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

一、血液学概述

血液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血液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变化,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学检验技术是血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得有关血液成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重要信息。

二、血细胞计数与分类

血液中的主要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计数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通过计算单位体积内血细胞的数量,可以判断血细胞的增减情况。血细胞分类则是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

三、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项目之一,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贫血程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于判断贫血类型;白细胞计数可以辅助诊断感染和炎症等疾病;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的异常。

四、血液凝固功能检查

血液凝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项目。这些项目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五、血型与免疫检测

血型与免疫检测主要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等项目。ABO血型和Rh血型是判断输血安全和妊娠期间防止溶血反应的重要指标;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自身抗体检测可以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六、造血功能检查

造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骨髓象、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等项目。骨髓象可以评估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对于骨髓异常和造血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生成的活跃程度;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判断血红蛋白异常和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

七、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针对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常见的标志物包括白细胞酯酶(WBC-esterase)、酸性磷酸酶(ACP)、髓过氧化物酶(MPO)等。

八、贫血相关指标检测

贫血相关指标检测主要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铁代谢指标(铁

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病变电泳等。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贫血的原因和类型,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九、其他血液学检查

除了以上常见的血液学检查项目,还有一些其他的血液学检查,如血沉、血脂、血糖等。这些项目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辅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总结:

血液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得关于血液成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重要信息。血常规检查、血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液凝固功能检查、血型与免疫检测、造血功能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贫血相关指标检测以及其他血液学检查,都是血液学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基础性临床检验技术,它主要通过对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血液检验的意义、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详细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一、血液检验的意义 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形态学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液病变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二、血液检验的项目 血液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型鉴定和免疫血清学检查。其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它可以反映出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变化。凝血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血型鉴定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型,免疫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 三、血液检验的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

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形态学检查,包括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规检查项目包括PT、APTT、FIB等指标。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纤溶酶原检测等。 3.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规检查项目包括ABO血型、Rh血型等指标。 4. 免疫血清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血型抗体等指标。 四、血液检验的结果解读 血液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明患者有感染或炎症等疾病。如果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表明患者有贫血等疾病。如果凝血功能检查发现PT和APTT延长,可能表明患者有凝血机制异常等疾病。如果血型鉴定发现患者为Rh阴性,可能表明患者需要避免输Rh阳性血液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汇总】临床血液学检验的13个知识点

【汇总】临床血液学检验的13个知识点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医学教育网现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13个知识点整理如下。 1.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是一群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 增殖性细胞群。 2.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或在补体参与下 使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出现的溶血性疾病。 3.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的合成由基因决定,当控制基因发生却是或突变时,珠蛋白合成障碍或合成结构异常的珠蛋白的肽链,导致红细胞形态结构,功能改变,破坏加速,出现以溶血性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4.血友病-是一组由遗传性凝血因子Ⅷ,Ⅸ基因缺陷,基因缺失,基因突变,基因插入等引起激活凝血酶原酶的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出血性疾病。 5.血液凝固-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 6.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不再制造红细胞,医学|教育网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制造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成为髓外造血。 7.溶血性贫血(HA)-是因某些原因使红细胞过早,过多的破坏,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发生的一种贫血。 8.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贫血。 9.简述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除了巨核细胞由小到大,其余血细胞在由原始到成熟的过程中均是-胞体大-小,胞浆多-少,胞核大-小,染色质疏松-密集,核仁清楚-模糊-消失,核浆比大-小。 10.简述骨髓象低倍镜和油镜下观察的内容? 低倍镜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情况是否良好;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巨核细胞计数分类;全片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汇总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汇总 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对人体内各种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来诊断、预防和监测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血液检验 1.血液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2.血液生化检验:包括血糖、尿素氮、肌酐、脂肪、蛋白质等指标的测定。 3.电解质检验:包括血钠、血钾、血钙、血氯等指标的测定。 二、尿液检验 1.尿液常规检验:包括尿比重、PH值、尿微量蛋白、尿糖、尿红细胞等指标的测定。 2.尿液生化检验: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酐等指标的测定。 3.尿液沉渣检验:包括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指标的分析。 三、粪便检验 1.粪便常规检验:包括隐血试验、养肠杆菌等指标的测定。 2.粪便生化检验:包括潜血试验、脂肪等指标的测定。 3.粪便寄生虫检验:包括原虫、蠕虫等寄生虫的检测。

四、体液检验 1.腹水检查:包括腹水总蛋白、腹水白蛋白比值等指标的测定。 2.胸水检查:包括胸水总蛋白、胸水白蛋白比值等指标的测定。 五、生化检验 1.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等指标的测定。 2.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尿酸等指标的测定。 六、免疫学检验 1.血型检查: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的测定。 2.乙肝病毒相关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等指标的测定。 3.梅毒血清检测:包括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等指标的测定。 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还包括常见的临床检验仪器和方法,例如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常用仪器;也包括检验结果的判断和临床意义的理解,以及影响结果的因素等。 总之,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医学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它涵盖了许多常见的检验项目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疗和治疗方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 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普通显微镜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使用,可以了解骨髓中各种血细胞数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等,从而诊断、协助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骨髓穿刺适应证: (1)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如一系和/或一系以上细胞减少或增多,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等 (2)不明原因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3)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 (4)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5)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CD)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测定、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汇总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汇总 1.临床常规检验: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 等方面的检验。其中,血液学检验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测定;尿液学检验包括尿液的常规检查、尿液 的镜检、尿液染色等;生化学检验包括各种生化指标的测定,如血清蛋白、血清脂肪、血清酶等;免疫学检验包括各种免疫指标的测定,如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微生物学检验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 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 2.临床专业检验:包括临床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检验、临床肿瘤标志 物检验、临床免疫标志物检验、临床感染性疾病检验等。其中,临床血液 和造血系统疾病检验主要包括血液常规、骨髓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临 床肿瘤标志物检验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肿 瘤标志物的检测;临床免疫标志物检验主要包括风湿免疫学指标、自身免 疫学指标等免疫标志物的测定;临床感染性疾病检验主要包括血液培养、 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 3.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包括常用的核酸提取技术、PCR技术、基因 测序技术等。核酸提取技术是从样本中提取出RNA或DNA的方法;PCR技 术是基于核酸扩增原理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病毒感染等;基 因测序技术是指对生物体内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的技术,能够揭示基因突变、基因变异等信息。 4.临床质量控制: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 是指通过实验室内部的方式,对各种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监测和控制;外 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所测定的结果与 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

5.临床实验室管理:包括实验室设备的采购、维修和保养;实验室试 剂和耗材的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等。 6.临床标准与规范:包括临床各项检验的实验室操作流程、质量控制 要求、结果判读标准等。临床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非常重要。 以上仅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的一些汇总,实际上这个专业是 非常广泛而复杂的,不同的实验室和部门可能有不同的专业要求和知识点。对于从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全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临床检验技术必备知识点

全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临床检验技术 必备知识点 一、临床检验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临床检验技术是指通过对患者生物样本的检测与分析,获得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信息的一种技术。它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临床检验技术的实质是利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手段来检测、分析和评价生物样本中与疾病相关的指标,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常见的临床检验技术方法 1. 血液学检验技术 血液学检验技术主要是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从而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血液学检验技术包括血常规检验、凝血功能检测、血型鉴定等。 2. 生化学检验技术 生化学检验技术主要通过对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如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从而评估患者的机体代谢状况和器官功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生化学检验技术包括常规生化检验、特殊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等。 3.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通过对患者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检测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并确定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包括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等。 4.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核酸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获取与疾病相关的遗传信息,如基因突变、DNA序列变异等,从而为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包括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 三、临床检验技术中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技术在应用中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1. 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由临床检验科室自行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常规检验仪器的校准、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和分析、仪器性能的监控等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外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由专业机构或者组织统一组织的、对各个临床检验科室进行的质量评价活动。通过向各个实验室提供统一的质量控制样本,评价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实验室间的比对和数据的一致性。

临床检验医学知识点

临床检验医学知识点 一、临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 临床检验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患 者体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和预 防疾病的重要依据。在现代医学中,几乎所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离 不开临床检验的支持。临床检验医学包括了多个学科领域,如临床生 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等等。那么,在临床检验医学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关注呢? 二、血液检验与临床诊断 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进行评估,并提供详细的信息供医生参考。常见的血液检测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异常表现可以与贫血相关,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程度和原因。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则常用于 评估炎症和感染的程度。通过分析这些血液指标,医生可以及时发现 疾病的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尿液检验与肾功能评估 尿液检验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常的尿液是由肾脏代谢 废物和多种离子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机制而排出体外的产物。 常见的尿液检测项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等。尿液检验可以验证 肾脏功能是否正常。例如,尿液中白细胞和细菌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

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而尿蛋白定量可以用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判断肾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严重程度。 四、病原体检测与感染病诊断 临床检验在感染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病原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迅速确认感染的类型和致病菌,从而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病原体检测项目包括培养和PCR等。培养是一种传统的方法,通过将患者样本放入培养基中培养出致病菌,然后观察其生长特征,确定感染的类型。而PCR技术则可以快速检测致病菌的核酸,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强的优势。 五、免疫学检测与疾病诊断 免疫学检测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程度。常见的免疫学检测项目包括肿瘤标记物、抗体检测等。肿瘤标记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肿瘤筛查和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而抗体检测则用于诊断和鉴定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六、遗传学检测与遗传病诊断 遗传学检测是临床检验中较为特殊的一项。通过对患者遗传物质的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遗传病的风险,或者评估患者是否携带某些遗传性基因突变。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分析DNA序列,检测染色体突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基础知识 1.属于血液中正常有形成分的是血小板 2.不属于临床血液学研究内容的是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3.正常人血液PH应该在7.35~7.45 4.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O) 5.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6.在必要时,成人静脉采血的部位可选择股静脉 7.皮肤采血的特点是耳垂采血检查结果不够恒定 8.真空采血法又称为负压采血法 9.属于酸性染料的是伊红 10.关于细胞成分化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 11.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是完成在骨髓 12.关于红细胞生理,描述正确的是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13.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为1.34ml 14.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6.0~7.0)X 1012/L 15.红细胞Hayem稀释液中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 16.枸橼酸钠在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凝和维持渗透压 17.1966年被ICSH推荐的血红蛋白检测参考方法是HiCN 18.改良牛鲍计数板两侧支柱加盖专用盖玻片形成的计数池高为0.10mm 19.HiCN测定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 20.HiN3检测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2nm 21.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 22.瑞氏染色血涂片中,正常红细胞直径范围在6.0~9.5um 23.大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直径>10um 24.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叙述正确的是胞质内尚存少量嗜碱性物质 25.血细胞比容测定ICSH确定的参考方法是放射性核素法 26.温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其结果应读取红细胞柱还原红细胞层 27.对血细胞比容叙述正确的是作为MCV计算的基础数据 28.对红细胞平均指数叙述正确的是MCHC的计算单位是g/L 29.RDW反映红细胞的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30.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叙述正确的是RDW可作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医学教`育网提供 31.标本中可影响RDW的因素是红细胞碎片 32.有关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叙述错误的是经普鲁士蓝染色后可见连成线状的网状结构 33.ICSH推荐的血沉检测的标准方法为魏氏法 34.魏氏法检测血沉所采用的数值报告单位是mm/h 35.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周血中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36.正常状态下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被破坏所在的系统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37.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出现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中幼粒细胞 38.与白细胞无关的是Howell-Jolly小体 39.正常生理情况下,关于白细胞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临床血液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血液学检验 1、卵黄囊是人类最初的造血组织。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CF〕;集落刺激因子〔CSF〕;白细胞介素 3〔IL-3〕。 造血负向调控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β〔TNF-α、β〕;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干扰素α、β、γ〔interferon-α、β、γ,IFN-α、β、γ〕;趋化因子〔CK〕 3、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巨核细胞则是以连续双倍增殖DNA 的方式,属多倍体细胞。 4、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化规律 〔1〕.细胞胞体由大渐渐变小〔巨核细胞相反,由小变大〕 〔2〕.细胞浆颜色由深渐渐变浅〔中幼红细胞阶段胞浆血红蛋白合成明显,故颜色发红〕〔3〕.红系统胞浆中无颗粒,粒系统到中幼阶段颗粒开头消灭特异性颗粒〔嗜中性,嗜酸性 和嗜碱性〕转变 〔4〕.中幼阶段核仁消逝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估量标准 增生程度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有核细胞均数/Hp 常见病例 增生极度活泼1:1 >100 各种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泼10:1 50~100 各种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泼20:120~50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50:1 5~10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极度减低200:1 <5 再生障碍性贫血 5、原粒胞质少,透亮天兰色,无颗粒,早幼胞质多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嗜天青颗粒。 6、原红边际有钝状或瘤状突起,有核周淡染区,网织红内含嗜碱性物质, 7、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内形成巨噬细胞。 8、正常骨髓片中原巨核为 0〔多为产板巨〕,一张正常血片中可见巨核细胞为 7—35 个。 9、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即幼核老质〔巨幼红细胞贫血〕;胞质发育落后于核,即老核幼质〔缺铁性贫血〕。核质发育不平衡〔Pelger-Huёt畸形〕 *MDS 病态造血时,可消灭小巨核细胞,核浆发育失衡〔老浆幼核〕、粒细胞中颗粒过少或 过多、Pelger-Huёt特别。 10、布满性血管内凝血时,红细胞可呈裂细胞 11、对红细胞膜起屏障和保持内环境稳定作用的是磷脂和胆固醇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点汇总

基础知识 1. 成人静脉采血最佳部位是肘部静脉。 2.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粪便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3. 活性维生素D3以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骨和肾. 4. PTH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骨,肾脏,小肠. 5.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 6. 杆菌肽敏感试验是A群链球菌的鉴定试验。 7. CAMP试验是鉴定B群链球菌的鉴定试验。 8. 正常脑脊液放置12~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 9. 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h内呈块状凝固; 10.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h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 11. 常成人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0.7。 12. 正常精液pH7.2~7.8; 13. 标准差是表示变量值的离散程 14.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减少提示体液免疫缺陷病。 15.PSA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 16. 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仅产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是毒血症. 17. 而AFP是肝癌的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是前列腺癌的标志物。 18. 大量测定的均值与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正确度. 19.一次测量的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 20.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21.产气英膜梭菌可导致气性坏疽, 22.破伤风梭菌致病物质主要是外毒素蛋白 23.诊断敏感度指的是真阳性/(真阳性十假阴性) 24. 诊断特异度指的是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25.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26.Mb是诊断AMI的早期标志物, 27. 肝素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28.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pH为7.2~7.6 29.免疫防御是指阻止和清除人侵病原体及其毒素的功能,即抗感染免疫作用。 30.免疫自稳是指机体阻止外来异物侵人、清除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第一章绪论 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 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 合的综合临床学科。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yexaminations)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 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 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4.血岛:人胚第二周末时,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为血岛。 5.妊娠月数造血部位图(记住) 出生前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卵子受精后逐渐分为内、中、外三个胚层,造血细胞均发生于中胚层;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可将出生前造血分为三个阶段。 ①卵黄囊造血期最早,人胚第2周末;主要生成RBC(第3周开始),肯定不生成Lc,粒c 不确定。第一代幼稚RBC,第二代幼稚RBC。 ②肝造血期 肝脏造血9—24周,肝造血的干细胞是由卵黄囊迁移来的;以RBC为主,肯定不生成Lc,有粒c,巨核c。 脾脏造血始于第3个月;早期以RBC和粒c为主,第5个月有Lc生成,出生后成为终生制造Lc的场所。 胸腺造血胸腺是发生最早的中枢淋巴器官,人胚胎期的6~7周人胚胎中已经出现胸腺,并且胸腺开始有淋巴细胞生成。始于第6周;产生Lc,后期诱导和分化Tc. 淋巴结造血第4个月开始生成Lc,并成为终生淋巴细胞的生成器官。 ③骨髓造血期始于第4个月,从胚胎期的第五个月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 6。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HIM)由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MC)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7。造血微环境的构成:由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 EMC)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 8。造血微环境的作用:给造血干细胞提供适宜它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9。血细胞发育的基本概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必背知识点 1.检验室安全与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室环境安全,包括防止交叉感染和事故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实施,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 2.体液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液凝 固等。 -尿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包括肾脏的排泄功能和尿液的碱性与酸 碱平衡等。 -脑脊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包括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吸收等。 3.常见化验项目及其相关知识 -血液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生化指标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 -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和抗原等。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等。 -遗传学检查,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DNA序列分析等。 4.检验仪器与设备 -常见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包括离心机、显微镜、自动化生化分析仪 和核磁共振仪等。

-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仪器和设备,包括细菌培养箱、PCR仪等。 5.临床检验的临床应用 -检验结果的解读与诊断,包括异常结果的分析和诊断。 -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疾 病筛查等。 -临床检验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药物浓度监测和药敏试验等。 6.伦理和法规 -医学伦理和法规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包括患者隐私保护和知情同 意等。 -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解释,包括向患者和医生传达检验结果的方法和 技巧。 7.临床质量管理 -临床质量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包括质量保证和改进的策略和工具。 -医学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处理和预防。 以上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一些必背知识点,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点于临床实践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还应 进行实践操作和临床实习,以提高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基础知识: 1.血小板是血液中正常的有形成分。 2.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发育不属于临床血液学的研究内容。 3.正常人血液的pH值应在7.35~7.45之间。 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290~310mOsm/(kg·H2O)。 5.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防御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6.成人静脉采血的部位可以选择股静脉。 7.皮肤采血的特点是耳垂采血检查结果不够稳定。

8.真空采血法又称为负压采血法。 9.XXX是一种酸性染料。 10.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蛋白质。 11.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发生在骨髓中。 12.红细胞具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13.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1.34毫升。 14.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6.0~7.0)X 1012/L。 15.红细胞Hayem稀释液中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比密度,防止细胞粘连。 16.枸橼酸钠在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凝和维持渗透压。

17.1966年ICSH推荐的血红蛋白检测参考方法是HiCN。 18.改良牛鲍计数板两侧支柱加盖专用盖玻片形成的计数池高度为0.10毫米。 19.HiCN测定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纳米。 20.HiN3检测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2纳米。 21.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 22.瑞氏染色血涂片中,正常红细胞直径范围在6.0~9.5微米之间。 23.大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直径>10微米。 24.嗜多色性红细胞的胞质内尚存少量嗜碱性物质。

25.血细胞比容测定ICSH确定的参考方法是放射性核素法。 26.温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其结果应读取红细胞柱还原红 细胞层。 27.血细胞比容是计算MCV的基础数据。 28.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单位是g/L。 29.RDW反映红细胞的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30.RDW可作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反映红细胞体积 分布宽度。 31.红细胞碎片是影响RDW的因素之一。 32.经普鲁士蓝染色后,网织红细胞不可见连成线状的网 状结构。 33.魏氏法是ICSH推荐的血沉检测的标准方法。

临床血液免疫医学知识点

临床血液免疫医学知识点 临床血液免疫医学是一门关于血液疾病和免疫系统的学科,其研究 内容涉及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与这些疾病相关的诊断、治疗和 预防措施。本文将介绍临床血液免疫医学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一、血液病 血液病是指影响血液系统的疾病,常见的血液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其中,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血红蛋白含量 下降的疾病,常见的原因有缺铁性贫血、遗传性贫血等。白血病和淋 巴瘤则是白血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其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等多 种因素。 二、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的疾病,常 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反应,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感染,常见的有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 三、诊断方法 在临床血液免疫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血液学检查、免疫学检 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它们 可以反映机体血液系统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 白检测、T细胞和B细胞检测等,它们可以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状态。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或突变来评估和诊断 相关疾病。 四、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临床血液免疫医学提供了多种治 疗方法。对于血液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和造 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则取决于具体的疾病类型,一 般包括抗炎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等。此外,对于某 些特定的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免疫细胞治 疗等。 五、预防措施 在临床血液免疫医学中,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些已知的 遗传性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家族史阳性的人群应该进行基因检测,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预防一些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血液免疫医学是一门关于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 学科,它涉及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知识点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并且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医疗服务。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血液免疫医学 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 健康。

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一、引言 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血 液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患者体内血细胞、血红蛋白、凝血功能 等方面的信息。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 本原理、操作技术和结果解读,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实验操作技术; 3. 熟悉血液学检验的常用仪器和试剂; 4. 掌握血液学检验结果的解读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血液学检验的基础知识 (1) 血液学检验的定义和分类 (2) 血液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2. 血液学检验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1) 血常规检验

(2) 凝血功能检验 (3) 血型与配型检验 (4) 血清学检验 (5) 骨髓学检验 3. 血液学检验的常见仪器和试剂 (1) 血细胞分析仪 (2) 凝血分析仪 (3) 免疫染色仪 (4) 血清学试剂盒 (5) 骨髓穿刺针 4. 血液学检验结果的解读方法 (1) 正常值范围的理解 (2) 异常结果的分析 (3) 结果的报告和记录 5.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1)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 (2) 实验步骤的规范操作

(3) 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 通过讲授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血液学检验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2. 实验操作演示 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向学生展示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实验报告分析 结合学生实验操作与结果报告,引导学生分析结果、解读结果并提出合理的临床诊断建议。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1. 实验操作评价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程度。 2. 结果解读评价 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正确解读和临床意义的理解。 3. 综合考核 包括实验报告撰写、理论知识笔试、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重点

名词解释 1. 输血医学: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研究、开发、应用,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有效的一门学科; 2. 反应原性:是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 3. 完全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够直接凝集红细胞的抗体,又称为盐水抗体,其性质都是为IgM类抗体; 4. 不完全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在盐水介质中未表现出可见的凝集反应称为不完全抗体; 5.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抗原:通常将血小板表面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并且不存在于其他细胞和组织上的抗原称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6.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相关抗原的抗体,从而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7. 血液辐照技术:针对TA~GVHD采用的技术,有效灭杀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8. 滤器去除术:在保证血液的制剂质量前提下,,对血液制剂中供着白细胞进行有效的除清处理; 9. 成分输血: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 10. 全血:是指将人体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作任何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剂; 11. 红细胞输注: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红细胞制剂进行输血治疗,其主要目的是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组织供氧; 12. 血液保护:是指通过减少血液丢失、应用血液保护药物和人工血液等方法,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 13.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14. 输血不良反应:只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考点

髓外造血(EH)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造血组织器官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常见于骨髓纤维化),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造血功能 再障(AA)是因物理、化学、生物及某些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类白血病反应(LR)简称类白,是由于某些因素刺激机体造血组织所引起的类似白血病的血液学改变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当血红素合成发生障碍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铁的摄取增多,幼红细胞质内产生蓝色铁颗粒,颗粒在6个以上,并围绕于核周排列至少超过2/3区域时,称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MICM分型:是在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和细胞遗传学(C)及分子生物学(M)分型 WHO分型:依靠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结合临床特征来定义特定的类型 FAB分型1976年,法国、美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血细胞形态学专家制定了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可将急性髓系白血病分为M0到M7共8个亚型,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分为L1-L3共3个亚型。 造血微环境指造血器官实质四周的支架细胞组织,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抽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不当引起的多次、多部位抽不出骨髓液或只得到少量血液的现象。 柴捆细胞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白细胞中有Auer小体,呈束状交叉排列,酷似柴捆样, Auer小体:是白血病细胞中的棒状小体。瑞氏染色呈紫红或红色,由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含核糖核酸及脂类,过氧化物酶阳性暗影。这种小体出现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急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不出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一类原发性恶性疾病,特征是造血器官中广泛的某类型幼稚血细胞的异常增生,其他组织被这些细胞侵润、破坏,血液和骨髓的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异常。临床上长有贫血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红白血病:原粒细胞和幼红细胞同时异常增生,且均可出现于血中的-种急性白血病类型,定为M6型。临床表现与个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相似,骨髓中幼红细胞占一半以上,常有巨幼样变或其他形态异常; PAS染色胞质呈颗粒状阳性,有助于诊断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因子XI和XII,以脑磷脂代替血小板第3因子,在Ca 离子参与下,观察贫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时间 ph染色体:80%~90%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发现一种异常染色体,即22q-, 9q-,可出现在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中,标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是多能干细胞克隆发生突变和肿瘤转化所致 贫血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数量(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下限的一种症状 缺铁性贫血IDA是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和(或)铁吸收减少使体内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又未得到足够的补充,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由于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的! 改变,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所致的溶血性疾病

2023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查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基础知识 1.属于血液中正常有形成分旳是血小板 2.不属于临床血液学研究内容旳是淋巴细胞旳分化和发育ﻫ 3.正常人血液PH应当在7.35~7.45 4.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O) 5.血液旳重要生理功能包括:运送、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6.在必要时,成人静脉采血旳部位可选择股静脉 7.皮肤采血旳特点是耳垂采血检查成果不够恒定 8.真空采血法又称为负压采血法 10.有关细胞成分化学特性,论述对旳旳是血红蛋白为碱性9.属于酸性染料旳是伊红ﻫ 蛋白质 11.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旳过程是完毕在骨髓ﻫ12.有关红细胞生理,描述对旳旳是红细胞有互换和携带气体旳功能ﻫ 13.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为1.34ml 14.新生儿红细胞计数旳参照值(6.0~7.0)X 1012/Lﻫ15.红细胞Hayem稀释液中硫酸钠旳重要作用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 16.枸橼酸钠在枸橼酸钠稀释液中旳重要作用是抗凝和维持渗透压 18.改良牛鲍计数板两侧17.1966年被ICSH推荐旳血红蛋白检测参照措施是HiCNﻫ 支柱加盖专用盖玻片形成旳计数池高为0.10mm 20.HiN3检测旳最大吸取峰位于542nm 19.HiCN测定最大吸取峰位于540nmﻫ

21.正常状况下,外周血中旳血红蛋白重要是氧合血红蛋白 23.大红细胞是指红细胞22.瑞氏染色血涂片中,正常红细胞直径范围在6.0~9.5umﻫ 直径>10umﻫ24.有关嗜多色性红细胞论述对旳旳是胞质内尚存少许嗜碱性物质ﻫ25.血细胞比容测定ICSH确定旳参照措施是放射性核素法 27.对血细胞比容论26.温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其成果应读取红细胞柱还原红细胞层ﻫ 述对旳旳是作为MCV计算旳基础数据 29.RDW反应红细28.对红细胞平均指数论述对旳旳是MCHC旳计算单位是g/Lﻫ 30.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论述对旳旳是RDW可作为IDA 胞旳体积大小旳异质性ﻫ 31.标本中可影响RDW旳原因是红细胞碎片ﻫ32.旳筛选诊断指标医学教`育网提供ﻫ 有关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论述错误旳是经普鲁士蓝染色后可见连成线状旳网状构造 34.魏氏法检测血沉所采用旳数值汇33.ICSH推荐旳血沉检测旳原则措施为魏氏法ﻫ 报单位是mm/h 35.在机体防御和抵御病原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旳外周血中旳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36.正常状态下衰老旳中性粒细胞重要被破坏所在旳系统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ﻫ37.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出现特异性颗粒旳细胞是中幼粒细胞ﻫ 38.与白细胞无关旳是Howell-Jolly小体 39.正常生理状况下,有关白细胞变化规律旳对旳论述是上午较低,下午较高ﻫ40.正常状况下,血涂片经染色后中性粒细胞核象最多见旳是三叶核 41.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DNA旳能力,此类粒细胞应属于分裂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