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

要完成整治,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社会问题。而土地出让不断涌现“地王”,政府从中获得巨额差价,让本已对高房价极度不满的人更加怨声载道。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在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测算,这样的城市化进程每年市政建设投入需3500亿-5000亿元,而当前地方财政只能安排约1000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巨大,在地方财政状况无法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各级平台公司还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平台公司发展问题,相继出台国发〔2010〕19号、国土资发〔2012〕162号和财预〔2012〕463号等文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规范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帮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依赖土地财政的怪病。

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建议

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转型发展必然同时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

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要完成整治,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

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风险

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风险 一、转型发展的动因 (一) 政策变动倒逼平台转型 随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日益认识到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为此从2010年开始,国务院、银监会、财政部等相继出台多个重要文件,以此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管理。 2014年国办发43号文发布及新预算法的实施,宣告以地方政府信用支持、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主要城建融资渠道的传统城建投融资体制的终结。43号中明确提出建立规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剥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各地政府城建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和生存压力明显加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平台公司转型,即是政策不利变动的改革倒逼,也是在国有资产改革背景下平台朝着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救赎。 (二) 城市发展需要平台转型 国发43号文件出台至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本身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对平台公司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注热度不减。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现实中诸如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短期完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平台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将仍然是一个区域推进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无论转型前后,还是转型过程中,也不论不同阶段采取何种投融资模式,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职能都始终存在且为当地政府的城建和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各级地方政府

都应该对平台公司的发展和转型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 目前来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政府性融资职能逐渐剥离,平台公司本身的传统融资难以得以延续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发展阶段已经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城市运营、城市管理是未来平台公司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政府投融资平台传统职能中的城市运营和国资管理的职能会不断加强,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过程亦要往这个方向倾斜。 (三)公司生存发展需要平台转型 过去一度的重建设轻运营、重融资轻管理的运作模式导致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自身现金流创造机制。政策倒逼以及政策倒逼下的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的减少,要求政府投融资平台必须进行部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市场化转型。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对亟需实现市场化转型的平台公司而言。打造现金流,寻找赢利点,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平台公司转型势在必行。 二、转型发展方向 定位:城市综合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 职能:结合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城投作为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最重要的主体,其首要任务是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在继续做好政府投融资、建设等公益性及准公益性职能的同时,结合地区资源禀赋,拓展经营城市职能,打造现金流业务板块。同时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由过去的“融资导向”向“经营导向”的转变,由传统的“资产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

危机爆发及积极财政政策方向拟定后成立了近5000个平台公司。 从平台公司产生的效果看,确实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公司不仅撬动了银行贷款,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较有成效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面对外需下滑、消费需求短期乏力的局面,平台公司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必然性 尽管平台公司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承载的压力、带来的风险、引起的社会矛盾早已引起广泛关注,问题不容小觑。一是融资能力下降。市容改善、城市发展外加政绩考核等因素使各级地方政府要不停地进行城市投资,平台公司是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的融资压力愈来愈大,而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短期内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平台公司经过几年的折腾,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不理想,继续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二是过度依赖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弥补了许多城市建设资金的缺口。但土地储备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收购资金主要依赖银行,土地出让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此外,有些收购的土地还需

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地案例分析报告材料

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案例分析 ——记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转型发展之路 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集团组建项目组 摘要:2010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号)出台后,各部委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资产注入、政府担保、融资方式等方面规范投融资平台的行为。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明确提出,剥离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为顺应政策环境变化,城投公司必须进行市场化转型,通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创造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分担财政偿债压力,弥补城建资金缺口,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本文以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为例,着重阐述了该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些可行的做法,以供各地城投公司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 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简称“经发总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以镇江经济开发区融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等五大功能为主体的发展平台。公司历经二十年的持续发展,已成为资产超500亿元,拥有1家上市公司和11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业务涵盖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房地产、金融、现代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近年来,随着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央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改革一系列政策的不断出台,经发总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都意识到公司的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必须紧随政策趋势和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围绕镇江新区产业化、城市化目标,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2012年委托中国现代集团完成《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与规划》之后,2014年6月,中国现代集团再次受托为经发总公司的转型发展献计献策,设计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集团公司组建方案,为经发总公司构建面向未来的发展框架和路径,以保障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 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夏秀兰 【摘要】投融资平台公司自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迅速崛起后,承载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其隐藏的债务风险、带来的社会矛盾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迫使其转型升级,本文从政府层面和平台公司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建议。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崛起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建设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正面激励,更是提升了地方政府搞建设的热情。然而,市政建设投资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是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层层上收,地方财政的财力增长远跟不上其所承担事务的资金需求量的增长;二是《预防法》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除特殊情况外不列赤字。地方政府急需资金与政府财政明显吃紧矛盾突出,于是,地方政府采取“表外负债”的方式进行隐性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 2002年以来,以重庆、上海为代表产生了一批融资平台公司,他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解决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融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融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08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达到高峰,尤其是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据初步统计,金融

要完成整治,增加储备风险和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起伏不定的情况下,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贷资金主要来源的“时间换空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风险显而易见。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土地是平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这些土地往往是城市周边居民用地或老企业土地,涉及拆迁安置、旧城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群众上访等社会问题。而土地出让不断涌现“地王”,政府从中获得巨额差价,让本已对高房价极度不满的人更加怨声载道。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在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测算,这样的城市化进程每年市政建设投入需3500亿-5000亿元,而当前地方财政只能安排约1000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巨大,在地方财政状况无法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各级平台公司还要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平台公司发展问题,相继出台国发〔2010〕19号、国土资发〔2012〕162号和财预〔2012〕463号等文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规范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帮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依赖土地财政的怪病。 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建议 平台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转型发展必然同时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

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核心关注点

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核心关注点 现代集团管理咨询事业部王蓬城市建设、城市经营是中国经济发展浓墨重彩的篇章,在这个过程中,城投公司发挥了统筹运作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债务风险的凸显,城投公司亟需通过转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近期国家针对城投公司的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为城投公司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期,结合城投公司的运营现状及对国家政策形势的研判,本文就未来城投公司发展方向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核心关注点。 一、城投公司的运行现状 1、城投公司在艰辛履职中孕育自身生命力,为发展转型打下基础 地方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筹集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所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业务是项目融资,并延伸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目前大部分平台虽侧重公益类项目,但部分平台在承担项目融资和建设职能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竞争性业务,主动或被动布局产业投资,且已具有一定的产业投资和经营能力。 2、高风险已成为关注点,亟需厘清政企关系,重新功能定位 由于城投公司业务具有特殊性,大多数公司缺乏稳定的收益,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勉强负担银行利息,不具备独立偿债能力,财务风险较大。且很多公司所投资的项目尚处于建设期,未来几年还需大规模资金投入。总的来说,大部分城投公司基本处于“依靠政府财政和融资维持平衡”、“借新账还旧账”的状态,财务风险显着高于普通国企。未来城投公司应通过理清政企关系,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使城投公司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3、城投公司已成为“国资集聚地”,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抓手

城投公司地方投融资平台资产已非常庞大,占地方国有企业资产的比重总体过半,个别省市甚至达到80%以上。截至2013年6月底,按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地方国资%的平均负债率计算,地方投融资平台总资产约为万亿元,占同期万亿元地方国资总额的比重为%。 二、城投公司转型发展定位及诉求 1、城投公司发展定位 过去城投公司以落实政府重大专项任务为基本职能,核心功能就是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国发43号文标志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提出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放宽,同时将不得再通过投融资平台举债。尽管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实体企业仍可承担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但替政府举债的核心功能将改变,“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名称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地方投融资平台迫切需要全面改革。 基于国家政策要求、地方政府诉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未来投融资平台应加快向带有融资性质的一般性国有企业转型,由融资平台向城市产业经营实体转型,整合资源、打造城市运营服务商将成为城投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定位。 2、城投公司未来发展的新属性 (1)市场化。在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经营的关系中,市场化将是主基调。如何“发挥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如何做到政企分开,深化改革,推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形成,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的建立,将是新的调整和发展方向。 (2)统筹性。城投公司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将发挥资源整合、统筹管理作用。同时,城投公司积淀和聚合了大量资产、资本和国有企业股权,是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抓手,在转型中需要城投公司发挥高位统筹管理作用。 (3)实体化。国家对城投公司的管理趋于严格,城投公司的“政府背书”被斩断,公司持续融资需要更强的实力、更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能力。另外,城投公司需重组资源资产,“剥离”和“整合”两手操作,提高资产的有效性,同时,积极介入经营性业务,实现城投公司的实体化。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探析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探析 伴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累积,投融资平台债务透明度低、违规担保、缺乏监督、政企不分等多方面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必须尽快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未来的转型要逐步实现市场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要着力以投融资平台转型实现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从而破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难题,实现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 标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型发展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过去一段时期内财税和投融资体制与城镇化发展不匹配的情况下,政府成立的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供融资支持的实体。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迅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长,其风险也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点关注,伴随着国家在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和投融资体制等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迫在眉睫。 一、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紧迫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在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也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机制缺陷,而且其无序发展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累积,不仅影响了其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潜在风险。在我国迈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发展质量不断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地方投融资平台作用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经营模式存在问题,制约地方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 由于其产生的体制背景有着种种问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一直存在着体制缺陷。尤其是近年来,其经营发展中的问题日益突出,使得风险不断累积,融资能力明显下降。一方面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一般是政府独资组建,政府完全掌握人事、财务和投融资的决策权,缺乏现代化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治理架构,同时投融资平台由于其公司的性质,不受公共财政的监督体系的监管,因此既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又缺乏自身的经营约束和市场监督,多头借款、盲目负债、违规挪用等问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偿付债务比例高、透明度低。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中,7170个融资平台公司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4.08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37%。这些债务多数未纳入财 政预算管理,融资业务透明度很低,还存在举债主体混乱、担保违规、成本高昂、风险集中的问题。

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案例分析_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案例报告.doc

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案例分析_融资平台公司 转型案例报告 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案例分析_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案例报告 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案例分析篇1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泰达控股)前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经天津市政府1984年12月批准成立,职责定位为经营开发区公共设施及各项公共服务事业,经营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办理国外投资所需的咨询业务等职能。2001年12月30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的转制为基础框架,并统筹组合天津泰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区属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2001年泰达控股成立至今,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成立/入资北方国际信托、长城医药保健品公司、恒安人寿、天津钢管集团、渤海财产保险股份公司、渤海银行等机构,在园区建设、市政公用事业运营的基础上,全面进入生产制造、金融产业。 泰达控股在以资源经营为核心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以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品牌资源为主要经营领域,以天津开发区和滨海新区为主要投资、经营和服务区域,形成了以渤海银行为旗舰的金融产业、以钢管公司为代表的基础实业、以小城开发为主体的城市资源经营、以能源供应为核心的公用事业、以海洋整治为龙头的区域开发、以循环经济为标志的社会专营领域等六大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金融是核心,公用事业是基础,新资源开发是方向的产业格局。2010年,泰达控股实现销售收入578亿元、总资产1612亿元,主要经营领域为区域开发与房地产、公用事业、制造业、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等,拥有14家全资公司、25家控股公司和23家参股公司,其中包括6家上市公司。 案例解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何去何从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何去何从 近年来,面对不断膨胀的地方债务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地方财政压力,监管层不断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的出台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该文围绕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明确举债主体、规范举债方式、严格举债程序等措施,建立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框架,旨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借”、“管”、“还”的问题。财政部于2017年5月5日和5月28日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和《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从地方融资平台、PPP和产业基金、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担保等方面对当前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出现的种种乱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对这些违法违规融资乱象进行封堵,以化解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风险。50号文、87号文虽然针对的是地方违规违法举债,但实质上仍是对43号文精神的延续,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基础上完成对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重构。在这个大趋势、大变化之下,实力较弱的平台公司短期融资来源受到了较大影响,而且其未来业务前景和发展空间已显得不太明朗,转型是势在必行。 近十年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推进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质量转变过程中,对融资平台而言,单纯依赖过去的传统手段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融资、建设和发展要求,这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融资平台的资产质量和经营能力,需要加速培育具有成长性、经营性的核心业务和新兴产业。融资平台在未来转型中需要时刻以十九大精神为总纲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创新驱动,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调整转型发展思路,从构建城市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并重点在拓展和延伸城市运营和服务的产业链上下功夫,朝着打造城市产业生态圈的方向努力,最终发挥好城市资源运作平台和产业投资引领的作用。唯有如此,融资平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产物,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我们看到,它的使命才刚刚开始,还远未结束。融资平台的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方向。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准确的定义为“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总书记指出,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融资平台路径选择 业务转型路径选择 1、产业地产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产业地产开发模式,即以产业物业开发租售为主的地产开发商模式,以PPP为主的产业新城开发商模式以及以双轮驱动为主的产业投资商模式,每类商业模式均有内在的资本运作逻辑和开发能力要求。第一阶段借力而为,以自身掌握的城市资源优势,与产业地产开发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提升产业地产开发能力与开发水平。第二阶段自力更生,待自身产品开发、产业服务、产业招商能力得到有力提升,围绕地区重点发展产

行研城投公司发展趋势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运营转型之学习小结 一、历史沉淀,推动转型 (一) 行业发展走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1. 萌芽期(80 年代-94 年)。80 年代广东“借钱修路,收费还贷”,87 年上海“九 事公司”应运而生,92 年上海成立了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开创政府借助平台公 司实施市场化融资的先河。 2. 探索成长期(94 年-97 年)。94 年分税制打破利益分配格局,地方政府事权财权 不匹配,各地纷纷成立建设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机构,统一规划和领导市政建 设。 3. 全面发展期(97 年-08 年)。97 年金融危机爆发,平台公司发挥投融资职能,满 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方 案》后,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创建了国有独资的城投公司。2003 年起,政府强化 公共服务职能,财力需求上升,“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理念给城投公司成长的 沃土。 4. 高速发展期(08 年-10 年)。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政府推出“4 万亿计划“,平台迈入高速增长期。2009 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 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 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 政府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给予了肯定。到2010 年末, 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达到8700 多家。 5. 规范建设期(10 年-14 年)。2010 年19 号文分类别对平台公司提出了要求,在 债务处置、运作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紧接着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债务核算、债券发行、贷款风险管理、土地储备与融资行为等方面提出深入 规范的标准,管控风险。 6. 转型提升期(14 年-至今)。2014 年43 号文要求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 长期以来,平台公司作为政府主体意志的延伸与实现工具,存在的融资渠道单 一,负债率较高等问题都已经积累到了爆发阶段,增质提效迫在眉睫。 (二) 企业遭遇成长中的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平台公司的发展水平也相应有所差异。经济发 达地区的城投公司在业务运作,内部管理方面走在前端。从看待一个企业的角度评估城投公司,大多数还处于学步期、青春期的高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带来资金流平衡的压力,专业化多元化带来管理滞后的压力。资金流的有效运转、管理的有效控制、职权体系的明确划分等管理主题将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 二、内忧外“患”,激发变革 (一) 由外而内,压力传导 1. 政策环境趋于规范化,平台公司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推 动转型进程。 2. 债务风险一度引发平台公司存废之间的争议,新预算法的颁布更是将平台公司推 向风口浪尖,但实际上由于地方政府举债空间有限,平台公司仍有立足之地。 3. 为释放新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拉动内需,新型城镇化仍然是平台公司转型的 重要驱动力,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即便达到2020 年60%的城镇化 率,相比发达国家70-80%的标准仍有上升潜力。同时国家倡导从土地的城镇化 走向人的城镇化,对平台公司城市服务供应商等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由内而外,动态平衡1. 平台公司自身发展中存在困惑,抱有自身成长愿望。从近一个

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的方向与政策

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的方向与政策地方投融资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公司”)最初定位是以融资为主,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对平台公司的有效监管以及平台公司自身的制度缺陷,一些地方背上了过多的债务包袱,一些平台公司也难以持续。针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改革问题,国务院在2014年9月、12月以及2015年5月连续下发三个文件,反映了地方投融资平台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根据文件规定,地方投融资平台要剥离政府融资职能,不得新增政府债务。这就意味着平台公司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加快转型。 从最近对平台公司的调研看,由于我国不同城市处于不同的经济阶段,平台公司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有的平台公司已由单纯的融资平台转变为城市服务运营商;有的转变为市场化投资公司,并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向全国拓展业务;有的肩负城市投资建设、城市运营服务、投资功能于一体等。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发展较好、转型较早的平台公司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能在城市建设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根据平台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支持一些有条件的平台公司转型,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支持城市发展的新载体。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转型方向和功能再定位 地方投融资平台必须在落实相关文件基础上向普通企 业转型,在去政府融资功能的同时,对其可以承担的其他 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如西部等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平台 可结合城市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但要坚持市场化原则,不应再成为政府的“二财政” 或预算软约束的行政化投资工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平 台可立足传统土地开发业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延伸。具体的功能定位,需要视城市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平台的 实际能力而定。 (一)以普通企业身份参与民生建设项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地方政府的基本社会职能。与民生 相关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保障房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等。民生项目具有责任重,建设、管理 和维护的投入大但收益低等特点,有些项目甚至没有收益。因此,社会资本主导民生项目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地方投 融资平台是地方国有企业,需要承担国资应当担负的社会 责任,并拥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今后可以继续 发挥优势,承担实施民生建设项目的载体功能。 平台公司以普通企业的身份参与民生项目建设,并对 建成后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管理和维护。平台公司要与政府 明确职责分工,政府负责民生项目的统一规划,企业负责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对策研究 摘要:地方融资平台是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的主要实施主体,在提 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市风貌和营商投资环境,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 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压力的不断增大,整 顿地方融资平台,加快其市场化转型的成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本文主要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探讨制约其 市场化转型的原因,提出实现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分税制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 运而生,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融资平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提升了城市基础设 施水平,改善了城市风貌和营商投资环境,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因为存在运行不透明、地方政府挪用资金、偿还风险极易转移至政府等明显问题,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 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开始探索市 场化转型问题。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重新定位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融资 职能,要求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融资职能,明确指出融资平台公司不得再新增政府债务,促使地方融资平台加速转型,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随后,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行为的资产、资质等审核把关,严 格控制债务风险,政策的重大调整,意味着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将成为新一轮发展 的必然选择。 一、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遇到的问题 地方融资平台在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始终受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影响。新形势下,融资平台公司要转型升级为经营自主、自负盈亏的完全独立的市场化经营主体,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 运营能力不足 地方融资平台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提供隐性担保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管理者由地方 政府官员担任,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投融资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均储 备不足,缺乏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其经营业务单一,资金主要投向公益类、准公益类城 市基础设施项目,尚未建立起清晰的业务运营模式与收益回报机制,市场化程度偏低,投资 收益率相对较弱,难以形成由项目投资到资产运营的良性资本循环。同时,经营管理的风险 防范意识较低,在融资过程中缺乏对自身实际偿还能力的了解,导致融资平台公司负债累累,单纯依靠自身努力,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经营业务市场化及实体化转型升级。 (二)优质资产缺乏 地方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其后续的注资方式主要 是地方政府划拨的土地资产,以及办公楼、公园、道路、绿地、管道等公益类和准公益类资 产为主,资产数量虽大,但质量不优,部分融资平台的资本金都以土地资产出资,资产变现 能力不强,只有土地等少量资产具有一定的变现能力,如果失去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融

地方投融资平台如何实现转型突破

地方投融资平台如何实现转型突破 一、背景 近年来,面对不断膨胀的地方债务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地方财政压力,监管层不断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的出台是一个重要标志,该文围绕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明确举债主体、规范举债方式、严格举债程序等措施,建立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框架,旨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借”、“管”、“还”的问题。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地方债务监管继续加码。财政部于2017年5月5日和5月28日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和《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从地方融资平台、PPP和产业基金、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担保等方面对当前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出现的种种乱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对这些违法违规融资乱象进行封堵,以化解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风险。 50号文和87号文还出台了严厉的问责措施,50号文要求各地须在7月31日前摸底排查并改正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规范融资行为,如果逾期不改正或改正不到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不仅地方政府要受到处理,相关金融机构也要担责。在50号文和87号文政策压力下,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举债行为有所收敛,同时,也对地方投融资平台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二、哪些平台公司受影响明显 1、哪些平台公司受明显影响 50号文、87号文虽然剑指地方政府违规违法举债融资,但受影响最深的却是平台公司。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数量较多,据银监会地方投融资平台名单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1740家平台,但由于所处级别、不同类别、不同区域、所获得的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差异,我国城投公司发展千差万别,受到政策新规影响的程度也截然不同。 从所处级别来看,省、市一级地方投融资平台由于所获得政策支持较多,信用级别较高,融资渠道较宽,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强,有的企业甚至形成了独特成

政府投融资平台战略转型方案

对进一步发挥城投公司投融资功能的建议 作者:丁伯康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 政府城建平台相继成立。这些服务于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的存在平台,为各地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完成了大量的融资,对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升本地城市形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与此同时,这些平台积极跟随政府职能转变和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变化, 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勇于探索融资渠道、大胆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实践,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可借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先进经验,像通过土地出让和运作筹资方式;市政公用项目如公交、燃气、污水、自来水、垃圾处理等的BOT、TOT以及产权和股权转让融资;此外还有城建资产的资产证券化(ABS)融资方式等,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但是,作为跟随和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目前三个投融资平台的运作也还面临着一 些问题和困难。具体有以下一些表现形式: 1、资产负债率偏高 据我们的调查,目前绝大部分政府城建平台的资产负债率都在70%以上,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使这些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他们为政府项目所进行 的进一步融资,同时企业在推动多元化的融资创新方面也难以发挥作用。 2、财务风险较大 由于所有的政府城建平台都承担了大量的政府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量大、效益 产出慢。因此这些企业的资金运行经常是捉襟见肘,处于“借新债还老债”的模式下。 这些城建平台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流转风险、偿债风险和有效资产不 断缩水的风险上。只是反映出的情况有所不同。(1)资金流转风险,它基本出现在那些没 有稳定的利润来源、高投资、高负债、低投资回报的情况下,受企业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影 响较大。(2)偿债风险,主要是由于负债结构的影响,导致按期偿还银行本息出现困难, 往往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且受金融货币政策的刚性制约和影响非常大。这主要出现在资 金供给不足,负责结构不合理的企业(3)有效资产不断缩水的风险,是指企业当每年的资 金收入不够偿还银行利息情况下,不断用平台的有效资产填补缺口,导致企业的有效资产不断缩水的情况。 3、后续融资压力不减 这几年全国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量日益加大,并且有一种互相攀比、愈演愈烈之 势。各地政府结合未来的“十一五”规划,均提出了大强度的城市建设投资计划,绘制的城 市建设蓝图也非常宏伟,因此,对各地城建平台而言,未来的融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相信,

投融资公司转型的解决方案.doc

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建议方案 (2018年8月12日) 2014年国发43 号及2017年财预50 号、 87 号、财办金92 号、财金23号等文件要求,各银行、机构对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地方融资渠道收窄。不仅仅是地方平台公司面临转型,地方政府投融资规模和模式也面临调整。违规举债行为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2017年以来,财政部及审计署加大了对地方违规融资行为的监管查处力度。截至目前十余个省市近百个地区相关负责人因为违规担保、违规举债融资等行为受到问责。由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近期财政部有可能还要进行抽查。 结合目前政策风险,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顺利实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是关键。因此,就目前我县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职能定位 围绕郏县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区域投资、建设和管理实际,建立“融、投、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加速“资本-资金-资本”的相互转化和循环流动,打造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基础,以经营城市、资本运作为支撑的综合性经营和资本运作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集团。 具体职能定位,建议明确如下:

产投公司:近阶段主要职能:服务百城提质建设工程。依据目前整体财务状况较好的实际,且债权债务关系清晰,负债率较低(负债率为8.9%)。可以考虑作为我县国有资产运营管理集团的发展主体,重点整合经营性优质资产,推动市场化发展。 经开投公司:主要职能是服务于“一区四园”建设。以股权投资重点,拓展园区开发、标准化厂房建设、地产开发、股权投资、企业服务等相关业务。 城投公司:主要职能是产投和经开投两个公司之外的工作。由于城投公司历史性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及股权原因,处置难度较大。目前重点应结合目前政策风险,逐步剥离、化解过去的债权债务关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市场化产业经营,逐步实现市场化转型。 结合目前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需求,我县平台公司整合发展需基于已有企业,集中优势资产和资源,做大、坐实产投公司体量,避免资产、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的过度分散。因此,新成立的平台公司在资产、经营业绩、人员等方面基础薄弱,短期来看运作难度较大,建议审慎考虑。 二、发展目标 在现有三家主要平台公司基础上,以产投公司为主体,成立若干家市场化子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三苏文旅公司、供水、供气等公司),

【方向选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如何转型

【方向选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如何转型 编者语作者认为地方投融资平台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存在,无法持续,而且蕴藏巨大风险。随着“43号文”的出台,中国进入到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后时代,如何进行平台的转型是目前的重大问题。 文/蒋学伟(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总经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借、用、还”是相互脱节的。地方投融资平台直接进行融资,却不是为其所用,同时因为由地方财政安排资金的原因,还款也与其没有关系,所以依靠投融资平台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能自主运营。地方投融资平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它们的注册资金大多是没有什么收益的资产。这些资产作为注册资本,进行银行融资可能会有好处,但无法产生公司现金流,而投融资平台大多是以新还旧,甚至借用贷款、用本金还利息,它们没有商业模式,遑论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政策导向地方投融资平台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存在,无法持续,而且蕴藏巨大风险,所以国家政策已经开始引导它们的转型。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不同类型的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进行了规范,指出:“对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相关地方政府要在明确还债责任、落实

还款措施后,对公司做出妥善处理;对承担上述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同时还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要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等市场化途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融资平台公司的股权结构”。同时提出,“今后地方政府确需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足额注入资本金,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文。它提出“推进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会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