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自然辩证法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古已有之,它们是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滋生与满足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延续到近代,二者的互动互进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是近代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温床。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真理性的认识,无论在哪个领域,科学研究都可以涉足其中并一直深究下去。从总体上讲,科学精神尊重科技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依靠科技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推崇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的强大作用,

重视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指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人文精神较注重非理性的因素,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尺度,追求善和美;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人文探索有禁区等。总体上讲,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走向。如果说科学精神注重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人文精神的侧重点则在于研究“应该怎样”的问题。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可以说是承载和导引人类社会前进的两条轨道,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条,社会就无法顺利前进。

科学的现实形态而言,科学知识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包含着人文的意蕴。

人文精神首先呼吁人性的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科学精神紧随其后,提倡科学实验,反对迷信。科学精神的弘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人文精神的倡导重新树立了人的尊严。实际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有学者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发动机与制衡器:如果将社会比作一辆行进的机车,科学精神及其在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则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如果没有发动机,机车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光有发动机而没有制衡器,动力系统非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极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人文精神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正是起到了这种制衡器的作用。正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生互补中,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灿烂和辉

煌。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思想的两个维度,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这意味着,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意味着一种精神对另一种精神的消解,而应当是二者的协调互补,共同发展。要实现这样的融合,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把握好影响二者融合的种种因素,从而才能在实践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二者的顺利融合创造条件。

当前,人类社会已普遍意识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重要性。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对话等,正是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具体表现。

现阶段,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融合更有了令人乐观的前景。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时代的主题,这就在客观上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创造了条件。“知识经济”的实质不仅是经济的知识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化。知识经济时代所追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它更意味着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等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一个社会只有在拥有无数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并使得劳动者普遍知识化之后,才能实现国家的“知识经济”化。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包括了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实践的经验、技艺和能力等。可以这样说,知识经济时代所重视的不仅是“智商”,“情商”也应是这个时代的重点。其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进行自由的交流与合作。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仅可以丰富各自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促成崇尚科学精神的西方文化与崇尚人文精神的东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拓宽了渠道。不仅如此,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带来了大量的科研课题,这些课题提出了大量人文社会方面的问题,推动着科技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关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文问题,从而在科技活动中接受人文精神的指引,使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在了一起。最后,知识经济时代从总体上讲倡导的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佐以合理和必要的人文关怀。可见,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成为可能,还将成为必然。

在新的世纪,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对上一世纪科学危机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的必要性,从而为二者的再度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而延续上一世纪的科技成就,人类社会迎来了倡导协调、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就更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再度融合成为了可能。但另一方面,人类社会迄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主、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在当前科技发展迈向纵深的时代背景下极有可能发挥越来越大的干扰作用。因此,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冷静分析问题,思考在机遇与挑战中怎样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创造条件就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从事实践活动时, 往往纠结于是否只有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才能摒弃自我中心主义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在处理当代人利益和未来人的长远利益关系上,才能消除贪婪和短视; 在物质和精神之间, 才能抛弃对物质的贪欲,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在人类的个别利益和集团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选择团结协作, 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消除分歧,突破个别利益的狭隘眼界。这一点,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以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因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理想境界,不可能自发形成, 而是需要人的不断努力, 但是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人,无论其能力的发展还是德性的修养都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一)科学精神及其内涵 科学精神总是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所以,要谈科学精神,不能不涉及科学。科学是一种理性地处理感性材料和实事求是地把握对象的方式。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说明事实、消解神秘。其方法则是主客二分,即主体站在客体之外,尽可能地摒弃主体的主观情感、信

仰,在价值上保持中立,从而达到对对象客观的观察、实验以及归纳、抽象,最终获得客观知识。 而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应当具有的意识和态度;在不断解决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经验和理论的矛盾、正确与谬误的矛盾、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过程中,科学工作者所具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和品格。.科学精神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的集合体,即以探索真理为核心的求实、批判、创造精神的统一,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求实精神。科学要探索的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才有可能发现科学研究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且,一切科学理论是否正确,也只有在实践中与客观事实相对照才能加以判别,诉诸经典、诉诸权威、诉诸权力都是无济于事的。事实既是科学的起点,又是科学的判定者。因此,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任何真正的科学精神的核心。 2、批判精神。真正的科学不承认任何教条,不偏执任何独断,不迷信任何权威,不崇拜任何偶像,不设定任何禁区,而要在所有领域中进行无止境的、无所畏惧的探索。因而,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浅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学院:通信工程学号:1501120064 姓名:谢会琳授课教师:张爱萍 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它们具有相互独立的一面,同时又相互融合,内在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或者说谋求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全面发展;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和人文,但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正确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世界性的重要问题,在近几年也一直是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使这两种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指引更有效的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想要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更好的融合,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内涵,了解它们相互独立的一面和融合的一面。 1、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文化渊源, 一是理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是重视经验与自然的哲学传统。对自然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 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探究自然。 从科学精神的本质看,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中的“科学”一词应指自然科学,科学精神是在人认识并改造自然界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二是大胆探索,追求并坚持真理[1]。也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证精神。美国的著名社 会科学家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中提出,科学精神应该包括普遍性、公用性、共享性、理性的怀疑主义。英国科学家及文学家布鲁诺夫斯基从价值角度论述科学精神,他在《科学和人的价值》一书中提出科学精神应具备求真精神、自由精神、创新精神及宽容精神。 科学精神不同于科学方法,方法可以学习和模仿,但精神就不容易传授了,科学精神是永远不能改变的。科学精神的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人文素养

科学人文素养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听课感受 听完《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课程》,我有一种感觉:就是需要提高我们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毕竟教师是执教者。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就我自己而言,以前在教学科学课时,总是以为,只要能把课本上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听了讲座,我有以下一些感受: 一、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科学课的教学只强调科学规律的客观物质和技术应用,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要注重发挥科学学科在培养与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学科优势,在科学课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时,不忽略科学课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的属性,不偏斜到科学主义的“功利性”“工具性”一方,从而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科学课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科学课的价值及其人文意蕴。 三、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单纯体现在科学成果的应用上,它也有关爱生命、激发创造力和塑造健康人格的价值功能。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的方法,还要把潜藏在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转化(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需要作这种转化的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而且,教师的这种内化,比学

生的转化还要困难得多,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科技发展只是片面地满足暂时的局部需要而损害了人类长远的整体利益;为财富增长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这种发展是无益于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应该让学生懂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不单纯是科学领域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是受人们价值观念支配的。在不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科学技术的运用往往会对精神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当人们在狭隘和错误的价值观念支配下,滥用和误用科学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自然资源,虽然掌握了更多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以正确的观念看待自然,如何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看待科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科学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这里的学生对此就有特别深刻的感受:我们县现在正在大量开采矿石,导致我们村的植被大量被毁,水土流失严重,到处尘土飞扬。虽然,我们村的经济有所增长,但为此破坏的自然环境,那是无法用钱能弥补的。而且,现在这种掠夺性的开采,不但浪费极大,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到处是高悬的排土场、尾矿坝。它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高悬在人们头上。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融合与发展 【摘要】 大学校园对一个人来说是对专业知识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科研行业的一片肥沃的土壤,大学生在其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同样也是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形成良好价值观的场所。很多观点擅于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而本文是站在当代大学生的视角,通过分析爱因斯坦对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诠释,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大学生科学与人文意识,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利用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使他们自发的树立正确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观。本文先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概念、关系及意义来阐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价值与重要性,然后以爱因斯坦为例总结概括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并参考此内涵,在最后一章节给出了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应培养的科学与人文意识,旨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科研氛围,来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科学;人文;融合与发展 第1章绪论 1.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概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重要内容。[1]它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科学精神是从科学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极其成果的升华。[2] 它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规律为原则,以开拓创新又敢于批判的精神为不竭动力。

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价值出发点,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是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人文精神关怀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它关注人类本身,关注人性与人文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心境,更是一种生命的承诺。 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科学精神为人类发展提供可靠而稳定的推动力,而人文精神可以为这样的推动力保驾护航,确保科学发展朝着一个正确的道路前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像是构成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它们彼此相互制约又共同发展,才使得人类社会和谐和进步。有学者提出,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为“科学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科学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4] 1.3 校园环境的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校园环境是一个人一生不断接受系统的教育,而逐渐形成人格与价值观的环境。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人们逐渐从一无所知到思想成熟,可见校园环境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而当代社会是由一个一个人的个体与人类创造的产物有机组合而成的。大学校园是一个人正式开始接触科研和大量专业知识的地方,因此讨论校园环境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们以大学校园为例。 大学校园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培养思想的摇篮,尤其是本科生阶段,正是一个人内在科学与人文意识塑形的阶段。不仅如此,大学生涯给予了一个人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大学的校园里充满了思想、个性和人文情怀。[5] 一个良好思想氛围的大学环境所培育出来的人才才是真正对社会对人类有积极贡献的人才。因此,大学中的学术造假行为以及诸如此类的违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将会给大学环境以及社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科学人文素养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作业

教育硕士课程实践考核作业 科目名称:人文-科学素养__ 姓名:何文馨_____ 学号: 13813022___ 专业教学部: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考核时间: 2013年12月20日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印制

科学人文素养对科技及教育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 性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的全球性因素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各国之间 的竞争也转到科技上来,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本篇论文从分 析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的概念入手,通过具体的分析,总结了二者 的关系,阐述了科学人文素养这一概念。并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发 展需要,描述了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科学人文素养,及对学生 的教育与其自身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教师学生影响 一、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人文的含义 所谓人文,引申为人的文化,人的教养。人文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等。人文就是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或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各种表现。人文内涵蕴含着三种认识境界:一是以“仁爱”为本,二是以“和”为本;三是以“求理”为本。人文内涵总的说来就是,识天文,懂人情,趋向文明化的境地,也是人们在了解社会现象和自然规律之后,形成天、地、人合一哲理性的思想理念。 (二)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素养就是指具备人文知识,运用人文方法解决问题的内在的综合能力。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一、论文摘要 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大学生就一直为全民族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更是让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老一辈大学生立下了很好的榜样,而的我们这代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大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关键字 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华裔高锟、李政道——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具备的素质的分析发现,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崇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培养成功的大学生给予了一些启示。 关键字: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与人文素养大学生启示 一、背景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已有近百年,全世界先后有400多位科学家获此“殊荣”。诺贝尔奖也是世界对这五个研究领域成功者的肯定,不仅仅是对他们研究成果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优秀的科学素质的表彰。在外界看来,他们是获得世界奖项的成功者,接受着诸多人士的赞许和嘉奖,但是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荣耀光环背后的汗水和牺牲:成功和失败相伴,也许数次的失败才能换来最后的成功。他们秉承着作为一位合格的科学研究者的素养和精神,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与文化素养,在大学生以及科学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合格的科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也是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科学修养不可缺少的。 二、科学与人文素养 在进行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这个话题之前,需要清楚什么是科学与人文素养。就字面而言,科学与人文素养分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科学素养指的是科学研究者要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相对于以所研究的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理论为主导的科学素养来说,人文素养则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理念【1】。人文素养的理念中,有关人的理想、信仰、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文化品格和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容更突出【1】。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人才教育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存,并且人文因素的分量愈来愈重要,它能够指引着知识经济朝着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进步的方向不断发展【1】。对于传统的科技人才培养,主要以劳动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为主导,分割了各学科、专业之间,特别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相渗透和综合,造成了该类科技人才缺乏潜力、创造力、创造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现象【1】。为了培养当今时代亟需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培养方式会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由此看来,科学素养只是成就一项研究发现的工具,而人文素养的存在则能更好地保留住一个科学研究者的才华,两者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推动科学领域的发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科学 精神与人文精神 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且深入了说明了,对于我国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拉动我国经济,和提高执政能力。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经济增长,执政能力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我先从建筑业上的一个实例,引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问题,比如疏散用楼梯的设计,设计人员通常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或设计为封闭楼梯或设计为防烟楼梯,而忽视了楼梯的易于寻找性。特别是许多公共建筑中,有的把楼梯的疏散门设计成没有透明玻璃的防火门,有的为了空间的最大利用率,而把楼梯设在不易寻找的背角旮旯处,虽然这些楼梯都符合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的要求,却没有想一想人们如何才能找到楼梯的问题。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设计符合了科学原理,但对于人德使用来说,却没有考虑的人的使用问题,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了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能够使人更好的生活,所以科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下面借此引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认识客观 世界及其规律, 是求真; 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 就越真。所以,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 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终极关怀, 是 求善; 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 认识体系, 还是一个价值体系, 伦理体系;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需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发展新的科学和人文与社会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积极拉动我国经济,和科学的提高执政能力,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结合,经济增长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先从输电线路工程上的一个实例引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输电杆塔的设计,设计人员通常根据结构规范的要求,或设计为角钢结构塔或设计为钢管结构塔或设计为混凝土电杆,而忽视了杆塔的易于攀爬性。特别是许多超高压输电线路中,有的把塔的脚梯设计在主材的一侧,很短很细,仅供人脚的宽度,没有与脚足够的接触面积,攀爬时费时费力,虽然满足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却没有想一想作业人员如何才能安全、快速、省力的爬到塔顶处理实际问题,尤其是超高压塔,塔体很高,需要有安全的可靠的平台供人在中间累的时候歇息。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设计符合了科学原理,却没有考虑人的使用问题,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了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能够使人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所以科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下面借此引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是求真; 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 就越真。所以,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 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终极关怀, 是求善; 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 认识体系, 还是一个价值体系, 伦理体系; 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 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 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从上面问题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们的行为方式要本着科学的原则,要符合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方法下产生正确的结果,而我们行为的目的,则应本着人文的原则,因为从原始社会到当今社会,我们最开始是自己自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也就是我们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服务,所以人文精神,侧重的更是能像关怀自己一样的心态去关怀别人,同时别人也能用同样的方式来关怀自己。在当今社会两种精神起到的作用,我们将在下文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开放三十年,国内生产总值迅速上升。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的提高而变得更加的舒适,然而在科学技术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比方说地沟油,各种有毒的食品添加剂,毒奶粉,瘦肉精,可以说他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的产物,所以单纯从科学来讲是不能判断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摘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遵守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守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字: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大学生 正文: 一、科学精神 江泽民同志屡屡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这既是党和政府的伟大号召,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 科学精神,则是人类与科学工作相联系的一种精神,是体现在人们身上的、形成与科学活动之中并适应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客观反映,也是人们科学实践的产物。科学精神形成以后,与社会产生互动,融入社会之中,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社会其他高尚精神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指出:“求实是科学之本”,“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科学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活动。科学探索以事实为依据,以揭示未知奥秘、获得真理性认识为追求目标,其成果或者是新发现,或是新发明,都是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扩展和创新。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一种唯实求真的活动,一种创新的活动。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有机统一,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勇于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的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根据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和人类的科学实践,我们尝试着将科学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以下七个融会贯通的方面: 一是勇于探索未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 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高理性精神; 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 五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着敬业精神; 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勇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主观精神状态,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不仅能提高科学工作者的素质,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思想解放力、理智开化力和价值趋同力,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建设。

国际大专辩论赛.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

辩题:(正方)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科学精神 (反方)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正方/四川大学 一辩:张博 新闻专业2000级 二辩:张 数学专业'98级 三辩:常怀颖 考古学专业'98级 四辩:孙甜甜 皮革专业2000级 领队:林红 教练:徐开来 反方/重庆大学 一辩:薛宇 金融学2002级研究生 二辩:姜倩 广电新闻系'99级本科生 三辩:王韧 产业经济学2002级研究生 四辩:彭波 国际经济2000级 领队:居 教练:张邦辉 评委:孙东东北京大学法学教授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 赵林武汉大学哲学教授 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兼点评) 余潇枫浙江大学文化学教授 李琦厦门大学法学教授 将昌健复旦大学政治学副教授 [一辩对垒] 正方一辩:主席、评委,大家好!要讨论今天的辩题首先就该明确两个基本概念,那就是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又是人文精神。我方认为科学精神不同于科学知识、科学主义。它是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被抽象出来并反过来知道科学探究与人生选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理性态度。其核心内涵与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其中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而人文精神强调的则是对人生意义及其价值的关怀,它总是要表现为一些具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来说,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都很重要。但是并行不悖并不意味着等量齐观、无所偏重。考虑到大学这一特殊教育机构的目标定位,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状况以及当今时代对于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我方认为大学教育更应当侧重培养科学精神。 首先,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来看。由于人文精神总是要表现为一些具体的人文规范,因而它就必然要受到一个时代和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显得复杂而多元。那么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只有坚持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之下,本着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去探求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才可能在纷繁芜杂的人文思潮中选择正确的方向,指引我们投身社会的建设。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自然辩证法 (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古已有之,它们是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滋生与满足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延续到近代,二者的互动互进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是近代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温床。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真理性的认识,无论在哪个领域,科学研究都可以涉足其中并一直深究下去。从总体上讲,科学精神尊重科技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依靠科技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推崇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的强大作用, 重视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指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人文精神较注重非理性的因素,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尺度,追求善和美;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

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人文探索有禁区等。总体上讲,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走向。如果说科学精神注重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人文精神的侧重点则在于研究“应该怎样”的问题。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可以说是承载和导引人类社会前进的两条轨道,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条,社会就无法顺利前进。 科学的现实形态而言,科学知识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包含着人文的意蕴。 人文精神首先呼吁人性的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科学精神紧随其后,提倡科学实验,反对迷信。科学精神的弘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人文精神的倡导重新树立了人的尊严。实际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有学者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发动机与制衡器:如果将社会比作一辆行进的机车,科学精神及其在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则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如果没有发动机,机车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光有发动机而没有制衡器,动力系统非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极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人文精神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正是起到了这种制衡器的作用。正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生互补中,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灿烂和辉煌。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思想的两个维度,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这意味着,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当然,这种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小题目: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作用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12-02班 姓名:高爽爽 联系方式:

流光容易把人抛,感觉才刚刚开始,却后知后觉已不再当初,无论心境还是人。是啊时光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晃一年已经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而今大二的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在大一步步探索这些好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大学已然教会我太多。我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大学的自由时间是何其之多,一切都该由自己做主。还记得刚入大学时自己还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懂,而如今在读过大学以后我却收获了不少,真正了解了大学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进入社会前期阶段的适应,更是提高我们自身价值的宝贵时期。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技能和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大学是最美的人生阶段。 进入大学以后才认识到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需要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科学和人文素养则是提高大学生的两大支柱。了解科学是我们生活的手段,而人文素养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科学和人文素养来发掘自身的价值。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九五”期间教育部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采取的十项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探索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重视。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 题目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知识力量的追求,使得的科学与人文分离,以至发展为严重对立。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人文精神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应该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合 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个系列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两种基本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两种精神指向。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是人类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人类精神世界最绚丽的花朵。科学精神本质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学实践的结晶。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求真。这是科学精神的根本要义。真,规定了科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最高标准;求真,就是相信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对象世界,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2)求实。这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实,即实在性、实际性和实用性,它不惟上、不惟书、不惟权,只惟实;求实,就是科学活动要以系统、严格的观察与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依据,并使之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最终造福于人类。(3)创新。这是科学精神的内在灵魂,也是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局限性的,因而科学探索活动没有止境。科学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4)存疑。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有怀疑才会去探索。科学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于它的存疑精神。因此,科学是宽容的,它与独断论水火不容。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科学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科学精神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科学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对任何人所作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进行实证和逻辑的检验。科学精神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的方法,科学理论必须经受实验、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二、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在人文文化的创造、传播、解释、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特质。人文文化与科

科学人文素养

听课感受 听完《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课程》,我有一种感觉:就是需要提高我们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毕竟教师是执教者。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就我自己而言,以前在教学科学课时,总是以为,只要能把课本上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听了讲座,我有以下一些感受: 一、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科学课的教学只强调科学规律的客观物质和技术应用,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要注重发挥科学学科在培养与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学科优势,在科学课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时,不忽略科学课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的属性,不偏斜到科学主义的“功利性”“工具性”一方,从而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科学课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科学课的价值及其人文意蕴。 三、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单纯体现在科学成果的应用上,它也有关爱生命、激发创造力和塑造健康人格的价值功能。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的方法,还要把潜藏在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转化(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需要作

这种转化的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而且,教师的这种内化,比学生的转化还要困难得多,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四、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科技发展只是片面地满足暂时的局部需要而损害了人类长远的整体利益;为财富增长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这种发展是无益于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应该让学生懂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不单纯是科学领域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是受人们价值观念支配的。在不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科学技术的运用往往会对精神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当人们在狭隘和错误的价值观念支配下,滥用和误用科学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自然资源,虽然掌握了更多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以正确的观念看待自然,如何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看待科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科学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这里的学生对此就有特别深刻的感受:我们县现在正在大量开采矿石,导致我们村的植被大量被毁,水土流失严重,到处尘土飞扬。虽然,我们村的经济有所增长,但为此破坏的自然环境,那是无法用钱能弥补的。而且,现在这种掠夺性的开采,不但浪费极大,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到处是高悬的排土场、尾矿坝。它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高悬在人们头上。 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主讲:余海浪 1.引言:当代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状 一份调查显示,46.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8:8%的学生能回答一些基本内容,如科学精神,就是以科学为主,对科学有热情和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主,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由,大部分学生对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回答五花八门,对何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乏基本的了解。多数学生重视和肯定的是强调作为实用和应用技术的科学,而不是基础的理论科学。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目前掀起的“文凭热,考研热,证书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把其作为人生的一大跳板,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学历和证书的追求是一种功利和实用目的,而非真正的科学精神。18:6%的学生说考研考证是为了找份好工作,45.53%的学生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目前想当老板的学生要比想作科研工作的多,不难看出学生的科技意识中缺少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这反映了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出场并不等于科学精神的到位。在科技落后的背后,科学精神的缺乏是个深层次的问题(1)。 除文科外,大部分学生文化底蕴不强,文化视野不广,只讲金钱,不讲精神,缺乏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只讲实惠,不讲道德,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降低,不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过分强调个人得失,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容易消沉;期望值过高,缺少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缺少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在思维方法上,没有社会的、国际的、人类的视角,不会从宏观、战略、哲学的高度把握向题。比起汉语来,对外语更加感兴趣;写文章时不愿提笔,而更愿意使用电脑;喜欢说话,却总不得要领;拿着大学英语4、6级证书却不能用英语进行实际对话;对音乐一无所知;不能背诵古代诗人的著名诗句。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曾一度高扬的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的价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关系 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是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凝聚的精华与最终作用于人的结果。 从结构来看,科学精神具有三个层次: 认识论层次,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们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 社会关系层次,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揭示的四条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就是这一层次上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 价值观层次,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科学精神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它包含了科学所具有的优秀传统,即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坚持精神。总之它在科学的整体架构中占据统帅地位,是科学的灵魂。 2、人文精神及其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本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 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 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 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