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辩题《得而复失比求之不得更可悲》一辩稿

辩题《得而复失比求之不得更可悲》一辩稿

辩题《得而复失比求之不得更可悲》一辩稿
辩题《得而复失比求之不得更可悲》一辩稿

尊敬的评委、主席,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得而复失比求之不得更可悲。

开宗明义,得而复失,指的是得到一样东西却又失去了。求之不得的解释则是:祈求但不能得到,形容迫切希望得到,对方辩友只看到求之不得的消极一面,却没有看到它的积极一面。是片面的。故我方认为,求之不得和得而复失两者相比之下何者使人付出更多,损失更大,则何者更为可悲。我方将从以下三点来论述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比较两者对于个人生活状态的影响。得而复失使人有失望、几乎绝望的情绪,比一直追求希望的求之不得更可悲。求之不得,因为得不到,所以更想要得到,心目中那个美好事物的样子变得更加清晰。这是一种执着,一种向往。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求之不得使你有奋发向上的态度,最终目标实现与否或许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得而复失呢已经得到过的东西,真切的感受了也习惯了的这份美好突然间又不属于你了。那种复明的人重新退回到黑暗中去的绝望恐怕和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向往光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正如狄金森所说:“假如我没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可如今只要一想到太阳,只会把我的寂寞,照耀的更加凄凉。”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两者对于能力的要求。在此,我们撇开运气不谈,只谈能力。求之不得基本是由于能力不足,得而复失却是自己有得到这样东西的能力,结果后来能力下降使他失去了自己本来有的东西。想考浙大结果没考上,上了工大,并在工大发光,虽未达到目标,但这过程中的奋斗和目标的激励作用也充满正能,这是求之不得。考上了浙大,却因为大学荒废,被退学处理,这是得而复失。在工大发光,和被迫退学孰更可悲从社会的角度来谈,我们会更鼓励求之不得,他们为了追求这样东西所付出的努力这个过程本身就值得称道。相反,得而复失更令人感到可悲,因为他们连自己本来有能力得到的东西都未能守护好。

<

第三,得而复失,既有着客观上的被迫失去,也有着主观上的主动放弃。乔斯坦曾言:“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失去一件宝贵的东西有时比从未拥有它更糟糕。”论语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没有这份能力,就算在位一时也不可永远高枕无忧,没有能力,你越是拼命想保住一切,最终破灭时越是绝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曾经有父母可以赡养,却不屑、主动舍弃那份亲情,而当永远失去的时候,追悔莫及。从云端突然跌落到山脚和在山脚意欲登顶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相比之下,难道斗志昂扬的求而不得真的更可悲么,不见得吧。而得而复失的失落感、痛苦感、无奈感,都是求之不得不能比拟的。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得而复失比求之不得更为可悲。

辩题的分类

辩题的分类 从我们参考的各种文献上来看,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辩题性质分,即分为人文类辩题、时事热点辩题、生活类辩题等等多种;另一种是按照辩题的形式分,即分为比较型辩题、判断型辩题等,但是我们在长期的辩论实战中发现这两种分类法固然于听众更容易接受,但是却不利于破题立论,也就是说,对许多初学辩论的人来说,拿到辩题,知道是那个类型的也同样不知从何下手(尤以第一种为甚)。 因此,我们在校期间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听众理解力、破题入手的难易度等多种问题,总结出另一种辩题分类法:按照辩题元素分类。就是把辩题分为:一元定向、二元比较、多元选择三种类型。(需要强调的是,也许早已有能人按此方法分类,而我们没有见到,那么就算做英雄所见略同吧)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三种分类法: 1、引言 按照辩题元素分类,并不是像其他分类法一样,将一场辩论的正反双方辩题都归于同一种类型,而是将辩题的正反方分开来看,分开来考虑。同样每一种类型的辩题都有其固定的分析思路,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分析辩题变得相对简单的多了。当然,世事并非绝对,很多辩论领域的高手可以另辟蹊径,不必拘泥于此,但其原理总是大相径庭、殊途而同归的。 2、一元定向型 所谓一元定向型辩题,是指给定的辩论题目中,只有一个要素需要证明。例如“人生是个快乐的旅程”、“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等等诸多辩题。这类辩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给定的题目中既不需要进行其他否定的论述,也不需要从另外的条件中进行选择。比如“人生是个快乐的旅程”,辩题中的主干是“人生是个旅程”,论证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这个辩题中,不必要否定如“悲哀、沮丧、不行、痛苦”等词语,因为即使否定了这些,也不能证明辩题成立,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再如“理想人才以仁/智为主”的辩题,同样只要论证以仁或者智为主就行,至于什么礼、义、信不用过分论证,但鉴于辩题的冲突在于智与仁,可以适当的进行讨论,或者将仁/智抬到比另外四者更高的地位上去。 3、二元比较型 二元比较,顾名思义,是指辩题中有两个比较要素,通过比较使辩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言,难以判断其对错好坏;但是,如果细化到某一个特定群体,可能就比较容易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是利大还是弊大了。其二,可以便于划分战场、攻守皆宜。例如,关于男人/女人更有本事,反方可以守住家庭这半壁江山,然后跟正方去争在事业层面女人是否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一来,反方就算在事业战场上没有争过正方,那也不过是打个平手而已,因为自己毕竟还有半块阵地。而一般的初学者,往往会被对方牵着走,即对方攻击哪里、自己就防御哪里,忘了围魏救赵的手段。当对方进攻“在事业层面女人也比男人更有本事”时,能不仅想到反驳,更能想到进攻家庭层面、指出“在家庭层面女人未必就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手已经可以算是老手了,在校内赛或新生赛中不常见。 此外,关于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的细分,除了需要注意如何细分有利于自己的攻防外,还需要注意细分的方法是否足够合理。一般说来,细分的层面不应太多,以二至四个层面为宜,太多了则全场比赛会很零散,自己也容易首尾不能兼顾。而且,不同层面之间要尽可能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辩论赛中辩题分类简介 辩题分类简介 (一)辩题大致分为两类: 1、辩事性论题。 They arrived at Bill's home first.Mark was invited in for a Coke and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The afternoon passed pleasantly with some laughs and talk.Then Mark went home. 论题明确限定了范围,只要求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评析性质)。辩手需要把握的是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对其起因、冲突、发展、结局等诸多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不够明晰的部分,适当地追加前提,使本方立论条件更趋充分,即可投入辩论。 “辩事”性论题对辩手的“身份”要求是能自觉地把握“就事论事”的特点。 2、辩理性论题。 无疑理论色彩比较强,要求辩手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相当充分的准备,对论题进行“求证理论”。辩理性论题的难点之一,在于既

要以充足的事例作为论据,又要防止被事例所牵扰,卷入“辩事”,以至失去了本方理论的论证力度。 (二)不同点 “辩事”性论题具有较明显的“评论”性特点,以“事”为主而以“理”为辅,“理”常常是作为“辩事”的指导思想,但是,最后却必须落实在对“事”的结论中。 “辩理”性论题带有较强的求证色彩,“理”为主而“事”为辅,“事”作为“辩理”的依据,无论举出多少实例,都只能是为强化“理”的论证力量服务。 (三)分类的意义 对论题进行分类的目的,正在于明确辨证过程中“事”与“理”的比例关系、主辅关系,有助于防止把“辩事”性论题错当做“辩理”性论题,反之亦然。这对于双方紧扣论题,进而使辩论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延伸阅读:辩论赛辩题类型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解概念,了解了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难了。就好像我们做一道题,比如说“1是不是整数”,

辩题要求及辩题类型表(参考)【模板】

辩题要求及辩题类型表(参考) 一、辩题要求 可辩性。一方面,辩题要让中学生辩手觉得难度适中,要求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不能太深或太浅,辩题内涵要丰富,有可钻研、辩驳之处。另一方面,辩题要做到基本公平,不能有明显的偏重,避免辩论双方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一边容易一边难的情况。 创新性。辩题要注重创新性,在了解辩题设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研究,切忌从网上或从往届辩论赛的辩题中盲目抄袭。要结合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今时代的价值观念等,作为辩题设置的切入点进行思考和推敲。 指导性。辩题要注重指导性和应用性,能对辩手、听众产生多方面的、广泛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力求在辩论之余,让大家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有思索的余地和可回味的地方,而不是辩论结束就结束,只停留在练练口舌的层次上。 可听性。辩题的设置要从听众的角度去考虑,不能设置太深奥的学术问题、尖端的科技问题、高难的问题,或太直露、太浅白,近于琐屑、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问题。 准确性。设置辩题的时候,要注意辩题用语用词的准确表达。句子要完整、涵义要清楚、表达要精炼、用语要准确、关键词不能出现歧义。 二、辩题类型表

附件2 辩题征集表

注: 1.送选辩题坚持原创原则,不可抄袭,详细填写辩题分析及推荐理由; 2.此表请于2020年1月21日前以书面及电子邮件方式报XX市教育局德体卫艺科(邮箱:(******))。 附件4 XX市高中学生辩论赛规程 一、比赛程序 1.辩论赛开始,主席宣布辩题及比赛规则; 2.介绍参赛代表队队员及所持立场; 3.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4.进行辩论比赛; 5.观众提问(不影响比赛结果) 6.嘉宾点评; 7.宣布比赛结果,辩论赛结束。 二、比赛规则(共耗时约34分钟) (一)立论阶段(共6分钟) 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驳论阶段(共4分钟) 1.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2.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三)攻辩阶段(约6分钟)

【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價值辯論中,也有損益比。 像「大學生參加選美活動利大於弊/弊大於利」、「中學生課餘兼職利大於弊/弊大於利」或「小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弊大於利」等,都是在比較利弊得失。 一件事,利弊互見,上台後,各說各話——該怎麼比? 得花點心思,切戰場。 一種,是切「本質」: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運動)在正常情況下的得失;至於不正常情況下(如過量)的影響,不能算在帳上。 畢竟,既然都說了是「不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弊大於利,又有什麼好談的? 因此,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只證明「參加」要小心,不能說「選美」有問題。就像有人誤食殺蟲劑,不是殺蟲劑的弊。 因此,再多人網路成癮,只證明「成癮」不對,不能說「網路」不好。成癮,不是網路的本質;就像肥胖,不是飲食的本質。 選美的本質,是外貌競賽。而用錯誤的心態競賽、不擇手段的競賽、假競賽之名幹壞事或曲解競賽意義後所造成的惡,不算是選美的惡。 網路的本質,是資訊管道。而過度倚賴資訊、濫用資訊、刻意接觸有害資訊或藉管道之便散播錯誤資訊所造成的惡,亦不算是網路的惡。 主張本質的一方,相信冤有頭、債有主……若把「人」的偏差,全當成「物」的善惡,則不僅隱遁了人的責任,也架空了人的自由。 --------------------------------------------------------------------------------

一種,是切「現實」: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吸毒)的實際影響;至於該影響是不是在正常情況下(如適量)造成,不重要。 畢竟,如果只討論「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利大於弊,又有什麼好談的? 因此,若真有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就代表選美比賽「當今」的確有害。頂多,我承認當「大家都很能很小心」的那天到來後,這個弊害會消失。 因此,有一定數量的人網路成癮,就代表網路的確有威脅。成癮,雖不是網路的本質,卻是網路的現實;就像肇事,雖不是酒駕的本質,卻是酒駕的現實。 選美的現實,看的是案例與統計。抽離了一切社會的實際互動,光看選美在規則與宗旨上所追求的利,是虛幻泡影。 網路的現實,看的是機率與證據。抽離了一切人為的涉入浸染,光看網路在設計與功能上所追求的利,是自我欺騙。 主張現實的一方,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以「物」的純粹,開脫其對「人」的影響,則不僅忽視了人的脆弱,也淡化了社會的責任。 -------------------------------------------------------------------------------- 談賭博,本質論者,說「賭」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這世上有哪件事,他馬的不是中性的? 談色情,本質論者,說「性」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他馬的連販賣人口這件事,都是中性的!

比较性辩题常用的比较标准

这些都是我做辩手的时候通过搜索,查资料,问前辈等等整理出来的,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百般变化,树上开花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比较性辩题的五种比较方法都有:边际法(比增量)、归零法(比存量)、关系法、矛盾法、关键因素法。就我所知,这也是目前为止,辩论赛(甚至论文中)出现过的仅有的5种方法。 ----------------------------------------------------------------以下是正文 ---------------------------------------------------------- 一般情况下, 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

最新整理怎样分析辩论赛的辩题

怎样分析辩论赛的辩题 论不仅是在辩论比赛时才显得重要,其实日常生活里,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对于拓展自身人脉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分析辩论赛辩题?下面小编为 你整理怎样分析辩题,希望能帮到你。 审题的技巧 审题的目的是弄清辩题的含义,认识辩题对双方的利弊,把握双方争辩的焦点,以便确立对自已有利的论点和策略。为此,双方应对辩题进行全面、深人、透彻地审视、分析和研究。具体说来,审题可运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1)分析题型把握基调 任何一个辩题都包含着特定的论争范围。审题首先要从宏观上分析了解辩题涵盖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诸 多因素,认识辩题类型、色彩,明析辩题的利弊难易之点,把握双方可能交火的战场等问题,做到知己知彼。需要剖析的内容有: ①析辩题类型。就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分析辩题性质,弄清其特点。通常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从性质上看,辩题分为三类:一是价值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情是否

较好;二是事实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是否真实;三是政策性命题,即辩论某事该不该做。从辩题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看,又可分三种形式:一是从属型,即辩题提出的两种事物彼此是从属关系;二是条件型,即辩题提出一类事物是另一类事物出现的前提;三是比较型,即对同时出现的两种事物比较其优劣。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辩题必然导致辩论方向、逻辑要求、立论角度、论证方 24式、引用论据有所不同。因此,分析辩题首先要为其定性看它属于哪类性质的辩题;而后为其定位,看它包含着哪一类逻辑关系。比如,剖析辩题大学毕业生当基层军官是大村小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价值性命题,是讨论这件事情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应从不同价值观念人手展开探讨和论争;从辩题的逻辑关系看,这个肯定判断句属于从属型命题,我们应着力探讨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成立,掌握了辩题的属性便可由此引申,进一步探讨立论的方向。 ②看辩题倾向。即分析辩题所包含的理性意义是否与社会的普遍看法、时代思想倾向合拍。一般说来,辩题含义与社会思想倾向相一致的一方,会占有客观优势,辩论起来顺理成章.易于造成有利态势。相反,当

利弊比较型辩题的标准确定

我觉得既然说大于那就是要肯定对方的利,但是弊更多,但这个多和少的标准是啥不好确定,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关于利弊型标准找到的资料 利弊比较型辩题的标准,是很多辩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一件事情。我打过的和评过的所有这类比赛,双方几乎都会说,我们的标准是blablabla,请问对方的标准是什么?然后当对方回答了之后,就没有然后了···而当我尝试用非辩论的角度去看时,我常常觉得你们都在说些什么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上面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借这个问题谈一谈我对标准的理解吧。一、为什么要有标准 利弊比较型辩题,通常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的句式来描述。这个描述方式中的大于,大概是我们小学数学就学习过的一个词,我们可以轻易地比较出两个实数的大小,比如5>3, 3.4>-1等等。但是对于利弊,怎么进行量化比较呢?称一下多少斤?还是量一下多少米?显然不现实。于是,到底怎么来比较大小呢? 在中学关于求a,b两个变量的大小关系时,有这样一种常用方法: 求a-b的正负,若a-b为正,则a>b,若a-b为负,则a

最热门辩论赛辩题

2015最热门辩论赛辩题 就业也是学子们比较关注的话题,那么,留学美国学子们对于美国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排名了解多少呢? 正方/反方 论坛上辩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要注意日常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所谓言不达词,词不达意。知识好比一座金字塔,不了解宽泛的知识背景,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论坛上的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企业用人才为先/企业用人德为先 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高校产业化弊大于利 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网络经济不是泡沫经济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便利器具便利/便利器具不便利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 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

杜绝盗版,消费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杜绝盗版,政府扮演比消费者更重要的角色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相处容易相爱难/相爱容易相处难 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青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 企业发展需要无私奉献精神/企业发展不需要无私奉献精神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利大于弊/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弊大于利 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 避免人才外流,是政府的责任/避免人才外流,不是政府的责任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相爱难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比较型辩题的打法 第一种,标准法 提出一个强大的、令人信服的比较标准,在这一标准下,谁更重要一目了然、显而易见。第二种,关系法 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论证其中一方起主导作用。记得提到这一点的时候,你一般会听辩手说,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比较谁更重要,要看谁是主要矛盾,起主导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我敢打包票,这句话已经在上万场辩论赛中出现过了。 从这个思路走的话,你会听到很多诸如此类的词——决定,主导,核心,根源,根本,本质,目的……” 例子: 正方:思想革新源于技术革新,需要技术革新的检验和支持。反方: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思想的引导。 在这个战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已经一览无余,都是想从双方的关系入手、一口吃掉对方,都是想证明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 ——决定了对方的“流程、流量、流向和流速”。 双方是在互相包辩题 关系法的一个变体是“取舍法”,即故意把比较的双方居于绝对矛盾的状态,你必须作出取一舍一的抉择,而此时此刻的最终取舍就反映了你心中的价值排序。 比如“坚持理想和坚持现实谁更重要”的时候,主打的就是“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你选择哪一个”。 第三种,置换法 就是把要比较的两个概念转换成两个新概念,而两个新概念谁更重要是一目了然、显而易见的。 这就好像,如果要论证A比B更重要,把A转换成C+,把B转换成C-。或者把A转换成C,把B转换成D,而C又是明显重于D的。 举一个例子。愚公移山更好,还是愚公搬家更好——如果把愚公移山转换成面对困难,愚公搬家转换成逃避困难,则愚公移山肯定优于愚公搬家。 如果把愚公移山转换成直接但低效的办法,愚公搬家转换成变通却高效的办法,则寓公搬家肯定优于愚公移山。 第四种,打平法 就是在所有对方优势的战场力求和对手打平,然后在我方开辟的主战场一举胜出。简言之就是—— 你有的优点我也有,你没有的我更有!“为什么是打平,而不是打赢呢?” 本来就是对方的优势战场,能打成旗鼓相当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赢?就算能赢,论证难度有多大,要耗掉多少时间精力?等你好不容易赢了,还有时间展开自己的主战场吗?” 而如果不展开自己的主战场,我们的核心观点又如何有效地传递给观众呢? 例子:现代社会更需要比尔还是保尔:也是用不断的“打平”—— 比尔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保尔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啊! 比尔有了革命性的创新,可保尔也写出了第一部无产阶级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不是革命性的创举吗? 通过各种打平堵住对方的进攻之后,才是那句“从本质上看……” 理论应用:比赛的木桶理论,正方常用的表述就是“比较谁更重要——根本无法论证今天的辩题,因为双方都是重要的,就像左手和右手,男人和女人,所以我们要看的——”要么就

从辩题结构分类看破题突破点

从辩题结构分类看破题突破点 一、“A比B更重要(合理/有效/……)” 这类辩题是比较类辩题,是比较A和B谁更合理,也就是说A、B都很重要,在辩论中一定不能否认B的重要性,这样当对方提出有关“B”重要的论据时我们只要说“我方承认B也很重要,但A比B更重要”,所以要在辩论中有所突破,必须在“要”字上下工夫,而要论证“更”我们通常就以下几个方面作论述: 1、A比B功能更强,B能做的A能做,B不能做的A不能做,所以A比B更重要 2、A的地位比B高,A影响着B (1) A是B的基础,没有A就没有B所以A更重要;(2) A引导着B,A决定B的方向,所以A 更重要。 以上方面,只要有一个成立,我们就可以说A比B更重要下面,让我们用一个辩题来做下实例分析人生竞争比机遇更重要怎样来论证这个“更”字呢?大家想下,“机遇”对“奋斗”有着引导性;“机遇”是“奋斗”的基础。 相关题目: 事业比家庭重要; 只是积累与知识创新谁更重要; 西部开发引资比引知更重要; 先天遗传比后天环境重要 二、“A利大于弊” 这种题也是比较性的辩题,但和前一种部一样的是,前一种是在两者间进行比较,而这种辩题确是在比较一种东西的“利”“弊”两方面哪方面的影响力更大,由于汉语的多义性、语言的丰富性,所以留给我们对A的解释有很多,这种题我们的破题重点一般落在对A的定义的界定上。对辩题中的A或扩大化或缩小化以使题目对我方更有利,但一般不用模糊化的方法来界定。 实例分析 1、“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利大于弊”外来文化指与本民族文化不可通约的文化 2、“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什么是大学生?在大学上学的一切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 相关题目: 艺术商品化利大于弊; 青春偶像崇拜利大于弊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三、“A要/不要(会/不会,能/不能)B” 这种辩题也是对一种对象A的论诉,论述其到底要/不要做B,这种辩题的关键在要/不要上,对这种辩题,我们的一般做法是主要通过论述“要”是不是全称肯定,“不要”是不是全称否定来使辩题朝有利我方的观点上引,只要把对方的观点退到全称肯定/否定上,然后推出

七种类型辩题

七种类型辩题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解概念,了解了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难了。就好像我们做一道题,比如说“1是不是整数”,你只要知道“整数”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征,然后拿“1”去与“整数”的特征作对比。如果“1”符合了“整数”的特征,那么“1”就是“整数”,否则“1”不是“整数”。 在离婚率上升这个辩题中,怎么样才算是社会文明的表现?社会文明的表现有哪些特征,然后再分析清楚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拿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一分析,OK,一切都解决了! 2、比较辩题 将二者做比较的辩题,如:事业比爱情更重要。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有很多人都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强调事业有多么重要就可以了。但事业重要,就能说明爱情不重要吗?当然,有些人还天真地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说爱情不重要,我们是说事业比爱情更重要……”对啊,我们正是要你论证事业更重要的,可是你怎么就只会说事业重要,却对爱情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哪? 这种类型的辩题,难点在于你不知道如何比较它们。如果能有一个比较的标准,那辩题就会明白许多。如果是我,我愿意把标准定为“谁更能帮助人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标准明确之后,先弄清楚爱情与事业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再分析人生意义有哪些类型,一类一类地去思考,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 3、可否辩题 即能力可不可及的辩题,如: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解题思路:见过很多新手,在碰到这类问题的时候,都大叫“没有思路啊……”其实这类辩题没什么难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可不可以消灭一条鸡腿?为什么?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提出以下观点:第一,我肚子饿,吃鸡腿不会撑着;第二,鸡腿是熟的,可以吃;第三,我衣袋里有卡,卡上有钱,我买得起;第四,我不忌讳荤腥,而且它对我健康无害。 就像吃鸡腿一样,我们要明白儒家思想的功能,以及西方歪风的特征、类型。之后,只要我们把儒家思想的功能与西方歪风的类型作一下对比,看看是不是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当然,如果我们能提出一个解决西方歪风的方法,然后再看儒家思想能不能达到这种方法的需求,这样也是可以的。 4、可能辩题 即可能与不可能的辩题,如:生态危机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解题思路:这类辩题其实是一种很扯淡的辩题,世界上任何一种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基本上没什么可辩的。要是碰到这类辩题,持不可能的一方,只能使用诡辩的方式,尽量把水搅浑。要是从平常的思路出发,恐怕这一方是根本无法说服自己的。 诡辩虽然是一种不好的辩风,但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诡辩者往往需要大量的专业资料,在说明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坚实的资料基础来一步步推进。 当然,也有一种比较出奇的辩论方式,即将可能前面那个对象给消灭掉。以这个辩题为例,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态危机给消灭掉,那么生态危机还怎么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这种方式也是需要我们作大量的调查的,至少要弄清楚生态危机的状况及发展态势,然后提出人类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做出的成果等。总之一句话:千方百计,论证生态危机必然被消灭! 对付这类辩题,对方很可能会抛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这样一种论调。建议大家如此对付:“如果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那么马克思那句话是不是绝对正确的呢?”但要注意,提出这种观点的时候,万不可说自己不赞成马克思的观点,要不然自己会丢分许多。对方如果追问的话,可以再驳:“我们并没有反对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只是想请对方辩友自己作出判断。” 5、前提辩题 即谁是谁的前提类辩题,如:经济发展应该以教育发展为前提。 解题思路:先要弄明白辩题中的概念,如经济发展包括哪些方面?教育发展包括哪些方面?这种类型

黄执中四类辩题划分和其中三类打法

黄执中四类辩题划分和其中三类打法

四类辩题 一、判断性辩题(判断争议,定义) 用你的定义可以论证辩题符合你的辞方(这个词语音是这样,大意大概是说法吧),这是废话。因为用你的定义都不能论证辩题符合你的辞方,这代表你的智商基本上很危险。那同样的用对方的定义可以论证辩题符合对方的辞方。 关键在于为什么这个定义要要用我的方向来解释。你是汉语大辞典,我是某某流派的的诠释,谁高谁低不是比资料,而是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世界,我们怎么带大家去理解这一点。也许我陈述之后你不同意说河莉秀是在比较可怜,我愿意承认让河莉秀个人的判断或者她愿意承受认知来认知河莉秀的性别。也许我们陈述完之后有另一种说法说不对,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是狗,我们该怎么称呼他?汪!不是吧。 每个辩题本身是一个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本。如果我们的界定一模一样,就不用讨论。(这是93年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辩题人性本善vs本恶,经典比赛)一定是我们一个或者几个点不一样,才会让我们彼此立场不一样。荆轲是不是英雄比较简单,因为只有一个变量,而人性本善本恶讨论就多了。

例一,日本新式拉面。(丰富与污染,套用网络语言丰富还是污染了我们的语言) 日本有一种食品叫拉面,之前日本经济不景气,于是年轻人跑来摆拉面摊。年轻人有创意又勇于尝试。传统的日本拉面由汤底,叉烧,面,笋干组成。来摆摊的年轻人也许之前是法国菜的厨师来个创意,拿掉笋干,用西式的生菜淋沙拉酱,年轻人不太喜欢太油腻的,做出沙拉拉面。不错哦,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另外一个是做中餐的,传统日本拉面用鸡骨或者猪骨汤,我们用中式熬高汤的方法配这个面。也不错,味道不一样,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不是要叉烧么,也许我是做广东菜的,我用广东菜的叉烧代替日本叉烧,这两种叉烧不一样。于是日本的老师傅觉得不太对劲,如果这些都叫拉面,这不是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而是这个世界就没有拉面了。这是什么意思?你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人端出来一碗拉面说这是新式拉面,无汤拉面。我一直认为拉面喝汤没意思,我希望大家享受面的味道,于是面拌上酱吃,这叫热干面。这不叫拉面,如果这都叫拉面,这世界上就没有拉面了。于是另外一个人跑过来说面总用一种我觉得不好,可以用刀来削,。这叫刀削面,这不叫新式拉面。如果这都是丰富了我们的拉面就没有拉面了。每一样都能自称其为拉面,那拉面是

黄执中四类辩题划分和其中三类打法

四类辩题 一、判断性辩题(判断争议,定义) 用你的定义可以论证辩题符合你的辞方(这个词语音是这样,大意大概是说法吧),这是废话。因为用你的定义都不能论证辩题符合你的辞方,这代表你的智商基本上很危险。那同样的用对方的定义可以论证辩题符合对方的辞方。 关键在于为什么这个定义要要用我的方向来解释。你是汉语大辞典,我是某某流派的的诠释,谁高谁低不是比资料,而是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世界,我们怎么带大家去理解这一点。也许我陈述之后你不同意说河莉秀是在比较可怜,我愿意承认让河莉秀个人的判断或者她愿意承受认知来认知河莉秀的性别。也许我们陈述完之后有另一种说法说不对,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是狗,我们该怎么称呼他?汪!不是吧。 每个辩题本身是一个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本。如果我们的界定一模一样,就不用讨论。(这是93年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辩题人性本善vs本恶,经典比赛)一定是我们一个或者几个点不一样,才会让我们彼此立场不一样。荆轲是不是英雄比较简单,因为只有一个变量,而人性本善本恶讨论就多了。 例一,日本新式拉面。(丰富与污染,套用网络语言丰富还是污染了我们的语言) 日本有一种食品叫拉面,之前日本经济不景气,于是年轻人跑来摆拉面摊。年轻人有创意又勇于尝试。传统的日本拉面由汤底,叉烧,面,笋干组成。来摆摊的年轻人也许之前是法国菜的厨师来个创意,拿掉笋干,用西式的生菜淋沙拉酱,年轻人不太喜欢太油腻的,做出沙拉拉面。不错哦,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另外一个是做中餐的,传统日本拉面用鸡骨或者猪骨汤,我们用中式熬高汤的方法配这个面。也不错,味道不一样,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不是要叉烧么,也许我是做广东菜的,我用广东菜的叉烧代替日本叉烧,这两种叉烧不一样。于是日本的老师傅觉得不太对劲,如果这些都叫拉面,这不是新式拉面丰富了我们的拉面,而是这个世界就没有拉面了。这是什么意思?你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人端出来一碗拉面说这是新式拉面,无汤拉面。我一直认为拉面喝汤没意思,我希望大家享受面的味道,于是面拌上酱吃,这叫热干面。这不叫拉面,如果这都叫拉面,这世界上就没有拉面了。于是另外一个人跑过来说面总用一种我觉得不好,可以用刀来削,。这叫刀削面,这不叫新式拉面。如果这都是丰富了我们的拉面就没有拉面了。每一样都能自称其为拉面,那拉面是什么?不对,这些新式拉面污染了我们的拉面。于是他们要求对拉面注册,规范拉面做法。那就有人抱怨啊,拉面哪是那么死的东西,就像我们打辩论经常会讲拉面是活的啊,是会不断与时俱进的,是会不断吸纳新元素。两边讲都有道理,可是我们是会理解老师傅的这个道理吧。怎么定义拉面这是个很困难的事情,可是我知道如果不守住这个疆界,拉面就会消失。 例二,美国高尔夫球。 这样的问题并不止出现在日本的拉面界,也出现在美国。什么事高尔夫球? 美国有一个腿有问题的人,肢体有障碍走路不方便。他想当职业的高尔夫球选手,可是肢体障碍他站着打球没有问题,但是打完一个到下一个击球点需要坐高尔夫球车过去。这可不可以?职业高尔夫球协会拒绝了他的要求。说,不行你要走。不然,你就不能当职业高尔夫球选手。于是他打官司说这是歧视。这个官司看起来简单其实复杂,法官必须传唤许多高尔夫球选手,包括我们熟悉的老虎伍兹。他必须问背着球袋从一个球洞走到另一个球洞这个过程算不算高尔夫球中的一环?我们都知道打篮球投篮之前坐车过去一定被接受,因为运球过去是篮球中的一环。可着球袋从一个球洞走到另一个球洞这算不算高尔夫球的一环?这是一个界定的问题。球员在法庭上的证词明确而且一致,就是——是。这种问题没有权威,只能问选手,选手这样答也很合理,每个运动员都有本位主义。太阳底下背着球袋走,体力的耗损,意志的考验,这就是高尔夫球的一环,如果他不能承受这个部分就不能当高尔夫球选手,不是我愿不愿意让他的问题。 例三,台湾辩论赛。

比较型辩题的标准制定

比较型辩题的标准制定 比较性辩题的标准是怎么的制定?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一些制定标准的简单方法吧。 比较型辩题的标准制定 标准的制定,可以使比较型辩题简化,其原因就是比较型辩题中有两个变量。你把其中一个变量去掉,单说另一个变量,这样就是停住一方看另一方。虽然有时候可能会比较有力,但终究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两个变量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根本就不存在一方变而另一方不变的情况。这样根本就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 标准实际上是把两个变量变成了一个变量,只要你能达到这个标准,那我就说你怎么着了。只有一个变量在变化,比两个变量要容易把握得多。 一般来说,在制定标准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辩题中的主体。比如说我们要去辩大学生打工的利弊,那我们就要考虑打工对大学生的利弊影响;要辩大学生学习重要还是实践重要,那就要看学习与实践能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他的比较型辩

题,大家也可以作一个类似的考虑,每个比较型的辩题,都会有一定的主体存在。在这样的辩题中,如果能够抛开要进行比较的两个项,而抓住辩题的主体来考虑问题,那标准制定就容易多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主体的需求。再拿那个大学生打工利弊的辩题来作例子,一个人到大学里,他的目标是什么?注意,这里的目标不是说你要来做什么,而是在你大学毕业之后,你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了解清楚了主体的需求,我们可以再把大学生目前能得到的打工工作给作一下分类,看看这些类别中,有哪些工作是可以帮助大学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有哪些工作是无法帮助甚至拖累大学生达到目标的。不要怕麻烦,一个东西如果全部都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十有八九是商家在忽悠人。对打工的工作进行了分类,一类一类地考虑,这样就可以把对大学生的利弊都看得清清楚楚,不仅有利于自己解析题目,还有利于了解对方的立场。 好,下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大学生打工利弊的标准是: 打工能不能帮助大学生完成自己的大学目标。 这样一个标准,应该是十分客观的。但现在是要辩论,必须让标准对自己有利一些。要注意,如果要修改标准的话,尽量不要修改标准本身,只是对其中的措词含义进行修改。比如说大学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78691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这些都是我做辩手的时候通过搜索,查资料,问前辈等等整理出来的,希望对后人能有帮助啊~~ ----------all by 未晞 一般情况下,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言,难以判断其对错好坏;但是,如果细化到某一个特定群体,可能就比较容易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是利大还是弊大了。其二,可以便于划分战场、攻守皆宜。例如,关于男人/女人更有本事,反方可以守住家庭这半壁江山,然后跟正方去争在事业层面女人是否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一来,反方就算在事业战场上没有争过正方,那也不过是打个平手而已,因为自己毕竟还有半块阵地。而一般的初学者,往往会被对方牵着走,即对方攻击哪里、自己就防御哪里,忘了围魏救赵的手段。当对方进攻“在事业层面女人也比男人更有本事”时,能不仅想到反驳,更能想到进攻家庭层面、指出“在家庭层面女人未必就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手已经可以算是老手了,在校内赛或新生赛中不常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