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北京当下正在进行该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局、处级官员公选,所涉及职位高达两百多个。引人瞩目的是,有三百多人竞争市发改委副主任一职。

而此前的四个月内,北京刚刚任免近四百名局、处级官员,这也是北京近两年来最大规模的官员人事调整。不到半年,对于北京政坛来说,至少涉及几千名官员或喜或悲。

“集中调整官员和大规模公选,体现了首都发展定位对官员转型的现实要求。”从事官员培训三十余年,与北京各级官员长期接触的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张勤说。在眼花缭乱的官员动向背后,一个由来已久的疑问是,中国官员的升迁之路到底遵循什么样的法则。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甚至更高一级?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当下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各自遵循什么道路?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记者对北京近400名官员的履历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采访了长期从事官员素质和能力研究,关注其成长规律的北京市委党校专家。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初始:什么样的人有优势?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鄯爱红长期关注官员成长规律问题,在她看来,官员的成长主要受制于组织因素(组织部的干部培养机制和干部政策)、社会环境(比如文革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对官员的要求各异)和个人素质三方面的因素。就个人因素而言,除了品德和能力的因素,年龄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硬线。“此前北京历次公选,副局级官员的年龄界限为45岁,但今年放宽至48岁。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张勤说:“从官员的履历中可以看出,北京一个正厅局级官员(作为直辖市,北京的级别是省部级,各市属委办局正职和区县党政正职都是正厅局级)升至此级别时平均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平均花费的时间是25年多一些。”

事实上,作为佼佼者的正局级官员们,在这其中的25年中,大多在每个阶段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完成所需的跳跃——比如说,在从副处升正处的时间上要尽量缩短。

按照干部任用的规定,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大约需要12年左右。鄯说,此后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能否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非常关键,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这个官员是否能在有条件升迁的情况下确保年龄不过线。通常,如果一个官员能在3—4年内由副处晋升为正处,那么他由正处升为副局、正局的空间就较大,而如果由副处升正处的年限太长,那么再进一步升迁时就可能遇到年龄的瓶颈。

显然,在现行的“逐级提拔”制度体系内,“小步快跑”是升至较高级别的不二法门。南方周末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现任吉林省委书记的政坛新星孙政才就是从北京“小步快跑”脱颖而出的官员。他先后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顺义区任职,仅用15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副科到副部(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的七级跨越。

当然,对于大多数北京官员而言,在仕途上需要更多的耐心。

但上述专家的研究表明,一个官员的仕途是否顺畅,有一些初始的标准可以衡量。比如说:早参加工作,早入党都是能晋升到高级别官员的有利条件之一。南方周末所调查的样本官员履历中,升迁顺畅的官员很多在20岁左右就已经参加工作,而且党龄都颇长。而官员在起步阶段,越是能够在年轻的岁数而升至较高的级别,往后就越能区别同级而拥有年龄优势,进而实现良性互动,进入“小步快跑”的“车道”。

此外,足够的学历也是必须的,鄯爱红说,“与10年前相比,北京官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先前获得还是职后进修,现在北京市的局处级官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就占了一半以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博士研究生。”

起步:机关有速度,基层有后劲

一个北京官员如果具备上述条件,只意味着初始优势,对官员来说,此后的关键则是基层经验。

尤其是担任正职的官员,基层经验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而组织部门对官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亦越来越重视。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组所做的《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官员自己认为的晋升最有效的几种途径是:进行基层锻炼、增强个人修养、提高群众威信、轮岗交流和争取领导重视。基层锻炼还排在增强个人修养和争取领导重视之前。

而基层主要指的是位居区县有机会负责“全面工作”的官员。在北京的代表是乡镇的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很多都有过乡镇党委书记的经历。”鄯爱红说,和基层官员相对应的,是各级委办局这样的机关官员。

由于工作性质迥异,委办局官员和区县官员也显示出不同的特质。“一个官员在机关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在本系统升迁至处级干部只是早晚的事,只要没有大毛病。”张勤说,而区县乡镇官员不一样,“思路要开阔,要能解决复杂尖锐的党政、财政和社会问题,包括能跑项目,

跟上面的职能部门要熟悉,还要有群众基础。”“年富力强”、业绩突出的乡镇书记在升入区县领导班子之前,往往会调任到少数重点乡镇任党委书记,这通常是培养的征兆。“大乡镇经济基础好,场面大,官员获得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多。”张勤说。

而自乡镇调任区县的委办局,则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大,“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岁数大了,会调任区局当正职。因为委办局工作范围清晰,规范性强,相对轻松。”张勤说,这既有充分使用他们的“成熟”之意,也不无尊重“养老”之意,日后多从职位上退休。但对市局的机关官员来说,调任区县或委办局,则通常是提拔“培养”。

虽然基层经验颇为重要,但若仅以速度论,专家认为在从普通干部升至正处官员的阶段,市直委办局的官员在升迁速度上较占优势。因为区县“僧多粥少”——官员众多而职位相对少,而市属委办局的单位人数则相对少,但职位不少。不过也有特例,比如一些专业性过强的部门,系统外流动不多,官员相比而言难以很快升迁。而比较“普适性”的委办局官员,则比专业部门更容易在岗位“流动”中升迁。

但机关的处级干部,如果不补上基层经验这一课,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间。鄯爱红说,特别是官至副局级之后,拥有基层经验的官员则会有更大的升职优势。

“就区县来说,还有一种现象是,一个地方的官员稳定,往往地方经济发展就快,本地官员也鱼贯而起。”张勤说,“而某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官员更容易攀比、计较,也就越发难以产生出心量大、眼光远的官员,既然本地缺乏,就只能从外地选派,这就减少了本地官员的升迁机会”。“相反,一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前后任发展思路有效衔接,官员眼界开阔,优势明显,就可以为其他区域和部门输出干部,从而为本地官员升迁提供更多机会。”鄯爱红说。

助跑:“交叉锻炼”与升迁“福地”

完成了从处级到局级官员的跳跃之后,官员便已经属于政坛的佼佼者。此后其升迁则更多借助于“交叉锻炼”。事实上,这也是培养官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此间专家说,官员在其成长过程中,普遍经历多个岗位,其中正局级官员平均经历过6-8个岗位,正处级官员平均经历3—4个岗位。上文提到的《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的报告显示:被调查的官员六成以上认为轮岗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

鄯爱红说,“区县岗位事无巨细,涉及面广,机关岗位,规范性和专业性较强。由此需要官员的风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交叉任职可以使官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截然不同的锻炼经验能使官员思路更加开阔,作风也更务实,尤其是机关官员,适时至区县任职锻炼是一种必要的经历。人们常常因此认为从市直委办局进入区县是“升格”,而区县的优势在这个特定的层面上明显起来。

根据南方周末的统计,在现任北京市委常委中,有多人的成长带有此种轨迹。如常务副市长吉林,在晋升常委前担任了密云县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吕锡文在晋升常委前被安排至西城区,先后担任政、党“一把手”;总工会主席梁伟在晋升常委前任通州区委书记。

从已有的官员调动看,在北京,通过跨部门、跨区县的锻炼调动来完成官员成长和职位升迁,已成为越来越明显的特征。此次官员人事调整中履新的几位副区长即是此种调动方式的体现,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科委、财政局、城管执法局。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区县还是市直委办局,都有几处升迁“福地”存在,事实上这是全国的普遍现象。张勤说,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县和部门中,稳健型或创造型的官员都更容易获得提升,而在“看摊型”单位的官员则上升的空间一般不大。

鄯爱红说,所谓“福地”的形成是一系列互动作用的结果——能够担任重要区县和部门领导的官员一般都是得力之人,而在重要地区和部门的“锻炼”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能力,拓展了他们的人脉,引得了更高官员的重视,这种“强者愈强”的效应最终导致了“福地”现象的出现。

场外因素:“一把手”的判断

官员的成长,个人努力和组织培养的因素之外,还不同程度受到党政“一把手”,尤其是党委“一把手”判断及其所崇尚的官员政策的影响。很多时候,官员也如待选之鱼,若这一批未被网中,则可能就此失去了机会。而官员选拔政策的摇摆,往往会造成这样的“夹心”官员群。

此前的北京市曾有一年宣布了一条要求,就是当批提拔官员以30岁为上限,多一个月也不要。张勤说,这批被硬选拔出来的官员,事后证明淘汰率很高。“本意是要干部年轻化,但是这种转折操作过于粗糙,既伤害了许多干部,也造成了了某些事业损失。”

该政策一贯彻便是几年,当时一批40岁左右的官员,都未能入选,等日后发现方法有问题的时候,当时40岁的已经超过了45岁,年龄过线,被使用的几率大为下降。这样就“浪费”了一批成熟的人才,而官员的抱怨也往往由此产生。

而处理得好则能充分培养一批官员。北京奥运会之后,一批经过奥组委锻炼,有了相应成长的官员等待安排——很多人得到了适合的职位,但显然职位总是稀缺,未安排下的优秀官员则让北京市颇为踌躇。最后北京找了一个好办法。“干脆免职学习,做一个干部蓄水池。所以去年北京办了第一期一年制领导干部研修班,21位副局级以上的官员在党校免职学习一年,结业之后,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任命。”张勤说。当时有些干部不愿意来,怕将来没着落,日后才发现,这对于祛除干部“躁气”和静心总结有相当的好处,也可谓是用“时间”换“空间”。

市委书记的决心和实验者的示范效应显然鼓舞了后来者,局级官员的一年免职培训今年又举办了第二期。这次调来学习的官员积极性更高,一下来了6名正局级官员,其中包括区委书记、区县长。而“参加上述学习的官员,想来是被寄望未来的”。张勤说。

另外,主要领导的经历和喜好也不可避免的决定某一时期官员的升迁命运。“官员选拔标准大而言之永远是‘德才兼备’,但是‘德’‘才’在不同领导眼里千差万别。”张勤说,“就一般的规律而言,一把手如果是‘草根’出身的,往往偏重实践型的官员;如果是‘海归’,

他就更喜欢‘专业型’的官员。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也不乏以互补视角用人的领导。”

厅局之后的去向

然而高层职位毕竟有限,哪怕是仕途的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的政治生涯也都止步于局级。张勤说,一位进入副部级人选考察视野的官员提到:到了区委书记这一层,谁当副市长都行,很少有人不胜任,但决定能否晋升的因素是多样的,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对于那些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晋升到省部级(北京市市级官员)的北京官员而言,除了到点退休外,继续的升迁之路则是进入中央或通过交流到其他省任职。

在此次大规模的北京官员人事调整中,曾经担任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和新闻发言人的王伟,在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副省部级)的位置上任职未满一年,便被调至中国红十字会任党组书记,并当选常务副会长。

事实上,北京市地方官员从副部级,甚至局级岗位调至中央部委任职的情况都并不罕见。南方周末记者统计了1988年以来北京市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共73人的履历,发现其中有12人是在北京市内一步步升迁进入中央。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她们均是在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上被调入中央,并最终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与进入中央任职相比,北京官员赴外省任职的数量要少得多。在南方周末记者统计的20多年来的73名市委常委和副市长中,仅有3人从北京市领导的位置调至其他省市任职,最著名的是现任青海省委书记的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强卫。

不变的法则:适者生存

事实上,无论具体升迁轨迹如何,所有官员更替都在遵循一条朴素而普遍的法则:适者生存。

官员们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肯定是造反派起得快;等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搞经济的干部就上来了;现在既能发展经济又能管理社会的官员则容易被选中。”张勤说。

具体到北京,官员们需要适应首都定位的需求,比如国际视野、大局意识、现代意识要强,依法行政的水准要高,以及对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格外重视等。因为“北京是首都,政治稳定是第一位的,官员的政治素质就显得特别重要”。鄯爱红说。

当然,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是北京干部必须具有的。“北京作为首都,守在中央身边,上下左右盘根错节,对官员的协调能力要求更高。”张勤说。

如此状况下,北京市地方官员往往显示出更为老练过人的为人处事方式。“北京市干部比较‘聪明’,他们做事时,常常是‘原则不变,方式多样’,具有在不同场合选择恰当言行的智慧和功夫。”张勤说。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出现了一

些民望较高的个性官员,二是少数官员根据对自己性格、兴趣的再认知,离开官场,重新选择职业”。

近年来,来自高校的官员日益增多。“一是北京市干部公选力度加大,在以笔试、面试为主要环节的官员公选中高校官员显然比基层出身的官员更有优势;二是有些或不太重视研究趋势和形势,或是不太重视学习的‘草根派’官员,逐渐跟不上现在的需要;三是北京对现代人才的超前储备。”张勤说。

在此次官员人事调整中,学者型官员显然受到了青睐。仅市内某区新上任的三名副区长中,就有两位拥有博士学位。此外,12名履新的法院院长学历也全部在研究生以上。

张勤说,“‘草根派’官员解决具体问题的本事非常强,像维稳、拆迁等都得靠他们。这批官员在完成使北京‘由穷变富’的历史使命中,具有重大贡献。但是他们也有先天的弱点,一些人在‘由富变更富’的这个坎上略显观念不及,知识不够。”

然而让北京不得不小心的是,如何有效地实现“经验型”与“专业型”这两批官员之间的融合和衔接。“如果‘博士’取代‘草根’的速度过快,可能会因‘博士’的实战经验不足而大大降低行政的质量,甚至导致基层失控;如果‘草根’占的比例太大,就容易影响北京地方在发展过程中的‘脱胎换骨’和‘品位升级’,而且时间特别持久的话,会严重影响北京现代化的速度。”

张勤说,当下北京的干部调整,似乎是在尝试着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官场最流行二十个字

中国官场最流行二十个字 朋友,你说现在中国官场最流行的是什么? 答案是二十个字。 这二十个字是:当官要当副,泡妞泡少妇,进餐多吃素,上班勤走路。 当官要当副。。一般的副职都是没有多大责任的,分管的那一摊子,当官要当副 只是替主要领导分管着,谁叫是“分管”呢?分管的部门和直属单位做出了好成绩,拿到什么奖项之类也不全是副职的功劳,难道你一个副职敢在一把手的面前耀功吗?单位出了事,小的自己顶住,大的有一把手扛着,就是撤职调离也是和一把手“揽着死”(一把手故意设局陷害除外)。我见过许多成功的副职,活得比神仙还好,因为他们不跟一把手斗,不露山不显水,做事低调一点,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没事不要瞎串门,不要引火烧身,上班泡杯茶,翻翻当天的报纸,游览一下自己喜欢的网站。闲时打个电话问问下属的工作情况,比如安排的事情今天办得怎么样啊,下属病了还要提水果上门慰问。那怕是贪污受贿,查你的渠道少,因为送你的人不多,数额也少,不像一把手,动不动就要问责,离任还要审计(尽管是个幌子)。在我们国家,不管你是副主任、副主席、副部长、副局(司)长、副科长,还是副书记、副市(县、区)长、副镇(乡)长,如果你会做官,做个称职的副官,的确是很悠闲自在的,反正钱也不少拿,不必为官场的勾心斗角费心思,此乃领导养生之要务也。 泡妞泡少妇。。只要你不要有太多的感情纠葛,又想找点婚姻之外泡妞泡少妇 的风流韵事,劝你不要找“黄花闺女”,因为那不是你所能及的。待到那点“感情”热度一过,你搞得人家闺女也不黄花了,工作也无法给人安排,职务也没给人家上去,青春损失费也没给人家多点,问题就有可能来了。一般都是以要跟你结婚为要挟,然后向你老婆禀报,再上你单位去闹,最后是将事情发到网上或告到纪委监察部门,事情就大了,新闻里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消息,在此不一一列举了,领导们,小心啊!如果要泡女人,你最好找个少妇,找个没有太多欲望的少妇,而且要事先将结果说清楚(包二爷亦如此),好合好散,做到没有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再说就是搞大肚子了,人家也是有丈夫的,后遗症少些。当少妇由没有欲望变成“欲女”(一般指金钱和权

中国官场厚黑学

中国官场厚黑学:一条明规则,八条潜规则,二十条注意事项! 一条明规则: 做官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官僚政治最宝贵的"遗产",是当官实行层层任命制。即:大小官员不是经由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发现、任命的。 凡做官非常成功的人,一般不是做事业成功,而是为上级长官服务做得非常成功。在中国做官的最大特色是跟对上司,那是因为官吏的考核与任免,主要不在于他们有多少政绩,而在于他们与上司关系的密切程度,搞掂了上司,就等于戴稳了乌纱帽。所以,要把“报喜不报忧”、“欺上压下”作为做官的铁律牢牢记住,做到与上级交往突出一个“谄”字(即:谄媚),与下级交往突出一个“渎”字(即:轻慢)。 八条潜规则: 1、不能去追求真理,也不能去探询事物的本来面目。

把探索真理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让那些自以为聪明其实非常愚蠢的知识分子去做吧,这是他们的事情。要牢牢记住这样的信条:对自己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实在把握不了,可简化为:上级领导提倡而且对自己没有妨碍的就是正确的。 2、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 要把说假话当成一个习惯,不,当成事业,说到自己也相信的程度。*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只不过做官出卖的是嘴。记住,做官以后你的嘴不仅仅属于你自己的,说什么要根据需要。 3、要有文凭,但不能真有知识,真有知识会害了你。 有了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从政的大忌。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是硕士博士,那都是假的。有的人博士毕业就去应招公务员走向仕途,那是他从读书的那天起就没想研究学问,肯定是在所学的专业里混不下去的不学无术之徒。记住,真博士既不屑于做官,也是永远做不了官或做不好官的。 4、做官的目的是什么?请记住:是利益。 一定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虽然现在老百姓把这叫腐败,

中国的官场习惯

中国作为一个官本位的国度,由来已久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国度,而且几经改朝换代、社会变革都不能撼动,反而不断加强,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有着历史悠久而且势力顽固的官场习惯,这个习惯的形成,是长时期帝王统治的必然结果。天下是一个人的,所有的事都由这一个人说了算。扩展开来,延续下去,就形成了只要是管事的就说了算的习惯。就算天下不是一个人的,也必须是一伙人的,而不是全社会的,总要有掌握利益分配权力的人和被左右摆布的人,就是要有“说了算”的和“听吆喝”的,“说了算”就是在做事之前有决策权,在做事的过程中有指挥权,在做事之后有结论权。谁当官谁说了算,谁的官大谁说了算;谁是当官的,谁就是对的,谁的官大,谁就是真理,这就是中国的官本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和现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这种习惯。 在中国,当官的是统治者,不当官的都属于被统治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牧羊人和羊的关系。比如州官又叫做“州牧”、替皇帝到各方做事又叫“代天巡牧”、形容官多用“十羊九牧”,等等。羊怎么可以有自己的主张,怎么能不听牧羊人的? 这种习惯具体体现在社会活动中,就是一切以长官的意

志为主导,一切以长官的利益为核心,一切以长官的心情为晴雨表。决定要做什么事情时,首先要看是否符合长官的利益,是否符合长官的意愿,只要是符合长官利益和意愿的事情就可以做,不符合的就不能做,这就是“长官意志”。因为做事之前先要决策,而长官是决策者,他在决策的时候,不能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中国人总结了人最基本的天性,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官的也是人,自然也有这种天性。如果当官真的意味着责任、义务、付出、牺牲,真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敢说,绝对没有几个人再愿意当官了。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只是一种理想而已。如果不打破官场习惯,在中国这就只能是一种永远的理想,任何社会,任何时代,我们都不能祈求真正做到这一点,甚至不能企图稍微好一点。孟子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观点,就是因为现实不是这样,希望有所改变。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一些真想以“民为贵”的人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推翻帝制,倡导“天下为公”;比如把当官的称为“公仆”;比如讲要“为人民服务”;比如把政府的“管理职能”改为“服务职能”。但不管怎么讲怎么改,就是扭不过来实

中国官场最暖心的10条语录_2009经典语录大全

中国官场最暖心的10条语录_ 2009经典语录大全 ◆“提起人民生活,我最关注住房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提问时的这番话,让老百姓看到了zf解决住房问题的决心。 ◆“骂jiaoyu部可以,但不能骂老师。” ——3月8日,jiaoyu部部长周济做客新华网时,回答如何看待网友“尽管zf对jiaoyu有巨额的投入,也做了那么多工作,可是百姓还是意见颇多”的问题时说。这番言论引发网友热议。 ◆“电信垄断要一破到底。”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在两会期间做客金融界与网友视频面对面时称。有评论指出,这声呐喊,喊出了百姓的心声。 ◆“新加坡的纪检部门办案直接,而且用重典,腐败渎职者的下场很惨,这值得借鉴。” ——6月23日,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在渝作党风廉政建设形势报告会的这番话,让对腐败深恶痛绝的民众激动。 ◆“审计确实是得罪人的,但是我觉得这种得罪人非常必要。”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7月24日就“加强审计监督推进依法行政”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称。有网友表示,在熟知“明哲保身”规则的官场,不怕得罪人的李金华令人敬佩。 ◆“在这个问题上群众不满意,我没有做好工作,愧对百姓,应向大家道个歉!” ——3月7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与浙江代表团一起审议zf工作报告时,对于当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是说。这句话在网民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纷纷留言或是撰文对吴仪副总理的道歉表示高度肯定,并认为具体办事的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们应该为此“脸红”。 ◆“有钱先紧老百姓,房子修修还能用。” ——7月初,媒体报道河南卢氏县委在土坯房中办公,县委书记王振伟用上

中国特色官场用词汇编

中国特色官场用词汇编 1、常用排比 最常用的三字词:可概括为性、感、多、点,不、化、新、力。 A、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B 、XX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 C、多XX: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 D、XX点: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E、不XX: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F、XX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G、新XX: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H、XX力: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 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当前工作要有新水平、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廉政建设要有新举措、自身建设要有新发展、内部管理要有新突破。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2、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敢顺潮流而为

中国官场晋升法则

北京官员升迁规律折射中国官场晋升法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649734.html, 2010年05月21日 09:54 南方周末

北京当下正在进行该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局、处级官员公选,所涉及职位高达两百多个。引人瞩目的是,有三百多人竞争市发改委副主任一职。 而此前的四个月内,北京刚刚任免近四百名局、处级官员,这也是北京近两年来最大规模的官员人事调整。不到半年,对于北京政坛来说,至少涉及几千名官员或喜或悲。 “集中调整官员和大规模公选,体现了首都发展定位对官员转型的现实要求。”从事官员培训三十余年,与北京各级官员长期接触的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张勤说。在眼花缭乱的官员动向背后,一个由来已久的疑问是,中国官员的升迁之路到底遵循什么样的法则。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甚至更高一级?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当下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各自遵循什么道路?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记者对北京近400名官员的履历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采访了长期从事官员素质和能力研究,关注其成长规律的北京市委党校专家。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初始:什么样的人有优势?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鄯爱红长期关注官员成长规律问题,在她看来,官员的成长主要受制于组织因素(组织部的干部培养机制和干部政策)、社会环境(比如文革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对官员的要求各异)和个人素质三方面的因素。就个人因素而言,除了品德和能力的因素,年龄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硬线。“此前北京历次公选,副局级官员的年龄界限为45岁,但今年放宽至48岁。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张勤说:“从官员的履历中可以看出,北京一个正厅局级官员(作为直辖市,北京的级别是省部级,各市属委办局正职和区县党政正职都是正厅局级)升至此级别时平均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平均花费的时间是25年多一些。” 事实上,作为佼佼者的正局级官员们,在这其中的25年中,大多在每个阶段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完成所需的跳跃——比如说,在从副处升正处的时间上要尽量缩短。 按照干部任用的规定,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大约需要12年左右。鄯说,此后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能否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非常关键,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这个官员是否能在有条件升迁的情况下确保年龄不过线。通常,如果一个官员能在3—4年内

【开心驿站】新八股文:中国官场常用词一览

【开心驿站】新八股文:中国官场常用词一览 【开心驿站】新八股文:中国官场常用词一览很多次,坐在台下,听一个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从演讲者口中次地蹦出。有时感觉真很奇幻,他们说的那么娴熟自信,这是真的吗?这样的疑问,我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参会者还都会有。我从来不觉得这些词语有什么原罪,其实,它们不少还是成语俗语,应该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只是,接二连三有规律有套路地脱口而出,应该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大特色。当然,即便是这些词,我也曾听到过非常棒的演讲,有时还感动得热泪盈眶。我还是属于一个比较容易被感染的人。但更多时候,我知道,演讲者也就是把它们说完。说完了,大家就可以散了。这就好比是表演,有表演一流的,也有不入流的。比如,不入流到上面口沫横飞,下面却排排都睡。但这是一个创造了辉煌灿烂文化的民族该有的讲话方式吗?很多很多年后,我们的子孙看到充斥这些词语的文章,会否哑然失笑。感谢有心人搜集的中国特色官场用词!【附录1 】1.常用排比最常用的三字词:可概括为“性、感、多、点,不、化、新、力”。A.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

性、敏锐性、有效性;B.XX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C.多XX: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D.XX点: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E.不XX: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F.XX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G.新XX: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H.XX力: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热心、耐心、诚心、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当前工作要有新水平、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廉政建设要有新举措、自身建设要有新发展、内部管理要有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北京当下正在进行该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局、处级官员公选,所涉及职位高达两百多个。引人瞩目的是,有三百多人竞争市发改委副主任一职。 而此前的四个月内,北京刚刚任免近四百名局、处级官员,这也是北京近两年来最大规模的官员人事调整。不到半年,对于北京政坛来说,至少涉及几千名官员或喜或悲。 “集中调整官员和大规模公选,体现了首都发展定位对官员转型的现实要求。”从事官员培训三十余年,与北京各级官员长期接触的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张勤说。在眼花缭乱的官员动向背后,一个由来已久的疑问是,中国官员的升迁之路到底遵循什么样的法则。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甚至更高一级?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当下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各自遵循什么道路?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记者对北京近400名官员的履历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采访了长期从事官员素质和能力研究,关注其成长规律的北京市委党校专家。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初始:什么样的人有优势?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鄯爱红长期关注官员成长规律问题,在她看来,官员的成长主要受制于组织因素(组织部的干部培养机制和干部政策)、社会环境(比如文革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对官员的要求各异)和个人素质三方面的因素。就个人因素而言,除了品德和能力的因素,年龄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硬线。“此前北京历次公选,副局级官员的年龄界限为45岁,但今年放宽至48岁。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张勤说:“从官员的履历中可以看出,北京一个正厅局级官员(作为直辖市,北京的级别是省部级,各市属委办局正职和区县党政正职都是正厅局级)升至此级别时平均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平均花费的时间是25年多一些。”

中国官场套话写作大全

中国官场套话写作大全 希望对拟进机关的同志有帮助. 我在局机关当秘书。我的主要工作任务写套话。可以不谦虚地说,写套话是我的看家本领。我在机关干了二十多年,不知道写了多少套话。我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单位家庭,马不停蹄地写着。我写得头脑发麻、精疲力竭、没完没了。你可别小瞧我写的这些套话,它的作用太大了。我用这些套话写成了局长报告、局长讲话、经验材料、工作计划、经济论文、调查报告、各类文件等。你说说,假如没有这些套话,我们单位将是什么样子。 套话里面的学问很大。套话是一种精妙、实用的语言,不是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变成套话的。对此,我有几点肤浅的体会。首先,套话应该是先锋的词,时髦的词,响亮的词,上口的词,精致的词。在内容上不一般,读起来气势恢宏,流畅自如。其次,套话应该是正确的词,大家都认可的词,说上一千遍都不会挑出毛病来。不成熟的话,有漏洞的话,过头的话,似是而非的话,是不能写成套话的。再次,套话须符合领导的口味。领导喜欢短句,套话里的短句就应多一些,领导喜欢长句,套话里的长句就应多一些。所以,写套话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人而异。 套话大多是正确的废话,重复来重复去,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它却十分有用。它支撑着机关的话语体系,如果机关停止了套话的运用,那非得关门不可。套话可以翻来覆去地运用,虽然味同嚼蜡,但是它总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谁也不能撼动它。使用套话是需要具备资格的,在我们局,只有局长、副局长才有资格在台上宣讲套话。我原来是很瞧不起套话,认为套话是耗费别人时间罪魁祸首。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发现,套话是一门艺术、它是一种智谋、一种武器、一种生存手段。它无处不在,无人不晓得它。它强大无比,没有人能够打倒它。机关已离不开套话了。 我写套话驾轻就熟。为了写好套话,我总是留意报刊杂志以及广播电视里的套话,并牢牢地记住它们,准备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我还十分留意局长平时讲话,掌握他的说话习惯,表达方式,以及爱使用的字眼等。掌握了这些,我写套话就做到了有备无患。由于我写套话写得多了,心中逐渐形成了套话库,随时可以提取套话,往往写起来思如泉涌,一蹴而就。我们局总是不停地更换局长,给我写套话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过,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每位局长的套话口味。李局长是学经济的,我为他写讲话稿的时候,尽量使用经济方面的名词套话,这样,他就感到很满意,时间久了,他就十分信任我了,我写的东西他常常是简单看一看,就通过了。王局长是学管理的,我为他写讲话材料时,就尽量使用管理上理论和提法,并多使用数字,他很快就认可了我的写法。如果我遇到写套话的行家,那我当然不放过学习的机会,提高写套话的本领。我们局曾经有一位林局长,一上任就安排我为他写一个讲话材料,我很卖力地写出了稿子,自以为写得不错,可是,林局长却对讲话材料进行了大幅度地修改。把其中很多响亮的套话都删去了。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我遇到自己的同行了。原来林局长在某局办公室当过分管文字综合工作的副主任,后来升任了局长。他研究套话的水平比我高多了。他的套话精练准确,寓意也更为深刻,写法也十分成熟老道,无懈可击,我自愧弗如。于是,我虚心地向他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钻研,我写作套话的水平又有很明显的提高,并受到了林局长的肯定。我得意极了。由于我善于写套话,套话又很适合领导的口味,领导对我的工作十分满意。我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中国特色官场用词汇总

中国特色官场用词汇总 1.常用排比 最常用的三字词:可概括为性、感、多、点,不、化、新、力。 A、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B、XX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 C、多XX: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 D、XX点: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E、不XX: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F、XX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G、新XX: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H、XX力: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 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

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当前工作要有新水平、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廉政建设要有新举措、自身建设要有新发展、内部管理要有新突破。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2.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敢顺潮流而为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找准切入点实施 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高,逐渐好转,逐步形成,不断加强,持续增效,巩固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不断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圆满。 3.常用动词 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给力,聚焦,支撑,展现,体现……

中国特色官场用词汇编,公务员必学

1、常用排比 最常用的三字词:可概括为性、感、多、点,不、化、新、力。 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XX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 多XX: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 XX点: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不XX: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XX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新XX: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XX力: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XX心:热心、耐心、诚心、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 XX意识: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XX点: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2、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敢顺潮流而为;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找准切入点实施。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高,逐渐好转,逐步形成,不断加强,持续增效,巩固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不断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圆满。 3、常用动词 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给力,聚焦,支撑,展现,体现…… 4、常用名词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管理,格局,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

揭秘:中国官场十大潜规则

揭秘:中国官场十大潜规则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静制动,处之泰然。 古之将帅于战事纷乱之际,有安然弈棋者,有悠然赋诗者。 外乱心不乱,这是为将之道。 为了渡过严酷的危困,必须和各种混乱作斗争,建立高度的团结和严明的秩序。领导者常常不得不采取非常的严峻手段来镇慑人心。 慈不掌兵。 恐惧引起的混乱不会有任何出路,因为它不能使人们立刻采取任何逃避死亡危险的行动。 人在行动中才能澄清出自己的思想,而无可行动的人们便只能在混乱中充分表演自身的全部弱点。 尽晓危险于心,袒露镇静于态,这是危险中需要的将帅品格。 一个领导者应迅速发现被领导者需要关心的地方,一两句话就使对方感到温暖亲切。他的魅力之一是:对一切人都给予温和的同情与关心。 在困境中,当人们无暇顾及他人细琐苦痛的时候,细致的关心便有了感人的力量。 政治家要特别善于抓住他人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要。 不认真,有时是对付认真的最好手段。 与对手面对面的谈判,往往可以发现他们内部的矛盾,从而予以分化,找机会各个击破。 任何敌人——哪怕是最凶恶残暴的敌人,都有他心理上的弱点。抓住他们的弱点,就能从心理上打击他们。 组织家的艺术只在于因势利导。任何看来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的领袖人物的壮举,不过是最因其自然的行动而已。 违逆潮流强行干预,一切权威的力量都是微小有限的,都会被碰得粉碎。 战略的明确坚定,战术的随机应变,这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大将风度。 领导机构在制定政策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正常的——而且只有感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才能避免片面性。但如果在压

力下政策发生忽左忽右的摆动,则是可悲的。 双方出现矛盾时,不要在最初的分歧点上做任何停留。原地踏步的争论,只会造成不必要的对立。 一切重大社会行动在未取得大多数的理解和接受的时候,就急促行动,向来是要失败的。 高级领导如果脱离了整个队伍去部署行动,势必要犯极大的错误。 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但限制并不是最有力的办法。 一个局面只靠一两个行动是改变不了的。有了正确的政策,还要有有力的行动,而且要有足够数量的有力行动才可能改变一个局面。功到自然成,这是唯物辩证法。功不到,就想成,这种主观主义常常使人犯急躁的错误,被搞得很狼狈。 对一个潮流没有施加任何影响之前,仅凭一两次简单的谈话就试图改变其代表人物的观点,是不大可能的。当整个干部队伍还没有强烈地感受到正确思想的影响时,对持错误主张的人作任何说服都可能是缺乏力量的。 思想斗争有思想斗争的艺术。 作为一个政治家,在纷纭的时势面前眼花缭乱是不行的,重要的是一个个有力的环节,并充分展开它的力量。 要打击一个营垒,就要看准裂缝。 从对方营垒中挖出一个胜过我方增加十个。 复杂的关系必须要用复杂的态度对待。 响亮的口号和廉价的允诺只能博得一时的欢呼。 高明的政治家都有进退攻防的分寸感。 把问题提到对方无法敷衍的程度,是必要的工作艺术之一。 正常的程序是重要的。一个政治家有没有经验,往往从程序的精通与否就表现出来了。这里有很多学问。 行使权力是最有力的显示权力;显示权力常常又是最有效的巩固权力。 在关键问题上,要抓大事,要光明正大地搞大的行动。 谁不善于掌握会议桌上的斗争的进程,谁就无法掌握整个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

《中国官场化与政府公关技巧》

文化篇:官场文化及潜规则 第一单元 如何正确看待与处理中国政商关系? “政商关系”----“0”和“1”的游戏? “离不开,靠不住”如何正确处理政商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对中国企业最大、最复杂的挑战之一。 中国各级政府的特点习惯与国外有哪些不同? 如何成功的与政府打交道,争取到政府的支持? 如何建设和规范企业政府公关管理机制? 如何提升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如何制定政府公关战略?如何实施?其中有哪些关键原则和技巧 第二单元 官场规则及官场文化解读 政府以及职能部门运作程序解读 政府客户的核心利益和风险; 官场也是江湖,了解游戏规则和官场文化; 政府官员的显形需求和隐性需求; 政府官员所遵守的原则和处理事情的方法 政府官员天天在想什么?干什么? 透视官员四象限攻略(贪官/昏官/明星型/沉浮型); 政府官员四难处(位置状态/政治前途/财政/内控管理); 官场江湖,要特别注意“天花板官员”; 政府决策流程图图解: 常见类型官员以及官场现象的深层次解析; 官场最大禁忌:淡定从容,避开“雷区”。 第三单元 如何成为政府公共事务专家? 驾驭官场风向在浪尖上跳舞 政府公关经理政治觉悟怎么积累?如何培养? 如何长期交往和持续突破政府官员? 政府行业营销基础工作; 做人--------平等是怎么做到的?真正的朋友如何形成? 做事--------工作上怎么做?如何真正创造政府客户价值? 实战篇:政府公关实战技巧 第一单元政府公关策略 如何同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建立关系?

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政府公关究竟攻关什么?怎么公关? 政府行业公关的四大目标 政府客户攻关的特殊营销模式 同政府建立起相互信任、彼此共赢的合作关系; 第二单元关键人物如何突破? 政府公关制高点:关键人物-决策人的核心价值与关切 政府项目公关实战中如何持续交往核心领导? 如何成为决策层领导和顶级专家团长期的朋友? 案例: 2008奥运大项目如何公关各级政府? 如何邀请国家局领导吃饭? 第三单元政府公关流程及技巧 政府公关之N种切入方案 曲线公关—战略清楚、战术到位、攻坚得力的过程讲解 通路搭建—象工兵一样工作 政府公关之自身素养提升 模拟实战演练:如何敲开政府的大门? 公关不是搞腐败,送礼也要有技巧; 如何邀请官员出席宴会、宴会座位安排、宴会气氛如何调节; 参访接待的目的和操作技巧; 如何在不同场合谈工作、办公室谈话如何进行? 第四单元案例讨论 政府项目公关实战案例全流程。 争取政府客户,利益与风险判断迥异,方法更有一番不同…… 案例分析评估演练总结 现场咨询,答疑 演练篇(略) 政府公共事务/政府行业/政府项目/政府大客户业务流程模拟实战训练。

中国官场上的“一把手”

中国官场上的“一把手” 广东省惠州市原公安局局长洪永林,因受贿罪被二审裁定死刑时还念念不忘如何享受,他后悔:“我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可惜‘路易十三’这种酒还没有喝过,今后也喝不到了。”这段“临终感言”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贪官,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因买官卖官、收受贿赂被判处无期徒刑。他的“官念”是:“千里来当官,为了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他看破红尘,对妻子的悄悄话是:“权有多大,利就有多大”。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做官? 从这两位官员的最后感言里,我们都能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官位的迷恋与不舍。即使一个马上要处以极刑,另一个要把牢底坐穿,也依然不愿意放弃权力带来的各种好处。也许他们当官的理由,就是为了个人和家庭吃的好、住的好、玩的好,讲究的是潇洒和排场,奉行的是“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所以,这些人把官位越大看作为已谋私的权力越大,把职务越高看成能为自己捞取的好处越多。一句话,说穿了他们把当官的“好处”看成的就是以权谋私。 中国人爱做官是有历史传统的,古人认为:第一,当官能光宗耀祖,落得好名声。何谓光宗耀祖?说白了,一句话就是要出人头地;第二,当官能发财,荫泽后世。“三年县知

府,十万雪花银”就是最真实的写照;第三,当官能高高在上,享受特权。所以,在封建旧社会,人们才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奉为神圣。文人学士讲究“进仕”,把出将进相作为最高目标,学而优则仕,做八股,投考场,目的只有一个:做官。另外,有钱的而学问不好的便捐钱买官,候补个知县啥的,也觉得门楣生辉。 外国一流人才都去经商了,中国一流人才却都在从政。中国人为什么愿意从政?因为权力高度集中,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的大臣在皇帝面前比当孙子还孝顺。原来那只不过是一人之下,而实际万人之上才是动力。现在的官也是如此,对自己的上级惟命是从;可一转身在自己的下级面前,自己又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这就是中国人个个都想当官的原因。虽然权力本身不创造财富,但权力可以直接参与资源与财富的分配。一些干部的月薪尚且只有一万元,而其直接或间接管理的老板,身价动辄上亿。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当“一把手”? 有人说,只有当了一把手以后,才能理解当皇帝的感受。这话的确有道理,比如听汇报,作指示,是让人感觉比较幸福的时候。你想,你坐在椅子上,别人在你桌子前方,站着说话,看着你的眼色,说完就问,您看这件事咋办?这时候,你的话就是圣旨,不管你怎么想的,别人就得照着你说的做,你说你多威风,什么买几瓶胶水,订几份报纸,修不修电脑,

中国的官场到底有多大

中国的官场到底有多大,还能不能扩大? 许远国于2008-08-25 因为是百姓,很难掌握中国官场是怎么变迁的,但是,有些现象还是看得出来的,比如,改革开放三十年前,这个地方有多少行政村、公社、县处级单位,到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又增加了多少村乡县(处级),大抵还是知道一些的。 比如,在本人住居的地方,如果说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省级最落后的地区,与别处比,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单是“鸡的屁”,总是赶不上别的地方,哪怕是最后划的市,也比这个地方鸡的屁高出多少,但是,如果讲乌纱,那就不相同了,可以说不是番两番,翻一番是不成问题的,比如,我们这个地方,原来是九县一市,也就是说,行政公署设置的时候,市是行署所在地,撤地划市以后,就改成了八县两区,原来的县划成区,原来的市也划成区,只是把原来的县划了几个乡管辖,也没多出县级单位。 接下来,因为市管县,市级政府权力比以前的大,摊子就大了起来,开始,市区里冒出了开发区,工业城,这些区跟县级一般大,只是,这里只见七品与从七品官,下辖机构,除办公室、财政局、公安局,几座办公楼,几座破厂房,半死不活的,没见到开发区呀,工业城呀,给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有多少人,只是没有什么机构,百姓想办事,还是原来的那个区县,麻烦的很,百姓只骂娘。只是,这乌纱帽卖的好快的,都去争那个位置的。 这还不算,现在,想设县级单位实在是容易,比如吧,毛泽东当年大兴水利,百姓肩扛手提,背井离乡修出的座座水库,就变成了当今官员的聚宝盆,官顶子,这里便有旅游区可设了,就设旅游区,又七品了。再看看这里还有山呀,山上有房子呀,可以避署消夏呀,游人不少啊,设风景管理区又有伟大意义了,就又从原来的几个人升成七品了,再又发现有寺院,就又可以设管理区了,还有些矿山的,也就有理由设管理区了,结果是,一座山,一个七品,一座水库,一个七品或从七品,一座矿山,又是设区的地方,算了算,原来的八县两区,现在变成八县十区,还不算从七品,增加了一倍多,当然市里开会,真是人强马壮,七品芝麻官坐的黑压压的一片,好生的威风。 中国的官场,真的要比起改革开放前的官场大多了,舞台真大呀,官帽也真多,可惜,鸡的屁就是那么多,有那么多鸡的屁,但官多了,可是不生产鸡的屁的,只有百姓可以生产鸡的屁,之所以,这些官虽多了,还是靠生产鸡的屁的百姓来养活的。 中国的官是多了,分工也是细的很,可是,这些官真的能把地方管好吗?不是的,因不财政吃紧,他们难免要想着法子到百姓中间去征取利益来养活他们,如果不能养活他们,估计是卖土地,比方说,现在的圈地运动,大概跟美英法当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差不多,就是大家都圈地,把百姓的地用少部分的钱征过来,说是为了改革,为了发展,为了尽快地奔小康,为了成为新市民,都得卖地,然后,就是招商引资,然后就是座楼,然后就是把地皮由当初的每平方米百十元炒到几千元,总之,新设的官,不能不发工资,不能不让他们买车,不能不让他们没钱办公,不能让他们当个县官却没有县官的样子,就生些法子把官们变成商,尽可能提供他们官商勾结的便利,尽可以让他们捞得一些油水,所以,中国的官场就这样一天天的演变着。

从宴请潜规则看中国官场的酒桌文化

从宴请潜规则看中国官场的酒桌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比较好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简单到吃的关系,比如,街坊邻居打招呼会问:吃了没有?朋友之间相约:到哪里吃饭?父母会叮嘱孩子:再忙也别忘了按时吃饭!说到底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浸透在吃喝的餐饮文化之中,不懂得中国的的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的混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 在中国的官场混,绝对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饭局不是万能的,但假如没有了饭局则是万万不能的。在中国官场的酒桌上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用人的哲理,这种哲理就包含在“酒风可见工作作风”和“酒品说明人品”之中。 1、从你什么时间接到吃饭通知可以看出其中的玄妙。提前一天预约是真的请你,提前半天约你是想让你作陪,到点了才通知你则完全是由于人数不够而让你去凑数。 2、敬酒时不能喧宾夺主。只有领导们相互敬完才可以轮到自己去敬,除非你是领导,否则敬酒时最好逐个按顺时针秩序方向敬酒,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误解。 3、酒场地上碰了杯就应该干杯。说一句豪爽之言,我喝完,你随意。既显得自己大度,又可以给对方适当的压力。敬别人,如果不碰杯,喝多喝少可以随意,如果碰了杯那就必须喝完杯中酒。 4、酒桌切忌谈论业务或工作上的事情。在中国,只要酒喝好了生意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喝多喝大了,仕途更是不用担心,因为,在官场上混的人大家心里都知道潜规则,要不然谁也不会敞开了跟领导喝酒。 5、千万别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不管你能不能喝酒,都不要把不会喝酒作为自己的挡箭牌,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够诚心,免得以后被赶出朋友圈。 6、场面上应酬一定要记得保护领导。跟领导出去应酬一定要记得少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如果得到领导代酒的指令,则要拿出淌地雷的那种舍己救人的勇气。 7、假如领导不胜酒力,则一定要想方设法巧妙的把准备敬领导酒的人拦下;或者挡在领导前面跟敬酒者先干几杯,先消耗掉敬酒者的大部分酒量,要知道你多喝几杯领导就可以少喝几杯。 8、如果酒桌上是按瓶喝酒的,则未经允许千万别从领导的酒瓶中倒酒,以免酒瓶中的玄机被别人发现,而且,如果领导没有让你代酒而你自己很踊跃,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9、如果领导有喜欢喝“花酒”的爱好,则要假装自己酒量太差而找几个漂亮美眉来陪领导喝酒,同时,酒桌上千万别说错话,办错事,就算被领导逮到瑕疵更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10、虽然很多人喜欢一请就来的人,但这种人往往会成为别人眼里的超级替补;必须三请才有可能来的人,别人才会感到你的分量,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你。而假如怎么请都不来的那种很有原则的人,因无法跟你有朋友之间的感觉,别人只会敬重你。当然,假如是属于不请自来蹭饭的人,绝对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11、注意酒后不要失言,可以向领导表态但不要说大话,可以向领导表忠心但不要失态,说话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了可以上厕所,绝对不能酒后失态。 12、会敬酒的靠语言艺术,善斗酒的靠游击战术,装醉酒的善于玩骗术,灌不醉的肯定防身有术。 13、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脸,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自己手中敬酒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手中敬酒的杯子不要放太低,不然叫下面的怎么做人? 14、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就算是喝多了也不能现场直播。对于醉酒的领导可以嘘寒问暖,可以送上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显得你关怀备至。 15、当出现想请的没来,尽来了一些陪客的时候,千万别表现出你的失望情绪,要知道别人能参加你的宴会绝对是给足了你的面子,你的失望表情可能会损伤到朋友感情。 16、酒场是你个人表现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尤其是跟初次见面又能够主宰你命运前途的大领导喝酒,表现一定要积极,最好你的表现能给大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