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审管理评审和质量监督的区别

内审管理评审和质量监督的区别

内审管理评审和质量监督的区别

内审、管理评审和质量监督的区别

管理评审内审区别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目的不同: 内审是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就质量方针和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效率; 依据不同: 内审:准则、法律、法规、体系文件 管理评审:审核的结果、相关方的期望、改进的需求 层次不同: 内审:控制质量活动及其就结果符合方针目标要求(战术控制) 管理评审:控制方针、目标、体系的适应性(战略控制) 组织者不同: 内审:质量主管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 执行者不同: 内审:与审核领域无关的内审员 管理评审:管理着及关键岗位人员 结果不同: 内审: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使体系有效允许 管理评审:改进体系,修订方针、目标及文件,提高管理适应性、有效性、竞争力 一、总则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的评价,是对体系质量的检验、鉴定。评价旨在识别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无变更的需要,以进一步改进,满足相关方需要。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之一,管理评审的对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通常以会议形式进行,该项活动应由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 二、评审输入 为了做好管理评审,要为其提供充分的和准确的信息,这是有效实施管理评审的前提条件。新版标准要求评审应输入7个方面的信息: 1、审核结果(包括内审、第三方审核和顾客审核的结果); 2、顾客反馈(满意/不满意程度测量/调查结果,抱怨与投诉,与顾客沟通的结果); 3、过程业绩及产品符合性(包括与前期对比); 4、预防和纠正措施状况(包括针对重大不合格事项、顾客意见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及实施效果验证; 5、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改进的建议,这些原因可能是: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等; 6、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7、各种改进的建议。 三、评审输出 1、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结论;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需要、改进的机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改进的需求和体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体系文件的证据。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 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 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内审和管理评审培训资料

管理评审 (1)有无规定管理评审召开的频率。 (2)管理评审定义: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达到规定的目标所进行的活动。 (3)管理评审策划:编织“管理评审计划”,有编、审、批,提前7-10天编制,予以发放。管理评审的目的:审核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充分性,以及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适宜性:内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质量管理体系也得不断变化,导致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与内外部环境的相适应。 内部:指主要管理人员的变动,规模大了,组织机构变化了,产品变化了等。 外部:市场,法律法规,新技术,顾客提出的新要求或期望等。 充分性:过程是否被识别并适当规定,职责是否被分配,否则过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变得不充分。在持续改进中,可能还会有许多因素未考虑,存在不充分的地方,而管理评审就是发现这种不充分,并使之得到改进。 有效性:是指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并达到所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则是指通过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或活动)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程度。为判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把顾客反馈、过程绩效、产品的符合性等作为评审的输入,并与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对比,以判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如何判定,通过以下信息的输入进行。 (4)管理评审输入 (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质量方针执行情况和质量目标完成的情况(管理者代表输入); (B)审核结果,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不符合(管理者代表输入); (C)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度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结果及顾客抱怨的处理等;(D)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过程的业绩:过程实现增值/间接增值从而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如员工质量意识的提高,顾客对员工服务态度满意度提高,焊接合格率提高,年产值提高等。再如某一产品通过对不合格情况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实施纠正措施,使产品合格率提高,增强了顾客满意,对这一纠正措施的过程而言,实现了预期效果,产品合格率提得越高,纠正措施过程有效性越好。产品的符合性: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的符合性(要求指合同、法律、法规的要求) (E)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F)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G)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H)组织机构,包括人员和资源是否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2011-08-26 09:55:31转载标签:杂谈分类: ISO9001质量管理 1、内审和管理评审中都有“审”,内审是“审核”,而管理评审是“评审”。先看看这两个定义: a)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判别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且形成文件的过程(ISO9000:3.9.1)。我们讨论的是内审,那么,请看看ISO9001第8.2.2条a和b),可以知道内审要确定三个符合性和一个有效性。 b)评审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ISO9000:3.8.7)。 2、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有什么区别? a 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对象都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来做的话。 内审有符合性和有效性,没有适宜性和充分性。因为它得不到这方面的客观证据的。没有办法做的; 管理评审反过来少了一个符合性。因为,这个问题在内审中解决了。管理评审的输入中有内审输出,管理评审的时侯要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好坏进行评审的。方法可以利用其他信息。譬如,就顾客满意方面。标准5.6.2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包括a)各个审核结果。这是自己方面来评定的;b)顾客反馈信息。从外部来的信息。c)还可以通过8.4条数据分析中从财务信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未来的系统能力如何。避免在片面性的基础上作出不正确的结论。 b)内审的重点把过去做的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譬如,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现在在用的质量目标来衡量的;而管理评审的重点在未来,是“评”。根据各个方面信息来判定,这一个体系是否适宜未来的周围环境,是否充分,譬如,内审说质量目标达成的,但是,顾客不满意,这样的目标就有问题了。管理评审就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决定。必要时要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体系机构等。 3、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看它们的区别。譬如,谁来做,什么时候做,记录的维持要求等,这里不做进一步分析。根据区别也可以从反面来看到有什么联系。 4、归纳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大多数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都是从正面求证,而评审是从反面求证。如果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都是从反面求证的话,往往会引起审核方和被审核方的对立,不协作;特别当领导规定,发现不个不符合项要处罚的话,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审核的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质量人员和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52、内审和管理评审有什么不同?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体系文件的证据。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53、实验室内部审核可否履行实验室管理评审职能? 如前所述,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有显著差别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内部审核也可能涉及管理评审的内容。 在审核某项要素时,内审员应证实是否与程序相符,如发现不符合,内审员应通过纠正措施确保程序得到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如果发现程序本身在满足质量目标方面是无效的,质量主管应提请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予以关注,由最高管理者对程序的充分性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内审员并没有修改程序的责任。 实践中,内审员提出的建议,如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变不大,就可能被受审部门和质量主管接受并执行,而不用通过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但是,这种变化应在质量主管和被审部门的授权范围内。此时,审核就履行了评审的某些功能。 54、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 审核的目的之一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符合性包括文件符合性和运行符合性两个方面。文件符合是指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是否符合认可准则的要求;运行符合性是指体系的实际运行和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一致。持续性是指体系文件各项规定是否始终如一地在实验室得到实施。实难室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验证体系的持续符合性: (1)从要素(过程)入手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指南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指南 一、 内部审核 评审准则第4.10条规定:“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称为审核,而用于内部目的,以检测机构自己的名义进行的审核称为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确定质量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与有关标准或文件相符合,质量体系文件中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审查。为达到管理体系运行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保证管理体系按照文件的要求,规范有序运行,检测机构应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进行自我评价。 内部审核是检测机构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管理体系自身的要求,不能将其视为管理体系之外的要求。如果检测机构的内部审核没有有效的实施,那么,可以认为该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运行是不全面的,并判定为缺少规定的要素和要求。 内部审核的依据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技术规范、规程)、法律、法规等。内部审核必须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才能够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部审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在此周期内应完成对此涉及的部门及全部适应的要素的审核。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内审员按日程计划进行。内部审核计划要覆盖质量体系全部要素及检测的所有活动。 内审员经过培训具备持证上岗资格,审核应由有资质的内审员进行,可以是本单位的内审员,也可以是兄弟单位的内审员。质检机构应选送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通过专门培训、考核,取得内审员的任职资格,由本单位用文件的方式聘为内审员。质检机构应当保证其内审员对《评审准则》能够正确理解、清楚内部审核的技术方法和具备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和报告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内审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在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 内审: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管审:确定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二、对象不同 内审: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管审:组织的管理体系(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三、实施者不同 内审:内审员 管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和管理层人员参加 四、评价依据不同 内审:审核准则(包括ISO9001\ISO22000\ISO18001等) 管审:顾客/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 五、方法不同 内审:系统、独立分获取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通常在现场进行 管审:以广泛的输入信息为事实依据,就方针、目标及顾客、相关方的需求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会议的方式进行 六、输出结果不同 内审:对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作出结论,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管审:提出改进措施和资源需求,包括对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是否适宜作出评价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内审内容更具体一些,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企业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6)频率不同 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内部审核每年至少1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关于对“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理解及审核方法的探讨

关于对“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理解及审核方法的探讨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庞黎杰 摘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关于2011年认证机构专项监督检查情况通报》专项检查结果分析中指出:“内审和管理评审流于形式。认证人员现场审核机械、教条,没有起到认证审核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核心作用”。 为实现提供增值审核服务的目的。本文就对“内审”、“管理评审”的理解;对“策划时间间隔”、“审核方案”的理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方式;如何按企业的实际运作实施审核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内审管理评审策划的时间间隔审核方案 长期以来,审核员在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审核时,默认其形式化、格式化的存在(其内容几乎每年一样)。导致组织“两层皮”的长期存在,导致组织进行的内审、管理评审达不到认证标准所要求的“期望的结果”。 如何通过认证人员的审核,促进组织的内审、管理评审实际、有效地开展?这就要求审核员要对内审、管理评审的正确理解,要按组织实际运作进行审核。 下面就内审、管理评审的理解及审核方法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核的理解及审核方法 1、内部审核 在GB/T19000-2008中对“审核”是这样定义的: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在GB/T19001-2008中描述了内部审核的目的:确定质量管理体系①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②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③是否符合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④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理解: 内部审核是组织自我评价其管理体系的方式之一;通过内部审核来确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实施性、有效性;审核结果是组织管理评审、持续改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1、参加人员不同; 2、采用方法不同; 3、工作环境不同; 内审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4、目的不同,一是符合性(内审)一是三性(管理评审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 5、可能会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 6、内容不同,内审会更具体一些,而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7、组织者不同; 内部审核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 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 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 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 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 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 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管理评审介绍: 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并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还应考虑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业绩予以评价,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

内审与管理评审区别

内审与管理评审 共同点: 都是通过组织内部人员对企业体系情况进行评价的活动;评价目的都是为了改进体系;一般至少一年进行一次; 不同点: 评审关注点不同:管理评审是评价体系的充分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内审是评审体系符合策划、标准、体系文件的程度以及执行和实施程度;前者关注计划、组织和控制,后者关注执行。 参与人员不同:管理评审主要公司管理层,内审可能是公司的任何人;前者需要职位要求但无需外部机构认定,后者需要有资质认; 其他还有内容、实施方式、影响力、目标、时间选择等方面有不同点。 联系: 两者互为策划输入的依据; 内审目的主要在验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而管理评审目的主要是检查体系建立的符合性。 1.内审 1.目的 规范内部审核的方法并验证质量环境管理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得到有效实施。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3.定义 3.1 内部审核: 由企业内部组织的质量/环境体系的审核。 3.2 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经过内部或外部国家级训练取得证件并经总经理授权的人员)。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 负责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的承认; 4.2 系统课: 内审方案的制定,内审计划的编制,内部审核具体实施的组织工作。 4.3 审核员: 编制内审检查表,现场审核及记录,内审不符合项报告的开立及其纠正措施的效果跟进。 4.4 受审核部门: 配合整个审核工作的进行,并对审核结果中不符合项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且确实执行。 2.管审 1.目的: 明确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充分的运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改善机会及其变更可能性的评价方法,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能持续符合ISO9001:2000及ISO14001:2004标准要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评审的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制定品质环境政策与公司品质环境目标,主持管理评审和评审计划的批准。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制定和管理评审的落实、组织协调以及对管理评审中指出、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追踪管理。 3.3公司主管级或以上人员:参加管理评审。 3.4各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管理评审所需要的资料,并负责落实评审中提、出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定义: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就品质环境方针和品质环境目标,对品质环境体系的现状

ISO9001认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ISO9001认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经常听到企业的体系管理人员感叹:又要内审了,又要管理评审了,因为这意味着又要忙碌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指的是什么?两者有何区别?认证君整理了一篇小文,供大家参考! 在了解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的区别之前,需要对两者有个基本的认识。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主持的一年一度对本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一个活动,每次监督审核前应进行至少一次管理评审。 会议之前各职能部门、车间应准备并撰写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应设计如下主要内容: 1、内审、认证机构的审核和第二方审核情况的汇总,尤其应反应存在的问题,如顾客投诉处理不当; 2、各部门/车间执行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如文件资料的管理,人力资源培训的情况,采购、销售合同的受理和评审/售后服务、设备/工装的维护保养的情况,测量装置的管理等等; 3、产品的质量情况,各车间、主要工序的产品合格率、返工率、报废率、投产出率、成品的质量情况,工序质量的波动情况; 4、日常工作中采取了哪些纠正、预防措施,改进措施,还存在哪些难以改变的环节,改进的建议和思路; 5、各部门/车间质量目标和分解目标的实施情况; 6、顾客对产品/服务质量的建议、投诉,组织理赔三包的情况,组织上门走访用户,用户座谈会了解的情况,顾客满意的程度; 7、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经措施实施情况和有效性; 8、内外环境的变化、顾客要求的变化、法律法规变化会对组织的现有体系带来何种变化。 各部门应准备针对上述内容的会议资料,开会时应通过上述材料的汇报讨论对现有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作出评价,并着重讨论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改进的建议应着重考虑。 管理评审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改进措施应及时实施并形成记录,或形成实施计划。

内审与管理评审之间的区别

内审与管理评审之间的区别 2009-12-09 16:02:41 来源:Error! Hyperlink reference not valid.作者: 【大中小】浏览:63次评论:0条 内审与管理评审的区别 一、 1、内审是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就质量方针和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效率。 2、依据不同: 内审:准则、法律、法规、体系文件; 管理评审:审核的结果、相关方的期望、改进的需求。 3、层次不同: 内审:控制质量活动及其就结果符合方针目标要求(战术控制); 管理评审:控制方针、目标、体系的适应性(战略控制)。 4、组织者不同: 内审:内审员;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和管理层人员参加 5、方法不同 内审:系统、独立分获取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通常在现场进行 管审:以广泛的输入信息为事实依据,就方针、目标及顾客、相关方的需求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会议的方式进行 6、结果不同: 内审:对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作出结论,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管理评审:改进体系,修订方针、目标及文件,提高管理适应性、有效性、竞争力。 二、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对象都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来做的话。 内审有符合性和有效性,没有适宜性和充分性。因为它得不到这方面的客观证据的。没有办法做的; 管理评审反过来少了一个符合性。因为,这个问题在内审中解决了。管理评审的输入中有内审输出,管理评审的时侯要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好坏进行评审的。方法可以利用其他信息。譬如,就顾客满意方面。

标准5.6.2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包括a)各个审核结果。这是自己方面来评定的;b)顾客反馈信息。从外部来的信息。c)还可以通过8.4条数据分析中从财务信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未来的系统能力如何。避免在片面性的基础上作出不正确的结论。 内审的重点把过去做的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譬如,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现在在用的质量目标来衡量的;而管理评审的重点在未来,是“评”。根据各个方面信息来判定,这一个体系是否适宜未来的周围环境,是否充分,譬如,内审说质量目标达成的,但是,顾客不满意,这样的目标就有问题了。管理评审就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决定。必要时要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体系机构等。 内审和管理评审不只是9001的规范要求,实施细则也要求,只不过药监局很少过问。

内审和管理评审要点

内审和管理评审要点 一、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1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要点 1.1.1内审的目的 审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为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 有助于外部审核 1.1.2 内审的性质 “质量管理工作大检查” 1.1.3 内审的时机和频次 一般一年两次,至少一次;外审前应安排一次;出现严重不符合、重大质量事故、客户重大投诉时应追加审核。 1.1.4 内审的依据 认可准则 管理体系文件 国家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文件 合同、协议等 1.1.5 内审的范围 全要素、全部门、全区域。但可分次进行,每年覆盖一遍。 1.1.6 内审的职责 质量主管负责策划和组织实施 评审组长负责制定审核计划 内审员具体执行审核计划 1.1.7 内审的结果 发现不符合并出具不符合报告 形成审核报告 留下审核过程和情况的记录 提出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1.1.8 内审的步骤 审核准备→审核实施→编制审核报告→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跟踪验证 1.2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准备

1.2.1 编制审核计划 例×××实验室年第一次内审计划 审核目的:审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为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迎接外审。 审核范围:全部管理体系要素,本实验室所有部门及全体人员。 审核依据:①评审准则②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③有关法律法规 审核组成员:葛×(组长)、刘×(体系组),傅×、李×(技术组) 审核日期年2月15日至17日 审核日程:(见下表) 日程安排(按部门审核) 计划编制人:葛×批准人:冯× …年月日…年月日

对大型实验室来说按部门审核较好,对小型实验室来说按要素审核较好。 1.2.2 准备内审检查表 可用外审时的评审报告中的核查表作为内审检查表来使用,但各内审员事先要熟悉该表的内容和格式。审核时内审员每人一份。必要时,应将该表细化。 编制审核表的过程也是对评审准则条文的理解和熟悉过程,对于初次参加评审的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编好审核表对于保证审核质量、提高审核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1.2.3 发放审核通知 1.3 审核实施 1.3.1 首次会议 1.3.1.1 首次会议的参加人员 大型实验室:主任、副主任、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文件档案管理员、仪器设备管理员 小型实验室:全体人员 1.3.1.2 首次会议的议程 ①实验室领导讲话,强调内审的目的和重要性严肃性,引起参会人员充分重视。 ②评审组长介绍评审日程要求。 ③确定检测考核项目及监督(见证)人员 首次会议要有记录,并有签到表。 1.3.2 现场审核 由软件组和硬件组分工进行。

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要点

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要点 一、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1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要点 内审的目的 审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为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 有助于外部审核 1.1.2 内审的性质 “质量管理工作大检查” 1.1.3 内审的时机和频次 一般一年两次,至少一次;外审前应安排一次;出现严重不符合、重大质量事故、客户重大投诉时应追加审核。 1.1.4 内审的依据 认可准则 管理体系文件 国家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文件 合同、协议等 1.1.5 内审的范围 全要素、全部门、全区域。但可分次进行,每年覆盖一遍。 1.1.6 内审的职责 质量主管负责策划和组织实施 评审组长负责制定审核计划 内审员具体执行审核计划 1.1.7 内审的结果 发现不符合并出具不符合报告 形成审核报告 留下审核过程和情况的记录 提出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1.1.8 内审的步骤 审核准备→审核实施→编制审核报告→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跟踪

验证 1.2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准备 1.2.1 编制审核计划 例×××实验室年第一次内审计划 审核目的:审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为改进管理体系创造机会;迎接外审。 审核范围:全部管理体系要素,本实验室所有部门及全体人员。 审核依据:① 评审准则② 本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③ 有关法律法规审核组成员:葛×(组长)、刘×(体系组),傅×、李×(技术组) 审核日期年2月15日至17日 审核日程:(见下表) 日程安排(按部门审核)

计划编制人:葛× 批准人:冯× …年月日…年月日 对大型实验室来说按部门审核较好,对小型实验室来说按要素审核较好。 1.2.2 准备内审检查表 可用外审时的评审报告中的核查表作为内审检查表来使用,但各内审员事先要熟悉该表的内容和格式。审核时内审员每人一份。必要时,应将该表细化。 编制审核表的过程也是对评审准则条文的理解和熟悉过程,对于初次参加评审的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编好审核表对于保证审核质量、提高审核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1.2.3 发放审核通知 1.3 审核实施 1.3.1 首次会议

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评审流程和核心要点

ISO 以下简要理解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评审流程和核心要点。 一、概述 首先,介绍一下标准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要求。标准第9.3.1条规定“最高管理者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我们来对标准做一个解读。鉴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对着条文进行解释了,直接介绍标准要求。 首先,管理评审应由最高管理者(即法人代表、大BOSS)来主持管理评审的工作。管理评审一般是以会议的形式开展的。所以,公司老板组织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第二,管理评审的主要工作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目的是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很多人一直搞不请楚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的区别。 内部审核重点是看有效性,评价体系是否有效运转。内审有符合性、有效性的问题。 管理评审是将体系作为讨论和审查对象,体系的规定是否完全满足法规标准,是否充分全面,是否对公司预期目标有促进,是否存在阻碍,是否存在可以持续改进、提高的地方。 管理评审工作属于体系的PDCA的A环节,是持续提高的阶段。管理评审的重点是在未来,判定体系是否适宜未来的发展环境。 总的来说,管理评审主要是法人代表和部门负责人的事,相当于广开言路,听听建议,及时发现、处理问题,调整方向。 虽然它跟一般质量管理人员关系不大,但部门的报告还不是由咱们底下的人写。况且,终有一天你会当上部门负责人甚至法人的。所以,了解管理评审的工作流程及主要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 管理评审是法人组织的最高级别的质量会议,评价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可以和行政总结搞在一起,评审一定要有结论。一般单位首先肯定三性是符合的,但也有不足,然后提出改进要求。 下面,我们重点了解一下管理评审的主要工作流程及工作要点。 二、计划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内审内容更具体一些,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企业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6)频率不同 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内部审核每年至少1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1、管理评审由总经理负责,内审由质保工程师负责; 2、管理评审一般采取会议形式,内审是各要素实 施过程的检查,由审核小组到现场审核; 3、管理评审一般在每年的内审后进行,内审的情 况要向管理评审报告; 4、管理评审要解决公司的质量体系适宜性问题, 内审解决质量体系符合性问题。 还有一些,不及细说,可以仔细参阅ISO9001 及TSG Z0004的相关标准和参考资料。二者的 不同之处是很多的。 2、先内审,之后1个月再做管理详审 3、管理评审是质量体系审核中的一个审核 项,是针对管理层的评审。内审是工厂 依据质量体系的认证要求自我进行的内 部审核 4、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以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质保工程师)负责组

织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2 审核组负责具体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不合格项的跟踪验证; 3.3质管责任工程师负责制订年度内审计划; 3.4 各部门负责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 要求 4.1公司制定并实施《内部审核程序》。4.2每年底,质管责任工程师制订年度内审计划,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质保工程师)审核后实施;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内审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且审核应覆盖公司所有产品、部门及《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和GB/T19001-2000标准要求的所有过程。出现下列情况时,管理者代表(质保工程师)可及时组织内部审核: 1、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2、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IATF16949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 1、评审关注点不同:管理评审是评价体系的充分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内审是评审体系符合策划、标准、体系文件的程度以及执行和实施程度;前者关注计划、组织和控制,后者关注执行。 2,参与人员不同:管理评审主要公司管理层,内审可能是公司的任何人;前者需要职位要求但无需外部机构认定,后者需要有资质认定; 3、目的不同:内审是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是就质量方针和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效率。 4、依据不同:内审主要是检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由各部门内审员对部门交叉检查一般又管代或办公室相关人员主持,管评是由企业主要领导主持,检查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企业方针的正确与可行性。 资源配备的合理性,顾客的满意情况,评价内外部审核的结果;顾客的反馈(是否满意;直接的投诉);过程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产品的符合性;现状与趋势;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情况;以往的管理评审的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的变化。

5、层次不同:内审:控制质量活动及其就结果符合方针目标要求(战术控制),管理评审:控制方针、目标、体系的适应性(战略控制)。 6、组织者不同:内审由任命的内审组长领导内审组进行发起和操作,管评由最高管理者发起和操作: 7、执行者不同:内审:与审核领域无关的内审员管理评审:管理者及关键岗位人员。 8、结果不同:内审: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使体系有效允许,管理评审:改进体系,修订方针、目标及文件,提高管理适应性、有效性、竞争力。 管理评审 1、管理评审策划在管理评审前30天,由总经办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2、发布会议通知,总经办在管理评审会议前15天下发《管理评审计划》,通知参加管理评审的所有人员。 3、管理评审准备,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准备相关工作,调查有关情况,收集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

内审和管理评审

内审 1、内审准则 (1)审核准则定义: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2)内审准则包括:GB/T 19001-2008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审最根本的审核原则;组织现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方针、目标、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质量计划等;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合同要求;行业惯例等。 2、内审的基本要求 (1)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规定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3)内审员的选择和审核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 (4)策划、实施审核,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在内审程序中规定。 (5)受审核部门管理者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跟踪活动应对采取措施进行验证和报告。 3、内审的流程 内审流程一般包括: (1)准备阶段: ——选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 ——制定内审实施计划; ——编写内审检查表 (2)实施阶段 ——举行首次会议 ——审核实施阶段的文件评审 ——审核中的沟通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形成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报告 ——得出审核结论 ——召开末次会议 (3)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分发阶段 (4)审核完成 (5)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展开: (1)准备阶段: ——选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 由组织的管理者代表选定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对审核所有阶段的工作负责。审核组成员需是通过内审员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的人。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制定内审实施计划; 内审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时间、审核地点、使用的审核方法、审核组成员、具体的审核日程安排、审核计划批准人、日期等。 ——编写内审检查表 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审核内容、审核对象、审核方法。检查表可按过程、按部门进行检查,均要覆盖体系全部条款。 (2)实施阶段 ——举行首次会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