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B)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 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

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

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

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 67 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

A、姓名

B、单位

C、职务

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

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

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C、据某某媒体报道

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

A、政府公开文件

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

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

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B、保护了消息源

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

D、报道更具可信度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

A、准确

B、时效

C、传神

D、吸引眼球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

A、论坛

B、博客

C、媒体官方微博

D、社交网络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

(B)

A、时效性

B、规范性

C、可读性

D、娱乐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

A、“3G 手机”

B、转氨酶达 2000 多

C、“高开低走”

D、“固体燃料”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

(C)

A、1 个

B、2 个

C、3 个

D、5 个

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

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D、节目如下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A、描述式

B、叙述式

C、评论式

D、修饰性

2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

A、保持新闻的真实感

B、增加生动性

C、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

D、报道中尽量不使用间接引语,要多使用直接引语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A)

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B、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C、内容表述直截了当,不以夸张的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D、写作准确具体,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

二、多选题

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D)

A、法律原则

B、道德原则

C、伦理原则

D、正当原则

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

A、无害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D、保守机密原则

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ABCD)

A、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

B、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C、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

D、不展示不恰当的内容

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

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

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

C、核实关键性事实

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地更正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

A、准确记录,避免断章取义

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

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

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

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

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D、夸张表述,吸引受众关注

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

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

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

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D、多采访学术界人士和记者

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

A、不接受采访对象的好处,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B、不做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

C、要特别注意语言方面的中立

D、对新闻事件中的冲突双方,要注意均衡报道

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

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

B、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被转述的话不放在引号内

C、较具概括性

D、具有现场感

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C、读者兴趣优先

D、不要“异口同声”

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

A、原话有语病

B、表达模糊

C、出现方言时

D、当事人未表达出记者想要的观点

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ABC)

A、保持新闻真实感

B、增加信息量

C、增加趣味性

D、更具概括性

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ABC)

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

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D、记者可根据自己角度来改变消息源的观点

1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

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

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

C、尽量采访到核心消息源

D、报道中需注明消息来源

1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AB)

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

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C、全部使用

D、只使用姓名不使用职务

1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

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

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

C、记者未采访到消息源

D、记者对消息源的身份不明确

17.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ABC)

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

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

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D、司法机构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1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BCD)

A、凭个人理解梳理

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

C、再次采访受访者

D、不使用

1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ABD)

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

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

C、尽量为匿名消息源提供帮助

D、保护匿名消息源

2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AB)

A、准确

B、传神

C、时效)

D、追求点击率

2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CD)

A、新闻标题

B、署名

C、社论

D、编者按

2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来源?(ABC)

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

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

D、某单位的内部文件

2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ABCD

A、新闻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

B、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

C、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

D、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

2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ABCD)

A、党报党刊

B、行业性报刊

C、国家通讯社

D、电台、电视台

2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CD)

A、发行方式

B、消息来源

C、生产机制

D、行业互动

2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BC)

A、要广开言路,多多关注

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

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

D、观点不同,要在微博上据理力争

2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ABCD)

A、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

B、严禁“有偿新闻”

C、规范专业性记者的个人投资行为

D、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外单位兼职取酬

2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施?(BC)

A、报业上市

B、发行人制度

C、激励—约束机制

D、宣扬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ABCD)

A、引子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B、引子应该自成一体

C、引子与其他新闻或广告内容分离

D、制作人在引子里提出有待回答的问题

3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ABCD)

A、记者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B、对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的机会

C、报道语言平实,避免主观

D、标题更要紧贴事实,切忌主观色彩

三、判断题

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错

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对

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对

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错

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错

6.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对

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错

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错

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对

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错

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对

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对

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对

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对

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错

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错

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对

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错

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错

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对

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观点。错

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对

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错

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对

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错

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对

27.援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错

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对

29.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对

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对

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错

32.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错

33.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对

34.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对

35.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错

36.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对

37.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错

38.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对

39.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错

40.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错

新闻采编试题[1]汇编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做到“三贴近”,即()。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新闻是事实的反映(或报道)。 3.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基本分为三个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 ()广播电视制度,以英国和大部分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以()为主的双轨制,少数欧洲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盛行的政府控制国有制。 4.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下内容:(1)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2)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3)(),破坏民族团结的;(4) ();(5)诽谤、侮辱他人的;(6)宣传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5.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如下几类作品:(1)文字作品;(2)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拟作品;(8)计算机软件;(9)民间文学艺术作品;(1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6.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填年限)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填年限)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7.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做到坚持辩证法,防止 ()。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第一个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思想的人是______。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 2.数字电视的特点是______。 A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可以实现双向、互动传播,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还可以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B、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是单向的;不能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C、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但是不能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D、频率资源利用率不高;但能改善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可以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3.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求“新”与求“真”,是记者这

新闻采编部管理制度

新闻采编管理制度 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 为切实落实“三贴近”要求,按照中心领导有关基层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指示精神,特制定该制度。下基层包括(街道、社区、企业、部门、各片区) 1、原则上记者只能采写所联系点的稿件。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赴自己联系以外的单位采访,需报请科室主任同意;科室主任无法定夺的,还需请示分管领导和中心主任。 2、记者下基层采访,需在每周一时上报下乡计划,并在前一天口头正式告知科室主任采访时间、地点和预备内容;返回后应及时反馈此次在街道、社区采访的内容和信息。 3、记者要注意联系点所采写稿件量上的相对平衡,并注重量和质并举,不得以客观原因为理由,造成结果有所偏颇。 4、到联系点采访应以动态消息为主,如涉及到有集聚区班子领导参加的,应以单位派工为准。 5、记者联系点采访返回后,应及时规范准确地填写报销单,一月一报一销。

记者每周上报新闻选题制度 为了充分调动记者发现新闻、采写新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中心月考核制度规定,新闻部记者每周上报并完成至少一个新闻选题: 一、自主选题范围 1、时政类、经济类、社会类新闻选题为主; 2、记者观察选题亦属于上报选题范畴; 3、新闻选题必须要有实质性内容,不得模棱两可; 4、自主选题范围不包括:科室布置的规定选题,专刊类和副刊类选题,言论类选题。 二、选题敲定程序 1、每周一新闻例会上,记者先自行上报,上报前需要对报道内容有一定的把握,尽量避免选题中途夭折; 2、上报后,先由科室主任商讨研究此选题的可行性,并对选题的体裁等提出意见; 3、经采编部集体研究决定后,再上报中心主任、副主任,听取领导的意见; 4、选题经申报并通过后,必须根据领导意见不折不扣完成。如选题中途需要调整,必须在周三前向科室主任汇报,经同意后可更换选题;周三后不得再临时更换选题; 5、选题不合格被退回后,记者应及时上报备用选题。

2014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三章答案

新闻记者培训 2013 练习题 《新闻伦理》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B) A.社会责任原则 B.为人民服务原则 C.新闻专业原则 D.新闻自由原则 2.西方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D) A.社会责任原则 B.为人民服务原则 C.新闻专业原则 D.新闻自由原则 3.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中,最普遍的原则是什么?(C) A.客观、平衡原则 B.社会责任原则 C.真实原则 D.为公众服务原则 4.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特性? (D) A.核心服务对象的公共性 B.较强的政治伦理色彩 C.社会示范的强烈性 D.较强的商业性 5.为何对党和政府监督是我国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 下列哪条解释不正确?(B) A.有助党和政府“照镜子” B.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力方” C.新闻媒体的耳目功能,要求记者将各种信息都传递给党和政府 D.防止党和政府被党和政府内少数不良分子和集团所“被代表” 6.2009 年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共七条准则,哪 一准则被摆在第一位?(C) A.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B.遵纪守法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7.下列哪一选项不应成为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调解方式?(C) A.通过评价、教育、示范、激励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新闻工作者的职 业行为 B.通过唤起新闻工作者的知耻心、敬业精神等方式,促使他们自觉遵 守职业道德规范 C.通过法规、政策等方式强制约束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D.通过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方式 8.客观是新闻记者所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不属于新闻客 观的评价标准?(D) A.是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B.是否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

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 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 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 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3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报纸设计 1、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2、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五章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2、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 点、发出号召 3、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 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4、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 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尽量相近,所辖文字长短也相近,富有节奏感,层次更分明 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报纸版面——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3、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一般为5-8栏之间 4、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5、大头条——在版面上占有绝对地位,是本版最重要的稿件,一般占四至六栏宽。 6、小头条——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 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字号多为一号 7、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结构。 8、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9、编排手段——安排稿件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10、综合式版面——整个版面包含的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 11、重点式版面——特别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其成为版面上的重点 12、集中式版面——用整个版面或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 13、编排思想——依据报道思想对版面编排的决策,是版面编辑根据对各篇稿件的评价对在版面上恰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想 14、同题集中、专栏集中、集纳性专栏、单一性专栏 15、集纳——将几篇有联系的稿件组合在一起,使之或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 补充:新闻图片:图片的一个子概念,广义指在新闻媒体上出现的全部图片,狭义仅指与新闻保持着直接与密切关系的图片,或者直接反映新闻,直观传递新闻信息,或者评价新闻事实,表达媒体观点。 二、简答题 第一章概论: 1、你认为当前报纸版面编辑出现了哪些新特征或趋势。大信息量;版面简洁;图像化;强化新闻版;专刊、副

2021年度最新新闻采编部年度工作规划范文(标准版)

2021年度最新新闻采编部年度工作规划范文(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529

2021年度最新新闻采编部年度工作规划范 文(标准版) 随着一年工作的结束,新一年的工作还在如火如荼中进行着。新闻采编部是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的窗口部门,在整个中心的运行、发展和稳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新闻采编部规划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新闻采编部,适应整个学校大环境形势下的发展趋势,特拟定下列规划和发展计划,旨在培养部门人员高素质、高效率、高远见的工作作风,达到“高效务实,稳定发展”的效果。 部门基础建设 一、提高部门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包括专业知识、服务意识、工作能力等,在平时工作中每个人

严格要求自己,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规范工作,完善自我。只有如此才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使自己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具体情况参见人才培养) 二、明确职责、强化责任,互相配合、加强联系 由于部门涉及到的工作比较复杂、琐碎,因此必须要求在工作的时候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细致到每一点的负责人,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保证每一项安排的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使部门工作具有连贯性、整体性,不至于花费时间后毫无成效,不仅如此,也要求在各自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配合其他副部长干事做好整个部门的工作,互相沟通,加强交流,招干、培训、采访、总结,缺一不可。 三、完善各项制度 一个部门的工作要开展,制度须先行。只有建立完善、规范、可行的制度基础才能保证工作在开展和执行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工作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把

记者证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记者证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 1. 【 C】对新闻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的好奇心 B、人的耳目喉舌 C、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D、人类交流新情况的意愿 2. 【 C】“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 B】近代新闻事业诞生于。 A、16世纪初 B、17世纪初 C、18世纪初 D、19世纪初 4. 【 A】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是。 A、传递新闻信息 B、引导社会舆论 C、提供文化娱乐 D、刊播商业广告 5. 【 A】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 D】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的方针不包括。 A、以正面宣传为主 B、以事实为主 C、以我为主 D、以迎合对象国受众为主 7. 【 C】“政治家办报”这一思想,最早是由明确提出的。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江泽民 8. 【 D】中央电视台目前开办了套电视节目。 A、12 B、13 C、14 D、15 9. 【A 】在我国,“有偿新闻”的含义,指的是。 A、谁出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B、新闻机构向作者付的稿酬 C、记者向采访对象、消息来源支付的材料费 D、报社向通讯社付的新闻稿费 10. 【 B】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 A、《开元杂报》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万国公报》 11. 【 C】新闻是“易碎品”,因此新闻记者报道新闻要讲究。 A、有抢有压 B、有闻必录 C、争取时效 D、用事实说话 12. 【 A】提出报纸具有“耳目喉舌”作用,可以“去塞求通”的资产阶级报人是。 A、梁启超 B、徐宝璜 C、邵飘萍 D、史量才 13. 【 A】延安时期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的是。 A、陆定一 B、邓拓 C、胡乔木 D、范长江 14. 【 D】西方资产阶级报业进入“自由主义”阶段后,报业资本家把报纸主要看作的工具。 A、维护公众利益 B、充当政府喉舌 C、提供娱乐 D、赚钱赢利 15. 【C 】着名记者范长江出版的第一部通讯文集是。 A、《旅欧通讯》 B、《俄乡纪程》 C、《中国的西北角》 D、《陕北之行》 16. 【 D】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致读者》,所概括的党报工作的四项原则是。 A、党性、真实性、群众性、战斗性 B、党性、阶级性、思想性、倾向性 C、党性、客观性、鲜明性、生动性

新闻记者考试《新闻法规》练习题标准答案

新闻记者考试《新闻法规》练习题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宪法》第( A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35 B.38 C.41 D.47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 B )。 A.肖像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荣誉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B )。 A.地位身份 B.良好表现 C.学历 D.经济收入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 C )。 A.评价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形象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C )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 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 A ) ①名誉获得权②名誉利益支配权 ③名誉维护权④名誉收益权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甲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露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B.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C ) A.张三承担全部责任 B.某网站承担全部责任 C.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按份责任 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C ) A.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PS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 B ) A.是合法行为 B.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侵犯了甲照片的财产权 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 D ) A.只能在a B.只能在a或b C.可以在a或b或c D.可以在a或b或c或d 12.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 B ) 13.A.只能是媒体 B.可以是媒体或记者张某 C.只能是记者张某 D.必须是媒体和记者张某 13.某网民在其博客中发文章披露称20年前被医院宣布为因肺病去世的某演员其实是因身患艾滋病而病故。博文中除称该演员当年症状类似艾滋病发作,且有圈内传说该演员曾经吸毒外,此外再没有就此提出充足证据。此文随后被众多网站转载,反响激烈。演员父母、兄妹和妻子对该网民、转载的网站提起名誉权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某演员已去世20年,并不具有名誉权,所以法院应该驳回起诉 B.就算起诉,也只有该演员的父母和妻子有起诉资格,其兄妹不具有起诉资格 C.就算起诉,也应该以隐私权起诉,不应该以名誉权起诉 D.法院应该受理此起诉 14.某女大学生为某摄影师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摄影师将大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 为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新闻采编人员,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批准设立的报社、新闻性期刊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新闻单位内的记者、编辑、制片人、主持人、播音员、评论员、翻译等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刊播等新闻报道业务的人员。 第一条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支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第二条新闻采编人员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奠定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秘密。报道违纪违法案件,要自觉遵守案件报道的纪律,注意报道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采编涉外新闻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和我国已加入的国际条约,贯彻我国对外政策。采编民族宗教报道,要遵守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规。要依法维护公民个人隐私权,依法维护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采编涉及未成年人的负面报道,要遵守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未获得未成年人的临护人同意,一般不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址、肖像等能够辩别和推断其真实身份的信息和音像资料。 第三条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即署作者的真名实姓。不得干预民事纠纷和经济纠纷的调解,不得干预正常的司法审判活动。报道涉及有争议的内容时,要充分听取相关各方的意见,认真核对事实,准确把握分寸。 第四条新闻采编人员要发扬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五条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报道活动时如遇以下情形应实行回避,并不得对稿件的采集、编发、刊播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 1、新闻采编人员与报道对象具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新闻采编与写作[1]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 1、什么是新闻? 新闻就是指新近和正在发生的事实。 2、什么是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就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图像、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其二,广播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其三,广播电视新闻的功用。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1、从传播速度上看,快捷迅速、时效性强 报纸新闻通常是固定时间一次刊发,广播电视新闻则可以多次固定时间滚动播出,还可以随时插播、并现场直播。 2、从传播对象看,受众广泛、覆盖面大 传播对象不受地域、文化水平限制。这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其它新闻媒介在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超越的。 3、从传播功能看,信息量大、服务性强 广播电视的包容性和声画一体的特征使其在传播功能上,除了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具有传播知识、文化娱乐、服务受众等方面的功能。 4、从传播效果看,生动传真、参与性强 广播电视依靠媒介优势将可听可看的新闻形象通过技术终端传送给观众,使观众不仅闻其声、见其人,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较其他媒介的新闻更具有吸引力。 5、从生产方式上看,技术手段、依赖性强 报纸新闻文字符号转换到纸质载体,只有文字录入和印刷的问题;广播电视声音和图像从信息到符号到载体的转换则牵涉到一系列技术问题。音像的录制技术、传输技术、贮存技术、接收技术等,较为复杂,技术含量很高。 6、从生产流程看,流水作业、工序复杂 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流程:前期采访、后期编辑制作、审查、制作播出 7、从接收方式看,线性收看、受限较多 报纸时可随意阅读,重复阅读,不受版面和时间限制,还可以收藏。广播电视新闻则是线性传播、顺序接收,选择性小,不能检索,难以保留。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定义 1、什么是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的涵义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其中:记者是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新闻事实是采访活动的客体;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3、新闻采访的特点 目的的差异性 时间的限制性 事件的突发性

新闻采编业务试题1

浙江省2009年4月自学考试新闻采编业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职业记者的发源地是( ) A.英国伦敦B.法国巴黎 C.意大利威尼斯D.美国纽约 2.“你对北京印象如何?”这个问题属于( ) A.闭合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D.激将式提问 3.新闻的真实性,要求( ) A.有闻必录B.纯客观报道 C.用事实说话D.渲染细节 4.按事实的重要性程度递减来安排报道的结构,称为( ) A.金字塔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 C.自由式结构D.时间顺序结构 5.在通讯家族中,数量上占据比重最大的是( ) A.人物通讯B.事件通讯 C.工作通讯D.风貌通讯 6.广播新闻中,对重要的信息必须做到( ) A.刻意重复和强调B.避免重复和强调 C.请专家出面来传达D.发布过程中穿插音乐 7.教材中所举例的电视专题片《共产党宣言》,属于哪种风格?( ) A.新闻式风格B.政论式风格 C.抒情式风格D.戏剧式风格 8.法制新闻与其他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体现在( ) A.要迅速及时,讲求时效B.要真实准确 C.要主题鲜明,角度得当D.要平衡报道,防止干扰司法公正 9.设计消息导语时,有一种修辞手法的实质是“一种感情的转嫁”。这种手法是( ) A.比喻B.对比 C.借代D.拟人 10.提出记者“要学会写视觉新闻”这一观点的新闻界前辈是( ) A.穆青B.范敬宜 C.邵华泽D.梁衡 11.报纸编辑工作是在报纸什么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

A.出版过程B.生产过程 C.策划过程D.发行过程 12.报纸编辑对于新闻素材而言,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 A.指挥和把关B.创作和把关 C.策划和把关D.再认识和再创作 13.报纸策划社会公益活动,并将其作为新闻报道出来,这种方式被称为( ) A.读者参与式报道B.体验式报道 C.报纸介入式报道D.重点式报道 14.新闻语言的最大特点是( ) A.娱乐性B.新闻性 C.通俗性D.精准性 15.下列标题结构中,无法成立的是( ) A.主题+副题B.引题+主题+副题 C.引题+副题D.引题+主题 16.将头条、倒头条、简讯、版心各自按照版面内部区序的重要程度排列,照顾到各种题材的新闻稿件及其新闻价值的大小,这种版式是( ) A.静态版式B.模块版式 C.传统版式D.创意版式 17.在影视编辑中,表现蒙太奇又称为( ) A.对列蒙太奇B.交叉蒙太奇 C.心理蒙太奇D.抒情蒙太奇 18.电视节目制作中,从现成的电视节目或影片中节选借用的镜头叫做( ) A.插入镜头B.交代镜头 C.资料镜头D.反应镜头 19.将几乎同时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并行展开,分头叙述的电视镜头组接方式常常称为( ) A.隐喻蒙太奇B.平行蒙太奇 C.重复蒙太奇D.交叉蒙太奇 20.评论写作中,从总论到分论,从观点到材料的论证结构方式是( ) A.归纳式结构B.并列式结构 C.演绎式结构D.递进式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记者采写的内参,有以下几种类型( ) A.揭露型B.讴歌型 C.情况反映型D.批评建议型

2016新闻记者证600道考试题-附标准答案

四、《新闻法规》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35 B.38 C.41 D.47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 A.肖像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荣誉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A.地位身份 B.良好表现 C.学历 D.经济收入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 A.评价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形象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_____。()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 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_____。() ①名誉获得权②名誉利益支配权③名誉维护权④名誉收益权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漏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B.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张三承担全部责任 B.某网站承担全部责任 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按份责任 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PS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_____。() A.是合法行为 B.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侵犯了甲照片的财产权 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 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

电视新闻采编规范

第一部分:拍摄 1、带好总台借记卡,设备间里查机器,电池盘卡不要忘。 2、不管大小摄像机,装上电池打开试,话筒声音得正常。 3、出门保管好机器,切勿猛烈摔砸碰,使用时候需细心。 4、如果使用大机器,肩扛拍摄是基本,双腿平开腰用力。 5、寻像器里安全框,构图时候要注意,画面不宜太“满格”。 6、拍摄之前先调白,最好对着灰墙面,阴天可以对天调。 7、调焦一定要仔细,先推调好再拉出,谨防后焦会不实。 8、自动光圈要用好,注意光线别太强,否则赶紧加灰片。 9、如果光线变化多,光圈一定要注意,机器不如人灵活。 10、建议多用手动挡,景深效果光圈调,效果一般都不错。 11、摄像机上录制灯,根据需要开和关,谨防偷拍被暴露。 12、回看素材不反对,一定注意锁好卡,避免误删要切记。 13、大机器的分量重,带上脚架省力气,拍出画面会更好。 14、自拍记者小机器,使用同样要用心,拍好效果也不错。 15、右手端起小机器,呼吸注意要均匀,身板挺直慢慢拍。 16、遇到紧急情况时,随机应变换机位,灵活构图有必要。 17、小小一块液晶屏,辅助构图要用心,景别一定要标准。 18、景别远全中近特,每个作用都不同,心中一定要记牢。 19、远景开阔场面大,展现人物和场景,画面内容较丰富。 20、全景相对小一点,人物一般是重点,从头到脚都拍全。 21、中景特别要注意,画面下沿卡膝盖,稍微往上会更好。 22、近景一般采访用,画面下沿卡肚脐,画面构图“黄金”分。 23、特写最具冲击力,人物事物展细节,拍摄时候要稳住。 24、实际拍摄巧运用,根据题材灵活变,经验逐渐可积累。 25、拍摄调度见功底,摄像记者要配合,彼此沟通很重要。 26、定景画面要多拍,镜头成组不能忘,每个景别拍6秒。 27、电视新闻信息量,使用定景最适宜,镜头丰富看得顺。

新闻采编岗位面试题(卷)库

新闻采编专员面试题库 自我介绍范文1: 各位面试老师: 你们好! 我是**学校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一直以来,我对新闻工作很感兴趣,喜欢看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专业,大学的四年,给我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务实的工作作风还有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我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成绩优秀,掌握了基本的新闻理论基础知识。 在大学里,我参与了学校新闻小组,担任学校的校园记者,在学校里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校刊发表了很多新闻作品和摄影作品。同时我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运用寒暑假时间到报社实习,增加自己的实践工作知识和经验,在校外的媒体也发表了一些作品。几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使我掌握了较好的文字功底,锻炼了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关注追踪社会热点的能力,也培养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吃苦耐劳的性格。同时,我也学会了基本新闻摄影及新闻剪辑技术。 岗位胜任力特征 个人特质类:心理承受能力、执着精神、应变能力 业务技能类:策划能力、采访技巧 社会关系类:关系网建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 专业素养类:新闻鉴赏水平、新闻敏感性 面试题目 一、背景性题目 测评要素题目测评要点 外在气质你好,欢迎您参加我们的这次面试!开场语,观察应试者动作、行为 今天天气很热(冷)……观察应试者与陌生人交往的意识与能力导入面试 过来顺利吗?到这里来上班工作地点能接受吗?观察应试者的第一反应 了解应试者的基本信息,同时观察其表达能力、自信心请您自我介绍一下 概括能力,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层次分明。 离职分析离开上一家公司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对这个问题应试者离开的原因是他在寻求下一家公司时要

新闻记者培训第五章新闻采编规范提纲整理(科教)

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一)怎样合法正当地获取新闻事实? 获取事实的原则:守法原则、伦理原则、正当原则。 要遵循法规:宪法、基本法律中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条款。 获取事实如何遵循正当原则? 1.记者不能使用非法手段获取新闻信息或拍摄新闻照片,慎重使用隐形采访等非正常采访方式; 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新闻事实或机密信息; 3.记者不能为追求报道的轰动效应,认为地制造事实,违背新闻真实的基本原则。 (二)、如何确保报道的真实与准确? 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 1.证实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不策划、不制造新闻事实; 2.确保“五个W”等事实要素齐全,尽量核实及保证所引用材料或观点均有确切的消息来源 3.对新闻报道中设计的关键事实和数据,坚持“核实、核实、再核实”的生产机制和报道责任。 怎样核实新闻事实? 1.到达现场,核实新闻来源及基本事实; 2.多方求证,核实“5个W”等新闻基本要素; 3.查找权威资料,核实报道中的关键事实; 4.审慎使用网络消息源,对网上传播的消息核实后再报道。 怎么解释新闻事实? 1.事实叙述具体准确,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用语; 2.表述方式直截了当,不用夸张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3.全面报道完整的事实,对复杂事件进行连续跟踪报道。 新闻报道过程中如何避免风险? 1.保留采访录音等证据材料 2.消息来源的引用方式要规范 3.引用的关键信息和数据要准确 4.不能任意改动新闻图片 5.坚持事实和评论分开的原则 6.“情境再现”的事实要有据可查 (三)新闻报道中使用引语的规范 引语分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引语特别是直接引语的作用:生动还原现场,强化报道的可读性。 直接引语,即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把它放在引号内。直接引语效果主要包括: 1.保持新闻的真实感; 2.增加新闻的信息量; 3.提升新闻的趣味性; 4.深化报道的主题;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新闻记者证考试题库:新闻采编规范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B)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 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

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 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 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 67 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复习重点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复习重点 广播记者工作的特点 广播记者的工作都是围绕声音这一表现形式进行。声音是报道的全部内容。 完全通过声音来传播新闻事实。主要是用语言来叙述、描绘新闻事态。这是广播新闻的特点,也是广播记者工作的特点。 广播记者要掌握录音知识,熟悉录音机的使用方法,需要熟练的录音技巧。会“录音”不仅仅是指单纯的技术,仅仅把声音录下来是不够的。 采录音响是搜集典型材料,录什么,如何发掘、驾驭提炼这些有声材料,大有学问。 广播记者要会说广播话,已成为运用声音报道内容的主要部分。 广播记者应该口齿流利、文思敏捷,又能即兴发挥。 广播记者要善于运用通俗、口语的文体,写出符合人们听觉习惯的稿件。 电视记者工作的特点 电视记者工作则贯穿于这个全过程。 1.形象画面的报道 电视记者应当尽可能少用文字语言,以免重复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映的事物,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形象的画面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础。 电视记者主要是通过画面来报道传播新闻事实的,而不是用文字叙述、描绘新闻事态。这是电视新闻的特点,也是电视记者工作的特点。 电视记者必须有迅速捕捉到有价值能反映新闻本质画面的能力。 形象画面的报道这一特点,还要求记者熟练掌握摄影技巧,掌握采访摄影的本领,善于把新闻思考、画面思考结合起来,当机立断地选择拍摄有价值的新闻画面。 2.连续画面的形象思维 电视采访报道,要求电视记者运用连续画面的形象思维,既蒙太奇思维方式。这是区别于文字记者工作的特点之一。 电视记者要用蒙太奇思维方式去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发生的一切。 蒙太奇思维贯穿于选材、采访、摄影、编辑、制作的全过程。 采访构思时要运用视觉形象对新闻素材进行选择。在现场拍什么、怎样拍,哪些地方需要着力渲染,哪些地方可以一笔带过,每幅画面包含什么内容,各个画面如何组接,上下段落如何转场,都需要记者从节目的主题和整体出发,进行蒙太奇的构思,不断地在脑海里“过画面”。 电视记者掌握蒙太奇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采访报道工作中去。遵循这一规律采制的电视新闻,除同期声的语言交流外,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通顺流畅的画面语言。 3.人是电视报道的主体 电视新闻着重表现人的活动。人是电视新闻更活跃、最生动、最有力的表现因素。电视新闻使用ENG报道以来,人物讲话在电视新闻中成为重要的因素。电视记者可以通过在屏幕上发表言论,对新闻人物进行采访,或与特定对象探讨问题等来挖掘新闻的深度。 4.现场的交流判断 电视报道工作要求电视记者必须到新闻现场。 电视记者要在现场拍摄画面,要在现场与人物交谈。文字记者的采访是读者所不能见到的,而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除了屏幕外的观众见到的采访外,还有在屏幕

新闻编辑岗位面试试题及 应聘者回答答案

新闻编辑岗位面试试题及某应聘者回答答案 1.请举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热点新闻事件并分析网络媒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鹿奶粉事件”。在此次三鹿奶粉事件当中,网络媒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的贡献和社会价值绝不亚于传统新闻媒体。它第一时间实时,准确,客观的报道着整个事件的进展过程,满足广大受众的急切需求,让受众及时了解事态的进展信息。在这次事件当中,网络媒体起着监督的重要作用,第一时间让“三鹿奶粉”事件公开,透明,让受众及时了解整个事态的进展过程,同时给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让他们在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网络媒体在此次事件报道中向前跨了一大步。它标志着中国的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一个更高的新起点。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它也充分有力的说明了网络媒体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必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目前房价、股价下跌,市场出现希望政府救市的呼声,请谈谈你对救市的看法。 答:对于这种呼声,我们首先应该保持冷静的思考。危机已经恶化到了政府一定要出来救市的地步了吗?政府救市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吗? 首先,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市场危机还没有恶化到政府必须出来救市的地步。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应该由市场经济来调节。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如果强行救市,就会打乱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面临风险和危机这是必不可免的,政府应该相信市场经济规律,让他们勇敢的去面对此次危机,让市场经济在危机之中变的更加的成熟,让他们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考验。 其次,我认为政府救市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政府救市用的是谁的钱,纳税人的钱。而纳税人呢,很大程度上是这次危机的受害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次危机呢?很大程度上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则不合理,既然是不合理的东西,政府为什么还要来维持这种体制和现状呢!就应该由市场经济进行调节,让它重新回到正常的,科学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上来。 3.有人说美国大选是“金钱政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人说美国大选是“金钱政治”是有一些道理。但我认为这更多的是受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所以形成了这种思维定式。民主和专制是相辅相成的,而又是相互对立的。一个国家的政府只可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可能维护到每一个人的利益。而在美国正是这些大财团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向前发展,那么美国政府理所当然的就应该维护这些人的利益。而大财团为了得到政府的拥护那么必然要支持总统候选人,从这一点上来讲,说美国的大选是“金钱政治”也无可厚非。 其次,即使是在以民主国家、民主制度自诩的国家,要真正做到像林肯所期望的为由人民来决定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政府永远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且代表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的利益。其实我个人认为美国的“金钱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面民主,因为它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潮流。 最后,美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大选政策。我们应该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之上。那些说美国大选就是“金钱政治”的人正是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