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存在的意义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存在的意义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存在的意义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存在的意义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存在的意义——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有感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生产力大大解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人们不再为吃穿而犯愁的同时,社会上各种激荡思潮却层出不穷。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幸福起来的人们,尤其是那些大学生们,他们不再因求学而穷苦不堪,他们风华正茂,他们思想先进,但他们却不断质疑社会,质疑现行的体制制度,甚至抨击现在的执政党。他们说:“世界上开设政治课的国家只有中国和朝鲜(而朝鲜的境况大家可想而知),而且,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学生来到内地是免修政治课的。”正因为如此,有人偏激得说,执政党在进行愚民政策,为所有人“洗脑”。用西方反动势力的话说,这是在“赤化”,而西方反动势力只是企图实行资本主义,或是其他的什么道路,改变中国的“现状”,让中国有“真民主”。

在这里,我以一名军校大学生的身份来谈谈我对中国共产党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政策的看法。不过这也许只是一家之言,若有不妥之处,望予以指正。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无产阶级的专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在搞思想教育,人家西方就不搞这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早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欧洲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思想政治教育就开始出台。斯巴达在贵族子弟中进行

的“战士”教育就包含有严格的政治道德灌输,其目的就在于灌输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思想情感;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专制和基督神权统治下,思想道德教育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服务的;14至16世纪,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这是思想政治领域的一场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政治变革做了思想舆论准备。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产阶级的任务由推翻制度变为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其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要反映服务于这一任务;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遍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了对公民的政治道德与宗教教育。就是美国这个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1994年末出台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明确地将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列为国家八大教育目标之一。各级各类学校方面通过开设课程,加强辅导,开展活动,强化了美国历史价值观和西方文明史教育。

综上所述,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不同,内容方式各异,但这一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国外剥削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研究如何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却回避了人们在社会中不同的经济、政治地位这一根本问题,因而,其教育活动是具有极大的虚伪性与欺骗性。二.无产阶级如何理解革命理论

无产阶级,也就是受资本家剥削的工人群体。工人群体都是来自劳苦大众,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利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获取生存必需品。而在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从14世纪至16世纪才开始出现,但是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直到19世纪30至40年代才凸现出来。而在此期间资本家则在不断地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政治活动来教育工人们,这才保证了这300多年的相安无事。然而,为什么无产阶级最终站在了资产阶级的对立面,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处境?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社会主义意识是被灌输进去的。

灌输理念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念,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存在社会民主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工人群众自己绝不可能在他们运动的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的进程中自发产生呢?因为这是由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和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所决定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曾指出,“分工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因为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他们根据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既概括并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这一阶级的其余成员(包括积极成员)都“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工人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的限制,更不能从事精神生产,提出思想

体系。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从工人同厂主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阶级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列宁强调:“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今天,国内外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与原则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对灌输的要求提高了,灌输的条件也比革命时代好多了。我们要坚决反对自发论,坚持灌输的原则,改进灌输的方法,大力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由此看来,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斗争理论并不是现代化和建设这一当今中国最伟大的任务,对于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必不可少,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如何进行这种重要的教育,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这些青年肩上。我们要当好这个灌输人、教育者。

三、青年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青年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国青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广大青年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

发挥了主力军的巨大作用。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面貌。正如列宁所说:“真正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正要由青年来担负。”

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目光更多的投向青年,做好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保证国家的面貌常新。

作为一名军校大学生,我可以说我在现在的中国军校里已经接受了几近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现行体制中,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形成。有的学员抱怨道:“我们党要把我们培育长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给我们最好的政治教育,然而我们所取得到的只有枯燥乏味的口头宣传和照本宣科,一场教育下来,什么都没有记住。”这种现象存在太多,我们应该怎么办,身为未来教育者的我们紧靠这样外部强硬的灌输是不行的,我们应该主动参加积极学习吗,了解国家政策,党建民生,这样我们才能在生理成熟的同时走向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成熟。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无论存在于何种意识形态领域都是无比重要的,而对于中国,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国家组成的一部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需要外部灌输,而这灌输者的责任,在我们这些青年知识分子身上。我们首先要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其次要努力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不是禁锢人民的枷锁,不是进攻资本主义的武器,他是我们创造美好

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国家富强的的重要保证。

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

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希望帮助您提供更多想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当下各大高校内,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影响重大,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的新动向,改变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根本目标,高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既要改变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教育的片面认识,努力增强“渗透”意识,提高“结合”本领,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业务之中,努力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要努力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与改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要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贡献,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熟悉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较高的素质,一方面要具备马克思

主义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支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要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可以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这个思想舆论的制高点,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首先,大力建设优秀网站,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组织力量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用于网络运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网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加强校园论坛建设,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其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校园论坛要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

浅谈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浅谈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多元化,以学校教育方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进行思想教育改革首先要掌握大的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性,同时要结合现实,遵循学生个性特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方向;个性;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借以调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其他要素的作用,使之进入激活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效能,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它对人们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确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一个人的集体观念、大局观念,也是进行其他教育的前提,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到导向作用。 一、日新月异的社会特征要求真务实的创新思想 当前,世界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我国与世界进一步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交锋更加激烈。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应加强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多元性的社会给人以信息、价值感、存在感等各方面的冲击和干扰,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浮躁的特征。因此,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调整教育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一切事情都讲究短时间内看到实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讲究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二、盲目浮躁的受众特征要求积极稳妥的创新原则 由于外界的冲击非常强大,受众变得盲目;由于人们都在忙一些具体性的事务,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变得肤浅且单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必须积极稳妥,不能随意、盲目。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对象的变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发挥主动性原则;(2)把握可行性原则; (3)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4)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5)坚持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循序渐进原则;(6)坚持激励原则; (7)坚持继承和创新统一的原则。 三、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思政_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考研_各学校历年真题_辛苦收集

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10年复试试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简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 2、、简述思相政治教育的基本容简述思相政治教育的基本容。 3、、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品德结构 3、理论教育法 4、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有哪些影响因素? 2、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运用榜样教育法? 3、如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4、简述层次原则及其运用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如何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理论教育法又称灌输教育法,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特点是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 4、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规律,融入到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答: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个体自身的因素及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的外部因素,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各自不同和影响。个体自身的因素包括人的自身状态如人生观、价值观和身心其他方面的情况是影响思想品德的最重要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第二,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第三,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第六,各种非交往环境。第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2、答:榜样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又称典型教育法或示教育法。运用榜样教育法的基本要:(1)要注意榜样的真实性。 (2)要注意榜样的层次性和代表性。 (3)学习榜样要注意创新性。 (4)要尽可能让榜样现身说法。 (5)要注意培养、关心和爱护榜样。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2222555.html,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卢翠英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5年第02期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是大学教育学生的中心工作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社会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时代对大学生们在个人素质涵养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思想政治信仰、理想信仰、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处在模糊与迷茫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就应该抓住时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启蒙和教育,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思想政治的问题,耐心倾听学生的合理倾诉,为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不断地加强与促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就是在于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发展,要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进行关注、了解和分析,才能够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者。下面,笔者浅谈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其对大学生的作用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者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作用。高等学校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来的。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就是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步骤。经过实践的一再证明,即使是在社会主义思想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有所松懈,就会有很多的不正确的思想冒出来寻找自己的领地。因此,高校大学生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系统的、深入的、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具备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中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社会群体,是实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强有力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 所以,加强和促进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就变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如果现代高校的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那么就会对我们的社会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特点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特点 [摘要]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具有显著的民主性和主体性等特点。只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才能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主体性政治性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了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 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在当今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却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一本质特点。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讲意识形态”。个别研究生误以为“公民教育”可以“与一切意识形态脱钩,排除任何人生理想”。甚至有的理论工作者也认为,“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究其原因,一是以为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关注,要教育大家具有世界眼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了;二是以为对外交往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求同存异,共谋和平与发展,似乎一切领域都能超越意识形态了;三是在西方思潮影响下,误以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同质化,因此,也跟着宣扬一些抽象的普遍性的论调。其实,思想战线包括思想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阵地,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削弱,就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加强。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不存在空白点的。 1.提倡全球道德并不排斥和否定道德的阶级性。固然全球问题日益增多,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关注,也应提倡普世伦理和全球道德,但这并不排斥道德的阶级性一面。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归根到底是从经济利益、阶级利益引申出来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道德除具有阶级性外,当然也具有全人类性的一面,这主要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恩格斯早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目的,及其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比较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导向对本国思政教育的深刻认识) 埃德尔指出:“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意味着对本国的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探讨和挑战,从而更清楚地分析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及其基础”。 如果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言之有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原则,那么在你本国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并检验这些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更好的理解。然而如果比较研究不能产生规律或理论,研究他国特定条件下的教育,也可以很好地扩大视野,而不至囿于一国教育的零零碎经验,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制度。 2.比较能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作出贡献(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 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两个事物比较的结果,一个最容易得到的印象,就是谁的长处在哪里。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知道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把人家长处移植过来。这种借鉴效益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推广开来。“有选择的教育借鉴”或改革动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中永恒的主题。 3.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发展)除了指导实践之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理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学术领域一样,注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或趋势,而不是某些特殊问题或现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局限于对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性研究,或局限于仅仅指出各种教育制度或方法之间的异同点。相反他们总是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不断出现的模式或趋势进行总结。这些模式或趋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这些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中,可能会对当代世界在这个领域的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些基础和前提问题将会大有突破。以此比较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有助于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 比较教育特别关心与教育有关的国际问题,由于它使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所以许多从事比较教育的人都把它视为世界和睦开始实现的起点。 埃德尔希望比较教育有助于发展国际主义。这种国际主义的产生不是以情感为基础,而是因为对本国和别国的赞赏性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确信我们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而世界上那些持有不同信仰的人也坚定不移地确信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在较为复杂的层面上,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上还有另外的信仰和另外的做法。 开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贝瑞德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

关于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模板

关于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 任何一项政策的变迁都不是随意进行的,在其变迁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制约力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变迁不是单一动力作用的,而是由社会环境、政府、大学生三个方面的分力融合而生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个动力系统中,根本动力是社会环境,基础动力是政府,直接动力是大学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根本动力——社会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作为一个子系统,其“外围”有一个更大的系统,即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产生制约作用。 (一)经济体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 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因此,经济关系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主导因素。政策作为人们“思想”的产物,自然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自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集中管理,高校被定位于政治之中。围绕政府意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规定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旋律等意识形态教育。如1950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确定在高校设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后,直至1976年的政策始终强调通过“学习毛泽东着作”、“选读马列主义经典着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主旋律教育的规定来看,1950年《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规定了“反帝教育、土改教育、五爱教育”的工作重点。1961年《高教六十条》提出,要使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高校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而拥有了非政治领域的自主社会空间。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拥紧现实而放逐理想,追逐功利而嬉戏道义,尊重自我而淡薄群体”的价值取向。对此,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束以阶级斗争为教育内容的时代,开始重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1986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强调要普及法律常识。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比较思想政治学 题目: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 2011级 学号 222011********* 姓名曾华斌 指导老师周琪 成绩 2013年6月30日

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曾华斌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通过这个学期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我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对本门课程的一些认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对我国的启示以及给老师上课提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各民族各阶层成员的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阶级社会来讲,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概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仅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代表着一定阶级的阶级意志,而且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主要的意识形态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涵盖了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相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社会的普遍行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知识。 一、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些认识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以“通观比较”和“专题比较”、“综合比较”的不同方式,论述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并以中国和其他典型国家为例,在翔实的资料分析研究基础上,勾勒出这些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概括总结了基成功经验和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确定,探过了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它的研究对象范围包括: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现状;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方面和个性方面。我们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

对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模板

对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理念综述 任何一项政策的变迁都不是随意进行的,在其变迁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制约力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变迁不是单一动力作用的,而是由社会环境、政府、大学生三个方面的分力融合而生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个动力系统中,根本动力是社会环境,基础动力是政府,直接动力是大学生。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根本动力——社会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作为一个子系统,其“外围”有一个更大的系统,即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产生制约作用。 (一)经济体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 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因此,经济关系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主导因素。政策作为人们“思想”的产物,自然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自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集中管理,高校被定位于政治之中。围绕政府意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只规定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旋律等意识形态教育。如1950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确定在高校设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后,直至1976年的政策始终强调通过“学习毛泽东着作”、“选读马列主义经典着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主旋律教育的规定来看,1950年《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规定了“反帝教育、土改教育、五爱教育”的工作重点。1961年《高教六十条》提出,要使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高校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而拥有了非政治领域的自主社会空间。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拥紧现实而放逐理想,追逐功利而嬉戏道义,尊重自我而淡薄群体”的价值取向。对此,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束以阶级斗争为教育内容的时代,开始重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1986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强调要普及法律常识。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

浅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

浅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的摇篮,教育又是一项伟大而又复杂的工程,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完成教书育人这一工作职责,更好的执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优等品”,必须不断学习,从政治、道德、创新等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为更好的开展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素质 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知识经济的突起与不断发展,以及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与不断创新,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等领域的变化,而这些深刻变化又对人们的生活、思想状态、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思想教育工作添加了新的内容,这无疑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是培养人的摇篮,教育又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为了让这一项伟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把握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工作,更好的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专业的知识水平、不断创新的意识、良好的心理等素质。下面将从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六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认识。 一、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知识传递者,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这种坚定地的政治素质具体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强的政治辨别能力,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的贯彻和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用自己较高的政治素质去感染、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道德素质 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电视网络媒介报道了不少有关老师“失德”的事件。老师体罚、虐待学生、更者是猥亵学生,带学生开房,这样类似的事情鲜为人知,这着实让人心寒,同时更另人深思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哪里去了?中国的教育一贯讲求身教严于言教,但是这样类似事件使得教育界亮起了红灯,这个伟大而又神圣的教育事业另人担忧,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教育工作者中存在的思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本小组成员 组长:余平 组员:薛亮吴婧芸郭丹英林芳张秀平 张晓俞陈小芳陈婷婷林苏娟 本课题内容以及人员分配 一、余平:开篇引导以及贯穿全场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从环境的因素出发) 纵轴:郭丹英、吴婧芸: ①时代标语口号的变化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 横轴:②三种社会领域环境的转变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的不同张秀平、林芳:经济环境 林苏娟、陈婷婷:政治环境 张晓俞、陈小芳:文化环境 三、薛亮:对比后的借鉴与总结

具体内容: 一:开篇引导: (余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应该承认,在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活动的名称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各异。它通过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来表现。它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教育介体制约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该来说是占据很大部分。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应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小组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出发来谈谈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两个不同时期的比较,以及从这两个不同阶段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郭丹英、吴婧芸:) 二、环境变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标语口号的演变 宣传政治反映国情从标语看中国的发展 中国式标语起源已久,当初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初的标语完全是配合政治形式作宣传的,并且反映出各个特定时代的不同国情。也就是标语口号都是为了特定的目标,用简短的语言达到宣传的目的。 我国建国以来,标语口号一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万岁!”等慷慨激昂的标语漫天飞舞。尤其在“毛主席思想”方面下文章更是不计其数。随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把人们带进了大跃进时期。 最值得纪念、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就是1962年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这两则标语至今还激荡这不少斗志昂扬的心灵!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标语可谓丰富多彩,从“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从“打倒一切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到“坚决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从“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到“全国山河一片红”……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事实就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的推进和持续发展,在建国60年的发展演变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本文以此为线,认真回顾和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经验,对于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1、探索起步阶段(1949—1956年)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56年初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探索之路。建国初期,由于长时间革命战争的破坏,全国各行各业百废待新,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急需改造旧有的教育、创造新的教育。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是,在传承和发扬老解放区学校教育优良传统和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确立了新教育的方针、任务及内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教育建设总方针,是改造旧教育、建设人民新教育必须遵循的总指导思想,是我国各级各类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1951年9月教育部关于华北各高等学校1951年度上学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的指示,新增设“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三门马克思列宁主义公共必修课。由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三)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6年) 1956年,党和国家在积极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时也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问题。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工作思路,调整了知识分子政策,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1961年9月,在试行“高教六十条”的过程中,各地高校正确执行了党的政策、方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地进行。1963到1965年,党和国家要求全国范围内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国约有395所高校22万师生参加这次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冲击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1966年开始的“文革”,是一场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了严重挫折和损失的十年。全国各大高校也无一能幸免,“文革”十年间,“江青、林彪等反革命集团”在全国各大高校推行的“教育革命”路线,这场“教育革命”全面否定了建国60年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培养目标。鼓吹和散布了关于教育问题的种种荒谬言论,煽动学生在全国制造事端,是非混淆,真假难辨,其结果是破坏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取得的成果。直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才使教育战线通过拨乱反正很快出现了新局面。 4、拨乱反正和恢复发展阶段(1976—1992年)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下转第126页)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郑玉梅 (辽宁省中共法库县委党校110400) 摘要:在时代以及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新的历史形式下,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网络、知识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才能谋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新途径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市场经济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能 或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经济现象的综合即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社会的各行各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难得的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人们强化竞争意识、增强全球意识以及提高自律等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还有,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政治以及国际政治的发展,在深入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加能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2、市场经济提供的机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 天,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以及健康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增强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以及公平竞争原则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弊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根除,为该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行为方式。还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法制化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和责任观念,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3、知识经济提供的机遇。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的今 天,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一些新型的显性特征:内容的科技含量高、载体的多样化以及方法的隐蔽性等,知识经济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在方法、地位等方面的改革媒介和内容,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涵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亦是教育人的工作,因此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知识经济时代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借鉴和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系。 4、网络提供的机遇。网络这种现代化的媒介方式一出现,必 然会在手段、内容、途径、成效等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不可替代的重要活力。网络信息的发达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资源来源路径,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网络的交互性不仅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的将第一手资料传达给受教者,而且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为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革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应对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就 是使得社会阶级的意识形态保持在一个健康统一的局面,从而凝聚人心、促使社会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都在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多种意识形态相互斗争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将巩固和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优秀精华与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完美的契合起来,成为教育工作需要应对的挑战,也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说明。 2、市场经济提出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发 展和改革的背景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生活和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方式使得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增强,心理负荷更加沉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依照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是要实事求是的有根据即时回应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多元化的物质利益生活方式也反映在了思想上,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思维模式,这其中不乏不合理、不健康的思想的存在,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整顿,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以真正地体现和发挥。 3、知识经济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同时也使其面对着更大的挑战。在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文化观等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都让这些方面融入了更多新鲜的内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的前提下探索有用的信息,穿插到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去。还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以及传播基础上的经济,技术的突飞猛进与思想观念的落后之间的矛盾解决并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素质,不仅包括要有专业化的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而且要具备创新态度和精神,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教育策略。 4、网络提出的挑战。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尽 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多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但是更大的挑战也使得工作的进程出现了偏颇和压力。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持的,互联网上的交流实质上只是人和机器的交流,难以获得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成效,这就需要合理的借用互联网的力量,使得网络只是辅助工具而不是主要工具。在网络条件下,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受到很大的冲击,不仅是由于教育者没有很快 社会 思政探讨1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无限的时空交互,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亲和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在教室、办公室或者心理咨询室,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能够相对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但是,由于教育空间相对狭小,时间受到限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实现了结合,获得了新的认知工具、交流工具,无形中也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活力。网上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在传统的时效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信息资源分散且传播速度慢,教育往往集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而且教育内容也往往整齐划一,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而全天候开放的网络环境,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使旧有的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变成了全方位的、开放的、立体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空间有多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就有多大。网络能克服传统教育影响面较小的不足,高校的“围墙”概念将消失,高校教育的“一言堂”局面也被打破。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还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信息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网络信息的互动性也使得大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信息,教育者能更及时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便捷的沟通渠道,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 大学生处在“准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社会化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可以通过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同时,网络还能使不同地点的学生共享教育资源。 三、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网络信息量大、更新快,使人可以从容地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精选。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典型事例等材料可以被及时地填充到教育内容当中,教育效果也就自然显现。网络文化环境中,信息的畅通和资源的共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实现数字化,思想政治内容通过网络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间自由流动,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数量和价值上实现了倍增。网络还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平等占有,增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认同感,进一步凸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四、现代的技术手段,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是沟通学生、教师和社会的桥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通了校园网,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将学生、学校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变得更加真实和容易,在这种交流中,交流双方往往能坦率地吐露心声,倾述真实思想与情感;在这种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其中的不良倾向、偏激观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改变了以往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模式,使教育者能以较少的投入,凭借现代化的手段,迅速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实际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网络中的深层次交流,有利于学生的价值内化,而非表面、一时的服从。因此,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网络还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合适的空间。 五、鲜活的内容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网络文化环境下,教育者可以采取匿名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精心选择与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一锅端”而言,显然更具吸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存在的意义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存在的意义——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有感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生产力大大解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人们不再为吃穿而犯愁的同时,社会上各种激荡思潮却层出不穷。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幸福起来的人们,尤其是那些大学生们,他们不再因求学而穷苦不堪,他们风华正茂,他们思想先进,但他们却不断质疑社会,质疑现行的体制制度,甚至抨击现在的执政党。他们说:“世界上开设政治课的国家只有中国和朝鲜(而朝鲜的境况大家可想而知),而且,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学生来到内地是免修政治课的。”正因为如此,有人偏激得说,执政党在进行愚民政策,为所有人“洗脑”。用西方反动势力的话说,这是在“赤化”,而西方反动势力只是企图实行资本主义,或是其他的什么道路,改变中国的“现状”,让中国有“真民主”。 在这里,我以一名军校大学生的身份来谈谈我对中国共产党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政策的看法。不过这也许只是一家之言,若有不妥之处,望予以指正。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无产阶级的专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在搞思想教育,人家西方就不搞这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早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欧洲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思想政治教育就开始出台。斯巴达在贵族子弟中进行

的“战士”教育就包含有严格的政治道德灌输,其目的就在于灌输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思想情感;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专制和基督神权统治下,思想道德教育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服务的;14至16世纪,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这是思想政治领域的一场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政治变革做了思想舆论准备。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产阶级的任务由推翻制度变为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其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要反映服务于这一任务;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遍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了对公民的政治道德与宗教教育。就是美国这个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1994年末出台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明确地将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列为国家八大教育目标之一。各级各类学校方面通过开设课程,加强辅导,开展活动,强化了美国历史价值观和西方文明史教育。 综上所述,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不同,内容方式各异,但这一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国外剥削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研究如何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却回避了人们在社会中不同的经济、政治地位这一根本问题,因而,其教育活动是具有极大的虚伪性与欺骗性。二.无产阶级如何理解革命理论 无产阶级,也就是受资本家剥削的工人群体。工人群体都是来自劳苦大众,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利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获取生存必需品。而在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从14世纪至16世纪才开始出现,但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