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使用污染的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可致新生儿感染,亦可经产道感染。

初期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和发红,并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牙龈、上颚),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铺满整个口腔粘膜,不易拭去,强行擦拭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食欲,一般无全身症状;轻者仅进食时有痛苦表情;重者可扩散到咽喉、气管、食管、肺等处,可伴低热、呕吐、吞咽困难、声嘶、呼吸困难,或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一般护理

1.食具专用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2.饮食护理宜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摄

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

3.监测体温肛温超过37.8℃时,予以松解衣服、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

时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专科护理

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制霉菌素甘油涂口

腔2次,多喂水,以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2.正确涂药为了确保局部用药达到目的,涂药前先用纱布或干棉球将病变部

粘膜表面的唾液吸干净后方可涂药,涂药后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3.病情观察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口腔粘膜上

有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应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

1.向家属讲解鹅口疮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护理。

2.母乳喂养者,指导母亲良好的喂养习惯,每次喂奶前后,均应洗手、洗奶头。

3.人工喂养者,指导食具专用,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4.纠正婴幼儿吮指的不良习惯,哺乳后喂少量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护理四要点

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护理四要点 *导读: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多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肤、肠道、阴道寄生。由于孩子入口的东西不干净:乳具消毒不干净、乳母的乳头不干净、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干净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对于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儿或小婴儿都容易引起鹅口疮的产生。…… 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多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肤、肠道、阴道寄生。由于孩子入口的东西不干净:乳具消毒不干净、乳母的乳头不干净、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干净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对于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儿或小婴儿都容易引起鹅口疮的产生。 鹅口疮的症状?如果发现宝宝的以下症状,就要注意了。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

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轻症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抱子。 鹅口疮的预防 先看看这些引起鹅口疮的念珠菌是怎么来的吧。这些肉眼看不见的霉菌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带菌的医护人员以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宝宝的皮肤或口腔粘膜接触到这些被霉菌污染过的东西后就会引起局部的感染。所以刚做母亲的产妇,和婴儿室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母亲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奶头,医护人员每次接触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每次用奶瓶前要经过沸水消毒。当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有的老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这样做是徒劳的,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许多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 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 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 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所以称为雪口病。它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 中亦可发生。 它的病发对象多为身体虚弱或营养不良,特别是消化不良的新生儿。另外滥用或长期使用抗菌素也能引发这种病,并通过餐具造成 感染。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 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 以是感染的来源;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 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 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 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 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 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 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 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 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轻症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 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全部口 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 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抱子。 一、用药治疗 1、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局部用药鹅口疮比 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2、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宝宝这种情况可能是鹅口疮引起的,需要去医院检查确诊。鹅口疮为白色念珠状真菌感染所致。这种真菌常寄生在正常皮肤、粘膜上,当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口腔卫生较差时即可致病,也可因使用抗生素较久,抑制了其他细菌因而使真菌生长迅速而致病。宝宝的鹅口疮在一般情况下,可使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漱口,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再涂制霉菌素液(制霉菌素50万单位加5毫升冷开水)。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如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由于鹅口疮复发率很高,所以症状改善后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防复发。另外,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及饮食的营养,积极提高其自身抵抗力。 ------------------------------------------------------------------------------- 用制霉素和开塞露,混合搅拌后涂在宝宝口腔,一天两到三次,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鹅口疮又称雪口疮,属白色念珠菌感染,常发婴儿营养不良,身体衰弱者,可因此使婴儿拒食、哭闹。取吴茱萸10克,研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儿双侧涌泉穴,外贴伤湿止痛膏,24小时后取下。一般敷贴1次即有效。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局部涂抹10-20万U /ml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严重病例需口服制霉菌家,每日5-10万U/kg。分3-4次。可给予微生态药物,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 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营养供给: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

1-3月婴儿的成长护理

0-1个月本月发育特征 出生时 身长:男宝宝:46.8~53.6厘米,平均为50.2厘米 女宝宝:46.4~52.8厘米,平均为49.6厘米 体重:男宝宝:2.5~4.0千克,平均为3.2千克 女宝宝:2.4~3.8千克,平均为3.1千克 头围:男宝宝:37.8~36.3厘米,平均为34.0厘米 女宝宝:30.9~36.1厘米,平均为33.5厘米 胸围:男宝宝:29.3~35.3厘米,平均为32.3厘米 女宝宝:29.4~35.0厘米,平均为32.2厘米 满月时 身长:男宝宝:52.3~67.5厘米,平均为56.9厘米 女宝宝:51.7~60.5厘米,平均为56.1厘米 体重:男宝宝:3.8~6.4千克,平均为5.1千克 女宝宝:3.6~5.9千克,平均为4.8千克 头围:男宝宝:35.5~40.7厘米,平均为38.1厘米 女宝宝:35.0~39.8厘米,平均为37.4厘米 胸围:男宝宝:33.7~40.9厘米,平均为37.3厘米 女宝宝:32.9~40.1厘米,平均为36.5厘米 囟门: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受产道挤压,出生后顶枕部可见突起的产瘤,有的还见骨缝,这些变化不过于明显,都属正常现象。 大运动 不能随意运动,不能改变自己身体的姿势与位置,其动作多为无规则、不协调的动作。 趴着时,宝宝的小屁股高高耸起,两膝屈曲,两腿蜷缩在下方,头转向一侧,脸贴在床上。如将宝宝的头摆正,再逗引宝宝抬头,宝宝的面部有时能稍离开床面。如果将宝宝的手臂放在胸下,两腿有时会做交替蠕动。 平躺时,以颈直反射姿势为主,头大多转向一侧,同一侧的上下肢伸直,另一侧的上下肢屈曲。安静时,会出现不对称的颈紧张等反射。 拉着手腕坐起来,宝宝的头会向前倾,下颏靠近胸部,背部弯曲,就像英文字母“C”一样。如握住宝宝双手,一边逗引一边轻拉着手腕坐起,宝宝的头明显后垂。 大人用手托起宝宝的胸腹部,使宝宝面向下悬空,则宝宝的头和下肢会下垂,低于躯干。 大人扶住宝宝腋下让宝宝直立起来,并让宝宝踩在硬平面上,宝宝的下肢会做出类似迈步的动作,即踏步反射,但当宝宝向前迈步时,两只脚经常相互绊住。 精细动作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1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 第一节新生儿疾病 一、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 流风。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 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 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 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 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 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 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 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

(1) 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 应宽松大、质软。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 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 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 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 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 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 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 1、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2、寒湿阻滞

2017年上半年贵州中医执业医师儿科学_鹅口疮考试题

2017年上半年贵州中医执业医师儿科学:鹅口疮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脓疱疮和水痘的鉴别点,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______ A.疱疹较大 B .疱疹躯干部位多 C .疱疹易破,蔓延附近皮肤 D.疱疹含脓液 E.多发于夏季炎热季节 2、产后失血过多。突然晕厥,心悸不适,渐至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眼闭口开,甚至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治疗首选 A.参附汤 B.夺命散 C.紫雪丹 D.清魂散 E.苏合香 九 3、决定分娩的主要因素是 A.产力,产道 B.产力,胎儿 C.产力,产道,胎位 D.产力, 产道,胎儿 E .产力,胎位,胎儿 4、哪项不是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 A ?腱反射增强 B ?病理反射 C .肌张力增高 D ?肌萎缩明显 E .以整个肢体瘫痪为主 5、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的区别在于()。 A .有无神志不清 B.有无后遗症

C .夹痰夹瘀 D .外风与内风 E .邪浅与邪深

6、 某患者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及夜晚加重,心烦易怒,舌红少津, 脉沉细。辨证取穴选__ A. 风池、血海、风门、肺俞 B. 曲池、血海、大椎、肩髃、阳溪 C. 曲池、足三里、血海、列缺 D. 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膈俞 E. 关元、气海、足三里、太溪 7、 下列各穴中,常用于保健并具有强壮作用的是 A. 关元俞 B .肾俞 C .脾俞 D .足三里 E .气海俞 8、 患者,女,40岁,呕吐痰涎,伴头晕,胸痞,心悸,舌苔白,脉滑。治疗 E.皮肤粘膜出血 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 .列缺、尺泽 B .膻中、丰隆 E .列缺、合谷 9、 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10、 脏腑湿热证的共同特点是 A .黄疸 B .腹痛 C .腹泻 11、 胆道感染,常伴有()。 A. 慢性规律性的上腹痛 B. 无规律性的上腹痛 C. 右上腹绞痛 D. 左上腹剧痛 C .曲池、外关 D .风池、尺泽 D .卫气 E .中气 D .舌苔黄腻 E .头胀重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 8 暴泻9 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0-10-28T15:26:17.2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美婷 [导读] 本病起初,先在口腔、舌下、两颊内侧覆盖着一层白屑,可逐渐蔓延至牙龈、口唇、软腭等处。张美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小儿科河北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72-01 鹅口疮是由一种白色念珠菌(霉菌)感染口腔引起的。本病为新生儿、婴幼儿常见病,多见于营养不良、腹泻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本病起初,先在口腔、舌下、两颊内侧覆盖着一层白屑,可逐渐蔓延至牙龈、口唇、软腭等处。周围皮肤可出现微赤色的红晕,微凸起,互相粘连,不易清除。轻者:除口腔、舌上及两颊的白屑,无其他临床症状;重者:可蔓延至鼻道、咽喉、食管,患儿出现焦虑、烦躁、拒食、哭闹,甚至出现低热。 1 预防 预防鹅口疮,如母乳喂养时应先将奶头用温毛巾擦洗干净,奶瓶、奶嘴、小勺用后应清洁消毒,对患病儿还必须控制使用激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2 护理 (1)保持室内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2)认真执行消毒制度,喂奶前注意用流动水洗手,喂奶后用过的奶瓶、奶嘴、小勺应用5%碳酸氢钠水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应消毒柜彻底消毒,一人一用,避免发生交叉感染。(3)加强口腔护理,用5%碳酸氢钠清洁口腔2次/日,患处可涂抹1%龙胆紫液2次/日。(4)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3 小结 从而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卫生喂养、把好消毒关、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鹅口疮的发生。

新生儿出院指导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感染。改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首先引人注意的常见症状为不吃、不哭、不动和黄疸迅速加深,常出现呕吐及轻度腹泻,体温升高或不升,严重者可出现出血、腹胀、惊厥、神志不清、呼吸暂停和休克。诊治及时可以治愈,重症有死亡的危险,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死亡率更高,辛存者多留有后遗症。 『病因』 新生儿本身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抵抗力差,细菌易入侵;葡萄球菌、大肠肝菌为主;多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 『临床症状』 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后出现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后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少数发展为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常见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要点』 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要足,一般10-14天。 『出院指导』 1、保持婴儿口腔、皮肤、臀部及脐部的清洁。 2、不能针刺、挑割和擦伤婴儿的皮肤和黏膜,不能用手挤压皮肤脓包。 3、勤换尿布,预防尿布疹。避免尿液污染未愈合的脐部。包裹脐带的敷料必需无菌。 4、接触婴儿前洗手,护理时动作轻柔。减少探视,避免患病者护理婴儿。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过冷或过热。 5、若婴儿出院后发生脓疱疹或脐炎,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还需局部用药,用3%双氧水或5%聚维酮碘消毒患处,每天2次。

新生儿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病因』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使用污染的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产道感染。 『临床症状』 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略高于粘膜表面,粗糙无关,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齿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形似乳凝块,不易拭去。重症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治疗要点』 1、保持口腔清洁 2、局部用药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此。 『出院指导』 1、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母亲均应洗手、洗乳头。人工喂养者,对用过的奶嘴、奶瓶,应先用4%的苏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后清洗,煮沸消毒后备用。 2、患儿的洗漱用具(脸盆、毛巾、漱杯等)和食具应单独使用,用水煮沸消毒15分钟。 宜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同时多喂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3、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若发现口腔粘膜上有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亦应送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鹅口疮秘方

鹅口疮偏方 下面简介六法,可使小儿口疮速愈。 一、将维生素C片碾成细未,涂在口疮患处,每天三次。 二、将冰糖碾碎,含在口中,一天含四、五次。 三、将茄子皮烤焦碾成粉末,与蜂蜜掺合后涂在患处,每天三、四次。 四、将荸荠洗净削去皮捣碎,加入水和冰糖后,放塘瓷锅里煮熟后晾温饮用,可使口疮速愈。 五、把削皮苹果切成小片,在口疮患处轻擦,每天三、四次。 六、将柿饼霜刮下涂在口疮患处,一般涂后即可见效。 方1.外涂红糖治鹅口疮:红糖研末30克,取适量涂于患处,一天4—6次。 方2.黄连末治鹅口疮:取适量黄连末填在肚脐眼上,每日换一次。 方3.皮硝治鹅口疮:取皮硝30克,捣细,取适量填在肚脐眼上,外面用胶布封固,每日换一次。 方4.莴笋叶治鹅口疮:莴笋叶6克,大枣3个,用水煎服,每日1—2次。 方5.生姜蜜汁治鹅口疮:取蜂蜜30ml,生姜汁10ml,混匀后涂在患处,每日2—3次。方6.老茄子根治鹅口疮:取老茄子根10g,陈皮3g,冰糖6g,用水煎服,每日1—2次。 方7.西红柿叶治鹅口疮:取西红柿叶10g,甜瓜皮6g,用水煎服,每日1—2次。 方8.玫瑰花治鹅口疮:玫瑰花6g,生姜2片,白扁豆6g,用水煎服,每日1—2次。平时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给孩子喂食以后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用温湿的纱布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则可以让孩子用水漱口。2.如果孩子是母乳喂养,在喂奶之前,妈妈应该用清水洗净双手,并用温湿的毛巾清洁乳头;如果使用奶瓶给孩子喂奶,那么事先将奶瓶和奶嘴进行煮沸消毒。3.不乱用抗生素。因为在给孩子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时候,抗生素可能会杀灭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细菌,从而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鹅口疮,医学上称之为菌丛失调。给孩子治疗鹅口疮的时候,应该停用抗生素,如果有重大的疾病必须使用抗生素,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4.给孩子用药要谨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制霉菌素50万单位研成细末,分成4等份,取制霉菌素片一粒研磨成粉末,加入5ml甘油或维生素A油剂调匀每次用一份直接撒入患儿的口腔内,不喂水,让宝宝自己用舌头搅拌,使药物与口腔黏膜充分接触,每天用药2~3次,几天后鹅口疮即可治愈(一)药物治疗:1.先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或1%的双氧水清洗口腔,再用盐水棉球擦洗干净每天早晚各1次,一般2~3天即能治愈 2.酮康唑片200mg,研细成粉,加生理盐水20ml配成混悬液,然后将这种液体涂抹口腔黏膜,每天2~4次,一般2~3天就能显效,大部分婴儿5天内可治愈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使用污染的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可致新生儿感染,亦可经产道感染。 初期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和发红,并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牙龈、上颚),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铺满整个口腔粘膜,不易拭去,强行擦拭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食欲,一般无全身症状;轻者仅进食时有痛苦表情;重者可扩散到咽喉、气管、食管、肺等处,可伴低热、呕吐、吞咽困难、声嘶、呼吸困难,或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一般护理 1.食具专用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2.饮食护理宜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摄 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 3.监测体温肛温超过37.8℃时,予以松解衣服、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 时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专科护理 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制霉菌素甘油涂口 腔2次,多喂水,以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2.正确涂药为了确保局部用药达到目的,涂药前先用纱布或干棉球将病变部 粘膜表面的唾液吸干净后方可涂药,涂药后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3.病情观察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口腔粘膜上 有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应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 1.向家属讲解鹅口疮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护理。 2.母乳喂养者,指导母亲良好的喂养习惯,每次喂奶前后,均应洗手、洗奶头。 3.人工喂养者,指导食具专用,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4.纠正婴幼儿吮指的不良习惯,哺乳后喂少量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 操作规程 1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高热 3、神昏 4、中风 5、中暑 6、急性出血 7、痛证 8、暴泻 9、脱证 10、中药中毒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风温 3、感冒 4、内伤发热 5、咳嗽 6、哮喘 7、悬饮 8、肺痈 9、肺胀 10、胃脘痛 11、呕吐 12、便秘 13、泄泻 14、黄疸 15、积聚 16、水臌 17、水肿 18、肾衰 19、淋证 20、癃闭 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疖 4、疔 5、痈 6、发 7、丹毒 8、疔疮走黄 9、流痰 10、窦道 11、压疮 12、脱疽

13、乳痈 14、乳岩 15、石癭 16、肠痈 17、肠梗阻 18、石淋 19、噎膈 20、烧伤 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月经不调 5、痛经 6、崩漏 7、绝经前后诸证 8、带下病 9、妊娠恶阻 10、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11、异位妊娠 12、子痫 13、产后发热 14、产后恶露不绝 15、产后缺乳 16、阴挺 17、癥瘕 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肺炎喘嗽 3、鹅口疮 4、泄泻 5、疳证 6、惊风 7、痫证 8、水肿 9、麻疹 10、水痘 11、痄腮 12、顿咳 13、小儿暑温 14、疫毒痢 15、遗尿 16、紫癜 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痔 4、肛痈 5、肛漏 6、肛裂 7、脱肛 8、直肠息肉 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儿童常见口腔疾病 鹅口疮、龋齿、口腔溃疡、口角炎是在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几种口腔疾病。下面简单的说一下这几种口腔疾病的发病特点。 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肤上、肠道、阴道寄生。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或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主症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故名。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口舌而致。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地、黄连。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者,宜益气养阴,用益胃汤。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龋齿 学名龋齿,又被称为蛀牙或虫牙。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几乎无色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每次进食后,牙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和食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久而久之,牙齿的珐琅质便会破坏,

形成比较脆弱的小蛀斑,若继续恶化则会形成牙洞,即龋齿。所以,龋齿是从小蛀斑发展而来的,不是真的有蛀虫或什么其他虫子,而是牙齿被逐渐腐蚀的结果。蛀牙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牙齿的坏死和脱落。预防蛀牙也要从杜绝牙菌斑的发生做起,儿童牙齿的清洁非常重要,配合使用可清洁牙菌斑的牙膏刷牙(如奥乐V),即可有效地清洁并预防牙菌斑。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口腔溃疡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溃疡成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 口角炎 冬春时节,时常看到有的小孩口角上起些小泡,并有渗血、糜烂、结痂,医学上称“口角炎”,民间称为“烂嘴角”。小儿口角炎常因以下3种疾病引起:核黄素缺乏症,该症引起的口角炎生于一侧、或两侧兼有,但一侧较重,口角湿白、糜烂,张口时易出血,久之形成溃疡,并会受细菌感染。预防小儿口角炎,应在冬春季注意保持小儿面部清洁和温暖,进食后要给小儿洗脸清洁。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隔几天还应该吃一些蛋黄。如果小儿口角炎糜烂时间较长或引起其他症状,应考虑是否有其他疾患,如肺炎、药物过敏等,此时要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第七部分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3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炎喘嗽 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2、X线、血常规等检查。 3、有无鼻煽、发绀、三凹症。 4、辩证: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

先兆早产护理查房(2)

护理查房 地点: 时间: 参加人: 主讲人: 病史:9床,姓名,女,34岁,汉族,已婚,职业:。住院号,于25月7日“ET 术后26+6周,下腹痛3+小时”入院,入院诊断为“妊娠29+2周孕1产0 LS,先兆早产”。LMP:2013-10-11,EDC:2014-7-18,孕早期使用黄体酮肌注保胎3月。曾于5月3日因“停经28+5周,不规则下腹胀10天”于我院住院治疗,考虑先兆早产,监测胎心,胎动,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抑制宫缩保胎治疗。5月6日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安宝口服。于5月7日22:10因:下腹胀痛3+小时.间隔数分钟不等,伴阴道少许血性分泌物入院,入院时情绪紧张。既往无异常。5月3日B超提示:宫颈管长1.6cm,胎盘Ⅱ°成熟。入院查胎心音正常,律齐,胎方位:臀位,偶可扪及弱宫缩,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入院后给予:Ⅱ级护理,普食,Q2h监测胎心音,指导孕妇自测胎动,常规抽血检查。同时给予硫酸镁静脉输入,5月8日因硫酸镁效果不理想查心电图后给予安宝静脉输入至今,跟据宫缩调节安宝滴数。并口服氯化钾补钾。今日上午查宫口开大1指尖,先露-1,通知医生后已签字保胎失败要求剖宫产术,遵医嘱行术前准备,备皮,做头孢硫脒皮试。现安宝仍5%葡萄糖250ml加安宝50mg30滴/分泵入中。 护理诊断:P1.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可能发生早产有关) P2.自理能力缺陷(与长期卧床有关) P3.焦虑(担心早产有关) P4.知识缺乏(与缺乏先兆早产,用药知识有关) P5.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I1:(1)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入院后介绍病房环境,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使之产生亲切感,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2)嘱孕妇卧床休息,多左侧卧位,以利于胎儿氧供,促进胎 儿生长发育。 (3)定时听胎心音,每天吸氧2次,每次30分钟,指导孕妇自 测胎动的方法,告知出现异常的应对措施。 (4)经常巡视病房,注意宫缩情况及产兆,检查宫口开大情况 并及时反应给医生,备好产包,消毒物品,以防不良事件的发 生。

鹅口疮治疗方法

鹅口疮的治疗方案 陈子奎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鹅口疮新生儿发病率高,尤其多见于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感染多来源于产道或污染的乳具,但实际上不少正常新生儿口腔中存在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免疫力正常时不会发病,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引起鹅口疮. 临床表现 :本病特征是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粘膜面,初起时呈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形似奶块,但与奶块不同,奶块易擦掉,鹅口疮则不易擦掉,强行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迅速再生。患处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也无全身症状。少数严重者全部口腔粘膜均被斑膜覆盖,甚至可累及咽部、食管、肠道、喉、气管、肺等,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 1.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后,再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在口腔中,每天l 一2次。(注意:用甲紫要注意浓度和用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因为其具有腐蚀性,用量过大会对食管及咽喉部出现损伤) 22..用用制制霉霉菌菌素素片片11片片((每每片片5500万万单单位位))溶溶于于1100毫毫升升冷冷开开水水中中,,然然后后涂涂口口腔腔,,每每天天33——44次次。。 3.应用冰硼散合剂: (1)配料表:生理盐水100毫升,冰硼散1支,5%碳酸氢钠10毫升,复合维生素B3片,棉签2包。 (2)制法:将生理盐水撬开,将复合维生素B 研粉倒入,将冰硼散和碳酸氢钠分别倒入,盖往后摇匀。配成如橙汁样液体100毫升。 (3)用法:将棉签沾混合液涂于患处,头三天用药次数频繁,三天后,一日三次。较重者可同时备用一支冰硼散直接涂于患处。 (4)有效期:混合液于一周后丢弃,不能再用。 4.先以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然后将4-5片制霉菌素片(50万u /片)溶于维生素AD滴剂(15ml/瓶)中涂于局部,(或2%碳酸氢钠清洁口腔每日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范本.docx

精品文档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高热 3、神昏 4、中风 5、中暑 6、急性出血 7、痛证8、暴泻9、脱证 10、中药中毒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风温 3、感冒 4、内伤发热 5、咳嗽 6、哮喘 7、悬饮8、肺痈9、肺胀 10、胃脘痛11、呕吐12、便秘 13、泄泻14、黄疸15、积聚 16、水臌17、水肿18、肾衰 19、淋证20、癃闭 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疔 5、痈 6、发 7、丹毒8、疔疮走黄9、流痰 10、窦道11、压疮12、脱疽 13、乳痈14、乳岩15、石癭 16、肠痈17、肠梗阻18、石淋 19、噎膈20、烧伤 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月经不调 5、痛经 6、崩漏 7、绝经前后诸证8、带下病9、妊娠恶阻 10、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异位妊娠 12、子痫13、产后发热14、产后恶露不绝 15、产后缺乳16、阴挺17、癥瘕 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肺炎喘嗽 3、鹅口疮 4、泄泻 5、疳证 6、惊风

7 、痫证8、水肿9、麻疹 10、水痘11、痄腮12、顿咳 13、小儿暑温14、疫毒痢15、遗尿 16、紫癜 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肛痈 5、肛漏 6、肛裂 7、脱肛8、直肠息肉 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黄水疮 3、蛇串疮 4、面游风 5、脚湿气 6、粉刺 7、瘾疹8、湿疮9、药毒 10、摄领疮11、白庀12、猫眼疮 13、风瘙痒14、皮痹15、天疱疮 16、红蝴蝶疮17、淋病18梅毒 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3、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4、牵引术护理常规 5、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6、骨折 7、上肢骨折8、下肢骨折9、脊柱骨折 10、骨盆骨折11、脱位12、伤筋 13、腰椎间盘突出症 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3、椒疮 4、天行赤眼 5、聚星障 6、凝脂翳 7、瞳神紧小8、绿风内障9、圆翳内障 10、云雾移睛11、视瞻昏渺12、高风雀目 13、风牵偏视 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耳疖、耳疮 3、耳鸣、耳聋 4、耳眩晕 5、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 6、鼻槁 7、鼻鼽8、鼻渊9、鼻衄 10、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喉痹12、喉关痈 13、喉喑14、急喉风 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口疮 3、牙宣 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