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

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之为( )

A 市场过程

B 现代生产

C 市场经济

D 社会经济

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 ) A 外部效应B 外部作用C 经济作用D 经济活动

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 )

A 要素市场

B 企业

C 商品市场

D 社会

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 )

A 公共商品

B 公共产品

C 公共服务

D 社会产品

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 )

A 社会

B 银行

C 税收

D 政府

二,多选:

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 )

A 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

B 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

C 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

D 实施宏观调控

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 )

A 内部性

B 外部性

C 垄断性

D 政治性

3,公共产品特征( )

A 非盈利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垄断性

4,财政的要素( )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C 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

D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5,公共财政的特征( )

A 公共性

B 非盈利性

C 法治性

D 民主性

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

A 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

B 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

C 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D 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

三,简答

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

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

3,阐述财政的内涵.

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选题

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 )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 居民

B 市场

C 社会

D 税收

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 )

A 福利最大化

B 利润最大化

C 帕累托最优

D GDP最大化

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 )

A 低失业

B 高就业

C 消灭失业

D 充分就业

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 )

A 降低政府开支

B 提高经济建设资金

C 降低税收成本

D 加快资金循环

二,多选题

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

A 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

B 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

C 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

D 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

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本的层次( )

A 工资分配

B 初始分配

C 再分配

D 福利分配

3,经济增长用( )衡量

A GNP

B GDP

C 人均GNP水平

D 人均GDP水平

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 )

A 赢利准则

B 守法准则

C 公平准则

D 效率准则

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 )

A 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

B 收入差距要适度

C 共同富裕

D 允许非法暴富

6,经济稳定包括( )

A充分就业B 物价稳定C 经济持续增长D 国际收支平衡

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 )

A 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B 该国外汇储备增加

C 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

D 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

三,简答:

1,为什么实现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二元机制

3,正确理解充分就业.

2,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

4,区别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

5,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三章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一,单选:

1,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称为( )

A 购买性支出

B 转移性支出

C 生产支出

D 基础支出

2,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称为( )

A 分配支出

B 福利支出

C 转移性支出

D 购买力支出

3,社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而快速( )

A 不变

B 减少

C 不确定

D 递增

二,多选

1,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静态角度将财政支出划分为( )

A 补偿性支出

B 投资性支出

C 消费性支出

D 积累性支出

2,按国家职能将财政支出分为( )

A 经济建设费

B 国防费

C 社会文教费

D 行政管理费

3,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意义在于( )

A 能够了解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

B 能够了解国家侧重了哪些职能

C 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可知道该国的职能的演变

D 对若干国家的支出结构横向分析,可揭示各国职能的差别

4,财政支出分析的主题大致可分为( )

A 结构分析

B 总量分析

C 效益分析D资金分析

5,公共支出的性质可划分为( )

A 预防性支出

B 创造性支出

C 消耗性支出

D 转移性支出

6,财政支出的国际分类方法( )

A 经济分类

B 国际分类

C 理论分类

D 统计分类

7,置换效应包括对以前的( )的置换

A 财政支出水平

B 私人部门支出

C 国防支出

D 教育支出

8,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

A 经济性因素

B 环境性因素

C 政治性因素

D 社会性因素

三,简答

1,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意义.

2,如何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

3,从统计核算角度,IMF对财政支出作了怎样的划分..

4,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结合我国政府职能的变化,谈一谈财政支出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5,政府活动扩张论认为影响财政支出规模上升的最基本因素是什么.

6,梯度渐进增长论揭示了财政支出增长的哪两类原因

7,梯度渐进增长论怎样解释非常时期财政支出增长过程.

第四章财政支出效应分析

一,单选:

1,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关系是指( )

A 效用

B 利益

C 效益

D 得失

2,政府项目使用的直接投入物的成本( )

A 直接成本B直接费用C 间接成本D 直接消耗

3,政府项目所导致的产出增加或生产率提高并由该项目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享有的效益是指( )

A 直接利益

B 直接收益

C 间接利润

D 直接效益

4,最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决策标准是( )

A 净现值标准

B 成本最小化

C 利润最大化

D 配置最优

二,多选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考虑资源在公私部门的配置采用机会成本分析法

B 一些支出项目如电站投资,其效益是经济的,可以采用成本——效益法

C 一些支出项目如军事,成本易于计算,效益不易衡量,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

D 一些支出项目如公路邮电,成本易于衡量,效益不易计算,通过这些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可以部分或全部进入市场交易,可采用"公共定价法"

2,政府项目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

A 众多目标的选择

B 目标实现的时间转移

C 外部效益干扰对目标的判断

D 目标之间发生的冲突

3,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其成本的原因( )

A 垄断存在

B 税收因素

C 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D 经济发展劳动力过剩

4,选择决策标准主要有( )

A 内部收益率标准

B 外部收益率标准

C 净现值标准

D 收益——成本比率标准

5,最低费用选择法的特点( )

A 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B 多项严格假定

C 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

D 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

6,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包括( )

A 纯公共定价B管制定价C 厂商定价D 地方政府定价

7,政府采购的特点( )

A 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 资金用途的非营利性

C 采购活动的政策性

D 采购制度的规范性

8,政府的采购行为必须遵循原则是( )

A 竞争原则

B 公开原则C使用商业标准原则D透明原则

9,政府采购范围从采购对象的性质角度可分为( )

A 武器

B 货物

C 服务

D 工程

10,政府采购模式可分为( )

A 集中采购模式

B 自由采购模式

C 分散采购模式

D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11,政府采购合同的类型有( )

A 固定费用合同

B 成本加比例费用合同

C 固定费用加比例费用合同

D 固定费用加激励费用合同

三,简答:

1,简述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步骤.

2,怎样理解成本——效益分析法中的成本和效益,

3,创造影子价格的估算方法.

4,什么是社会贴现率社会贴现率怎样确定.

5,为什么现实中最常用的决策标准是净现值标准如何利用NPV标准选定项目呢

6,成本——效益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法的关系.

7,评价成本——效益分析法.

8,简述最低费用选择法及应用范围.

9,公共定价的经济意义.

10,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社会经济意义.

11,政府采购方式有哪几种

.12,政府采购制度对财政支出效益有怎样的影响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一,单选

1,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指( )

A 政府指出

B 非生产支出

C 行政管理支出D财政支出

2,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指( )

A 教育支出

B 文教科卫支出

C 文化支出

D 政府指出

3,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指( )

A 军事支出

B 国防支出

C 政府指出

D 财政支出

二,多选

1,下列对社会消费性支出表述正确的是( )

A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生产性消费支出

B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转所必须

C 社会消费性支出本质是满足纯社会共同需要

D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转移性支出

2,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 )

A公法检支出B 国家安全支出C 国防支出D 行政支出

3,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很快的主要原因( )

A 行政人员数量增加

B 行政人员报酬提高

C 行政业务费增加

D 行政修缮费,设备购置费提高

4,直接影响行政管理规模的因素是( )

A 经济总体增长水平

B 财政支出规模

C 政府机构的设置

D 行政管理支出本身的效率

5,安排投资规模应注意( )问题

A 投资规模适度

B 投资结构合理

C 注重投资竞争性

D 注重投资效益

6,与政府投资相比,非政府投资具有怎样的特点( )

A 营利性

B 短期效应

C 自身积累社会筹资

D 忽略社会效益

7,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因素主要有( )

A 政治制度差异

B 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

C 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D 文化差异

三,简答:

1,简述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

2,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

3,国防支出的性质.

4,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

5,分析我国文教科卫支出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

6,如何对文化教育卫生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7,政府投资的特点.

8,财政投融资及其基本特征.

9,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投资.

10,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一,单选

1,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是指( )

A 国家再分配

B 社会保障

C 社会福利

D 国家保障

2,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 )

A 国家

B 社会

C 企业

D 家庭

二,多选

1,下列哪些属于转移性支出( )

A 社会保障支出

B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

C 税式支出

D 国防支出

2,社会保障支出的特征( )

A 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

B 参与上的强制性

C 制度上的立法性

D 受益程度的约束性

3,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主要构成是(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助

D 社会优抚和安置

4,财政补贴的内容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分为()

A 生产环节补贴

B 流通环节补贴

C 消费环节补贴

D 分配补贴

5,财政补贴的形式有( )

A 货币补贴

B 实物补贴

C 国家补贴

D 社会补贴

6,下列关于财政补贴表述正确的是( )

A 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一样与价格直接相关

B 财政补贴可以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和纠正市场缺位

C 财政补贴是各国运用调节经济的手段

D 我国的财政补贴主要是价格补贴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税式支出是一种隐蔽型财政补贴支出,因此税式支出不可估

B 税收抵免是指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越高,这种抵免的实际价值就越大.

C 加速折旧使税负前轻后重,使政府损失了一部分收入的"时间价值"

D 照顾性税式支出在于扶持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

三,简答

1,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及筹集方式..

2,为什么说财政补贴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

3,财政补贴的特征及内容和形式.

4,什么是税式支出与直接支出相比,其自身特点是什么税式支出的手段.

5,目前税式支的预算控制有哪些.

第七章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一,单选

1,财政分配的对象都是社会产品中剩余产品或与其对应的( )

A 产值

B 利润

C 价值

D 收益

2,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

A 存款

B 公债

C 税收

D 罚款

二,多选

1,关于财政收入表述正确的是( )

A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

B 我国现阶段财政收入形式由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国债和其它收入构成

C 专项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各类组织机构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D 在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要靠税收来保证,以至于可以近似地用税收收入的分析来观察整个财政收入的状况.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高

B 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

C M是财政收入根本

D C也是财政收入的来源

3,关于财政收入规模表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环境下,财政收入绝对规模会随着财源的扩大而保持上升势头

B 正常环境下,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呈现出上升状态

C 中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轨迹基本平稳

D 中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变化呈马鞍形

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分配政策

C 价格水平

D 税收征管水平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对财政规模形成根本约束

B 由于价格上涨产生的实际财政收入增长现象称为"通货膨胀税"

C 税收制度缺陷是造成税收流失的罪魁祸首

D 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收入影响的弹性系数起决定作用

6,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方法( )

A 绝对规模

B 相对规模

C 数量规模

D 质量规模

三,简答

1,从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析财政收入的经济源泉.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3,分析财政收入与价格的关系.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多选:

1,关于税收概念,以下表述合理的有( )

A 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B 税收是人们为享受公共物品支付的价格.

C 税收体现了征纳双方平等交换关系.

D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2,关于税收"三性"理解正确的有( )

A 税收"三性"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特点.

B 税收强制性的依据是国家所有权.

C 税收固定性意味着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是固定的.

D 税收无偿性指的是国家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

3,有关税收基本术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纳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B 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交换环节.

C 税收的客体是税法规定的标的物.

D 税目反映了征税广度,税率反映了征税深度.

4,下列关于税率表述正确的是( )

A 名义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

B 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

C 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不同.

D 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一致.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我们常说的个人所得税中的800元是起征点.

B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商品课税,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

C 从价税课税,收入弹性大.

D 价内税容易造成对价格的扭曲.

6,宏观税负的制约因素(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政府职能范围

C 征管水平

D 财政收入.

7,关于税负转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税负转嫁只是税收的一部分,税收归宿覆盖全部税收.

B 税负转嫁有利于国家取得收入.

C 税负转嫁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必然产物.

D 商品货币经济的存在不等于税负转嫁的实现.

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需求弹性越大,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

B 需求弹性越小,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

C 供给弹性越大,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

D 供给弹性越小,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9,以下哪些税种体现了利益说的特征( )

A 燃油税

B 社会保险税

C 车船使用税

D 营业税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均产生税收超额负担

B 征收人头税或所得税会产生税收收入效应

C 纳税成本可以用货币计量

D 目前,我国税务效率还可以在提高

二,简答:

1,简述课税对象,税源和税基的关系.

2,试分析微观税负的客观影响因素.

3,评价利益说和支付能力说.

4,如何理解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作用.

5,税收最优原则不存在的原因.

6,简述最适课说理论.

第九章税收制度

一,多选

1,对我国税制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1950年税制建立,为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 十年动乱期间的"简化税制"的改革将已经建立的税制破坏殆尽

C "利改税"建立了分税制的税收管理体制

D 94年税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税制过于繁缛

2,对现实世界性税改浪潮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目前的减税浪潮是由于各国互相跟风的结果

B 直接的降低税率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刺激了投资和消费

C 减税有利于增强各国的税收竞争力

D 税制改革更有利于公平税制的建立

3,关于WTO原则对税制改革的要求( )

A 国民待遇

B 互惠待遇

C 关税减让

D 透明度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商品交换就没有流转税的存在

B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都是对全部流转额课税

C 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对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做了部分抵扣

D 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对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做了全部抵扣

5,下列属于一般纳税人或按一般纳税人纳税的是( )

A 非企业性单位

B 从事成品油销售的加油站

C 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D 从事批发或零售货物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上的

6,下列各项中,应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征收增值税的是( )

A 将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B 动力设备的安装

C 销售代销的货物

D 邮政局出售集邮商品

7,下列行为属于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的是( )

A 医院提供治疗并销售药品

B 邮局提供邮政服务并销售集邮商品

C 商店销售空调并负责安装

D 汽车修理厂修车并提供洗车服务

8,关于增值税税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销售粮食,食用植物油适用13%的税率

B 出口货物均为零税率

C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税率也为17%

D 6%或4%的仅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

9,消费税不同应税产品的纳税环节包括( )

A 批发环节能

B 进口环节

C 零售环节

D 生产销售环节

10,下列应交纳消费税的是( )

A 烟

B 汽车轮胎

C 汽油

D 邮票

11,下列应交纳营业税的是( )

A 金融保险

B 娱乐服务

C 销售机器设备

D 交通运输

12,以下属于所得范畴的是( )

A 工资薪金

B 工商企业利润

C 股息利息

D 成本费用

13,企业下列支出中,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的有( )

A 新产品,新工艺

B 业务招等费

C 差旅费

D 意外灾害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14,下列单位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

A 私营企业

B 银行储蓄所

C 事业单位

D 个人合作伙伴

15,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 )

A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B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C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1年的个人

D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16,下列个人所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得减除费用的有( )

A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B 稿酬所得

C 劳务报酬所得

D 偶然所得.

17,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依据的标准有( )

A 境内有无住所

B 境内式作时间

C 取得收入的工作地

D 境内居住时间

18,下列各项中,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

A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B 个人独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

C 对个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

D 合伙个业的生产经营所得.

19,下列收入中,可以直接作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额的有( )

A 外币存款利息

B 企业债券利息

C 出租房屋的租金

D 金融债券利息

2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税有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

B 遗产税,赠与税是静态财产税

C 印花税,证券交易说均为行为税

D 行为税对任何行为课税

二,简答:

1,简述1994年税改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增值税的最大特点和优点.

3,简述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不同之处.

4,所得税具有什么特点

5,简述财产税的特征.

三,计算:

1,某化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2年8月发生如下业务:

(1)上月购进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80000元,本月货入库;

(2)本月购进化工原材料,取得普通发票上注明价款21200元,料已到货,沿未验收;

(3)支付生产用煤价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格20000元.

(4)购进包装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000元,月末尚未入库,购进车间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取得专用发票上注明价税合计1170;

(5)销售化工涂料一批,开出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240000元,增值税40800元,并收取包装物押金3400元(单独核算);

(6)向一小规模商店销售涂料开具普通发票,价格46600元,并收取运输费200元.

要求:请计算该企业当月应纳增值税税额.(该企业7月份"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有借方余额5000元.)

2,某大学教授今年7月收入情况如下:

(1)工资收入980元;(2)学校发上半年奖金3600元;

(3)担任兼职律师取得收入80000元,从中捐给"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40000元;

(4)取得稿酬3800元;

(5)出售自有自有用6年的家庭唯一住房,扣除当初购买公房的价格和售房时按规定支付的有关税费后,取得净收入12万元.

要求:请按上述条件分析计算教授7月份应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第十章国有资产收益

一,多选

1,若研究国家的产权制度内容和公共产权与私人产权的关系,将国有资产分为( )

A 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

B 国家间接拥有的资产

C 经营性国有资产

D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2,关于国有资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实行国有资产运营就是使国有资产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同民间资本竞争

B 实行国有资产运营就是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C 实行国有资产运营就是使国有资产占领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域

D 由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运动性和增值性,所以实行国有资产运营主要是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而言

3,下列哪些是国有资产的产权( )

A 所有权

B 债权

C 经营权

D 处置权

4,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

A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B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C 国有资产占有和使用

D 国有资产收益及处置的管理

5,下列哪些是国有资产的收入( )

A 利润

B 租金

C 税收

D 股息红利

6,国有资产改革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是( )

A 转让收入增加

B 上缴利润不确定

C 税收增加

D 财政收入减少

二,简答:

1,区分广义国有资产和狭义国有资产.

2,简述国有资产的分类并阐述各自的经济意义.

3,叙述我国国有资产的来源,并说明我国的国有资产处于一个怎样的状况之中

4,简述国有资本的运营方式.

5,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哪些原则以及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6,我国的国有资产收益如何分配

答案

第一章

一CABBD 二1ABD 2ACD 3BC 4ABCD 5ABCD 6ABCD

1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自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或从中分享好处.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诸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市场垄断.当某一行业的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从而就会形成垄断.

不完全市场.在现实的市场体系中,有些环节带有明显的残缺特征.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以下市场领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

不完全信息.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

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时,也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劳动能力等有所不同,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能完全取决于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结果,经济效率越高,往往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显然,这是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的.

宏观经济的失衡.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内部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关系中循环发展的.

2答: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也不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则要同时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提供.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对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待他人去购买,自己则免费搭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能由私人去完成,而只能作为政府的责任.对于许多准公共产品而言,采取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协同提供的方式则更加切实可行的.

3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对此,我们可做如下理解:

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国家财政是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过程中,它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既劳动者的必要价值,也包含剩余产品价值.这为财政分配对象的确立提供了基础.

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采取什么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国家拥有两大基本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通过国家依靠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就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

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政府预算是国家经过政治和法律程序确定的财政分配规则和标准,是财政进行集中性分配重要标志.

4答:(1)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第一,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解决财政职能的混乱现象.我国财政模式必须走出原来的生产建设型模式,积极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避免政府及其财政对正常的和正当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这有利于把我国财政建设成功能完整,高效率运行的财政.

第二,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财政按照公共性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财政政策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和服务.生产经营如何决策,属于企业自己的事情,财政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都是需要鼓励和保护的.

第三,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加快我国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毋庸讳言,在整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完全处于人治的环境之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展,财政的人治局面有所改观,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税收减免的随意化,资金分配的暗箱操作,纳税人对自身权利的漠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阻力,都有待我们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加以解决.

(2)发展公共财政的可能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使得财政制度的转变直接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财政的框架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我国公共财政已成为可能.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BCDC 二1ABC 2BC 3ABCD 4CD 5AB 6ABD 7AC

1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自然主要靠市场.因为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有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着失灵,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难以独善其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失灵.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二元机制.其中,市场在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补充作用,二者共存互补,共同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

2答: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

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没有贡献要素,没有资格参与分配,提供的要素多,收入多,提供的要素少,收入少.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可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

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

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提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

3答: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学中的就业,是指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活动,在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以及从事农林牧副渔活动等,均属就业.在我国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列入国家招工计划的就业才算就业,这种观念已经过时,是不正确的;第二,在总人口中总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在法定就业年龄之下与法定就业年龄之上的人口显然属于没有工作能力者的范畴.因伤残,疾病和其他原因而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口也应视为无工作能力.这部分人口不是可就业人口,没有工作不能算作失业;第三,充分就业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因为在有工作能力的人口中存在一部分因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原因而不愿意工作,或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但不主动寻找工作的人口.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口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这部分人口会重新就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不断变化,因而在任一时点上,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在失业状态.上述的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更不能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实现了比较高的就业比率,例如在95%左右.

4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在一般国家的表现就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一国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经济福利,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发展.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其统一性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公平本身就内含着效率原则,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因为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供较大的余地和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在两者实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为收入分配上差距的拉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则可能超过低收入阶层的容忍能力,无疑会伤害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协调.

第三章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一ACD 二1ACD 2ABCD 3ABCD 4ABC 5CD 6CD 7AB 8ACD

1答: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可以了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政府配置资源的规模就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从财政职能角度来说,购买性支出比重大的支出结构表明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比重大的支出结构表明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2答:我们可以根据公共物品理论来区分财政支出,因为公共物品的含义,性质和类别,已经界定了财政支出的对象,层次,次序以及筹资方式.就支出对象而言,财政支出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因此,财政支出可分为用于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支出和准公共物品的支出.就支出层

次而言,由于公共物品可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区域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相应地,财政支出可分为中央级财政支出,省级财政支出和县(市)级财政支出,这也同时确定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就支出次序而言,纯公共物品无疑是财政支出安排首先要考虑的领域,其次是具有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最后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当然,次序的安排并不能决定规模的大小.就筹贷方式而言,纯公共物品的支出一般由强制性税收来融资,而准公共物品的支出既可通过税收也可通过收费融资,还可以通过举债融资,或三者同时并举

3答:从统计核算角度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职能分类法和经济分类法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按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保健支出,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支出,其它社区和社会服务支出,经济服务支出以及无法归类的其它支出.按经济分类,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

4答:现行的财政职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演变而来的,具有明显的体制转轨时期的过渡性的特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既存在"越位"问题,也存在"缺位"问题,因而必须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和政府职能的转换,逐步转变财政职能,并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我国试图实行"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目标是逐步减少生产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和一般性技术改造投资,大力压缩事业单位经费,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再就业经费以及粮食风险基金等当前急需的重点支出.

5答: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相应提高.

瓦格纳认为,形成财政支出规模上升趋势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工业化.从政治因素看,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从经济因素看,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另外,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也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要求政府为此增加支出.

6答:梯度渐进增长论揭示了财政支出增长的两类原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指公民可以忍受的税收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政府的意愿总是财政支出越多越好,这样可以使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大;而民众的意愿是税收负担越低越好.政府的征税水平一旦超过了公众的忍受限度,他们就会通过手中的选票行使否决权.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税收水平的制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即使税率保持不变,税收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财政支出便与GNP呈同步增长.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是指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在危急时期,私人部门无法解决战争,饥荒,经济危机等所造成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只有政府采取行动才能缓解这些灾难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因此,此时的财政支出必然呈阶梯式上升.

7答:皮考克和威斯曼利用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即置换效应,审视效应以及集中效应,分析了非常时期的财政支出增长过程.

置换效应.置换效应包括对以前财政支出水平的置换和对私人部门支出的置换.前者是指在危急时期,新的,较高水平的支出(税收)替代了以前的,较低的支出(税收)水平;而在危急时期过后,这种新的支出水平因公众的税收容忍程度提高而不会逆转;即使支出水平有所下降,也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后者是指在社会总资源的配置中,私人部门的份额因公共部门的份额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在危急时期,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私人支出,而且财政支出的增加呈阶梯状.

审视效应.社会动荡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迫使政府和公众重新审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职责,认识到有些社会经济活动应当纳入政府的活动范围,公共部门需要提供一些新的公共物品.与此同时,随着公众觉悟水平的提高,可容忍的征税水平在危急时期过后明显增加.这样,公共部门规模的扩张,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不可避免.

.集中效应.在非常时期,中央政府显然要集中较多的财力,甚至会发行大量国债以满足其猛增的需求.即使在正常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央政府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也具有明显提高的倾向.

第四章财政支出效应分析

一CADA 二1ABCD 2ABD 3ABCD 4ACD 5CD 6AB 7ABCD 8ABCD 9BCD 10ACD 11AB

1答:所谓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提出若干建设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所有潜在成本和效益,并把它们转换成货币单位,通过比较分析,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

成本一效益分析一般分为六个基本步骤:确定政府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列举成本和效益;测算成本和效益;测算贴现成本和效益;选择决策标准;选定项目.

2答:在列举成本和效益项目之前,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政府项目中成本和效益的含义.正是由于政府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是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所以在列举政府项目的成本和效益时,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效益不仅包括直接效益,也包括间接效益.

直接成本是指政府项目使用的直接投入物的成本,比如该项目所投入的劳动力,资本,外汇等的成本.间接成本是指政府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所导致的外部成本,通常表现为给人们带来不便,不舒服,不愉快或境况变差,很难以定量方式直接估价.直接效益是指政府项目所导致的产出增加或生产率提高并由该项目产品的直接使用者享有的效益.间接效益是指政府项目产品的非使用者所获得的外溢或外部效益.

3答:在没有市场价格可资利用时,有必要设法对有关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估算,这一过程即为创造影子价格.在西方国家,提出了以下三种估算方法:(1)成本节约法.是指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给社会所提供的福利减少了某一社会成本,从而节约了社会人力,物力的消耗,这个节约额就是该项目的无形效益的近似值.例如,美化环境增进了居民健康的效益,可以近似地等于医疗机构费用的降低额;减少中小学退学率项目的收益,可以用社会教养机构费用的节余额近似地表示.(2)成本有效性分析法.对各备选项目分别计算其可能提供的效益,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孰优孰劣.如某年度可提供一笔公共支出预算,备选项目分别是国防和教育.为此,可以在分别估算该笔预算经费在增强军事实力或降低退学率方面的社会效益,并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从中选择其一.(3)生命价值法.对某些公共开支项目,如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疾病死亡率等项目的效益,可以用人们没有死亡或减少疾病,能健康地工作所取得的收入来计算.

4答:社会贴现率是指整个社会愿意用将来消费换取现在消费的利率.

由于社会贴现率应当反映出资源在各种私人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效益,或者说它是投资于政府项目资金的机会成本,是一种影子价格,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不一定等于政府借款的市场利率.所以,社会贴现率只能以市场利率作为参照标准.

首先,如果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减少了私人部门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那投资利率(私人投资的税前收益率)就是适当的贴现率.其次,如果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减少了私人部门可用于消费的资金,那么,消费利率就是适当的贴现率.消费利率是私人储蓄得到的税后收益率.再次,投资利率和消费利率的加权平均利率是适当的贴现率.不论是投资利率,消费利率还是加权平均利率,都只是社会贴现率的参照利率.社会贴现率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比较低,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①政府不仅要关心当代人的福利,还要关心下一代人的福利,所以选择的贴现率比市场贴

现率低;②在现实中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投资项目往往提供不足,政府要弥补这种市场失灵,矫正这种无效率,政府投资项目的贴现率也需要低于市场贴现率.

5答:在实践中,最常用的决策标准是净现值标准,因为收益--成本比率标准和内部收益率标准的局限性比较大.在多种项目之间作出选择时,收益--成本比率标准通常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就内部效益率标准而言,当项目的规模不同时,不能提供可靠的比较基础,IRR高的项目可能还不如IRR低的项目,因为前者的净收益也许大大低于后者.而且,一个项目有时可能有不只一个内部收益率.因此,在成本——效益分析中,一般不采用IRR标准.

那么如何利用NPV标准选定项目呢首先,一个项目的NPV必须是正数.然而,在有各种备选项目的情况下,正的NPV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其次,所选定的项目必须是所有项目当中NPV最大的项目.我们把NPV是正数且是所有项目当中最高的这个条件称为广义净现值标准.

6答:财务分析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存在如下关系:第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借鉴财务分析法发展起来的.第二,两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都是进行项目或方案选优;两者分析的过程也是基本相同的.第三,两者在进行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分析中所使用的成本与效益的范围不同,由此而决定了两者选优的标准也不同.财务分析法中分析的是项目或方案的直接的,有形的成本与效益,它的选取优标准是利润最大;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分析的不仅是直接的,有形的成本与效益,而且还有那些间接的,无形的成本与效益,它的选优标准是社会效益最大,不考虑经济效益.

7答:虽然成本一—效益分析可以作为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因为以货币为尺度并不能适当地对许多政治活动领域的效益进行分析.如国防,太空研究,对外援助等.教育,住宅建设和公路,虽然被认为可提供巨大的货币效益,但迄今也没有可靠的测量方法.因此,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范围有限.

然而,对于预算决策的经济分析来说,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它有助于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管成本如何的倾向.第二,它也有助于纠正那种只考虑成本,而不管效益如何的倾向.

8答:最低费用选择法的主要特点是,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而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运用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步骤大体如下:首先,根据政府确定的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其次,以货币单位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在计算费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多年安排支出的项目,也要用贴现法折算出现值,比保证备选方案的可比性.最后,按照费用的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在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费用最低的备选方案为最优方案.

最低费用选择法多被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上.运用此方法确定最佳支出方案,难点不在技术,而在于被选方案的确定.因为,所有备选方案应能无差别地实现同一个既定目标,据此再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9答: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实现最优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由于政府也提供大量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型物品",这些物品就同样面临着价格确定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通过公共定价,可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实现某些重要微观市场的稳定,还可以改进收入分配,而且,可以使这些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10答:政府采购制度是指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总称,是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政府采购法规;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管理.

政府的每个部门都需要购买商品和服务,都要保质保量且经济实惠地购买商品和服务.无效率的采购方法会造成很大浪费,因为政府采购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因此,政府采购制度的有效运行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政府采购制度能够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运行.

(3)政府采购制度能够激励技术进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4)政府采购制度将推动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11答:根据采购项目的不同,政府采购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方式,邀请招标方式,协商采购方式,询价采购方式以及直接采购方式等.

公开招标方式是指政府采购实体(招标人)发出招标公告,邀请所有感兴趣的供应商(投标人)参加投标,按规定程序评标并选定供应商(中标人)并与之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邀请招标方式,也称选择性招标方式,是指招标人不刊登招标公告,直接邀请一定数量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规定程序确定中标人的一种采购方式.

协商采购方式,也称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是指招标人直接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就生产工艺,质量,性能,价格等进行谈判确定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

询价采购方式是指招标人对三家以上供应商提供的报价进行比较确定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

直接采购方式,也称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是指采购实体向某一供应商直接购买的一种无竞争采购方式

12答: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优选,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票的竞争机制,大大减少采购实体之间的共谋行为.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一CBB 二1BC 2ABD 3AB 4ABCD 5ABD 6ABCD 7BC

1答: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很显然,使用行政管理支出的机构都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其不直接参加物质生产活动,因而,其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支出;从行政管理支出的最终用途看,属于社会消费性,它的使用不形成任何资产.但是这项开支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的必需的费用,也是纳税人所必然支付的成本

2答:.行政管理支出以及由这些支出支持的各种活动,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这类费用纯属社会财富的"虚耗",因为,行政活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从而与生产性劳动相对立.就此而论,这类支出越少越好.(2)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行政活动维持了生产与生活的秩序;因而,用于这类活动的费用又不是在"虚耗"社会财富.(3)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来看,生产是产品的创造,消费则是产品的实现,而且,若无消费,生产不仅是一种无内容的概念,而且也不能正常进行.行政活动,正是全社会消费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当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以完全吸收掉周期的产出时,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有增加消费和支持生产的作用;而当社会的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供给不足),增加行政管理支出,则有通货膨胀的效果.

3答: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从和生产的关系来看,国防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支出;从其最终用途来看,是社会消费性的支出.因此,对于这方面的资金使用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并注意资金使用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答:制约国防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政治因素.国防支出主要是用于防御外敌,因而同国内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国内政局是否稳定,各地区之间是否协调,各民族之间是否团结,老百姓对政府的服务是否认可等,同

样会间接地影响到国防支出的规模.至于国际局势对国防支出的影响,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国际局势更趋缓和,军费支出还可能进一步相对减少;反之,军费支出则可能急剧增加.(2)经济因素.国防支出是财政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形成的.因此,国防支出规模首先受国家财政状况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国家财政状况越好,国防支出的规模也就有可能越大.而国家财政的状况,最终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效益越高,用于国防支出的资源就可以更多一些.(3)兵员制度.一国政府在动员兵力时,可以采取强制性的办法,即义务兵役制;也可以采取完全自愿的办法,即自愿兵役制.两种不同的动员制度各有利弊.义务兵役制可以有效地保证兵员供给,有助于人民承担保卫祖国的义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军事人员的薪金常常低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子工资"水平,有助于减少直接的军事开支费用.但国家相应地更多承担他们复员后的基本生活保障性需求,从而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自愿兵役制可以给每一个适龄公民以平等选择的机会,因而有助于入伍选择与机会成本的协调,也可相应减少退伍军人的生活保障开支.但自愿兵役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兵力动员,这不仅会增加军费开支的需要,而且作为国防特殊公共商品,其公民权力与义务常常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完全实现.(4)经费使用效率因素.国防公共商品的生产虽不象私人商品可以进行直接的成本收益考察,但也是有效率可言的.私人商品效率考核重点放在既定成本下的利润最大化,而公共商品的效率衡量则重点放在既定目标下的成本最小化.在国防目标已定的情况下,经费使用的效率越高,国防支出的规模就可以越小,反之则相反.(5)地域因素.一般讲,地域越是广大,国家用于保卫疆土的防护性开支就越多.我国是一个大国,有漫长的边境线,这无疑会增加我国的国防开支.

5答,造成我国文教科卫支出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政府外收入游离于预算外,造成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偏低.这一比例的持续下降,造成政府财力分散,在文教科卫支出的安排上难免会捉襟见肘.(2)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经济建设服务性支出占总支出的4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平均14%和发展中国家平均25%的水平.因此,在相同的财政收入情况下,我国政府财政可用于文教科卫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就要比其他国家少得多.这种社会,经济,历史等客观因素制约了我国财政性教科文卫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提高.(3)一方面是大量的制度外政府收入已用于文教科卫支出,由于未列入预算,也不能在财政性文教科卫经费占GDP的比例数字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是预算内经费支出统计口径过窄,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6答: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财政工作的任务是:一方面要在收支安排上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只有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支持和促进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第二,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第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第四,推进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第五,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

7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地位,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赢利或微利,甚至可以亏损,只要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有效益的.(2)政府资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又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总之,由于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应该而且能够将其投资集中于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否则,就会出现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缺,经济发展就会受到"瓶颈"约束.

8答: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国际经验表明,采取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办法进行融资和投资,即财政投融资,是发挥政府在基础产业部门投资中的作用的最佳途径.

财政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概括地说,它主

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即为需要政府给予扶持或保护的产品或直接由政府控制定价的基础性产业融资.(2)虽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完全脱离市场,而应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补充调整作用.(3)财政投融资的方式和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既可通过财政的投资预算取得资本金,也可通过信用渠道融通资金;既可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也可通过资本市场筹措资金,部分资金甚至还可以从国外获得.

9答: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根据自筹资金为主,国家投资为辅的原则,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应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者的自身积累.要使农业生产者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成本,否则,农业生产的资金积累无从产生;二是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因为农业投资的风险要高于其他投资,按照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农业投资的利润率应当高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利润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使有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在上述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根本的,因为农产品销售收入高于农业生产的成本是保证农业收益率达到较高水平的前提条件.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上述两个条件都难以得到满足.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相对价格水平偏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剪刀差的存在,使得农业部门的盈利水平长期偏低,再加上我国的农业生产单位划得很小,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经济,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农业部门难以形成有意义的利润规模.

很明显,如果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如果我国的农业生产单位不能形成较大的规模,依靠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不会有太大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投资,发展农业是很困难的.发展农业需要政府投资,政府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并不只在于农业部门难以形成足够的积累,而一些诸如大型水库,灌溉工程的建设等也只能有政府来投资,这使得政府对农业投资成为必要.

10答:,财政的支农支出将集中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市场失灵"的领域,诸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江大河的治理,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示范,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自然灾害的防御等.凡是具有"外部经济"特征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重点:一是大力支持农村经济改革;二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节保护;三是支持优质的粮棉油等到大宗作物的生产;四是对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农业产业化和社会服务给予重点投入;五是支持农产品价格和流通调整改革,给予必要的补贴,兴建粮食仓库,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和储备基金;六是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一BA 二1AC 2ABCD 3ABCD 4BCD 5BD 6BCD 7CD

1答: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既要能满足社会保障的实际需要,更要充分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考虑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能力.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办法,或者依据具体情况,由这三种来源的不同组合构成.(1)政府财政负担亦即是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方向的开支,这是社会保障基金中重要的,稳定的来源.(2)企业(雇主)缴纳社会保障费,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又一重要来源;劳动者为某一企业提供了劳动力,创造了相当的社会财富,为供职人企业也提供了相应的成果,雇用的企业单位有义务为其交纳社会保障费,这些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3)个人负担一部分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费是必要的.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从理论上说,有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和部分基金制.(1)完全基金制,也叫积累制.它是定期向正在工作的所有的人收取保险费,同时将收取的保险费作为基金进行积累和营运.当投保人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从积累基金的本息以

及营运收益中,接受定期或一次性支付.(2)现收现付制是按财政收支年度平衡的原则,将所有正在工作的人的社会保险费作为资金,全部支付给同一时期里另一部分接受社会保障给付的人.(3)部分基金制是指将在职人员缴费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作为基金进行积累,另一部分用于现期的社会保障支出

2答:财政补贴在各国都是被当作一种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是因为: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人们的需求客观上有一个结构,决定这个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二是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一般说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高,需求越小.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以及企业对投入品的需求,莫不如此.既然人体物高低可以影响结构,那么,能够影响价格水平的财政补贴便有影响需求结构的作用.

(2)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这一作用,是通过改变企业购进的产品价格(供给价格或销售价格加补贴),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众所周知,在我国的供给结构中,农产品的供给曾有过若干次反复.探研一下反复的原因就不给发现,农产品供给状况改善的时候,总是政府向家业部门提供补贴或增加农业部门补贴的时候.提高农产品价格补贴,使从事农业生产有利可图,农产品供给自然增加,而农产品的增加对改善我国的供给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财政补贴可以调整需求和供给结构,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3答:财政补贴的特征.一般认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财政补贴是国家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手段,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是按照一定时期的国家政策需要制定的,因而,财政补贴具有很强的政策性(2)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国家一般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政策需要,及时地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所以,在世界各国财政补贴往往是国家实现短期经济的重要财政手段.(3)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是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修正,调整和更新的.而财政补贴措施一般都是依据一定时期的国家政策需要制定的,是为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服务的,因此,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措施也应做相应调整.

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在国家预算中,一般是按财政补贴的政策目的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财政补贴可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出口补贴,财政贴息,税式支出等.(1)价格补贴.它是国家为了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发展生产和实现其他政策目标,对某些商品实行购销价格倒挂或持平的价格政策,同时由财政对从事商品生产,供销的企业由此产生的价差损失和亏损给予的补贴.(2)企业亏损补贴.它是指国家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为了维持企业生存给予的财政补贴.(3)出口补贴.它是指国家财政直接或间接给予出口商品生产者或出口商补贴,从而降低出口价格,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4)财政贴息.它是指国家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其实质等于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5)税式支出.税式支出是指国家财政对于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的减免税.税式支出只减少财政收入,并不列为支出,是一种隐蔽的财政补贴支出.

财政补贴的主要形式.一般认为财政补贴的形式有两大类:货币补贴和实物补贴.(1)货币补贴.它是指国家用货币支付的财政补贴.(2)实物补贴.它是指国家用实物支付给受益者补贴.

4答: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刺激投资,消费或者补助某些特殊困难而制定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其实质是政府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式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税式支出有着自已的特点:(1)时效性.税式支出与受益人的相关程度很高,纳税人本身直接受益,无时间落后效果;而直接支出具有财政政策的内在落后效果.(2)广泛性.税收的触角无所不在,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税收的存在.通常,地方财政管的只是地方预算内,跟税收的作用范围相比要狭窄的多,也就是说税收作用的范围要广大得多.所以,不论是什么地域,不论是哪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财政学第八版陈共课后答案

财政学第八版陈共课后答案 【篇一:第八版陈共财政学大题目整理】 txt>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区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预算内收入仅 涵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算收费,它的明显特征是纳入 国家预算统计、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预算外收入是和预算内收入相对应的,如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非税 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都属于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在收入性 质上明确定义为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国家预算统计、管理和统筹 使用,而是另外编制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 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收与支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谁决谁 的问题,而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动的关系,以支定收或以收定支不 是绝对的,二者都是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政策性问题。3、预算 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 在适当的水平上。4.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严格 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6.调 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 长边际倾向指标。 为什么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 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 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2、税收是作为政府的一 般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税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3.1复习笔记 一、国家预算概述 1.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或债务预算)。 (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 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2.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主要有如下五项:①公开性;②可靠性;③完整性;④统一性;⑤年度性。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 ①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预算

年度; ②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跨越两个年度。 3.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体系 新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科目的设计,主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①公开透明。 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③便于操作。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1)收入分类。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人范畴的各项收入。 (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为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这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心。从分类方法和结构上看,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4.我国预算法及其改革问题 (1)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修订稿中有关立法宗旨问题。 (2)关于预算权的合理配置问题。 (3)关于预算管理级次问题。 (4)关于国家预算的公开、透明问题。 (5)关于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问题,也就是从法律上切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监督权问题。

财政学陈共第八版课后答案

》 财政学陈共第八版课后答案 【篇一:陈共八版财政第一章课后习题】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 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 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 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 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 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 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 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 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 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篇二:第八版陈共财政学大题目整理】 [ txt>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区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预算内收入 仅涵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算收费,它的明显特征是纳 入国家预算统计、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预算外收入是和预算内收入相对应的,如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非税 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都属于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在收入性 质上明确定义为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国家预算统计、管理和统筹

使用,而是另外编制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 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收与支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谁 决谁的问题,而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动的关系,以支定收或以收定 支不是绝对的,二者都是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政策性问题。3、 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将财政收入规模 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4.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 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 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为什么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税收收入一般不 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 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2、税收是作为政府的 一般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 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 可以有所不同;4、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 政管理,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比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 因而法制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应强化管理。 对当前个人所得税的看法和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实行分类或分项课征模式,理想的模式应 是实行综合课征制。但由于目前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多数 人的收入达不到税制设置的征税标准,采用综合课征制则缺乏必要 的纳税人基础。同时,由于收入分配方式多样,现金流通领域较广,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教学提纲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 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

财政学(陈共第六版)选择题(有答案)

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一,单选 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之为(C) A 市场过程 B 现代生产 C 市场经济 D 社会经济 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 A 外部效应 B 外部作用 C 经济作用 D 经济活动 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 A 要素市场 B 企业 C 商品市场 D 社会 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 A 公共商品 B 公共产品 C 公共服务 D 社会产品 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 A 社会 B 银行 C 税收 D 政府 二,多选: 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 A 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 B 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 C 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 D 实施宏观调控 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 A 内部性 B 外部性 C 垄断性 D 政治性 3,公共产品特征(BC) A 非盈利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垄断性 4,财政的要素(ABCD)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C 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 D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 A 公共性 B 非盈利性 C 法治性 D 民主性 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 A 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 B 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 C 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D 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选题 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 居民 B 市场 C 社会 D 税收 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 A 福利最大化 B 利润最大化 C 帕累托最优 D GDP最大化 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 A 低失业 B 高就业 C 消灭失业 D 充分就业 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 A 降低政府开支 B 提高经济建设资金 C 降低税收成本 D 加快资金循环 二,多选题 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

陈共财政学1-10章的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 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之为( ) A 市场过程 B 现代生产 C 市场经济 D 社会经济 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 ) A 外部效应B 外部作用C 经济作用D 经济活动 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 ) A 要素市场 B 企业 C 商品市场 D 社会 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 ) A 公共商品 B 公共产品 C 公共服务 D 社会产品 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 ) A 社会 B 银行 C 税收 D 政府 二,多选: 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 ) A 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 B 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 C 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 D 实施宏观调控 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 ) A 内部性 B 外部性 C 垄断性 D 政治性 3,公共产品特征( ) A 非盈利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垄断性 4,财政的要素( ) A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 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C 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 D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5,公共财政的特征( ) A 公共性 B 非盈利性 C 法治性 D 民主性 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 A 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 B 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 C 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D 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 三,简答 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 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 3,阐述财政的内涵. 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选题 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 )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 居民 B 市场 C 社会 D 税收 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 ) A 福利最大化 B 利润最大化 C 帕累托最优 D GDP最大化 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 ) A 低失业 B 高就业 C 消灭失业 D 充分就业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分析

《财政学》练习题(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 八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主张政府进行“粗调”。A、理性预期学派B、公共选择学派 C、供给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2.()提出“廉价政府”应成为财政追求的目标,政府只当“守夜人”就行了。 A、凯恩斯 B、布坎南 C、亚当·斯密 D、马克思 3.通过投票论、政治联盟论、官僚主义论等,运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制度运行的是()。 A、萨缪尔森 B、布坎南和图洛克 C、拉弗 D、马克思 4.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 A、增加居民收入 B、促进经济增长 C、实现社会公平 D、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5.亚当·斯密将()形容为“看不见的手”。 A、价值规律 B、帕累托最优状态 C、宏观调控 D、市场规律 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7.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 ) 来影响经济。 A、需求结构 B、价格结构 C、供给结构 D、资源配置结构 8.我国《社会保险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 A.2010 B.2011 C.2012 D.2013 9.挤出效应是指公共工程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的需求量,可能带来市场利率的上升,导致每人投资的萎缩。 A、商品 B、物资 C、货币 D、土地 10.在我国,本地区组织征收的属于当地可自主支配的财政收入称为()。 A、地方财政总收入 B、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 C、公共预算收入 D、全口径预算收入 11.企业财务中,同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利润 B、费用 C、工资 D、折旧 12.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 A、国有资产收入 B、公债收入 C、收费收入 D、税收收入 13.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 B、政府收费 C、国债收入 D、国有资产收入 14.()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取得公共收入的形式。 A、国有资产收入 B、公债 C、税收 D、政府收费 15.被称为“延期的税收”的是()。 A、国有资产收益 B、公债 C、非税收入 D、罚没收入 16.税收的强制性源自于国家征税依据——()。

财政学-习题集(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 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二、填空 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10、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特殊的。 三、判断 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2、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3、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四、不定项选择 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财政学名词解释陈共[第六版]

财政学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政府干预:主要手段有3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 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具有排它性的,通过价格调节,使得自己有盈利的可能,这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和准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称为财政监督。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若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产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圣才出品】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概念题 1.财政投资性支出 答: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它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包括: ①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2.基础设施 答: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 基础设施的内涵,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

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 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⑤BOT投资方式(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投资方式)。 3.BOT投资方式 答: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它是政府吸引非官方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授予为该特许权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待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在收回项目建设成本和取得合理利润后,将特许权项目无偿交给政府部门。BOT方式大多用在基础设施项目上,如电厂、机场、公路、隧道、港口水处理厂等公共项目上。 4.财政投融资 答:财政投融资是指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财政投融资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性很强,范围严格限制于需要政府扶持或保护的基础产业等部门;(3)财政投融资并不脱离市场,而是对市场的资金配置起补充调节作用;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学习指导 目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4) 财政职能 (8) 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12) 财政支岀效益分析 (17) 购买性支出 (22) 转移性支出 (27) 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33) 税收原理 (36) 税收制度 (44) 国有资产收益 (49) 第| 一章国债 (54) 第十二章财政决策 (59)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64) 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72) 笫十五章财政政策 (75) 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单选 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Z为(C) A市场过程B现代生产C市场经济D社会经济 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 (A) A外部效应B外部作用C经济作用D经济活动 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 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 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 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 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 A社会B银行C税收D政府 二,多选: 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 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 C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实施宏观调控 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 A内部性B外部性C垄断性D政治性 3,公共产品特征(BC) A非盈利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 4,财政的要索(ABCD) 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 D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 归纳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基本理论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