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

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皖农计[2005]99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5.05.16

【实施日期】2005.06.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的通知

(皖农计[2005]99号)

各市农委(畜牧、水产局),委属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

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等四个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我委制定了《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

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拓宽投资渠道,明确职责分工,提高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依据农业部39号部长令及配套管理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农委管理的利用中央和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等行业及其它农业专项基本建设项目的申请、安排、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全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省农委负责全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前期工作、组织实施、落实省级配套资金、监督检查等工作。

各市、县农委(含单列的畜牧局、水产局、农机局,下同)负责本辖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前期工作、组织实施、落实市县级配套资金、监督检查、队伍建设等工作。

第五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

各级农委负责人对本辖区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负领导责任。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

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六条农业基本建设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程序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合并简化程序。

第二章职能分工

第七条委发展计划处主管全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2、依据农业部投资指南,拟定年度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申报指南。

3、拟定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统一组织专家咨询评估,统一申报基本建设项目。

4、根据权限,审批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

5、依据农业部和省发改委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6、根据权限,归口管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工程监理、监督检查及竣工验收等工作。

委财务处负责直属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基建财务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按年度投资计划、工程进度及资金到位情况拨付资金。

2、监督检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3、根据权限,审核审批直属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委行业局(含处、站,下同)负责本行业项目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行业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出本行业项目投资计划建议。

2、负责本行业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审核项目动态监测表。

3、负责本行业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落实本行业项目处级领导项目监管责任人制度,定期报送本行业项目监督检查情况。

4、根据权限,负责组织本行业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5、配合参与统一组织的项目集中专项督查和重大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第八条各市农委负责本辖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辖区农业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2、根据省农委项目申报指南,择优筛选,审核上报本地区项目投资建议计划,并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负责本辖区农业基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 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25个二级区。现将5个一级区农业生产特点简述如下: 一、淮北平原农业区 淮北平原农业区,土地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526.3万,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年平均气温14~15℃,≥0℃积温为5100~5500℃,≥10℃积温为4500~4800℃,无霜期200~220天,光热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远田薄地多实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180%左右。播种面积占全省70%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烟、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麦、玉米、芝麻等;占40%以上的有棉花、花生等。本区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约有1800万亩,棉花单产也较低,但从区内高产典型来看,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全区现有林地116万亩,桑园0.5万亩,果园25.1万亩,可以用来发展林果、蚕桑生产。该区是我省重点果区,果园面积占全省果园面积的61.5%,年产果品种113万担,占全省果品的54.2%,区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 夏、秋旱涝发生机率大、危害重,是决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夏收时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二、江淮丘陵农业区 该区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4.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2%。农业人口787.2万,占全省农业总人口的18.5%,人均耕地1.97亩。 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0℃积温5400~5700℃,≥10℃积温 4800~5500℃,无霜期210~220天,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牧生产,种植业以稻麦生产为主。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8%,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6.9%,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0%,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5%,杂粮、大豆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2%,总产品约占全年总产的15%。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多种经营大有潜力可挖,全区有宜林地200多万亩,可供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本区湖泊、水库、塘坝众多,约有水面400万亩,可供发展渔业生产,还有200多万亩草坡、草滩可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 由于本区跨越两个温度带,因而农业区域差异明显,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20~40%,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为主。江淮分水岭以南属北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稻占耕地面积的70~80%,双季稻和较耐寒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油桐、茶树、毛竹等可以种植,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部分一年三熟。

安徽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一、为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的指导、扶持与服务,充分发挥联合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联合体健康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指导意见》(皖政办〔2015〕44号)精神,省农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粮食局、省供销社联合制定本办法。 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上紧密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联盟,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联合体有成员共同制定的联合体章程。 (二)联合体有围绕主导产业的联合体建设方案。 (三)联合体有文字契约。联合体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各成员之间以文字契约建立紧密的产业、要素、利益联接机制。 (四)联合体内各主体之间有品牌化运营实际内容。通过专业化分工、多元化联合、紧密型衔接、标准化生产,实现联合体内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五)联合体有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的产品供销、作业服务等节本增效途径让利家庭农场和

专业大户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共同出资建立风险基金的风险分担机制。(六)联合体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联合内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农户总收入增加,生产总成本降低10%以上,种植亩产比分散经营农户高10%以上,龙头企业收购原料溢价在3%以上。(七)联合体有明显生态效益。积极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实施种养复合循环利用生产方式。 (八)联合体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带动农户高于本县(市、区)同行业传统农户收入10%以上。带动新型职业农民认证比例和农村耕地规模化经营比例逐年递增,“三品”认证个数和面积逐年增加。 三、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选标准。在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由省级(包括相当于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发起,至少有1个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个家庭农场共同发起。 (二)联合体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 龙头企业 (1)龙头企业在产业化联合体中核心作用明显,积极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输送现代生产要素和创新经营模式,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户收入高于本县(市、区)同行业传统农户收入15%以上或带动农户种养和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多种经营 【发文字号】皖农特[2010]320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旅游局 【发布日期】2010.09.28 【实施日期】2010.09.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 的通知 (皖农特〔2010〕320号) 各市农委、旅游局(委): 现将《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2010〕2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

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保护、扩大农民就业、推动城乡互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是以典型引路,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已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支撑点,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旅游大省,把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各级农业、旅游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开展全国、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 (一)总体目标: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争创3-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示范点;创建10-1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3-5条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0

安徽省农业现状历史成因及未来趋势分析

安徽省农业现状历史成因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历史不停地走过,社会制度的变迁早已化成风霜流逝,唯一的不变的是农民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和几句的思想。 安徽农业的历史影响,说到先秦则太过久远,说道唐宋则太过迷离,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自明清两代,安徽省的农业基本种植区域和农业品种就基本固定了下来。所以我们从明清开始看起。 一、元末明初的变迁 自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伊始,安徽便成为主战场,濠州(今凤阳)和和州(和县)成为他的大本营,淮西一系将领也大多是安徽人氏,此时安徽民风的彪悍首屈一指,考虑到当时极低的城市化率,也可以体现出安徽农民的彪悍民风。 说到红巾军起义,其导火索便是元至正十一年的黄河大水。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为了彻底解决黄河的水患,顺帝听从了大丞相脱脱的建议,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全权指挥治河事宜,并征调了汴梁、大名等13路民夫15万人,士兵2万人归他指挥。早已胸有成竹的贾鲁,指挥着十几万治河大军,在短短的七个月内,完成了浩大的治黄工程,修复了河堤的决口,并将改道的黄河重新引入故道,流入淮河,东向入海。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治河工程,历史上称为“贾鲁治河”。本来有了这样的功劳,贾鲁应该象大禹那样以英雄的形象载入史册,可无情的历史却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让他伟大的治河工程变成了“亡国工程”! 在贾鲁的治河工程中,于黄陵冈开挖河道,疏通河水是重要的一环,而问题也出了这里。有一天,民工们正在干活,突然间有几个民工从泥沙里挖出了一个石头人,奇怪的是这个石头人居然只有一只眼睛。大家都好奇的围拢过来观看,在惊诧的同时,他们的脑中都浮现出了一支在工地上广为流传的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如今预言中所说的一切都应验了,民工们的反抗之火也悄然的生起了。就在这时,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白莲教的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颖上首举义旗起兵反元,因其头裹红巾,被称为红巾军。早已受尽官吏压迫的民工们,立即杀了河官,响应红巾军,就此如火如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在数以百万计的起义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元王朝在遍地烽烟中灰飞烟灭! 正是因为贾鲁的治河工程,才使得十数万人聚集在一起,才给了别有用心的人以一只眼的石人挑动天下大乱的机会,因此后世常把贾鲁治河看做是导致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他的

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试行)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 (二〇〇九年四月) 为开展现代农业关键与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尽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和省农委、科技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农科[2007]257号)精神,决定对我省具有创新优势的优质农业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提升能力、促进发展为总体思路,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建立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优势农产品优先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进行构建,在产品选择上坚持优势农产品优先的原则。按照产业发展内在规律,优化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土壤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2、联合攻关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联合攻关的原则。改变过去注重产业发展中单个环节攻关为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系统攻关;改变过去注重单个单位攻关为聚集和整合本领域优秀骨干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加速提升产业技术研发水平。 3、资源共享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成果、设施及项目资源共享的原则。体系内科研人员须积极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项目、科研设施资源,充分利用体系建设平台,集中力量对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进行攻关集成,确保产业发展不断获取科技支撑。 4、强化协同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分工坚持协同原则。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省农委负责体系建设统一规划、区域布局

安徽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安徽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安徽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 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霞珍集团安徽省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庆发柳编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和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太阳禽业有限公司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丰大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华泰集团公司 黄山山华集团安徽省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蚌埠市花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芜湖金田集团有限公司 芜湖东源集团有限公司含山县大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安徽省临泉山羊集团公司 安徽益益乳业有限公司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5家)。 安徽省凯源粮贸有限公司凤阳县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滁州金恒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安徽绿一粮油集团 华龙面业集团天长食品有限公司安徽良夫面粉集团 安徽占元面粉集团安徽省桐城青草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联河米业有限公司枞阳县浮渡山米业集团 安徽大别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安徽友勇米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方面粉厂宿州省锦丰企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皖王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郎溪县昌发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家乐米业有限公司合肥金润米业有限公司 安徽凯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铜陵市皖星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淮北天宏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淮北鲁王集团 凤台县米王粮贸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宏宇粮贸集团 安徽顾桥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万乐米业有限公司安徽和县华安粮油有限公司 安徽双福粮油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安徽富恒面粉有限公司临泉县隆茂粮油实业公司 池州市美思佳油脂有限公司桐城市乐健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帅旺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喜洋洋食品有限公司 芜湖源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雁湖面粉有限公司上海食品(集团)公司申滁肉类联合加工厂蒙城东升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天达饲料集团 蒙城五洲食业有限公司安徽恒盛实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怀宁县禽蛋开发公司安徽华园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泗县龙牧猪业集团宿州龙翔种猪场 安徽省荷金来肉牛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五星养殖(集团)公司 绩溪五蜂园蜂业公司宣城市华卫禽业育种有限公司 安徽安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长友禽业有限公司 安徽华大集团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合肥市正旺畜禽有限责任公司 长丰县长风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安徽华亿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鸿汇食品有限公司蚌埠市宏业肉类联合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合肥滨湖等六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合肥滨湖等六个现代农业综 合开发示范区的通知 【法规类别】特区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皖政办[2009]11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02.26 【实施日期】2009.02.2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合肥滨湖等六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通知 (皖政办〔2009〕1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探索财政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的新途径,省政府决定,在淮北平原、江淮丘陵以及皖南山区选择建设滨湖、百善、耿城、郭河、九华、红星6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总体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有效提高财政支

农资金使用效益的积极探索,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结合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效整合资金,实行综合开发,力争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上取得新突破。 二、基本原则 (一)规模开发。全面规划,统筹发展,集约开发,规模经营。 (二)以现代化为统领。注入现代农业理念,运用现代农业手段,实施现代农业内容,提升现代农业效果。 (三)地方为主。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牵头协调各方,形成合力。 (四)市场化运作。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企业经营为支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探索统分结合的土地经营新方式。运用多种方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 (二)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实现民管、民受益。 (三)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形式。通过建立各种形式农村服务组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生产、销售、科技、金融、信息、生活等各项服务活动。 (四)探索实现农业多功能性的新渠道。运用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融入现代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 进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皖政办[2015]73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12.28 【实施日期】2015.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15〕7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2月28日 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方案

为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全面落实《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安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合作备忘录》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探索产品、企业、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一步明确推进路径和创建内容,到2017年,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市5个、示范县(市、区)30个、示范区100个、示范主体1500个,构建“示范主体小循环、示范区中循环、示范县域大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通过试点示范,实现全省“两稳、两增、两提”农业发展目标,即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稳定小麦和水稻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3年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持续建设,力争5年全省推进,10年迈上新台阶,到2030年把我省打造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强省。 二、建设模式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以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全程可追溯体系。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加大品牌培育、创建和推介,促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者相互联系、协同演变、有机融合,形成产品生态圈。 (二)以联合体组织打造企业生态圈。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同一产业品牌为市场导向,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 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皖农计[2005]99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5.05.16 【实施日期】2005.06.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的通知 (皖农计[2005]99号) 各市农委(畜牧、水产局),委属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 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等四个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我委制定了《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

安徽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拓宽投资渠道,明确职责分工,提高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依据农业部39号部长令及配套管理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农委管理的利用中央和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等行业及其它农业专项基本建设项目的申请、安排、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全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省农委负责全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前期工作、组织实施、落实省级配套资金、监督检查等工作。 各市、县农委(含单列的畜牧局、水产局、农机局,下同)负责本辖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前期工作、组织实施、落实市县级配套资金、监督检查、队伍建设等工作。 第五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

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

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 一、基本省情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辖17地级市,105县、市、区(56县,44市辖区,5个县级市),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六省接壤,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公元1667年(康熙6年)正式建省,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故简称皖。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2010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880万人,城镇化率4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是我省小麦、玉米的主产区;江淮之间西面为大别山区,东部为江淮丘陵和长江

中下游平原,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镶嵌其中,是我省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和著名的鱼米之乡;皖南山区峰奇岭峻,分布有要黄山、九华山等著名山岳,隶属于长江、新安江两大流域。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种类较全,储量丰富。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煤炭、铁矿、铜矿、硫铁矿储量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是华东地区著名的能源基地。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安徽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 (2)

皖农人〔2013〕193号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和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的通知 各市农委(农机局)、人社局,合肥市畜牧水产局,阜阳市畜牧兽医局,省直有关单位: 现将《安徽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3年6月27日

安徽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 条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全省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农业各专业特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级农艺(畜牧、兽医)师、农艺(畜牧、兽医)师、助理农艺(畜牧、兽医)师、农业(畜牧、兽医)技术员。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面试)与评审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有承担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四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专业技术人员。

第五条为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已取得非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相应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任期内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身体健康,能正常履行岗位职责。 第四章学历资历等条件 第七条学历资历条件 (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取得高级农艺(畜牧、兽医)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二)高级农艺(畜牧、兽医)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博士学位(含双硕士)后,取得农艺(畜牧、兽医)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取得农艺(畜牧、兽医)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获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满20年,或现在野外艰苦岗位及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工作且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满15年,取得农艺(畜牧、兽医)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安徽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选管理暂 行办法 一、为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的指导、扶持与服务,充分发挥联合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联合体健康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指导意见》(皖政办[xx]44号)精神,省农委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粮食局、省供销社联合制定本办法。 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上紧密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联盟,不具有法入主体资格。应具备8个基本条件:(一)联合体有成员共同制定的联合体章程。(二)联合体有围绕主导产业的联合体建设方案。(三)联合体有文字契约。联合体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各成员之间以文字契约建立紧密的产业、要素、利益联接机制。(四)联合体内各主体之间有品牌化运营实际内容。通过专业化分工、多元化联合、紧密型衔接、标准化生产,实现联合体内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五)联合体有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的产品供销、作业服务等节本增效途径让利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共同出资建立风险基金的风险分担机制。(六)联

合体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联合内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农户总收入增加,生产总成本降低10%以上,种植亩产比分散经营农户高于10%以上,龙头企业收购原料溢价在3%以上。 (七)联合体有明显生态效益。积极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实施种养复合循环利用生产方式。(八)联合体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带动农户高于本县(市、区)同行业传统农户收入10%以上。带动新型职业农民认证比例和农村耕地规模化经营比例逐年递增,“三品”认证个数和面积逐年增加。 三、省示范联合体评选标准。在具备“8个有基本条件”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由省级(包括相当于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发起,至少有1个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个家庭农场(至少有1个注册家庭农场)共同发起。(二)联合体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龙头企业 (1)龙头企业在产业化联合体中核心作用明显,积极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输送现代生产要素和创新经营模式,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户收入高于本县(市、区)同行业传统农户收入15%以上或带动农户种养和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2)龙头企业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塑造农产品优势品牌。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合作,实现企业品牌共享共建,实现品牌价值延伸到种养原料的溢价高于市场价5%以上。(3)按照行业类别粮油类、畜牧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录

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 1.北京市顺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河北省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河北省玉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山西省太谷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6.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7.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8.辽宁省辽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9.辽宁省台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0.辽宁省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1.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2.吉林省榆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3.黑龙江省肇东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4.黑龙江省五常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5.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6.江苏省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7.江苏省铜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8.浙江省平湖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9.浙江省诸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安徽省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1.安徽省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2.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3.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4.江西省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5.山东省滕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6.山东省寿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7.山东省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8.河南省济源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9.河南省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0.湖北省黄陂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1.湖北省监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2.湖南省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3.湖南省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4.广东省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5.广东省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6.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7.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8.重庆市潼南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9.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0.四川省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1.四川省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2.贵州省湄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3.云南省宣威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4.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5.陕西省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6.甘肃省甘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7.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8.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 51.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3.河北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4.河北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0日来源:市场信息处作者: 为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构建全省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信息化引领和推进全省农业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成效 “十一五”以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主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需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围绕“三农”服务开展工作,不断改善农业信息工作手段,拓宽信息工作面,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农业形象,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省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建设各类信息服务机构189个,建立部门行业系统专业网站30个,70%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20%的村建有信息服务点,90%以上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与农资批发市场建有网络终端,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在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延伸,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已初具规模。 2、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建设完善“安徽农业信息网”网站群,与上对应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横向联系各省农业信息网和委内各职能部门,纵向延伸到17个市、105个县(区)和广大的乡镇、村以及相关涉农企业,实行全省农业信息三级平台、四级发布的网站管理模式。省农委还筹集100多万元资金,新建面积150平方米的省级农业信息机房,优化了网络环境,为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3、农业“12316”公益语音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继续完善“12316”农业语音咨询服

务平台建设,实行各地农业系统公益服务号码统一,专家定期坐诊,为农民、企业投诉举报或咨询服务提供方便。截至目前,全省每天电话访问量在1000人次以上,农忙时间每天在3000 人次以上,已成为农民生产经营的好帮手。 4、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自2008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建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网,为520个合作社建立了个性化专业信息平台,建立了合作社信息员队伍,并对信息员进行专门培训,统一信息采集、统一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 5、建成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我省农委系统建设完成了包括省级两个主会场,市级20个、县级61个分会场的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已经累计召开40多次各类工作视频会议,参会人员达到5万多人次,提高了我省农业电子政务水平。同时拓展了农业部卫星视频会议收视范围,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能。 6、深入推进“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项目建设。按照农业部统一规划,在阜阳、滁州、宿州三个市和宣州、肥西等十六个县(区、场)开展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建设“三电合一”平台,综合利用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载体开展信息服务,丰富信息服务手段,提高信息服务入户率和使用率。 7、规范完善全省农情调度系统。建成了融农情、灾情、行情等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发布于一体的省级农情调度管理平台,实现了部省市三级联网,极大地方便了全省农情信息的沟通,保证了农情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累计发布各类农情信息已达上千万条次。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

(农业畜牧行业)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

安徽省农业科技基本情况 壹、基本省情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辖17地级市,105县、市、区(56县,44市辖区,5个县级市),和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六省接壤,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公元1667年(康熙6年)正式建省,取安庆、徽州俩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故简称皖。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2010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880万人,城镇化率43%之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黄淮海平原的壹部分,是我省小麦、玉米的主产区;江淮之间西面为大别山区,东部为江淮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壹的巢湖镶嵌其中,是我省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和著名的鱼米之乡;皖南山区峰奇岭峻,分布有要黄山、九华山等著名山岳,隶属于长江、新安江俩大流域。 安徽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 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皖农计[2007]191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7.08.07 【实施日期】2007.08.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皖农计〔2007〕191号) 各市、县(市、区)农委,委属有关单位: 现将《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落实。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二○○七年八月七日 安徽省“十一五”种植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安徽农业奋力崛起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种植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加快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的转变,全面提升种植业的现代化水平,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安徽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种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种植业发展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中央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的新发展,全省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省粮食生产在经历灾减下滑后,短时间内又实现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743万吨,年增产500万吨,增幅居全国第2位。2005年粮食总产达到2605.3万吨,较“九五”期末增产5.4%。棉花、油料、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省棉花、油料、茶叶年均总产分别达到34.4万吨、276.7万吨和5.2万吨,分别较“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4%、24.4%和10.5%;年均亩产分别达到57公斤、13 2.5公斤和31公斤,分别较“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 3.5%、11.7%和12.5%。 2.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已形成沿淮淮北专用小麦、长江流域双低油菜、江淮沿江优质水稻、皖北沿江优质棉花、皖东北优质花生、皖南皖西名优茶等优势作物产业带。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格局初步形成,亳州中药材、夹沟香稻、涡阳苔干、高山蔬菜等地方特色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为更好地促进我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发展,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民收入,现将省农委研究制定的《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附件: 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和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基地、优质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培训推广的社会化服务基地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引导和示范,促进辐射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由省农科教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等有关单位成立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从整体上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处理有关事务。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评审、检查和考核等有关事务性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农委科教处。

第四条成立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全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对各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和考核等。 三、申报与挂牌 第五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本条件: 1、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有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有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 2、有相当的规模,主导产业明确,总体规划可行,并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功能分区合理; 3、有较强的科技创新、科技集成、引进开发能力; 4、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能够承担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 5、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六条申报程序 1、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向所在地市农委提出申请; 2、各市农委组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筛选,结果报省农委。 第七条申报材料 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书; 2、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总结报告; 3、经会计事务所审核的会计报表; 4、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省农委科教处负责对各市农委上报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申报材料进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管理论文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是基础。正确认识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对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兴趣,使得全国老百姓的衣食有着重要保障。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其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对本省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也对其他省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安徽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农业发展先锋军,是国家“三农”工作的实施重点,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中,安徽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安徽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安徽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其发展的有利因素,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进而得出优化安徽省农业的政策措施。 一、安徽省农业发展的概述 (一)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安徽省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资源大省,是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的试点省,所以了解我国国情,离不开“三农”,真正了解“三农”问题离不开安徽ii。安徽省农业发展的生产基础较好,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都发展的很好,各种农产品的产量总量不断增高,位居全国前列。近几年,安徽省按照“高效农业,区域特色,产业保证,增产增收”的原则使得全省农业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5年粮食总产521亿斤,到2008年首次突破600亿斤,此后连年稳步增产。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该省粮食总产达到657.8亿斤,比上年增加30.7亿斤,增量为近年最大,且总产连续7

年创历史新高,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2.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由于国家对农业经济的大力扶持,加强新型农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发展家庭多种经营,农业生产经营结构得到了积极调整,安徽省农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的多元化与创新性发展,政府加大了农民工返乡就业与创业的支持力度,落实了大量的惠农和减负政策,从多个方面对农民创业与就业进行大力支持。农民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减少对土地的依赖,农民收入的市场化、多元化、非农化趋势发展迅速,农民的收入增长比较显著。201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2011年为6300元,2012年为7000元,2013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安徽省农民的收入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二)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促进本省农业发展的动力 在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中,安徽省坚持创新,勇于改革,起着带头示范作用。这些改革的实践活动激起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兴趣,使得农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安徽省的农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安徽省农业保持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本国农业走上全面的发展轨道。经过这些改革以后,安徽省的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全省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2.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河流湖泊众多,物产富饶,拥有“鱼米之乡”之称。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类型多样,属于典型的长江中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