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第三章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

3.第三章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

3.第三章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
3.第三章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

第三章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D50-D89)

排除:自体免疫性疾病(全身)NOS(M35.9)

起原于围生期的某些疾患(P00-P96)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O00-O99)

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B20-B24)

受伤,中毒和某些外因作用的结果(S00-T98)

肿瘤(C00-D48)

症状,体征和反常的临床和化验结果,它处没有分类的(R00-R99)

本章包含以下模块:

D50-D53:营养性贫血

D55-D59:溶血性贫血

D60-D64: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其他的贫血

D65-D69:凝血缺陷、紫癫和其他出血性疾病

D70-D77: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

D80-D89: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

本章提供的星号类目如下:

D63*:分类于他处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D77*: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

营养性贫血(D50-D53)

D50缺铁性贫血

贫血性:

.无铁性

.低色素性

D50.0继发于失血的缺铁性贫血(慢性)

出血后贫血(慢性)

排除:急性出血后贫血(D62)

胎儿失血引起的先天性贫血(P61.3)

D50.1缺铁性吞咽异常

凯利.佩特森(Kelly-Paterson)综合症

普文二氏(Plummer-Vinson)综合症

D50.8其它缺铁性贫血

D50.9未明确的缺铁性贫血

D51[[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

排除:[[维生素B12]]缺乏(E53.8)

D51.0由于内在因素缺乏导致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

贫血:.阿狄生氏(Addison)病

.贝尔曼(Biermer)病

.恶性(先天性)

先天性内在因素缺乏

D51.1由于伴有蛋白尿的维生素B12选择性吸收障碍所导致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依莫斯朗综[Imerslund(-Gr?sbeck)]合症

有巨胚红血球的遗传性贫血

D51.2运钴胺素蛋白Ⅱ缺乏症

D51.3其它的食物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

素食性贫血

D51.8其它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

D51.9未明确的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

D52叶酸缺乏性贫血

D52.0饮食叶酸缺乏性贫血

营养性巨胚红血球性贫血

D52.1药物导致的叶酸缺乏性贫血

如果必要,使用外因编码(第20章)去识别药物。

D52.8其它的叶酸缺乏性贫血

D52.9未明确的叶酸缺乏性贫血

叶酸缺乏性贫血NOS

D53其它的营养性贫血

包括:对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反应迟钝的巨幼细胞贫血

D53.0蛋白质缺乏性贫血

氨基酸缺乏性贫血

奥罗氏(Orotaciduric)贫血

排除:自毁容貌(Lesch-Nyhan)综合症(E79.1)D53.1其它的巨胚红血球性贫血NEC

巨胚红血球性贫血NOS

排除:古利尔莫(Di Guglielmo's)病(C94.0)D53.2坏血病性贫血

排除:坏血病(E54)

D53.8其它特指的营养性贫血

与下列物质缺乏相关的贫血:

.铜

.钼

.锌

排除:没有提及贫血的营养性缺乏,例如:

.铜缺乏(E61.0)

.钼缺乏(E61.5)

.锌缺乏(E60)

D53.9未明确的营养性贫血

单一的慢性贫血

排除:贫血NOS(D64.9)

溶血性贫血(D55-D59)

D55由于酶异常所致的贫血

排除:药物导致的酶缺乏性贫血(D59.2)

D55.0葡萄糖磷酸6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的贫血

豆类中毒

G6PD缺乏性贫血

D55.1由谷胱甘肽代谢其它异常引起的贫血

由以下引起的贫血:

.与磷酸己糖支路[HMP]代谢相关的酶缺乏,除G6PD外

.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遗传),Ⅰ型

D55.2由于糖酵解酶异常导致的贫血

贫血性:

.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遗传),Ⅱ型

.乙醣激酶缺乏

.丙酮酸激酶[PK]缺乏

.磷酸丙糖异构酶缺乏

D55.3由于核苷代谢异常引起的贫血

D55.8其它由于酶异常引起的贫血

D55.9未明确的由于酶异常引起的贫血

D56地中海贫血

D56.0α地中海贫血

排除:由于溶血症导致的胎儿水肿(P56.-)

D56.1β地中海贫血

古氏(Cooley's)贫血

严重的β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

.中间型

.重型

D56.2δ-β型地中海贫血

D56.3轻型地中海贫血

D56.4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增多症[HPFH]

D56.8其它地中海贫血

D56.9未明确的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伴有其它血红蛋白病)

地中海贫血(轻微的)(混合的)(伴有其它血红蛋白病)

D57镰状细胞病

排除:其它血红蛋白病(D58.-)

D57.0伴有危象的镰状细胞贫血

伴有危象的SS血红蛋白病

D57.1不伴有危象的镰状细胞贫血

镰状细胞:

.贫血NOS

.疾病NOS

.异常NOS

D57.2双杂合镰状化疾病

疾病:.血红蛋白病(SC血红素)

.血红蛋白病(SD血红素)

.血红蛋白病(SE血红素)

.镰状细胞性地中海贫血

D57.3镰状细胞特征

血红蛋白HB-S特征

杂合血红蛋白S

D57.8其它镰状细胞异常

D58其它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D58.0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

无胆色素尿的(家族性)黄疸

先天(球形红细胞)溶血性黄疸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Minkowski-Chauffard)症

D58.1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

卵形红细胞症(先天性)(遗传性)

D58.2其它血红蛋白病

异常血红蛋白NOS

先天性海恩兹小体(Heinz body)贫血

血红蛋白病:

.Hb-C病

.Hb-D病

.Hb-E病

血红蛋白病NOS

不稳定的血红蛋白溶血病

排除: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D75.0)

Hb-M病(D74.0)

遗传性胎儿血红素持续增多症[HPFH](D56.4)

高海拔红细胞增多症(D75.1)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74.-)

D58.8其它特指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裂口红细胞症

D58.9未明确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D59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D59.0药物导致的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药物D59.1其它的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体免疫性溶血病(冷型)(暖型)

慢性冷血凝素病

寒冷凝集素:

.病

.血红素尿

溶血性贫血:

.冷型(继发的)(症状的)

.暖型(继发的)(症状的)

排除:埃文斯(Evans')综合症(D69.3)

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P55.-)

发作性冷型血红蛋白尿(D59.6)

D59.2药物导致的非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导致的酶缺乏性贫血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药物D59.3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D59.4其它的非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机械性

.微细血管病变性

.中毒性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原因D59.5突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Marchiafava-Micheli]

排除:血红素尿NOS(R82.3)

D59.6由于其它外因性溶血导致的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

.由于剧烈活动

.行军

.突发性寒冷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原因排除:血红素尿NOS(R82.3)

D59.8其它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D59.9未明确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慢性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其他的贫血(D60-D64)

D60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成红细胞减少症]

包括:红血球再生障碍(后天获得)(成人)(伴有胸腺瘤)

D60.0慢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D60.1短暂性获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D60.8其它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D60.9未明确的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D61其它再生障碍性贫血

排除:粒性白血球缺乏症(D70)

D61.0体质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纯)红血球性:

.先天性

.婴儿的

.原发性

布莱克芬.戴尔蒙(Blackfan-Diamond)综合症

家族性再生不良性贫血

范可尼氏(Fanconi's)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症伴细胞畸形

D61.1药物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药物D61.2由外部因素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原因D61.3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D61.8其它特指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D61.9未明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增生减少性贫血NOS

脊髓性再生不良

全骨髓再生障碍

D62急性出血后贫血

排除:来自胎儿失血的先天性贫血(P61.3)

D63*分类在它处慢性疾病中的贫血

D63.0*肿瘤病中的贫血(C00-D48+)

D63.8*分类在它处的其它慢性疾病中的贫血

D64其它贫血

难治性贫血:

.NOS(D46.4)

.伴有胚细胞过多(D46.2)

.伴有变形(D46.3)

.伴有铁粒幼红细胞(D46.1)

.没有铁粒幼红细胞(D46.0)

D64.0遗传性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性连锁低血色素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D64.1由于疾病造成的继发性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如果必要,使用额外编码,去界定哪种疾病

D64.2由于药物和毒素造成的继发性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原因D64.3其它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NOS

.维生素B6反应性NEC

D64.4先天性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

造血障碍性贫血(先天性)

排除:布莱克芬.戴尔蒙氏(Blackfan-Diamond)综合症(D61.0)古列尔莫(Di Guglielmo's)病(C94.0)

D64.8其它特指的贫血

婴儿假性白血病

骨髓病性贫血

D64.9未明确的贫血

凝血缺陷、紫癫和其他出血性疾病(D65-D69)

D6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脱纤维蛋白综合症]

获得性的子宫内去纤维蛋白元

消耗性凝血病

扩散或弥漫型血管内凝血[DIC]

获得性溶解纤维蛋白出血

紫癜:

.溶解纤维蛋白的

.紫斑症

排除:那些(并发的):

.流产或异位或葡萄胎(O00-O07,O08.1)

.新生儿中(P60)

.怀孕,分娩和产后期(O45.0,O46.0,O67.0,O72.3)

D66遗传性因子VIII缺乏

缺乏因子VIII(伴功能缺陷)

血友病:

.NOS

.A型(甲型)

.古典型

排除:因子VIII缺乏伴血管缺陷(D68.0)

D67遗传性因子IX缺乏

圣诞病

缺乏:

.IX因子(伴功能缺陷)

.血浆成栓素成分[PTC]

B型血友病

D68其它凝血缺陷

排除:那些并发的:

.流产或异位或葡萄胎(O00-O07,O08.1)

.怀孕,分娩和产后期(O45.0,O46.0,O67.0,O72.3)D68.0范登伯氏(Von Willebrand's)病

血管型血友病

因子VIII缺乏伴血管缺陷

血管血友病

排除:毛细血管脆弱(遗传的)(D69.8)

遗传因子VIII缺乏:

NOS(D66)

伴功能性缺陷(D66)

D68.1遗传因子XI缺乏

C型血友病

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前体缺失[PTA]症

D68.2其它凝血因子的遗传性缺乏

先天性子宫内去纤维蛋白原

缺乏:

.AC球蛋白

.促凝血球蛋白原

因子缺乏:

.I[纤维蛋白原]

.II[凝血素]

.V[易分解型]

.VII[稳定型]

.X[Stuart-Prower因子]

.XII[Hageman因子]

.XII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纤维蛋白原异常(先天性)

血液凝血因子VII反常性低浓度(Hypoproconvertinaemia)

奥伦氏(Owren's)病

D68.3由循环抗凝物导致的出血性异常

长期使用抗凝血剂期间的出血

高肝素血症

下列升高:

.抗凝血酶

.抗-VIIIa

.抗-Xa

.抗-Xa

.抗-XIa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任何服用的抗凝血剂排除:长期使用抗凝血剂而没有出血的(Z92.1)

D68.4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下列因素所致的凝结因子缺乏:

.肝病

.维生素K缺乏

排除: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P53)

D68.8其它特指的凝血缺陷

使用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抑制剂

D68.9未明确的凝血缺陷

D69紫癜和其它出血性疾病

良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D89.0)

冷球蛋白血症性紫癜(D89.1)

特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D47.3)

暴发性紫癜(D6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31.1)

D69.0过敏性紫癜

紫癜:

.过敏反应的

汉诺克氏[Henoch(-Sch?nlein)]

.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出血的

.突发的

.血管性的

过敏性血管炎

D69.1血小板质量缺陷

巨大血小板(Bernard-Soulier)综合症

革兰兹曼氏(Glanzmann's)疾病

灰血小板综合症

血小板功能不全(出血的)(遗传的)

血小板病

排除:血管性血友(von Willebrand's)病(D68.0)

D69.2其它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癜:

.NOS

.老年的

.单纯性

D69.3突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尹文氏(Evans')综合症

D69.4其它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排除:血小板减少-桡骨缺失综合征(Q87.2)

短暂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P61.0)

威斯科特.奥尔德里奇(Wiskott-Aldrich)综合症(D82.0)D69.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原因D69.6未明确的血小板减少症

D69.8其它特指的出血性疾病

毛细血管脆弱(遗传性)

血管假性血友病

D69.9未明确的出血性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D70-D77)

D70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无颗粒白细胞性绞痛

婴儿遗传性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柯士文病(Kostmann's)

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

.NOS

.先天的

.循环的

.药物导致的

.周期性的

.脾的(原发)

.中毒性

粒细胞缺乏性脾(肿)大

如果是药物所致,必要时使用附加的外因编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药物。

排除:短暂的新生儿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P61.5)

D71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

细胞膜综合受体[CR3]缺陷

慢性儿童期肉芽肿病

先天性细胞噬菌功能障碍

加重型脓毒性肉芽肿病

D72白细胞的其它异常

排除:嗜碱细胞增多症(D75.8)

免疫障碍(D80-D89)

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D70)

前白血病(preleukaemia)(综合症)(D46.9)

D72.0遗传性白细胞异常

异常(粒性)(粒细胞性)或综合症:

.阿尔达(Alder)

.梅.海格宁(血小板减少症)(May-Hegglin)

.裵尔杰异常(Pelger-Hu?t)

遗传性:

.白细胞的: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症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减少症

.白细胞黑变病

排除:车德.史汀保.西格氏[Chediak(-Steinbrinck)-Higashi]综合症(E70.3)D72.1嗜曙红细胞过多

嗜曙红细胞过多:

.过敏性

.遗传性

D72.8白细胞的其它特指异常

白血病血象反应:

.淋巴细胞的

.单核细胞的

.髓细胞的

白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增多症(症状的)

淋巴球减少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的)

浆细胞增多症

D72.9未明确的白细胞异常

D73脾脏疾病

D73.0脾机能减退

手术后无脾

脾萎缩

排除:无脾(先天性)(Q89.0)

D73.1脾机能亢进

排除:脾肿大:

.NOS(R16.1)

.先天的(Q89.0)

D73.2慢性充血性脾肿大

D73.3脾脓肿

D73.4脾囊肿

D73.5脾梗塞

非外伤性脾破裂

脾扭曲

排除:外伤性脾破裂(S36.0)

D73.8其它脾疾病

脾纤维化NOS

脾周炎

脾炎NOS

D73.9未明确的脾脏病

D74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D74.0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先天性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

血红蛋白-M病[HB-M]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D74.8其它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伴有硫血红蛋白)

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如果必要,用额外的外因编码(见第20章),去界定相关的原因

D74.9未明确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D75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它疾病

排除:淋巴结扩大(R59.-)

高丙种球蛋白血症NOS(D89.2)

淋巴腺炎:

.NOS(I88.9)

.急性的(L04.-)

.慢性的(I88.1)

.肠系膜的(急性的)(慢性的)(I88.0)

D75.0家族性红血球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

.良性的

.家族的

排除:

遗传性卵形红细胞症(D58.1)

D75.1继发性红血球增多症

红血球增多症NOS

红血球增多症:

.获得性的

.由于以下:

.促红细胞生成素

.由于血浆容积下降

.高海拔

.压力

.情绪

.血氧不足的

.肾源性的

.相关的

排除:红血球增多症:

.新生儿(P61.1)

.真性红血球增多症(D45)

D75.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排除: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D47.3)

D75.8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它特指的疾病

嗜碱细胞增多症

D75.9未明确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D76某些涉及到淋巴网状内皮细胞组织和网状组织细胞系统的疾病排除:勒雪(Letterer-Siwe)病(C96.0)

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C96.1)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或网状细胞过多症:

.髓质组织细胞(C96.1)

.白血性网状内皮细胞病变(C91.4)

.脂肪黑色素性网状细胞增多症(I89.8)

.恶性的(C85.7)

.非脂的(C96.0)

D76.0朗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增生症NEC

嗜曙红细胞肉芽肿

汉.许克(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X(慢性)

D76.1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家族性噬血性网状细胞过多症

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症,除外朗格汉斯细胞NOS

D76.2与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如果必要,使用额外编码,去界定传染媒介或疾病

D76.3其它的组织细胞增多症

网状组织细胞瘤(巨细胞)

伴有大块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

黄色肉芽肿

D77*分类在它处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它疾病

在血吸虫病中的脾纤维化[裂体吸虫病,血吸虫病](B65.-+)

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D80-D89)

D80伴有主要抗体缺陷的免疫缺陷

D80.0遗传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隐性遗传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瑞士型)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布鲁顿氏(Bruton)症](伴生长激素缺乏)

D80.1非家族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伴有免疫球蛋白生成B淋巴细胞(immunoglobulin-bearing B-lymphocytes)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常见变异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CVAgamma)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NOS

D80.2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IGA]

D80.3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乏[IgG]

D80.4选择性免疫球蛋白M缺乏[IGM]

D80.5免疫缺陷伴免疫球蛋白M增加[IGM]

D80.6抗体缺乏伴免疫球蛋白基本正常或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D80.7幼年短暂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D80.8其它主要伴有抗体缺陷的免疫缺陷

k[Kappa]抗体轻链缺乏

D80.9未明确的主要伴有抗体缺陷的免疫缺陷

D81联合免疫缺陷

排除:隐性常染色体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瑞士型)(D80.0)

D81.0伴有网状组织发育不全的严重的组合免疫缺陷[SCID]

D81.1伴有T、B细胞数量低下的严重组合免疫缺陷[SCID]

D81.2伴有B细胞数量低下或正常的严重组合免疫缺陷[SCID]

D81.3腺甙脱氨酶缺乏症[ADA]

D81.4内杰罗夫氏(Nezelof's)综合症

D81.5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乏症

D81.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类(MHC-1)缺乏症

裸淋巴细胞综合症

D81.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2类(MHC-2)缺乏症

D81.8其它组合免疫缺陷

维生素H(生物素)依赖型碳酸酵素缺乏症

D81.9未明确的组合免疫缺陷

严重组合免疫缺陷障碍[SCID]NOS

D82与其它主要缺陷相关的免疫缺陷

排除:毛细管扩张共济失调[路易巴(Louis-Bar)综合症](G11.3)

D82.0威奥(Wiskott-Aldrich)综合症

伴有湿疹和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

D82.1狄乔治氏(Di George's)综合症

咽囊综合症

胸腺:

.淋巴组织发育不全

.伴有免疫缺陷的发育不良或器官发育不全

D82.2伴有短肢身材的免疫缺陷病

D82.3伴随遗传性对EB病毒反应缺陷的免疫缺陷

X连锁的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病

D82.4高[IGE]综合症(高免疫球蛋白)

D82.8与其它特指的主要缺陷有关的免疫缺陷

D82.9未明确的关系到主要缺陷的免疫缺陷

D83普通易变型免疫缺陷

D83.0主要伴随B细胞数量、功能异常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D83.1主要伴随T细胞免疫调节异常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D83.2伴随B或T细胞自身抗体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

D83.8其它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

D83.9未明确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

D84其它免疫缺陷

D84.0淋巴细胞功能抗原-1[LFA-1]缺陷症

D84.1补体系统缺陷症

C1酯酶抑制因子缺乏症[C1-INH]

D84.8其它特指的免疫缺陷症

D84.9未明确的免疫缺陷

D86结节病

D86.0肺肉状瘤病

D86.1淋巴结肉状瘤病

D86.2肺肉状瘤病伴有淋巴结肉状瘤

D86.3皮肤肉状瘤病

D86.8其它和组合部位的肉状瘤病

肉状瘤性虹膜睫状体炎+(H22.1*)

多发性颅神经瘫痪性肉状瘤病+(G53.2*)

肉状的:

.关节病+(M14.8*)

.心肌炎+(I41.8*)

.肌炎+(M63.3*)

.眼色素层腮腺炎[黑福特病(Heerfordt)]

D86.9未明确的肉状瘤

D87其它涉及到免疫机能的疾病NEC

排除:血球蛋白过多NOS(R77.1)

单克隆球蛋白病变(D47.2)

移植失败和排斥反应(T86.-)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有无黄疸、血红蛋白尿。 2、有无贫血、皮肤黏膜出血,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 3、有无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 4、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4、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7、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8、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

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9、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止血。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少量鼻出血可用干棉球或 1:1000 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棉片贴敷牙龈。牙龈出血时易引起口臭,使患者食欲或心情受影响,可用 1%过氧化氢液体漱口。 10、心理护理:加强沟通,减少焦虑及恐惧。三、健康指导要点 出血的预防: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保持鼻腔湿润,勿用力擤鼻,避免用手枢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和用力排便。四、注意事项 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擦浴。沐浴时水温不可过高和用力擦拭皮肤。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1、免疫力异常检查什么 1.1、血常规(侧重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消化系统检测(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风湿检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链O)+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核杆菌测定+甲肝、乙肝抗体检查+微量元素检测+体内激素检测+高发肿瘤标志物检测+梅毒艾滋病毒检测。 1.2、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影响胃酸分泌,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异常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 1.3、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判断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监测体内免疫调节机制是否运作正常。 1.4、体内激素检测:判断体内激素水平是否正常,检测内分泌状况。 1.5、微量元素检测:检测铜、铅、镉、钙、镁、铁、锌七种微量元素在体内的水平,判断近期营养情况。 1.6、超声检测:检测肝、胆、心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罹患器质性疾病的风险。 2、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2.1、心理紧张。不安、焦急等心理劳累会给植物性神经造成不良影响,而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积劳造成的疾病往往是很难治愈的。 2.2、肉体劳累。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会跟心理紧张一样加重植物性神经的负担,而且也会给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2.3、消极悲观。过于消极悲观的性格会造成免疫力降低,所以保持心情舒畅很关键。 2.4、饮食失衡。饮食混乱、进食时间不规律、挑食等都会使提供人体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不足。 2.5、运动不足。运动不足导致体力下降,体力跟不上就难以抵抗劳累,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3、免疫力异常的表现 3.1、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皮肤易过敏等,可能是免疫力过高的变现。 3.2、爱长口疮,体内微量元素不足,免疫力失常引起。 3.3、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呼吸道最能体现免疫力的强弱。 3.4、感冒不断。不管是受凉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都与免疫力差,容易被病毒入侵有关。 3.5、容易累。同样的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但你总是疲惫、提不起精神,但又没有实质性的疾病。 免疫力异常怎么调理 1、改善体内生态环境。用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来已久。研究表明: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负责人体免疫的淋巴细胞分裂繁殖,同时还能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去“吃”掉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在内的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产生多种抗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2、补充维生素。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扰素及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单选题 1.不属于诊断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外周血涂片分类 B.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C.细胞免疫分型 D.谷草转氨酶测定 E.染色体分析 (标答:D) 2.某男,75岁,因发热伴乏力3天就诊,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3.1×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68×109/L,涂片分类见原始细胞39%,诊断最可能为: A.类白反应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标答:C)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标答:D) 4.确诊急性白血病的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胸骨压痛 D.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E.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标答:E) 5.目前根治白血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是: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介入治疗 D.全身放疗+强烈化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标答:E) 6.急性白血病并发的严重贫血,最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铁剂和叶酸 B.肌注维生素B12 C.输注红细胞悬液 D.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刺激造血

E.化疗 (标答:C) 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反应的主要鉴别要点是:A.有无高热 B.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否>100×109/L C.外周血涂片是否见到中、晚幼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有无粗大颗粒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的高低 (标答:E) 多选题 1.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的因素是: A.含苯油漆 B.工业胶水 C.化疗药物 D.化学染发剂 E.氯霉素 (标答:A,B,C,D,E) 2.急性白血病并发出血的原因有: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卢建

总字数:19,361 图:5 表:0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一、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 二、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第三节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 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肿瘤 三、心肌肥厚和心衰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或cell signaling system)由能接收信号的特定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其作用的靶蛋白所组成。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作用,它们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引起特定疾病的发生;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以局限于单一成分(如特定受体)或某一环节,亦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环节甚至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调节信号转导的网络失衡。对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作用靶点。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信号转导过程包括细胞对信号的接受,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和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其靶蛋白的表达或活性/功能的调节,如导致如离子通道的开闭、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反应以及基因表达改变等,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的信号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物理信号包括射线、紫外线、光信号、电信号、机械信号(摩擦力、压力、牵张力以及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所产生的切应力等)以及细胞的冷热刺激等。已证明物理信号能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但是与化学信号相比,目前多数物理信号是如何被细胞接受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尚不清楚。 化学信号又被称为配体(ligand),它们包括:①可溶性的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局部化学介质如前列腺素、细胞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2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A1 1、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是哪种类型 A、紫癜型 B、腹型 C、关节型 D、肾型 E、混合型 2、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 A、幼儿 B、儿童 C、育龄期女性 D、壮年男性 E、老年人 3、下列药物禁用于ITP病人的是 A、强的松(泼尼松) B、阿莫西林 C、红霉素 D、阿司匹林 E、地西泮 4、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儿童多见 B、常有发热 C、皮肤黏膜出血 D、便血、尿血 E、关节痛 5、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哪项治疗最佳 A、肌注维生素B12 B、口服铁剂治疗 C、输血治疗 D、激素治疗 E、丙酸睾酮治疗 6、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常提示 A、颅内出血 B、败血症 C、上消化道出血 D、脑膜白血病 E、脑栓塞 7、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突出表现为

C、出血与感染 D、骨髓增生减低 E、食欲减退 8、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会出现 A、进行性贫血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出血 D、全血细胞减少 E、感染 9、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 A、补充铁剂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少量输血 E、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10、输入贮存过久的库存血时,易引起 A、高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钠血症 11、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部分患者可做脾切除 B、感染时用氯霉素 C、输新鲜血 D、做骨髓移植 E、注射丙酸睾酮 12、治疗急性白血病时要保护静脉的原因是 A、避免败血症 B、避免出血 C、有利于长期静脉注射 D、避免静脉炎 E、防止血管充盈不佳 13、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体征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皮肤皱缩 B、毛发干枯 C、出血 D、舌痛 E、口腔炎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服用某些药物后,红细胞表面抗原性发生变化,产生抗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特点:(1)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3)红细胞寿命缩短。(4)AIHA多见于中年女性。(5)继发性者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6)引起AIHA的药物有青霉素、奎尼丁、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甲基多巴等。抗红细胞抗体可分为三类:①温抗体,为IgG型,37°C可与RBC结合,不聚集RBC.②冷凝集素,为IgG 型,低温时与RBC结合使其凝集,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③DonathLaidsteiner抗体,为IgG 型,低温时与两种补体成分结合,温度升高至37°C时,激活补体链,导致溶血,引起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PCH继发于梅毒或病毒感染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多见于儿童或年轻患者。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紫癜,血小板↓,骨髓中巨核细胞可增多,女性多发,发病率1/lOO00,患者有抗血小板抗体,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三、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该抗体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使之内化并降解,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引起骨骼肌运动无力。四、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体内可检到抗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由于肺泡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故肺、肾同时发病。青年男性多见,反复咯血、血尿、蛋白尿,最后发展为肾衰。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肾损害、心血管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脉管炎)、胸膜炎、精神症状、胃肠症状、贫血等;疾病常呈渐进性,较难缓解。免疫学检查可见IgG、IgA和IgM增高,尤以IgG显著;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系列)和免疫复合物,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抗dsDNA和抗Sm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志。SLE的实验诊断:(1)抗核抗体1)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该法以小鼠肝细胞、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株)、Hela细胞(官颈癌细胞株)或小鼠腹水癌细胞等作为抗原片,以Hep-2细胞抗原片敏感性较高。2)抗DNA 抗体:分为天然(双链)DNA(ds-DNA)和变性(单链)DNA(ss-DNA)抗体。Ds-DNA抗体的测定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以短膜虫或马疫锥虫为抗原)、间接酶标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补体结合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以抗人C3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DNA为抗原)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即Farr法)等多种方法。前四种方法检测到的都是低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或敏感性低,或检测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Farr 法检测dsDNA抗体的特异性最高,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抗ds-DNA抗体的标准方法。当抗ds-DNA抗体结合率>20%时对诊断SLE有意义。3)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目前抗ENA抗体的检测方法有双向免疫扩散或对流免疫电泳和免疫印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以重组抗原为底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4)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2)抗组蛋白抗体。(3)抗核糖体抗体。(4)抗Ku抗体。(5)皮肤狼疮带试验。与SLE病情判断有关的免疫学检测包括:1)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SLE活动时血沉增快,CRP改变不明显。2)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冷球蛋白冷凝集素等。3)血清补体,包括总补体(CH50)和Cl、C3、C4、C2及C9. 4)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聚乙二醇(PEG)沉淀法。5)类风湿因子。6)细胞免疫功能。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特征是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多发性损害,部分病例可有心、肺及血管受累。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清及滑膜液中出现类风湿因子,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升高。其他自身抗体也可出现:例如,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抗核周因子

内科学整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机体红细胞总量减少,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按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度(Hb>90g/L),中度(Hb 60~90g/L),重度(Hb 30~60g/L)和极重度(Hb<30g/L)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MCHC)进行分类 类型举例 大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肝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急性失血、溶贫、骨髓病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缺铁、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部分) 缺铁性贫血IDA 因体内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育龄和妊娠妇女发病率最高。 铁的吸收:Fe3+(肠腔)→Fe2+(肠细胞)→Fe2+(出细胞)→Fe3+(血浆)+运铁蛋白→Fe3+(幼红细胞)→Fe2+(血红素)/Fe3+(铁蛋白) 铁的分布: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储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运铁蛋白 临表:①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耳鸣眼花,体能↓等 ②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指甲变薄脆,呈扁平甲、反甲或匙状甲,舌炎等 ③各系统表现:心悸气短;食欲↓腹泻便秘胃炎等;异食癖为特殊表现 MCV<80fl,MCH<26pg,MCHC<32%),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白细胞正常;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略 ②骨髓象:红系造血轻中度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外形不规则。成熟红细胞同外周血。细胞内外铁↓ ③生化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Hb比例↑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八章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一节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称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 免疫缺陷病按机体免疫系统是否发育成熟分为原发性( 或先天性) 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 和继发性( 或获得性) 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遗传缺陷或发育异常,导致免疫细胞和/ 或免疫分子的数量减少、功能异常而引起的永久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感染、衰老、肿瘤和药物等原因抑制了机体成熟的免疫系统的功能表达所致。临床上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远较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见。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①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持续的反复感染。一般体液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补体缺陷者易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而细胞免疫缺陷者易发生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原虫等细胞内感染。②易发生恶性肿瘤。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300 倍。③易并发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患者并发自身免疫病的概率可高达14% ,以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多见。④遗传倾向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有遗传倾向,其中1/3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5 为X 性联隐性遗传。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种罕见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其中,体液免疫缺陷约占50% ,联合免疫缺陷约占20% ,细胞免疫缺陷约占18% ,吞噬细胞缺陷约占10% ,补体缺陷约占2%( 表9-1) 。 表9-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

人类一旦患上吞噬免疫功能的疾病,人体的麻烦可就多的去了,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感冒、肺炎、肺结核、肝炎、肾炎、脑炎、糜烂、溃疡、肿瘤、癌症等各种感染性疾病乘虚而入,不易治愈,称为危机并发症。 吞噬免疫功能的疾病,选择性地破坏细胞、吞噬细胞。使抗癌细胞的防御机能大大减弱,导致癌细胞活跃、聚集。患者平均要少活十多年,让人毛孔悚然。 这种要命的疾病都是突然爆发的,等到患者有感觉时,疾病就已经发作了,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通常人们谈到艾滋病就吓的哆嗦,艾滋病就是免疫功能缺失症。只要告诉谁谁患上了艾滋病,这个谁,很快就见了阎王。因为人类无法治愈艾滋病,患上就会死去,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胆子小的患者死的更快。 人类中还有一种免疫功能受损,叫沉默的杀手疾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堆积过多的疾病,称作“高血糖”,与高血压、高血脂一同称为“三高”。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患病率较高,这种病主要是遗传因素,DNA记忆父母的疾病,这种病本身不会致人死地,就怕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遍全身的疾病,神仙也难以治好。 患上沉默的杀手疾病,应严格控制血糖,处理各种心血管问题。 用药时应注意有否影响糖、脂肪、钾、钙、钠等代谢。 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能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是双刃剑。免疫力过高,人体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敏”。 所有物质都可成为变应原,比如尘埃、花粉、药物或食物,它们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块、变应性结膜炎、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对身体内部自己的组织细胞产生反应,患上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一.发病机制 (一)、自身抗原的形成 一) 隐蔽抗原的释放 隐蔽抗原(sequestered antigen)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抗原成分。正常情况下,终身不与免疫系统接触,机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抗原成分无免疫耐受性。在手术、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隐蔽抗原释放,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便能诱导相应的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二)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物理因素(如冷、热、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如药物)可影响自身细胞抗原的性质,诱导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三) 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 感染是诱发自身免疫的重要因素。许多病原微生物具有与宿主正常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相似的抗原表位,宿主针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免疫效应产物能与被模拟的宿主自身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引起炎症和组织破坏,导致自身免疫病。 四) 表位扩展(epitope spreading) 正常情况下,自身抗原的隐蔽表位并不暴露或水平极低,故针对它的T细胞克隆可能逃逸胸腺的阴性选择,使人体成熟T细胞库中存在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发生的过程中,APC摄取组织损伤的碎片,并可能将自身抗原的隐蔽表位提呈给机体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此现象称表位扩展。随着疾病的进程,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扩大所识别自身抗原的表位的范围,因而使自身抗原不断受到新的免疫攻击,使疾病迁延不愈并不断加重。 (二)、免疫细胞和免疫调节异常 一) 多克隆刺激剂的旁路活化 在有些情况下,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由于T淋巴细胞对这些自身抗原处于耐受状态所致,B细胞仍然保持着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性。多克隆刺激剂(如EB病毒、细菌内毒素)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TSST一1、肠毒素SEA 等)可直接激活处于耐受状态的T细胞,辅助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活化产生自身抗体,引发自身免疫病。 二) Th1和Th2细胞的功能失衡 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组织损伤等因素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影响Th0细胞向Th1或Th2细胞分化。Th1和Th2细胞比例失调和功能失衡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Th1细胞功能亢进可促进某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Th2细胞的功能过高,可促进抗体介导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三) MHC-II类抗原表达异常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组织细胞仅表达MHC-I类抗原,而不表达MHC-1I类抗原。在某些因素(如IFN-γ)作用下,组织细胞表面可异常表达MHC-Ⅱ类抗原,从而可能将自身抗原提呈给Th细胞,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 四)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逃避“克隆丢失”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在胸腺(或骨髓)内的分化成熟过程中,通过识别基质细胞所提呈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而发生凋亡,此即阴性选择。由于胸腺(或骨髓)功能障碍或微环境发生改变,某些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可能逃避阴性选择,该克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51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四肢、皮肤及口腔黏膜有无瘀点和瘀斑。 2.观察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 3.观察有无关节变形、活动障碍。 4.观察有无胸骨压痛、牙龈肿胀、眼球突出等症状。 5.观察血象改变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 6.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内科疾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按医嘱贫血严重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3.贫血的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时给予吸氧。 4.感染的护理 (1)高热病人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禁用酒精擦浴。降温过程中病人出汗多,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2)注意保护性隔离,病室内予以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鼓励并指导病人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进餐前后和睡前给予0.5%甲硝唑和2.5%碳酸氢钠交替漱口。对牙龈出血的病人,口腔护理每日3次。对口腔溃疡的病人用1%的碘甘油或锡类散、甲紫(龙胆紫)涂敷。有真菌感染时,可用2.5%制霉素甘油,饭后涂敷,每日3次。 (4)注意肛门、外阴部卫生,便后及每晚用0.05%氯已定碘(洗必泰)坐浴,以防肛周脓肿。 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肌内注射局部须注意加压止血,鼻咽部出血严重者,及时给予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涂擦或给予薄荷油滴鼻,每日4次。 6.化疗的护理接受化疗者,注意保护血管,腐蚀性药物不得溢于皮下,并鼓励病人每日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 【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性。适当、规律的运动,劳逸结合。 2.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定期到门诊复查,定期遵医嘱巩固化疗。 贫血 【观察要点】 1.观察组织缺氧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黏膜苍白,全身肌无力、低热、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三、四、五章贫血 A1型题:(1-53题) 1.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D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2.根据国内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B A.成年男生低于130g/L B.成年女性低于110g/L C.妊娠期低于105g/L D.哺乳期低于115g/L E.初生儿至3个月低于150g/L 3.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贫血可分为C A.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 D.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 4.按贫血的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错误A 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造血原料缺乏-巨幼细胞贫血 5.关于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下列哪项错误A A.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 B.心脏扩大,脉压加大 C.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 D.ST段压低,T波倒置 E.多尿 6.正常人消化道内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B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 C.空肠 D.回肠 E.回盲部 7.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E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 C.耳轮皮肤及口腔黏膜 D.颈部皮肤及舌面 E.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 9.缺铁性贫血哪项正确:B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0.诊断缺铁性贫血时估计骨髓铁贮存状态的一种敏感的方法是:E A.红细胞形态 B.MCV、MCH、MCHC C.血清铁及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 D.血清铁蛋白测定 E、骨髓铁染色。 11下列哪一项实验检查结果对确定缺铁性 贫血的诊断意义最大?D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型 D、骨髓贮存铁缺乏 E.网织红细胞降低 12.下列哪种疾病骨髓普鲁士兰染色检查可 见细胞外铁减少C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3.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的是:C A.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血清铁水平恢复正常 C.补足贮存铁 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E.空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恢复正常 14.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D A.摄入量不足 B.机体需要量大 C.肝脏储存障碍 D.慢性失血 E.吸收不良 16.体内缺铁初期即潜伏前期的最早,最可靠 诊断依据是:D A.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象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血清铁减低 D.骨髓贮存铁减少或缺失 E.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16.缺铁性贫血发病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E A.血清铁降低 B.转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骨髓贮存铁减少 17.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E 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 B.低血清铁→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低血清铁 D.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贫血 18.重度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是:B 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以上全部是 19.缺铁性贫血的最可靠诊断依据是:E A.小细胞性贫血 B.增生性贫血 C.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低血清铁 E.低血清铁伴骨髓贮存铁极少或缺乏 20.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最可靠的是:E A.MCV,MCHC B.血清铁 C.总铁结合力 D.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 E.骨髓含铁血黄素染色 22.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A A.治疗病因 B.输血 C.口服铁剂 D.肌注铁剂 E.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23.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其疗效指标最早 出现的是:E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数上升 C.红细胞体积上升 D.红细胞直径增大 E.网织红细胞上升 24.关于巨幼细胞贫血,下列哪项不正确D A.是叶酸,Vit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 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可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麻木, 共济失调 C.除贫血外粒细胞巨变且分叶过多 D.全身各系统增殖较多的细胞也会发生病 变 E.病因主要是食物营养不够和吸收不良 25.关于叶酸代谢,下列哪项正确E* A.正常人体仅少量合成叶酸,多有食物获得 B.叶酸属B族维生素,性质较稳定,过渡煮沸 可能分解,破坏. C.叶酸在小肠上段肠腔或肠壁绒毛细胞内 分解,大部分经肠肝循环入血 D.叶酸广泛分布体内,肾脏是排泄叶酸的重 要场所 E.叶酸主要从胆汁分泌,尿中排泄. 26.关于VitB12代谢,下列那项是不正确的 E* A.肠道杆菌可合成VitB12 B.体内代谢所需B12主要由食物提供 C.IF_B12复合物不受胃肠道分泌液破坏,经 门静脉入肝 D.B12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与转钴胺Ⅱ结合 E.体内B12主要储存于肾脏 27.关于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血液学中哪项 是不正确的C A.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可见巨杆状核粒 细胞. B.可有反复感染和出血 C.少数可有肝,脾肿大 D.重者全血细胞减少 E.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28.巨幼细胞贫血的非血液学表现哪项是不 正确的A A.一般无缺铁表现 B.口炎,舌炎,“镜面舌”,“牛肉舌” C.末梢 神经炎,共济失调 D.精神失常 E.锥体束症阳性,视力下降 29.巨幼细胞贫血属于:C 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正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正常色素贫血 E.以上都不是 30.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C A.全血细胞减少,有出血或感染表现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骨髓增生不良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过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致敏原的概念、种类。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疾病的类型。 (3)艾滋病的全称、英文缩写及艾滋病病毒的名称、英文缩写。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致病原因。 (5)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2.能力方面: (1)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运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2)通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触动学生善待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着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题,且安排了调查活动,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前两节的抽象知识中激发和调动起来,使学生体会生物科学与现代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本章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更好地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 2、教学重点: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但过敏反应涉及到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本案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法,客观地、科学地介绍这一过程,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分析、综合等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落实本节课的能力、情感目标。 (2)艾滋病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案采用《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图片,使学生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再精心设疑,指导学生正论、反辩,多向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难点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命周期。此过程涉及到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案以边播放动画边总结的形式,加强直观性,降低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情分析: 1、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各媒体经常报导艾滋病的疫情情况、预防措施及最新科技动态,因此学生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初中的自然科学已学过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容易地总结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3、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在高中的生物中学到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免疫机制等方面。 四、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是学生较熟悉的,如过敏反应、艾滋病等,有些则感到陌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等,教材中只是对相关内容作了

第七章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七章细胞信号传导与疾病 一、A型题 1.甲状腺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下列何型甲状腺素受体突变所致? A.α型D.α型和β型 B.β型E.α型和γ型 C.γ型 [答案] B [题解] 突变的β型甲状腺素受体基因编码的甲状腺素受体不能与T3结合,使外周组织对甲状腺素呈抵抗。 2.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是由于存在下列何种异常? A.乙酰胆碱过少C.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存在 B.乙酰胆碱过多D.乙酰胆碱受体过少 E.乙酰胆碱受体过多 [答案] C [题解]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在抗乙酰胆碱(n-Ach)受体的抗体,通过干扰Ach与其受体结合,使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Ach不能与运动终板上n-Ach受体结合,干扰兴奋由神经传递到肌肉而影响肌肉收缩。 3.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膜上出现 A.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下调D.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 B.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E.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下调 C.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下调 [答案] C [题解]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上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数目减少可降至正常时的50%以下。4.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对下列何种蛋白的激活作用减弱? A.p85 D.IRS-1 B.p110 E.IRS-2 C.pI3K [答案] C [题解]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胰岛素上游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在II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对PI3K活性的刺激作用明显降低。 5.恶性肿瘤时下列何种蛋白激酶活性异常升高? A.丝氨酸蛋白激酶D.磷脂酰肌醇激酶 B.苏氨酸蛋白激酶E.蛋白激酶C C.酪氨酸蛋白激酶 [答案] C [题解] 恶性肿瘤时,不少癌基因产物具有较高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催化下游传导信号内分子酪氨酸磷酸化,促进细胞异常增殖。 6.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是 A. 腺垂体合成和分泌ADH减少 B.肾髓质病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降低 C.基因突变使ADH受体减少 D.基因突变使介导ADH信号的Gs减少

教学大纲 血液系统疾病

前言 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血液学近年来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对整个医学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学科。通过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认识,熟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由于人体机能学已经详细介绍了血液生化、血液病理、血液病理生理知识,因此本课程首先介绍人体机能学未涉及的血液药理学知识,为后期疾病药物治疗奠定相关基础知识;然后介绍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为后期疾病诊断奠定相关临床技能知识;最后详细讲解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习课并进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本课程共包括42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参考书目 1. 葛均波等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年3月出版。 2. 邓家栋等主编,<<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7月1日出版。 3. 张之南等主编<<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1年9月1日出版。 4. 陈竺,陈赛筠主译。<< 威廉姆斯血液学>>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2学时)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目的和要求: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概况,治疗现状及展望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章贫血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概念,贫血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几种分类方法及贫血的发病机理。 三、了解贫血的诊断步骤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重点与难点] 贫血的分类,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是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时数] (1.0) [教学内容] (五号宋体) [概述] 贫血的概念。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影响血红蛋白值的各种因素。 三、贫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诊断贫血的重点是寻找贫血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二、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三、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四、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1、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的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该类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的意义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的检查 [治疗] 一、对症治疗 二、对因治疗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典型的膜受体 ( ) A.乙酰胆碱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受体 C.胰岛素受体 D.γ干扰素受体 E.糖皮质激素受体 2.介导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受体属于 ( ) A.离子通道受体 B.G蛋白偶联受体 C.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D.核受体 E.细胞粘附受体 3.核受体本质是配体激活的 ( ) A.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B.酪氨酸蛋白激酶 C.离子通道受体 D.转录因子 E.效应器 4.信号转导系统对靶蛋白调节的最重要方式是通过 ( ) A.DNA的甲基化 B.蛋白质的糖基化 C.DNA的乙酰化 D.蛋白质可逆的磷酸化 E.蛋白质的磷酸化 5.激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 ( ) A.激素合成减少 B.激素降解过多 C.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降低 D.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过高 E.以上都不是 6.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主要信号转导异常是 ( ) 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 C.Gs含量减少 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刺激性抗体的作用 E.TSH受体阻断性抗体的作用 7.霍乱毒素对G蛋白的作用是 ( ) A.促进Gs与受体结合 B.刺激Gs生成 C.使Gs的GTP酶活性增高

D.使Gs的GTP酶活性抑制或丧失 E.抑制Gi与受体结合 8.下列哪项不是激活NF- KB的因素 ( ) A.TNF B.病毒 C.糖皮质激素 D.活性氧 E.内毒素 9.肿瘤中小G蛋白Ras最常见的突变可导致 ( ) A.Ras的表达减少 B.Ras的失活 C.Ras与GDP解离障碍 D.Ras自身的GTP酶活性降低 E.Ras激活ERK通路的能力降低 10.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 ) A.腺垂体合成和分泌ADH减少 B.肾髓质病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降低 C.基因突变使ADH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障碍 D.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含量减少 E.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水通道增多 11.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有 ( ) A.生长因子分泌过多 B.生长因子受体过度激活 C.Ras持续激活 D.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减弱 E.以上都是 12.死亡受体(如I型TNFa受体)介导细胞凋亡主要通过激活 ( ) A.蛋白激酶A(PKA) B.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蛋白激酶C(PKC) D.NF-kB E.caspases 二、问答题 1.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生理作用及异常的病理意义。 2.试述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3.何谓自身免疫性受体病,举例说明受体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作用。 4.试述激素抵抗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5.信号转导障碍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6.简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 7.试从激素、受体以及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靶蛋白这几个不同层次阐述尿崩症的发生机制。 8.简述受体调节的类型和生理病理意义。 9.试述信号转导改变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发生中的作 用。 10.以LPS的信号转导为例,简述信号转导与炎症启动和放大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