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属材料学复习

金属材料学复习

金属材料学复习
金属材料学复习

工程材料复习

1 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

1-1 分别说明以下概念:

(1)晶格;(2)晶胞;(3)晶格常数;(4)单晶体;(5)多晶体;(6)晶粒;(7)晶界;(8)各向异性;(9)同素异构。

1-2 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有哪几种?

1-3 何谓凝固?何谓结晶?

1-4 什么是过冷度?液态金属结晶时为什么必须过冷?

1-5 何谓自发形核与非自发形核?它们在结晶条件上有何差别?

1-6 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1-7 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

1-8 为什么室温下钢的晶粒越细,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

2 材料的力学行为

2-1 工程材料是如何分类的?

2-2 材料的弹性模量E的工程含义是什么?它和零件的刚度有何关系?

2-3 说明以下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1)σ

e ; (2) σ

s

0.2

); (3) σ

b

; (4) δ; (5) ψ; (6) σ

-1

(7) ɑ

k

2-4 比较布氏、洛氏硬度的压头、载荷、测量原理及应用范围。

2-5 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解释其含义

2-6塑性变形使金属的组织与性能发生哪些变化?

2-7什么是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现象)?指出产生的原因与消除的措施。

2-8说明冷加工后的金属在回复与再结晶两个阶段中组织与性能变化的特点。

3 二元合金及相变基础知识

3-1 什么是合金?什么是相?固态合金中的相是如何分类的?相与显微组织有何区别和联系?

3-2什么是固溶体?说明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特点并指出二者在性能上的差异。

3-3什么是相图?什么是共晶反应?什么是共析反应?它们各有何特点?试写出相应的反应通式。

3-4 默绘Fe-Fe

3

C相图,并填出各区组织,标明重要的点、线、成份及温度。图中组元碳的质量分数为什么只研究到6.69%?

3-5 解释以下名词:

(1)铁素体;(2)奥氏体;(3)渗碳体;(4)珠光体;(5)莱氏体;(6)枝晶偏析。

3-6 指出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的晶体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特点。

3-7 简述Fe-Fe

3

C相图中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写出转变式,标出反应温度及反应前后各相的含碳量。

3-8 钢与白口铸铁在成分上的界限是多少?碳钢按室温下的组织如何分类?写出各类碳钢的室温平衡组织。

3-9说明含碳量对钢及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3-10为什么铸件常选用靠近共晶成份的合金生产,压力加工件则选用单相固溶体成份的合金生产?

3-11 C曲线分为几个转变区?合金影响C曲线规律如何?

3-12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是什么?马氏体有几种形态?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4 材料的改性

4-1何谓热处理?其主要环节是什么?

4-2 试述A

1、A

3

、A

cm

、及Ac1、Ac3、Ac

cm

和Ar1、Ar3、Ar

cm

的意义。

4-3解释下列名词

退火、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4-4退火、正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并画出工艺曲线。

4-5 四种常用的淬火方法是什么?各有何特点,并用示意图表示。

4-6 何谓淬火临界冷却温度、淬透性、淬透层和淬硬性?它们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4-7 为什么亚共析碳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为Ac3 +(30~50)℃,而共析和过共析碳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为Ac1 +(30~50)℃?

4-8 对过共析碳钢零件,何种情况下采用正火?何时采用球化退火?

4-9 指出下列钢件坯料按含碳量分类的名称、正火的主要目的、工序地位及正火后的组织:

(1)20钢齿轮;(2)T12钢锉刀;(3)性能要求不高的45钢小轴;

4-10 简述回火的分类、目的、组织性能及其应用范围。

4-11比较表面淬火与常用化学热处理方法渗碳、氮化的异同点。

4-12 钢渗碳后还要进行何种热处理?处理前后表层与心部组织各有何不同?

4-13什么叫时效强化现象?

5 金属材料

5-1碳钢如何分类?S、P元素对碳钢质量有何影响?

5-2何谓合金钢?它与碳钢相比有哪些优缺点?特殊性能钢有哪些?

5-3简述合金元素对合金钢的主要影响和作用规律。

5-4识别下列牌号指出下列钢中表达含义及用途:

Q235A,08F, 45, T10A, HT150, GCr15, QT400-18, KTH350-10 。

5-5 按合金钢的编号规则指出下列钢中各元素平均含量及类别名称及用途。

W18Cr4V, 3Cr2W8V, 5CrMnMo, GCr15, 42CrMo, 60Si2CrVA, 20MnTiB。5-6 合金工具钢W18Cr4V淬火、回火温度?热处理有何特点?

5-7 用表格形式简明指出下列牌号属于哪一类钢(如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渗碳钢、调质钢……),其合金元素的大致含量,并写出其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及相应组织(不必表明加热温度和冷却介质)及用途。

Q345、20CrMnTi、60Si2Mn、9SiCr、GCr15、3Cr13、0Cr18Ni9Ti、40Cr。5-8 说明铝合金分类的大致原则。

5-9 指出下列牌号的材料各属于哪类非铁合金,并说明牌号中的字母及数字含义:LF2,LY11,LC4,LD5,ZL104,ZL302,H62,HSn62-1,QSn4-3,ZQSn5-5-5 5-10 根据石墨形态,铸铁一般分为哪几类?各类大致用途如何?

5-11 名词解释:白口铸铁;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石墨化;孕育铸铁;黄铜;青铜。

5-12铸铁的石墨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不同阶段石墨化程度与其最终组织的关系。

5-13比较各类铸铁的性能特点,与钢相比铸铁在性能(包括工艺性能)上有何优缺点?

金属材料学复习题

09级金属材料学复习题材料分析

名词解释 1.淬透性:指以规定条件下刚式样淬透层升读呵硬度分布来表征的材料的特征,主要取决于钢的临界淬火冷速大小。 2.淬硬性:材料在理想条件下进行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淬火加热时固溶与A中的含碳量,碳含量越高,则钢的淬硬性越高 3.回火脆性:淬火钢在某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冲击韧性降低的脆化现象。4.“C”曲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综合反映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等温转变过程,由转变开始曲线、转变终了曲线及马氏体转变温度线构成。 5.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500到650度),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回火索氏体。6.时效处理:又称沉淀强化,通过室温放置或热处理工艺使过冷A发生相间沉淀和F中析出弥散的碳化物和氮化物,产生沉淀强化效应 7.弥散强化:合金冶炼过程加入高熔点,高硬度合金相,弥散分布,钉扎晶界阻碍位 错运动引起合金强化效应。 高锰钢(ZGMn13) 成分设计 室温铸态下为奥氏体加碳化物,当受到强烈冲击时能发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形成马氏体, 强烈地加工硬化使材料表面为马氏体,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而里面仍为奥氏体,具有较 高的韧性,可承受较大的冲击(不适用于纯摩擦)。故要求主添加元素具有以下特征: 1.获得单一奥氏体,需扩大奥氏体相区 2.大量使用,故加入的元素必须廉价 3.室温为奥氏体,故Ms降低在室温以下 4.使用时能发生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故Md控制在室温附近 5.为提高耐磨性能,必须能形成碳化物 以上的特征也正是Mn所以到的作用。故高锰钢一般都是高Mn(10%到14%)高C(0.9%到1.4%)。另外,高锰钢中加入2~4%的铬或适量的Mo和V能形成细小的碳化物,提高冲击韧性屈服强度和抗磨性。 (加稀土金属可以近一步提高金属液的流动性,增加钢液填充铸型的能力,减小热裂倾向,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延缓在铸后冷却时在晶界析出碳化物,稀土金属还能显著提高高锰钢的冷作硬化效应及韧性,提高使用寿命。) 热处理

金属材料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钢中的合金元素 1、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种 答: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合金元素对钢γ相区和共析点会产生很大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影响的作用 答:合金元素对α-Fe、γ-Fe、和δ-Fe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同素异晶转变温度A3和A4均有很大影响 A、奥氏体(γ)稳定化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即扩大了γ相区,它包括了以下两种情况:(1)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B、铁素体(α)稳定化元素 (1)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3、请举例说明合金元素对Fe-C相图中共析温度和共析点有哪些影响 答: 1、改变了奥氏体相区的位置和共析温度 扩大γ相区元素:降低了A3,降低了A1 缩小γ相区元素:升高了A3,升高了A1 2、改变了共析体的含量 所有的元素都降低共析体含量 第二章合金的相组成 1、什么元素可与γ-Fe形成固溶体,为什么

答:镍可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条件是: 1、溶质与溶剂的点阵相同 2、原子尺寸因素(形成无限固溶体时,两者之差不大于8%) 3、组元的电子结构(即组元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什么举例说明 答:组元在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 1、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 2、间隙元素的尺寸结构 例如:碳、氮在钢中的溶解度,由于氮原子小,所以在α-Fe中溶解度大。 3、请举例说明几种强、中等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答:铪、锆、鈦、铌、钒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最稳定的MC型碳化物钨、钼、铬是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锰、铁、铬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第四章合金元素和强韧化 1、请简述钢的强化途径和措施 答:固溶强化 细化晶粒强化 位错密度和缺陷密度引起的强化 析出碳化物弥散强化 2、请简述钢的韧化途径和措施 答:细化晶粒 降低有害元素含量 调整合金元素含量

金属材料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1 什么是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合金元素中哪些是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γ-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P8】 1-2 简述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9】 1-3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状态有哪些形式?【15】 1-4 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12】 1-5 什么是合金元素的偏聚(内吸附)?偏聚机理是什么?举例说明它的影响。【16】 1-6 说明主要合金元素(V/Nb/Ti、Mo/W、Cr、Ni、Mn、Si、Al、B等)对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主要P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20】 1-7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影响?【21】 1-8 如何利用合金元素来消除或预防第一次、第二次回火脆性?【22】 1-9 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22-23】 1-10 钢有哪些强化机制?如何提高钢的韧性?【24-28】 1-11钢良好的淬透性的目的为何?【30】 第二章工程结构钢 2-1 对工程结构钢的基本性能要求是什么?【47】 2-2 合金元素在HSLA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考虑采用低碳?【48-】 2-3 什么是微合金钢?微合金元素在微合金钢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V、Nb、Ti这三种典型微合金元素在钢中作用有何差异?【55-56】 2-4针状铁素体钢的成分与合金化、组织和性能特点?【56】 2-5低碳贝氏体钢的合金化有何特点?【57】 2-6 汽车工业用的高强度低合金双相钢,其主要成分、组织和性能特点是什么?【58】 2-7 了解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发展趋势。【59】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2009)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 (2009)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2)微合金元素;3)奥氏体形成元素;4)铁素体形成元素; 5)原位析出; 6)离位析出 2.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 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3.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 4.简述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如共析碳量、相变温度等)的影响。 5.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6.主要合金元素(V,Cr,Ni,Mn,Si,B等)对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 7.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影响? 8.如何利用合金元素来消除或预防第一次、第二次回火脆性? 9.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两个概念的相关性与不同特点。 10.一般地,钢有哪些强化与韧化途径? 第二章工程结构钢 1.对工程结构钢的基本性能要求是什么? 2.合金元素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考虑采用低C? 3.什么是微合金钢?微合金化元素在微合金化钢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4.低碳贝氏体钢的合金化有何特点? 第三章机械制造结构钢 1.名词解释 1)液析碳化物;2)网状碳化物;3)水韧处理4)超高强度钢 2.对调质钢、弹簧钢进行成分、热处理、常用组织及主要性能的比较,并熟悉各自主要钢种。 3.液析碳化物和带状碳化物的形成、危害及消除方法。 4.说明易切削钢提高切削性能的合金化原理。 5.马氏体时效钢与低合金超强钢相比,在合金化、热处理、强化机制、主要性能等方面有何不同?6.高锰钢在平衡态、铸态、热处理态、使用态四种状态下各是什么组织?为何具有抗磨特性? 7.GCr15钢是什么类型的钢?这种钢中碳和铬的含量约为多少?碳和铬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其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分别是什么? 8.氮化钢的合金化有何特点?合金元素有何作用?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料共14页文档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 Mn, Ni, Co, C, N, Cu; 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 Ti 等。 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钢中的Cr: ε-Fe x C→Fe3C→(Fe, Cr)3C→(Cr, Fe)7C3→(Cr, Fe)23C6 6)离位析出: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 V,Nb, Ti等都属于此类型。 2.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答:铁素体形成元素:V、Cr、W、Mo、Ti、Al; 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Cu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V、Cr; 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Mn、Co、Ni 3.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 扩大γ相区:使A3降低,A4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分为两类:a.开启γ相区:Mn, Ni, Co 与γ-Fe无限互溶. b.扩大γ相区:有C,N,Cu等。如Fe-C相图,形成的扩大的γ相区,构成了钢的热处理的基础。 (2)缩小γ相区:使A3升高,A4降低。一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 分为两类:a.封闭γ相区:使相图中γ区缩小到一个很小的面积形成γ圈,其结果使δ相区与α相区连成一片。如V, Cr, Si, A1, Ti, Mo, W, P, Sn, As, Sb。 b.缩小γ相区:Zr, Nb, Ta, B, S, Ce 等 (3)生产中的意义:可以利用M扩大和缩小γ相区作用,获得单相组织,具有特殊性能,在耐蚀钢和耐热钢中应用广泛。 4.简述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如共析碳量、相变温度等)的影响。 答:1)改变了奥氏体区的位置 2)改变了共晶温度:(l)扩大γ相区的元素使A1,A3下降;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使A1,A3升高。当Mo>8.2%, W>12%,Ti>1.0%,V>4.5%,Si>8.5%,γ相 区消失。 3.)改变了共析含碳量:所有合金元素均使S点左移。(提问:对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呢?)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 为了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而特别添加到钢中的化学元素。(常用M 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 B 0.001%,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 Mn, Ni, Co, C, N, Cu; 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如:V,Nb, Ti 等。 5、原位转变(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 6、离位转变(析出):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如 V,Nb, Ti等都属于此类型。 7、二次淬火: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500~600℃范围内回火时仍不分解,而是在冷却时部分转化成马氏体,使钢的硬度提高。 8、二次硬化:在含有Ti、V、Nb、Mo、W等较高合金淬火后,在500~600℃范围内回火,在α相中沉淀析出这些元素的特殊碳化物,并使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 9、液析碳化物:由于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在局部微小区域内从液态结晶时析出的碳化物。 10、带状碳化物:由于二次碳化物偏析,在偏析区沿轧向伸长呈带状分布。 11、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加工后缓慢冷却过程中由二次碳化物以网状析出于奥氏体晶界所造成的。 12、水韧处理:高锰钢铸态组织中沿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显著降低钢的强度、韧性和抗磨性。将高锰钢加热到单相奥氏体温度范围,使碳化物充分溶入奥氏体,然后水冷,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 13、超高强度钢:用回火M和下B作为其使用组织,经过热处理后一般讲,抗拉强度在大于1400MPa,(或屈服强度大于1250MPa)的中碳钢均称为超高强度钢。 14、晶间腐蚀:晶界上析出连续网状富铬的Cr23C6引起晶界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贫铬区 成为微阳极而发生的腐蚀。 15、应力腐蚀:不锈钢在特定的腐蚀介质和拉应力作用下出现低于强度极限的脆性开裂现象。 16、n/8规律:加入Cr可提高基体的电极电位,但不是均匀的增加,而是突变式的。当Cr 的含量达到1/8,2/8,3/8,......原子比时,Fe的电极电位就跳跃式显著提高,腐蚀也显著下降。这个定律叫做n/8规律。 17、阳极极化:自流电通过阳极时,阳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而向正方向移动的现象。 18、蠕变极限:在某温度下,在规定时间达到规定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9、持久强度:在规定温度和规定时间断裂所能承受的应力(δε)。 20、持久寿命:它表示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应力作用下拉断的时间。 21、碳当量:一般以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含碳量的影响, 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C%的增减, 这样算得的碳量称为碳当量(C.E)(C.E = C + 0.3 (Si+P)+ 0.4 S - 0.03 Mn由于S, P%低, Mn 的作用又较小C.E = C + 0.3 Si ) 22、共晶度:铸铁含C量与共晶点实际含C量之比, 表示铸铁含C量接近共晶点C%的程度。(共晶点实际C量= 4.3 - 0.3Si) 23、孕育处理:指在凝固过程中,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其它物质,促进形核、抑制生长,

最新金属材料学课后习题总结

习题 第一章 1、何时不能直接淬火呢?本质粗晶粒钢为什么渗碳后不直接淬火?重结晶为什么可以细化晶粒?那么渗碳时为什么不选择重结晶温度进行A化? 答:本质粗晶粒钢,必须缓冷后再加热进行重结晶,细化晶粒后再淬火。晶粒粗大。A 形核、长大过程。影响渗碳效果。 2、C是扩大还是缩小奥氏体相区元素? 答:扩大。 3、Me对S、E点的影响? 答: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F形成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 S点左移—共析C量减小;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的C量降低。 4、合金钢加热均匀化与碳钢相比有什么区别? 答:由于合金元素阻碍碳原子扩散以及碳化物的分解,因此奥氏体化温度高、保温时间长。 5、对一般结构钢的成分设计时,要考虑其M S点不能太低,为什么? 答:M量少,Ar量多,影响强度。 6、W、Mo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影响不大,而对珠光体转变的推迟作用大,如何理解? 答:对于珠光体转变:Ti, V:主要是通过推迟(P转变时)K形核与长大来提高过冷γ的稳定性。 W,Mo: 1)推迟K形核与长大。 2)增加固溶体原子间的结合力,降低Fe的自扩散系数,增加Fe的扩散激活能。 3)减缓C的扩散。 对于贝氏体转变:W,Mo,V,Ti:增加C在γ相中的扩散激活能,降低扩散系数,推迟贝氏体转变,但作用比Cr,Mn,Ni小。 7、淬硬性和淬透性 答: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淬透性:指由钢的表面量到钢的半马氏体区组织处的深度。 8、C在γ-Fe与α-Fe中溶解度不同,那个大? 答:γ-Fe中,为八面体空隙,比α-Fe的四面体空隙大。 9、C、N原子在α-Fe中溶解度不同,那个大? 答:N大,因为N的半径比C小。 10、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答:V:MC型;Cr:M7C3、M23C6型;Mo:M6C、M2C、M7C3型;Mn:M3C型。 复杂点阵:M23C6、M7C3、M3C、稳定性较差;简单点阵:M2C、MC、M6C稳定性好。 11、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 答:二次硬化:含高W、Mo、Cr、V钢淬火后回火时,由于析出细小弥散的特殊碳化物及回火冷却时A’转变为M回,使硬度不仅不下降,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二次硬化。 二次淬火:在高合金钢中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称为二次淬火。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金属材料学复习资料 题型:判断,选择,简答,问答 第一章 1.要清楚的三点: 1)同一零件可用不同材料及相应工艺。例:调质钢;工具钢 代用 调质钢:在机械零件中用量最大,结构钢在淬火高温回火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有较高的强韧性。适用于这种处理的钢种成为调质钢。调质钢的淬透性原则,指淬透性相同的同类调质钢可以互相代用。 2)同一材料,可采用不同工艺。例:T10钢,淬火有水、水- 油、分级等。强化工艺不同,组织有差别,但都能满足零件要求。力求最佳的强化工艺。 淬火冷却方式常用水-油双液淬火、分级淬火。成本低、工艺性能好、用量大。 3)同一材料可有不同的用途。例:602有时也可用作模具。低合 金工具钢也可做主轴,15也可做量具、模具等。 602是常用的硅锰弹簧钢,主要用于汽车的板弹簧。低合金工具钢可制造工具尺寸较大、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相对较高的模具。15只在对非金属夹杂物要求不严格时,制作切削

工具、量具和冷轧辊等。 2.各种强化机理(书24页) 钢强化的本质机理:各种途径增大了位错滑移的阻力,从而提高了钢的塑性变形抗力,在宏观上就提高了钢的强度。 1)固溶强化:原子固溶于钢的基体中,一般都会使晶格发生畸 变,从而在基体中产生弹性应力场,弹性应力场与位错的交互作用将增加位错运动的阻力。从而提高强度,降低塑韧性。 2)位错强化:随着位错密度的增大,大为增加了位错产生交割、 缠结的概率,所以有效阻止了位错运动,从而提高了钢的强度。但在强化的同时,也降低了伸长率,提高了韧脆转变温度。 3)细晶强化:钢中的晶粒越细,晶界、亚晶界越多,可有效阻 止位错运动,并产生位错塞积强化。细晶强化既提高了钢的强度,又提高了塑性和韧度,所以是最理想的强化方法。 4)第二相强化:钢中微粒第二相对位错有很好的钉扎作用,位 错通过第二相要消耗能量,从而起到强化效果。 根据位错的作用过程,分为切割机制和绕过机制。 根据第二相形成过程,分为回火时第二相弥散沉淀析出强化; 淬火时残留第二相强化。

《材料科学基础》总复习(完整版)

《材料科学基础》上半学期容重点 第一章固体材料的结构基础知识 键合类型(离子健、共价健、金属健、分子健力、混合健)及其特点;键合的本质及其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重点说明离子晶体的结合能的概念; 晶体的特性(5个); 晶体的结构特征(空间格子构造)、晶体的分类; 晶体的晶向和晶面指数(米勒指数)的确定和表示、十四种布拉维格子;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缺陷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离子半径、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及配位多面体; 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离子晶体结构,鲍林规则(第一、第二);书上表2-3下的一段话;共价健晶体结构的特点;三个键的异同点(举例); 晶体结构缺陷的定义及其分类,晶体结构缺陷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举例); 第三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相的定义 相结构 合金的概念:

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1)晶体结构 无限互溶的必要条件—晶体结构相同 比较铁(体心立方,面心立方)与其它合金元素互溶情况(表3-1的说明) (2)原子尺寸:原子半径差及晶格畸变; (3)电负性定义:电负性与溶解度关系、元素的电负性及其规律;(4)原子价:电子浓度与溶解度关系、电子浓度与原子价关系;间隙固溶体 (一)间隙固溶体定义 (二)形成间隙固溶体的原子尺寸因素 (三)间隙固溶体的点阵畸变性 中间相 中间相的定义 中间相的基本类型: 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表示方法 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种类 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间隙相、间隙化合物 二元系相图: 杠杆规则的作用和应用; 匀晶型二元系、共晶(析)型二元系的共晶(析)反应、包晶(析)

型二元系的包晶(析)反应、有晶型转变的二元系相图的特征、异同点; 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成分表示方法; 了解三元相图中的直线法则、杠杆定律、重心定律的定义; 第四章材料的相变 相变的基本概念:相变定义、相变的分类(按结构和热力学以及相变方式分类); 按结构分类:重构型相变和位移型相变的异同点; 马氏体型相变:马氏体相变定义和类型、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特点,金属、瓷中常见的马氏体相变(举例)(可以用许教授提的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金属、瓷马氏体相变性能的不同――作为题目) 有序-无序相变的定义 玻璃态转变:玻璃态转变、玻璃态转变温度、玻璃态转变点及其黏度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定义、特点,属于一级相变的相变;二级相变定义、特点,属于二级相变的相变; 按相变方式分类:形核长大型相变、连续型相变(spinodal相变)按原子迁动特征分类:扩散型相变、无扩散型相变

《金属材料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贡献是强化同时韧化;提高钢淬透性的主要作用是使零件整个断面性能 趋于一致,能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冷却。 2、滚动轴承钢GCr15的Cr质量分数含量为 1.5% 。滚动轴承钢中碳化物不均匀性主要是指碳化物液析、带状碳化物、网状碳化物。 3、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 4、凡是扩大丫区的元素均使Fe-C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Ni、Mn等元素;凡封闭Y区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例Cr、Si、Mo等元素。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少,E点左移 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少。 5、铝合金可分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变形铝又可分硬铝、超硬铝、锻铝和 防锈铝。 6、H62是表示压力加工黄铜的一个牌号,主要成份及名义含量是Cu62% Zn38% 。 7、在非调质钢中常用微合金化元素有Ti、V Nb N等,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细化组织和相间沉淀析出强化。 8、球铁的力学性能高于灰铁是因为球铁中石墨的断面切割效应、石墨应力集中效应要比灰铁小 得多。 9、铝合金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硬化两过程,和钢的热处理最大区别是铝合金没有同 素异构相变。 1、钢的合金化基本原则是多元适量、复合加入。在钢中细化晶粒作用较大的合金元素有Ti、V Nb 等,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作用是既强化又韧化。 2、在钢中,常见碳化物形成元素有Ti、Nb V Mo W Cr、(按强弱顺序排列,列举5个以上)。钢中二元碳化物分为两类:r c/r M < 0.59为简单点阵结构,有MC和M2C 型;r°/r M > 0.59为复杂点阵结构,有M23C6 、 M7C和M3C型。 3、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汽车变速箱齿轮常用20CrMnTi 钢制造,经渗碳和淬回火热处理。 4、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晶界腐蚀倾向比较大,产生晶界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晶界析出Cr 23C6,导致晶界区贫Cr ,为防止或减轻晶界腐蚀,在合金化方面主要措施有降低碳量、加入Ti、V Nb强 碳化物元素。 5、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碳当量、冷却速度。球墨铸铁在浇注时 要经过孕育处理和球化处理。 6、铁基固溶体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解情况的因素有:溶剂与溶质原子的点 阵结构、原子尺寸因素、电子结构。 7、对耐热钢最基本的性能要求是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塑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常用的抗氧化合金 元素是Cr 、Al 、Si 。 1、钢中二元碳化物分为二类:r c/ r M< 0.59,为简单点阵结构,有MC和 ______________ 型;r c/ 5> 0.59,为复杂点阵结构,有MC M7C3和M23C6 型。两者相比,前者的性能特点是硬度高、熔点高和 稳定性好。 2、凡能扩大丫区的元素使铁碳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Mn Ni_等元素(列岀2个);使丫区缩小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 例Cr 、Mo W 等元素(列出3个)。 3、提高钢淬透性的作用是获得均匀的组织,满足力学性能要求_________ 、 能采取比较缓慢的冷却方式以减少变形、开裂倾向_______ 。 4、高锰耐磨钢(如ZGMn13经水韧处理后得到奥氏体组织。在高应力磨损条件下,硬度提高而耐 磨,其原因是加工硬化___________ 及________ 。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2016.5.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 (2016.05)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 1-1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2)微合金化元素;(3)奥氏体稳定化元素;(4)铁素体稳定化元素;(5)杂质元素;(6)原位析出;(7)异位析出;(8)晶界偏聚(内吸附);(9)二次硬化;(10)二次淬火;(11)回火脆性;(12)回火稳定性 1-2 合金元素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1-3简述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1-4 为何需要提高钢的淬透性?哪些元素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作业) 1-5 能明显提高钢回火稳定性的合金元素有哪些?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有什么作用?(作业) 1-6合金钢中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1-7试解释含Mn和碳稍高的钢容易过热,而含Si的钢淬火温度应稍高,且冷作硬化率较高,不利于冷加工变形加工?(作业) 1-8V/Nb/Ti、Mo/W、Cr、Ni、Mn、Si、B等对过冷奥氏体P转变影响的作用机制。1-9合金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有何影响? 1-10如何利用合金元素来消除或预防第一次、第二次回火脆性? 1-11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 1-12钢有哪些强化机制?如何提高钢的韧性?(作业)

1-13 为什么合金化基本原则是“复合加入”?试举两例说明复合加入的作用机理?(作业) 1-14 合金元素V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降低淬透性的作用,为什么?而对于40Mn2和42Mn2V,后者的淬透性稍大,为什么?(作业) 1-1540Cr、40CrNi、40CrNiMo钢,其油淬临界淬透性直径分别为25~30 mm、40~60mm和60~100mm,试解释淬透性成倍增大的现象。(作业) 1-16在相同成分的粗晶粒和细晶粒钢中,偏聚元素的偏聚程度有什么不同?(作业)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复习答案(完整)

第一章答案 1、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总是有害的? 答:S容易和Fe结合成熔点为989℃的FeS相,会使钢产生热脆性;P和Fe结合形成硬脆的Fe3P相使钢在冷加工过程中产生冷脆性。 2、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答:凡是扩大γ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 凡是封闭γ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小;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小。 3、那些合金元素能够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淬透性有什么作用? 答:B、Mn、Mo、Cr、Si、Ni等元素能够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淬透性一方面可以使工件得到均匀而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在淬火时,可以选用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以减小零件的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4、为什么说合金化的基本原则是“复合加入”?举二例说明合金复合作用的机 理。 答:1.提高性能,如淬透性;2.扬长避短,合金元素能对某些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往往还有些副作用,为了克服不足,可以加入另一些合金元素弥补,如Si-Mn,Mn-V;3.改善碳化物的类型和分布,某些合金元素改变钢中碳化物的类型和分布或改变其他元素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从而提高钢的性能,如耐热钢中Cr-Mo-V,高速钢中V-Cr-W。 5、合金元素提高钢的韧度主要有哪些途径? 答:1.细化A晶粒;2.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3.改善机体韧度;4.细化碳化物;5.降低或消除钢的回火脆性;6.在保证强度水平下适当降低碳含量;7.提高冶金质量;8.通过合金化形成一定量的残余A,利用稳定的残余A提高钢的韧度。 6、钢的强化机制有那些?为什么一般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回火? 答: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因为一般的钢的强化都要求它有一定的强度的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任性,淬火后钢中能够形成M,这给了钢足够的强度,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韧度不够,而回火能够在强度降低不大的情况下给淬火钢以足够的韧性,这样能够得到综合力学性能比较优良的材料,所以一般钢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加回火。 7、铁置换固溶体的影响因素? 答:1.溶剂与溶质的点阵结构;2.原子尺寸因素;3.电子结构。 第二章 1、叙述构件用钢一般的服役条件、加工特点、性能要求? 答:服役条件:工程结构件长期受静载荷;互相无相对运动;受大气(海水)侵蚀;

金属材料学复习 文九巴

1.钢中的杂质元素:O H S P 2.合金元素小于或等于5%为低合金钢,在5%-10%之间为中合金钢,大于10%为高合 金钢 3.奥氏体形成元素:Mn Ni Co(开启γ相区) C N Cu(扩展γ相区) 4.铁素体形成元素:Cr V Ti Mo W 5.间隙原子:C N B O H R溶质/R溶剂<0.59 6.碳化物类型:简单间隙碳化物MC M2C 复杂间隙碳化物M6C M23C M2C3 7.合金钢中常见的金属间化合物有σ相、AB2相和B2A相 8.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在一定温度下,由于特殊碳化物的析出的初期阶段,形 成[M-C]偏聚团,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9.二次淬火:淬火钢在回火时,冷却过程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 10.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 1.改变奥氏体相区位置 2.改变共析转变温度 3.改变S和E等零界点的含碳量 11.合金元素对退火钢加热转变的影响 1.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形成难溶于奥氏体的合金碳 化物,减慢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2.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影 响程度不同。V Ti强碳化物和适量的AL强烈阻碍晶粒长大,他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熔点高,高温下稳定,不易聚集长大,能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Wu Mo Cr中强碳化物也有阻碍作用,但是影响程度中等。Si Ni非碳化物形成

元素影响不大。Mn P等元素含量在一定限度下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12.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1.提高耐回火性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提 高铁素体在结晶温度,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从而提高钢的耐回火性。 2.淬火钢在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和二次淬火,提高钢的性能。 3.对回火脆性的影响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降低晶界强度,从 而使钢的脆性增加 13.钢的强化机制: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形变强化和第二相强化 14.合金元素对钢在淬火回火状态下力学性能的影响 1.合金元素一般均能减缓钢的回火转变过程,特别是阻碍碳化物的聚集长大,相对 的提高钢中组成相的弥散度 2.合金元素溶解于铁素体,是铁素体强化,并提高了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提高了钢的耐回火性,并产生沉淀强化的作用 4.钼、钨等有利于防止或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15.合金元素对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1.可以净化晶界,使易熔杂质元素从晶界转移到晶界内,强化晶界 2.可以提高合金原子间的结合力,增大原子自扩散激活能 3.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加入,可以对位错运动有阻碍作用,可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16.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性能的影响 淬透性、淬硬性、变形开裂性、过热敏感性、氧化脱碳倾向和回火脆化倾向 17.合金元素对钢的焊接性能影响

金属材料学复习

碳钢分类方法: 1.按钢中碳含量分类 (1)铁碳合金按Fe-Fe3C相图分类 亚共析钢:0.0218%≤wc≤0.77% 共析钢:wc =0.77% 过共析钢:0.77%<wc≤2.11% (2)按钢中碳含量,碳钢通常可分为 低碳钢:wc ≤0.25% 中碳钢:0.25%<wc≤0.6% 高碳钢:wc>0.6% 2.按钢的质量(品质),碳钢可分为 (1)普通碳素钢:wS≤0.05%,wP≤0.045% (2)优质碳素钢:wS≤0.035%,wP≤0.035% (3)高级优质碳素钢:wS≤0.02%,wP≤0.03% (4)特级优质碳素钢:wS≤0.015%,wP≤0.025% 3.按钢的用途分类,碳钢可分为 (1)普通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各种工程构件,如桥梁、船舶、建筑构件等。也可用于不太重要的机件。 (2)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器零件,如轴、齿轮、弹簧、连杆等。(3)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如刃具、模具、量具等。 (4)铸造碳素钢: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且需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零件。 4.按钢冶炼时的脱氧程度分类,可分为 (1)沸腾钢:是指脱氧不彻底的钢,代号为F。 (2)镇静钢:是指脱氧彻底的钢,代号为Z。 (3)半镇静钢:是指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代号为b。 (4)特殊镇静钢:是指进行特殊脱氧的钢,代号为TZ。 合金钢分类 按钢中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合金钢分为: 低合金钢(Me总质量分数小于5%) 中合金钢(Me总质量分数在5%~10%) 高合金钢(Me总质量分数大于10%) 间隙原子的溶解度随间隙原子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即按B,C,N,O,H的顺序而增加。合金元素对相区影响 (1)γ相稳定化元素γ相稳定化元素使A3降低,A4升高,促使奥氏体形成。 ①启γ相区(无限扩大γ相区)Mn、Ni、Co,与γ-Fe无限固溶 ②扩展γ相区(有限扩大γ相区)C、N、Cu、Zn、Au,与γ-Fe有限固溶(2)α相稳定化元素A4降低,A3升高,促使铁素体形成。 ①闭γ相区(无限扩大α相区)Si、Al 和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W、Mo、V、Ti 及P、Be等。含Cr量小于7%时,A3下降;含Cr量大于7%时,A3才上升。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学复习题 一、必考题 1、金属材料学的研究思路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使用条件→性能要求→组织结构→化学成分 ↑ 生产工艺 举例略 二、名词解释 1、合金元素: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化学元素。(常用M来表示) 2、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 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些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奥氏体形成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 4、铁素体形成元素:使A3温度上升,A4温度下降,缩小γ相区的合金元素。 5、原位析出:回火时碳化物形成元素在渗碳体中富集,当浓度超过溶解度后,合金渗碳体在原位 转变为特殊碳化物。 6、离位析出:回火时直接从过饱和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有渗碳体的溶解。 7、二次硬化:在含有Mo、W、V等较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高合金钢淬火后回火,硬度不 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降低,而是在500-600℃回火时的硬度反而高于在较

低 温度下回火硬度的现象。 8、二次淬火: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 500-600℃回火时仍不转变,而是在回火冷却时部分转变成马氏体,使钢的硬度提高的现象。 9、液析碳化物:钢液在凝固时产生严重枝晶偏析,使局部地区达到共晶成分。当共晶液量很少时, 产生离异共晶,粗大的共晶碳化物从共晶组织中离异出来,经轧制后被拉成条带 状。由于是由液态共晶反应形成的,故称液析碳化物。 10、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后缓慢冷却过程中,二次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 状分布,称为网状碳化物。 11、水韧处理:将高锰钢加热到高温奥氏体区,使碳化物充分溶入奥氏体中,并在此温度迅速水 冷,得到韧性好的单相奥氏体组织的工艺方式。 12、晶间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界发生的一种局部腐蚀。 13、应力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 14、n/8规律:当Cr的摩尔分数每达到1/8,2/8,3/8……时,铁基固溶体的电极电位跳跃式地 增加,合金的腐蚀速度都相应有一个突然的降低,这个定律叫做n/8规律。 15、碳当量:将铸铁中的石墨元素(Si、P)都折合成C的作用所相当的总含碳量。 16、共晶度:铸铁实际含碳量与其共晶含碳量之比,它放映了铸铁中实际成分接近共晶成分的程度。 17、黄铜:以Zn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18、锌当量系数:黄铜中每质量分数1%的合金元素在组织上替代Zn的量。 19、青铜:是Cu和Sn、Al、Si、Be、Mn、Zr、Ti等元素组成的合金的通称。 20、白铜:是以Ni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金属材料学复习题整理(戴起勋)

1、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贡献是强化同时韧化;提高钢淬透性的主要作用是使零件整个断面性能趋于一致,能采用比较缓和的方式冷却。 2、滚动轴承钢GCr15的Cr质量分数含量为 1.5%。滚动轴承钢中碳化物不均匀性主要是指碳化物液析、带状碳化物、网状碳化物。 4、凡是扩大γ区的元素均使Fe-C相图中S、E点向左下方移动,例Ni、Mn等元素;凡封闭γ区的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例Cr、Si、Mo等元素。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少,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少。 7、在非调质钢中常用微合金化元素有 Ti、V、Nb、N等,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细化组织和相间沉淀析出强化。 8、球铁的力学性能高于灰铁是因为球铁中石墨的断面切割效应、石墨应力集中效应要比灰铁小得多。 1、钢的合金化基本原则是多元适量、复合加入。在钢中细化晶粒作用较大的合金元素有 Ti、V、Nb等,细化晶粒对钢性能的作用是既强化又韧化。 2、在钢中,常见碳化物形成元素有Ti、Nb、V、Mo、W、Cr、(按强弱顺序排列,列举5个以上)。钢中二元碳化物分为两类:r c/r M≤ 0.59为简单点阵结构,有MC和M2C 型;r c/r M > 0.59为复杂点阵结构,有M23C6、M7C3和 M3C 型。 3、选择零件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等。汽车变速箱齿轮常用20CrMnTi钢制造,经渗碳和淬回火热处理。 4、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晶界腐蚀倾向比较大,产生晶界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晶界析出Cr23C6,导致晶界区贫Cr ,为防止或减轻晶界腐蚀,在合金化方面主要措施有降低碳量、加入Ti、V、Nb强碳化物元素。 5、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碳当量、冷却速度。球墨铸铁在浇注时 要经过孕育处理和球化处理。 6、铁基固溶体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解情况的因素有:溶剂与溶质原子的点阵结构、原子尺寸因素、电子结构。 7、对耐热钢最基本的性能要求是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塑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常用的抗氧化合金元素是Cr 、 Al 、 Si 。 1、钢中二元碳化物分为二类:r C/ r M< 0.59,为简单点阵结构,有MC和型;r C / r M > 0.59,为复杂点阵结构,有M3C、M7C3和M23C6型。两者相比,前者的性能特点是硬度高、熔点高和稳定性好。 3、提高钢淬透性的作用是获得均匀的组织,满足力学性能要求、能采取比较缓慢的冷却方式以减少变形、开裂倾向。 4、高锰耐磨钢(如ZGMn13)经水韧处理后得到奥氏体组织。在高应力磨损条件下,硬度提高而耐磨,其原因是加工硬化及奥氏体中析出K和应力诱发马氏体相 变。 5、对热锻模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有高热强性、良好的热疲劳抗力、良好的冲击韧性和良好的淬透性及耐磨性。常用钢号有5CrNiMo (写出一个)。 6、QT600-3是球墨铸铁,“600”表示抗拉强度≥600MPa,“3”表示延伸率≥3% 。 7、在非调质钢中常用微合金化元素有Ti、V等(写出2个),这些元素的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组织和弥散沉淀强化。 二、解释题(30分) 1、高速钢有很好的红硬性,但不宜制造热锤锻模。

金属材料学复习答案

第一章答案 1、为什么说钢中的 S 、P 杂质元素总是有害的? 答:S 容易和Fe 结合成熔点为989C 的FeS 相,会使钢产生热脆性; P 和Fe 结合形成 硬脆的 Fe3P 相使钢在冷加工过程中产生冷脆性。 S 、E 点向左下方移动,如 Mn 、Ni;凡是封闭丫相区 Cr 、Si 、Mo 。 E 点左移意味着出现莱氏体的碳含量减 小; S 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减小。 3、 那些合金元素能够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淬透性有什么作用? 答: B 、 Mn 、 Mo 、 Cr 、 Si 、 Ni 等元素能够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淬透性一方 面可以 使工件得到均匀而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技术要求 ;另一方面在淬火时,可以选用比 较缓和的冷却介质以减小零件的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4、 为什么说合金化的基本原则是 “复合加入” ?举二例说明合金复合作用的机 理。 答: 1.提高性能,如淬透性; 2.扬长避短,合金元素能对某些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往往 还有些副作 用,为了克服不足,可以加入另一些合金元素弥补,如 Si-Mn , Mn-V;3. 改善碳 化物的类型和分布, 某些合金元素改变钢中碳化物的类型和分布或改变其他元素的存在形式 和位置,从而提高钢的性能,如耐热钢中 Cr-Mo-V, 高速钢中 V-Cr-W 。 5、 合金元素提高钢的韧度主要有哪些途径? 答: 1.细化 A 晶粒; 2.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3.改善机体韧度; 4.细化碳化物; 5.降低或 消除钢的回火脆性; 6.在保证强度水平下适当降低碳含量; 7.提高冶金质量; 8.通过合金化 形成一定量的残余 A ,利用稳定的残余 A 提高钢的韧度。 6、 钢的强化机制有那些?为什么一般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 -回火? 答: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因为一般的钢的强化都要求它有一 定的强度的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任性,淬火后钢中能够形成 M,这给了钢足够的强度,但是 带来的后果就是韧度不够, 而回火能够在强度降低不大的情况下给淬火钢以足够的韧性, 这 样能够得到综合力学性能比较优良的材料,所以一般钢的强化工艺都采用淬火加回火。 7、 铁置换固溶体的影响因素? 答: 1.溶剂与溶质的点阵结构; 2.原子尺寸因素; 3.电子结构。 第二章 1、叙述构件用钢一般的服役条件、加工特点、性能要求 ? 答:服役条件:工程结构件长期受静载荷;互相无相对运动;受大气(海水)侵蚀; 2、 合金元素对 Fe-C 相图的 S 、 E 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答:凡是扩大丫相区的元素均使 的元素均使 S 、 E 点向左上方移动,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