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笔记整理

微生物笔记整理

微生物笔记整理
微生物笔记整理

第1章绪论

1、微生物的特点是:

(1)繁殖快,长不大(2)体积微小,分布广泛

(3)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4)物种多,食谱杂

(5)适应性强,易变异

2、(1)列文虎克: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2)路易斯·巴斯德:“巴氏杀菌法”(Pasteurization),62-65℃,30min,75-90℃,15-16s。[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130-150℃,1-4s,常用在牛奶的杀菌。] (3)罗伯特·柯赫食品微生物发展大事记:

1680年,列文虎克发现了酵母细胞

1861年,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1867年,炭疽菌(属于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

1890年,巴斯德杀菌工艺

1922年,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Z值为18F(Z值:加热至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所需升高的温度

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

F值:在基准温度中杀死一定数量对象菌所需要热处理的时间)

1988年,在美国,乳酸链球菌肽被列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

1990年,HACCP体系

1996年,O157:菌体的抗原,H7:鞭毛的抗原

3、GMP:Good Manufactureing Practice(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标准规定了在加工。贮藏和食品分配等各个工序中所要求的操作、管理和控制规范。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有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栅栏技术(Hurdle techonology):利用食品当中各种有效因子(温度、pH、Aw、OR电度包装、辐照、防腐剂)交互作用控制腐败菌生长,提高食品安全。

4、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ISO9001 食品质量管理。

第2章微生物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1、细菌基本形态分为三种:

球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阳性菌)

杆状,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阴性菌)

螺旋状,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arae)

2、细菌的形态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pH等。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其观察方法是质壁分离+染色;电镜观察。培养细菌的三种方式:1)固体培养,2)斜面培养,3)液体培养。

4、革兰氏阳性菌特别含有磷壁酸,带有负电荷,还可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含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它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

5、革兰氏阳细菌、阴细菌的差别:

6、鞭毛分为三个部分:1)鞭毛丝,2)鞭毛钩,3)基体:L环,P环,S环,M 环。

7、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出芽生殖,2)裂值,3)产生孢子繁殖,促进酵母菌产生孢子的条件(√):①必须是从营养的培养基中取出的幼龄细胞。②必须给予充分的空气。③必须有足够的湿度。④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中。

8、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

1)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造酒及酒精生产。

2);裂殖酵母菌属(Schizosaccharomyces)发酵产生酒精。

3)汉逊酵母属(Hansenula)为酒类酿造的有害菌,能产生乙酸乙酯,有时可用于食品的增香。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ls),解脂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

4)毕赤酵母属(Pichia)在酿酒业中为有害菌。

5)假丝酵母属(Candida)生产单细胞蛋白。

6)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能将葡萄糖转化为多元醇。

7)红酵母属(Rhodotorula)无发酵能力,但能同化某些糖类,产生大量脂肪。

9、真菌是真核生物,有两种核糖体,即细胞质核糖体和线粒体核糖体,是细胞和线粒体中的微小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真菌的繁殖方式按其生物学性质,可分为无性生殖(许多真菌)和有性生殖(当菌体衰老,或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或代谢产物积累);准性生殖是真菌在无性生殖中的一种遗传性状重新组合。

10、大小:酵母菌>细菌>病毒。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第3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1)碳源Cn(H2O)m 实验室常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作为培养各种微生物的主要碳源。

2)氮源实验室和发酵工艺中,一般以铵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鱼粉等作为微生物的氮源。

3)生长因子分三类:维生素、氨基酸、嘌呤或嘧啶。

4)无机盐大量元素P、S、K、Mg、Ga、Na、Fe等,微量元素Cu、Zn、Mn、Mo、Co等。

5)水分为游离水(自由水)和结合水。Aw<0.6是控制水活性的临界值。在吸湿等温线图中,(Ⅰ、Ⅱ区是结合水)I单层水(不可利用),Ⅱ多层水(部分可利用),Ⅲ自由水(可利用,微生物在此区利用的水较多)。

2、微生物培养基的类型:

根据成分来源不同分类:1)天然培养基 2)合成培养基

3)半组合培养基

根据物理状态不同分类:1)固体培养基 2)半固体培养基

3)液体培养基 4)脱水培养基

按其功能不同分类:1)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um)含有一般微生物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

2)加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营养物质主要有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

3)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麦氏琼脂培养基中含有乳糖及中性红染剂,能在发酵利用乳糖的微生物菌落周围产生粉红色的圈。

4)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在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基因工程菌株的过程中,利用质粒上具有对某种(些)抗生素的抗性选择标记,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抗生素。实验室常用的抗生素:Kana(Kanamycin)卡那霉素,Amp (Ampicillin)氨苄西林。

3、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分为:

1)被动吸收又分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

简单扩散是物质有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

促进扩散是指不需要任何能量的情况下,利用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性载体蛋白在细胞膜的外侧与溶质分子结合,而在膜的内侧释放此溶质进而完成物质输送的过程。输送的物质:极性大的分子(糖类、氨基酸等)。

2)主动吸收又分为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

主动运输是指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输送的物质:氨基酸、某些糖、Na+、K+等。

基团移位是一种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又需耗能,且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变化的运送方式。最著名的基团移位系统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转移酶系统(PTS)。

√4、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1)延滞期 2)对数期 3)稳定期 4)衰亡期

影响微生物增代时间(代时)的因素:

1)菌种不同的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不同菌株代时不同。

2)营养成分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代时短。

3)营养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生长速率与营养浓度呈正比。

4)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生长速率与培养温度呈正相关。

5、微生物需氧类型

好氧菌可分为专性好氧、兼性厌氧和微好氧菌;厌氧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专性耐氧菌。

6、微生物纯分离法:1、稀释平板法,涂布分离法

2、平板划线分离法,特点快速方便

3、选择分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富集培养

7、微生物计算法: 1)血球计数板法 2)平板菌落计数法

3)滤膜培养法 4)比浊法

8、热力杀菌:高压蒸汽灭菌(121℃,15-20min)

高温杀菌(UHT:130-150℃,1-4s)

巴氏消毒法(62-65℃,30min;75-90℃,15-16s)非热力杀菌:超声波杀菌、超高压杀菌、脉冲电场杀菌及高渗透压杀菌、药剂、辐射、紫外线等。

第4章微生物代谢

1、新陈代谢(metabolism)指生物体活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由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组成。分解代谢(catabolism)指复杂的有机分子物质通过分解酶系催化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属于放能反应;合成代谢(anabolism)属于吸能反应。

2、酶是具有催化活性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是生物催化剂(加速反应速率),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多数酶只有蛋白组分,如脲酶和胰蛋白酶;另一些酶由蛋白组分(主酶)和非蛋白组分(辅因子)组成,是为全酶(holoenzyme)。辅酶(coenzyme):Cofactor金属,Cellulose纤维素。

3、酶的多肽链折叠形成特定的活性中心的两种作用方式:“钥匙-锁模型”(Lock-and-key model),“诱导契合模型”(include-fit model).

竞争性酶抑制剂,如磺胺药(能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非竞争性抑制剂又分为不竞争性和不完全竞争性。

4、生物氧化: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并释放能量

5、糖酵解(glycolysis)指细胞内葡萄糖降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降解途径:

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和磷酸解酮酶途径。

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通过HMP途径降解葡萄糖,并在途径中生成多种戊糖;嗜糖假单胞菌:存在ED途径→产生中间代谢物——KDPG→丙酮酸和甘油醛-3-磷酸(经EMP途径)→丙酮酸;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产生2分子丙酮酸,一些乳酸菌通过磷酸解酮酶途径将葡萄糖转化产生乳酸。

6、食品工业中常见的发酵类型:

1)醋酸发酵

CH3CH2OH+O2→CH3COOH+H2O+nATP

2)柠檬酸发酵柠檬酸(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饮料。产生柠檬酸以霉菌为主。3)乙醇发酵类型:酵母型乙醇发酵,细菌型乙醇发酵。

4)乳酸发酵①同型乳酸发酵②异型乳酸发酵

7、ETC: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发生位置是真核生物线粒体膜或原核生物细胞膜,功能是将电子从电子供体(如NADH、FADH2)传递到受体(O2).

8、TCA循环

9、微生物对脂肪酸的分解: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

10、脂肪的分解:脂肪(经甘油激酶)→3-磷酸甘油(经α-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二羟基丙酮(经磷酸三糖异构酶)→3-磷酸甘油醛,进入EMP或HMP途径分解。

11、脂肪酸的分解:β-氧化(方式):脱氢和碳链降解的过程,在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和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

12、产脂肪酶微生物种属:产碱杆菌属(Alcaligence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沙雷菌属(Serrat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曲霉属(Aspergillus)、地霉属(Geotrich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等。

13、合成代谢(Anabolism)是指以一切生物利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能量将无机或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的高分子或细胞结构物质的代谢活动。细胞物质合成的三要素:能量(ATP)、还原力[H]、小分子前体物质。

14、单糖的合成:1)糖异生作用(EMP途径的逆过程)。

2)光合磷酸化蓝细菌,合成ATP;两个光合系统:PSⅠ(700nm)和PSⅡ(680nm)。

CO2+ATP+2NADPH+2H++HO→(CH2O)+3ADP+3Pi+2NADP+ 3)自养微生物对CO2的作用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又称为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包括羧化、还原、再生阶段。

15、多糖的合成万古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肽聚糖:原核生物细胞壁成分。

16、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氨基化作用2)转氨基作3)前体转化

17、外霉素(exotoxin)是在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释放或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内霉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脂多糖成分,通常不分泌到菌体之外,只在菌体裂解时才被释放。

18、代谢调控(regulation)微生物代谢的物质流即为代谢流(metabolic fluxes)。

19、分支代谢的反馈调节4种方式作用:

1)同工酶反馈抑制 2)协同反馈抑制

3)积累反馈抑制 4)顺序反馈抑制

第5章微生物遗传

1、遗传: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证明DNA为遗传物质的实验:

1)细菌转化实验:肺炎链球菌

噬菌体

2)噬菌体感染实验:T

2

3)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

3、半不连续复制(semi 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微生物在复制DNA时,一条链是连续的(leading stand),另一条链是不连续的(lagging strand),其中,冈崎片段出现在lagging strand。

4、基因工程操作步骤:

1)目标DNA的制备:

2)载体:plasmid(质粒)、噬菌体、构建载体

3)目标DNA与载体连接

4)送入受体细胞

5)筛选

6)表达,鉴定

5、基因重组与杂交育种的方式:

1)转化(transformaton)2)转导(transduction)3)结合(conjugation)6、食品级载体:指载体系统不得含有非食品级功能的DNA片段,避免抗生素基因进入植物体内或动物体内。

7、常见的食品及表达系统是乳糖表达系统和NICE系统。

第6章微生物分类

1、生物分类:按微生物表型进行分类(经典分类学);按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分类(微生物系统学)

2、种以上的分类单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学名(scientific name):林奈发明,又称双名法系统,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成。

4、菌种的鉴定:1)个体形态的观察:革兰染色、美蓝染色、芽孢染色、鞭毛染色。 2)群体形态观察。 3)生理生化试验(G+C含量的测定)。

第7章微生物生态学

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与其非生物之间相互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系统。

3、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4、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5、群落(community):多种不同种群的生物生活在一起。

6、环境梯度(environmental gradients):生物钟或生物群落沿着经度或纬度或是从海平面到山顶的分布。

7、耐受限度(limits of tolerance):一种生物只能在对环境中生态因子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生长和繁殖。

8、微生物的来源:①食品加工原辅料的安全性(属于内源性污染-纵向传播)。

②生产加工过程。③成品的贮藏和运输。(②③属于外源性污染-横向传播)

9、微生物进入食品的途径:土壤生境、水生境、大气生境、人体生境、包装材料:塑料包装材料,由于带有电荷会吸附灰尘及微生物。

10、Food spoilage(食品腐败)

11、Food preservation(食品防腐):降低Aw、添加防腐剂可一直食品微生物生长。

12、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有利于对方。可分可合,和比分好。

共生:两种生物共居,相依为命。

拮抗: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其中一种微生物或两种都受害。

13、益生菌(Probiotics):可以促进肠道菌种平衡,增加宿主健康效应的活微生物。比如:酵母菌、双歧杆菌。

作用:水解乳糖;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直肠癌发生几率;避免肠道菌群失调。

14、益生元(Prebiotics):不被肠道酶消化的食品成分,能够选择性刺激特定细菌的生长,成为优势菌。比如:膳食纤维、果胶、低聚糖。

15、合生元(synbiotics):益生元与益生菌的结合。

16、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统称为微生态制剂。

17、食醋:醋酸菌(Acetobacter);

酒类:酵母菌;

乳制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

酱油:曲霉(Aspergillus);

肉制品:啤酒片球菌(Pediococcus cerevisiae)和乳酸片球菌(P.acidilactici);

鱼制品:沙司和酱;

发酵生产面包:乳酸杆菌,其中旧金山乳酸杆菌更好地发酵麦芽糖。

18、生物被膜(biofilm):是由各种微生物种群构成的特殊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外层:好氧异养微生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内层:兼性厌氧微生物,进行各种还原反应。生物被膜用于废水处理,生物修复和以疫苗形式对动物体进行免疫。

19、微生物表面膜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机质附着在表面

第二阶段:有细菌膜初步吸附在表面

第三阶段:细菌分泌出胞外聚合物,使细菌和表面黏在一起

第8章食品中的微生物

1、乳品污染源

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

2、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1)挤乳前污染:乳头前端容易被外界细菌侵入。措施:前段乳头不采集。

2)挤乳过程中的污染:锅里人员造成的,污染的微生物可能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3)挤乳后的污染:乳温下降至10℃以下,乳液所接触的用具消毒。

3、鲜乳中微生物的类型

变酸:链球菌属和乳杆菌属,它们能对乳中的乳糖进行同型或异型乳酸发酵。

臭气: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这些是胨化细菌,能分解不溶解蛋白质,使之变成溶解的蛋白质。(pH降低,蛋白质变性)

凝固:大肠杆菌分解乳糖而产生乳酸、醋酸。

酵母菌:脆壁酵母;霉菌:多主枝孢霉。

4、生鲜乳中微生物活动曲线

1)抑制期(混合菌群期)溶菌酶、乳素等抗菌物质,这个时期维持12h左右。 2)乳链球菌期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使乳中的酸性物质不断增高。

3)乳杆菌期乳糖的pH值下降到4.5以下。

4)真菌期 pH值3.0-3.5时,pH值回升,逐渐接近中性。

5)腐败期(胨化期)乳的pH值不断上升,向碱性转化。

5、杀菌乳保质期短,采用巴士消毒法,调味乳保质期长。

6、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1)乳粉

生乳为原料,精加工制成粉状产品

生产重要步骤:喷雾干燥方式

微生物污染源:牛乳本身。加工过程、包装材料

包装:充氮气水分含量2%-3%

问题:吸湿,脂肪分解味,氧化味

2)奶油(又称黄油,脂肪含量在80%-%83)

原料:乳和稀奶油

问题:发霉(霉菌)

变味(酸腐节卵孢,分解奶油脂肪的卵磷脂)

酸败(荧光假单胞菌、沙雷菌,将奶油中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有机酸)

变色(紫色色杆菌,玫瑰红球菌,产黑假单胞菌)

3)干酪(乳中加入乳酸菌和凝乳酶,使酪蛋白凝固并排除乳清后再压制成形的产品)

问题:膨胀(成熟初期——大肠产气杆菌,成熟后期——酵母菌,丁酸菌)腐败

苦味(苦味酵母、液化链球菌、乳房链球菌)

色斑(植物乳杆菌红色变种、短乳杆菌红色变种)

发霉(霉菌)

4)炼乳(解乳经真空浓缩去除水分,浓缩到50%-40%)

淡炼乳:凝块(枯草杆菌及凝乳芽孢杆菌)

胖听(又称胀罐,是指当罐头内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时,底盖鼓胀。厌氧性芽孢杆菌)

苦味(苦味芽孢杆菌、面包芽孢杆菌)

甜炼乳:(牛乳中加入约16%的蔗糖,并浓缩到原容积的40%左右)产气(酵母菌、大肠杆菌)

变稠(芽孢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乳酸杆菌)

形成“纽扣”状凝块(炼乳表面发现白色、黄色或红褐色的形似纽扣的颗粒凝块)

7、低温长时间杀菌法(LTLT)63-65℃,30min

高温短时间杀菌法(HTST)72-75℃,15-16s或80-85℃,10-15s

8、急性毒性试验:半致死剂量(LD50)

慢性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量(NOEL)

每日摄取容许量ADI=NOELx(1/10)x(1/10)

9、腐生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

病原微生物:沙门菌、炭疽杆菌

防止肉腐败变质:采用冷冻、盐腌、烟熏、罐藏

10、与肉变质有关的因素

污染状况:卫生条件越差,越容易变质,降低起始菌数,约在10^2-10^3CFU/g 水分活度:表面湿度越大,越容易变质

pH:pH越低,抑制作用越强

温度:温度越高越容易变质(方法:采用低温,嗜冷菌缓慢生长,降低没作用,化学变化)

11、肉类微生物活动情况

早期:需氧性微生物中期:兼性厌氧微生物晚期:厌氧性微生物

12、鲜肉变质现象

发黏革兰阴性腐生菌-形成黏状物,霉菌-发黏-霉斑

变味分解氨,埃希菌、沙门菌、变形杆菌、微球菌、链球菌、乳杆菌、梭状芽胞杆菌

脂肪分解形成脂肪酸和甘油等产物,假单胞菌、无色杆菌、毛霉、青霉

色斑细菌类蓝假单胞菌、类黄假单胞菌、红酵母

13、PSE肉(pale soft exudatvis/肉色苍白,肉质软塌,表面渗水)

肌原纤维蛋白上的肌浆蛋白变质,降低电荷与持水性(肌纤维收缩,丧失水分),糖原消耗迅速,使猪体在宰杀后肉酸度迅速提高(pH下降)

肌肉纤维蛋白保留大部分电荷和结合水,肌肉含水分多,肌原纤维膨胀,宰杀前耗尽糖原,宰杀后无能量利用(pH上升,持水性较强)

14、鲜蛋中微生物的来源

家禽本身:在形成蛋壳之前,排泄腔内细菌向上污染至输卵管

外界污染:蛋壳上有7000-17000个4-40um大小的气孔

15、鲜蛋中常见的微生物:

细菌: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产检杆菌属、埃希菌属

霉菌:青霉属、侧孢霉属、枝霉属

病原微生物: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

16、禽蛋腐败变质的控制

1)环境的清洁度:场所清洁,微生物污染少,有利于保鲜

2)气温:高温使微生物繁殖快

3)湿度:高湿度使微生物繁殖快

4)壳外膜的情况:防止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5)蛋壳的破损:蛋壳具有保护作用

17、降低蛋制品表面微生物数量方法

传统:物理:加热、紫外线、辐照、微波

化学:过氧乙酸、新洁尔灭、高锰酸钾

新型:臭氧、等离子体、脉冲强光

18、水体中的微生物大多为革兰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和嗜冷菌(18℃)

鱼贝类组织内部无菌,体表和鳃部有细菌

19、淡水鱼类:假单胞菌、节细菌、黏杆菌、噬胞菌、不动杆菌、摩氏杆菌、气单胞菌、链球菌、克氏杆菌、产碱杆菌、芽孢杆菌、小球菌

海水鱼类:杆菌、弧菌、发光细菌

20、鱼体所带的腐败细菌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多数为需氧性细菌。

细菌侵入鱼体的途径为:体表污染的细菌,腐败细菌在肠内繁殖。

21、组氨酸迅速分解,生成组胺

臭味:氧化三甲胺还原酶作用,还原成三甲胺

尿素:尿素酶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

不饱和脂肪酸:分解产物为低级醛、酮、酸等

22、水产罐头

清蒸、油浸烟熏、调味类

问题:灌装、排气、密封、杀菌

利用保温7昼夜检验法

水产烟熏制品

与腌制不同之处:木材不完全燃烧(烟熏)VS食品(腌制)

问题:肉毒梭菌,多环芳香烃

水产干制品

目的:降低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食品变质

问题:吸湿、发霉、油烧、虫害

水产腌制品

问题:发红(八叠球菌属之一种,假单胞菌属之一种)

褐变(嗜盐性微生物的孢子生长在鱼体表面)

鱼糜:表面生成透明黏稠性水珠样物质,发汗但不会发生臭味;链球菌、明串珠菌、微球菌

点状不透明物,发臭;微球菌、沙雷菌、黄杆菌、气杆菌

表面长霉;青霉菌、曲霉菌、毛霉菌

23、污染

天然存在:贝类、河豚、雪卡毒素有意添加:保水剂、抗氧化剂

外来污染:孔雀石绿、农药、工业污染、化学物质过敏原:过敏蛋白24、水产品腐败控制

1)低温保鲜贮藏

2)水分活度

3)氧浓度

25、果蔬变质

1)细菌:欧文菌属(分泌果胶酶,分解果胶,组织软化,渗水)、某些假单胞菌(枯萎、斑点)

2)霉菌:灰葡萄孢(可从未损坏的表皮侵入蔬菜,也可由伤口、自然孔口等处侵入,使蔬菜发生灰霉腐烂)、白地霉(由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蔬菜,发生酸腐烂或出水性软化腐烂)、根霉属(黑根霉,出现黑色斑点)、刺盘孢属、核盘菌属、链格孢属、镰孢霉属、白绢薄膜革菌

3)微生物:青霉菌

26、果蔬的保鲜

1)物理方法:低温、气调、减压保鲜法

2)化学方法:保鲜剂、电子技术

3)生物方法:辐照、保水

27、果汁的腐败变质

1)细菌:乳酸菌

2)酵母菌:苹果汁(汉逊酵母)、葡萄汁(葡萄酒酵母)、柑橘汁(越南酵母)、浓缩果汁(鲁氏酵母)

3)霉菌:青霉属、曲霉属

4)微生物引起果汁变质的表现

浑浊(酵母菌、耐热性霉菌)产生酒精(酵母菌,啤酒酵母)

有机酸的变化

28、粮食

细菌:草生欧文菌、荧光假单胞杆菌、黄杆菌、黄单胞杆菌

放线菌:白色链霉菌、灰色链霉菌

酵母菌:假丝酵母、红酵母

霉菌(使引起粮食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寄生、腐生、兼寄生

第9章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1、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盶病毒,真菌,原生生物和某些多细胞动物寄生虫等。

2、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概述:致病细菌:弯曲细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沙门菌、志贺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3、外毒素:某些致病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分泌到体外环境中的一种代谢产物能产生外毒素的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如霍乱毒素、白日咳毒素、白喉毒素和肉毒毒素等,通常有特异性和剧毒。

4、内毒素:许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一般在细菌死亡或分解时大量释放到宿主组织。

5、两者的不同:内毒素毒性较弱,由脂多糖复合体构成。外毒素毒性较强,大部分是多肽。

6、致病机理:感染型、毒素性、混合性

7、食品中常见的致病细菌

沙门菌、副浓血弧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肉毒梭菌、蜡样芽孢杆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李斯特菌

1)沙门菌属:

抗原:沙门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有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夹馍抗原K,Vi 和纤毛炕原等四种抗原。

2)葡萄球菌属:根据生化特征将其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三种。

3)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

b 抗原:主要有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和表面抗原

4)变形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一间距性环形武动而形成不同本次的同心环,是琼脂表面形成一成波形薄膜,称为迁移现象。

a 生长特征不分解乳糖,能分解葡萄产酸产气

5)副溶血性弧菌:革兰阴性弯曲的球杆菌,产酸不产气。

其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尤其是7~9月,24小时内患病。

6)李斯特菌革兰氏阳性菌

存在于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

7)肉毒梭状杆菌是:革兰性杆菌,无夹馍,有鞭毛,能运动。严格厌氧,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又产气

8)弯曲菌属弯曲菌属在美国是一种引起腹泻疾病最常见的因子。

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革兰阴性小杆菌,有夹膜,无鞭毛,无牙孢

10)霍乱弧菌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

8、食源性致病真菌

1)曲霉属2)青霉属3)镰刀菌属4)麦角菌属5)毒蕈

9、毒素:1)甲型肝炎病毒

2)诺沃克病毒

3)疯牛病朊病毒

4)禽流感病毒

10、藻类与贝类毒素:PSP(麻痹性病毒)、TTX(河豚毒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G-)

霍乱弧菌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

12、危险分析:对可能存在的危险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的规避或降低危害影响的措施

风险评估;是一个对在特定的条件下,风险源暴露时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评估。

13、1)霍乱弧菌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2)空肠弯曲菌可通过被污染的饮食,牛奶,水源等经口进入人体,尤其是鸡蛋及其内脏和未经巴士消毒的牛奶

3)肉毒梭状杆菌,严格厌氧,能产酸产气。在生长繁殖中,能分泌一种强烈的外毒素-肉毒神经毒素。

第10章微生物与免疫

1、抗原(antigen,Ag)

1)完全抗原具有抗原性,蛋白质、细菌细胞、病毒

2)不完全抗原是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绝大多数寡糖、所有脂类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药物、非蛋白生物活性物质、一些农药

3)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绝大多数天然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脂类多糖(LPS)、肺炎球菌多糖等]。

2、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3、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DC)和粒细胞等。

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活化,并参与免疫应答

4、T细胞成书于胸腺

5、抗体(antibody,Ab)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

包括IgM(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IgG(保护婴儿,抵抗感染)、IgA、IgE、IgD

第11章食品中的指示微生物

1、指示微生物(indicating microorganism)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质量、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反映与食品货架期相关的微生物情况或食源性致病菌是否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2、大肠菌群:埃希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乌拉尔菌属

3、最大概率数(MPN)采用多管发酵技术检测样品中大肠菌群的存在情况并估计其数量。

原理:依据大肠菌群能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点,将样品进行系列倍比稀释,通过样品中存在或不存在细菌的情况,根据结果查阅MPN检索表,即可得到原样品中微生物的估计数量,结果即是指在1ml(或1g)食品检样中所含的大肠菌群的最近似或最可能数。

此法缺点:耗时费力,需要96h以上

4、产气夹膜梭菌:是一种还原亚硫酸盐的革兰阳性产芽孢专性厌氧杆菌。

检测:先将50ml水样用滤膜过滤后,再将滤膜过滤面朝上转移至亚硝酸盐-多黏菌素-磺胺嘧啶琼脂(SPS)平板上,24h厌氧培养后观察,出现黑色菌落并计数。

5、拟杆菌属(G-)

双歧杆菌,革兰阳性的不运动杆菌,末端常常分叉,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代谢终产物是乳酸和醋酸,对婴幼儿有许多好处。

微生物笔记整理

第1章绪论 1、微生物的特点是: (1)繁殖快,长不大(2)体积微小,分布广泛 (3)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4)物种多,食谱杂 (5)适应性强,易变异 2、(1)列文虎克: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2)路易斯·巴斯德:“巴氏杀菌法”(Pasteurization),62-65℃,30min,75-90℃,15-16s。[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130-150℃,1-4s,常用在牛奶的杀菌。] (3)罗伯特·柯赫食品微生物发展大事记: 1680年,列文虎克发现了酵母细胞 1861年,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1867年,炭疽菌(属于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 1890年,巴斯德杀菌工艺 1922年,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Z值为18F(Z值:加热至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所需升高的温度 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 F值:在基准温度中杀死一定数量对象菌所需要热处理的时间) 1988年,在美国,乳酸链球菌肽被列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 1990年,HACCP体系 1996年,O157:菌体的抗原,H7:鞭毛的抗原

3、GMP:Good Manufactureing Practice(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标准规定了在加工。贮藏和食品分配等各个工序中所要求的操作、管理和控制规范。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有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栅栏技术(Hurdle techonology):利用食品当中各种有效因子(温度、pH、Aw、OR电度包装、辐照、防腐剂)交互作用控制腐败菌生长,提高食品安全。 4、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ISO9001 食品质量管理。 第2章微生物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1、细菌基本形态分为三种: 球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阳性菌) 杆状,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阴性菌) 螺旋状,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arae) 2、细菌的形态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pH等。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其观察方法是质壁分离+染色;电镜观察。培养细菌的三种方式:1)固体培养,2)斜面培养,3)液体培养。 4、革兰氏阳性菌特别含有磷壁酸,带有负电荷,还可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含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它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 5、革兰氏阳细菌、阴细菌的差别:

考研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主要内容大豆的结构与成分?传统豆制品的生产?豆乳制品?豆乳粉及豆浆晶的生产?大豆低聚糖的制取及应用?大豆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大豆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大豆的结构与成分第一节一、大豆子粒的形态结构及组成? 二、大豆的主要化学成分?碳水

化合物1.? 大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人 体内的的消化酶不能分解水苏糖、棉子糖,但它们是人体肠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对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有很好的 作用。大豆中的不溶性碳水化合物?果胶质、纤维素纤维有延缓 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可以降低对糖、。保健功能中性脂肪和胆 固醇的吸收,对人体产生 2.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

蛋白,其中球蛋白占到90%左右,球蛋白中7S和11S 球蛋白之和占总蛋白含量的70%以上。3.脂肪?。18%大豆中脂肪含量约为 4.大豆中的酶及抗营养因子脂 肪氧化酶:对食品影响作用:一是改善面粉色泽,?强化面筋蛋白质的作用,二是产生不良风味。尿素酶: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受热失去活?性;淀粉分解酶和蛋白分解酶:豆粕中;?;,活性丧失90%20min℃:胰蛋白酶抑制剂100处理?:受热失活。

细胞凝集素?. 5.大豆中的微量成分无机盐?十余种,通常是含有钙、磷、铁、钾等的无机盐类。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为主,脂溶性很少。皂苷?抗营又称皂甙或皂素,具有溶血性和毒性,通常视为,但研究表明其对人体并无生理上的障碍作用,养成分反而有抗炎症、抗溃疡和抗过敏的功效。. 6.大豆中的味成分(1)脂肪族羰基化合物(2)芳香族羰基化合物(3)挥发性脂肪酸(4)挥发性

胺(5)挥发性脂肪醇(6)酚酸7.有机酸、异黄酮异黄酮抗氧化。柠檬酸、醋酸、延胡索酸等。.三、大豆蛋白质的性质?溶解性1. 四、大豆蛋白质的变性?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大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功能性质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大豆蛋白质的变性。1.酸碱引起的大豆蛋白的变性处于极端的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蛋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4、G-菌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 )→【脂质A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LPS 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 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学习资料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 重点整理

精品资料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记忆知识点 1.免疫的现代概念。P4 答: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现象。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答:(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可遗传性,效应恒定性。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针对性),习得性,效应递增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P5 答:(1)积极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消极意义:免疫损伤: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的类型及作用。P6 答:(1)骨髓:①产生所有血细胞; ②淋巴细胞产生发育的器官: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 (2)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5.人体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P7 答: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P12 答:指能与T、B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双重属性:(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7.半抗原的概念。P12 答: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8.表位的概念。P13 答: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集团称为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9.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P14 答:(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 (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0.T细胞依赖性抗原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P15、16 答:(1)T细胞依赖性抗原:指需在APC及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2)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 【篇一:微生物学文献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文献读后感 一、文章题目 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to antibiotics (评估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易感性的 一种新方法) 二、文章概要 escherichia coli cvcc249 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动态增长过程的 分析结果表明,不能获得理想的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用ast法不能完全确定药物浓度和细菌数量之比以及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基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庆大霉素处理一定时间细菌的增长过程的分析,以及根据向前差分法,一种ast新方法被提了出来。 三、研究背景 1、ast(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 通常定性在mic(最低抑制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这是 由不同的杀菌方法和纸片扩散确定的。从ast获得的参数通常用来表明抗性反应或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这些结果提供合理用药 指导。 2、然而,由于ast的结果容易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耐 药性和敏感性之间的断点变得相当难以区分。许多临床研究组织为 ast的标准化方法作了巨大的努力。美国临床试验标准研究所1971 年提出了clsi的标准化方法,还有后来英国抗菌化疗协会提出bsac 法,欧洲药敏测试委员会提出eucast法等。尽管标准在逐渐完善和 提高,但前面的路还着实很远。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实验室设计了许多实验,改善ast方法。 根据fibonacci 序列分析,他们用细菌浊度的rc作为目标函数,提 出了ast新方法。这个方法有望发展成为药效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四、研究材料 1、从鸡中分离出来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 cvcc249 2、标准质量控制菌株 e. coli 25922 五、研究方法 1、用增长序列浊度的rc值描述抗生素的抑制率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 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 真的省了不少力气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 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科导致细菌死亡。 ■细菌L型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G+菌细胞壁缺损形成的原生体,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 7、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①物质转运;②呼吸和分泌;③生物合成;④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8、细胞质: } ①核糖体: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和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均能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 ②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③胞制颗粒:贮藏有营养物质。异染颗粒(也成迂回体,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9、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 10 ⑴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荚膜的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⑵鞭毛:包括: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 鞭毛由基础小体、钩状体、丝状体三部分组成。 ■鞭毛的功能: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自由游动,速度迅速。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最新Abbekhj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A b b e k h j医学微生物 学笔记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绪论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 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4.G-菌的外膜{脂蛋白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 脂多糖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 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2.溶原性:温和噬菌体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 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 裂解)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3.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4.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 黏性物质就叫荚膜。 5.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 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6. 芽孢: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 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8.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 有机物。 9.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如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10.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 配制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1.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 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 叫鉴别培养基。 12.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 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 化反应。 13.好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14.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 物的生物氧化。 15.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 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称土壤净化。 16.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没有人为的干预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 得到净化,这种现象成为水体自净,其中包括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17:水体富营养化(环化有) 18.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 硝酸的过程。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 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 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 G+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

人教版重点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总结归纳》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3O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

2019年-9 月

精心整理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无菌技术除 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 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 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2019 年-9月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 一.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1.非细胞型微生物: 就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特点:无典型细胞结构,无能量产生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代表生物: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核呈环状裸DNA团块,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 与RNA 同时存在。 代表生物:分古生菌与细菌二大类。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与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完整。 代表生物:真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 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及人类、动物与植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其中以土壤中的微生物最多。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按期外形区分主要有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类。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1、细胞壁:

用革兰染色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G+染成紫色)菌与革兰阴性(G-染成红色)菌。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就是肽聚糖,但分别拥有各自的特殊组分。 (1)肽聚糖:就是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又称为粘肽或胞壁质。G+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与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交替间隔排列,经β-1,4糖苷键(溶菌酶作用点)联结而成。 五肽交联桥:青霉素的作用点,所以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G+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G+主要成分)与磷壁酸(特有成分)还有少数就是磷壁醛酸。磷壁酸具有抗原性及黏附素活性,具有黏附作用,与细胞的致病性有关。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G-细菌细胞壁较薄,除了肽聚糖以外,还有外膜(G-主要成分),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与脂多糖三部分组成。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的就是脂多糖(LPS)。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与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菌的内毒素。 ●脂质A: i.不同种属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ii.脂质A就是内毒素的毒性与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iii.耐热,毒性反应为发热 ●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 ●特异多糖:就是G-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特异性。

微生物细菌部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bacterium)的大小——微米(μm)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 二、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肽聚糖(peptidoglycan)(粘肽/胞壁质)是一类复杂多聚体,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原核细胞特有 组成及结构:革兰阳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革兰阴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分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或脂磷酸壁LTA) 作用:1 G+菌重要表面抗原 2参与调节细胞外离子平衡 3与细菌粘附致病有关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组成: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有些细菌为脂寡糖LOS) ▲脂多糖(LPS):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有种特异性,即G-的菌体抗原O抗原)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G+ G- 肽聚糖厚、多层,50层薄、层少,1-2层 糖脂含量糖多脂少糖少脂多 特殊成分磷壁酸外膜 意义:导致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不同。 例如:青霉素(破坏肽聚糖),溶菌酶(破坏聚糖骨架)均作用于G+ (4)▲细胞壁的功能a. 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b. 构成细菌的重要抗原 c.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A群链球菌膜磷壁酸——粘附作用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多种生物学效应 d. 参与营养物质的交换 (5)▲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含义:细菌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后,可使其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破坏或合成抑制,在高渗环境下,多数细菌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损的细菌。 特点: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 独特的培养特性:高渗透压、高营养、低琼脂; L型菌仍有一定的致病性; 有些L型菌在去除诱发因素后,能回复为原菌。 2、细胞膜:1物质转运2呼吸分泌3生物合成4参与细菌分裂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⑴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 生物。 ⑵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 剂。⑶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⑷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⑸无菌: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⑹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⑺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二、热力灭菌法原理: ⑴干热灭菌法: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 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包括: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⑵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 固变性;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包括:巴氏消毒法(加热至61.1-62.8℃30分钟,71.7℃经15-30秒)、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 (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 三、辐射杀菌法紫外线 原理: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波长UV与DNA吸收光谱一致。其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并可杀灭病毒。特点:穿透力较弱。应用: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 四、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 真菌。特点:只能除去细菌,真菌, 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L型细菌。应用: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 五、口腔黏膜消毒可用3%过氧化氢;冲洗阴道、膀胱、尿道等可用0.1%~0.5%氯已定或1g/L高锰酸钾。 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章噬菌体 一、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基本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 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噬菌体分布极广。 二、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结果: ①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②温和噬菌 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成溶原性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建立溶原性状态。 三、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 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二、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遗传性变异是细菌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改变了 的性状能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三、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些特性。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四、转化:是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转入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

微生物笔记实用总结

细菌 细胞壁 G+ G- 壁磷酸 + - 外膜 - + 芽孢 + - G-:特异多糖(O 抗原)、鞭毛(H 抗原) G-:外膜可阻挡溶菌酶、抗生素、碱性染料等进入;某些G-(如淋病奈瑟氏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青霉素亦敏感 医院感染病原体主要是:G- 壁磷酸和LPS 有抗原性 初次分离需CO2: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布鲁菌 最强毒素:肉毒毒素 糖发酵: 大肠埃希菌 伤寒沙门菌 痢疾杆菌

乳糖 + - -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细胞壁 细胞膜 蛋白质 核酸 万古霉素 两性霉素B 大环内脂类(红霉素) 利福平 异烟肼 酮康唑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 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 酮康唑:固醇、真菌 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R 质粒:接合、转化 转座子:跳跃基因 白假丝酵母菌:鹅口疮 特殊结构 病原体

鞭毛大肠杆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 菌毛奈瑟菌属 芽孢厌氧芽孢梭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伊红美蓝紫黑色:大肠杆菌 皮试:破伤风抗毒素 繁殖最慢:结核分枝杆菌 不被超广谱β-内酰胺酶灭活——亚胺培南(碳氢霉烯类) 病原体首选药物 青霉素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 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红霉素(飞鸿) 立克次体四环素、多西环素(赐死)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环丙沙星(沙粒环星) 厌氧菌、阴道毛滴虫甲硝唑(莺燕假笑)

药物药理 利福平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 多聚酶 氨基糖苷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喹诺酮类抑制DNA解旋酶 多西环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菌种无效药物 立克次体磺胺类药物 无芽孢厌氧菌氨基糖胺类 全身感染: 全身感 细菌 染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内毒素 血症 菌血症伤寒(二次)、脑膜炎奈瑟菌 败血症大肠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 脑膜炎奈瑟菌、伤寒菌

微生物学笔记学习资料

微生物学笔记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第一节细菌 定义: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以二分列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形态和染色 1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形态和染色 1)球状:单球,双球,四联,八叠链状葡萄状球菌 2)螺菌:弧菌 螺菌 螺旋体:环六个以上 3)杆菌:短杆,棒状,梭状,分枝,螺杆状,竹节状,弯月 4)不规则形态菌 2细菌染色:单染色:美蓝,复红,孔雀绿 复染色:革兰氏染色蓝紫色阳性 粉红色阴性 二构造 (一)细胞壁: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 2 保护细胞不受外力损伤 3细胞的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必需。 4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G+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 肽聚糖真细菌细胞壁所特有,肽聚糖分子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相联)、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D型交替连接肽桥组成由五肽组成变化最多 磷壁酸:G+细胞壁上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甘油磷酸和核糖磷酸 可分为两类: 1.与肽聚糖结合的壁磷壁酸 2.跨越肽聚糖层并与膜相连的膜磷壁酸 生理功能: 1. 吸附钙镁离子影响酶活性 2 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粘连,避免被白细胞所吞噬,抗补体. 3 G+菌的表面抗原 4 嗜菌体的特异性受体 5条街细胞内姿容苏的活力,防止细胞自溶死亡;可以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若用抗生素处理(如青霉素)可以使其失去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球质体或单质球 自然突变中产生的无细胞壁的一类细菌,对渗透压极敏感 2)G-菌以E .Coli为代表 肽聚糖深埋在外膜脂多糖LPS之内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重点归纳整理

呼吸道病毒

冠状病毒: ①非分节段的单正链RNA ②普通感冒和咽喉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③无疫苗 肠道病毒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这些病毒分别属于不同病毒科,性状显著不同,但均以肝细胞为唯一复制

一、基因结构、功能 HBV的DNA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短链——正链(S+) 长链——负链(L-): 【负链为模板,编码病毒蛋白,至少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S区:S基因、PreS1、PreS2基因 →HBsAg、Pre-S1 Ag、Pre-S2 Ag ■C区:前C、C基因 C基因→核心蛋白HBcAg Pre-C与C基因→Pre-C蛋白 Pre-C蛋白经切割加工后形成HBeAg ,入血。 HBeAg为非结构蛋白,一般不出现HBV颗粒 ■P区:→DNA多聚酶。最长。有RNA酶H和逆转录酶活性 ■X区:→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及HBV基因, 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二、HBV的复制P272 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逆转录病毒P306 备注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 传播疾病的病毒。 ①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 代。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 是储存宿主。 ②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 病。 ③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出血热:是一大类疾病的 统称。具有“3H”症状 ①高热(hyperpyrexia) ②出血(hemorrhage) ③低血压(hypotension) 休克及不同脏器的损 害。 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生物学性状单正链RNA,20面体,有包膜。单负链RNA,分L、M、S 三个片段。分别编码RNA 聚合酶、包膜糖蛋白G1、 G2和核壳蛋白NP ■刺突 →gp120:病毒的表面糖蛋 白,与病毒吸附有关,有 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 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 生变异,有利于病毒逃避 免疫清除。 →gp41:为跨膜蛋白,介 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 的融合。 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家畜和鸟类,如猪、牛、马等。幼 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新生的幼猪缺 乏免疫力,具有高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 蝙蝠亦可。病人血中病毒滴度不高,不是主要传 染源。 多宿主性,主要为啮齿动 物。我国主要是黑线姬鼠 和褐家鼠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传播三节吻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乳鼠是最易感动物。 我国是乙脑主要流行区。流行季节与蚊子密度的 高峰期一致。 尚未完全明确①性传播:是HIV的主要 传播方式。 ②血液传播:静脉毒品成 瘾者是高危人群。 ③母婴传播:胎儿经胎盘 感染最多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