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雍正书法&雍和宫碑文

雍正书法&雍和宫碑文


雍正书法的面目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16:50
言及清代的繁荣,往往推之“康乾盛世”,他们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最后辉煌,也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所谓“康乾盛世”,确切地讲应当是“康雍乾盛世”。只是康熙、乾隆两帝在位各有六十年,影响较大,雍正一朝只存在于之间的短短十三年时间,这十三年有时竟被人们所忽视了。其实雍正“对于清朝的政治,关系很大。若没有他,康熙六十年培养国力的政绩显示不出来;乾隆六十年好大喜功的威权发挥不出来”。(萧一山《清史大纲》)。这种对雍正的忽视,不仅在政治上,就连小小的书法艺术上,也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雍正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为清圣祖康熙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多罗贝勒晋封为和硕雍亲王。康熙殁后即皇帝位,年号雍正,在位十三年,庙号世宗。
清代王子有在上书房早读的习惯,得授经史,涉及书法。当时康熙酷爱晚明董其昌书法,内庭有沈荃、王鸿绪、高士奇、张照等人奉值,他们都受到康熙的器重,这些人都能写一手好字,其中沈荃、王鸿绪等更是董其昌的嫡传弟子。康熙自己也取法董其昌书法,目前流传的康熙作品中,有一大部分是他对董其昌书法的临摹之作。上之所好,下则从之。一时间,宇内以学董其昌书法为正宗。胤祯这时作为人臣也必然会自觉的加入到学董的队伍之中,从胤祯早期的书法来看,董其昌书法也是他的主要取法对象。这里也不排除他希望通过学董其昌书法来获取康熙的好感。现实中他对董其昌书法的学习也为康熙所肯定,故而时常命其书写扇面。每年命他进呈书法作品多达百件以上。
康熙三十九年(1700),胤祯召当时的户部郎中陈奕禧作书。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又字子文,号秀泉,浙江海宁人,其书法早年由董其昌入手,复参习米芾,着意变化,有欹侧跌宕之妙,圆润秀美而又不失大气雍容。是时,“胤祯命(陈奕禧)书绢素,且示以睿制盛京诸诗,赐玻璃笔筒一。”(马宗霍《书林纪事》)。胤祯此举,展现出他有心文学并能与文士相处融洽。当时作为学董其昌书法而闻名朝野并为康熙所推崇者,当推王鸿绪。但胤祯这里特召陈奕禧作书而非王鸿绪,恐怕有他两方面的考虑:一来王鸿绪名贯朝野,为董书一派嫡系,且为康熙所倚重。如果他邀请王鸿绪驾前作书,那么在王子间的争储斗争中就显得动作太大,容易引来不必要的猜忌;二来王鸿绪在政治上向来不偏于胤祯,邀请王鸿绪场面也难以融洽。而以陈

奕禧为代表的海宁陈氏,乃属江南郡
望,董其昌与陈氏渊源颇深。家族中多善书法,尤其通晓董书。这也是为康熙所激赏的,查胤祯书法,早年手书流美秀丽,不出董其昌。以后书风逐渐变的厚重丰腴了些,秀丽之中又有圆润,在风格上与陈奕禧有些许近似。就目前从其署款“皇四子”到“雍亲王”的作品来看,能十分明显的发现他的书风以董其昌为主核;细微的分析,其作品大致由秀丽走向圆润一路,似乎他在取法上也关注了赵孟頫书法。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胤祯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册页,凡三十九开)行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书写的时间,是在太子再次被废的次年,这也正是皇子之间争夺战白热化的时候。他居然能够静下心来写佛经,以此来作为赠人之礼品。落款是先署以“破尘居士”别号,再书“雍王”二字,从这里可以窥见其当时的心迹。从此册来看,他的书法作品,的确是经过了多年磨炼,有深厚的功夫。从字体用笔来看,似乎临仿赵孟頫作品较多,但是柔媚之中含有刚强之气,可以说是绵里藏针,这正体现出了他的个性。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胤祯继位,改元雍正。雍正即位以后,勤于政事,虽然仅仅只有十三年的权政期,但其书迹所传却也是十分丰富的。这些书迹中,数量最多的要算朱批文字了。雍正的朱批文字少则数十字,多则上千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有的甚至比原先的奏折还长。朱批的内容涉及广泛,不乏人君对臣工的劝勉之语。这些朱批写的相对较为轻松,气息文雅,仍不难看出董其昌书法对他的影响。同时,雍正御制大字作品则明显是受到赵孟頫的影响,而董其昌的意味则逐渐减少,之所以朱批中仍有董书风味,大概与书写状态相对轻松自然有关吧。
雍正书法楷书端庄流丽,丰腴饱满,具有皇家气象,用笔十分爽快,点画厚重,结体自然,可以看出他有十分不错的书法功底。他的大字草书作品尤其出色,笔墨酣畅,跌宕起伏,气脉贯通,给人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这些作品比之奉职内庭的翰林书家也豪不逊色,当时名重一时的书家张照(得天,1691—1745)的草书风格与其略有相似,仔细对比,反到是张照书法少去了几许藉蕴之妙。作为雍正,他对自己的书法也是十分的自信的。登基以后,他又尝召陈奕禧入宫,“命其书大小字各三幅,赐御书御制《塞上诗》一副。”(马宗霍《书林纪事》)雍正对陈奕禧书法还是较为欣赏的,前有召见于通州舟次,后又有为其勒刻《梦墨楼帖》十卷。如此雍正在陈奕禧书后又对他赐御书一幅,除去表示

恩宠以外,也有对自己作品的自信。查陈奕禧官户部郎中,后来又辗转于贵州
、江南处任知府,从仕途上来看,也没有得到多大的推升,所以后者的意味似乎浓了一些。

雍正在政治作为上为人所忽视,书法亦然。《世宗本纪》记载雍正“书法遒雄,妙兼众体”。而客观来看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实在康熙、乾隆两帝之上。康熙酷爱董其昌书法,临帖也十分认真,多是一派安稳之气,雍容初备,而灵巧不足,小字行书则相对秀雅。康熙的草书往往一挥而就,流畅自然,透着一股温和与从容,只是固为缺少笔画提按顿挫的交错运用,略显顺畅有余而起伏不足。
雍正书法早年受康熙影响,书宗华亭。他对董书似乎更注重爽朗、凝重的一面,故而没有康熙的平整,在结体上有收有放,用笔也有缓有急,十分生动。清代帝皇在书法上能得此旨者,恐怕也就只有雍正了,就算与当时以学董其昌闻名的书家沈荃、高士奇、王鸿绪、张照等人相较也无多少逊色。
雍正书法爽朗的一面在登基后似乎变的大气了些,点面也比早期更显舒缓。从他自书御制诗词的楷书作品来看,艺术水平反不如前,倒是与康熙一样,有了一层从容的皇家气象。这些作品中与其子乾隆在风格上显的较为相近,估计也是学习了赵孟頫后再追求庙堂气的结果。如果说康熙一朝臣工们好习董其昌书法而乾隆一朝又推崇赵孟頫书法的话,这种转折在雍正身上正完成了由学董而到学赵的过渡。这样来看,雍正书风的变化与影响涉及清代中期帖学书法的书风取向,尤其是对馆阁体书法风格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雍正之子乾隆(1711—1799),一生附庸风雅,题字之多,恐怕是旷古绝今了,而其书法水准实在不高,徒见“点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说他“结体婉转流畅”实在还是有拔高之处,应该是平实无奇。他的行楷书与雍正晚年书法颇有相似之处,只是过分妍媚,没有雍正书法中的雄强骨力,结字更是千篇一律,了无生气。他的书名之所以为世人所熟知,实因在位时久,御书勤勉,“再经臣下吹捧赞颂,故其擅书之名流传普遍。”(同前)当然还有民间对他的传神演义有关。
雍正书法与康熙、乾隆相比,“康熙的字逸美,雍正的字放达,乾隆的字甜丽。相比之下,雍正的字个性更为舒展,意趣表达更为自然。”(田忠彦《浅说清代盛世帝王书法》)细细品味,这样的评价似乎还算是比较客观的。


[录入][总结]雍正书法
书法为六艺之一,清代诸帝大多醉

心于此,其中尤以康雍乾三帝为最,古文稽古,文采风流,为历代帝王中所罕见。而世宗宸翰之精妙则又在伊父伊子之
上,难怪颇善此道的圣祖仁皇帝,颁赏臣下之时往往命乃子代书了。圣祖喜好书法,自幼从前明内侍张、林二人练习书法,稍长一些,则由翰林沈荃交其习董其昌书法,故其于明末董其昌的书法,刻意临摹,爱之入骨。《清朝野史大观》引《独学庐二稿》说:“明华亭董尚书(其昌),真迹绝少,盖由圣祖最爱董笔。当时海内佳品,玉碟金题,汇登秘阁,惟题‘玄宰’(董其昌字),以上一字犯御名,臣下不敢进览,故尚有流落世间者。”影响所及,在他在位年间,社会上都纷纷学起董其昌的字来,以致书法界一时成了董字的天下。
康熙督众子读书向来以严见称,然未尝限制诸子在习字方面的选择趋向,故圣祖诸子可任选汉唐各名家字体勤加练习,唯有胤禛从一开始就一心临摹乃父字体,而康熙的舔笔落墨,点画固然壮满坚实,饶有力度,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字的结构稍觉呆刻,从而导致风姿神韵,并不显得那么的爽利自在,平心而论与汉唐名家相较,显然落了下乘,但是虽说有鉴于此,胤禛还是心无旁骛的,执着如此,久而久之几乎可以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只是笔力笔劲稍有不同而已,胤禛也因此获得父皇的赞赏而简在帝心。
世宗的书法较之乃父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其字清宛挺秀,功力非凡。他的书迹流传,《耕织图题诗》是写得较为得心应手的一种。图上题诗,有《耕》、《浸种》、《络丝》、《纬》等五言律诗多首,大致为一图一诗。题诗采用行草形式,行中央草,以行为主。从所题书法看,其风格大致在于点画潇洒自在,结体错落有致,并且每一行与每一行之间,多半安排得疏疏朗朗,显系受他父亲圣祖喜爱董字分行布白疏秀的影响。
【图一:雍正对联,见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13158819.html,/users/43bb4893z8fd6ca55/873e/__sr_/68a1.jpg?phww6uEBrQ2PXc5n】
对联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形式。清世宗的这副“竹影横窗知月上,花香入户觉春来”对联,结合联语内容:月光把竹影送上窗纸,春风把花香吹进家门,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话静,那么的阑雅,那么的从容,那么的幽美。为此,世宗落笔之时,从内心种种莫可名状的恬美感受出发,在点画中充分显示了此时此刻那种竹影花香,横窗入户,如沐春风,如照朗月的舒徐清丽情景,从而给人以至高无上的艺术享受。
我们欣赏清世宗的这一对联墨迹,文字内容和书法风格的统一,难道感到的不正是这一点?
世宗书法传世

,除《题耕织图诗》、行书“竹影横窗”对联外,尚有行书《经海一滴序》、《可留心访问朱批》(注:就是雍正写给心腹大臣的那道著名的寻医秘谕)、草书
《御选语录序》以及世所称绝的《雍正朱批谕旨》等多种。这些传世书作,有的写得温润清圆,有的盘绕飞舞,亦复各擅胜场,具有一定的书写水平。
【图二:雍正草书《经海一滴序》,见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13158819.html,/users/43bb4893z8fd6ca55/873e/__sr_/b948.jpg?phww6uEBht6IpW2e】
过去有人认为:“世宗擅长书法,流传于世间者类多行书,以草书出者,弥足珍贵。”然而从造诣看,他的草书如《御选语录序》等,其基本风格,还是和行书相去不远的。而他写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即临崩那年的《经海一滴序》,由于点画清圆,结构凝敛,更是开清高宗乾隆书法仿效赵孟頫圆润秀发风气的先声了。
清世宗的书法,平时以行书写得最多,水平也最高。他所流传下来的《朱谕》,多少反映了他在行书方面所达到的造诣。
《朱谕》是写给臣下看的,以表示皇上对于某人某事的倾向性意见,所以以易辨易认的行书为最切实用(楷书则太费时,草书则难辨认)。谕上书法,点画瘦劲,虽为小字,可却笔笔清楚,绝无拖泥带水和半点含混之处。构字则流杨工稳,疏密相映,妙在稳健之中,不时地透出几丝姿媚,从而使人感到一种寓神奇于平淡之中的妙趣。再看通篇布局,气息清旷,密中有硫,也为这些《朱谕》,平添了不少风韵。
而《御选语录序》墨迹,则为事涉佛家语录的一通世宗皇帝草书精品。也是流传下来的比较罕见的世宗草书作品。
从清世宗的书迹流传看,大致以行书为主,很难见到草书,所以杨启樵说:“世宗擅书法,流传于世间者,类多行书,以草书出者,弥足珍贵。”
但是在《御选语录序》,清世宗使笔纵横,点画映带,上承下启,左右呼应,但又时时收敛,没有一放而收摄不住的弊病。妙在通篇用笔,字画清疏细劲,纯用笔尖着纸写出,故而示人以流美而不臃滞,婉畅而无渣滓,清丽而不肥俗的艺术感受。然而由于通篇用笔,过于流婉圆美,缺少涩味,所以又难免有稍许甜了点的感觉。
总之世宗的书法,虽在笔锋笔意上与乃父相似,但是其作品的艺术水平却远远胜于乃父,当然更是在“十全老人”之上了。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中评论康雍乾三帝书法时说:乾隆书法虽妙,但少气魄;而康熙帝则骨力有余,丰润不足;而雍正之书法,有才有气,不类王者笔迹。


御制《雍和宫碑文》
雍和宫网站

皇考世宗宪皇帝,肇封于

雍,邸在京师艮维,与太学左右相望。迨绍缵大统,正位宸极,爰命旧第日雍和宫,设官置守。甍宇垩饰,无增于昔,示弗忘也。

越岁乙卯,弗弔昊天,龙驭上宾,攀髯莫逮。维时丧仪具展,礼当
奉移。念斯地为皇考藩潜所御,攸跻攸宁几三十年。神爽凭依,倘眷顾是,迺即殿宇而饬新之,以奉梓宫。易覆黄瓦,式廓门屏,櫺星绰楔,规制略备。洎山陵礼成,于此敬安神御,岁时展礼,至于今十稔。

予小子绍庭陟降之忱,朝夕罔释。深惟龙池肇迹之区,既非我子孙析圭列邸者所当亵处,若旷而置之,日久萧寞,更不足以宏衍庆泽,.垂焘于无疆。曩我皇考孝敬昭事我皇祖,凡临御燕处之适且久者,多尊为佛地。日福佑寺,则冲龄育德之所也;日恩佑寺,则鼎成陟方之次也。永怀成宪,厥有旧章。而稽之往古,修真本唐高龙跃之宫,慈庆乃渭水庆善之宅。宋则祥符锡庆,祠号景灵。咸因在潜之居,实则神明之隩。后先一揆,今昔同符。是用写境祗林,庄严法相,香幢宝纲,夕呗晨钟,选高行梵僧居焉。以示蠲明,至洁也;以昭崇奉,至严也;以介福厘,至厚也。

我皇考向究宗乘,涅槃三昧,成无上正等正觉,施洽万有,泽流尘劫。帝释能仁,现真实相。群生托命,于是焉在。岂特表范醉容为章净域已哉?予小子瞻仰之余,间一留止,缅忆过庭,怵惕兴慕。敬勒石以纪,系以颂日:于皇皇考,褆福无疆。奕奕朱邸,积庆流长。乘六以御,兹焉发祥。时雍协和,圣谟孔彰。其一。

鼎成于湖、神御攸奠。陟降在天,圣灵式眷。忾乎斯闻,侵乎斯见。超宋景灵,迈唐庆善。其二。

懿彼净觉,广树良因。澄圆性海,般若通津。慧灯普照,法宝常新。敷华玉地,转曜金轮。其三。

矧是丹宫,藩封拜赐。载寝载兴,凝禧集瑞。人世香台,梵天忉利。拥吉祥云,开欢喜地。其四。

标新福界,冥契慈缘。雁堂集侣,鹿苑栖禅。香华迎雨,珠叶霏烟,云车风马,歆顾珠筵。其五。

仰惟圣德,昊天罔极。以妙明心,运大愿力。孰为权应,孰为真实?无去无住,历化千亿。其六。

慈云广荫,甘露长濡。入涅槃海,系如意珠。恒沙大千,共味醍醐。不可思议,浃髓沦肤。其七。

灼灼灵仪,巍巍瑞相。言瞻言依,徘徊恻怆。十地四天,鸿恩融畅。尽未来际,永资慈贶。其八。

乾隆九年,岁在甲子,冬十月。



御制《雍和宫碑文》译文
雍和宫网站

我父亲,世宗·宪皇帝。

他开始分封为雍贝勒,住的宅子位于北京城的东北方向,与太学国子监相邻,一左一右,是隔路相望的两座

辉煌建筑。等到我先父继承帝位后,便把原来住的这个地方命名为雍和宫,并设置官吏守护。对这里的殿宇、房屋装潢陈设仍照从前格局不变,以告诫自己和后人不忘这个地方。

光阴飞逝,到乙卯年(1735年),先帝溘然乘龙升天,皇帝的车
驾、随从以及跟随他多年的守臣们,想攀着龙须同去是不可能的,他们吊祭先帝,悲恸之声震荡昊天。选择去灾来福的日子,按丧仪:诏告天下,宣读遗诏,大行皇帝小殓,太子成服,柩前继位,大殓等仪式。丧礼完毕,即当移灵。

思考雍和宫这个地方,是先帝登极前居住的福地。藩封贝勒,擢升亲王,登极君位,国家康宁近三十年。先帝虔诚礼佛,依靠神明护佑江山社稷。雍和宫的天神倘佯,自由自在地往来,保佑平安,这真真确确是福佑之地。因此马上下旨把这里整顿一新,停放先帝的棺椁。屋顶换成黄色琉璃瓦,档门小墙的格式力求广大空阔,栏阑和窗上的格子,以及门框均力求宽缓。待皇陵筹备完毕,建造告竣举行葬礼后,在此安放神灵,每年按时前来行跪拜之礼,到今年已经是十个年头啦。

雍和宫是我降生、进用、继承帝业的地方。我对这里有深挚的感情,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念先帝的在天之灵,无时无刻不在眷恋这生我养我的地方,怎能忘记先帝的大恩大德。我深思,这里是先帝接受藩封、居住伊始的历史遗迹,这里是培育真龙天子的圣地,它是一块无瑕的美玉呵!已经不能成为我子孙们的领圭分府亵渎之所在。如果把这座美丽的殿堂闲置过久,如果让这龙潜之地受到冷落寂寞,怎么能尽展先帝的宏才大略,纪念他的为人,光大他的恩德,使他的事迹千秋万代流传,覆育后生。

从前,我父皇是非常孝敬我的皇祖父康熙圣祖仁皇帝的。凡是祖父交待他办的事情,他都按照要求一丝不苟地办理,凡面对国家安宁之大事,他都请重臣到雍和宫研究对策,并请大家在这里休息、饮宴,这里成为先帝处理国事的重要所在。按惯例,这样的地方大多尊奉为佛地。说“福佑寺”是皇帝幼小时接受教育的地方;叫作“恩佑寺”的地方,是帝王成大业后的行宫,我们应该牢记成法之祖制,恪守固有的章程。考核历史,修真这座寺庙原本是唐高祖登上君位前居住的宅邸;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八年,高宗作太子时,在渭水边就隋朝无漏寺旧址为母后长孙氏建立的宫殿,以报母后养育之恩。修建这座宫殿,当然是可庆可贺的善举;宋朝祥符年间,宋真宗把他龙潜之时居住的景灵祠赏赐给拄着锡仗的高僧,庆贺山门的大开,弘传佛法。这些天子登极前的住所,实

实在在是神祗人室避寒就暖之处。历史上发生的事放在一起揣度思考,当今所发生的事和历史上所发生的事同出一理,完全符合。

描摹思考先帝龙潜之时居住的环境和往事,仿佛到达古印度侨萨罗国祗陀太子的园林——祗洹精舍。这是一座多么雄伟辉煌的寺院啊!幡盖、七珍、
八宝、五供等法器和花鬘等装饰布列佛前,柱壁刻绘天人神像,展现了诸法所俱本质之万千体相,极其庄严。在圆形长筒绸伞上遍写经文的香幢和用丝线编织、刺绣的经幡,增添了佛殿的肃穆凝重。晨钟有节奏地敲击,那悠扬的声音由近及远,令人心旷神怡地奔赴经堂、完成早课;在夕阳的余辉中,信众们双手合十,虔诚地念诵偈语赞佛,这声如丝弦在拨动,如诗、如歌,多么美妙,多么动听,多么情真意切呀!

我们也要选聘有佛学造诣的高僧在这里主持法事,以显示贤明,把这里建设成清净无垢、至高无上的圣明所在;把这里建设成彰明对先帝的无限思念,对神佛无限虔诚,寄托尊敬之情的神灵宝殿,让列祖列宗保佑大清江山清平之基于永久,保佑子子孙孙幸福吉祥亿万年,这是祖宗的希冀和厚爱呀!

我父皇一向研究佛学,修习经典教义和佛陀的教法,树立乘载众生运至彼岸的宏愿,爱民如子,心止一处,证得佛智,灭尽燃烧烦恼之欲是最上悟智的无过者。他制定的治国方略,充满佛的睿智,广博实用,国家绥靖康宁,子孙万福。父皇的恩德如江河湖海之水一样绵长深厚,与日月同辉。父皇啊!你就是天主,你就是释尊,你就是天主和释尊可视可见的相状,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呀!黎民百姓,芸芸众生是何等地敬仰您,他们把饮食冷暖、子嗣相继、社稷安康,国家兴旺都托靠在你的身上,你是一国之君,真龙天子,你是江山的神明,主宰大千世界的佛!难道还要指认显扬那未满周岁的男婴是佛,他那降生的地方是庄严净土吗?怎能以此之拙见而亵渎神灵,亵渎先皇的在天之灵,亵渎雍和宫这块神御宝地呀!

父皇呵,我无限地敬仰你,哪怕是在你这居住过的地方停留片刻,都会在眼前浮现出你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聆听你的教诲……可这美好幸福的时刻瞬间即逝,我是何等的孤独和戒惧!

父亲啊,我沉浸在对你的思念中不能自拔,只能撰文刻碑来颂扬你的恩德,表达我对您的景仰和思念:

先帝雍正,尊敬的父皇,

安定社稷,造福子孙,恩德无疆。

红墙黄瓦,高大光闪的雍和宫宅邸。

聚集幸福吉祥,如涓涓流水源远流长。

恪守佛教理念,慈悲为怀,以孚众望,

正言、正行、正果,步步融畅。

江山稳固,和顺四方,

父皇的谋略,政通人和,儒道宣扬。

其一。

黄帝鼎成,乘龙归去,

这是天道保护,神灵安置周详。

上苍啊,你是人间的主宰,

父皇在天之灵呵,你是万民的榜样,

我仿佛在四处听到你的声音,

我仿佛又看到了你的面庞。

你崇尚佛教,超过了宋真宗的功德,

也超
过了唐高宗造立大卢舍那佛像的历史辉煌。

其二。

你有佛之美德,

广结善缘,办事认真,一的一切,一切的一,圆满吉祥。

你如在澄清无垢,倒影一轮满月之水上,

是如来佛祖法身淌漾,

你明见事理,智慧高深,已达天界渡口。

你如佛之智慧明灯,照浊世迷暗,冲破迷惘,

我看到了你手捧一本本装帧漂亮的经书,弘扬佛法。

法座下遍地的袈裟和供养,鲜花云漫馨香,

你演说佛法,声如狮吼,乘载万物的金轮飞转,盛世昂扬。

其三。

亦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亦是分封敬受的豪宅红墙;

这是父皇开始兴旺发达的龙池,宿兴夜寐,

凝聚幸福吉祥。

这是佛在人间居住的地方,

这里分明是光音天下生来造福万物的帝释天,三十三天之所在,

这美丽的雍和宫的座座宫殿笼罩祥云,

是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欢喜的地方。

其四。

善业之真知灼见,利益有情,感生爱果;

和大慈大悲的佛道相合弘彰。

聚集僧侣,开辟佛堂,

这就是释迦牟尼在鹿苑说法、歇息、静思,多么静谧安详,

姹紫嫣红的鲜花竞趋佛前,迎接雨露滋润一展芳华;

珊瑚玛瑙佛珠拨动的声响和着贝叶经的诵读声,是诗,是音乐,是歌唱,这悠美的声音在香云间缭绕,产生无限遐想。

仙人们乘神车、神马驾临这人间佛堂,任意品尝佛果馨香。

感谢人间真情,保护众生平安,地久天长。

其五。

仰望父皇的大恩大德,

恩盖天高,怎么报答,

你探究妙法、妙理、妙境,喜得妙果,贤能智慧,心地昭昭,

你统御万邦,独运佛力,率土安康,顶天立地,铮铮铁骨显刚强;

什么权机应变,是利欲熏心势力小人的恶意中伤,

你表里如一绝无虚妄!

你大慈大悲,怜愍有情,喜见无上正果;

化现佛、菩萨,永世不灭,光照十方!

其六。

先帝呵,我的父皇,你就是佛,佛就是你,你慈心广大,如大云覆盖众生活得惬意舒畅;

你常以甘甜如蜜的天酒长养众生,你就是及时雨,具有甘霖大澍滋润万物的菩萨心肠;

你燃烧烦恼之火灭尽,抵达悟境,觉佛之性甚深,湛然如海;

你胸中含藏治国安邦平天下的万

法,

在如恒河沙数的大千世界自在徜徉——

共同体味酥酪的味美芳香,

你获得神通力之奥妙,出神入化,后生永世敬仰,

你的教导是宝贵财富,我们刻骨铭心,虽九殒难表衷肠。

其七。

父皇呵,你仪表机敏,灵武绝世,思入神契,

和蔼可亲,面容喜庆吉祥,

你的教导,永世不忘,’

左思右想,悲切恸怀,痛断肝肠,

你告慰
上苍,关爱黎民,

皇恩浩荡感天地,泣鬼神,

你是大清江山无尽未来的神明,

我们供养你,祈求你赐福无疆。

其八。

乾隆九年(1744),农历甲子年冬十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