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篇文言文解词整理

中考篇文言文解词整理

中考篇文言文解词整理
中考篇文言文解词整理

十九篇文言文解词总汇

初三语文组2011年【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时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10、信:真诚,诚实。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4、殆:有害。15、女:同“汝”,人称代词,你。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聪明,智慧。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齐,相同。18、弘毅:刚强,勇毅。19、凋:凋谢。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七年级下册】

2、口技

1、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2、会:适逢,正赶上。

3、厅事:大厅,客厅。

4、施:设置。

5、屏障zh àng:屏风.围帐等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6、团坐:围绕而坐。

7、少顷:一会儿。

8、但闻:只听见。但,只。

9、满坐寂然:全场都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10、欠伸:打呵欠,伸懒腰。11、呓语yì:说梦话。12、既而:不久,紧接着。13、抚:抚摸,安慰。14、乳:名词作动词,喂奶。15、呜:指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16、絮絮xù:连续不断的说话。17、一时:同时。18、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19、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20、默叹:默默地赞叹。21、未几:不久。22、齁声hōu:打鼾。23、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24、倾侧:翻倒倾斜。25、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26、中间:其中夹杂着。27、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28、曳屋许许声yèhǔ:(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2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形容声音之杂。30、虽:即使。31、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32、名:说出。33、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33、股:大腿。34、战战:打哆嗦,打战。

35、几jī:几乎。

【八年级上册】

3、桃花源记

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2、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缤纷:繁多的样子。

4、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4、要:通“邀”,邀请。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17、具言:详细地说出。18、叹惋:感叹、惋惜。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20、及郡下:到了郡城。2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3、遂:终于。24、规:计划。25、未果:没有实现。26、寻:随即,不久。27、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4、陋室铭

1、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1、案牍:官府的公文。12、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5、爱莲说

15、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16、蕃:多。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18、染:沾染(污秽)。19、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22、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23、焉:助词。24、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26、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27、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2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2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0、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6、三峡

1、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

综合性地理著作。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3、亭午:正午。4、夜分:半夜。5、曦:日光,这里指太阳。6、襄:上。7、沿:顺流而下。8、溯:逆流而上。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10、疾:快。11、素湍:白色的急流。12、回清:回旋的清波。13、绝巘:极高的山峰。14、飞漱:急流冲荡。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16、晴初:天刚晴。17、霜旦:下霜的早晨。18、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7、记承天寺夜游

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3、相与:共同、一起。

4、中庭:院里。

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八年级下册】

8、与朱元思书

1、选自《艺文类聚》。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2、共色:一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4、自富阳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

5、缥碧:青白色。

6、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7、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8、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9、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10、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11、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12、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13、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14、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15、相鸣:互相和鸣。16、嘤嘤: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17、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18、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19、鸢飞戾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20、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1、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22、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23、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24、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25、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9、马说

1、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2、祗:只是。

3、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4、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5、一食:吃一顿。

6、或:有时。

7、食:通“饲”,喂。

8、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9、且:犹,尚且。10、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11、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1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13、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14、临:面对。1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16、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0、送东阳马生序

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2、致:得到。

3、假借:借。假,借。

4、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5、走:跑。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以是:因此。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1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15、叱咄:训斥,呵责。16、至:周到。17、俟:等待。18、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19、穷冬:隆冬。20、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肢:通“肢”。

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23、汤:热水。24、沃灌:浇洗。25、衾:被子。26、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27、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28、缨:帽带。29、腰:腰佩。腰,用做动词。30、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1、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32、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33、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3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11、小石潭记

1、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屿:小岛。

9、嵁:不平的岩石。10、翠蔓:翠绿的藤蔓。1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13、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1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15、佁然:呆呆的样子。16、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17、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19、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20、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21、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22、清:凄清。23、隶而从:跟着同去的。24、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12、岳阳楼记

1 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属:通“嘱”,嘱托。

7、胜状:胜景,好景色。

8、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11、大观:雄伟景象。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尽。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16、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19、淫雨:连绵的雨。20、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22、排空:冲向天空。23、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28、景:日光。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32、锦鳞:美丽的鱼。33、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38、何极:哪有穷尽。

39、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41、求:探求。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45、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47、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4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13、醉翁亭记

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

6、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意:情趣。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9、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10、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11、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12、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13、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14、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15、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6、休于树:在树下休息。17、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19、陈:摆开。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21、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22、弈:下棋。

2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24、苍颜:脸色苍老。2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愿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26、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27、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8、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30、谓:为,是。

14、满井游记

1、选自《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2、燕:指北京地区。

3、冻风时作: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冻风,冷风。

4、局促:拘束。

5、廿日:二十二日。

6、稍和:略微暖和。

7、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8、若脱笼之鹄: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9、于时:在这时。10、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11、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12、新开:新打开。

13、匣:指镜匣。14、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15、娟然:美好的样子。16、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17、梢:柳梢。18、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19、麦田浅鬣寸许:意思是麦苗高约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20、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21、劲:猛、强有力。22、浃:湿透。23、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24、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25、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26、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27、适,正好。28、恶能:怎能。

【九年级上册】

15、出师表

1、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4、殊遇:优待,厚遇。

5、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6、光:发扬光大。

7、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光大。也作“恢宏”。

8、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

譬喻。义,适宜、恰当。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臧否,善恶。10、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12、理:治。13、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1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15、简拔:选拔。16、遗:给予。17、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咨,询问。18、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19、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20、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2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2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3、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24、驱驰:奔走效劳。25、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26、尔来:那时以来。27、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28、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29、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30、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31、攘除:排除,铲除。32、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兴办、增加。33、慢:怠慢,疏忽。34、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

35、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36、雅言:正言。37、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补)1、宫中:指皇宫中。2、府中:指朝廷中。

【九年级下册】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选自《孟子·告子下》。

2、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 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任:责任,使命。

5、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6、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7、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8、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9、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0、曾益:增加。曾,通“增”。11、恒过:常常犯错误。1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13、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4、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则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1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17、入:指在国内。18、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19、出:指在国外。20、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1、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22、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17、鱼我所欲也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勿丧:不丢掉。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11、蹴:用脚踢。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14、辩:通“辨”,辨别。15、何加:有什么益处。16、奉:侍奉。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19、已:停止,放弃。20、本心:本性,天良。

18、曹刿论战

1、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场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3、间:参与。

4、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对:回答。

9、徧:通“遍”,遍及,普遍。10、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11、加:虚报。12、信:实情。13、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14、福:赐福,保佑。15、狱:案件。16、虽:即使。17、察:明察。18、情:(以)实情判断。19、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20、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1、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22、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3、鼓:击鼓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4、败绩:大败。25、驰:驱车(追赶)。26、辙:车轮轧出的痕迹。27、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28、逐:追赶、追击。29、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30、故:原因,缘故。31、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32、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33、再:第二次。34、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5、测:推测,估计。36、伏:埋伏。37、靡:倒下。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7、旦日:第二天。

8、明日:第二天。

9、弗如远甚:远不如。10、美我:认为我美。11、私:动词,偏爱。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15、面刺:当面指责。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1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18、时时:不时,有时候。

19、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20、期年:满一年。21、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1、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②衣食所安【养生】 ③安能辨我是雄雌▲君谓计将安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⑤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2、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挨着、靠近】 ②比至陈【等到】 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相比】 3、鄙: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见识短浅、目光短浅】 4、兵: ①可汗大点兵▲上使外将兵▲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士兵】 ②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革非不坚利也▲,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5、并: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并且】 ②而两狼并驱如故▲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一起、一齐】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④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 6、策: ①束手无策【方法】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通“册”,记载、记录】 ③执策而临之【鞭子】 ④策之不以其道【用鞭打】

7、诚: ①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宜开张圣听▲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③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果、果真】 8、乘: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骑】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车辆】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 9、从: 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便舍船,从口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自、由】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 ③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一狼仍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跟从、跟随】 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顺着、随着】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⑥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在】 ⑦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悠闲自如】 ⑧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听从、顺从】 ⑨赠从弟【堂房亲属】 10、殆: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大概】 11、道: ①任重而道远▲道渴而死▲会天大雨,道不通▲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道路】

(完整)初中文言文常用字及注释

常用字注释 安:①安宁,安定;②稳定,稳固;③安逸,安乐;④安心;⑤安放,设置;⑥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哪里 比:①并列,挨着;②副词。接连地;③勾结;④及,等到;(①~④旧读bì)⑤顺从,和顺;⑥比较。⑦比喻 鄙: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缘的地方;③庸俗,浅陋;④看不起,轻视;⑤谦词。谦称自己。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 并:①合并,吞并;②一起,一并;(除③外,其余念bìng)③bǐng。通“屏”(摒)。抛 弃;④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⑤并行,并列;⑥一起,一齐;⑦bàng(棒)。依傍,沿着;⑧合并,兼并; 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③成编的竹简;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⑤策问。⑥计策,计谋;⑦古代占卜用的蓍草。; 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乘:①驾车,驱马拉车;②登,升;③趁着,凭借;④压服,欺压;⑤追逐;⑥计量,计算;⑦shèng(剩)。春秋时晋国史书叫做“乘”;⑧shèng(剩)。量词; 从: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参与;④由,自;⑤堂房亲属;⑥副,与“正”相对;⑦ zòng(纵)。南北方向。⑧zòng(纵)。放纵,纵容;⑨【从容】1.不慌不忙,2.怂恿,鼓动人做坏事; 殆:①危险;②近于;③副词。大概,恐怕;④通“怠”。懒惰; 道:①路;②规律,道理;③指道家,道教;④主张,思想,学说;⑤从,由;⑥说,讲; ⑦dǎo(导)。引导;⑧dǎo。通,疏导;(⑦、⑧后写作“导”)⑨量词;⑩古代行政区域名;堵:①古代建筑墙的单位 而: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②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 承等关系。③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④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⑤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⑥如,像; 凡:①凡是,表示概括;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 方:①方;②古代代称面积的用于,“方十里”即纵横十里;③方向,方位;④地的代称;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字)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比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兵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诚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赠从弟》) 旦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堵墙环堵萧然。(《五柳先生传》) 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 凡①凡是凡.所应有。(《口技》)②总共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方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③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奉①通“俸”,侍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负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孤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词语归类整理

一词多义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生(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泽被后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3、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4、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称1、相当(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 不如徐公美)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远出海门) 2、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君谓计将安出)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3、告辞,辞别(旦辞爷娘去) 次1、编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 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1、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2、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得) 2、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3、敌对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度:1、du?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度以失 期)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恶: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1、行动、发动。 2、发射。(万箭齐发)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1、总共。(凡三往) 方:1、方圆。(方七百里) 2、方向。(北方有侮臣者) 3、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 4、将要。(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pǐ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等)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相扶将《木兰词》)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bì)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富:1富有、充足,多(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 富/成语:年富力强)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互相(更相庆) 3、再、又(更上一层楼) 4、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1、如果(苟富贵,无相忘)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 如故) 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 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 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归:1、归依,同行(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过: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2、犯过失(人恒过)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2018)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②衣食所安 ③安能辨我是雄雌▲君谓计将安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多歧路,今安在 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比至陈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③ 备:前人之述备矣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犹得备晨炊 本:本在冀州之南此之谓失其本心 奔:屠乃奔倚其下猛浪若奔 毕:吾与汝毕力平险群响毕绝录毕,走送之 薄: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厚积薄发 鄙: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兵:①可汗大点兵▲上使外将兵▲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②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革非不坚利也▲,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②而两狼并驱如故▲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似曾相识燕归来 称:不能称前时之闻不以千里称也先帝称之曰能袒右,称大楚 出:奋袖出臂不复出焉皆出酒食不敢出一言以复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君谓计将安出 辞:辞去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 次: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策:①束手无策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③执策而临之 ④策之不以其道 诚:①帝感其诚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宜开张圣听▲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乘: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从: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便舍船,从口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一狼仍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⑥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⑦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⑧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⑨赠从弟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中考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比 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 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乘 ①[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旦 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而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 凡 ①凡是凡.所应有。(《口技》) 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③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奉 ①通“俸”,侍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负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更 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孤 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 (《愚公移山》) 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 两股.战战。(《口技》) 故 ①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②所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固 ①顽固、固执汝心之固.。 (《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完整)初中部编版必背文言文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寺词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完整word版)最全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最全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

初中文言文词语大全分解

第一册 一、一词多义现象: 1、之 (1)代词(人、物、事情) a、公与之乘(他) b、悉以咨之(他们) c、而忘操之(尺码) d、嘱予作文以记之(修岳阳楼这件事) e、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f、谨食之(蛇) (2)不译 ①主谓之间:是吾剑之所从坠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 ③其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④语气助词公将鼓之 (3)“的”:故时有物外之趣方为秋田之害 (4)“到、往”:辍耕之垄上 2、足 (1)脚:自度其足(2)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3)值得:不足为外人道者(4)充足:近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自 (1)自己:自度其足(2)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如果:自非亭午夜分(4)在:自三峡七百里中 4、度 (1)测量:非相度不得其情(2)量好的尺寸:宁信度 (3)度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估计、推测:度已失期(5)量长短:先自度其足 5、以 (1)用:何不试之以足徐喷以烟(2)把:以丛草为林 (3)如、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因为:岁以大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可以为师矣 (6)以致:以伤先帝之明以塞忠谏之路也 (7)来、用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8)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9)拿:悉以咨之(10)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11)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6、其 (1)他、他的:置之其坐(2)它、它的:使其冲烟飞鸣 (3)自己的:常蹲其身(4)这:其间千二百里 (5)其中:不能名其一处也(6)难道:其真无马耶 (7)恐怕:其真不知马也(8)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7、或 (1)有:或王命急宣(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3)有时:而或长烟一空(4)有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5)或者: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8、绝 (1)断:沿溯阻绝(2)极:绝巘多生怪柏佛印绝类弥勒(3)消失:哀转久绝群响毕绝 (4)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极点:以为妙绝(6)停:猿则百叫无绝 9、为 (1)因为:项为之强(2)替、给:为天下唱 (3)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同“谓”:孰谓汝多知乎(5)成为:方为秋田之害悉为两段 (6)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予群众所得 (7)做:唐人尚未盛为之(8)刻:每字为一印不以木为之者(9)算是:未为简易(10)发明:又为活板 (11)作为:满铁范为一板(12)强调:则极为神速 (13)行为:行弗乱其所为(1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15)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6)相当于“于”:为其来也 10、岁 (1)年成:岁以大穰(2)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3)每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1、方 (1)正:方出神(2)方圆:方七百里(3)将要:今方(4)方向:而尝极东方(5)才:方两三级 12、如 (1)像:果如鹤戾云端如有所语

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释?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相当于“而且”,“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学而时习之”。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温故而知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曲肱而枕之 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之】 1.用作代词: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意义限初中课文涉及) 七上: 1、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2、舍:(1)舍弃、丢下;——便舍船。(2)房屋。——屋舍俨然。 3、去:(1)离开;——去国怀乡。(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3)消除。——杀三虫,去死肌。 4、戏:(1)玩耍;——元方门外戏。(2)开玩笑—— 5、委:(1)舍弃;——相委而去(2)委托—— 6、引:(1)拉、牵拉;——下车引之(2)延长;——属引凄异 (3)引导;(4)吸引。 7、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8、说:通“悦”,高兴——不亦说乎 9、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 10、省:反省、自我检查——吾日三省乎已。 11、逾:越过。——不逾矩。 12、故:(1)旧的,以前的;——温故而知新 (2)(的)原因;——公问其故(一般在句末) (3)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4)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在句首) 13、矩:(1)规矩;(2)法度——不逾矩 14、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 15、堪:(1)能忍受;——人不堪其忧(2)能胜任—— 16、广:(1)增加、增长;——非学无以广才(2)扩大、扩充——请广于君 17、庐:房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慢:懈怠——淫慢则不能励精 19、励:振奋——淫慢则不能励精 20、并:一起。——并怡然自乐 21、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2)敌人——盖以诱敌《狼》 (3)势力、地位相当。译为:匹敌、相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意:(1)神情;——目似瞑,意暇甚 (2)想要、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意思、心意。——鸣之不能通其意。(4)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5)意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3、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24、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七下: 1、但:只、仅仅——无他,但手熟耳 2、治:(1)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治理 3、过:(1)经过;——及鲁肃过寻阳(2)拜访、造访;——过故人庄 (3)错误、过错。作动词时译成犯过错。——面刺寡人之过/人恒过,然后能改4、兵:(1)士兵、军队;(2)兵器、武器

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汝安.知鱼乐(哪里) 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2.卑: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4.被: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5.本:臣本.布衣(本来)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本) 6.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浅陋) 7.比: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比.至陈(bì,等到) 8.毕:毕.力平险(尽,用 尽) 群响毕.绝(全部) 录毕.,走送之(完毕) 9.别:士别.三日(分别) 与世无别.(区别)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 驱之别.院(另外) 10.兵: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器) 上使外将兵.(士兵) 11.病:未果,寻病.终(得 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贫困) 12.薄:薄.暮冥冥(迫近, 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13.策: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14.长: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cháng,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木兰无长.兄(zhǎng,排行 最大) 而或长.烟一空(大片) 幼有所长.(成长) 以君为长.者(敦厚) 宋无长.木(多余的) 15.尝:未尝.识书具(曾经) 16.朝: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 17.称:称.之曰能(chēng, 称赞) 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相 当,配合) 18.诚: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 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苏(果真,如果) 19.惩:惩.山北之塞也(苦 于)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复习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复习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岳阳楼记》谪守()越明年( ) 百废具兴( ) 属予作文( ) 胜状( )衔远山( ) 横无际涯( ) 朝晖夕阴( ) 大观也()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浊浪排空( )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 ) 薄暮冥冥(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长烟一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 ) 古仁人之心( ) 不以物喜( ) 是进亦忧()微斯人( ) ( ) 吾谁与归( ) 《醉翁亭记》 名之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临溪而渔()非丝非竹()( ) 树林阴翳()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佳木秀而繁阴()饮少辄醉()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岩穴暝()伛偻提携() 泉香而酒冽()宴酣之乐()弈者胜() 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者()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陈涉世家》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 怅恨久之()苟富贵()安知()適戍渔阳() 屯大泽乡()皆次当行()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今亡亦死()等死()以数谏故()楚人怜之() 为天下唱()卜者知其指意()然足下卜之鬼乎() 念鬼()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固以怪之矣()()间令()往往语() 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忿恚尉() 尉果笞广()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藉第()宁有种乎()徇蕲以东() 比至陈()被坚执锐()刑其长吏()《出师表》 中道崩殂()益州疲弊()盖追先帝之殊遇()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以昭陛下()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 计日而待()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深入不毛()叹息痛恨()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斟酌损益()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临表涕零()()往来二十有一年矣() 《曹刿论战》 齐师伐我()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何以战()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既克() 一鼓作气()再而衰()难测也() 望其旗靡()故逐之()() 《唐雎不辱使命》 易安陵()大王加惠()其许寡人()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怫然怒()以头抢地() 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句整理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句整理 伤仲永王安石 一、重点字词: 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就:完成) 5、邑人奇之(奇: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宾客: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11、泯然众人矣(泯然: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于:比)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于:被) 14、伤仲永(伤:哀伤、伤感) 15、养父母(养: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17、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20、固众人(固:本来) 21、即书诗四句(书:写) 二、重点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译: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口技林嗣环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京口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 5、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 6、满坐寂然(“坐”同“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