產阶级大革命,使得“国王们”遭到了货

真价实的“斩首行动”。正是这样,美国在上世纪整个90年代GDP总值增加了4万多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0%,制造业在全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从90年代初期的24%掉到目前的18%,美国目前的商品进口已相当於国内制造业產出的40%。2000年美国股市的资產泡沫开始破灭,但是,对不起,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并没有变,因此美国物质生產部门的困境不仅没有改善,还在经济衰退中变本加厉的被打击。2001年美国的制造业是35%的负增长,到2002年又下降了0.6%。根据美国商务部2003年1月份新公布的数字,在2002年12月美国新增101万失业人口,其中65万都是制造业工人。到2002年第四季度,美国的企业投资竟连续下降了七个季度,如此不顾本国物质產业生產部门的死活,国会山与白宫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是谁足够显而易见了吧?

在这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中,很快,连微调也变得难以完成了,按格林斯潘的话说,出现了一种“非理性的繁荣”,而这,要从上世纪的1995年前后说起。

两次浩劫,使得欧洲人对战争的态度趋於理性,但这不等於说降低了他们对欧洲统一市场的渴望,靠著一天几个土豆的报酬,西欧人在短短数年间重新建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同时也再一次燃起了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的希望——从“煤铁协议”到“欧共体”再到“欧盟”,到了1993年,欧洲一体化开始了一项实质性的举动——统一货币。93、94、95近3

年来,各国為了达到统一货币的基本要求,财政紧缩的力度不断加大,这引起总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和失业率上升。到1997年,欧盟国家财政赤字在GDP中的平均比重,已从1993年的6.4%降到2.4%。稍有经济学常识人都知道,一国经济如果处於紧缩中本币应趋於坚挺,但实际上自1995年以来除了游离於统一货币之外的英镑外,欧洲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比值却是一路下跌,1997年末与1995年末相比,马克下跌了27%,并曾一度超过30%,法郎下跌了25%,有些欧盟国家本币贬值的幅度更大。由於“欧洲匯率机制”是大部分欧盟国家的货币都与马克掛鉤,马克对美元贬值,就意味著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货币都对美元贬值。

纠其原因,主要还是欧元区各国投资者对啟动欧元后其币值的走向难以把握。首批进入统一货币的11个国家经济发展层次拉开的太大,而直到1995年许多成员国包括德、法在内,与啟动欧元所规定的4条标準都仍有很大差距,出於对各国在啟动欧元时难以同时达标的考虑,1995年5月欧盟执委会公布了统一货币的“绿皮书”,允许成员国以“多速度”进入统一货币,实际上等於放松了统一的标準,而1995年12月在马德里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欧盟各国不仅一致赞同“绿皮书”方案,还再次宣布了按时啟动欧元的决心。这种前后矛盾、一波三折再加上德、法两国关於欧元领导权的扯皮就使许多人对欧元的前景心存疑虑,為了躲避统一货币的风险,於是大量的欧洲货币被兑换成美元以及大量购买美元资產,由此引起了欧洲货币在1995年以后对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巨大的货币环流从欧洲向美国的流动。到底有多少欧洲金融财富转换成美

元这里没有準确的统计,但是可以粗略估算一下。那时欧洲的金融财富有28万亿美元,如果按欧洲货币对美元的平均贬值幅度大於25%计算,估计大约有7~8万亿美元左右的欧洲财富流向美国。欧洲国家货币贬值的程度并不比后来亚洲国家在金融风暴中贬值的幅度相差很多,之所以没有引起世人的註意,主要是因為贬值的过程隐藏在欧洲国家主动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后面,靠政府硬撑著——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金融体制完善程度是东南亚国家所无法相比的——而没有引起股市与楼价的大幅度下跌和恐慌情绪。这最终引起了至少两起“链式反应”,其一是使得和美元掛鉤的亚洲各国货币变相的升值,这颗定时炸弹最终酿成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其二,大量货币财富突然涌入美国。后者是创造那时美国经济奇跡的根本原因(有人将这归结為美国高科技发展的结果,在其制造业日渐萎缩的时代这就是句笑话,所谓的高技术,对美国经济的最大贡献,体现在通过炒作新概念来让公司的股票升值),这使得克林顿总统在1995年可以在黑板上骄傲的大大得画一个零出来(那一年联邦财政赤字為零,这是数十年来的第一次)。而也正是这些天上掉下来的财富,一股脑的都扎进了美国的证券市场,美元因此严重背离了其实际价值,美国经济的通胀率虽然很低,但资產价值的膨胀率却超过了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的任何时候,这种情况极类似於日本在80年代中期“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情形。而且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的情况与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到打击的5个危机国家相似,美元的实际匯率与名义匯率背离的程度越来越严重。1997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达到1660亿美元。

再拿“外行话”来解释一下,所谓泡沫,就是实际价值和名义价值间的不相符,严格的讲,市场经济是不可能没有泡沫的,在物流经济时代,通过经济规律和宏观调控,可以使之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而一旦失控,突然间的变化就会爆发经济危机。而货币经济已经失去了实物商品為依托,其中產生的纯粹就是泡沫,其运作的风险自然不言而喻,一旦国家信用破產,丧失货币霸权,那么物质生產正在萎缩的美国立时三刻便会被“打回原形”。到此,美国的金融市场似乎和其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开始分道扬鑣了,而从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发展规律看这又是不可逆转的……

中国如何应对美元霸权

摘要:只要中国突破了美元霸权,实现了真正的富裕和强大,整个亚洲就会靠近我们,日本就会尊重中国。中国在亚洲的最好外交政策是睦邻政策,多给亚洲国家好处。这种秩序不同于美国的统治方式,这是做到大家都好。美国进入一个地区是消灭别国的文化而不是与之和谐共处。 关键词:美元霸权地位战略 1.美元霸权的危害 美国生产美元,其他国家生产物品。如果所有交易都使用美元,那所有这些被交易的资源本质上就都是美国可以操控的。美国可以无限制地发行美元,所以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都不怕。克林顿时代这一机制得到最大规模的发展,当时的财政部长鲁宾很清楚地知道这一机制的秘密。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放国内市场,日本和德国很喜欢。但是,它们运出的是实物财富,拿回来的是在国内不能用,只能换成本币才能用的美元,实际上就是纸。只要你愿意收美元,美国放心给。马歇尔计划给欧洲的钱,用现在的美元计算,大约是7000亿美元。通过这些钱,美国控制了欧洲的经济。我们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当于已经借给美国两个半马歇尔计划的钱,但是既没有控制美国的市场,反而受到美国指责。原因是,马歇尔计划是用美元结算的,有利于美国。而我们借给美国的钱却不是用人民币结算的。 美国的宏调政策如QE2等要以美国经济而非海外经济状况为考虑焦点。这从表面上看似没有错,但实质上是七十年代美国一位财长John Connally的“我的货币、你的问题”一语的翻新版本,所反映的是霸权主义者的我行我素恶习。南非财长已直指美国的行动,有违G20所提倡的多边合作精神。 2.中日货币合作有助遏制美元霸权 尽管中日协议更多是象征性的,不太可能对双方的金融关系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是,过去一年多来,在两国领土龃龉不断、野田佳彦多次发表强硬言论的背景下,中日两国在十分敏感但重要的金融领域艰难取得进展,仍然意味着理性、审慎以及共同利益,而不是偏见、冲动和民族情绪,主导着两国的外交决策。而中日携手共同提升自身的货币地位,将有利于抵制美元权力在东亚的扩张。

《美国凭什么》

《美国凭什么》内容简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经在文章中提到:1979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访问美国。陪同的一位资深国际问题专家曾问他,中国为何要开放,又为什么主要向美欧开放?邓小平回答说,跟着美国的那些国家都富强了。这是关于美国言简而意赅的肯定评价。 凭什么美国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从殖民地到世界超级强国的演进? 凭什么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台后,依然能够保持美元“世界货币”的强势地位? 凭什么美国政府及华尔街公司能够相当有效遏制腐败?凭什么美国敢于借贷超过全世界全年GDP总额的债务? 凭什么华尔街占据全球金融制高点,“美元霸权”绑架全球经济?……民主、平等、世界第一、国际警察、自由女神、华尔街、好莱坞、硅谷、哈佛大学、林肯……美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霸道掠夺着世界的同时,又推动着世界的改变和进... 《美国凭什么》内容简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经在文章中提到:1979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访问美国。陪同的一位资深国际问题专家曾问他,中国为何要开放,又为什么主要向美欧开放?邓小平回答说,跟着美国的那些国家都富强了。这是关于美国言简而意赅的肯定评价。 凭什么美国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从殖民地到世界超级强国的演进? 凭什么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台后,依然能够保持美元“世界货币”的强势地位? 凭什么美国政府及华尔街公司能够相当有效遏制腐败?凭什么美国敢于借贷超过全世界全年GDP总额的债务? 凭什么华尔街占据全球金融制高点,“美元霸权”绑架全球经济?……民主、平等、世界第一、国际警察、自由女神、华尔街、好莱坞、硅谷、哈佛大学、林肯……美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霸道掠夺着世界的同时,又推动着世界的改变和进步。世界上每逢大事件出现,都必然涉及美国。美国像是糅合全球各地文化基因而形成的巨无霸,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又让人感觉充满阴谋和谜团。 如果我们读懂了美国,就能够读懂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海报: 举报 作者简介······ 庞忠甲,美国万新国际经济与社会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20世纪90年代起从业金融投资,曾任职华尔街金融快讯公司,主持资金市场分析,华尔街金融学院客座教授、研究室主任。

西方利益格局

西方利益格局 谈西方利益格局 其实大家冰雪聪明往往一点就透,按照东方贴,西方总体而言是“资本控制国家”的,有资本利益、国家利益两大类:美国资本利益、欧洲资本利益;美国国家利益、欧洲国家利益。这里就有一些基本格局与现实需要理清的,否则东方贴只能糊涂读了。 1、美国资本利益和欧洲资本利益共同构成西方资本利益,二者同源,利益分配上有大小头之分,但都沾美元本位制的光;而欧元横空出世后美国资本利益与欧洲资本利益显然就有了一些矛盾,但关键时刻仍可以调和,因为根子上是“西方主导世界金融霸权”。 2、美国国家利益与欧洲国家利益却无法构成“西方国家利益”,因为并没有类似“美元霸权”的东西将欧洲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捆绑的,反而欧元横空出世后欧美国家利益变得彻底不可调和,北约进一步虚化就是非战争状态下货币因素比军事因素对一个国家重要的多的铁证(战争状态下反过来咯,也就是现代国际斗争是时间空间上无死角的,要么金融掰腕子要么军事死磕)。 3、美国资本利益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借尸、附体、控制、利用、透支”。如果不能体会美国是一种资本主义国家中的

资本主义国家、飞机中的战斗机,人类历史上资本控制单一国家最严重的社会形态,就根本理解不了美国、欧洲、中国诸般斗法中的无数种精微、奇诡变化可能。美国资本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渗透体现在经济、军事、金融的一切方面,而中东石油危机后前者则全面控制、主导后者,二者在债务美元(不管是前期的强势美元还是后期的弱势美元,都是为了“借钱、印钱过好日子”这个目标)上是有最大的共同利益的。换言之美国资本利益最终“婊子无情”弃美国这个躯壳而去,则必定是美元本位制无法维持的缘故。 4、欧洲资本利益同理与欧洲国家利益在“欧元”问题上有根本的共同利益,类比上面是不难理解的。有人要问了“那为何欧洲资本利益不与美国资本利益决裂呢”?这是因为欧美资本仍在一个紧密联系的、且主导全球的结算平台上运作,在对“非西方利益”的各种交换中有共同利益。而欧元(欧盟)建立的原教旨东方也说了,就是欧洲资本利益有自己的小算盘并希望终有一日能茁壮成长为大算盘继续打欧洲资本主导世界的主意。 5、上述四者构成西方基本利益格局,它们有时一致对外有时内部相互找茬有时借外力削弱对手。“西方”不是铁板一块这个好理解,从国家形态的层面上欧盟与美国的对立就算你从前没觉着这两年的欧债危机也应该会让你有点感觉,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不好理解的其实就是在一个国家之内国家

美元霸权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的战略思考_丁宝根

17 政策研究 2015年 第8期 一、美元霸权及其影响 (一)美元霸权的含义解释 “霸权”一词源于古希腊,其释义为“领导、支配、优势”,在国际关系中更多表现在一国对他国的支配。中国人与西方人对于霸权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眼中,霸权首先会联想到霸道,是一种较为主观的行为决策,具有很大的贬义性。在很多西方人眼里,“霸权”没有很明显的褒贬,它指一国、国家集团或政策处于超群的优势地位,没有“霸道”之义。货币霸权则指某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领导、支配及优势地位。“美元霸权”是金融学家廖子光最早在2002年4月《亚洲时报》的一篇题为《美元霸权必须终结》的文中提到的术语,将美元霸权界定为:“自1971年以来,美元作为一种没有黄金支撑、没有美国货币和财政纪律约束、只靠美国军力和地缘政治实力支撑的不兑换纸币,却继续担当全球金融与贸易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此后,国内外学者对于美元霸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表明美元霸权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给全球经济失衡、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美元霸权给美国带来的诸多利益 从宏观层面而言,美元霸权可以使美国获得铸币税收入。所谓铸币税,又称“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 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年全球铸币税收入达国内GDP 总值2%左右。此外,美元霸权使美国可以比较容易应对国际收支失衡。一般情况下,当某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时,都要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但是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地位,在出现经常项目逆差时,通过印刷美元就可以弥补赤字,无需干预外汇市场,就能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全球市场上的美元供给主要通过美国贸易逆差形式来实现的,这也为美国常年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提供了存在的理由,从而使得美国成为全球唯一可以长久地维持巨额贸易逆差与对外负债而不必紧缩经济的国家。从微观层面而言,美元霸权使美国企业对外支付没有汇率风险。美元是全球经济贸易结算的第一大货币,美国企业在进出口中一般都采用美元进行支付和结算,不存在美元与其它货币之间的结算,因而就规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此外,美元霸权使美国金融机构盈利空间大。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资产以天文数字剧增,极大地拓展了美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广度和深度,发展出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监管最严密、法制最健全的资本市场。如今的美国资本市场可谓主导全球,美国的银行、基金等众多的金融工具和中介机构,组成了最强大的金融势力,占据了全球资源配置的最高端,这是 美元霸权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 的战略思考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金融霸权、超主权货币与国际汇率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YJC790250);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人民币升值、FDI 转移对江西省外贸转型和升级的影响(项目编号:12YJ49)。作者简介:丁宝根(1985-),男,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供职于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周明(1975-),男,江西南昌人,博士,副教授,供职于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技术经济。 摘 要:美国凭借其超强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极力维持着美元霸权地位,美元霸权给美国带来了诸多利益的同时却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障碍。2015年恰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特别提款权(SDR)进行5年一次的审查,人民币加入SDR 问题再次引起各国重视和关注。在美元霸权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 将助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削弱美元霸权地位。与此同时,人民币加入SDR 也面临诸多阻碍。本文将着力分析在美元霸权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 的意义和阻碍,并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关键词:美元霸权 人民币 SDR 丁宝根 周明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南昌 330304)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50-2015(08)-0017-03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美元霸权的危机转嫁机制研究_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

Finance&Trade Economics,No.9,2011 美元霸权的危机转嫁机制研究 ———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 白钦先 张 敖 内容提要:本文借助最优货币危机模型的推演方法,以美元霸权和影子银行为前提,构造了美国次贷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转嫁的数理模型,试图解释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并揭示美国如何将风险和危机转嫁给全世界。以此为基础,本文总结了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美元霸权 金融危机 金融传染 危机转嫁 影子银行 作者简介:白钦先,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10036; 张 敖,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助理研究员、博士,110001。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11)09-0034-05 一、引言及文献评述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灾难,与以往发生的历次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贷危机,90年代初期的欧洲货币危机、中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局部性的。美国储贷危机时,日本经济的强盛弥补了欧洲经济的疲弱;亚洲金融危机时,欧洲经济的良好增长弥补了亚洲经济的衰退。但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危机由美国迅速传染到全世界,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幸免。美欧金融体系陷入融资功能严重失效和流动性短缺的困境;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深陷衰退,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失业率与危机前相比明显提高,并进而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金大量外流,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受外部环境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针对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本文拟从金融危机传导的角度,以美元霸权和影子银行为前提,构造美国次贷危机向全世界转嫁的数理模型,力图从理论层面解释美国是如何将风险和危机转嫁给全世界的。 关于金融传染,世界银行有三种定义:(1)广义的定义,指跨国界传递或一般的跨国界的溢出效应。(2)严格的定义,指向其他国家的传递,或者跨国界的相关性超过了国家之间的任何基本关联和共同冲击。(3)非常严格的定义,指相对于平稳时期,在危机时期跨国相关性的增加,这才称为金融传染。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包括溢出效应、季风效应和净传染效应,溢出效应又分为贸易溢出效应和金融溢出效应。(1)贸易溢出效应通过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实现,指由投机性冲击产生的一国的货币危机,造成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宏观基本面出现恶化,从而导致金融危机。(2)金融溢出效应指当一国发生货币危机,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时,为规避风险,金融中介开始对其在其他市场上的资产进行清算,使与其密切相关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短缺,造成另一个国家金融市场上的资本大规模抽逃。(3)季风效应的传导机制是由共同的外部冲击和经济金融全球化形成的,季风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7AJY014)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编号:09JF001)的研究成果。

美元霸权的形成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元霸权的形成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绝对的霸主地位,这源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美元霸权的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美国霸权和战后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伴随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发展的新态势。 美元霸权本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即作为一种不兑现纸币的美元担当着国际金融体系结构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具体而言,自1971年以来,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一直不是以黄金为基础,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关键商品都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地缘政治实力之上。 因为是二战之后,作为主战场的欧洲经济一落千丈,东亚的中国更是经历百余年的战火,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相对于亚欧,远在北美的美国是唯一没有被战火波及本土的国家,又因为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将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政府调控。所以美国的资本积累极其丰厚,常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所以在战后,美国是世界上黄金储备最丰富的国家,银根也最稳定。美元也最有实力成为通用货币,当然,发展到现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主要方面一是本国银根不稳定,有大量的国债掌握在中国等大国手里。二是欧元的冲击,“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盟是全球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经联盟,拥有非常庞大的经济实力。是对美元冲击的主要力量。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一定数量的货币,也被简化

的形容为增印钞票。通过增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以此来达到刺激经济,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超量美元一旦经由货币当局创生出来,便不会凭空消失,而必然流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按照参与广义生产过程的程度和特征等的不同,将经济体系细分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金融体系,故一般货币至少有三种流向:流向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和滞留在金融机构内部。另外,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能够很容易地流向国际市场。 由上观之,易知美元(包括其他能够在国际市场流通的货币)的四种流向及分别的影响。 第一,流向实体经济。这种情况下,货币参与真实产品和服务的交换,降低社会产品和服务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交易费用,并通过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和货币幻觉,促进真实经济的增长。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本目的,正是希望货币能够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真实经济的发展。当超量货币流入实体经济时,居民消费价格(CPI)和GDP平减指数等一般价格水平就会上升,也即通货膨胀。 第二,流向虚拟经济。金融深化程度加强必然带来经济虚拟化水平的提高。目前,代表虚拟经济规模的全球金融资产名义价值与全球GDP早已相去甚远,仅金融衍生品一项即逾600万亿美元。较之流入实体经济,超发的货币往往先流入以金融市场和资产市场(如股市、房市等)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当大量货币流入

美元霸权是怎样形成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美元霸权是怎样形成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美元霸权的形成 (1)二战后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成立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开始崩溃。因为是二战之后,作为主战场的欧洲经济一落千丈,东亚的中国更是经历百余年的战火,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相对于亚欧,远在北美的美国是唯一没有被战火波及本土的国家,又因为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将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政府调控。所以美国的资本积累极其丰厚,所以在战后,美国是世界上黄金储备最丰富的国家,银根也最稳定。美元也最有实力成为通用货币。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持续的财政和贸易逆差将掏空美国黄金储备的压力下,放弃了美元同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此后,美元成为一种无任何国家财政和货币纪律约束的不兑现纸币。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将由黄金支撑的可靠货币美元确立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基准货币,其他各国货币都以极少发生变化的固定汇率盯住美元。固定汇率体制的目标是维持贸易国家的诚信,防止其陷入长期的贸易逆差。人们并没有料想到它会支配贸易国家的生活标准,因为后者是由汇率之外的许多其他因素衡量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际经济学界传统智慧构思下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考虑到世界贸易融资所需求的跨国资金流动。从1971年开始,美元就从一种由黄金支撑的货币转变为一种只有美国可以任意发行的全球性储备货币工具。同时,美国继续承受着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这就是美元霸权的开始。美元霸权本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即作为一种不兑现纸币的美元担当着国际金融体系结构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具体而言,自1971年以来,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一直不是以黄金为基础,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关键商品都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地缘政治实力之上。 当然,发展到现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主要方面一是本国银根不稳定,有大量的国债掌握在中国等大国手里。二是欧元的冲击,“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盟是全球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经联盟,拥有非常庞大的经济实力。是对美元冲击的主要力量 (2)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一定数量的货币,也被简化的形容为增印钞票。通过增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以此来达到刺激经济,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超量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演变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 摘要:2007年开始浮现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世界经济遇到的最严重危机。全球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已经受到剧烈冲击,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陷入衰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都难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经济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及演变,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这场危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资本市场;全球经济; 一.形成原因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可称之为次贷危机。它是次贷经打包评级,杠杆,担保三级放大,再通过会计减值,卖空,评级的高速减值,蔓延至全社会,进而席卷全球的一场危机。接下来,我浅析危机的原因: 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金融监管的缺失。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的双重多头模式,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场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放度。 第三,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

美元霸权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一:美元霸权是怎么形成的 解答:二战后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成立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开始崩溃。 因为是二战之后,作为主战场的欧洲经济一落千丈,东亚的中国更是经历百余年的战火,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相对于亚欧,远在北美的美国是唯一没有被战火波及本土的国家,又因为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将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政府调控。所以美国的资本积累极其丰厚,所以在战后,美国是世界上黄金储备最丰富的国家,银根也最稳定。美元也最有实力成为通用货币。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持续的财政和贸易逆差将掏空美国黄金储备的压力下,放弃了美元同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此后,美元成为一种无任何国家财政和货币纪律约束的不兑现纸币。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将由黄金支撑的可靠货币美元确立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基准货币,其他各国货币都以极少发生变化的固定汇率盯住美元。固定汇率体制的目标是维持贸易国家的诚信,防止其陷入长期的贸易逆差。人们并没有料想到它会支配贸易国家的生活标准,因为后者是由汇率之外的许多其他因素衡量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际经济学界传统智慧构思下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考虑到世界贸易融资所需求的跨国资金流动。从1971年开始,美元就从一种由黄金支撑的货币转变为一种只有美国可以任意发行的全球性储备货币工具。同时,美国继续承受着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这就是美元霸权的开始。 美元霸权本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即作为一种不兑现纸币的美元担当着国际金融体系结构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具体而言,自1971年以来,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一直不是以黄金为基础,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关键商品都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地缘政治实力之上。 当然,发展到现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主要方面一是本国银根不稳定,有大量的国债掌握在中国等大国手里。二是欧元的冲击,“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盟是全球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经联盟,拥有非常庞大的经济实力。是对美元冲击的主要力量 问题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解答: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一定数量的货币,也被简化的形容为增印钞票。通过增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以此来达到刺激经济,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超量美元一旦经由货币当局创生出来,便不会凭空消失,而必然流向经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安国论—富国篇 第一章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3) 主编谭智元 宋鸿兵先生《货币战争》一书中,提出了美元即将大幅贬值(崩溃),通过抛售美元->购买白银->购买黄金->削弱美元的方式,中国购入相当多的黄金储备(白银)后,人民币直接与黄金(白银)挂钩,通过重演二战后美元偷取黄金生命的一幕,最终动摇美国的美元霸权,从而建立起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这条道路是否可行呢?下面,让我们客观的去分析它所需要的条件。 1、“金本位”和“银本位”制是否能够恢复? 在中世纪一直到近代,欧洲各国的通常做法,就是储备足量的黄金或白银,来作为本国货币的等价物,保证本国货币的坚挺和有效,这就是“金本位”和“银本位”制。 但是,随着几百年时间的迁移,银价在各国历史上,都出现过极大幅度的价值变化,现在,各国已经完全放弃了白银的货币地位,白银早已经不是储备货币,纯粹只是一个贵金属,和大米棉花一样,有需求和供给(首饰业、工业等使用“银”),但是没有其它作用:在民间,你用银首饰去换一袋大米都非常勉强,如果以白银去换人家一头牛,换人家的一辆摩托,购买一幢房子,估计你会被大脚踹出来。在国际炒家的眼里,银价涨不涨,导致金价涨不涨,虽然有一点点关系,但是早已经不是古代那种N两白银=N两黄金的联系了:炒作白银和炒作棉花大米没什么区别,还不如炒作石油。 而黄金,特别是美元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中偷取了黄金的生命,美元不再与黄金挂购,黄金已经不能再作为美元的等价物了,从这个角度去看,黄金的“储备货币”地位虽然还存在,但是岌岌可危了,极不稳定:目前基本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黄金自从成为商品与货币功能脱钩后,其货币功能已经不存在,但是其给美元提供背书的功能,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这就是美国依然拥有全球超级多的黄金储备的根源。只是,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黄金的产量是很有限的,其在地球上的储量本来就低,而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货币增发不得不脱离黄金储备,因为黄金没有这么多储备,只好以经济总量作为等价物,但是货币发行小于经济总量的增加。 如世界银行2007年1月公布,2006年美国全年GDP约为 14.9万亿美元,其美元纸币年发行量为7590亿,如果仅以美国的黄金储备作为等价物(2006年美国黄金储备为8133. 5吨),其新发行货币(新增加印刷出来的美元),理论上就不能够超过1000亿美元(100 0亿美元×新增货币的年流量次数>8133.5吨的黄金储备的价值),这样才能维持美国国内的一个低通胀的经济环境,才能避免美国经济运行的大船在风浪中有可能倾覆的高风险。 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的央行该挖多少吨黄金才能保证这个每年近15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增长?美国的央行每年该买多少吨黄金才能保证这个每年近7590亿美元的纸币发行量?而事实上是做不到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模型。所以,我们才能够理解,美国在1971 年运用霸权将美元与黄金脱钩的本质:以“美元本位”代替“金本位”,在今天的世界已经是铁的事实了。 退一步说,如果美元崩溃的话,欧元或人民币想重新绑定金本位来获取货币霸权地位是

美元霸权

美国统治集团向全球推销美元,经历了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二战的结束,为美元扩张提供了历史机遇。在创造需求阶段,经济援助、提高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金本位制,是美国统治集团采用的主要办法。 战后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上世纪40年代末,欧洲要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欧洲需要大量资金,美国借助或直接操纵国际组织,采用经济援助的手段有效地扩张了使用美元的地区和领域;70年代后,美国利用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推出“华盛顿共识”,为美元在全球自由流动扫除了民族国家的政策障碍。更有甚者,美国直接鼓励拉美国家放弃本国货币采用美元作为官方货币。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之前,国际实物贸易是对货币需求最旺盛的市场。利用各种名义和手段,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的比重,是刺激第三国使用美元,增加购入美元数量的主要手段。美国当局以稳定币值为名,要求世界贸易中的初级商品交易如石油、矿石、谷物等,和大型装备如飞机等,都要采用美元结算。这些在国际贸易领域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创造出上万亿美元的货币需求。有国际评论认为,美国之所以发动伊拉克战争,原因之一就是萨达姆公开要求用欧元作为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 在全球牢固树立美元的信誉形象,是推动美元进入世界各个角落的需要,因此也就成为美国历届政府共同追求的政策目标。让美元与黄金挂钩,是树立美元形象与信誉的最好策略。亚洲国

家对美元的称谓“美金”即是一个典型的印证。在亚洲,人们心目中握有美元就是握有黄金。美国纸币能赢得这么高的信誉,功劳当然要归属金本位制度。问题在于,“美元”变成“绿纸”之后,美国并不纠正人们对美元的盲目崇拜,而是滥用他人的信任,无偿占用他人的财富,使美金成为霸权主义者掠夺别人财富的工具。 认真回顾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采用金本位制和放弃金本位制,分别是美国在创造需求阶段和满足需求阶段使用的标志性工具。这两种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只是美国政府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工具。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的结束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充分满足世界市场对美元需求的新阶段。这样的划分,并不意味着美国在创造需求上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在新自由主义的强力推动下,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致使全球的金融交易量飙升,推动美国的美元资产不断膨胀,它吸纳了数不清的美钞。金融自由化为美国统治集团借助美元霸权剥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权铺平了道路;而无节制地输出美元纸币,就是这种剥夺的核心。 根据美元输出的强度,大致可以区分出这样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为第一个阶段。美国在这30年累计通过贸易赤字输出货币达1万亿美元左右。第二阶段从21世纪开始至今,在短短6年时间内,美国仅通过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两项就输出货币达2万亿美元。至于美国到底发行了多少货币,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们

经济学金融学书籍必读书目清单

经济学基本原理推荐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18讲》,北大出版 弗理德曼,《价格原理》,商务印书馆 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Mankiw,《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国际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杰佛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三联出版版 多恩布什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古扎瓦蒂,《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拉姆·拉玛纳山(Ramu Ramanathan),《应用经济计量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郭志刚(主编)《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克鲁格曼和奥本斯菲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Fredcric S.Mishkin),《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多恩布施和费什尔,《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弗理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 数学教材 《经济学中的数学》(入门水平) 蒋中一《数理经济学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基础水平) 蒋中一《动态最优化基础》(商务印书馆,1999年)(进阶水平) Dixit,《经济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上海三联书店。 龚六堂《经济学中的优化方法》(推荐阅读) 金融学教材推荐阅读 《金融学》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精要》兹维·博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管理》Jeff.Madura,北京大学出版社。 《固定收入证券市场及其衍生产品》Suresh.M.Sundaresan,北京大学出版社。《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第五版),乔治·H·汉普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小詹姆斯·法雷尔,机械工业出版社。 《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唐·M·钱斯(Don.M.Chanc),中信出版社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美)弗朗哥·莫迪利亚尼,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版。《微观银行学》弗雷克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公司理财》斯蒂芬·A·罗斯,机械工业出版社。 《投资学》兹维·博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姜波克,复旦大学出版社 《投资银行学》何小锋, 黄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投资银行学:运营与管理》宋国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财经杂志

货币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

货币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 货币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美元霸权地位的衰落、日元国际化的推进以及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进行和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出现,货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对于什么样的货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对本国及其他国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影响货币国际地位的因素等问题,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频繁,对世界经济稳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发行国忽视广大非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只从本国经济的内部均衡角度出发制定货币政策,使得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亚洲国家的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尤为突出,它们将本国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方外汇储备,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回流美国资本市场;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亚洲美元”,然后又以证券组合投资、对冲基金等形式将之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在此背景下研究货币国际化问题对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探索具有深有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货币国际化的含义研究。 Cohen(1971)最早从货币职能的角度进行界定,他认为货币国际化是指货币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当私人部门和官方机构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将一货币扩展到该货币发行国以外发挥职能时,这种货币就发展到国际化层次。Hartmann(1998)进一步发展了Cohen的定义,他对国际化货币的不同能进行了分类:作为支付手段,国际化货币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中被私人作媒介货币,在外汇市场干预中被官方用作干预工具;作为记帐单位,国际货币被用于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价,被官方部门用于确定汇率平价:作价值储藏手段,国际化货币形成的金融资产是构成私人部门资产组合的主要分,也是构成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入,对其爆发和传播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都直接指向了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各国学者和政要都以不同形式发出了改革现行体系的呼吁,使其成为了近期国际经济协商的最重要议题之一。由于对现行体系的批评由来已久,要求其改革的声音也从未间断,而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历次重大调整,无不伴随着经济形势的骤变。那么此刻是否到了重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得绝佳时机呢?可以期待的变革将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出现?中国适宜在这场变革中的确立怎样的地位与角色?本文尝试围绕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发展的最新态势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缺陷 (一)从危机爆发的结构性因素来看 全球经济失衡早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多年前,一些经济学家就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提出了长期出现“双赤字”的美国迟早将爆发金融危机的预言。这个预言终于在市场泡沫最严重、最脆弱的一环兑现了,并给全世界经济带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时至今日,也并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对于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源,尽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Dooly等,2009),这只是金融市场失控造成的,因而只要对症下药的加强市场监管就可以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悲剧。但是更多学者认为,这场危机的病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埋下——如果说对“次贷”市场的过度放任是这场波及全球危机的导火索,那么在危机前,美联储为了应付上一轮的网络经济泡沫长期维持过低的利率水平,早已为这场危机埋下了隐患。长期的低利率造成的结果,一边是美国国内需求的过度膨胀、经常账户巨额赤字和流动性全面泛滥;另一边是新兴国家长期的高储蓄、高投资,经常账户巨额盈余。而最终资本又重新流入美国,资助美国成为最终消费国。这种微妙的均衡,在美国经济形势出现逆转苗头和利率水平快速攀升的情况下,立刻土崩瓦解,并显示其惊人的破坏力。而这还只是世界经济发展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构性危机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推动上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源泉的逐渐枯竭[1]。 概言之,我们认为这场危机是结构性因素并增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来说,我们既要重视反周期的刺激计划,又要针对结构性矛 腹有诗书气自华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矛盾深重的经济大危机(即1930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这段时间内,资本主义各国生产消费等严重萎缩,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严重衰退,并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西方各资本主义大国都认为应该创建并维持一个相对自由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决定从金融,投资,贸易三方面着手对现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造。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5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镇召开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国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稳定以国际金融、间接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为目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于此同时美国还努力倡导建立一个贸易协定,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但因其国会没有通过而使其流产。 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中,建立了现有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两个IMF和WB。当初美国力推建立这样的一个货币体系,其真实目的就是想形成美元霸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说过: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双挂钩”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的一个体系。建立这样的一个体系很明显美国就是想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美国可以随意的印钞票,然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享有与黄金等价的地位。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没有因此削弱,反而依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一票否决权,继续扩大起美元的影响力,实施美元霸权。 美国推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美元可以与黄金享有同样的国际储备的地位,现如今各国的外汇储备中还是主要以美元为主。其次,就是美元可以享受其特有向全球所有国家收取铸币税的权利,美国可以随意的印发钞票。当货币体系中流通的美元增多时,美元必然会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贬值,这样拥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就会受到巨大损失。再次,一旦美国发生贸易逆差,它可以通过自己的货币政策来改变这样的局势。这些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所形成的霸权,虽然如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是美元霸权地位依旧稳

美元本位、美元环流与美元陷阱

美元本位、美元环流与美元陷阱内容提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从本质上说是美元本位制,在这一体系下,美元国际循环模式与世界经济运行特征交互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美元国际循环由金融渠道投放、贸易渠道回流转化为贸易渠道投放、金融渠道回流。20多年来,这种模式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累积,近年来开始愈益明显地暴露出来。面对这种状况,我国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被美国经济拖入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的困境。 关键词:美元本位美元环流美元陷阱 中图分类号:F831,F11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自2004年以来经济失衡问题渐趋突出,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引发流动性过剩,信贷、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转变,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变。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热烈探讨(许少强,2005;夏斌、陈道富,2006;黄晓龙,2007),基本共识是,这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性经济失衡有关。但并没有对其引发我国经济失衡的机理进行详细的理论阐释。 对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理论界有不同概括,如后布雷顿森林体系(Past-Bretton-Woods System)(Bayoumi,1993),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Revived Bretton-Woods System)(Dooley,2004),美元霸权制(Dollar Hegemony)(Kindleberger, 1986),美元本位制(Dollar Standard System)(McKinnon, 2001)等。但都没有详尽描述其具体特征。 美国学者Dooley等(2004)较早注意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特殊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其划分为三类经济区:由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组成的贸易账户区,由欧洲、澳洲、加拿大及部分拉美国家组成的资本账户区,由美国单独构成的中心区。贸易区国家普遍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对美保持贸易顺差,持有大量美元资产,为美国提供融资;资本区国家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不大且稳定,但对美私人投资较多;美国处于国际经济支配者和调节者的地位,可以基于投资动机成为资本账户国,也可以基于增长动机成为贸易账户国,其经常账户赤字可以得到贸易区官方流入和资本区私人流入的融资支撑。其他国家相对于美国都处于外围国地位。 对于现行国际经济格局,学术界有不同认识。蒙代尔(2003)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来自于美国的自愿借贷和其他地区的自愿放款”;“如果世界各国一直在积累美元余额,并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