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忆江南- 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意思都很好理解的。注意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中秋节晚上可以在宁静的寺院里听到月亮上桂花飘落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苏州,“吴娃”指苏州的美女。这诗是说苏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赏析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

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赏析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赏析二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

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介绍“江南” :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 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 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板书:忆江南 5、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i寺人回忆.追忆江南) 7.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 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 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 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 同的"词牌S "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釋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f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贤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古诗三首1注释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 广,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板书:忆江南 5、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诗人回忆、追忆江南) 7、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 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 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 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 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览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江南?

忆江南 古诗范文

忆江南古诗范文 忆江南·江南好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文章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

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忆江南古诗]相关文章: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忆江南- 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意思都很好理解的。注意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中秋节晚上可以在宁静的寺院里听到月亮上桂花飘落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苏州,“吴娃”指苏州的美女。这诗是说苏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赏析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 江南的赏析 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往。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原文介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

出于蓝而青于蓝”。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译诗、诗意]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诗人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诗人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诗人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教案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能力目标 1 、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祖国优美的山水特点,激发审美情趣,培养爱国情感。学习重点、难点 一、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祖国优美的山水特点,激发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教案挂图 教案时间:3 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写景抒情的诗词,那么,在第一课中我们将接触其中的三首。今天呢,我们将来学习第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独坐敬亭山)。 二、品味阅读,深入课题。 1、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 )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2、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 )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①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A、自由吟诗 B、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②品味诗句的意境,“尽”“闲”:诗句动静结合,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而后两句中“两不厌”“只有”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三、总结学习,积累方法。 诗词常用的方法:读——释——品——悟 四、同步作业,拓展练习。 1、解释并默写《独坐敬亭山》,体会诗人所渗透的情感。 2、背诵你喜欢的唐诗。 第二课时《望洞庭》

忆江南古诗教案【《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古诗教案【《忆江南》教案】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歌曲《忆江南》,欣赏《欢乐的夜晚》。二、教学设计本课设计四个环节:看江南舞→看江南景→唱江南歌→听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欢乐的夜晚》,学生能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对丝弦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有初步了解。 3.从诗、景、歌、乐、舞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愉快演唱歌曲《忆江南》,积极参与创编。 五、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看江南舞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这节音乐课开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舞蹈视频。看的时候请思考:你觉得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地方舞蹈?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看舞蹈视频,教师配以解说词。 (二)赏江南景 1.看江南景视频。

师:江南好,江南美,明媚清澈的江南水、委婉缠绵的江南雨、纯净皎洁的江南月、悠久深厚的江南历史文化、江南的一切都吸引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著名的《忆江南》。 2.生背《忆江南》,出示《忆江南》 (三)唱江南歌 1.听歌曲《忆江南》,听后说说歌曲给你的感觉。 师:江南好风景,江水绿如蓝,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今天老 师想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出生于江南的当代作曲家戴于吾先生作曲的《忆江南》。 2.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 3.教师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唱谱。 4.唱完说说歌谱中一共用到了哪几个音?(生答) 小结:歌曲中一共用了1、2、3、5、6五个音,这五个音分别 把他们叫做宫商角徵羽,这属于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 古诗三首之《忆江南》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忆江南》当堂达标测试 一. 辨字组词 曾()蓝()谙()亿() 增()篮()暗()忆()二.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答案,用“√”表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的意思是相安、和谐。() “谙”的意思是熟悉。()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广大的地区。()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作者生活过的地方()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指的是岸边的鲜花。() “红胜火”指的太阳照耀下的水面。() “蓝”指的是蓝蓝的天空() “蓝”指的是一种植物,可以提取青蓝色的燃料()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忆江南》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忆江南》是,诗人采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美景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 。你如何理解“蓝”。(3)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四.我能解释下面古诗句的意思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3.能不忆江南? 。五.默写古诗。 忆江南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六.拓展练习 任意默写白居易的诗篇 , 。 , 。 七.自我学习评价反思。

《忆江南》当堂达标题答案 一. 辨字组词答案略 二.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答案,用“√”表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的意思是熟悉。(√)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作者生活过的地方(√)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指的是岸边的鲜花。(√) “蓝”指的是一种植物,可以提取青蓝色的燃料(√)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唐白居易词牌名对偶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波漾漾,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所以江水显的更绿。。你如何理解“蓝”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3)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反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烈的语气,更容易引发感情的共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色。四.解释诗句的意思 1、江南的景色真美,我曾经很熟悉这里的美景。 2、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波漾漾,绿波粼粼,红日映照,所以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所以江水显的更绿。

必背古诗忆江南

必背古诗:忆江南 (点击上方的五个按键,经典解读) 必背古诗: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nánhǎo fēngjǐngjiùcéngā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rì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 日出江花红胜火, chūnláijiāngshuǐlǜrúlán 春来江水绿如蓝, néngbùyìjiāngnán 能不忆江南?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 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 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 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 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 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 出来。

人教小学语文四下《1古诗三首忆江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词与词牌;识记并书写“谙”字,能读准白居易的“居”,能不忆江南的“不”字的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其一,理解词义,体会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品味“红胜火”,“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等语言,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2学情分析 1.通过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品味“红胜火”,“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等语言,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2.通过视频播放,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3重点难点 重点: 《忆江南》组词中的第一首。重在品味词句,在品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中,在探究“好”与“忆”的关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 难点: 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江南春景的明艳与生机。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忆江南 一、视频呈现释题入情 1、视频导入 出示视频,播放江南风光视频。 2、介绍诗人创作的背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在这美丽的江南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 生难忘的记忆。当他因病离开苏州,回到洛阳十二年后,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 六十七岁那年,他写下这首《忆江南》。(出示词,板书课题)

3、释题 A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B “忆”是什么意思? “江南”指哪? 师介绍。(同学们,关于江南,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说法。(圈出“江南”两字),一般人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不过,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说到苏州杭州,我们就情不自禁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4、诗词对比,识词牌 (1)看着这首《忆江南》,你发现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2)关于词,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师简介。 (3)今天我们学习的《忆江南》词牌名是什么? 这首词的题目又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初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 2、听范读。(生齐读) 3、了解“对仗”。师板书:对仗 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了解诗意 请同学们轻轻地再读读这首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学生默读,不明白的地方和边上的同学商量)指名说。 解释字:谙、蓝、如 2、体会江南“好”

古诗忆江南翻译赏析

古诗忆江南翻译赏析 《忆江南》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前言】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

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b/597htm。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古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1《古诗三首 忆江南》 人教新课标[003]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生字词的学习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老师只检查自学情况即可。 、描写美丽风光的古诗以前已经学过很多,大部分孩子们已学会了边看注解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诗词中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在以往的教学中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去积累运用描写美丽风光的词句,并学习了从词句中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神奇。本单元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简介诗人“白居易”。 ()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古诗三首之《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能感知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是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课前根据导学案和预习单进行充分的预习。 教学方法 按照读通—读懂—读情的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板书课题),安排学生齐读课题并说说课题的意思,(师指导忆江南就是回忆江南的美景)理解了课题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一起读。生:齐读课题---忆江南。 二、读通 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回忆词和诗的主要区别,明确忆江南是词牌名。自由朗读该词,关注其中的个别字词,例如:风景旧曾谙的谙,必要的时候老师需要正音。 1、找个别同学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相应的评价。从中明确部分字词的读音,反复读,最终能够读的正确流利。 2、分男女生读,读的时候老师适时评价,例如:男生读的铿锵有力,女生读的婉转动听。注意最后一句疑问的语气练习。 3、字词解决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好节奏,小组交流古诗词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进行范读(最好能做到音断气连) 4、学生能通过刚才的学习基本读通本词,并且在方法技巧方面有所收获。(正音、节奏、音断气连等) 课件展示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齐读本诗,完成该教学环节。 三、读懂 生能在读通的基础上,继续读课文,并且能借助资料、工具书、想象等方法大致理解本诗的意思,教师在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适时进行指导。(此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1、生自由读该词,并借助课下注释或者工具书理解每句的意思,关注谙、蓝的含义,正确理解最后一句词的含义。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知相互学习,能有更多的收获。 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老师指导点拨,生进行反复练习,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 (课件展示:江南的景色太美了,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鲜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怎能不想起他呢?) 4、朗读课文,完成该教学环节。此处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齐读、个别读、集体读、配上音乐读)能形成背诵更好。 四、读情 生能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能将此感情通过诵读展现出来。 1、自由交流本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查阅资料的更要鼓励表扬。 2、教师补充相关的资料,生默读资料并交流讨论,形成自己的感受,并将感受通过朗读进一步展示出来。 (课件展示: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3、学生展示朗读,或者诵读,老师也可以进行范读,此处重点评价的是能否读出对洞庭湖优美景色的赞美之情。特别是最后两句诗人的神奇想象一定把握好感觉。(对于学生朗读的情感不做太高要求)(微课赏析忆江南) 4、齐读,背诵。完成该教学环节。 五、拓展 课件展示白居易其他的诗作,

古诗忆江南的诗意

古诗忆江南的诗意 楚辞忆江南的诗意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2、谙(音安):熟悉。 3、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 那里的景致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不但红艳, 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悲伤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

此句又已暗耍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编辑者出牧杭州 时的亲身体验与体验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或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配合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技巧渐变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无限作者对江南春色 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 情摇漾的编辑者境界中所。 要总结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精 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浙东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 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 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 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有所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 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 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在白居易 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 烘染、呼应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 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2 1.会认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绝句》。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燕子 2 荷花 2 昆虫备忘录 1 口语交际 1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 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习作 2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 2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 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