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解析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解析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解析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解析

☆专题5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一、热力原因形成的热低压、冷高压

热低压和冷高压都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关系。地表的冷热不均是引起气压高低变化的重要原因。

1.热低压:热低压是气温和气压的双重表现,二者具有相关性,“由于热而形成低压”。

如下图1 为热力环流简图,近地面A点附近气体受热膨胀上升,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小,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这就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带是最典型的热低压带。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和海洋热容量不同,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同纬度的地方陆地比海洋温度要高,在陆地形成了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在北美大陆形成北美低压。我国夏季午后(14 点)“闷热”,多对流雨,就是热低压造成。

2.冷高压:冷高压是指近地面受热少气温低,气体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空气分子大量集聚,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如热力环流图中的B 点。在三圈环流模式图中,极地高气压带便是典型的冷高压,极地气温低,高空气体下沉。冬季北半球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由于气温低而形成亚洲高压,在这个高压的影响下,我国北方冬季呈现“干压表现为气温与气流的因果关系。其垂直方向的气流可认为是冷热气流。其形成要与气旋、反气旋(气流分布状况)区别开来。气旋的中心气压是低气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由四周向中心流,中心气体大量集聚,因而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气流,可称之为推动气流。与这相反,反气旋中心是高压,中心气体往四周流,其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补充,可称之为补偿气流。无论是推动气流还是补偿气流其成因都与冷热气流不同,它们都是动力原因引起的。

二、动力原因形成的热高压、冷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高压)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冷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1.热高压:如图2,南北纬30°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就是典型的热高压。热是指纬度低,高压是指气体集聚,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如果有,可以这样认为高压加剧了“热”。北半球来自赤道上空的源源不断的气流向极地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无摩擦力),逐渐偏转为西风,气流在南北纬30°的上空集聚,最后下沉在近地面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副高的控制下世界上一些地区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等。我国7、8 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动到东北、华北地区,长江流域由于受到副高的控制形成了伏旱天气,持续高温不降,可谓“真热”!

2.冷低压:如图2,在南北纬60°,因地处高纬,气候非常寒冷,近地面来自低纬的暖热气流与来自极地冷气流在此相遇,气体辐合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即副极地低气压带。

三、地势对气温和气压的影响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雄居中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由于地势高、海拔高,使得高原上空气稀薄,气温也低,高寒缺氧。近地面由于空气密度小,而气压低。我们知道由于沸点与气压之间成正比,在高原上煮鸡蛋即使达到了沸点,鸡蛋也不熟。气温低、气压也低,我们称之为“冷低压”。所以平原地区的人们初到高原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高原反应。

例1:下图为某地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

布雷达图,读图回答:下列关于P、Q、M、N 四点的说法,正

确的是

A.该地区热力环流方向是:M→P→N→Q

B.N、Q 表示高空

C.P 点近地面受热,M 点近地面冷却

D.P、N 表示近地面

解析:本题设计较为新颖,以雷达图的判读为切入点,考查对热

力环流的理解,以及雷达图与直观图的相互转化。解答此题可按

如下步骤:①在雷达图中读取四点的值P>M>Q>N;②将平面

图转化为熟悉的直观立体图;③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进分析解题。

具体思维过程:根据所读取的气压值,判断气压大小关系,试绘

热力环流简图(图3),并进行验证修改,热力环流方向的判断准

确与否是解决后面题目的关键。这里要注意两点:①同一水平面上,气体辐散气压要降低,

气体辐合气压升高;②不同高度的气压,离地面越近,空气

密度越大,气压越高。答案:B。

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三、气体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夏天给旧的自行车车胎打气,不宜打得很足,不然,在太阳下骑行,车胎容易爆裂;卡车在运输汽水等饮料时,由于太阳曝晒,一些质地较差的汽水瓶往往会爆裂。这些现象都表明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温度的高低有关。 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跟温度的关系。 查理定律 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初步得出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它的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从实验数据描绘出的p -t 图象,基本上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2-7),但是这样还没有反映出压强和温度间确切的关系。 最早定量研究气体压强跟温度的关系的是法国物理学家查理(1746-1823)。我们为了精确测量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时,不同温度下的压强,采用了图2-8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A 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空气的温度可由温度计读出,空气的压强可由跟容器A 连在一起的水银压强计读出。但温度升高后,容器A 中的空气会膨胀,由于压强计两臂间是用橡皮管相连的,它的右臂可以上下移动。移上时,受热膨胀后的空气就能被压缩到原来的体积。 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多少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跟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组成物体的物质性质有关。在研究时,可以先使一些因素保持不变,如在物质 相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温度升高跟所吸收热量的关系;接着再研究同种物质, 图2-8 图2-7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气资料,总结如下 这里所说的标准大气指国际民航组织采用的“1964,ICAO标准大气”。在海拔32公里以下,它与“1976,U.S.标准大气”相同。近地面(32公里以下)大气气温的变化为: ---地面:气温的15.0℃,气压P=1013.25mb ---地面至海拔11公里的气温变化率:–6.5℃/公里 在11公里的界面上: 气温为–56.5℃气压P=226.32mb 海拔11—20公里的气温变化率:0.0℃/公里 海拔20—32公里的气温变化率:+1.0/公里 更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GJB365.1-87 《北半球标准大气(-2~80公里)》给出的大气参数。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引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约为101.325千帕斯卡(76厘米水银柱),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另外,在化学计算中,气压的国际单位是“atm”。一个标准大气压即是1atm。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1.01325巴,或者76厘米水银柱。 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降低100Pa。 下图给出了-0.5-20kM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在0-11km成线性关系,压力和温度在0-3km(甚至5km)都成线性关系。

大气压强与大气压强流速的关系

大气压及大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天气与气压

天气与气压 在一年中,“清明”和“霜降”两个节气冷暖适中好钓鱼。但绝非仅有这两个节气能钓到鱼,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方法并对准不同时段亦可开竿取得好钓绩。 从总体上看:①春钓一天,夏钓早晚,秋钓黄昏,冬钓午间;②“钓阴不钓阳,钓暗不钓明”,鱼类对光线比较敏感,它们为避开天敌形成喜阴怕阳和爱清静的习性,为此必须注意阴阳、明暗的变化。这里说的阴阳、明暗有双重含义:一是阴天比晴天好钓;二是除冬天外,夜间比白天好钓,但有些鱼如鲢鳙、草鱼、鱼感鱼则靠白天钓获,夜间则与之相反。 盛春初夏,繁花似锦,百业俱兴,亦是钓鱼的大好时光,但在这一时段气候尤为多变,出门垂钓更要善观气候变化,如下几种情况务必留意其一“房潮有雾切莫赶路”整天远山和高大建筑物群笼罩在浓雾之中,能见度低,同时居家平房板石地面及水泥地或高楼底层地面潮湿,墙壁“冒汗”,布满水珠的反潮天气,气压低不宜出门垂钓。 其二“雾退见山赶快下竿”在连续数天山边及高大建筑物云雾连天,突然天高气爽,又是阴天或多云天气,此时出门垂钓必有重大收获,故有“远山看得清,钓鱼无暇吃点心”的传云。 其三“暴冷暴热不出门,天气突变不垂钓”譬如久雨突然放晴或久晴暴雨突袭,这时水温急剧变化,鱼类不适应,垂钓效果必然欠佳。此外还要注意另外两种现象: 一种是“暴风骤雨你莫钓,风雨过后总丰收”。这里着重指的是台风多发季节,刮台风时不但难开竿放钓,且鱼类潜入深水避风,要等风停,水面清静或细雨蒙蒙,十拿九稳喜获丰收;二是“雷雨离钓场,雨中不下竿”。垂钓多在空旷、临山及平原大水面等区域,这些地方往往是雷区,且近年来多数钓友采用碳素钓竿属导电体,雨中易遭雷击极度危险,同时鱼也怕雷,冒雨垂钓也是白忙,以暂离钓位为宜。 其四“雨中水面冒蒸气,下竿垂钓最有利” 尤其初春,细雨蒙蒙,水面热气腾腾,下雨溶氧,水里温度高,增进鱼类食欲是难得的钓鱼好时期,不可错过。 其五“水中冒泡泡,大鱼小鱼都好钓”这是钓者熟知的道理,鱼冒泡泡,是

大气压与天气预报-word文档

大气压与天气预报 大气压与天气预报 当你收听无线电台的天气形势广播时,常听到“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等词。这些词都是指的大气压在某一区域的分布类型,那么为什么大气压与天气预报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呢? 地球表面上的风、云、雨、雪,万千气象,都跟大气运动有关系,而造成大气运动的动力就是大气压分布的不平衡和气压分布的经常变化。由于地球表面各处在太阳照射下受热情况不同,各地的空气温度就有较大差别。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变得稀薄,气压就低;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就高。另外,大气流动也是造成气压不平衡和经常变化的重要因素。这样在地理情况千差万别的地球表面上空,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气压分布类型,多种气压类型的组合就构成了一定的天气形势,而决定着未来的风云变幻。 气象工作者为何能根据各种气压类型来预报天气呢?这是 因为事物间总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而一定的气压类型往往导致一定的天气现象出现。例如,在高气压控制的区域,由于低处的空气不断从高压中心向外流散,上层空气就要下沉填补。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体积压缩(因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温度升高,原来空气中的细小水珠就会蒸发消

散,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因此高压中心附近地区常常是天气晴朗。 而在低气压控制的区域,低层空气是从周围流向低压中心,使低层空气堆积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易形成云雨。所以低气压中心附近往往是阴雨连绵。无怪乎有人把气压计称为晴雨表,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些规律都不是绝对的,天气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是气象工作者只要掌握了大面积内(一般包括整个欧亚大陆)的气压类型的分布,结合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就可对本地区的风向、晴雨等做出预报。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用方程:pV=nRT,即p=nRT/V,此题为等容过程,体积不变。如要改变值,需要知道第二个公式中T的系数,楼主的初始条件还应该有初始温度吧!用初始压力除以初始温度就算出了系数,再用这个系数算每摄氏度对应的压力变化. 温度在1~1000之间时,可以近似认为是理想气体,可以根据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mRgT ,p压力V体积m质量RgT温度 空气的Rg= J/=287 J/(标准适用),摩尔R= J/ Vm=*10-3m3/mol 空气的 mol 空气的标准密度= m3 空气的标准比体积= m3/kg 根据以上公式,就可以求出所需内容。 当然,你的问题的前提,缺少一项,体积的变化。 气体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怎么计算 用气体方程pV=nRT, 式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R为,T为。 而n=M/Mmol,M为质量,Mmol为。 所以pV=MRT/Mmol 而密度ρ=M/V 所以ρ=pMmol/RT,

所以,只要知道了压强、、就可以算出气体密度。 气体的浓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同体积、压力) 根据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T为 ,N为物质的量,可视为浓度指标。R为常数。在体积压力一致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则N越小。所以浓度越低。 注:热力学温度就是绝对温度T,以开尔文(K)为单位 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t[以摄氏度(℃)为单位]与热力学温度T相差,即 T(K)=t (℃)+,例如温度为100℃就是热力学温度为 一定质量和体积的气体,压力和温度之间关系 PVM=mRT R为常数,M、m一定时,忽略体积变化的。故,压力提高,温度上升。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详细说明如下: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 定义: 1.亦称“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 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 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 1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a)大气压的变化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

大气压与天气

第三讲(1) 天气与气候 一、大气层 【夯实基础】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 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 3、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与大气分层 4、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对流

液体的对流气体的对流 6、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例题精讲】 例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1)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3)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1)(2) B.(1)(3) C.(1)(4) D.(2)(4) 例2大气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A.高层大气B.电离层C.平流层D.对流层 【随堂练习】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发生的现象中,仍然存在的是() A.狂风暴雨B.雷电交加C.火山喷发D.天空出现彩虹 2.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A.二氧化碳和水汽B.臭氧和二氧化碳C.水汽和尘埃D.氧和氮 3.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臭氧 4.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5.下列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的是() A.氮和氧B.水汽和二氧化碳C.水汽和固体尘埃D.二氧化碳和固体尘埃 6.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正确的是()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7.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而水汽的分子量是,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气压系统与天气

《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学习目标 1 会简单绘图表示各天气系统。 2 识记天气系统的影响,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预习内容 (限时6分钟) 【预习案】阅读课本56-58页后,尝试完成下列预习内容: 1、低气压:等压线________,中心气压值低,向外逐渐__________,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来看,其气流是___________(上升、下降),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其控制下的天气___________。 2、高气压:等压线________,中心气压值高,向外逐渐__________,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来看,其气流是___________(上升、下降),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其控制下的天气___________。 3、下图给我们展示的就是__________,如果此地为北半球近地面,请在图上画出ABCD 四地的风向。 4、锋面气旋系统:在陆地上运行的_________,受到_________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封闭的等压线不呈现为圆形,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曲折的地方,常形成__________.也就是说,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经常联系在一起。锋面气旋多出现在__________地区。在该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天气变化比较明显。一般气旋的垂直气流是_________.在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更为强烈。请大家结合锋面的知识,思考其气流在锋面处上升更为明显的原因? 【课堂案】 低气压(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高气压(反气旋)以南半球为例 低 高 1005 995 1000 ① B ③ N 1000 等压线 1000 A C D

2.气压系统的特点 3.锋面气旋: N 等压线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用方程:pV=nRT,即p=nRT/V,此题为等容过程,体积不变。如要改变值,需要知道第二个公式中T的系数,楼主的初始条件还应该有初始温度吧!用初始压力除以初始温度就算出了系数,再用这个系数算每摄氏度对应的压力变化. 温度在1~1000之间时,可以近似认为是理想气体,可以根据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mRgT ,p压力V体积m质量RgT温度 空气的Rg=0.287 J/g.k=287 J/kg.k(标准适用),摩尔R=8.314411 J/mol.k Vm=22.41383*10-3m3/mol 空气的28.97g/ mol 空气的标准密度= 1.294kg/m3 空气的标准比体积= 0.7737 m3/kg 根据以上公式,就可以求出所需内容。 当然,你的问题的前提,缺少一项,体积的变化。 气体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怎么计算 用气体方程pV=nRT, 式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R为,T为。 而n=M/Mmol,M为质量,Mmol为。 所以pV=MRT/Mmol 而密度ρ=M/V 所以ρ=pMmol/RT, 所以,只要知道了压强、、就可以算出气体密度。 气体的浓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同体积、压力) 根据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T为 ,N为物质的量,可视为浓度指标。R为常数。在体积压力一致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则N越小。所以浓度越低。 注:热力学温度就是绝对温度T,以开尔文(K)为单位 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t[以摄氏度(℃)为单位]与热力学温度T相差273.15,即T (K)=t(℃)+273.15,例如温度为100℃就是热力学温度为373.15K 一定质量和体积的气体,压力和温度之间关系 PVM=mRT R为常数,M、m一定时,忽略体积变化的。故,压力提高,温度上升。 1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 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 冬天气压大.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中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向外扩散,使空气的密度减小,同时阴天地区大气的湿度比较大,也使大气的密度减小。因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同一地区,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间其大气压的值也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年变化。大气压的年变化,具体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解析

☆专题5 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一、热力原因形成的热低压、冷高压 热低压和冷高压都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关系。地表的冷热不均是引起气压高低变化的重要原因。 1.热低压:热低压是气温和气压的双重表现,二者具有相关性,“由于热而形成低压”。 如下图1 为热力环流简图,近地面A点附近气体受热膨胀上升,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小,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这就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带是最典型的热低压带。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和海洋热容量不同,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因此同纬度的地方陆地比海洋温度要高,在陆地形成了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在北美大陆形成北美低压。我国夏季午后(14 点)“闷热”,多对流雨,就是热低压造成。 2.冷高压:冷高压是指近地面受热少气温低,气体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空气分子大量集聚,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如热力环流图中的B 点。在三圈环流模式图中,极地高气压带便是典型的冷高压,极地气温低,高空气体下沉。冬季北半球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由于气温低而形成亚洲高压,在这个高压的影响下,我国北方冬季呈现“干压表现为气温与气流的因果关系。其垂直方向的气流可认为是冷热气流。其形成要与气旋、反气旋(气流分布状况)区别开来。气旋的中心气压是低气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由四周向中心流,中心气体大量集聚,因而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气流,可称之为推动气流。与这相反,反气旋中心是高压,中心气体往四周流,其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补充,可称之为补偿气流。无论是推动气流还是补偿气流其成因都与冷热气流不同,它们都是动力原因引起的。 二、动力原因形成的热高压、冷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高压)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冷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1.热高压:如图2,南北纬30°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就是典型的热高压。热是指纬度低,高压是指气体集聚,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如果有,可以这样认为高压加剧了“热”。北半球来自赤道上空的源源不断的气流向极地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无摩擦力),逐渐偏转为西风,气流在南北纬30°的上空集聚,最后下沉在近地面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副高的控制下世界上一些地区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等。我国7、8 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动到东北、华北地区,长江流域由于受到副高的控制形成了伏旱天气,持续高温不降,可谓“真热”! 2.冷低压:如图2,在南北纬60°,因地处高纬,气候非常寒冷,近地面来自低纬的暖热气流与来自极地冷气流在此相遇,气体辐合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即副极地低气压带。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其一: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讲得细致一些,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 其二,可以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将来初三会学到).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空气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气层不均匀分布,能造成大气压下高上低的现象 1 / 14

气压变化 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小 初中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 2 / 14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初级中学范军华 大气压又称大气的压强。从空气分子运动观点出发,它是空气的分子运动与地球重力场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综合的作用下,许多空气分子在每瞬时平均对单位面积的平面所施的撞击力就表现为气压。空气分子密度大的地方,也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的地方,因此,撞击力就大,故气压也大。 当你收听无线电台的天气形势广播时,常听到“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等词。这些词都是指的大气压在某一区域的分布类型,那么为什么大气压与天气预报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呢? 地球表面上的风、云、雨、雪,万千气象,都跟大气运动有关系,而造成大气运动的动力就是大气压分布的不平衡和气压分布的经常变化。由于地球表面各处在太阳照射下受热情况不同,各地的空气温度就有较大差别。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变得稀薄,气压就低;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就高。另外,大气流动也是造成气压不平衡和经常变化的重要因素。这样在地理情况千差万别的地球表面上空,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气压分布类型,多种气压类型的组合就构成了一定的天气形势,而决定着未来的风云变幻。 气象工作者为何能根据各种气压类型来预报天气呢?这是因为事物间总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而一定的气压类型往往导致一定的天气现象出现。例如,在高气压控制的区域,由于低处的空气不断从高压中心向外流散,上层空气就要下沉填补。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体积压缩(因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温度升高,原来空气中的细小水珠就会蒸发消散,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因此高压中心附近地区常常是天气晴朗。 而在低气压控制的区域,低层空气是从周围流向低压中心,使低层空气堆积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易形成云雨。所以低气压中心附近往往是阴雨连绵。无怪乎有人把气压计称为晴雨表,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些规律都不是绝对的,天气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是气象工作者只要掌握了大面积内(一般包括整个欧亚大陆)的气压类型的分布,结合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就可对本地区的风向、晴雨等做出预报。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 无云和晴朗干燥是因为高气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动的结果,这个时候蜻蜓会飞得较高,而当空气从下往上流动时,由于对流层温度是递减的,所以空气中含有的大量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小水滴变大水滴就会形成雨,这些都是低气压区的特点。

大气压与天气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题大气压与人类的生活 教学目标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相关现象; 2、理解天气的概念,并学会如何测量气温; 3、了解天气和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关系。 4、能根据气象图判断天气变化。 重点、难点1、大气压相关实验及相关现象的解释; 2、天气的概念及气温测量; 3、百叶箱测量气温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考点及考试要求正确理解天气的概念,实验测量气温。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及考点分析: 一、大气压: 1、产生原因: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氦、氖、氩等气体混合组成的,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之为大气.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总厚度达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气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就像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强一样.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其一: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讲得细致一些,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 其二,可以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将来初三会学到).因为气

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空气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气层不均匀分布,能造成大气压下高上低的现象。 2、大气压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3、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3×10^5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汞液倒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 的关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标准大气的高度和气温、气压的关系 工作中经常用到大气资料,总结如下 这里所说的标准大气指国际民航组织采用的“1964,ICAO标准大气”。在海拔32公里以下,它与“1976,.标准大气”相同。近地面(32公里以下)大气气温的变化为: ---地面:气温的℃,气压P= ---地面至海拔11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在11公里的界面上: 气温为–℃气压P= 海拔11—20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海拔20—32公里的气温变化率:+公里 更详细的数据可以参考《北半球标准大气(-2~80公里)》给出的大气参数。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引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 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在海平面的平均气压约为千帕斯卡(76厘米水银柱),这个值也被称为标准大气压。另外,在化学计算中,气压的国际单位是“atm”。一个标准大气压即是1atm。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巴,或者76厘米水银柱。 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 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降低100Pa。 下图给出了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在0- 11km成线性关系,压力和温度在0-3km(甚至5km)都成线性关系。

低气压天气和高气压分类

低气压天气和高气压分类 低气压天气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高气压分类 依成因可分为:动力高压、热力高压。例如:副热带高压、大陆冷高压。 依不同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高压、暖性高压。例如:大陆冷高压、热带海洋气团。 高气压按其热力结构又可分为两种: 最常见的是冷高压,它是因为地表散热、冷却所造成。地表降温后,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跟着降低,而冷空气缺乏热能,所以很难上升,是一个较重、密度较大的空气,而周围的空气较为温暖,空气较轻,所以气流就变成从冷空气吹向周围的方向,形成冷高压中心。如南极与西伯利亚的高气压。 而副热带高气压是由于位在赤道的强烈上升气流形成高空高压,向南、北气压较低的方向流动;因为地转偏向力作用,这些从赤道上空来的气流渐渐转向为由西向东,不再沿经线方向运动,在南北纬30度附近堆积下沉,形成高气压,它是较热的。

饱和蒸气气压和温度的关系

蒸汽有专门的特性,分为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 一般我们常见的是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的质量和其压力、温度有关系。对于饱和蒸汽,当压力一定时,其温度也是个定值。 1、标准状态下(即表压为0),1立方米饱和蒸汽质量约为0.598kg 2、表压为0.1MPa(绝对压力为0.2MPa),1立方米饱和蒸汽质量约为1.166kg 3、表压为0.2MPa(绝对压力为0.3MPa),1立方米饱和蒸汽质量约为1.704kg 4、表压为0.6MPa(绝对压力为0.7MPa),1立方米饱和蒸汽质量约为3.788kg 1立方米饱和蒸汽的质量随压力的增高也增高,建议你按照实际情况去查饱和蒸汽温焓表。饱和蒸汽性质表 如果是过热蒸汽的话,需要知道压力、温度两个参数去查过热蒸汽温焓表。过热蒸汽性质表: 蒸汽和水都是物质,蒸汽是水的气态状态。只要是物质都满足初中所学的质量基本公式:m=ρV,就是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体积有关系,当体积是个定值时,物体的质量仅与密度有关。 蒸汽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是完全不同的。水在标准状态下密度是1000kg/m3,但是蒸汽的密度与压力、温度有关系,蒸汽的密度是随着压力、温度不同而变化的。 因此,一立方米蒸汽质量是不可能等于1吨的。 后附:饱和水蒸汽对照表

水的饱和线数据(沸点和气压对应关系100—140℃) 温度(℃)压强(大气压)温度(℃)压强(大气压)100 1.0009 126 2.3634 101 1.0372 127 2.4367 102 1.0745 128 2.5117 103 1.1129 129 2.5886 104 1.1525 130 2.6675 105 1.1932 131 2.7482 106 1.2351 132 2.8310 107 1.2782 133 2.9157 108 1.3226 134 3.0025 109 1.3682 135 3.0913 110 1.4150 136 3.1823 111 1.4632 137 3.2754 112 1.5128 138 3.3708 113 1.5637 139 3.4683 114 1.6160 140 3.5681 115 1.6697 116 1.7249 117 1.7816 118 1.8397 119 1.8995 120 1.9608 121 2.0237 122 2.0882 123 2.1544 124 2.2224 125 2.2920 克拉佩龙方程(Clapeyion):InPs=-(Dh/RT)+B Dh:水的摩尔蒸发热 R:气体通用常熟 T:温度 In:自然对数 B:克拉佩龙方程经验公式的截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