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浅谈“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摘要:英国道德教学家彼得·麦克菲尔及其同事创立的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为中心的“学会关心”体谅德育模式的产生,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以及其包含的德育教育理念、工作方法和思路对提高我国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学会关心”体谅德育模式启示

一“学会关心”体谅模式的产生、内容和基本特征

(一)“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产生

“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与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彼得·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及同事所创。“学会关心”德育模式又称为体谅德育模式。1967-1971年麦氏领导的德育课程研究以113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青少年一致认为“好”的教育行为就是能体谅和宽容,“坏”的教育行为就是压制和支配。以此调查为契机,麦克菲尔等提出了德育的体谅模式。在这里,“体谅”既指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意味着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别人。麦克菲尔系统深刻地探讨了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因而体谅模式在当代德育理论界独树一帜,为人注目。

(二)“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

麦克菲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十分明确的理论假设,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诸多论述中小探如下:1、“在学会关心体谅模式中,道德教育被认为是包括了整个人格教育”。麦克菲尔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能深思熟虑地考虑别人的意见,察觉别人的感觉而与人和谐相处,能时常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不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是道德风格,它不光是理智上的,而是深植于整个人格之中。 2、“学会关心”体谅模式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广阔基础,将道德教育作为整体个性和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不应该降低到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上,相反应集中在研究一个自身或其他人有关联的一般作风上”。 3、“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与他人友好相处,爱或被爱,帮助人们去满足这种需要是德育的首要职责。”4、“青少年对人际和社会问题的反应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社会试验期”。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成熟的社会判断力和行为的发展。简要地说,成熟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关心。5、“品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接教来的,在引导学生关心人、体谅人的人际意识中,重要的是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上起道德表率作用。”

(三)“学会关心”体谅模式的内容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1967-1971年间,麦克费尔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800多名12-18岁的英国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对于人际关系中奉行坦率、互惠和关心等处世原则的反应相当积极。麦克费尔指出当代学校过于强调积累知识了,以致过于忽视解决人的个性和社会关系的问题,当代学校德育应当正视这个现实,改革德育。

2.道德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麦克费尔认为,关心人和体谅人的品性是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他说:“为别人而活,是回报性的和有动力的,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可以说是为自己而活。”一个有道德的人能深思熟虑地考虑到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觉察别人的感受而与人和谐相处,这不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是道德风格。一言以蔽之,道德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并在关心体谅人中获得快乐。

3. 角色尝试有助于青少年敏感而成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青少年需要成年人和同伴的体谅和关心,也有体谅人和关心人的需要,麦克费尔根据学生所提出“好事”和“坏事”,设计了一些人际和社会情境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回答。如:“一个跟你同岁而且要好的男孩或女孩,因为你不知道的原因显得心烦意乱。你怎么办?”麦克费尔把多达十一种反映归纳为三类:不成熟反应、试验性反应、成熟性反应。“而在所有反应中,成熟而富有想象力反应,以有独特性地、公平而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为特征,体现出一种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形成解脱社会困难地富有意义的办法的个人倾向和能力,即一种创造性的关心。”这也正是学会关心的目标。

(四)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致力于发展“教学生如何关心”的学校德育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以下特征:

1.教育并不意味着教人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意味着当他们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教他们怎样做;2.道德教育要把气质修养和行为举止塑造与发展时道德判断力结合起来;3.在关心他人的生活中学习,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是无法替代的重要德育方法;4.创造一个符合关心人的课堂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

麦氏认为,上述几方面是相互作用于德育中,不可能分开的。在麦氏的德育模式看来,任何富有成效的教育本身就是学会关心,因为它的行为体现了关心人的生活方式,符合人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乐于接受它。体谅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表明,关心的方式是愉快的方式。没有任何理论能以这样直接的方式提出这种主张。

(五)“学会关心”体谅模式的实践:《生命线》课程

麦克费尔根据学生记述的“好事”和“坏事”,提炼出许多典型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生命线》(Lifeline)丛书以及《学会关心》(Learning to Care)的教师参考书。《生命线》丛书是体谅模式实践的核心,麦克费尔要求学生善于理解和体察他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关心他人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即站在当事者双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或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有的还从同学关系、种族、文化、政治冲突等矛盾分歧设计情境。

第二部分是“证明规则”。这部分针对学生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启发学生讨论法律、常规、原则、社会准则等内容,对不同规则的冲突或规则同自己爱好的冲突进行分析。采用的方式,仍然是设置情境、提问、角色扮演。

第三部分是“你本该做什么”。这部分内容是设置以历史事件为基础的道德困境,让学生在戏剧性的道德困境面前思考分析。

由于这种模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实际效果,因此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目前这种体谅模式采用的教材在英国和北美以各种版本出版,历年不衰。

二、“学会关心”体谅德育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在德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客观地了解、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学校德育实践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在进行德育的横向比较中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德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定位,更有助于改进完善我国现存的德育体系而创建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模式。体谅模式虽然在欧美学校经过实践确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并不意味着在我国也是“万能钥匙”。下面就必要性、可能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等问题谈一谈该模式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一)关于必要性问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前普遍实施的是德育接受模式。“该模式有两个典型特征:一为具有系统的学校德育课程和教材;二为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解,学生则进行理解、记忆和实践”。尽管学术界和部分学校的德育实践已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改革探索,但至今,大体上我国的德育模式仍旧具备着德育接受模式的一些特征。而体谅模式在承认学校德育专门课程的前提下,强调道德教育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思考为基本手段,由老师向学生提供道德情景,并以学生为主展开角色扮演、讨论,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动和深刻反思的机会,促使他们进行道德行为实践,可视为德育发现模式的典型。从德育的成

效看,我国的德育接受模式的低效性与英国的德育发现模式的高效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以为,至少在德育方法上,我们应充分吸收体谅模式中的精华部分,值得“拿来”一试。此外,体谅模式倡导的“学会关心”的主旨,生动形象的道德情境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目标达成系统,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二)关于可能性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体谅模式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在阐述其理论观点时过多地倾向实证数据,未能在整体上,从宏观和深层理论中把握体谅模式,说明多种德育主张和方法的内存含义,这种理论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得到要领。其次,麦克菲尔在理论上主张人本主义和在实践上推行行为主义的矛盾,也容易引起我们认识上的混乱。他既强调体谅,又借助于强化:一会是关心,一会是反馈,使教师有时无所适从。第三,麦克菲尔对自己概括出来的几种典型的社会反应未作严格的界定,显得不清晰。同时,麦氏的社会反应分类建立在对12—18岁的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基础上,缺乏对12岁以前儿童的实证研究,这个缺陷限制了他的理论对小学师生使用《生命线》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我们引用体谅模式之前,应对体谅模式的理论体系进行中国化的改造,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大量的比较研究、探索创造与验证性工作要做。

(三)关于适应性问题

国外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十分强调适应性,一是适应本国的国情,二是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这样就兼顾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以及个人发展的需求。我国在选择德育模式时首先应从本国的政治发展的水平出发,根据国家的需要,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同时又应考虑到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可接受程度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体谅模式之所以在英国流行甚广,甚至扩大至北美,主要原因是欧、美之间有着大体相似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具体到我们国家,那又会是另一番景象。首先,麦克菲尔设计的问卷展示的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冲突情境,来制定社交判断力成熟度,相对于我国来说,这一参照系显然存在诸多待解的问题。例如与之相对应的群体是哪一阶层的成年?我们的成熟标准是什么?等等。站在西方的立场,也会碰到适应性问题。“时至今日,西方有一些有识之士在四处求索之后,意味深长地提出:到东方寻求复兴道德教育的答案。”他们想从东方寻找什么?怎样寻找?如何消化?……这一连串的问题同样需要回答。可以说,道德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是各国中小学德育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从实际出发,但往往强调了国家发展与实际需求,德育的效果未能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改革时应从目的与效果的关系中去探索如何体现适应性,在确定我国的德育方案过程中既不能凭借先入为主的主观意志,又要防止盲目仿效外国具体作法的情况。

(四)关于可操作性问题

通过对“学会关心”体谅模式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模式,它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说明、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的教学建议、详尽的使用方法以及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策略和手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进行德育改革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好的方法,但有些研究成果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而使一些颇有前途的德育方法无法形成完整而科学的体系,也难以被普遍接受并得以推广。

从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学会关心”体谅模式在我们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有值得借鉴的部分,也有不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我们对“学会关心”体谅模式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凡是适合我国国情、校情、生情的,适用于我国德育教育的,我们可以“拿来用”,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综合应用。《生命线》系列丛书也可提供我们一些启示。在构建我们的德育体系时,“不能局限于提供几种知识性德育课程或理论性德育课程,在其对学生的实际影响或教育作用上,从积极方面看,能让学生们学会或知道一些有关道德的或道德方面的观念,但是,在形成真正的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习惯方面就收效甚微了”。应从我国的国情、校情、生情出发,构建一套以道德情境为中心,具有能够充分吸纳学生个人生活的、由浅入深的开放性教材。道德教育的教材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教材内容应包含历史、文学、语言、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材料,并突出其道德教育的内涵。在德育时应明确两点:一是要把激发学生动机放在首要位置。教育过程中务必使学生能进入角色,使之真正从思想、情感和行动上都卷入道德学习上来。二是鼓励学生把道德价值观、态度等付诸实践。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仅局限于教室里、或学术讨论层次,不指向生活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课程,而是非道德教育课程。在更多的德育问题上,我们“学会关心”,关心中小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德育发展,在生活中的德育发展,在社会中的德育发展,学会关心体谅的真正含义,鼓励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在“学会关心”体谅德育模式中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苏立增,《国外学校德育模式的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1992.5

[2]魏贤超,《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初探》,教育研究,1995.10

[3]金顺明,《当代学校德育模式概观》教学理论与实践,1993.3

[4]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钟启泉,《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个学期结束了,总结了自己在少年儿童教育基本理论这门课程中所读的书包括《颜氏家训》,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公民的诞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马斯洛人本哲学》,《罗素道德哲学》、《叔本华人生哲学》共9本书。这些书读着很舒服,总能引起心中的共鸣,也很享受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的过程。在这9本书中,给我感受最大的有3点,包括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倾听生命内部的呼唤和教育要关注真正的人。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处处提到劳动教育。《给儿子的信》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封信中就提到:“儿子,你不要忘了,面包这个最起码的生活资料。我不相信上帝,但是我说面包是神圣的。愿面包的神圣永远伴随你一生吧!你要记住,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要知道,获得这几片面包是多么来之不易!不要忘记,你的爷爷,我的父亲奥梅里柯·苏霍姆林是一个农奴,他是手扶着犁把死在庄稼地里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此时此刻当你学习的时候,有人正在劳动,正在为你提供生活资料。”“不要忘了,我们的根就是劳动的人民,是土地,是神圣的粮食。那些对粮食,对劳动,对哺育我们的人民表示轻蔑的人,哪怕是一个念头、一句话和一个行动,都应当受到诅咒……”在第六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我再劝你一次,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那些最平凡、最“粗”的、最“脏”的劳动,因为创造正是从这里起步。”在第七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劳动是最伟大的美,然而劳动又是最艰巨的事业。认识这个真理,是教育的奥秘之一。”在第八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使人感受到为了别人劳动的无比乐趣。踏上自我教育道路的人,他的使命是通过劳动获得乐趣。”“你要教育自己,也要准备将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教育他们牢固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面包要经过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 在儿子去大学,离开家的第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就教育儿子不要忘本,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尊重劳动人民,劳动是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这个词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教育只是在它具有劳动的含义时,才能成为教育;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其精神生活中就缺少劳动,那么也就不可能有德育、美育和体育。没有劳动,集体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在劳动中,即在为人们付出体力和智力、在为人们创造幸福时,才可能产生义务、责任和严格要求等关系。”劳动是我们每个人的需求,而当前我们常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育者早已把劳动教育抛之脑后。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卷面成绩好坏直接成为评判成才的唯一标准,劳动教育更是被忽视和冷落。体力劳动被教育者当做惩罚“差生”或者“违反纪律者”的手段,不仅没有使教育对象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反而使他们产生了厌恶劳动的情绪。 在功利价值主导的社会中,劳动被我们认为是可耻的,我们不愿做一民劳动者,甚至会鄙视劳动者。当我们听到孩子天真地说“我想成为一名面包师”时,我们会惊慌失措。我们世俗的眼光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权。我们耳边会经常听到父母说,上了这么多年学,千万不要回到农村。我们也经常听到农民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辛辛苦苦供你上学,就是不让你当农民。”当我们找工作时,往往会对那些找到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同学投出艳羡的目光,而那些自己创业或干销售的

国旗下讲话:关爱他人,学会奉献

国旗下讲话:关爱他人,学会奉献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会奉献。 “奉献”意味着“付出”,她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之一。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闪烁着奉献的光辉,屈原、孙中山、邓小平、雷锋,这些古代的圣贤、近代的英雄和当今的模范,他们之所以耀眼、醒人,正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这为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同学们,当我们迎着朝阳,踏进校园,望着整洁的路面、美丽的校园和舒适的教室时,可曾想过,老师们用微笑着的坚韧,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用非凡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用执著的勤恳,让科学的百花园更加五彩缤纷。为了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正是因为有如红烛一般照亮我们征途的老师,有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工友,有为我们生活幸福而日夜操劳的父母,一切才会那么的美好。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

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同学们,听了这则故事,有什么感想呢它告诉我们:遇事一定要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 在我们享受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应该为社会奉献什么是的,金陵中学大家庭的兴旺,离不开全体成员的关爱,当然那中间还有你付出的辛劳和热情。当我们赞扬默默无闻工作的人们、春蚕、小路、雨伞和红烛的奉献精神之时,我们为什么不在赞扬之后,向它们好好的学习呢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土地上留下一个坚实的脚印,胜过在空中传播千万句虚言。让我们将自己的热心、爱心、真心、诚心献给母校和他人,伸出自己有力的双臂,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当你发现地面上有纸屑的时候,请你弯腰把它捡起来;就餐完后,请你把桌面清理干净;请你倍加呵护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尽我们的所XX能为学校作点贡献,哪怕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一只蜜蜂是渺小的,可成千上万群蜜蜂却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美好的内容。如果我们人人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的校园将更加文明,充满朝气和活力。 关爱他人,学会奉献,对我们中学生来讲,也是人际关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3篇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3篇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一工作之余,在领导的眷顾下我有幸读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经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道路上产生的重要作用。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只有和同事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和理解的关系,并处理好人际关系,已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环节。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想想自己在一路走来的工作生涯中,也希望领导能理解我,关心我,希望领导能做我的朋友。更期望同事间能和睦相处,成为亲切的兄弟姐妹。今天我做为一位基层管理者也深切感受到,我何尝又不是时时刻刻关注着员工的一举一动呢。平时关注他们的工作状态,看重员工工作能力和技巧。尤其是新员工为了让他们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掌握工作流程和技巧,我几乎不允他们犯错误,随时随地的纠正,有时很严厉,也许他们感到我太严厉有点不可思议,可我心里理解他们的抱怨,其实我很想让他们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刚开始就建立一种严谨有序的工作习惯,把一切做的更周全更完美一些,让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也许是我要求太完美了,感觉同事之间不是很自然,看了这本书我正确的认识到了,在与同事之间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更要建立上下级之间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员工才能想我所不能想,做我所不能做

的。随时站在员工的角度上理解员工,要懂得换位思考,只有领导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员工,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才能唤起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以便达到心灵与效益的共赢。 建立良好上下级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每个人,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领导必须承认员工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不管这种潜力与价值的体现需要多长时间,领导都始终有信心地相信员工有向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这是领导对员工关爱的表现。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尊重他们,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领导仍然关注我,仍然接纳我”。只有这样,我才可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看来上下级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领导方法,不断向更上级领导求教,在以后的教育领导中,我会努力改善我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员工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主动与人多接触多沟通,让对方有个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大秘诀。在阅读《沟通与艺术》这本书后,深感欣喜,真本书里章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全面,

我学会了关心别人作文

我学会了关心别人作文 我的家像一个蜜罐,而我就睡在蜜罐般的摇篮里。在这里,风吹不到我,雨淋不到我。我是妈妈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的宝贝儿。在家里面我最小,因此人人都让着我。我渐渐变得不关心别人,将一切关爱视为平淡,视为理所当然。但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我终于学会了关心别人。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傍晚,一切和往常一样,我像一只归巢的小鸟飞跑回家。我一推门,屋子里静悄悄的,怎么不见妈妈往日忙碌的身影呢?我径直向妈妈的卧室走去,只见妈妈 躺在床上,满面通红,眉头拧作一团,不时地呻吟着。我赶快放下书包,坐在妈妈身边, 轻声问:“妈,您怎么啦?”妈妈用微弱的声音回答:“有点儿发烧,可能是感冒了。饭 在厨房里,可能有点儿凉,我给你加加热。”说着便要起身下床。我急忙按住妈妈说: “妈妈,您别说话了,休息一会吧!”我用手摸了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呀!我急忙打爸 爸的手机,可怎么打都打不通。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联系不上爸爸,我只 有想想每当我生病使父母的做法,照葫芦画瓢了。当我发烧时,妈妈把一块毛巾用凉水浸湿,再放在我的额头上,让我退烧。恩,我也这么办!于是,我跑到洗手间,把毛巾用凉 水浸湿,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又拿了一个体温计,学着以前妈妈使用的样子,用力甩了几下,放到妈妈的腋下。我坐到床边,询问着妈妈的病情。妈妈微微用嘴角撑起笑容,说:“好多了,你还是先去学习吧。”我哪里肯去,坚持守在妈妈身边。过了大概十分钟,我 把体温计从妈妈腋下拿出来,呀!39度。妈妈发了高烧,必须得吃药了。我急忙去找感冒药,冲了一杯“三九感冒灵”,拿了两粒消炎退烧药,喂妈妈吃下,让妈妈休息一会儿。 我上街买了份馄沌,回来时,早已累得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了,看着妈妈吃了一些, 我才略略放了一些心,我又扶妈妈躺下。而我,一直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换毛巾,还不 时摸摸妈妈的额头,看妈妈退没退烧。渐渐的,妈妈脸也不那么红了,精神也好多了,我 心里觉得特别舒坦。 我见到妈妈好很多了,心里想:我我终于学会了关心别人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o就如朱自清写的<<匆匆>>一样,时间如流水般,悄然无声的走 了o岁月无情的在每个人身上划下了痕迹,时间老人为我套上了15圈光环,生命树上缓 缓地飘下了15片落叶,我长大了,走进了人生的第一个起点------中学时代o对于这个 陌生的环境,我充满了畏惧,四周好象都是黑暗的墙壁,不过很庆幸,我是个乐观派的人,我大胆地尝试去结交新朋友,结果还是蛮幸运的,我又被友情紧紧地包围住,我也从中学 会了关心o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o我献出了爱心,学会了如何去关 心别人o做事不论大小,关心不论程度深浅,我已经尽力了. “哎”每当听到同学们的叹气声时,我的心就如泰山压顶一样重,如千针猛刺一样痛,如汪洋大海一样深沉o每当这时,我都会试着去关心他o就如那一次,我看见一位同学愁 眉紧琐,好象很痛苦似的,于是,我便走过去,小心翼翼地问:“这位同学,你有遇到什

2015教育学考研答案和真题解析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 机构 2015教育学考研答案和真题解析 2015教育学考研答案和真题解析 凯程考研首发2015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答案,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参照。对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试着手复试。此版本答案为凯程考研教研室老师整理的版本,如果对部分题目有异议,可以和我们进一步讨论和咨询。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 【真题解析】B 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B.《生命线》 C.《中学道德教育》D.《社会与道德教育》 【真题解析】B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 机构 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第一部分:《设身处地》;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D.职业道德失范 【真题解析】A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真题解析】D 12.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学会关心》读后感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美国内尔?诺丁斯博士的教育名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作者内尔?诺丁斯是一位身份显赫的学者,她是美国长青藤名校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教授,美国国家教育学会现任主席。在书中,她以多种身份与读者交谈: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还应用大量来自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阐述她的观点。这就使普通读者非常容易地进入她的思想世界,领受她的启迪,与之产生精神共鸣。也许,这就是大师的不同凡响之处——既震聋发聩,又润物无声。 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她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 学会关心的首要秘诀在于专注。专注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接受。当真正关心一个人,就会认真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这种专注或者关注可能仅仅持续片刻,以后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在任何关心的交流过程中,它都是关键因素。诺丁斯说:当一个陌生人向我问路,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可能变成一种关心关系,即使这种交流的时间很有限。我专注地倾听他的问题和需要,然后认真地回答他。当他接受了我的专注、认真和答案,这种关心的关系就完成了。 诺丁斯还批判了现代人的关心现状:不关心(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部分关心(关心知识、伟大事业、物质世界、动植物,却对同类缺乏同情),伪关心(以关心的名义干危害他人的事情)。就象某些人盲目地点赞、支持,却并没有真正地完成一个关心关系。 在此基础上,她赋予关心全面的含义: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例如关心自身的身体与心理,关心家人、同学、同事,关心对手,甚至关心路人与自然环境。她还坚定的说:毫无疑问,

“关心他人_奉献爱心”主题班会

“关心他人,奉献爱心”主题班会 四年级 活动背景: 半个学期以来,我有感于学生平时的表现:行为较为自私,缺乏互助意识与奉献精神,拟定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课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差距,努力克服自身缺点,激发奉献情感,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不讲利益,不图回报,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高尚的人。 活动目的: 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爱、懂得爱、珍惜爱、理解爱、奉献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孝敬父母、善待亲友、友爱同学、关爱周围的一切。 活动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关心”或“回报”为话题的材料或身边事例。 四、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以《爱的奉献》引出班会主题。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我们要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无私援助的手,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本次班会的主题就是“学会关心,奉献爱心”。 二、学生分小组发言交流同学之间关心他人的感人事迹,畅谈关心和回报 1、如: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学生描述内容,作自由发言。 (描述:这描述的是儿子幼年时,母子俩在饭桌前吃饭。妈妈将一条鱼分成鱼头和鱼身两份,将鱼头放在自己的饭里,而把鱼身夹给儿子,微笑着,脸上流露出对儿子万般的慈爱,儿子也对着妈妈天真地笑着。许多年后也同样在饭桌前,所不同的是妈妈已经是两鬓苍苍,年老力衰,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仪表堂堂,他也正如母亲当年分鱼一样,他满脸堆笑地把鱼头夹给妈妈,说:“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已是风烛残年的母亲沉着面孔,望着含辛茹苦拉扯大并曾给予无限慈爱的儿子,眼里闪动着点点辛酸的泪光,心里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2、小结 丰富深刻含义:①儿女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②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④世上只有妈妈好;⑤只要我们多奉献一点爱;⑥传统的孝顺父母;⑦对社会的尊老敬老。 ⑧关心集体,关心社会。 三、学会关心 (请学生说说身边的故事和感想)

余世维《有效沟通》读后感

余世维《有效沟通》读后感 余世维《有效沟通》读后感 陈德 通读余世维的《有效沟通》,令我感触很深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学校管理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影响学校和企业的成败关键因素之一,是人,而影响人的是能否有效的沟通,“上令下达、下情上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着政令执行的效果和结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有效的沟通已经成为学校和企业运作的一把利器。所以作为校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纵观大局,考虑问题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员工不能自大,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答案,这样会让人感到厌恶,也很容易在沟通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障碍。 2.学会关心别人。关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学会了关心就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存。在与人沟通过程中,

尤其是在与同事沟通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他人的状态和困难并积极主动的及时帮他解决,这样团队的凝聚力才会逐渐的增强。关心学生,学生就会亲近你,以致喜欢你的课,学业就会有所提升,产生迁移的正面反应:亲其师,信其道。 3.不管是对自己的同事、上级、下级都要做到主动跟对方沟通,要及时把事情的进展汇报给他,不管是有问题还是没问题,这样才有利于上级及时地去解决问题,去调整整个事件。 作为校长要做为教师和学生好服务,以好心态去沟通应始终贯穿于平时的工作中。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位师生,去关心所能关心到的问题,去帮助师生可能会着急要协助的工作。只有坦诚相见,才能使彼此之间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在接下来的沟通中,交流就会很融洽。所以,当我们能够与人为善,不自私自利,不处处想着表现自我,而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以一种好的心态多为他人考虑、关心他人的需求、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秉持着一颗真诚之心与他人交往时,那么与他人的沟通便打开了一扇窗。 其实沟通是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沟通不是一种说服

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浅谈“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摘要:英国道德教学家彼得·麦克菲尔及其同事创立的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为中心的“学会关心”体谅德育模式的产生,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以及其包含的德育教育理念、工作方法和思路对提高我国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学会关心”体谅德育模式启示 一“学会关心”体谅模式的产生、内容和基本特征 (一)“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产生 “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与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彼得·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及同事所创。“学会关心”德育模式又称为体谅德育模式。1967-1971年麦氏领导的德育课程研究以113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青少年一致认为“好”的教育行为就是能体谅和宽容,“坏”的教育行为就是压制和支配。以此调查为契机,麦克菲尔等提出了德育的体谅模式。在这里,“体谅”既指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意味着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别人。麦克菲尔系统深刻地探讨了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因而体谅模式在当代德育理论界独树一帜,为人注目。 (二)“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 麦克菲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十分明确的理论假设,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诸多论述中小探如下:1、“在学会关心体谅模式中,道德教育被认为是包括了整个人格教育”。麦克菲尔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能深思熟虑地考虑别人的意见,察觉别人的感觉而与人和谐相处,能时常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不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是道德风格,它不光是理智上的,而是深植于整个人格之中。 2、“学会关心”体谅模式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广阔基础,将道德教育作为整体个性和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不应该降低到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上,相反应集中在研究一个自身或其他人有关联的一般作风上”。 3、“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与他人友好相处,爱或被爱,帮助人们去满足这种需要是德育的首要职责。”4、“青少年对人际和社会问题的反应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社会试验期”。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成熟的社会判断力和行为的发展。简要地说,成熟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关心。5、“品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接教来的,在引导学生关心人、体谅人的人际意识中,重要的是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上起道德表率作用。”

《学会关心》读后感

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有感 最近,我有幸读了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内尔·诺丁斯博士写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在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我想这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 首先:学校教育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 书中指出:我们更愿意看到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他们能够与别人和平相处;他们善待自然环境;他们待人接物都追求一种理智与和谐。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以“关心”为核心的教育。才能满足和符合以上的教育目标。 为什么是“关心”而不是别的品质或者技能呢更因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那么,什么是关心呢就像我们经常会提到爱一样,谁又真正明白爱的涵义呢同样,并非所有人都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有些人真诚地关心知识,关心伟大的事业,关心物质世界,关心动植物,却对同类的人缺乏同情。也有些人精神贫乏,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在漫无目的的人生里没有关心,也没有信仰。还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扭曲了的“关心”概念,以关心的名义干危害他人的事情,这样的人也是危险的。.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他认为,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如此,这种以“关心”为核心的教育,既是在培养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面对事物的思考,以及如何构建人际关系的方法。

优秀作文:学会关心他人作文

学会关心他人作文 学会关心他人一 “学会关心”,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迎接新世界的口号,在我们身边,我们是否关心别人了呢? 学会关心:公共汽车上,有的老人没有座位,我们让一让座;一起坐车的同学呕了,我们上前帮忙,帮他(她)搞干净呕物,问问舒服些了没有……那一次,我也学会了如何关心别人。 那是今年的母亲节,我早早地爬起床,蹑手蹑脚地洗漱完毕后,到厨房拿锅放米,淘米,我小心翼翼,生怕吵醒了正在熟睡的爸爸妈妈。我关上他们的房门,跑回厨房,开火煮起粥来,粥煮好了,我把它们一一凉在父母的碗里。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爸爸妈妈起床了,看着从未煮过早餐的我在忙碌着,妈妈一把搂过我,不停地夸我“不错不错,女儿长大了。”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因为我懂得关心父母,懂得关心别人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学会关心别人。比如同桌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我们去帮一帮他(她)们,使他(她)弄懂一道题,这也是一种关心,不是吗? 有话说得好:“假如你有一盆炭火,就别忘了给冻得哆嗦的人一些:假如你有一汪泉水,就别吝啬给长途跋涉的人

递上一壶清泉。”是呀,你给了别人炭火,你的心将比烤火更温暖;你送人一壶清泉,你的心将会比春风拂面更惬意。你给了别人关心,别人也一定会关心你的。 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让我们去关心别人,做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吧! 学会关心他人二 今天我读了有关三个陌生人的故事,我深深感觉到一个人时时事事关心他人其实是在无形中关心自己。 文章讲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是:一个士兵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不显更直接告诉他的父母,而是告诉他的父母说他的战友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想和他一起住,他的父母说没有胳膊和腿的人,太拖累人了,不想让他来自己家,为此他自杀了。第二个故事是:一个男的从小在外打拼,衣锦还乡以为想给母亲一个惊喜,谁知贪心的妈妈竟然把他当做外人给杀了。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的看见一只快要淹没的船,马上报警,结果无疑中救了自己的丈夫。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自己,前一段时间妈妈很忙,每次放学我总是帮妈妈去买菜、做饭。通过买菜的过程,竟然锻炼了我的数学计算能力;通过做饭,我的日记大有题材可写。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就感觉到人世间很多事情看是在关心别人,实际都是在悄悄的关心着自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

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 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按照麦克费尔的观点,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这种基本核心是所有的人自然具有的,而且“根据经验可以证实,人的相似之处是深刻的,人的不同之处是表面的”。对于道德发展来说,给机会表达隐藏于心中的敏感点,是至关重要的。 理论假设 a.帮助学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b.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c.鼓励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d.教育即学会关心。 特征 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有: 1、坚持性善论;

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特色 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时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活角色扮演的主题。 围绕人际社会问题的道德教育 麦克费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景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它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愈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含《敏感性》、《后果》、《观点》三个单元,所有情境都是围绕人们在家庭、学校或邻里中经历的各种共同的人际问题设计的。 第二部分:《证明规则》。含《规则与个体》、《你期望什么?》、《你认为我是谁?》、《为了谁的利益?》、《我为什么该?》5个单元,情境所涉及的均为比较复杂的群体利益冲突及权威问题。

《学会关心》读书笔记

《学会关心》读书笔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 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 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 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 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这是一个极度孤独的故事。从第一代的布恩迪亚,直到第七代的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寻求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村落、土地、工厂、铁路,还 是爱情、亲情、友情,还是战争、权力、金钱,他们在从无到有,从盛至衰的过程中,极 度渴望,却又无法沟通,这使他们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挥霍了一生的青春,始 终都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最终他们都无力地、无奈地陷入到不可救药的孤独中,在无人 理解中孤独地老去、死去。 虎妞死后,小福子的悉心照顾,使她真心爱上了这个苦命的姑娘。她仿佛又有了生活 下去的勇气,可命运还是喜欢捉弄他,以为生活所迫,小福子沦为了嫖妓,没等祥子“混 好了”就上了吊。这使得祥子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变成了泡影。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 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书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 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 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还有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 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 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造事者起立,承认 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有坦白过失承担责任的勇气。 这几天,我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很感人,篇篇催人泪下。最 让我感动的是《告别》。这是作者在小学升级后和同学、老师告别时忧伤的感受。作者在 校园里有过挫折,有过欢乐,也有过苦恼;作者回想起和同学老师相处的一年,非常伤感; 他真诚地祝福她的同学和老师。 虽然评价的划分类型有好多种,但他们必须要坚持一些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用性原则。这些原则是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

要学会关心别人

要学会关心别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林街小学五(1)罗冰指导老师:易际杰 在我7岁时候,妈妈买回来一条鱼,按照惯例,妈妈会把鱼身体的肉拿给我吃,我对好奇地妈妈说:“妈妈,鱼头好吃吗?”然后又满怀期待的说道“给我尝尝吧,妈妈。”妈妈微笑着对我说:“鱼头很好吃啊,不过,要等你长高,长大了才能给你吃哦,所以,你要好好的吃饭,知道吗?这样才能快快长大,你就可以尝到鱼头是什么味道了。”我还是不死心,两只手晃着妈妈的胳膊,撒娇地对妈妈说:“求求你了,妈妈。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给我尝尝嘛,就一口。”然后伸出一个手指头,表示只要一口就可以了。“不是说了,只要你乖乖的吃饭,长大了以后就能吃了吗?长大很快的哦,所以,不久以后你也会尝到鱼头的。”妈妈耐心的哄着我。可是,心底里的好奇还是抑制不住,如同种子一般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又过了几天,妈妈再次买回来了一条鱼,好奇心促使我这次一定要吃到鱼头!我匆匆忙忙地跑到厨房,对妈妈说:“妈妈,这次你先做鱼,好不好啊?”

妈妈宠溺的笑道:“当然可以啦,儿子,是不是又嘴馋了,别着急,妈妈马上就给你做。”我在一旁耐心等着妈妈做好鱼。过了一会儿,鱼被妈妈盛了出来,我迫不及待的过去将鱼端到餐桌上,然后对着妈妈大喊道:妈妈,你再去做其他的菜吧,我等着您!”确定妈妈看不到我之后,我不顾鱼的滚烫把鱼头弄了下来,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突然发现,鱼头除了一点点肉以外全剩下了骨头。我想不明白:明明鱼头那么不好吃,妈妈为什么会觉得好吃呢?我好奇的跑到了厨房,也忘记了妈妈会发现我偷吃了鱼头便大声问道“妈妈,鱼头明明那么不好吃,您怎么还说好吃呢?”妈妈发现“秘密”暴露了,神色有些惶恐,焦急的解释道:“儿子,妈妈不是故意骗你的。其实鱼头并不好吃,我怕你会长不高,所以才……” 那时候,我突然间明白了:虽然鱼头是无味的,但在母亲看来,里面有着香甜,因为,那里包含着母爱。母爱如水,温柔而清凉。世上所有的母亲都爱着自己的子女,她们总在默默的付出,我们为什么不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包含着的母爱呢?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整理9第九章德育 1.xx的概念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共同性、历史继承性。 2.xx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xx是xx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xx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xx目标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4.xx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5.xx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xx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xx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_没有社会道德。 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 当我读完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时,了解这是用一本书来阐述“关心”,想必一定能充分地阐释这个词语的原始意义。这使我联想到现代人的关心现状:不关心(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部分关心(关心知识、伟大事业、物质世界、动植物,却对同类缺乏同情),就像我们的教学,老师和同学过多的关心学习成绩,关系自己的未来,而缺乏一种真正的关心,只关心自我、而且是不正确 的自我关心。 这本书的作者诺丁斯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是呀,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时刻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心,而这种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只成为单方面需求,而不希望自己给予他人。诺丁斯同时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在我们的教育中,过分的强调智力,往往这种关心形式、关心关系,不能得到正常的维系。但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给人带来喜悦或烦恼,带幸福或悲伤,带来顺利或困难,带来成功或失败,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人都需要别人给予相应的理解和关心。所以还是存在关心的关系。 就像你的父母应该是很关心你的。也许天天向你嘘寒问暖;你生病了,主动侍候;你有困难,主动帮助你;丢三落四时,父母是保姆;提笔忘字时,父母是老师;尽情高兴时,父母是小伙伴;心情烦燥时,父母是心理医生。他们的关心就在一点一滴中,你发现了吗?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谁真正的关心自己的父母。记得他们的生日,在他们劳累时沏过一杯热茶,为他们洗过脚。有谁静静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些你的父母做到了,我们呢?做到了吗? 除了父母,谁关心过被儿女抛弃的老人?关心过可怜的乞丐吗?谁关心过一只受伤的小鸟吗?你关心 过…… 学会关心,关心父母;关心老人;关心乞丐;关心……,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生物。这也是我们在现在教育中存在的巨大问题,我们的孩子接受关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去关心他人成为他们最陌生的事情。古时候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时候的教育,在我们的现在化教育下,已经是空中楼阁不复存在。作者正是用这本书揭示我们千疮百孔的教育。我们需要别人的关心,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心。 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需要你去关心。 我认为如果想要得到幸福,那就应该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得到他人的关心是一种幸福,关心他人更是一 种幸福。让我们一起去关心他人,并因此得到幸福。

要学会关心别人_高考作文

要学会关心别人 不知何时起,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冷漠,少了一份热情与关怀。许多人的生活座右铭以“我”字开头广私”字为主,对别人的举,抱着“啦不关己,高髙挂起”的态度。于是,对正在水中挣扎的那双求救的手视而不见;对于正在行凶的歹徒避之不及;对于为了维护五义而被歹徒围攻的势单力薄的英雄,无人伸出援助的手……更无须说漫1[上的母子,子对母亲是如此不了解,不关心,竟然把鱼头夹给老得掉了牙的母亲,还说广妈妈爱吃鱼头、我队小就知道! ”于是有人大摇其头,悲叹“世风曰下弋于是有人满腹牢騷广社会主义不行了!"举国上下,人心惟危。 我很想对这些人喊一句:“学会关心别人吧,自私的人们!”不要总想着自己的私利,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唇枪舌剑,比起老山前线那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英雄烈士们所奉献的一切,你们是多么渺小!那些见死不救,为了自己救人该付多少酬金而讨价还价的人,与奋不顾身跳下粪池救起老农民而献身的大学生张华相比,你们是多么卑俗!那些在公共汽车上争抢座位,从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的人,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相比,你们是多么自私!那些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无动于衷地对着正在行窃的小偷,正在行凶的歹徒的麻木的人^比起勇斗歹徒而壮烈牺牲的“特区卫士”余俊生,你们又是多么的怯懦无能!还有那些虐待老人的人,你们也该学一学乌鸦的“反哺之恩"啊!扪心自问,你们能不感到问心有愧吗?你们能不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感到脸红羞愧吗? 那么,是否社会主义是真的不行了呢?不,不是的!我们党现在不是在全国

范围内号召“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吗?在三月这个“雷锋月”以及平时,不是涌现了许许多多好人好事吗?比如勇救山火,为保卫国家财产而献身的少年赖宁,主动收养10多名孤儿的“妈妈老师”胡曼莉等,汄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正如韦唯在《爱的奉献〉里喝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羌好的人间! ”是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学会关心别人,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2020年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

2020年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A、夸美纽斯 B、伊斯兰教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答案】C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为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其代表人物为杜威。故选C。 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两种形式。 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B、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C、感知和表象 D、概念和命题 【答案】D 【解析】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命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故选D。 3、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原则是()。 A、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B、统筹规划,以县为主 C、统筹规划,协调管理 D、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应当遵循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故选A。

4、“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青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指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 A、社会化 B、全面发展 C、个性化 D、可持续发展 【答案】A 【解析】个体社会化一般是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题干的描述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涂尔干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故选A。 5、从形式上说,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组成的()活动。 A、认识 B、复合 C、平行 D、双重 【答案】A 【解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故选A。 6、()是调整教师劳动和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依法执教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答案】A 【解析】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关爱学生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故选A。 7、某学生家长给余老师送礼,想让余老师给其孩子安排最好的座位,余老师拒绝了。余老师的做法 ()。 A、不正确,不利于取得家长信任 B、不正确,不符合家校沟通要求 C、正确,符合严慈相济的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