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UFH组总有效率达%,LMWH组总有效率达%,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两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可造成下肢血流障碍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可能发生急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肺栓塞,预防血栓后综合征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抗凝治疗是DVT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侧枝循环,防止再发血栓。本报告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DVT,比较它们的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4月~2007年4月诊断为DVT的病例85例,普通肝素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4岁~70岁,平均年龄(50±14)岁。其中单纯DVT 12例,伴随2型糖尿病4例,骨折4例,妊娠4例,高血压病4例,剖宫产术后2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子宫切除术后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闭塞性颅脑损伤1例,宫颈癌放疗术后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干燥综合征1例,合并肺栓塞1例。低分子肝素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1±12)岁,其中单纯DVT 14例,伴随骨折6例,2型糖尿病5例,高血压5例,妊娠3例,脑梗死2例,肺癌2例,乳腺癌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睡眠呼吸暂停1例,贫血1例。所选病例均经血管彩超明确诊断DVT。

诊断标准[1]

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肢肿胀、疼痛、发热、皮温增高,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Homan征阳性,肿胀严重者可导致肢体供血障碍而出现青肿等。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小腿损伤性血肿等疾病。②肢围的测定:以髌骨上15 cm和髌骨下10 cm测量患肢及健侧肢围,求出肢围差,可作为观察治疗的标准之一。③血管彩超检查:下肢静脉彩超示病变的深静脉管腔内有实质性回声,部分或全部占据血管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超检查,以确定血栓形成的部位,阻塞程度及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手段。

给药方法

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钙6 150 U腹部皮下注射,每1次/12 h,至少应用5 d。24 h~48 h加用口服华法令,初始剂量 mg/d~ mg/d,重叠4 d~5 d,连续2 d测得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达~或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至对照值的倍~倍时,停用LMWH,单用华法令抗凝,疗程3个~6个月,期间根据INR调整华法令用量,使INR 维持在~。普通肝素组:普通肝素首剂4 000 U~5 000 U,即80 U/kg静脉注射,然后按18 U/(kg·h)静脉泵入,开始24 h内每6 h测APTT,据APTT值调整剂量,以后每天测APTT两次,APTT达对照值的倍~倍时加用口服华法令,华法令初始剂量 mg/d~ mg /d,与普通肝素重叠4 d~5 d,连续2 d INR达~或PT延长至对照值的倍~倍时停用UFH,单用华法令,用法及疗程同LMWH组。

疗效判断标准[2]

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无肿胀;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通畅且无返流。②显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轻度肿胀;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通畅但瓣膜功能被破坏,有轻~中度返流。③有效:症状减轻;肿胀基本消退;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部分通畅。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水肿无减轻;血管彩超检查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药物来源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支含6 150 U;普通肝素(天津生物化学制药厂)每支含12 500 U。

统计学处理

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一般资料

LMWH组和UFH组性别、年龄及其伴随症状如患肢肿胀、疼痛、发热、皮温增高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治疗结果

85例DVT患者经LMWH或UFH抗凝后,均取得一定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 >)(见表2)。

不良反应

LMWH组:5例发生出血,发生率%,均为腹部皮下淤斑。UFH组:3例发生出血,发生率%,其中1例消化道出血,1例为大便潜血强阳性,1例为鼻出血。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表2 两组抗凝治疗疗效比较

3 讨论

DVT的三大致病因素为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3]。抗凝治疗可以防止血栓再形成或复发。抗凝剂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但可以防止血栓扩展和新血栓形成,有利于促进血栓早期自溶[4]。而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是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两个抗凝药物,两者抗血栓的机制都是抑制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但有所区别。普通肝素通过干扰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在体内外都有抗凝作用。它作用于凝血酶和Xa因子。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短链剂,它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而发挥其抗凝作用,但不能同时结合凝血酶,因此不能加强抗凝血酶Ⅲ抗凝血酶的作用,仅保留抗凝血因子Xa的作用。与普通肝素对比具有抗Xa因子作用强,抗凝血酶作用弱的特点[5~8]。另外,普通肝素与多种血浆蛋白结合而降低其抗凝活性,生物利用度低,且与其结合的血浆蛋白浓度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其抗凝活性不能预测,用药过程要严格检测APTT。而低分子肝素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低,生物利用度高,其抗凝活性可以预测。应用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无需检测APTT[5],它的半衰期为普通肝素的2倍~4倍。生物利用度高和半衰期长是低分子肝素相对于普通肝素的优点。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疗效确切,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较常见的是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普通肝素抗凝作用复杂,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位点较多,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影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会比较高,而低分子肝素只能结合抗凝血酶Ⅲ,通过抑制Xa凝血因子的活性而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相对少见[5~7]。本观察显示:低分子肝素组总出血率略高于普通肝素组,但均为皮下瘀斑,普通肝素组总出血率较低,其中1例为较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经停药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出血很快停止。

总之,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有较好的疗效。低分子肝素的主要优点是:使用方便,不需检测血凝系列,出血的发生率极低。普通肝素在密切监测APTT的条件下亦安全有效。本观察显示两组患者均无血小板减少现象。

低分子肝素与肝素区别

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 21:21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平均分子量1到12KD.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

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

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

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

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

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钠与低分子量肝素钠在临床应用上有什么不同

肝素的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

用于心肌梗死、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和心血管手术时栓塞等。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DIC)的高凝期

可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但DIC的低凝期禁用,避免加重出血。

3.其他?

体内外抗凝,用于输血,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的抗凝。

低分子量肝素

抗凝作用弱,抗栓作用较强。对Ⅹa抑制作用强,对Ⅱa的抑制作用弱。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

用于深部静脉血栓或手术后血栓形成。

肝素分类

(1) 普通(标准)肝素是由猪或羊黏膜提取,平均分子量为15000,相当稳定。

(2) 通常把分子量小于6000的称为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半衰期较长,抗血栓效果好,而抗凝出血倾向较弱,有取代普通肝素的趋势。近年临床常用的有:达肝素钠(法安明)、依诺肝素钠(克赛)、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那屈肝素钙)。(3) 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肝素制剂中还有低抗凝活性肝素、改构型肝素、类肝素等, 这些药物特点是具有低抗凝、高抗栓、作用时间长和出血作用少的优点,很有开发前途。

肝素钠:本品系自猪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作用。它对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均有影响,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口服不吸收,皮下、肌肉或静脉给药均吸收良好。

肝素钙与肝素钠作用相似,但本品皮下注射后不减少细胞间毛细血管的钙胶质,也不改变血管通透性,基本上克服了肝素钠皮下注射易致出血的副作用。本品还有明显的抗肾素和抗醛固酮的活性。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297-02 【摘要】目的:是研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常规用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 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

性。治疗组30例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AxaIU,Bid×10d;对照组32例用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qd×10d。开始用药时间均在起病48h内。结果: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出血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舒血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分子肝素钠是从猪肠黏膜制备的肝素钠通过可控亚硝酸解聚作用而生产的,它是由强酸性的硫酸化多糖链组成的,其平均相对分子量为3500~5500道尔顿,它保留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抗凝血活性低,出血不良反应小。我院于2006年1~12月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符合48h内发病,超过48h不计在内,经头颅CT确诊并排除脑出血,肌力在4级以下,首次发病或过去患病后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符合上述标准者共62例,入院后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对照组)。治疗组共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岁。对照组共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

给药方法: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钠(Clexane Injection,依诺肝素钠,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生产)(4000AxaIU)。采用腹壁前外侧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10d为1个疗

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每天1次,连续10d。两组中对于合并、、肺内感染患者均对症处理。同时所有病例均在48h内用药。

辅助检查: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1天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查。

疗效判定:按照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评分标准评分[1],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3,7及14d各测定1次,转归分五个等级: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着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死亡。

2 结果

用药后两组功能恢复差异(见表1):从表1中看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1,3,7,14d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

用药后两组疗效比较:低分子肝素钠组痊愈率40%,总有效率%。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说明低分子肝素钠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均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无损害。两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变化不大。

不良反应:治疗组头颅CT复查未见出血灶。

3 讨论

人体血管内血栓形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动脉内和静脉内的血栓生成亦有所不同。在动脉循环中的血小板黏附于病变的内膜处并释放ADP,血小板聚集也随之发生,白色血栓相继形成,当动脉腔内血流缓慢时则出现血液淤滞,凝血得以启动,在白色血栓周围形成红色血栓。起初形成的以血小板为主要成分的白色血栓不稳固,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可激活凝血瀑布,凝血酶得以生成,凝血酶不仅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而且更重要的作用是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则可使血栓更加牢固。而抗凝治疗的目的正是作用于抗凝血过程,减少血管腔内血栓和栓塞形成,防止血管阻塞及由此而引起的缺血性损害。因肝素本身可引起血小板,使出血的频度增加,故临床应用有一定危险性。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抗凝血酶而加强抑制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低分子肝素钠对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黏附性的影响比肝素小。低分子肝素钠保留了肝素抗凝的活性,却不影响血小板及其功能,对出血时间无影响。由于低分子肝素以抗Xa活性为主,且不易与血小板因子4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伴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减少,故出血危险小。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低分子肝素钠5000 u 腹壁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5天,14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和%,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和%(P<)。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有显着的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用前景。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对脑梗死的治疗,超早期(3~6 h)可选择溶栓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并不能在此时段接受治疗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从临床实际看,并发脑出血及再梗死的风险较大。患者家属不易接受,医生承担风险太大。事实上开展溶栓治疗的医院很少。低分子肝素钠对脑梗死治疗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现将我院自2004年2月~2006年8月期间的住院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入选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诊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CT确诊;(2)发病时间72 h内;(3)年龄小于75岁;(4)血压低于200/120 mmHg;(5)血小板正常;(6)近期无手术史及出血史;(7)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血液系统疾病。

病例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3±12)岁,其中高血压34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4±10)岁,其中高血压32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治疗前两组均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评分。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治疗组:轻型10例,中型22例,重型8例。对照组:轻型11例,中型20例,重型7例。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伴发疾病、既往史差异无显着性(P>)。

治疗方法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PT、KPTT等。两组常规应用藻酸双酯钠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调控血压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江

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00 u腹壁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5天。观察指标:(1)出血现象:局部瘀点、瘀斑不需停药,热敷,广泛皮下出血则停药;(2)肌力改善等情况[3];(3)PT、KPTT。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14天,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再度评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0级;(2)显着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自理;(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或增加18%以内;(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统计学方法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效果经治疗,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副作用治疗组有32例出现局部瘀点、瘀斑,无一例广泛皮下出血及颅内出血、再梗死。治疗前后PT、KPTT无明显改善。

3 讨论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主要是纤维蛋白质等各种因素参与下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黏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出现坏死区及周围形成缺血半暗带。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有部分血液供应,留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正常脑细胞血流量50 ml/100 min以上,如果血流量低于18 ml/100 min则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半暗带脑血量介于18~50 ml/100 min

之间)。如果缺血半暗带血流迅速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损伤仍然可逆,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可逆损伤神经元是脑梗死治疗的关键。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分离得到的一些组分或裂解后产生的片断,其相对分子量4000~ 6500 D[5]。具有凝血酶Ⅲ依赖性抗Ⅹa因子活性及纤维蛋白酶原活性。其抗Ⅹa因子和抗Ⅱa因子的比值为∶1。抗血栓优于普通肝素,抗凝血作用无明显差异,出血危险小,生物利用度高(皮下给药利用度明显提高,接近98%)。对KPTT影响不明显,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和疗效准确,无需药物监测。半衰期长( h左右)。

1982年低分子肝素作为肝素类第二代制剂开始应用于临床。早期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高凝状态,迅速溶解微血栓,抑制血栓扩展,降低血栓扩大几率和进一步血管阻塞,预防再次血栓形成。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侧支循环,促进血管再通,利于缺血半暗带供血而起到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6]。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给药方便,无需特殊监测,安全高效,费用较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是治疗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低分子肝素钠与脉络宁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1)

【摘要】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并低分子肝素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脉络宁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治疗组)及复方丹参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点,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钠每次5000U,每日2次脐周皮下注射,10天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结论脉络宁注射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近期疗效好。

【关键词】脑梗死进展性脉络宁低分子肝素钠临床观察

进展性脑梗死后24~72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发展加重,3~5天达高峰,个别7~15天仍不稳定,临床治疗也难以逆转其病程,而使病死率、致残率增加,我们应用脉络宁注射液并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近3年来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并排除颅内出血,发病至入院1~72h,共计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 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8~71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显着性(P>)。

病例诊断标准该组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点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钠每次5000U,脐周皮下注射,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250ml中静点,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以及处理相应的并发症。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流变学等以及神经评分功能缺损程序(NDS)。

疗效判定按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1]。基本痊愈:NDS减少≥90%;显着进步:NDS减少46%~89%;进步:NDS减少18%~45%;无变化:DNS减少或增加17%;恶化:NDS增加18%以上。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治疗10天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见表3。

不良反应治疗组皮下注射部位紫癜15例,未见其他出血现象及不良反应。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结果比较注:治疗组前后对比,#P<

3 讨论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主要是在各种因素参与下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黏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出现坏死区及周围形成缺血半暗带。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有部分血液供应,留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正常脑细胞血流量 50ml/100min以上,如果血流量低于18ml/100min则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半暗带脑血量介于18~50ml/100min之间)。如果缺血半暗带血流迅速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损伤仍然可逆,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可逆损伤神经元是脑梗死治疗的关键。进展性脑梗死据文献报道约占所有脑卒中发生的26%~43%,主要发病机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同时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机制,使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与红

细胞一起形成牢固的血栓,最终使动脉管腔狭窄,狭窄的血管腔又使血流缓慢,甚至停滞,使已形成的血栓向近心端发展延长,加重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梗死区逐渐扩大,临床上表现为神经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因此,抑制血栓的蔓延,抢救半暗带是防止脑梗死进一步扩大、进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以好转,是改善进展性脑梗死预后的关键。血流变学紊乱是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血粘度增高时脑血流量下降二者呈反比。脉络宁注射液是由玄参、牛膝等中药制成的复方静脉滴注剂。具有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的功效。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改善凝血、改善血液流变性、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清除自由基、提高组织和器官抗缺血缺氧能力,同时增加血流量,并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扩张脑血管外围血管和冠状动脉等作用。低分子肝素钠可抑制凝血因子活性[2],有以下优点:(1)抗FXa/FⅡa比值大,因此APTT 延长不明显,出血不良反应减少;(2)可使血小板凝聚力降低;(3)使血管壁的血小板第Ⅳ因子游离减少,半衰期可延长2倍,生物利用度增加。尤其是抑制血凝过程的中枢环节Xa因子,具有抗凝、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皮下注射利用率高。本品抗Xa /APTT活性比肝素大,极少增加出血倾向,治疗剂量一般不引起严重出血。

早期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高凝状态,迅速溶解微血栓,抑制血栓扩展,降低血栓扩大几率和进一步血管阻塞,预防再次血栓形成[3]。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侧支循环,促进血管再通,利于缺血半暗带供血而起到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我们应用脉络宁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钠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治疗,与对照组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着下降,病情进展得到逆转,明显改善预后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 抗凝对比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为O.5~3万。由于其生物活性不一,仅低分子的1/3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高分子部分易致出血、血小板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范围应用受限。为此,近年国内外致力于低分子肝素的开发,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血的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极小,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而禁忌症少,因而倍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血液透析:普通肝素虽为透析时的常用抗凝剂,但抗凝效价欠稳定,易致血小板减少、出血危险性大,久用尚有骨质疏松和脂类代谢紊乱之虑。近年尝试低分子肝素,发现该药抗凝血作用良好,不发生出血和脂代谢紊乱。推荐为普通肝素的安全、有效替代品。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各制品之间,因分子量、血浆清除率、剂量、用法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彼此间应视为明显不同的制剂,不可混用。

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生殖与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生殖及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在妇产科疾病、生殖及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是在复发性流产保胎中使用频繁。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功能让很多未曾使用过该药的同行甚为忧虑,担心用药后造成母体和/或胚胎出血。为了让更多的同行学会正确使用低分子肝素,我将低分子肝素在妇产科、生殖及复发性流产中的使用做了简述,每种病症都注明具体用药方法和疗程。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 血栓前状态 因持续高血凝状态而导致的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称为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又称为易栓症。这种血栓前状态不一定发生血栓性疾病,但可能选择性影响子宫胎盘循环而导致胎盘发生微血栓,形成胎盘纤维沉着、胎盘梗死灶,从而引起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发育不良或流产。妊娠期发生血栓前状态的患者复发性流产(RSA)发生率很高。 PTS不是一种疾病,不能预示血栓栓塞性疾病或病理过程即将发生、何时发生或必然发生,但在一定条件或诱因下有利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严重者造成孕产妇死亡。 易栓症分为获得性易栓症和遗传性易栓症。前者主要指抗磷脂综合征(APS)、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机体存在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等。后者主要包括蛋白S(PS)缺陷症、蛋白C(PC)缺陷症、抗凝血酶Ⅲ(AT-Ⅲ)缺陷、F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变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亚甲基四氧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等。 1、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0.05-0.1/d;或波立维75mg/d;或磺吡酮0.2、tid;或双嘧达莫25-50mg,tid;或噻氯匹定0.25,每日1-2次。以上药物单独使用或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 2、低分子肝素 预防性用药:排卵后即开始低分子肝素治疗,帮助定植、胎盘形成,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1支,如依诺肝素4000U或速碧林4100U或达肝素5000U。根据文献报道有多种方法。 ①持续用到产后6周; ②D-二聚体(DD)降至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停药; ③妊娠12周停用; ④孕23周评估胎儿体重正常可停用肝素。 根据D-二聚体水平选择药物剂量: 早孕时DD0.75-1.5mg,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1支;DD1.5-3.0mg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2支;3-6mg每天注射低分子肝素3支; 孕12周以上DD≥1.5倍时每天注射LMWH1支。 抗凝治疗:在静脉血栓栓塞初发作后通常需要6个月的抗凝治疗,每天注射LMWH2支。既往有血栓史,在妊娠前就开始用LMWH抗凝治疗,产后继续抗凝治疗6-12周。 LMWH可在阴道分娩后4~6小时或剖宫产后6~12小时重新开始,或可改为口服华法令;二者均不影响哺乳。 监测肝素治疗的指标主要为APTT,使肝素剂量控制在健康对照的1.5-2.0倍为宜。超过2倍减量或停药。 3、D-二聚体全孕期参考值 未孕 0-0.55mg 孕<13周 0-0.7mg 孕14-20周 0-1.7mg 孕21-27周 0-2.8mg 孕28-34周 0-3.25mg 孕>35周 0-3.5mg

低分子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区别

有区别的,首先分子组成上,肝素阴离子一个是结合一价的钠离子,另一个是结合二价的钙离子。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上,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医学发展的趋势是低分子肝素钙,是肝素钠的在加工产物。保证了肝素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低分子肝素前体是肝素,而肝素是从猪大肠提取的。肝素是一类物质。通过裂解得到了依诺肝素、那曲肝素、达肝素、国产低分子肝素(克赛的裂解方式是制造工艺是不能仿制的)。由于裂解方式有差别得到了不同分子量和抗xa 与抗iia的比值不同(克赛比值最大4:1),导致抗凝的效果不同。所以国内的靠离子区分(不严谨)。 注: 低分子肝素是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仿制和传统意义上的仿制是不同的。 欧盟理事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及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等权威机构的共识是: 不同的生物制剂产品之间是不能互换的。这提示在临床选择药物时,应牢记不能仅凭仿制产品声称具有与依诺肝素相同的分子量、抗因子Xa或抗因子Ⅱa活性,和/或抗Xa/抗Ⅱa比值,就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药理学活性、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肝素(包括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都是抗凝血药。 肝素分类 (1)普通(标准)肝素是由猪或羊黏膜提取,平均分子量为15000,相当稳定。 (2)通常把分子量小于6000的称为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半衰期较长,抗血栓效果好,而抗凝出血倾向较弱,有取代普通肝素的趋势。近年临床常用的有: 达肝素钠(法安明)、依诺肝素钠(克赛)、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那屈肝素钙)。

(3)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肝素制剂中还有低抗凝活性肝素、改构型肝素、类肝素等,这些药物特点是具有低抗凝、高抗栓、作用时间长和出血作用少的优点,很有开发前途。 肝素钠: 本品系自猪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作用。它对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均有影响,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口服不吸收,皮下、肌肉或静脉给药均吸收良好。 肝素钙与肝素钠作用相似,但本品皮下注射后不减少细胞间毛细血管的钙胶质,也不改变血管通透性,基本上克服了肝素钠皮下注射易致出血的副作用。本品还有明显的抗肾素和抗醛固酮的活性

低分子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区别

有区别的,首先分子组成上,肝素阴离子一个是结合一价的钠离子,另一个是结合二价的钙离子。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上,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医学发展的趋势是低分子肝素钙,是肝素钠的在加工产物。保证了肝素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低分子肝素前体是肝素,而肝素是从猪大肠提取的。肝素是一类物质。通过裂解得到了依诺肝素、那曲肝素、达肝素、国产低分子肝素(克赛的裂解方式是制造工艺是不能仿制的)。由于裂解方式有差别得到了不同分子量和抗xa与抗iia的比值不同(克赛比值最大4:1),导致抗凝的效果不同。所以国内的靠离子区分(不严谨)。 注:低分子肝素是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仿制和传统意义上的仿制是不同的。欧盟理事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及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等权威机构的共识是:不同的生物制剂产品之间是不能互换的。这提示在临床选择药物时,应牢记不能仅凭仿制产品声称具有与依诺肝素相同的分子量、抗因子Xa或抗因子Ⅱa 活性,和/或抗Xa/抗Ⅱa比值,就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药理学活性、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肝素(包括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都是抗凝血药。 肝素分类 (1) 普通(标准)肝素是由猪或羊黏膜提取,平均分子量为15000,相当稳定。 (2) 通常把分子量小于6000的称为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半衰期较长,抗血栓效果好,而抗凝出血倾向较弱,有取代普通肝素的趋势。近年临床常用的有:达肝素钠(法安明)、依诺肝素钠(克赛)、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那屈肝素钙)。 (3) 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肝素制剂中还有低抗凝活性肝素、改构型肝素、类肝素等, 这些药物特点是具有低抗凝、高抗栓、作用时间长和出血作用少的优点,很有开发前途。 肝素钠:本品系自猪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作用。它对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均有影响,在体内外均有抗

LMWH在抗凝方面较普通肝素的优势

低分子肝素在抗凝方面较普通肝素的优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 肝素类药物抗凝作用机制 临床常规应用的肝素来源于牛肺或猪肠,经去蛋白和糖氨多糖链的降解处理变成分子量5-30kDa,含17-100个糖单位的片段。肝素类药物发挥作用的基本机构单位是戊糖(pentosaccharide)序列,通常只要三分之一的肝素分子含有戊糖序列。 肝素类药物本身不具有直接的可能活性,其作用在于和抗凝血酶(antithrombin)特异地结合,使抗凝血酶的构型发生改变,暴露出活性中心,灭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IIa(凝血酶)、IXa、Xa、XIa和XIIa等丝氨酸蛋白酶类,能够同时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活性。 肝素对因子IIa的灭活有赖于肝素-抗凝血酶-因子IIa三联复合物的形成,这需要糖单位的数目达到18个或者以上,少于18个糖单位不能灭火因子IIa。因子Xa的灭活无需形成三联复合物,少于18个糖单位的肝素仍可使因子Xa灭活。肝素分子多数在18个糖单位以上,对于因子IIa和Xa的灭活比例几乎是一样的;而低分子肝素一半以上的分子小于18个糖单位,不能灭活因子IIa,但仍能灭活因子Xa,因此,低分子肝素灭活因子Xa和因子IIa的比例为2~4/1。 普通肝素的缺点 肝素如果皮下注射,许多肝素分子被细胞外基质结合灭活,余下者才能进入血液;肝素入血后与多种血浆蛋白,与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灭活,导致小剂量肝素的生物利用度明显下降;与肝素结合的血浆蛋白许多是急性反应蛋白,在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下(如疾病的急性期和慢性期),这些血浆蛋白的浓度和结合力会发生变化。基于以上情况,小剂量皮下肝素的效果非常差或者无效;同一剂量肝素在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情况,达到的抗凝活性(APTT)明显不同;有的病人甚至较大剂量的肝素也不能达到有效的抗栓水平,称为肝素抵抗,肝素抵抗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体内抗凝血酶缺乏。 由于细胞外基质、细胞表面的受体和血浆蛋白对肝素的结合会逐渐接近饱和,使得在结合接近饱和之前,肝素的生物半衰期是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延长的,结合与灭活饱和后半衰期保持不变。一个剂量的肝素,其得到的抗凝活性很难或者根本无法预测。 肝素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第4因子是天然的肝素灭活剂,另外,肝素对与血小板或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结合的因子Xa不起作用。肝素可和vWF因子结合抑制vWF因子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也可直接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强,是肝素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肝素可使血小板聚集、破坏,是肝素引起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继发出血的主要原因。以上情况更多见于大分子肝素,其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酶Ⅲ。 肝素制剂的另一缺陷是无法灭活和纤维蛋白或细胞外基质结合了的凝血酶,一旦停用肝素或血浆肝素水平下降,结合的凝血酶造成凝血活性的反弹,是血栓再闭塞的主要原因。 肝素分子结构和大小的不同、代谢和清除的复杂性以及多种生理功能的存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之令狐文艳创作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令狐文艳 【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UFH组总有效率达95.24%,LMWH组总有效率达93.02%,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可造成下肢血流障碍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可能发生急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肺栓塞,预防血栓后综合征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抗凝治疗是DVT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侧枝循环,防止再发血栓。本报告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DVT,比较它们的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4月~2007年4月诊断为DVT的病例85例,普通肝素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4岁~70岁,平均年龄(50±14)岁。其中单纯DVT 12例,伴随2型糖尿病4例,骨折4例,妊娠4例,高血压病4例,剖宫产术后2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子宫切除术后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闭塞性颅脑损伤1例,宫颈癌放疗术后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干燥综合征1例,合并肺栓塞1例。低分子肝素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1±12)岁,其中单纯DVT 14例,伴随骨折6例,2型糖尿病5例,高血压5例,妊娠3例,脑梗死2例,肺癌2例,乳腺癌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睡眠呼吸暂停1例,贫血1例。所选病例均经血管彩超明确诊断DVT。 1.2 诊断标准[1] 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肢肿胀、疼痛、发热、皮温增高,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Homan征阳性,肿胀严重者可导致肢体供血障碍而出现青肿等。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小腿损伤性血肿等疾病。②肢围的测定:以髌骨上15 cm和髌骨下10 cm测量患肢及健侧肢围,求出肢围差,可作为观察治疗的标准之一。③血管彩超检查:下肢静脉彩超示病变的深静脉管腔内有实质性回声,部分或全部占据血管腔。

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普通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0.5~3 万之间。低分子量肝素占1/3,有较强的抗凝作用,而高分子量肝素易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 低分子肝素: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之间的肝素片段。临床常应用的有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因其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凝血因子IV中和,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复合物后,使凝血酶和活化X因子失活,发挥抗凝和纤溶作用;其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皮下注射使用方便、作用稳定而持久、无需做凝血机制监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易透过胎盘屏障,所以在临床抗凝治疗中应用广泛。临床治疗适应症:1、心血管疾病:如联合阿托伐他汀、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可降低再梗死率及死亡率、心脏冠脉支架介入术中及术后血管再狭窄中的应用。2、外周闭塞性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7-14天。3、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48小时内给予低分子肝素 7500IU IH BID*7天。4、休克衰竭期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仅改善机体的高凝血状态,还能纠正和改善抗凝与促凝的活性失衡状态。5、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低分子肝素能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改善了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紊乱,而且对减少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起到有益的预防作用。6、心脏病人妊娠期抗凝,可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7、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及慢性肾功能衰竭,低分子肝素 8U/kg q12h;泼尼松龙 0.5mg/kg.d加入生理盐水 100ml中静滴 2周一疗程,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8、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高凝和血栓前状态的首选药物:低分子肝素4 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10天。9、与血栓通、奥扎格雷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 5000IU IH BID*10-15天。10、对于一些恶性肿瘤病人,低分子肝素易进入肿瘤内部而抑制其生长和癌基因的表达。 不良反应:出血、过敏反应、注射部位出现淤血斑、红肿、疼痛、硬结,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的大片淤青,血肿或坏死。预防:定期检测血凝、正确按压穿刺点,注射完毕后以干棉签压迫穿刺点至少10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避免揉擦,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宝庆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UFH组总有效率达%,LMWH组总有效率达%,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两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可造成下肢血流障碍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可能发生急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肺栓塞,预防血栓后综合征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抗凝治疗是DVT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侧枝循环,防止再发血栓。本报告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DVT,比较它们的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4月~2007年4月诊断为DVT的病例85例,普通肝素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4岁~70岁,平均年龄(50±14)岁。其中单纯DVT 12例,伴随2型糖尿病4例,骨折4例,妊娠4例,高血压病4例,剖宫产术后2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子宫切除术后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闭塞性颅脑损伤1例,宫颈癌放疗术后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干燥综合征1例,合并肺栓塞1例。低分子肝素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1±12)岁,其中单纯DVT 14例,伴随骨折6例,2型糖尿病5例,高血压5例,妊娠3例,脑梗死2例,肺癌2例,乳腺癌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睡眠呼吸暂停1例,贫血1例。所选病例均经血管彩超明确诊断DVT。 诊断标准[1]

血液透析中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比较

血液透析中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比较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抗凝剂是保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质量的关键之一。普通肝素是常用于血液透析的抗凝剂。透析中采用的是全身肝素化法,就是给一个首剂量,然后每小时再给一个维持量,然而不同的患者对肝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患者对肝素的敏感性随时间的不同也会不一样,不能千篇一律。肝素的用量不够就会发生体外凝血,每次透析辉丢失少量血液,这是患者发生贫血的原因之一。遇到有出血倾向患者,肝素必须减少用量或者行无肝素透析。病人常常主诉穿刺针眼处压迫还几个小时还有出血,尤其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更容易加重出血。虽然肝素是血液透析中常用的抗凝剂,但肝素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瘙痒,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高脂血症以及过度出血等。因此,对肝素有较多不良反应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对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中和且对血小板功能亦无明显影响。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临床上用于血液透析的抗凝及预防治疗深部静脉的血栓形成。 同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抗凝作用强,

对血小板、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凝血酶时间影响小。而在血液透析中使用肝素后,透析后的APTT、TT较前明显延长。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透析器凝血、机体出现副作用以及血液透析结束后人工压迫穿刺点止血时间等方面与普通肝素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低分子肝素可防止体外循环凝血,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从而保证透析质量,适用于血液透析又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所以在血液透析中不管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尽量使用低分子肝素,不仅可以防止出血的危险性,还可预防体外循环凝血,大大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 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 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为O.5~3万。由于其生物活性不一,仅低分子的1/3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高分子部分易致出血、血小板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范围应用受限。为此,近年国内外致力于低分子肝素的开发,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血的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极小,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而禁忌症少,因而倍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 血液透析:普通肝素虽为透析时的常用抗凝剂,但抗凝效价欠稳定,易致血小板减少、出血危险性大,久用尚有骨质疏松和脂类代谢紊乱之虑。近年尝试低分子肝素,发现该药抗凝血作用良好,不发生出血和脂代谢紊乱。推荐为普通肝素的安全、有效替代品。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各制品之间,因分子量、血浆清除率、剂量、用法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彼此间应视为明显不同的制剂,不可混用。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 的抗凝对比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为~3万。由于其生物活性不一,仅低分子的1/3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高分子部分易致出血、血小板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范围应用受限。为此,近年国内外致力于低分子肝素的开发,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血的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极小,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而禁忌症少,因而倍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相同与不同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相同与不同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这三种药物,究竟有何区别呢? 1.分子量不同 二、抗凝作用不同

三、药代动力学不同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均可静脉、皮下注射给药,禁止肌肉注射。 普通肝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仅30%;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90%。 普通肝素,可被网状内皮细胞系统清除和降解,少量经肾脏排泄;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发生蓄积,可导致出血。分子量越小,半衰期越长。 普通肝素血浆半衰期约为1~2小时;低分子肝素的血浆半衰期约为5~7小时;磺达肝素的血浆半衰期约为17~21小时,可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鱼精蛋白:只能与分子量较大的普通肝素结合,可完全消除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1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可部分消除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对磺达肝素的抗凝作用无影响。

四、副作用不同 1.出血风险分子量越小出血风险越低。与普通肝素比较,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的出血发生率较低。使用普通肝素时,特别是静脉滴注给药,需要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2.血小板减少症普通肝素可引起致命的血小板减少症,应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控。低分子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也应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控。磺达肝素罕见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对于普通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可用磺达肝素替代。 3.骨质疏松对千接受大剂量(每天大于2万单位)或长期(如3 ~ 6 个月)普通肝素治疗的病人偶尔会有骨质疏松和自发性脊椎骨折。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和磺达肝素很少引起骨质疏松。 4.血钾升高肝素类可抑制肾上腺醛固酮合成,偶尔可引起高血钾,甚至在小剂量时也会发生。温馨提示:与华法林相反,肝素不透过胎盘,不会引起畸形,妊娠期妇女可慎用肝素、低分子肝素和磺达肝素。五、临床应用不同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栓塞和肺动脉栓塞,并用于不稳定性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特别提醒: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可用于支架置入或冠状动脉球囊形成术来预防栓塞。磺达肝素可明显增加导管血栓和冠脉并发症风险,不宜用于PCI患者。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比较_李小琴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比较 李小琴,兰脆霞 (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江西南昌330006)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94(2003)06-0132-01 血液透析中重要的环节是抗凝,正确选择抗凝剂是透析的关键。本文对4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者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6月~10月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20~88岁,平均54.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2例,多囊肾2例。46例患者出凝血时间正常,肝功能正常无合并症等。2 方法 2.1 透析方法 患者均采用费森优斯血透机,透析器为F6,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每次透析时间均为5h,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 2.2 抗凝方法 将46例患者随机分2组(n=23),一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于透析前静脉推注,透析中不再追加,另一组用普通肝素,于透析前静脉推注30mg,透析中持续追加普通肝素5~8mg/h至透析结束前1h停止追加。2.3 观察指标 1) 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透析器及管道不出现凝血块,下机时回收干净彻底,抗凝效果好。 2) 透析中及透析后出血情况: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和淤点淤斑,无消化道、颅内出血。 3) 测定0h、2h、5h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 T),28~49s为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 T),11~16s为正常;出血时间(BT)1~3min,BT>4min为延长;凝血时间(CT)4~12 min,CT>12min为延长;出血点压迫时间大于60min为延长。结果用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3 结果 透析后观察指标比较见附表。使用低分子肝素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内均无残留血,回血干净彻底,透析中和透析后无任何出血现象;而普通肝素透析中有5例透析器有残余血,其它回流干净彻底,透析中有1例并发脑出血,1例眼底出血,2例鼻粘膜、牙龈出血。穿刺点压迫时间低分子肝素组30~60min,平均45min,普通肝素组压迫时间50~100 min,平均75min。 附表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观察指标比较(x±s,min) 药物 AP TT 0h2h5h PT 0h2h5h BT 0h2h5h CT 0h2h5h 低分子肝素29.74±4.6835.32±8.1532.21±3.9812.67±1.5820.21±3.2714.98±1.871.79±0.123.75±0.361.91±0.244.98±2.039.53±10.298.19±3.75普通肝素30.28±5.7261.12±12.1356.6±7.512.25±1.2925.32±5.2121.14±3.921.81±0.216.27±0.115.18±0.364.89±2.122.42±12.1219.97±5.13 两组之间0h相比,P>0.05;两组之间2h、5h相比,P<0.01 4 讨论 低分子肝素从普通肝素衍变而来,其半衰期比普通肝素长2~4倍,且不依赖体重来确定剂量,对APT T影响小,较少诱导血小板减少,[1]同时能达到非常好的抗凝效果。[2]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理论上一般根据体重计算用量,但很难准确判断抗凝是否恰当,存在较大个体化剂量差异,若用量小达不到抗凝效果,管道及透析器中可出现凝血块,影响透析质量,用量大则增加出血危险。尿毒症患者本身由于外周血小板破坏、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能力下降有出血的倾向,透析中用普通肝素抗凝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AP TT增高,因而加重出血。本文中23例采用普通肝素透析患者出血机率明显比低分子肝素组大,1例并发脑出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而使用低分子肝素组无1例出血现象,透析结束后各项指标影响小,多恢复至透析前水平。因此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尤其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更佳。 使用普通肝素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及管道凝血情况,防止发生脑出血。虽然低分子肝素价格比普通肝素高,但对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高度出血倾向患者,建议采用低分子肝素透析。透析过程中有出血现象者,透析结束后用鱼精蛋白静脉推注中和肝素。而血凝度较高患者,管道和透析器出现凝血块,下次透析时可增加肝素剂量。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持内瘘通畅是护理的关键,由于内瘘压迫时间长,必然会影响其寿命。而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AP T T影响小,出血机率小,透析结束后穿剌点压迫时间较普通肝素压迫时间短,因此,应向患者交待清楚,不必过长压迫。 参考文献: [1] 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5 ~236. [2] 朱兰英,吴永贵,毛海萍.单剂量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 的应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6,12(1):32. (责任编辑:罗芳) · 132 ·实用临床医学2003年第4卷第6期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2003,Vol4,No6

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及注意事项

尤尼舒化学名为低分子肝素钙是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纯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盐,具有快速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具有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普通肝素明显延长,出血的危险性较低,无须实验室监测等优点 作用 血液透析体外循环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预防及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法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皱折直到注射完成。 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低分子肝素钙。 用量 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用药剂量为每次85IU/kg,

每日2次皮下注射,间隔12小时。可依据患者的体重范围,按0.1ml/10kg的剂量每12小时注射一次. 注意:对体重大于100kg或低于40kg的患者,估计用量比较困难,可能出现低分子肝素用量不足或出血症状,对这些患者应当加强临床观察。 不良反应 出血是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皮下出血,淤血甚至皮下血肿 血小板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偶有血小板减少症、偶有血栓形成报道,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过敏反应根据临床观察比较少见而且症状较轻。偶见哮喘、鼻炎、发热的过敏现象,极少敏感者可引起荨麻疹。一般无需停药,可给予抗过敏药物。 其他副作用可致选择性醛固酮过少症。抑制肾上腺醛固酮的合成。 注意事项 1. 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杨酸类药、口服抗凝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和血浆增容剂(右旋糖酐)

等药物同时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因这些药物能增加出血危险性。 2.不能用于肌肉注射,一般选择深部皮下注射,一般在下腹部(避开脐周),药物应注在皮下脂肪层内。肝素注射的整个过程应注意避免针头外带有药液和药液外漏,注射完毕迅速拔针,用干棉球按住穿刺点5min以上,注射部位禁止热敷。 3.下列情况慎用 (1)有过敏史者 (2)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肝肾疾患、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病变。 (3)妊娠妇女等。 4.出现过量情况时,可用注射盐酸鱼精蛋白或硫酸鱼精蛋白中和,1mg鱼精蛋可中和100单位肝素 5.治疗期间,注意定期检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6.注意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有无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现象。对有胃肠道出史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龄、脑卒中史等高危人群尤其应注意。一旦发现出血现象应立即停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