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

一、角规知识

角规是1947年由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发明的一种测树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固定视角,设臵可变半径的圆形样地来测定每公顷立木断面积的仪器。角规测树的理论严谨,而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若运用得法精度很好。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时,无需进行面积测定的每木检尺,打破了在一定面积的标准地上测算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的传统方法。

常用的角规实际上是夹角为1°8′45″的定角器,即杆长为觇板缺口的50倍,若杆长1m,则觇板缺口为2cm;杆长50cm,觇板缺口为1cm。

最简便的角规测器是在一根长度为L的直尺一端安装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片,缺口的宽度为l,l/L要根据预定要求设计为某一特定值,一般为1/50,即尺长L为50cm,缺口宽l应为1cm尺长L为100cm,缺口宽l应为2cm 。这样,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割,则每公顷就有1m2胸高断面积;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则每公顷就有0.5m2胸高断面积。

二、角规用法

使用时将角规杆的尾端紧贴于眼下,测者通过缺口照准

胸高1.3m处,凡树木大于缺口宽度者,按一株记数;若树木等于缺口宽度者按半株记数;若树木小于缺口宽度者,不记数。这样绕测一周,共记数的株数n,即为角规样地测得单位胸高断面积为n㎡/ha。

三、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测树的特点是:工效高,速度快,施测方便,但如不能保证其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如何确保角规测树的精度是其中心问题。

角规测树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绕测技术,坡度改正,林缘误差和样点数量的确定等问题㈠角规常数的选定

角规常数F大,视角也大,视角越大,则被计数株数少,距离也近,可仔细观差,但如果搞错一株对结果影响很大;视角越小则观测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肉眼观测的误差也大,漏测和错测的机会增多,也可能降低精度。

⑴平均直径8-16cm,或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Fg=0.5

⑵平均直径17-28cm,或疏密度为0.6-1.0的中近熟林分。Fg=1

⑶平均直径28cm以上,或疏密度为0.8的成过熟林分。Fg=2或4

㈡绕测技术要求

角规绕测技术是决定精度的关键性步骤,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操作。

1、绕测时,一定都要从样点中心出发不能错位,眼睛观测点与地面样点保持一垂直线。

2、一定要瞄准树干胸径位臵。

3、对于临界木要特别慎重,如果不易确定时可以实测胸径d,样点至树干距离S。按公式R=d,如果SR,则相离。

4、为了消除漏测、重测或错测,最好正反测两次,进行对照检验。两次计数误差不得超过10%、小于10%取其平均值。

㈢坡度改正

在坡地利用角规测树,由于坡地为一斜面,角规绕测一周的样圆形状呈椭圆形,故应进行样圆面积变形改正。实地观测斜面坡度为θ,通过公式计算,每个树种坡度改正后的公顷胸高断面积=n/cosθ;或者查角规测树坡度、株数改正值表,得每个树种实际公顷胸高断面积。

㈣林缘误差的消除

当角规样点落在林缘附近时,由于不能绕测全周致使结果偏小,如注意把点位向林内移动,则不能代表林缘林木的分布状态。为消除林缘误差,可根据林缘木胸径的大小及角

规常数在林缘划出一定宽度的林缘带。凡落在林缘带内的则绕测半周,并将计算株数乘2。

㈤角规点的设置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角规观测样点数量视小(细)班面积大小而定:

小班面积小于50亩的不少于2个点;

小班面积50至100亩的不少于3个点;

小班面积100至150亩的不少于4个点;

小班面积150亩以上的不少于5个点。

㈥角规控制检尺法求分蓄积量

所谓角规控制检尺就是在角规绕测的同时,对那些相割与相切的林木测定其胸径,并按径阶分别登记其株数。

㈦平均胸径、树高测定

分别树种选取3株平均木进行胸径、树高测定,取其平均值,得各树种平均胸径及平均高。

四、角规测树案例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

精心整理 例2计算过程 1号角规点 杉木1平均胸径=(15+14+13)/3=14厘米 马尾松1平均胸径=(12+15+12)/3=13厘米 阔叶树1平均胸径=(22+21+23)/3=22厘米 杉木1平均树高=(12+13+11)/3=12米 马尾松1平均树高 =(12+12+12)/3=12米 阔叶树1平均树高=(12+11+13)/3=12米 精心整理 杉木1平均断面积=π(14/100)/4=0.015386平方米 2 马尾松1平均断面积=π(13/100)2/4= 0.013267平方米 阔叶树1平均断面积=π(22/100)2/4= 0.037994平方米 杉木1改正断面积=10/cos(15)=10.3528平方米 马尾松1改正断面积 =6/cos(15)=6.2117平方米 阔叶树1改正断面积=3/cos(15)=3.1058平方米 杉木1每公顷株数=10.3528/0.015386=672.8714≈673株 马尾松1每公顷株数 =6.2117/0.013267=468.2068≈468株 阔叶树1每公顷株数=3.1058/0.037994=81.74449≈82株 精心整理 杉木1平均单株蓄积=0.0982立方米 马尾松1平均单株蓄积= 0.0795立方米 阔叶树1平均单株蓄积= 0.2179立方米 杉木1每公顷蓄积=0.0982*673=66.089立方米 马尾松1每公顷蓄积= 0.0795*468=37.206立方米 阔叶树1每公顷蓄积=0.2179*82=17.868立方米 角规点2和角规点3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改正断面积、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计算同上。计算结果见PPT例2 杉木小班平均胸径=(14*0.3+12*0.4+16*0.3)/(0.3+0.4+0.3)=13.8 精心整理 厘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胸径=(13*0.3+22*0.4)/(0.3+0.4)=18.1厘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胸径 =(22*0.3+16*0.4)/(0.3+0.4)=18.6厘米 杉木小班平均树高 =(12*0.3+10.5*0.4+14*0.3)/(0.3+0.4+0.3)=12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树高=(12*0.3+19*0.4)/(0.3+0.4)=16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树高 =(12*0.3+12*0.4)/(0.3+0.4)=12米 杉木每公顷株数=673*0.3+781*0.4+354*0.3=620.5≈621株马尾松每公顷株数=468*0.3+290*0.4=256.4≈256株 精心整理 阔叶树每公顷株数=82*0.3+220*0.4=112.6≈113株 杉木每公顷蓄积=66.089*0.3+51.39*0.4+50.905*0.3=55.6542米 马尾松每公顷蓄积=37.206*0.3+88.044*0.4=46.3794立方米 阔叶树每公顷蓄积 =17.868*0.3+26.334*0.4=15.894立方米 每公顷株数=621+256+113=990株 每公顷蓄积=55.6542+46.3794+15.894=117.9276立方米 杉木成数=55.6542/117.9276≈0.5马尾松成数=46.3794/117.9276≈0.4 立方精心整理 阔叶树成数=15.894/117.9276≈0.1

角规测树

实验四 角规测树 一、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方法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树工具,根据该视角,有选择地计数为数不多的林木来测算林分调查因子。 角规种类较多,可测定的林分因子亦较多。通常林业调查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是水平杆式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及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使用时,将确定的视角正对被测树木树干胸高处,可能出现树干胸高横断面分别与缺口呈现相割、相切或相余的三种不同情况,对应计数规则是相割计1株,相切计0.5株,相余不计数。可调节角规视角大小,以适应被测林分直径与密度不同的需要,但计数规則不变。 二、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1.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常用公式为: 在文末的表格中,Fg=1, G=33 ha m /2 2.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常用公式为: ∑=j j j g g v F M δ(单位:ha m /3) (2) 式中:j v 为第j 株树的树干材积(检尺株数较多时,可查相应地区与树种的一元材积表。否则,需实测),i g 为第j 株树的胸高断面积。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应用简便易行。但技术操作须熟练从严,才能获得满意结果,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绕测操作规范 ①观测时要对准胸高位置; ②被测树干被遮挡而不得不临时移动位置时,要保持移动后的点位到被测树干中心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 ③要记住绕测起点树,以免漏测与重测,必要时可正反绕测两次以相互检查或求平均数; ④对难于判断是否属于相切的树木(也称这样的树为临界树),要实测其胸径和距离,按 (3)式进行计算后确定是否计数。设S 为角规点至临界树胸高处树干中心的量测距离,若S =R 则为相切,SR 则相余; g F d R 3.150=…………………………………………………………………………………(3) 式中3.1d 为被测树木胸径 ⑤绕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角规视角(即角规断面积系数)与所选择的角规断面积系数一致。 二、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用小Fg 的角规绕测,计数较多,错计1株影响较小,伹其最大观测距离较远,不易看清,疑难与被遮挡树增加,影响工效和容易出错。如采用较大的Fg ,其优缺点与上相反,一般根据林分的林木粗细与密度情况选择不同的Fg ,下表1可供参考。 林 分 特 征 可选用的Fg 平均直径8-16cm 的中龄林,和任何平均直径而林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 0.5 平均直径17-28cm 。疏密度0.8-1.0的中、近熟林 1 疏密度0.8以上,平均直径28cm 以上的成、过熟林 2或4 三、坡度改正 在坡地上,尤其起伏度较大时,宜采用能自动改正坡度的角规。否则,须手工加以改正,不然会产生负向误差,对应于(1)式和(2)式的改正公式分别为: )()(θδSec F G j g ∑=.............................................(4) )()(θδSec g v F M j j j g ∑= (5) 式中θ为平均坡度 (4)式与(5)式仅适用于坡度较一致情况下。 四、林缘误差的消除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 enumeration with angle gauge 用角规观测抽取样木的测树方法。又称无样地抽样,可变样地抽样。其特点是每株林木被抽中的概率与其某个测树因子(直径、树高、断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不需量测样地边界、面积和样木大小就能估计林分单位面积上的断面积。 1947年奥地利的W.毕特利希提出在样点上用角规测定林分断面积的方法,打破了 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样地上量测林木的传统,开辟了森林资源调查中使用可变面积样地和不等概率抽样的方便途径。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陆续出现新的角规观测法,以及美国L.R.格罗森堡在理论上阐明了使用角规抽取样木的原理,进一步丰富了角规测树的内容和理论,使角规测树成为测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于1956年引入角规测树方法,已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广泛使用。 角规任何一种能够产生固定大小视角的器具均可用作角规,产生水平视角的称水平角规,产生垂直视角的称垂直角规。角规的形式,最初使用的是杆式,以后逐渐发展为各种形式的角规和角规测树仪。 杆式角规定长直尺的前端安上带有定宽缺口的薄片,即构成杆式角规(图1)。由尺端通过缺口向前观望,由于缺口宽度的限制,构成了一个固定视角。视角α的大小由直尺长l和缺口宽度ω确定: 角规构造的基本要求是使视角α等于某个规定角度,这可以通过调整ω/l来达到。

棱镜角规它是一个顶角φ很小的三棱镜片。视线通过棱镜产生偏折,形成偏向角α。偏向角即角规视角。制造棱镜角规时,根据所要求的视角,按公式φ=α/(η-1)计算顶角φ的大小。式中η为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林分速测镜杆式角规和棱镜角规虽然容易制作,但功能单一,不便在坡地上使用。1952年按毕特利希设计制造的速测镜是具有代表性的角规测树仪。它有4种不同大小视角的角规功能,可自动调整坡度,并可作测高、测距、测径和测斜仪使用。60年代毕特利希把构成视角的带条改宽,后又在速测镜上增加了光学望远系统,制成了望远速测镜。中国于1963年制成林分速测镜,1982年还研制了林分望远速测镜,即DQW-2型望远测树镜(见测树工具)。 测树方法角规测树的基本方法有4种:毕特利希的水平点抽样,日本平田种男的垂直点抽样,挪威L.斯特兰的水平线抽样及垂直线抽样。 水平点抽样主要用于测定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断面积。在林地内随机设置一个样点,观测者以样点为中心,用水平角规依次绕测周围林木的胸高部位一周。当林木胸高断面与水平视角相割时,即为抽中的样木,并予以计数(图2)。在一个样点上若计数样木株数为n,则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断面积估计值(弿) n 为:弿=F g 是水平角规常数,它与视角大小有关。为了计算方便,在制造角规时调整视角F g 成为整数。例如杆式角规的ω/l=1/50小时,即角规缺口宽 1厘米,大小,使F g =1。 直尺长50厘米,则水平角规常数F g 在角规观测过程中,由于林地条件、工具和视力等限制,会遇到难以决定是否应选作样木的情况。这时需实测林木中心到样点的距离S 和胸径d,按条件:

4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 提要] 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 .,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 —count cruising) 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 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 、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 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 、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 一、角规知识 角规是1947年由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发明的一种测树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固定视角,设臵可变半径的圆形样地来测定每公顷立木断面积的仪器。角规测树的理论严谨,而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若运用得法精度很好。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时,无需进行面积测定的每木检尺,打破了在一定面积的标准地上测算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的传统方法。 常用的角规实际上是夹角为1°8′45″的定角器,即杆长为觇板缺口的50倍,若杆长1m,则觇板缺口为2cm;杆长50cm,觇板缺口为1cm。 最简便的角规测器是在一根长度为L的直尺一端安装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片,缺口的宽度为l,l/L要根据预定要求设计为某一特定值,一般为1/50,即尺长L为50cm,缺口宽l应为1cm尺长L为100cm,缺口宽l应为2cm 。这样,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割,则每公顷就有1m2胸高断面积;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则每公顷就有0.5m2胸高断面积。 二、角规用法 使用时将角规杆的尾端紧贴于眼下,测者通过缺口照准

胸高1.3m处,凡树木大于缺口宽度者,按一株记数;若树木等于缺口宽度者按半株记数;若树木小于缺口宽度者,不记数。这样绕测一周,共记数的株数n,即为角规样地测得单位胸高断面积为n㎡/ha。 三、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测树的特点是:工效高,速度快,施测方便,但如不能保证其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如何确保角规测树的精度是其中心问题。 角规测树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绕测技术,坡度改正,林缘误差和样点数量的确定等问题㈠角规常数的选定 角规常数F大,视角也大,视角越大,则被计数株数少,距离也近,可仔细观差,但如果搞错一株对结果影响很大;视角越小则观测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肉眼观测的误差也大,漏测和错测的机会增多,也可能降低精度。 ⑴平均直径8-16cm,或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Fg=0.5 ⑵平均直径17-28cm,或疏密度为0.6-1.0的中近熟林分。Fg=1 ⑶平均直径28cm以上,或疏密度为0.8的成过熟林分。Fg=2或4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不同的树木。如果使样圆半径R的大小不固定,而R依树干直径d的大小而变,且令

4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4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例2计算过程1号角规点 杉木1平均胸径=(15+14+13)/3=14厘米 马尾松1平均胸径=(12+15+12)/3=13厘米 阔叶树1平均胸径=(22+21+23)/3=22厘米 杉木1平均树高=(12+13+11)/3=12米 马尾松1平均树高=(12+12+12)/3=12米 阔叶树1平均树高=(12+11+13)/3=12米 杉木1平均断面积=π(14/100)2/4=平方米 马尾松1平均断面积=π(13/100)2/4= 平方米 阔叶树1平均断面积=π(22/100)2/4= 平方米 杉木1改正断面积=10/cos(15)=平方米 马尾松1改正断面积=6/cos(15)=平方米 阔叶树1改正断面积=3/cos(15)=平方米 杉木1每公顷株数==≈673株 马尾松1每公顷株数==≈468株 阔叶树1每公顷株数==≈82株 杉木1平均单株蓄积=立方米 马尾松1平均单株蓄积= 立方米 阔叶树1平均单株蓄积= 立方米 杉木1每公顷蓄积=*673=立方米 马尾松1每公顷蓄积= *468=立方米

阔叶树1每公顷蓄积=*82=立方米 角规点2和角规点3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改正断面积、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计算同上。计算结果见PPT例2 杉木小班平均胸径=(14*+12*+16*)/++=厘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胸径=(13*+22*)/+=厘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胸径=(22*+16*)/+=厘米 杉木小班平均树高=(12*+*+14*)/++=12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树高=(12*+19*)/+=16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树高=(12*+12*)/+=12米 杉木每公顷株数=673*+781*+354*=≈621株 马尾松每公顷株数=468*+290*=≈256株 阔叶树每公顷株数=82*+220*=≈113株 杉木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马尾松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阔叶树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每公顷株数=621+256+113=990株 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杉木成数=≈ 马尾松成数=≈ 阔叶树成数=≈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

例2计算过程 1号角规点 杉木1平均胸径=(15+14+13)/3=14厘米 马尾松1平均胸径=(12+15+12)/3=13厘米 阔叶树1平均胸径=(22+21+23)/3=22厘米 杉木1平均树高=(12+13+11)/3=12米 马尾松1平均树高=(12+12+12)/3=12米 阔叶树1平均树高=(12+11+13)/3=12米 杉木1平均断面积=π(14/100)2/4=0.015386平方米 马尾松1平均断面积=π(13/100)2/4= 0.013267平方米阔叶树1平均断面积=π(22/100)2/4= 0.037994平方米

杉木1改正断面积=10/cos(15)=10.3528平方米 马尾松1改正断面积=6/cos(15)=6.2117平方米 阔叶树1改正断面积=3/cos(15)=3.1058平方米 杉木1每公顷株数=10.3528/0.015386=672.8714≈673株马尾松1每公顷株数=6.2117/0.013267=468.2068≈468株阔叶树1每公顷株数=3.1058/0.037994=81.74449≈82株 杉木1平均单株蓄积=0.0982立方米 马尾松1平均单株蓄积= 0.0795立方米 阔叶树1平均单株蓄积= 0.2179立方米

杉木1每公顷蓄积=0.0982*673=66.089立方米 马尾松1每公顷蓄积= 0.0795*468=37.206立方米 阔叶树1每公顷蓄积=0.2179*82=17.868立方米 角规点2和角规点3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改正断面积、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计算同上。计算结果见PPT例2 杉木小班平均胸径=(14*0.3+12*0.4+16*0.3)/(0.3+0.4+0.3)=13.8厘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胸径=(13*0.3+22*0.4)/(0.3+0.4)=18.1厘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胸径=(22*0.3+16*0.4)/(0.3+0.4)=18.6厘米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 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 .,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 —count cruising) 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 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 、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 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 、线抽样(1ine sampling) 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 内容提要 常用角规器 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 角规绕测技术 角规测定林分测树因子 前 言 角规(angle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1947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 .)发明了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 特点:不用设置标准的进行森林调查。 我国1957年引进。 第一节常用角规测器 一、杆式角规 构造:长度为L 的木尺的一端安装一个缺口宽度为l 的金属片 断面积系数(Fg ): 视角α:取决于l 和L 的大小。最常用的角规其l =1cm,L=50cm,Fg =1,而视角: 使用方法 (1)选点:在远离林缘(50m )的林内选一测点,以此点为旋转中心,绕测一周并计数。 (2)绕测计数方法:与角规视线相割的计数1株,相切的计数0.5株,相离的计数为0。 (3)林分每公顷断面积:G =Fg ×Z Fg 为角规断面积系数;Z 为绕测总计数 " 4.45'812)50/ 5.0(tan o 1=?-=α

绕测:用角规逐株观测树木并进行计数的工作。 临界树:与角规视线相切的树。 二、棱镜角规 构造、原理:光线折射产生位移。 用法:横持镜片,透过镜片观测胸高部位,树干影象产生位移: 三、速测镜(relascope) 毕特利希(BitterliehW.,1952)研制,主要用于角规测。 我国华网坤等(1963)仿造设计投产。 四、自平杆式角规 简易杆式角规的基础上作了两点重大改进: (1)角规改为杆长可变; (2)具有自动改正坡度的功能,其原理: 当坡度为θ度时,缺口宽度l相应变窄成为缺口宽度为lcm,对应的拉杆长度为50cm,即断面积系数Fg=1。 第二节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 一、多重同心圆原理 这种原理是以测点为中心,对每株树作一圆形样地(样圆)。样圆的面积取决于D的大小,因此样地的面积是可变地,故称不等概率抽样。 1)假设林内所有林木地胸径相等为D j,如图

角规测树的研究状况

角规测树的研究状况 摘要:论述了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一些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对角规测树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角规测树 一、对角规测树的各类研究 1、角规测树在森林资源抽样调查中应用的研究 由叶荫材等根据角规测树与抽样调查原理, 在大田县桃源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采用角规可变样圆侧树调查与方形样地每木检尺调查, 进行抽样调查试验比较, 以探索角规测树方法应用于森林资源抽样调查的可行性。 得出的结论为1、角规测树应用于森林资源蓄积量抽样调查, 在个体单元调查中存在着随机误差, 而且大多数误差不大(在10 % 之内) ;当样本单元达到一定数量时, 其样本平均数与对照样本(方形样地每木检尺)平均数差异很小2、采用角规测树不论是应用于分层抽样或是系统抽样, 其抽样调查总体蓄积量和精度都与对照样本(方形样地每木检尺)相应数据相当接近, 基本吻合。3、所以, 笔者认为采用角规可变样圆测树方法进行森林资源蓄积量抽样调查, 方法是可行的, 调查结果也是可信的。同时具有操作简单, 减少工作量, 省工、省时、节省资金的优点。设想应用于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抽样调查, 将会节省很大的工作量与资金。[1] 2、角规测树在材积生长动态监测中应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由佘光辉等研究了水平角规在固定样点监测材积生长动态中的理论与方法; 导出了采用保留木生长量计算林分断面积、蓄积生长量的新的计算公式, 提出了以该方法为基础的角规测树的动态监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不仅完善了传统方法而且克服了传统方法测定林分断面积、蓄积量零增长及跳跃现象。理论推导同时表明, 采用变角规断面积系数方法与采用角规样点保留木生长量测算林分生长量的机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此文依据角规测树的机理公式导出角规样点测定每hm2 断面积生长量新的理论公式及森林蓄积量动态监测方法,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角规测树监测林分生长动态的理论与方法。采用角规样点保留木生长量反映林分每hm2 生长量与采用变角规断面积系数的方法机理是一致的。本文的理论证明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调查间隔期间, 角规张角的微分量用其差分代替在理论上是严谨的, 由此得到的角规样点每hm2 断面积生长率( 生长量) 的公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文中的算例也表明新的理论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测定林分断面积( 蓄积量) 生长量零增长及跳跃的现象。要指出的是, 传统方法中角规样点中记数木的材积生长量与新的方法所计算的材积生长量含义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传统方法保留木材积生长量仅反映林分保留木材积生长量; 而新方法中记数木的生长量则反映了角规样点代表的林分蓄积生长量( 林分进界生长量、枯死、采伐仍由其记数株数估计, 这里不作重述) 。因此, 由新方法得到的保留木材积生长量应大于传统方法保留木材积生长量, 本文的算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以往文献[2]中采用变角规断面积系数方法测定林分材积生长量时记数木的材积生长量与传统方法相近似或小于其生长量的结论是不妥当的。本文依据角规测定林分断面积( 蓄积) 生长量的新方法的原理, 结合时域动态基本理论提出了以该方法为基础的角规测树的动态监测方法体系。将进测木作为先验信息不断作为后期调查的前期保留木, 补充样点跟踪信息, 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不断作出林分蓄积动态估计是符合森林动态估计原理的。综上所述, 本研究不仅为角规测树在森林动态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例2计算过程1号角规点 杉木1平均胸径=(15+14+13)/3=14厘米 马尾松1平均胸径=(12+15+12)/3=13厘米 阔叶树1平均胸径=(22+21+23)/3=22厘米 杉木1平均树高=(12+13+11)/3=12米 马尾松1平均树高=(12+12+12)/3=12米 阔叶树1平均树高=(12+11+13)/3=12米 杉木1平均断面积=π(14/100)2/4=平方米 马尾松1平均断面积=π(13/100)2/4= 平方米 阔叶树1平均断面积=π(22/100)2/4= 平方米 杉木1改正断面积=10/cos(15)=平方米 马尾松1改正断面积=6/cos(15)=平方米 阔叶树1改正断面积=3/cos(15)=平方米 杉木1每公顷株数==≈673株 马尾松1每公顷株数==≈468株 阔叶树1每公顷株数==≈82株 杉木1平均单株蓄积=立方米 马尾松1平均单株蓄积= 立方米 阔叶树1平均单株蓄积= 立方米 杉木1每公顷蓄积=*673=立方米 马尾松1每公顷蓄积= *468=立方米

阔叶树1每公顷蓄积=*82=立方米 角规点2和角规点3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改正断面积、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计算同上。计算结果见PPT例2 杉木小班平均胸径=(14*+12*+16*)/++=厘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胸径=(13*+22*)/+=厘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胸径=(22*+16*)/+=厘米 杉木小班平均树高=(12*+*+14*)/++=12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树高=(12*+19*)/+=16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树高=(12*+12*)/+=12米 杉木每公顷株数=673*+781*+354*=≈621株 马尾松每公顷株数=468*+290*=≈256株 阔叶树每公顷株数=82*+220*=≈113株 杉木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马尾松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阔叶树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每公顷株数=621+256+113=990株 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杉木成数=≈ 马尾松成数=≈ 阔叶树成数=≈

角规测树习题标准答案

角规测树习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 2. 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 3. 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4. 在角规控制检尺条件下可测定Dg、G/hm2、M/hm2和N/hm2。 5.常用角规测器为棱镜角规和杆式角规。 6.确定望点位置比较方便的仪器是林分速测镜。 7.扩大圆的半径与树干直径之比等于角规杆长与角规缺口之比。 8.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相割、相切、相离。 9.在大面积森林抽样调查中,角规点数的确定取决于调查总体的角规计数木株数变动系数和调查精度的要求。 10.日本的平田种男(1955)提出用垂直角规绕测林分平均高的方法,被称为垂直点抽样。 二、名词解释 1.角规控制检尺:用角规进行绕测时,对计数的树木要实侧其胸径,并按径阶登记计数株数的工作。 2.同心圆原理:绕测一周计数的与视线相割(或相切)的树木直径大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已为不同大小直径的树木分别设立了半径大小不同的同心样圆(严格地说,若林地上有N株直径大小不同的树木,则有N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因此,这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的原理叫做同心圆原理 3.可变样地:这种面积依树干胸径大小而变的样圆可称作可变样地 4.一致高:从样点绕测3600,观测出角规缺口刚好与胸高以上树干相切处的树干距地面的高度,此高度为一致高。 5.进测木:这种树在前期的每公顷断面积为零,而后期的每公顷断面积为F g m2,因而在n 年间隔期内的每公顷断面积生长量为F g m2,这种树我们把它叫做“进测木” 三、简答题 1. 简述角规绕测技术。 (1)测器接触眼睛的一端,必须使之位于角规点的垂直线上。在人体旋转3600时,要注意不要发生位移。 (2)角规点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如待测树干胸高部位被树枝或灌木遮挡时,可先观测树干胸高以上未被遮挡的部分,如相切即可计数1株,否则需将树枝或灌木砍除,如被大树遮挡不便砍除而不得不移动位置时,要使移动后的位点到被测树干中心的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继续观测其它树木。 (3)要记住第一株绕测树,最好作出标记,以免漏测或重测。必要时可采取正反绕测两次取两次观测平均数的办法。 (4)仔细判断临界树。与角规视角明显相割或相余的树是容易确定的,而接近相切的临界树往往难以判断,需要通过实测确定。实测方法将在“角规控制检尺”中介绍。 2.简述角规测树中选择角规断面积系数的原则。 (1)每点计数以10-20株为宜。 (2)当林分直径较大时,为使观测距离不要过远,应选Fg较大的角规。 (3)当疏密度较小时,为了使计数不致过少,则应选Fg较小的角规。 (4)为使每角规点错计0.5株的误差不超过5-2.5%,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精编WORD版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例2计算过程1号角规点 杉木1平均胸径=(15+14+13)/3=14厘米 马尾松1平均胸径=(12+15+12)/3=13厘米 阔叶树1平均胸径=(22+21+23)/3=22厘米 杉木1平均树高=(12+13+11)/3=12米 马尾松1平均树高=(12+12+12)/3=12米 阔叶树1平均树高=(12+11+13)/3=12米 杉木1平均断面积=π(14/100)2/4=0.015386平方米 马尾松1平均断面积=π(13/100)2/4= 0.013267平方米 阔叶树1平均断面积=π(22/100)2/4= 0.037994平方米 杉木1改正断面积=10/cos(15)=10.3528平方米 马尾松1改正断面积=6/cos(15)=6.2117平方米 阔叶树1改正断面积=3/cos(15)=3.1058平方米 杉木1每公顷株数=10.3528/0.015386=672.8714≈673株 马尾松1每公顷株数=6.2117/0.013267=468.2068≈468株

阔叶树1每公顷株数=3.1058/0.037994=81.74449≈82株 杉木1平均单株蓄积=0.0982立方米 马尾松1平均单株蓄积= 0.0795立方米 阔叶树1平均单株蓄积= 0.2179立方米 杉木1每公顷蓄积=0.0982*673=66.089立方米 马尾松1每公顷蓄积= 0.0795*468=37.206立方米 阔叶树1每公顷蓄积=0.2179*82=17.868立方米 角规点2和角规点3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改正断面积、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计算同上。计算结果见PPT例2 杉木小班平均胸径=(14*0.3+12*0.4+16*0.3)/(0.3+0.4+0.3)=13.8厘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胸径=(13*0.3+22*0.4)/(0.3+0.4)=18.1厘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胸径=(22*0.3+16*0.4)/(0.3+0.4)=18.6厘米 杉木小班平均树高=(12*0.3+10.5*0.4+14*0.3)/(0.3+0.4+0.3)=12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树高=(12*0.3+19*0.4)/(0.3+0.4)=16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树高=(12*0.3+12*0.4)/(0.3+0.4)=12米 杉木每公顷株数=673*0.3+781*0.4+354*0.3=620.5≈621株 马尾松每公顷株数=468*0.3+290*0.4=256.4≈256株

实验六 角规测树

实验六 角规测树 一、目的 1、 理解角规测树原理,掌握角规的测树方法。 2、 掌握角规点抽样结合标准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3、 掌握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钢卷尺、测高器、布卷尺、角规、粉笔,数量各1。 三、实验内容 (一) 角规的练习和使用 每组的每位同学练习使用角规,体会相割,相余、相切。对于难以判断的树木,用布卷尺测距离S ,与树木的样圆半径R 相比( g F 50D ),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