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外扩展和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一、古代城市规划

(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

《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

2、唐长安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理坊制

3、元大都和明清城

三套方城、官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时期: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

空间的核心和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城市设施

2、中世纪城市

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

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

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

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

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

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

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

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3)广亩城

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城市体系:区城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

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

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1)综合规划

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

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

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渐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

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

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

(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l、雅典宪章(1933)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

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 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

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l、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涵:经济、社会和环境

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经济、信息杜会和经济全球化

(1)知识经济:概念和特点

(2)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

(3)经济全球化

(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理念

l、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

经济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

知识创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l、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实践

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

筑物

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

(1)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

(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

l、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

l、规划法规体系(核心)

2、规划行政体系

3、规划运作体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

(二)规划法规体系

l、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

(三)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两种基本型制: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制

(四)规划运作体系

l、发展规划

两个基本层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

2、开发控制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

(五)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

l、公正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

l、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

2、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四)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

l、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容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的关系

(五)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六)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l、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容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领和主要容

3、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容和主要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及常用方法

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

了解-指一般知识

一、调查容和主要方法

(一)区域环境调查

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图

l、城市化水平

(1)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常住,流动,非农业

(2)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

(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

(4)耕地总量和历年的变化

(5)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

(6)城镇建设投资

2、城镇体系

--区城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职能·规模·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距离、密度、联系

调查容

(1)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在其影响围的作用和地位

(2)资源

(3)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4)各城镇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和利用率

(6)其它基础设施

(二)历史和环境特色

l、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物质环境

具体有

(1)自然环境 (2)历史遗迹 (3)城市格局

(4)城市轮廊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建筑风格 (6)其它物质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风情

(三)自然环境调查

l、自然地理

位置环境,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

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矿藏

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水位、水质,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没区

2,自然气象

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

3、自然生态

(四)社会环境

l、人口 2、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五)经济环境

l、总量2、产业部门 3、土地市场 4、建设资金

(六)城市土地使用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七)调查主要方法

l、现场踏勘和观测

2、问卷和抽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

4、文献资料

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定性分析

l、因果分析

2、比较分析

(二)统计分析

1、频数频率分析

2、集中和离散分析

(三)一元回归

如果存在相互关系,以一个控制变量预测另一个。

(四)模型分析法

l、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

三、城市想划中的研究工作

(一)城市性质

主导职能,建设的总纲,基本特征和总的发展方向

1、城市类型

2、依据

3、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

4、检验

(二)城市规模

l、人口

(1)人口预测的简单增长法 (2)比例法

(3)区域分配法 (4)环境容量法 (5)回归分析法

2、用地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

I 60.1~7.5 3 90、1~105

2 75.1~90 4 105、1~120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的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

(三)城市环境容量

l、自然条件

2、城市现状

3、经济技术条件

4、历史文化

四、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三大类--自然地质,建设条件,经济条件

(一)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地质条件工程条件水文条件气候太阳

风象气温降水土地的适用性评价

(二)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用地的布局结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承载性区位

区位理论的应用城市土地评价的主要因素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五、城市规划用地构成和空间布局

(一)城市用地构成

掌握大类名称--用地比例熟悉中类名称

了解小类

(二)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

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产业用地(工业、新兴产业、服务业)

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发展需要

规划结构清晰、外交通便捷

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

(三)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集中式单中心块聚,多中心组团

分散式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

(四)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城市美学空间景观组织

轴线艺术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第五章城市规划编制的容和方法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

(一)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1、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

2、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设计

(二)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l、总体规划纲要

2、总体规划

3、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

4、分区规划

5、控制性详细规划

6、修建性详细规划

7、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二、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划基本概念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容

l、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区域基础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大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lO、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三)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方法

1、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收集

2、城镇体系规划的步骤

3、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容

(1)城镇体系规划文件 (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

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容和方法

(一)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容编制

任务和容

成果--说明书、现状图、分析图、规划结构图、专题研究报告深度审定

(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容

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总体规划的期限总体规划容

(三)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本

依据、基本对策、城镇体系、性质与规模、土地利用

图纸

现状图

城镇体系、城市现状、工程地质评价图

规划团

城镇体系、总体规划、郊区规划、近期规划、专业规划

(四)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

编制基础资料文件绘制现状图城市用地综合分析

评定图绘制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基础资料分析研究

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的含义、意义、人口构成、人口变化、计算城市人口规模,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布局原则

方案比较编制与审定

(五)掌握城市分区规划作用和容

作用主要容成果基础资料、文本、图纸分区规划中的工程系统规划

四、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容和方法

(一)掌握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

(二)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容、编制方法

编制方法

基础资料的收集

用地分类-小类(细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

地块划分的原则、弹性、规模

控制体系

规定指标、指导性指标

(三)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本、图纸、图则、计算规则

(四)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容、编制方法

一般容、一般方法、一般成果

(五)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字说明、图纸

附加

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规划

居住(生活)区规划

任务要求容构成规模等级类型

规划结构

住宅用地的布置

类型

住宅经济、户室比

公共建筑

分类、定额指标、规划布置

道路交通

功能、道路分级、规划布置要求

绿地

组成、标准、布置原则

技术经济分析

用地平衡表、技术经济指标

术语解释图纸的比例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类型总体纲要总体划分分区规划控详规划修详规划文件主要说明书文本文本文本说明书附件基础资料说明书说明书说明书专题报告图则图集图集图集图集图集图纸主要图纸比例 1:25000 1:5000 1:500 0 1:1000 1:500 1:10000 1:25000 1:2000 1:2000 现状图☆☆☆☆☆评价图○☆×○○分析图○○○○○结构图☆○○○○编码图××○○×指标图××○☆○规划图○☆☆☆☆表现图×××○☆位置○○○☆○

第六章主要专项规划的容和方法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容和方法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本概念

l、城市综合交通,市际,近郊和城市

2、城市交通系统,人物,通道,车辆,管理

a、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布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l、影响因素

·区域·用地布局·已有交通

2、规划基本要求

用地

·划分地缺·通道·景观

运输

·与沿路开发协调结合·结构完整,分布均匀,有可靠性

·密度和面积率,密度4~6kM/km2,20%·分流

·有利于管理,多路交叉口·对外交通联系方便

环境和历史要求布置管线的要求

3、规划程序

·调查·问题分析·预测·战略对策

·初步方案·方案评价和修改·图纸和报告

4、道路分类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5、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干道网的类型

方格网环行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道路网性质、常规快速·功能、交通和生活

·道路衔接

高低车速、主次道路、生活和交通性,分离性

6、城市交通枢纽

贷运客运设施性

7、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间距·路网密度,干道网,城市道路网

·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例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宽度根据要求变化,

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建筑景况和地下管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红线宽度(米) 60~100 40~70 30~50 20~30 ·道路断面类型

一块板两块板,车速>50公里/小时,景观,地形

三块板四块板

(三)城市交通调查和主要交通特征

l、目的

2、容

3、居民出行调查

4、居民出行特征

5、道路交通调查

(四)城市交通规划

l、基本概念

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订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问题

定义、目标制订、备选方案设计与评价,实施反馈。

2、系统构成

3、规划一般步骤

4、规划层次

5、规划任务

(五)城市交通政策

1、意义

2、容

3、基本特征

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我国城市交通政策

(六)城市对外交通

l、铁路

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或无关站场起主导作用会让站中间闽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2、公路

技术等级行政等级市城布置要求

场站

客运货运过境车辆服务

高速公路

3、港口

分类

组成,水域和陆地

布置要求

区域交通,腹地与工业布置

岸线分配与利用水陆联运

4、机场

规模机场净空通讯要求

与城市的联系,共用,减少总时间

(七)城市公共交通

1、类型和特点

2、衡量标准,经济,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基本概念

4、规划一般要求

时耗拥有量轨道交通运送能力

5、线路网

市区、近郊和远郊线能力与流量协调

走向与主客流向一致换乘点的布置

技术要求,密度,换乘系数大城市<1,5,小城市<1.3,非直线系数<l,4,线路增长度8~12公里,轨

道<40miN量行程

6、站点

站距

站点覆盖,300米半径>50%,500米半径>90%

公共汽车枢纽站

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想划的主要容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市政公用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l、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电源工程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 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 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 )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 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 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 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 -- 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 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 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 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完整word版)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整理

梳理 一、城镇与城市化 1、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 1)自然条件下和历史方面的资料 2)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 3)建筑方面 4)城市环境方面 2、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对城市定义的基本理解应该基于三个前提: 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 2)城市的概念和定义是发展的(虚拟城市) 3)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角度) 4、城市的起源(血缘制和宗教中心说、权利维系与防御说、交换集市中心说) 5、城市的产生: 农业社会城市:规模小、数量职能有限、缓慢 工业社会:规模大、发展迅速 后工业社会:多中心、弹性化、分散化(信息社会) 6、城镇化(城市化)定义: 城镇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各国城镇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国情,预测城镇化的趋势及水平对指导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名词解释:城镇化水平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镇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镇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减少。 9.城镇化水平三阶段(S型曲线) 起步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0%左右,生产力水平尚低 加速阶段,超过30%,60%+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二、城市规划的思想发展 1、城市田园理论 1)提出者: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明日的田园城市》) 2)中心思想:以分散城市功能的角度解决人口聚集问题,在城市外围建设卫星城。 2、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 1)提出者:昂温 2)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3)形成过程:三代卫星城:卫星城,多功能半独立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新城) 4)特点:单一功能---多功能,半独立----完全独立 3、《雅典宪章》 1)提出时间:1933 2)代表组织:国际现代化建筑协会CIAM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 泛城市化:在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同时,非城市地区的就业情况、生活环境与质量甚至生活方式都与城市没有本质差别,城乡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清晰。这种现象称为“泛城市化”。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是…人口集中,以从事…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中心,是其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根据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进行的评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既是指已经建设使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用地评定是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 管线综合:搜集城市规划地区各单项工程项目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之间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生命线系统:在灾害发生时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1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2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道路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也改变了城市内部结构布局;3城市用地类型增加;4城市的类型增多;5引发环境问题,产生现代城市问题; 6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 城市规划纲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之前,可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有:1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2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3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4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形成的原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 2.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昂温提出了卫星城市;美国人赖特提出了广亩城市;康帕内拉提出了太阳城 3.城市适用性评定是在城市用地规划之前进行的一项工作 4.城市规模界定: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万以上中等城市20万到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5.城市人口: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机场选址要求:无电波干扰;用地坡度不大;净空限制区内无障碍物 7.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措施:快慢车分流、客货车分流(主要措施;发展快速交通;开辟公共交通专用线;增加必要的停车站场 8.小区规划理论是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10.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2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6个层次组成,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协调统一的内容:与适用、经济的统一;近期和远期艺术面貌的统一;整体和局部、重点和非重点的统一 12.城市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公共设施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 13.城市用地规划的方法及其原因?

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适用于规划中心城区范围的土地,共分为9大类、29中类和57小类 15.城市总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17.总规划的主要内容:确定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做出人防、抗震、防灾规划。 18.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和崩塌、冲沟、地震、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和湿度和地形条件 19.地震烈度在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20.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 承压水(具有城市用水意义三类 21.地下水作为作为城市用水来源,若盲目过量的抽用,将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长期大量地抽用地下水还可能引起地面下沉,导致将海水倒灌或地面积水。 22.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是以风向和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风向一般分为8个或16个方位观测 23.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24.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从城市规划得角度而言,城市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得,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得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得空间地域系统。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得含义:(1)城市得人本性,城市就是为人得福利提高,人得能力建设而存在得;(2)城市得聚集性,城市就是最节约得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得必要性,城市规划就是实现科学管理得有效方式;(4)城市得多元性,城市就是区域得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得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进行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与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就是建设城市与管理城市得基本依据,就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与土地合理利用得前提与基础,就是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得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得规律有哪些? 答:(一)城市现代化得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得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得统一(三)城市集群得发展规律 4、城市规划得发展趋势如何? 答:1、宏观研究得拓展与微观研究得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 5、城市规划得学科如何定位? 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得解释与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得意义与价值基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得目得就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得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就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得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得控制与引导就是城市规划学科得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得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得任务就是什么? 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得程序进行科学得编制,修订与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与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要点 第一章 1.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2.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5.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6.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7.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8.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可以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 9.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 (2)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 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截止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11.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12.直到2030~2040年,中国的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稳定期70%~80%的一般水平。第二章 13.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的建设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14.《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1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17.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马托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的。 18.“田园城市”的理论是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 19.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0.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21.邻里单位是美国人佩里提出的。 22.全球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有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 间现象。 23.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第三章 24.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25.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6.“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 27.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 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重点 城市化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分为人口职业的转化.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空间地域的变化. 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照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这一城市的统一结构..指出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 填空 1.一般称这种城镇为“卧城” 2.不论卧城还是半独立的卫星城镇 3.第三代的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4.法国人勒.柯布西埃在1925年发表了《城市规划设计》.将工业化思想大胆的带入城市规划. 5.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后被称为《雅典宪章》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解决居住..工作.游戏.交通四大方面. 6.20世纪50年代.人居生态环境. 7.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长远发展的有限资源支撑问题. 8.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 9.1976年人居大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 10.197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在国际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简答 一.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的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单向型的封闭思维方法包含了两层含义:①思维的单向性.这与现代的思想方法的双向联系和多环联系的思想方法相违.是一种最简单的思维方法.否定了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成果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②封闭型.就是指思想过程中单系统的思维方式.它否定了该系统外的环境系统对系统的作用.通俗的说.单向性否定了思维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封闭型 否定了系统外的作用. 2.由最终的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就是指否定动态发展的思想方法.追求最终的理想状态.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缺乏运行概念.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思想方法 所谓的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特征即缺乏多种选择性. 城市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构成的多样性.发展时间上的摆动决定了其服务的城市规划必须是提供多种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即弹性的规划思想方法.弹性规划思想方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等.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指导性的思想方法 指令性的思想方法首先假设了城市诸系统的发展是由某一个中心的枢纽控制的.而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就是这个伟大的枢纽.他控制了整个城市中的任何系统的发展. 二.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城市是园林专业学生施展才能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我们学的却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园林设计主要以微观园林的形式体现,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风景园林学包括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3个层次和从微观到宏观的规划设计理念。在此理念下,我们如何学好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如何将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协调起来并融为一体,园林设计专业学生需要了解城市的哪些方面,学习掌握城市规划的哪些原理,这些原理对优化园林设计的重要意义等。 在未接触城市规划原理前,我们对该课程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相差甚远;此外,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内容繁多且比较枯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和建筑专业的主干课程,但我们在学习该课程时也应该侧重,我们比较重视传统园林课程,但对城市规划方面则缺乏应有的认知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学习完城市规划原理以后,提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理顺城市规划理论的源流及其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1.1城市规划理论的源流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始于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虽然除少数都城外,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规模一般不大,但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无疑也凝聚着建设者的规划思想。这在《管子》中有大量的相关文献记载。在唐朝的长安、元代的大都和明、清两朝的北京等地,古代劳动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许多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中国、埃及、印度和希腊,就已有城市规划的雏形。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中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使之为社会和政治统治服务。那时的规划可视作传统的为君权服务的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并不长,19世纪发生在英国的一系列针对城市发展的管理活动,孕育了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田园城市、城市美化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的内涵是什么? 答: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的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的空间地域系统。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的含义:(1)城市的人本性,城市是为人的福利提高,人的能力建设而存在的;(2)城市的聚集性,城市是最节约的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城市规划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方式;(4)城市的多元性,城市是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的内涵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的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 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的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的统一(三)城市集群的发展规律 4.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1.宏观研究的拓展与微观研究的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 5. 城市规划的学科如何定位? 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基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的目的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是城市规划学科的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的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科学的编制,修订和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和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城市规划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变人治为法治,实现依法治城(3)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报批,发证等程序与手续,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保证城市规划设施(4)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保证城市建设有秩序地进行。(5)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是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和现实。 7.城市规划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答:(1)城市功能的定位的定义和原则(2)城市产业中选择的方法和依据(3)城市形态设计的理念和基础 8.城市系统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答:城市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受人控制的大开放系统,城市系统具有所有系统的基本特征,即整体性,综合性,结构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性。城市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空间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它们又由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

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详解和复习重点总结

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详解和复习经验重点总结 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基本情况详解 天津大学属于建筑老八校,建筑专业实力很强,是很多建筑学子的理想殿堂,从考研热度上看,也是很受欢迎的。近年虽然出现扩招的趋势,但是考研人数也整体上升,至于考研难度,因人而异吧,取决于你的基础和复习努力。我想先给大家涨点信心,我是从二本学校高分考上天大研究生,天大公平公正,不管你本科学校和成绩怎么样,敢拼搏就有机会!今年考研的学弟学妹很多都开始复习了,有不少人找我问相关信息,我之前也看过前辈的经验贴,下面先把考研基本情况介绍一下,为各位学弟学妹提供参考。有考研意向考天大的可以到考研资料联盟跟我交流,后面会继续分享一些考研经验和总结资料。 1、天大建筑专业方向及考试科目。 天津大学建筑考研考察的知识面广,要求考生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天大建筑学招生分学硕-081300建筑学和专硕-085100建筑学,学硕建筑设计方向和专硕考试科目相同: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8建筑理论综合、④513建筑设计(快题6小时);建筑技术科学方向科目③302数学二④824建筑技术综合;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科目③737建筑历史理论综合④866古建筑复原设计。具体招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情况看下表。

2、考试大纲重点和参考书目。 101政治和201英语是全国统考,这里就不细说了,请自行参考全国考纲。专业科目考纲完整内容可到学校官网查看。 728建筑理论综合(以前也叫355建筑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考试内容包括《建筑历史》(含中、外建筑史)和《建 筑构造》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不出偏题怪题,但需要考生在参考书范围内能够触类旁通,关联理解,按研究生考试要求体现学习中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部分: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大部分一般都 含有简答或名词解释、绘简图、叙述和评析等内容。在许多情况下绘图和述评可能是综合要求的,需要学生认真审题。 2. 建筑构造部分:有关建筑组成及构件的内容和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 技术内容。①能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建筑构造相关的各种名词和基本概念。②能正确、清楚地表述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构成原理、构造设计原则和方法; 特殊构造做法及判断常见构造设计的错误做法和改正措施。③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图或文字),按要求正确设计和绘制相应的构造详图,并按施工图深度正确表达构造做法、材料、比例、尺寸及标注。 三、试卷满分150分,其中中外建筑史满分80分,建筑构造满分70分。 四、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 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近现 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构造》(上下册),重庆建筑大学,李必瑜,刘建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9、《建筑构造》(第一册﹑第二册),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构造》编写小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1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12、参考各地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另外建议补充:考研资料联盟的复习资料,教学课件、内部资料、老师相关论文、建筑学热点、《建筑师》等杂志论文、学长学姐笔记总结、快题参考图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