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版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最新版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最新版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最新版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贫血】

贫血常见原因为红细胞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出血。轻度贫血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贫血患者常出现头晕、耳鸣、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悸、气短等。贫血若为逐渐发生,机体能逐渐适应低氧状态,虽然贫血严重,但患者自觉症状可以相对减轻,生活仍然可以自理。贫血发生迅速,患者会表现极度乏力、生活自理困难。

1.护理评估

(1)病史

1)询问患者贫血发生早期表现: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喘、心悸等表现的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和缓解因素。

2)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如有无失血性疾病,消化性溃疡、痔疮、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接触史;有无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评估患者饮食习惯:有无偏食、素食、厌食和食欲下降;有无不良的烹调习惯,如炒菜过熟等。

4)评估患者的治疗经过:做过哪些检查,是否确诊;进行了哪些治疗,疗效如何,有无副作用;有无特殊用药史;有无使贫血加重或缓解的方式。

5)评估贫血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有无生活自理缺陷,程度如何,能否正常工作。

6)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如程度轻,患者及家属易产生对疾病不够重视的心理反应;如程度重,又不易根治的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患者及家属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心理;评估家庭主要成员及亲朋好友对疾病的认识、对患者的态度;询问家庭经济状况、经济来源如何,有无医疗保险等。

(2)身体评估

1)评估时需注意光线不能太暗或太强,观察皮肤黏膜选择眼睑、口唇、甲床、手指末端的掌面等血管充盈部位。

2)注意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有无杂音,有无心衰表现;有无不同类型贫血的特殊体征和原发病的体征,如反甲,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3)实验室及其它检查:通过血红蛋白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图片、骨髓检查等了解贫血的程度、性质。

2.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机体组织缺氧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严重贫血可能发生晕倒有关。

(3)恐惧与贫血程度逐渐加重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的饮食如烹调知识。

3. 护理目标

(1)患者在帮助下可以进行活动,活动后不感到疲劳。

(2)患者不发生受伤情况。

(3)患者增强战神疾病的信心,减轻对疾病产生的恐惧心理。

(4)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饮食烹调方法。

4. 护理措施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轻度贫血应适当休息,可做轻体力劳动,中、重度贫血者应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严重者卧床休息;控制活动方式、活动强度,当脉搏超过100次/分,应停止活动;妥善安排各种护理及治疗时间,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2)饮食调整:改善饮食习惯、不良烹饪习惯。缺铁性贫血应重视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改变用铁锅炒菜等;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属于特定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贫血,遵医嘱服用特定营养药物。

(3)吸氧:根据需要吸氧,氧流量根据病情需要调节适当。

(4)输血:严重贫血者,根据病情必要时遵医嘱进行红细胞成分输血。

(5)严格无菌操作:严格做好各种清洁及消毒工作。

(6)陪伴患者:病情需要时,陪伴患者,防止受伤、减轻心理恐惧。

(7)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症状是否缓解,观察化验指标是否好转,判断治疗护理效果。

5. 护理评价

(1)患者在帮助下能否进行活动;运动、休息安排是否合理,活动后是否感到疲劳。

(2)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摔倒受伤;患者是否单独外出行动。

(3)患者自述恐惧程度是否逐渐减轻。

(4)患者及家属是否掌握正确的饮食烹调知识。

【出血】

偶尔轻度鼻出血或创伤后出血是正常人也有的表现,但血液病患者的出血常有其特点,评估时要注意。比如,多部位、经常性、自发性出血等,另外是不能用局部因素解释的出血或远远超出创伤所能解释的严重出血。

1. 护理评估

(1)病史

1)评估出血特征:观察出血特点,如出血发生的年龄、时间、持续时间、部位、范围、出血量、出血方式等。

2)评估出血诱因:出血是否为自发性,还是存在诱因,如手术、创伤及接触或使用药物等。

3)评估患者的治疗经过:做过哪些检查,是否确诊;进行了哪些治疗,疗效如何,有无副作用;止血处理方法、用药及效果如何。

4)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如有无血性疾病,消化性溃疡、痤疮、月经过多;有无特殊用药史;家族中有无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5)评估出血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有无生活自理缺陷,程度如何,能否正常工作。

6)心理及社会因素评估:如出血量大的或内脏出血,往往使患者及家属出现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心理。

(2)身体评估

1)皮肤:是否出现出血点,直径大小测量,压之是否褪色,出血部位、范围、分布如何。

2)评估头面部出血:有无眼结膜、巩膜、牙龈、鼻出血。

3)评估深部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出血是否咯血、呕血、黑便;是否颅内出血;是否泌尿道有血尿;关节腔是否肿胀、疼痛等。

4)评估是否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头晕、眼花、全身乏力、出冷汗、脉搏

增快、血压下降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血管壁功能异常等。

2. 护理诊断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计数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血管壁功能异常有关。

(2)恐惧与出血量大、出血部位特殊及反复出血有关。

3. 护理目标

(1)患者能明确出血的原因,避免各种导致出血的诱因;各部位有出血时能及时发现与处理,出血逐渐被控制。

(2)能认识自己的恐慌感,自诉恐慌程度减轻或消除。

4. 护理措施

(1)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损伤,有无内脏或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呕血、便血、阴道出血、血尿、头晕、头痛、血压下降、脉率增快以及呕吐、意识模糊、视力变化等。皮肤、黏膜受损出血时,应注意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时间;了解化验结果,如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情况、束臂试验;监测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

(2)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防止身体受伤如跌倒、碰伤,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在患者发热、寒战、神智不清或虚弱时更应注意防护。进食营养丰富、清洁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软食,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不可用力过大,必要时要用开塞露帮助排便,避免腹内压增高引起出血,严重出血不止着应卧床休息。(3)鼻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患者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液状石蜡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抹,防止干裂出血;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效可用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局部冷敷;出血严重时,尤其是后鼻腔出血可用凡士林油纱布做后鼻孔填塞术,术后定时用无菌液状石蜡滴入,以保持黏膜湿润,术后3日可轻轻取出油纱条;若仍有出血,需更换油纱条再填塞;患者鼻腔填塞后,被迫张口呼吸,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增加患者舒适感,同时可避免感染发生;对血友病患者鼻出血,

可用吸引器将血吸出,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急救护理。

(4)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用氯己定或生理盐水漱口。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除口腔内陈旧血块,以避免口腔异味而影响患者的食欲和心情,鼓励患者进餐前后用该液体漱口。此外血液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加强口腔护理,对预防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鼓励患者进食清淡、少渣软食,以防口腔黏膜擦伤。

(5)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的预防及护理: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或创伤性运动。一旦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固定于功能位,给予冰袋冷敷或采取绷带压迫止血,测量血肿范围及带血敷料重量,以估计出血量。

(6)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小量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者应禁食,并建立静脉输血通道,作好配血和输血的准备,以保证液体和血液的输入。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7)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尽量让患者卧床休息,嘱患者不要揉擦眼睛,以免引起再出血。若患者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协助处理: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按医嘱快速静脉点滴或推注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地塞米松等,以降低颅内压力;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瞳孔大小。

5. 评价

(1)患者能否明确出血的原因,避免各种导致出血的诱因;各部位出血是否被及时发现处理,出血是否逐渐被控制。

(2)患者能否认识自己的恐慌感,自诉恐慌程度是否减轻或消除。

【发热】

发热是继发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也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反复或连续发生感染、多部位感染、超乎寻常发展很快的感染、非致病菌引起的或抗生素很难控制的感染,常常反应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白

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的改变,不能抗细菌的侵袭而招致感染。还有疾病使患者食欲下降导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是原因之一。常见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感染部位多见于口腔黏膜、咽及扁桃体、肺部、泌尿道以及肛周皮肤,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

1. 护理评估

(1)病史

1)评估有无感染的诱因,如受凉、感染性疾病的接触史(感冒等)。

2)有无感染及感染灶的表现,如发热、寒战、咽痛、咳嗽、膀胱刺激征或肛周疼痛等。

3)评估用药史,有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化疗药物。

4)评估是否有白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的改变。

(2)身体评估

1)评估口腔溃疡、咽部和扁桃体是否充血、肿大,肺部有无湿罗音,肛周溃烂程度等。

2)评估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等表现。

(3)实验室及其它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X线检查,感染部位分泌物、渗出物或排泄物的细菌涂片或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2.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 护理目标

(1)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并保持稳定。

(2)患者认识到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有效预防;出现感染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4.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有无感染的表现,特别注意体温变化;询问患者有无咽痛、咳嗽、咳痰、胸痛、尿痛以及肛周疼痛;了解患者痰液、尿液及大便的性质等;监测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尿常规有无异常。若以上各项提示有感染的迹象,要及时通知医生。

(2)饮食护理:选择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中药中不少品种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人参、黄芪、党参、枸杞子等。另外其它制剂,螺旋藻、茯苓多糖、香菇多糖等,均可遵医嘱适当选择。

(3)高热的护理:充分休息,维持室温在20~24℃、湿度55%~60%,每日早晚通风换气,患者应穿透气、棉质衣服;注意补充营养及液体,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即冰帽、冰枕、温水擦浴等。禁用乙醇擦浴,防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注意降温后反应,出汗过多者及时擦干,随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防受凉。

(4)预防外源性感染: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用紫外线或臭氧每周2~3次,每次20分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防交叉感染。对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者,行保护性隔离,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必要性,使其自觉遵守隔离制度;必要时,遵医嘱输浓缩粒细胞液,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5)口腔护理:进餐前后、睡前晨起用盐水、氯己定或朵贝尔液(复方硼砂溶液)交替漱口。口腔黏膜有溃疡时,可增加漱口次数,局部用维生素E、甲紫或溃疡膜涂敷。应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时易发生真菌感染,必要时用 2.5%制霉菌素或碳酸氢钠液含漱。

(6)肛周护理:睡前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5~20分钟。保持大便通畅,便后清洗肛周皮肤,防肛裂。发现肛周脓肿,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切开引流,遵医嘱局部、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肠道感染,指导患者餐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禁食生、冷食物。

5. 护理评价

(1)患者体温是否降至正常,并保持稳定。

(2)患者是否认识到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能否有效预防,出现感染能否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有无黄疸、血红蛋白尿。 2、有无贫血、皮肤黏膜出血,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 3、有无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 4、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4、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7、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8、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

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9、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止血。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少量鼻出血可用干棉球或 1:1000 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棉片贴敷牙龈。牙龈出血时易引起口臭,使患者食欲或心情受影响,可用 1%过氧化氢液体漱口。 10、心理护理:加强沟通,减少焦虑及恐惧。三、健康指导要点 出血的预防: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保持鼻腔湿润,勿用力擤鼻,避免用手枢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和用力排便。四、注意事项 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擦浴。沐浴时水温不可过高和用力擦拭皮肤。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内科学题库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单选题 1.不属于诊断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是: A.外周血涂片分类 B.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C.细胞免疫分型 D.谷草转氨酶测定 E.染色体分析 (标答:D) 2.某男,75岁,因发热伴乏力3天就诊,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3.1×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68×109/L,涂片分类见原始细胞39%,诊断最可能为: A.类白反应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标答:C)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标答:D) 4.确诊急性白血病的依据是: A.发热、贫血、出血 B.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C.胸骨压痛 D.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E.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标答:E) 5.目前根治白血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是: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介入治疗 D.全身放疗+强烈化疗 E.造血干细胞移植 (标答:E) 6.急性白血病并发的严重贫血,最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口服铁剂和叶酸 B.肌注维生素B12 C.输注红细胞悬液 D.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刺激造血

E.化疗 (标答:C) 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反应的主要鉴别要点是:A.有无高热 B.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否>100×109/L C.外周血涂片是否见到中、晚幼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有无粗大颗粒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的高低 (标答:E) 多选题 1.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的因素是: A.含苯油漆 B.工业胶水 C.化疗药物 D.化学染发剂 E.氯霉素 (标答:A,B,C,D,E) 2.急性白血病并发出血的原因有: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各种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时,患者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时感觉到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表现为气促或气喘,严重时,患者只能端坐呼吸甚至伴有濒死感。主要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肺淤血所致。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源性呼吸困难包括: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常发生于夜间,患者于睡眠中突然憋醒,感到呼吸困难而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逐渐缓解;③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患者休息平卧时感到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询问呼吸困难发生的时间及特点,评估呼吸困难的类型,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类型,有无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咳嗽的时间及特点,痰液的性状和量。既往有无类似发作,有无其他疾病。 2. 身心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尤其是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皮肤黏膜有无水肿、发绀;颈静脉充盈程度;体位、营养状况等。注意有无三凹征及哮鸣音。心脏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改变,有无奔马律。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表情,评估患者是否有恐惧或焦虑心理。 3. 辅助检查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动态评估患者缺氧程度;血气分析能更准确评估缺氧程度及酸碱平衡状况;胸部X线检查有利于判断肺淤血或肺水肿的严重程度。 【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与各种原因引起肺淤血及肺水肿有关。 2. 焦虑/恐惧━━与呼吸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或呼吸困难引起的濒死感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护理目标】 1. 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 2. 患者恐惧心理消失,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 患者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活动时无明显不适。 【护理措施】 1. 嘱患者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体位的舒适与安全。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着宽松衣服,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瓶内加入适量乙醇。 3. 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防止患者着凉。 4. 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呼吸困难、缺氧的程度及其改善情况。 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7. 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逐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 8. 患者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定时翻身、按摩、拍背,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9. 适时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应对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护理评价【.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2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A1 1、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是哪种类型 A、紫癜型 B、腹型 C、关节型 D、肾型 E、混合型 2、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 A、幼儿 B、儿童 C、育龄期女性 D、壮年男性 E、老年人 3、下列药物禁用于ITP病人的是 A、强的松(泼尼松) B、阿莫西林 C、红霉素 D、阿司匹林 E、地西泮 4、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儿童多见 B、常有发热 C、皮肤黏膜出血 D、便血、尿血 E、关节痛 5、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哪项治疗最佳 A、肌注维生素B12 B、口服铁剂治疗 C、输血治疗 D、激素治疗 E、丙酸睾酮治疗 6、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常提示 A、颅内出血 B、败血症 C、上消化道出血 D、脑膜白血病 E、脑栓塞 7、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突出表现为

C、出血与感染 D、骨髓增生减低 E、食欲减退 8、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会出现 A、进行性贫血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出血 D、全血细胞减少 E、感染 9、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 A、补充铁剂 B、病因治疗 C、脾切除 D、少量输血 E、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10、输入贮存过久的库存血时,易引起 A、高钠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钠血症 11、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部分患者可做脾切除 B、感染时用氯霉素 C、输新鲜血 D、做骨髓移植 E、注射丙酸睾酮 12、治疗急性白血病时要保护静脉的原因是 A、避免败血症 B、避免出血 C、有利于长期静脉注射 D、避免静脉炎 E、防止血管充盈不佳 13、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体征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皮肤皱缩 B、毛发干枯 C、出血 D、舌痛 E、口腔炎

内科学整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贫血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机体红细胞总量减少,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的一种病理状态。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按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度(Hb>90g/L),中度(Hb 60~90g/L),重度(Hb 30~60g/L)和极重度(Hb<30g/L)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MCHC)进行分类 类型举例 大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肝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急性失血、溶贫、骨髓病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缺铁、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慢性病贫血(部分) 缺铁性贫血IDA 因体内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育龄和妊娠妇女发病率最高。 铁的吸收:Fe3+(肠腔)→Fe2+(肠细胞)→Fe2+(出细胞)→Fe3+(血浆)+运铁蛋白→Fe3+(幼红细胞)→Fe2+(血红素)/Fe3+(铁蛋白) 铁的分布: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储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运铁蛋白 临表:①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耳鸣眼花,体能↓等 ②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指甲变薄脆,呈扁平甲、反甲或匙状甲,舌炎等 ③各系统表现:心悸气短;食欲↓腹泻便秘胃炎等;异食癖为特殊表现 MCV<80fl,MCH<26pg,MCHC<32%),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白细胞正常;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略 ②骨髓象:红系造血轻中度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外形不规则。成熟红细胞同外周血。细胞内外铁↓ ③生化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Hb比例↑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定义】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病人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症状、体征】 1、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常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病人在夜间已入睡后因突然感到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气喘、发绀、肺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发生机制包括: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流量增加;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等。 3、端坐呼吸:病人常因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系因抬高上身能减少回心血量并使横隔下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 【护理措施】 1、休息: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2、体位: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协助端坐位,

必要时双腿下垂。 3、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者,纠正缺氧对缓解呼吸困难、保护心脏功能、减少缺氧性器官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4.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20~30滴/分,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 5、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态,予以安慰和疏导,及时向患者解释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应迅速给予两腿下垂坐位、乙醇(30%~50%)湿化吸氧及其他对症措施。 二、心源性水肿 【定义】心源性水肿是指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体循环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细胞外组织间隙的过量积液,最早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呈凹陷性。 【特点】 1.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城中,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 2.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甚至胸、腹水等。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休息有助于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滤,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 A.面色苍白 B.疲乏 C.头晕 D.耳鸣 E.异食癖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51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四肢、皮肤及口腔黏膜有无瘀点和瘀斑。 2.观察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 3.观察有无关节变形、活动障碍。 4.观察有无胸骨压痛、牙龈肿胀、眼球突出等症状。 5.观察血象改变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 6.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内科疾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按医嘱贫血严重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3.贫血的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时给予吸氧。 4.感染的护理 (1)高热病人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禁用酒精擦浴。降温过程中病人出汗多,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2)注意保护性隔离,病室内予以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鼓励并指导病人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进餐前后和睡前给予0.5%甲硝唑和2.5%碳酸氢钠交替漱口。对牙龈出血的病人,口腔护理每日3次。对口腔溃疡的病人用1%的碘甘油或锡类散、甲紫(龙胆紫)涂敷。有真菌感染时,可用2.5%制霉素甘油,饭后涂敷,每日3次。 (4)注意肛门、外阴部卫生,便后及每晚用0.05%氯已定碘(洗必泰)坐浴,以防肛周脓肿。 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肌内注射局部须注意加压止血,鼻咽部出血严重者,及时给予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涂擦或给予薄荷油滴鼻,每日4次。 6.化疗的护理接受化疗者,注意保护血管,腐蚀性药物不得溢于皮下,并鼓励病人每日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 【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性。适当、规律的运动,劳逸结合。 2.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定期到门诊复查,定期遵医嘱巩固化疗。 贫血 【观察要点】 1.观察组织缺氧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黏膜苍白,全身肌无力、低热、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五节心脏检查 一、视诊、触诊、叩诊心脏 【学习要求】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与方法 ?掌握正常心脏视诊、触诊、叩诊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异常情况的临床意义 【内容精要】 基本概念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心包摩擦感: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为主,于心动周期的收缩和舒张期可触及双相的粗糙摩擦感。见于急性心包炎。 ?靴型心:左心室增大时,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型。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或高血压性心脏病。 ?二尖瓣型心:当左心房与肺动脉段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型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心。 一、视诊 ?心前区隆起 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骨与肋间的局部隆起,为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肥厚挤压胸廓所致。常见于先心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或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直径2.0~2.5cm。 ?心尖搏动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略向上,为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位,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当左、右心室均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但常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 ?剑突下搏动:可能是右心室收缩期搏动,也可能为腹主动脉搏动产生。鉴别搏动来自右心室或腹主动脉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深吸气后搏动增强为右心室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二是用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搏动则冲击手指掌面。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多见于右心室搏出的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二、触诊 ?心尖搏动:用触诊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比视诊更为准确。触诊感知的心尖搏动冲击胸壁的时间即心室收缩期的开始,有助于确定S1。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一般情况下触诊有震颤者,多数也可以听到杂音。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心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而瓣膜关闭不全时较少有震颤,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扪及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期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 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

第六篇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三、四、五章贫血 A1型题:(1-53题) 1.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D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2.根据国内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B A.成年男生低于130g/L B.成年女性低于110g/L C.妊娠期低于105g/L D.哺乳期低于115g/L E.初生儿至3个月低于150g/L 3.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贫血可分为C A.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 D.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 4.按贫血的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错误A 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造血原料缺乏-巨幼细胞贫血 5.关于贫血的病理生理基础,下列哪项错误A A.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 B.心脏扩大,脉压加大 C.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 D.ST段压低,T波倒置 E.多尿 6.正常人消化道内铁吸收率最高的部位是B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 C.空肠 D.回肠 E.回盲部 7.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E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 C.耳轮皮肤及口腔黏膜 D.颈部皮肤及舌面 E.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 9.缺铁性贫血哪项正确:B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0.诊断缺铁性贫血时估计骨髓铁贮存状态的一种敏感的方法是:E A.红细胞形态 B.MCV、MCH、MCHC C.血清铁及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 D.血清铁蛋白测定 E、骨髓铁染色。 11下列哪一项实验检查结果对确定缺铁性 贫血的诊断意义最大?D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型 D、骨髓贮存铁缺乏 E.网织红细胞降低 12.下列哪种疾病骨髓普鲁士兰染色检查可 见细胞外铁减少C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3.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的是:C A.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血清铁水平恢复正常 C.补足贮存铁 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E.空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恢复正常 14.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D A.摄入量不足 B.机体需要量大 C.肝脏储存障碍 D.慢性失血 E.吸收不良 16.体内缺铁初期即潜伏前期的最早,最可靠 诊断依据是:D A.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象 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C.血清铁减低 D.骨髓贮存铁减少或缺失 E.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16.缺铁性贫血发病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E A.血清铁降低 B.转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骨髓贮存铁减少 17.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E 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 B.低血清铁→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低血清铁 D.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贫血 18.重度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特点是:B 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正细胞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以上全部是 19.缺铁性贫血的最可靠诊断依据是:E A.小细胞性贫血 B.增生性贫血 C.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低血清铁 E.低血清铁伴骨髓贮存铁极少或缺乏 20.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最可靠的是:E A.MCV,MCHC B.血清铁 C.总铁结合力 D.血清转运铁蛋白饱和度 E.骨髓含铁血黄素染色 22.缺铁性贫血治疗最重要的是:A A.治疗病因 B.输血 C.口服铁剂 D.肌注铁剂 E.进食富含铁的食物 23.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其疗效指标最早 出现的是:E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数上升 C.红细胞体积上升 D.红细胞直径增大 E.网织红细胞上升 24.关于巨幼细胞贫血,下列哪项不正确D A.是叶酸,Vit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 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可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麻木, 共济失调 C.除贫血外粒细胞巨变且分叶过多 D.全身各系统增殖较多的细胞也会发生病 变 E.病因主要是食物营养不够和吸收不良 25.关于叶酸代谢,下列哪项正确E* A.正常人体仅少量合成叶酸,多有食物获得 B.叶酸属B族维生素,性质较稳定,过渡煮沸 可能分解,破坏. C.叶酸在小肠上段肠腔或肠壁绒毛细胞内 分解,大部分经肠肝循环入血 D.叶酸广泛分布体内,肾脏是排泄叶酸的重 要场所 E.叶酸主要从胆汁分泌,尿中排泄. 26.关于VitB12代谢,下列那项是不正确的 E* A.肠道杆菌可合成VitB12 B.体内代谢所需B12主要由食物提供 C.IF_B12复合物不受胃肠道分泌液破坏,经 门静脉入肝 D.B12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与转钴胺Ⅱ结合 E.体内B12主要储存于肾脏 27.关于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血液学中哪项 是不正确的C A.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可见巨杆状核粒 细胞. B.可有反复感染和出血 C.少数可有肝,脾肿大 D.重者全血细胞减少 E.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28.巨幼细胞贫血的非血液学表现哪项是不 正确的A A.一般无缺铁表现 B.口炎,舌炎,“镜面舌”,“牛肉舌” C.末梢 神经炎,共济失调 D.精神失常 E.锥体束症阳性,视力下降 29.巨幼细胞贫血属于:C 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正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正常色素贫血 E.以上都不是 30.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C A.全血细胞减少,有出血或感染表现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骨髓增生不良

教学大纲 血液系统疾病

前言 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血液学近年来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对整个医学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学科。通过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认识,熟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由于人体机能学已经详细介绍了血液生化、血液病理、血液病理生理知识,因此本课程首先介绍人体机能学未涉及的血液药理学知识,为后期疾病药物治疗奠定相关基础知识;然后介绍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为后期疾病诊断奠定相关临床技能知识;最后详细讲解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知识。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习课并进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本课程共包括42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参考书目 1. 葛均波等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年3月出版。 2. 邓家栋等主编,<<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7月1日出版。 3. 张之南等主编<<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1年9月1日出版。 4. 陈竺,陈赛筠主译。<< 威廉姆斯血液学>>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2学时)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目的和要求: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概况,治疗现状及展望 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章贫血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概念,贫血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贫血的几种分类方法及贫血的发病机理。 三、了解贫血的诊断步骤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重点与难点] 贫血的分类,诊断思路和诊断方法是本节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时数] (1.0) [教学内容] (五号宋体) [概述] 贫血的概念。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影响血红蛋白值的各种因素。 三、贫血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诊断贫血的重点是寻找贫血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二、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三、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四、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1、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 (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的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该类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一、影响贫血临床表现的因素。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诊断] 一、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的意义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的检查 [治疗] 一、对症治疗 二、对因治疗

(完整版)药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习题集附答案

第十八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习题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华法林过量引起的出血可选用哪个药物接救(B) A. 肝素 B.维生素K C.尿激酶 D.枸橼酸钠 2.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可选用哪个药物接救(D) A.维生素K B.垂体后叶素 C.枸橼酸钠 D.鱼精蛋白 3.氨甲环酸的抗凝作用机制是(A) A.抑制纤溶酶 B.促进血小板聚集 C.促进凝血酶原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4.肝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 A.增强A TⅢ的抗凝作用 B.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 C.络合血中C a2+ D.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 5.有关肝素的叙述,错误是(B) A.可用于体内抗凝 B.不能用于体外抗凝 C.口服无效 D.为带正电荷的大分子物质 6.可减弱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的药物是(C) A.阿司匹林 B.四环素 C.苯巴比妥 D.甲苯磺丁脲 7.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宜选用(C) A.维生素B12 B.叶酸 C.硫酸亚铁 D.西咪替丁 8.妨碍铁吸收的因素是(D) A.胃酸 B.维生素C C.半胱氨酸 D.四环素 9.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能用于(D) A.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B.防治脑血栓形成 C.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D.防治心功能不全

10.维生素K属于(B) A.抗凝血药 B.促凝血药 C.抗高血压药 D.纤维蛋白溶解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升高白细胞的药物是(ABCDE) A.维生素B4 B.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D.肌苷 E.利血生 2.下列关于链激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BCE) A.是一种蛋白质 B.能与纤溶酶原结合成复合物 C.能溶解刚形成的纤维蛋白 D.对形成已久且已机化的血栓无效 E.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3.维生素B可用于治疗(ABE) A.恶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哮喘 E.神经炎 4.关于右旋糖酐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低分子量和中分子量右旋糖酐均可用于抗休克 B.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 C.右旋糖酐均可预防休克后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禁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血性疾病 E.心功能不全患者用 5.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是(ABCDE) A.阿司匹林 B.潘生丁 C.尿激酶 D.华法林 E.噻氯匹定 二、简答题(略) 1.简述肝素的抗凝血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 2.应用铁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3.哪些药物可影响华法林钠的作用?为什么? 三、处方分析 1.医生给一位患铁性贫血患者,又因尿路感染开写了下列处方,请分析处方是否合理?为什么? Rp:

2012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白血病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常提示可能发生了 A.脑炎 B.消化道大出血 C.败血症 D.脑出血 E.脑膜炎 正确答案:D 2.李女士,29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半年无效,针对这一情况,下一步治疗多选用 A.血浆置换 B.脾切除 C.雄激素 D.输新鲜血 E.免疫抑制剂 正确答案:B 3.男性患者,38岁,有痔疮,3个月来自述乏力,间有上腹部不适与饮食无关,曾给予胃舒平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查体贫血貌,肝脏未触及,脾可触及,血红蛋白90/L,红细胞3.0乘以十的十二次方/L,白细胞6乘以十的九次方/L,血小板200乘以十的九次方/L,外周血片示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中间浅染,嗜酸粒细胞增多,便潜血(+++),有钩虫卵,尿素氮正常,其贫血诊断是 A.感染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B 4.各种贫血的护理诊断中最常用的是 A.活动无耐力 B.气体交换受损 C.营养失凋 D.有感染的危险 E.心输出量减少 正确答案:A 5.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极度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肾衰 E.精神崩溃 正确答案:C 6.铁在人体的吸收部位主要是 A.食管 B.回盲部 C.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D.胃

E.结肠 正确答案:C 7.急性白血病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DIC C.细菌内毒素作用 D.脾功能亢进 E.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 正确答案:A 8.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点为 A.黄疸为主 B.出血和发热为主 C.贫血为主 D.肝脾肿大为主 E.出血为主 正确答案:B 9.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表现是 A.大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正确答案:B 10.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是A.抗生素 B.支持疗法 C.输血 D.保护性隔离 E.输白细胞 正确答案:D 1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D 12.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 A.出血、贫血、感染三大症状 B.白细胞数剧增或剧减 C.肝、脾、淋巴结肿大 D.骨髓象见较多原始、早幼白细胞 E.全血细胞减少 正确答案:D 13.白血病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A.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破损

血液造血系统疾病考点总结

第七章血液造血系统疾病 主要内容 贫血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贫血概论急性白血病出血性疾病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慢性白血病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巨幼细胞贫血淋巴瘤 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 一、贫血概论 (一)贫血的定义 1.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计数(RBC)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成年男性Hb<120g/L、RBC<4.0×1012/L或HCT<40%;女性Hb<110g/L(孕妇<100g/L)、RBC<3.5×1012/L或HCT<35%,可被诊断为贫血。 2.贫血严重度划分标准为:Hb<30g/L为极重度,Hb 30~60g/L为重度,Hb 60~90g/L为中度,Hb>90g/L为轻度。 (二)分类 1.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2.按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RBC数、Hb量和HCT值计算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计算方法如下: MCV(fl)=每升血中红细胞比容/每升血中红细胞数,正常值为80~94fl。 MCH(pg)=每升血中血红蛋白数/每升血中红细胞数,正常值为26~32pg。 MCHC(g/L)=每升血中血红蛋白数/每升血中血细胞比容,正常值为0.31~0.35g/L。 根据这3个指标的变化,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表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下列贫血分类正确的是 A.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2大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3大类 C.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3大类 D.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2大类 E.造血原料不足、失血、溶血3大类 『正确答案』B 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慢性失血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A 与血液病分类无关的项目为 A.病因学 B.发病机制 C.疾病性质 D.临床表现. E.细胞形态学 『正确答案』D (三)临床表现 贫血症状的有无及其轻重决定于:①产生贫血的原因及原发病;②贫血发生的快慢;③血容量有无减少;④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⑤心血管代偿的能力。 1.一般表现乏力,皮肤、黏膜、指甲苍白。 2.呼吸循环系统呼吸加速、加深,心率加快,心悸气短,活动时尤甚,可有脉压加大,毛细血管搏动征,循环时间加快等。 3.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可有“脊髓联合变性”的神经系统改变。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巨幼细胞性贫血时,患者舌乳头萎缩,发炎,舌痛,舌质绛红呈牛肉样。 5.泌尿生殖系统尿中偶有蛋白尿。 6.其他 (1)缺铁性贫血时:有毛发干枯、指甲干燥、变薄、脆裂,甚至反甲。

内科学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题库试题

内科学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题库试题 第三十一章贫血 单选题 1.属于大细胞贫血的是: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肾性贫血 D.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贫血 E.慢性病性贫血 (标答:D) 2 .缺铁性贫血铁代谢异常“三低一高”是: A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低、铁蛋白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高 B铁蛋白低、总铁结合力低、转铁蛋白饱和度低、血清铁高 C总铁结合力低、转铁蛋白饱和度低、血清铁低、铁蛋白高 D 血清铁低、转铁蛋白饱和度低、铁蛋白低、总铁结合力高 E 以上都不是 (标答:D) 3 .某病例,血象呈全血减少,骨髓检查示增生象,网织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酸化血清溶血性试验阳性,应先考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肾性贫血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E 急性白血病 (标答:C) 4.不属于刺激骨髓造血的药物是 A睾丸素 B 司坦唑醇(康力龙) C达那唑 D 十一酸睾酮 E 环孢素 (标答:E) 5. 贫血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A 白细胞计数 B 血小板计数 C红细胞计数 D 血红蛋白的浓度测定 E 网织红细胞计数 (标答:D) 6.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 缺铁性贫血 D慢性病性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标答:C) 7.可致黏膜组织变化:导致口炎,舌炎萎缩性胃炎,毛发干枯,脱落等症状的贫血类型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 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C 慢性病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标答:D) 8.骨髓检查示增生程度低,需首先考虑的贫血类型是 A 缺铁性贫血 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巨幼细胞性贫血 E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标答:C) 多选题 1.属于小细胞性贫血的是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幼铁粒细胞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急性失血后贫血 (标答:A、C) 2.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引起的贫血 C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标答:A、B、D) 3.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法之一,属于“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是: A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B 雄激素 C 抗胸腺球蛋白 D 环孢素 E 促红细胞生成素 (标答:A、C、D) 填空题 1.我国沿海和平原地区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为: 成年男性低于g/L,女性低于g/L,孕妇低于g/L。 (标答:120;110;100)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总分:47.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31,分数:31.00) 1.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鉴别的主要依据 ?A.肝脾肿大 ?B.全血细胞减少 ?C.网织红细胞减少 ?D.外周血中有幼稚白细胞 ?E.骨髓象增生情况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2.女性患者,25岁,月经量多,面色苍白,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查体:血红蛋白80g/L,判断病人的贫血程度为 ?A.轻度贫血 ?B.中度贫血 ?C.重度贫血 ?D.极重度贫血 ?E.无法确定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诊断依据是 ?A.临床出血征象 ?B.血小板减少 ?C.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D.骨髓中巨核细胞的质与量的改变

?E.脾脏肿大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治疗是 ?A.糖皮质激素 ?B.输血及血小扳 ?C.卧床休息 ?D.脾切除 ?E.免疫抑制剂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极度贫血 ?B.出血 ?C.感染 ?D.肾衰 ?E.精神崩溃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VP方案 ?B.VDP方案 ?C.VAP方案 ?D.HOAP方案 ?E.DA方案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A.铁剂治疗 ?B.食用富含铁的食物 ?C.输血 ?D.病因治疗 ?E.对症处理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8.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发和主要表现是 ?A.发热 ?B.出血 ?C.贫血 ?D.脾大 ?E.肝大 (分数:1.00) A. 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