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规原理-复习大纲有答案

城规原理-复习大纲有答案

城规原理-复习大纲有答案
城规原理-复习大纲有答案

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容积率:是指每公顷居住用地上各类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数(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机械增长数(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住宅建筑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绿化覆盖率 :是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限高:根据特定条件要求,规划区建筑的控制高度。

1、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城市化:

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的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形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工业化、城市化之间体现明显的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工业化前期:轻纺工业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工业化后期:机电一体化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生产性服务增加、消费性服务增加,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就业岗位的不变或增加。

3. 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工业革命与城市化

(1)①工业革命:15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②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③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④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间的交往,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率。⑤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趋于成熟。

(2)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①机器的发明使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②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联系更为快捷,运输量更大。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革。

④工业城市的诞生:产业革命后,英国出现新的产业区域,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

5.城乡统筹的提出背景与意义

背景:建国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二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和农村分属不同的发展天地,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完成传统工业的资本原始积累,造成了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市民和农民之间差距的存在和扩大。因此,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国外形势和我国发展所处阶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

意义:

1.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区域发展格局。

2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出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域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在土地管理上,能够统筹安排,不会出项因为圈地而引发的城市矛盾,促进农村稳定。

4.防止资源浪费,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提高综合承载力。

6.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7.城市规划基础资料调研的基本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2历史环境调查3自然环境调查4社会经济环境调查5城市用地调查6城市建设及公用设施资料

8.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的作用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欲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9.城市近期规划年限及确定的影响因素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0.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二)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三)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四)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五)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六)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11.城市规划其作用的主要体现

1.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

1)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2)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

3)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

1)实现国家的发展政策

2)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导引

3)协调财产所有者估价规划政策,对他们的利益影响,告知公众规划政策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的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

1)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

2)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构架的实现意味着在预设的价值判断下,来为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等做形态化的体现。

12.城市和谐原则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②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原则

③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生活相和谐原则

13.“有形的城镇化”与“无形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

1、人口的集中:包括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点的增加,城镇密度的加大;城镇规模的扩大。

2、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

3、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

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的、

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

(2)(无形)“间接城镇化”: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变化过程。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上的城镇化。

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化

③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或生活态度方式

14.逆城市化的产生原因

1.人口高度密集

2.追求宁静的田园生活

3.农村经济相对变好

4.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

1.当代中国社会大规模而又频繁的逆城市化现象的发生是人口众多的新中国在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之下所选择的以计划经济为主要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产物,因而当代中国的逆城市化既有其发生的历史基础,又有其出现的现实根源。

2.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必然产生“资本排斥劳动”的内在机制,造成资本形成要素中短缺的资金对过剩的劳动力的排斥,从而严重制约了城市工业发展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3.城市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滞后是导致建国后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4.建国30年的时间里长期滞后的农业经济也难以承担过多的城市人口。

15.工业革命与城市病

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的迅速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

16.城市人口构成

①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段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②性格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的关系。

③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情况。

④劳动构成。

⑤产业与职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市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

⑥文化构成

城市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

第二产业:①工业②地质和勘探业③建筑业④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第三产业:①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②房地产管理一,公共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也③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④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⑤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⑥金融保险⑦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17.分析城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意义。

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3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幼及中小学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4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规划指标主要依据

5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数量,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

18.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4.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

5.城市建设情况19.城市规划的特点

1.城市规划师综合性的工作

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4.城市规划师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20.城市规划中的历史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

目的:把握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动力及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

内容:

1.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城市的关系

2.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3.城市格局的特征,如道路结构,城市轴线

4.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公共空间的特色

5.建筑风格

6.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免俗风格

7.城市历史沿革,历届城市规划的实施资料

2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社区发展原则1需求原则2适居原则 3识别与归属原则 4文化与活力原则

生态优化原则生态原则

共享社区原则共享原则公共参与原则

2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经济技术论证.

2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分类

1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公益性

2 医疗卫生:卫生站、门诊所、医院。公益性

3文化体育:文化活动站、文化活动中心、居民运动场。公益性盈利性

4商业服务:粮油店、煤(气)站、菜店、副食店、食品店、饭店、小百货店、综合百货商场----盈利性

5金融邮电: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公益性

6市政公用:锅炉房、变电室、煤气调压站、公共厕所、消防站---

7 行政管理: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房管所、市场管理用房、居住区综合管理

处。公益性

8 其它:人防设施、街道第三产业。公益性盈利性

2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前期三个必备条件:

1.1现场调研(规划师)

A 场地自然条件: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表坡度、特殊地貌------场地自然条件评价。

B 场地建设条件:周边土地使用性质、建筑形态、道路交通条件、市政基础条件、风情民俗、地方设计概念---场地建设条件评价。

C归纳总结自然与人文本质特征

1.2业主调研(建设方)A 建设方整体策划报告及设计条件:开发程序计划、开发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市场定位、户型结构、整体形态意向及创意主题。B 协商与合理化建议1.3政府调研(规划局)A 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及规划设计条件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退线距离、出入口方位、用地性质、配套项目及标准。

二.中期:构创阶必备段中期三个必备环节:解析、整合、表达

三.后期:成果制作阶段

25.住宅群组合的基本类型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形式:行列布置、周边布置(点群式)、混合布置、自由式布置

行列式:1基本形式2变异形式:前后交错、左右交错、前后左右交错。周边式:1单周边2双周边3自由周边: 3 混合式 4.自由布置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对比、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26.影响住宅组群组合的基本要素

1构筑适宜在其中进行各类户外、生活活动的空间环境

2满足住户户内的基本生理和物理要求,满足住宅间基本的安全和心理要求

3形成良好而富有特征的景观。

27.居住区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空间层次划分

.1基本构成要素: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如墙体、柱或柱廊、高大的自然地形等)。

.2辅助构成要素: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如:矮墙、台阶、灌木—微地形等) 。

空间结构层次:住宅院落空间—群落空间—住宅区公共空间—边缘空间

空间性质:积极空间-消极空间

生活空间层次: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

心理空间层次:我的家-我的前花园-我们的庭院-我们的社区

28.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

1.1 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居民生活完整与舒适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

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1.2 分级布置逐级衔接,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1.3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

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1.4 功能复合,营造人性化街道空间,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

1.5 空间结构整合,有机统一交通、景观、形态、功能及交通通达性

1.6 建立合理的空间框架,合理组织线形、空间比例、尺度,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

1.7 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1.8 无障碍设计

29.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

1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

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

3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

4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施工。

5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

6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

7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

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9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的结合。

10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30.人车分流交通组织的优缺点

优点:保证住宅区内部居住生活环境的安静与安全,使住宅区内各项生活活动能正常舒适的进行,避免区内大量私人机动车交通对居住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交通安全、噪声、空气污染等。

缺点:采用时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性和它的适用条件,因为它是一种针对住宅区内存在较大量的私人机动车交通量的情况而采取的规划措施。

31.居住区绿地系统功能、构成、及构成含义

居住区绿地系统功能:

1 使用功能:具有可活动性,如游戏、运动、散步、健身、消闲等

2 生态功能: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的作用如降温、增湿、导风、噪音减弱空气降尘、水土保持------

3 景观功能:环境的美化与可观赏性

居住区绿地系统构成

1 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户外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休闲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

2 宅旁、庭院绿地:指住宅四旁绿地。

3 配套公建所属绿地:指居住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医院、门诊等配套公建用地内的绿化。

4 街道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种道路的行道树等绿地

32.居住区公共服务系统的布置要求

1)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 400-500m居住组团级 150-200m

2)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

3)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

4)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33.影响山地丘陵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因素

1.地形坡度对建筑及道路的影响

2.地形坡度、坡向对建筑日照间距的影响

3.风向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

4.地形坡度对道路的影响

34.城市用地的分类中10大类用地及代码

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如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等)W仓储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共设施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

3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二)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四)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五)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36.新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实现的四大转变

1.1 是实现组织方式由单一政府部门组织编制转变为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组织。

1.2 是重点内容从突出增长速度向控制合理环境容量、确定科学建设标准转变,从侧重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向对各类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转变。

1.3 是范围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转变。

1.4 是实现城市规划由技术属性向公共政策属性转变。

37.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基本体系

基本保障(或叫最低保障,主要包括廉租房建设,以及其他保障房建设)、

援助型保障(包括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公务员享受住房补贴以及今后可能发展的贴息、贴租)、

互助型保障(是保障体系中应有之义,最典型的就是公积金)

自助型保障(可能是今后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中住房保障中最重要的部分)四个层次组成38.影响城市房价的基本要素

住宅本身及周边环境(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周边环境、城市配套的设施、数量和档次、)市场因素(市场供需、产品成本,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国家政策影响(房地产税,土地调控政策,央行储蓄利率调整)、

社会因素(居住人群的素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等等)

39.评价小区规划的基本要素

评价一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优劣,实际就是对小区居民居住环境的评价。

1、政府角度: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对城市景观做出贡献

2、开发企业:均好性,没有一套房不好卖;节约造价;独特性,有利识别

3、购房者:景观好、交通便捷、楼距大、配套多生活方便

习图题

1.图示大城市公共中心等级系列 (厚书P129)

2.小区规划总平面分析(蓝皮书26页、厚书368页和371页)

3.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分析及道路横断面(蓝皮书121页和)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通路与汽车通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深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型车行路的尽端应设置回车场地。

4、步行路应该贯穿于住宅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院落、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

4.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评价(蓝皮书165页)

住宅区各类绿地的规划布局与形态应该考虑区内区外的联系,特别是区内宜形成一个相互贯通或联系的、空间上有层次性、景观与功能上有多样性的绿地系统。住宅区各类绿地的植物种植也要考虑生态、景观和使用三方面的因素。从生态方面考虑,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该对人体健康无害,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并对动植物生存和繁殖有利;从景观方面考虑,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该有利于住宅区居住环境尽快形成面貌,即所谓先绿后园的观点,应该考虑各个季节、各类区域或各类空间的不同景观效果,应该有助于住宅区形象特征的塑造;从使用方面考虑,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该给居民提供休息遮荫和地面活动的条件。

5.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图(蓝皮书34页、厚书369页、379页)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城规原理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城市——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表现为1.人口职业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曹魏邺城——1. 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长安布局松散,宫城与坊里混杂的情况。 2. 采用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以宫城为中心,城市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 3. 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北半部为贵族专用,其西为铜雀园,正中为举行典礼的宫殿,其其东为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宫廷,再向东为贵族专用居住区——戚里;南半部为一般居住区。 4. 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5. 邺城的规划布局对此后的唐长安的规划,以及对此后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聚集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寻求几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之美 米列都城米列都城三面临海,四面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城市中心划分为4个功能区。其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其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 明南京见中建史书 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马丘比丘宪章——国际建筑协会于1977年12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会议期间发表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批评了雅典宪章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结构的有机性)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作了评价。 田园城市——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在《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的城市规划理论,提出用绿地限制城市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被视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邻里单位——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发展了邻里单位的思想,以邻里单位作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一个邻里单位应该以一个小学规划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在同一邻里单位内安排不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保险学原理分章练习题及答案.doc

( ) A.道德风险因素 B.心理风险因素C.实质风险因素 3. 使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是( A.风险因素 B.风险事故 4.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 在的( ) A.前提 B.环境 5.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 ) A.以最小成木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D.综合风险因素 ) C.风险增加 D.风险 C.可能 D.证明 B.以最小成木获取最大利润 D.解决白身面临的风险问题 《保险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以下风险最适合保险的是( ) A. 高频率高幅度 B.高频率低幅度 C.低频率高幅度 D. 低频率低幅度 2. 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和加重损失程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是 6. 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财产损失的风险, 称为( ) A. 纯粹风险 B.财产风险 C.责任风险 D.信用风 险 7. 依据( )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A. 风险的环境 B.风险的性质 C.风险标的 D.风险原因 8. 一定时期内一定数目的风险单位可能发生损失的次数,称为( ) A.损失数量 B.损失幅度 C.损失频率 D.损失概率 9. 将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的依据是( ) A.风险的环境 B.风险的性质 C.风险标的 D.风险原因 10. 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引起社会财富和人身伤亡 的原因和条件,称为( ) A.实质风险因素 B.心理风险因素 C.道德风险因素 D.综合风险因素 11. 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是( ) A.纯粹风险 B.投机风险 C.投资风险 D.自然风险 12. 保险标的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是( ) A.最大可能损失 B.自留额 C.投保单位 D.危险单位 13.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如果冰雹直接击伤行人,则它是( ) A.风险事故 B.风险因素 C.自然风险 D.人身风险 14. 某人外出时忘记锁门,结果导致小偷进屋家具被偷,则风险因素是( ) A.小偷进屋 B.家具被偷 C.外出时忘记锁门D.某人外出 15. 由于人们疏忽或过失以及主观上不注意.不关心.心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分: 二、实验总学时:8 三、应开实验个数:4 必开实验个数: 4 选开实验个数: 四、适用专业:物理学 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六、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10% 七、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自编指导书 实验一: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六)实验内容: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恒流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万用表、可调电阻箱、电位器、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板。26套(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学时:2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研究一阶电路方波响应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学习自拟实验方案,正确选择 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学习用示波器测定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掌握微分电路与积 分电路的测试方法。 (六)实验内容: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电路实验板。 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方法;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参数;测量电感、电容串联与并联后的等效参数;验证用串、并试验电容法判别负载性质的正确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自藕调压器、镇流器、电容器、白炽灯。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1 ▲城市的概念 (1)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3)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5)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 ▲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它包括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空间环境子系统以及要素流动子系统。 ▲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集聚效益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包括大都市区、大都市带(戈特曼)、全球城市区域。 大都市区:美国最早采用 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英国——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大都市经济劳动区; 澳大利亚——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劳动—市场区;日本都市圈 大都市带: 1)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至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 2)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斯堡的大湖大都市带 3)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4)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 5)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集聚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 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全球城市区域: 以全球城市为核心,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多中心之间基于专业化的内在联系,各自承担不同角色。 &2 ▲人类活动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空间上、种类上、数量上)。聚落因其基本职能、结构特点、所处地域的不同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完整版)保险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1.什么是风险?风险由哪些要素组成? 答: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保险理论中的风险,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害。 2.风险的分类因素有哪几种? 答:按性质来分类,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按风险对象来分类,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 按风险产生的原因来分类,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3.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有何区别? 答:⑴概念不同。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害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害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⑵后果不同。纯粹风险所导致的后果有两种:损害和无损害;投机风险发生的结果有三种:损害、无损害和收益。⑶是否具有规律性。纯粹风险的变化较为规则,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测算;投机风险的变化是不规则的,无规可循。PS:纯粹风险为可保风险,投机风险为不可保风险。 4.什么是风险管理?如何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答:风险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得管理目标和策略,在全面系统及动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选择和组合,制定并监督实施风险管理总体方案的决策体系、方法与过程的总称。 从管理的角度: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保险原理与实务》吴小平 从决策的角度: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管理的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保险术语》 PS:见书P9-P10

5.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风险管理的目标。 ⑴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成本收益原则):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 值最大化。 ⑵风险管理的损害前目标:通过加强损失控制、事先安排损失融资方式及 组织内部积极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等风险管理手段,有效地减少风险损害 发生的频率及损害程度,减轻经济主体对潜在损害的烦恼和忧虑,从而 优化资源配置。 ⑶风险管理的损害后目标:通过实施有效的损害融资安排及其他的风险管理 方法。保证企业和组织在遭遇不确定风险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补偿,从而维持生存,或是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实现企业的稳定收益。 基本原则:全面周详原则;量力而行原则;成本收益比较原则。 6.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答:⑴确立风险管理目标⑵识别各种可能减少企业价值的重大风险⑶衡量潜在损害可能发生的频率和程度⑷开发并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其目的是增加股东的企业价值⑸制定并实施所选定的风险管理方案⑹持续地对经济组织得风险管理方案和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情况和适用性进行监督、评估与反馈。 PS:掌握风险、风险管理的概念,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的区别;理解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管理的目标;了解风险的特点、分类方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保险概述 1.保险有哪些学说? 答:一、损失说:⑴损失赔偿说 ⑵损失分担说 ⑶危险转嫁说 二、二元说:⑴否认人身保险说 ⑵择一说 三、非损失说:⑴技术说

城规原理复习思考题目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1929年,美国人C.A佩里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 2、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3、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4、建筑强度:指在开发建设中,控制与核定规划建设用地内建筑量的指标。 5、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6、居住社区和千人指标: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每千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它用于总体上保证居住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包括容量和空间。 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8、道路断面:城市道路断面是城市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合称。沿着道路中心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反映道路的竖向线形;垂直道路中心线的剖面称为横断面,反映路型和宽度特征。 9、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10、人车分行:由车行和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 11、人车混行: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具体地说就是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 12、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13、住宅区容积率:指一个居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4、雷德朋系统:雷德朋体系是人类在汽车时代到来之际.为解决大量汽车的方便使用和居住区的安全,宁静之间的矛盾而首次采用的规划方法.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15、社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16、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17、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二、简答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2卫生要求:日照、通风、噪声和空气污染等○3安全要求:防火、防震(位置选择、疏散场地、道路交通疏散、建筑防震设计等)、防空(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等)○4经济要求○5美观要求:地方特色,追求个性等 2、简述现代城市住区规划产生经历的四大思想理念? ○1公司城镇:缘于一个工业家把人口与工业从拥挤的城市向外迁移,而发起的一种改善居住环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保险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保险学原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61题) 1.由于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以至发生断路进而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导致该起人员伤亡的风险事故是()。 A.电线老化B.火灾 C.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D.电线断路 答案:B(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2.王某是某寿险公司重大疾病险的被保险人,在一次单位体检 中几乎从不参加体检的王某也在体检队伍中,体检中发现其患有肝癌而且已到晚期,保险人在核赔中发现王某平时的生活方式非常糟糕:无节制的抽烟、酗酒,几乎每天在外暴饮暴食,起居极为不合理,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结果。就造成王某健康状况如此严重结果的风险因素类型而言,属于()。 A.道德风险因素B.物质风险因素 C.心理风险因素D.投机风险因素 答案:C(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 无形因素。) 3.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保险,其目的是()。 A.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B.在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C.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D.通过提供基金对无法控制的风险作财务安排 答案:D(见P20: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处理方式,投保人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把不能回避和排除的风险转嫁给保 险公司,是对风险做的一种财务安排。) 4.通常,如果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幅度低,损失在短期可以预 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适宜采用的风险管 理方法是()。 A.自留风险B.转移风险 C.避免风险D.分散风险 答案:A(见P20:第一章风险与保险——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 损失短期可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时采用。) 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是可保风险的前 提条件之一,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 A.分散性B.集中性C.同质性D.规律性 答案:A(见P21:第一章风险与保险——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 险,可保风险应该满足几个条件,风险必须是分散的,也就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 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6.在团体寿险中,受益人的指定权仅仅归()所有。 A.投标人B.保险人C.代理人D.被保险人 答案:D(保险公司用一份保险合同为团体众多成员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保险 业务是团体保险,投保人是符合业务规定的法人团体,被保险人是雇员(职员), 实务中团体保险受益人只能由被保险人指定。) 7.某向某举债300 万,承诺半年后归还100 万,结果某很守信。半年后传来的消息说某身体每况愈下,某担心一旦 某有不测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故以某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 司购买了 5 年期寿险。仅就保险利益的审核而言,保险公司正确

《电路原理》(爱迪生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甲)Ⅰ》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范承志、孙盾;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范承志 课程号:101C0040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周学时: 4.0 学分:4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必修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面向对象:电气学院“爱迪生实验班”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课程特色简介: 《电路原理(甲)Ⅰ》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静态、稳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全面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电路谐振、互感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非线性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 爱迪生实验班教学采用独立开课方式,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变化,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思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仿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通过考试、论文报告、课程设计等手段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结合,通过综合实验把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根据“爱迪生实验班”的教学要求,课程教学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小)学期 每周4学时,共8周。打*部分为选讲内容。 (一) 电路概述……………………………………………………………… (5学时) 1.电路模型及电路元件 2. 参考方向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 (二)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 ……………………………(14.5学时) 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2. 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 网孔电流法 3. 节点电压法, 改进节点电压法 4. *割集电压法 5. 叠加定理、线性定理 7. 戴维南与诺顿定理 6. 替代定理 8. 特勒根定理, 互易定理 (三) 正弦交流电路…………………..……………………………………(10.5学时) 1. 正弦交流电量的基本概念 2. 正弦交流电量的相量表示 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恩温(R. Unwin)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 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 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 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2、城市规划编制分几个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大城市可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中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的含义?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

保险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保险学原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61题) 1.由于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以至发生断路进而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导致该起人员伤亡的风险事故是()。 A .电线老化 B .火灾 C.电线老化未及时维修 D .电线断路 答案:B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一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弓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2 .王某是某寿险公司重大疾病险的被保险人,在一次单位体检中几乎从不参加体检的王某也在体检队伍中,体检中发现其患有肝癌而且已到晚期,保险人在核赔中发现王某平时的生活方式非常糟糕:无节制的抽烟、酗酒,几乎每天在外暴饮暴食,起居极为不合理,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结果。就造成王某健康状况如此严重结果的风险因素类型而言,属于()。 A .道德风险因素 B .物质风险因素 C.心理风险因素 D.投机风险因素 答案:C见P13: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一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 3.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中,人们之所以选择保险,其目的是()。 A.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B.在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C.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D .通过提供基金对无法控制的风险作财务安排 答案:D见P20: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一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处理方式,投保人

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把不能回避和排除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是对风险做的一种财务安排。) 4.通常,如果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幅度低,损失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适宜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是()。 A.自留风险 B .转移风险 C.避免风险D.分散风险答案:A见P20:第一 章风险与保险一一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 方法,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 损失短期内可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或单位财务稳定时采用。) 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是可保风险的前提条 件之一,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 A .分散性 B .集中性C.同质性 D .规律性 答案:A见P21:第一章风险与保险一一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 险,可保风险应该满足几个条件,风险必须是分散的,也就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6.在团体寿险中,受益人的指定权仅仅归()所有。 A .投标人 B .保险人C.代理人D.被保险人 答案:D (保险公司用一份保险合同为团体内众多成员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保险业务是团体保险,投保人是符合业务规定的法人团体,被保险人是雇员(职员),实务中团体保险受益人只能由被保险人指定。) 7.李某向张某举债300万,承诺半年后归还100万,结果李某很守信。半年后传来的消息说李某身体每况愈下,张某担心一旦李某有不测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故以李某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司购买了5年期寿险。仅就保险利益的审核而言,保险公司正确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2009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 课程编号:070732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授课学时:80 学分:5 一、课程简介 《电路》是电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并具备实验的初步技能,为后续电类课程作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电路元件、电路模型与基本定律 1.1 了解集中参数电路与实际电路模型的概念。 1.2 电路中的基本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3 电路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 1.4 功率、KCL、KVL。 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理解电压、电流的方向及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的计算。

◆了解集总参数电路的概念。 2、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2 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2.3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及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等效电阻的 计算。 ◆理解电阻的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 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3.2 KCL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电路的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求解方法。 ◆理解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了解网孔法与回路法的关系。 4、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4.1 关联矩阵。 4.2 基本回路矩阵。 4.3 基本割集矩阵。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 4.5 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基本要求 ◆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的概念。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了解割集电压法。 5、电路基本定理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电路原理(一)/(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电路原理(一)/(二) 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s Theory(Ⅰ)/(Ⅱ) 课程编号:C1280/ C1281 学分:3/2 学时:48/32 (其中:讲课48/32学时实验0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 使用教材:1.吉培荣、佘小莉. 电路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中文授课使用) 2.Charles K Alexander,Matthew N O Sadiku.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Fifth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双语授课 使用) 3.吉培荣、李宁、胡芳. 电工测量与实验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012.(中文和双语授课使用) 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与学位课,具有理论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目标:(1)、掌握实际电路分析的一般步骤,建立实际电路模型化的概念,掌握实际电路模型化的处理原则,掌握实际电路具有的基本特性,具有初步的对实际电路(器件)建立电路模型的能力。(2)、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独立源、受控源、互感、理想变压器等元件的元件约束,掌握拓扑约束(KCL、KVL),深刻理解模型电路分析方法的实质。(3)、掌握电压、电流、功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时间常数、功率因数、网络函数、特性阻抗等参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掌握等效变换法、系统化方法(支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外扩展和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在街巷入口处设牌坊。 商肆 东京的商市成商业街形式布置,城内还有一些瓦子,集中着饭馆、旅店、杂耍、游艺等,沿着通航的河道也有商业街,还有晓市及夜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