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春夏秋天顺其自然养生智慧

1,简介黄帝内经

2,古人如何顺其四季自然

3,现代人起居思考

4,春夏秋天养生智慧

春风、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很少人会去了解和认识我们中国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知识财富(古籍)。当今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人都认为西方文化是高雅的,难道只有不断的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才能生活的更美好?其实不然。今日契机走近黄帝内经:把自己放到天地自然里,把人自然化、自然人化,把地球人化、人地球化,经典国学+养生结合,体验易经哲学思想和中医人体健康。

大家会觉得黄帝内经难懂,老师告诉我:不要担心自己太年轻读不懂,只要懂生活,注重思考人生,有修为学识能读懂,内经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中国远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人文初祖,

轩辕,5000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

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今年4月9、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黄帝内经》的“经”是指经验、终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著作“经”是经典的意思。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佛家经典如《心经》《金刚经》而“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非一人一时之作。

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在解析生理、病理等专业词汇,它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真切的智慧,本次分享为大家都觉得很熟悉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讲述的就是顺其自然四季。下面让小秋来为大家一起解读下《黄帝内经》中古人四季智慧。

天地万物的变化都围绕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奏进行。人是地球的孩子,饮食、起居也必然遵循这个节奏来变化。我们通常都知道一个“养”,即“养生”。其实,在内经里,应该是四个“养”,即:养生、养长(ZHANG)、养收、养藏。这四养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可不能单打一哟,要全面理解黄帝内经,四养都要重视啊,

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合理安排饮食:春季宜补温养生;夏季宜清热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补温去寒,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目的。3 4、5月份属于春天,6、7、8属于夏天,9、10、11属于秋天,12、1、2属于冬天。3月10日立春,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要养生、养长(zhang使生长壮盛)、养收、养藏

以二十四气中安装农历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为四仲(见四季的划分今年立春2.4农历腊月

春天树木发芽新生、生长,所以春天可以用木字来概括,春属木。

夏天特别炎热,我们总是说,太阳真大呀,火球当头,所以夏属火。

脾主运化,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运不健,则面色萎扉,易长斑,脾主肌肉,其华在唇,脾气虚少则全身无力,口唇干裂

秋天总是一片金灿灿世界,形容秋天总是用金秋十月来形容,所以秋属金。

冬天会下很多雪,雪是水凝结成的,天气也很冷,跟夏天相反,又联想到水火不相容这一句,所以水可以用来衬照冬天,冬属水(也可用其它字来代替水,但是水字较符合我们的固有印象和思维习惯)。

③现代人越来越能吃,越来越能睡?

没有节制吃自助餐,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皆因欲望所至

吃:食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忤逆了它的本性做出的食品就叫垃圾食品。(现代生活中油炸、罐头类、腌制、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冷冻甜点等会刺激人的味蕾但是属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为垃圾食品)

1、脾气暴躁:当人们专注在做某件事情时,若因为意外的干扰而被打断,会产生负面情绪;若睡眠不足,这种负面情绪更会被放大。

2、头痛:科学家至今仍无法找出背后的原因,不过有36~58%睡眠不足的人,醒来时会出现头痛的症状。

3、学习能力降低:短期记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关键,睡眠不足的人,短期记忆能力会减弱,也影响了学习效果。

4、体重增加:睡眠不足的人,体内荷尔蒙会失衡,

不仅食欲增加,而且会更想吃高热量食物,同时控制冲动行为的能力也会降低,这些因素加总在一起,导致体重快速增加。

5、视线不良:睡眠时间越少,越容易出现视觉上的失误,甚至出现幻觉。

6、心脏疾病:根据研究,相较于睡满8小时的人,每天只睡4小时的人血压会高出许多,因此容易罹患心脏方面疾病。

7、反应迟缓:睡眠不足,也会让你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变得迟钝。

8、容易感染疾病:长时间睡不饱,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生病。

9、肠胃问题多:睡眠不足,容易引起发炎性肠道疾病。

健康是个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自己吃好、睡好、消化吸收好,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才健康。认为所有的疾病都和太过与不及有关。度是最关键的。

人体五神—神、魂、魄、意、志

人体五志—喜、怒、悲、忧、恐

人体的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储藏精气);

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消化食物)

人体的奇经八脉—还没学会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生活中亚健康状态人较多,黄帝内经古人用对话答疑的形式给现代人进行了智慧的回答。

阳春三月,草木发芽,万物复苏,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人刚刚从寒冷的冬季中苏醒过来,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日益频繁,对食物和运动的需要增多。这样,主要负责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储存、调节的肝脏负担就会增加。因此要想保养身体,健康长寿,春季就要好生保养肝脏。

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发达的季节,万物走向成熟。这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剧,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夏季阳气旺于外,心气旺盛,所以中医认为,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就神清气爽。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生命进入了收获和收缩的时期。气候由夏季的湿润开始变为干燥,由夏季的暑热开始变为凉爽。生命的新陈代谢由旺盛转入衰弱,渐渐走向低潮。对人体而言,这个时期,呼吸气息成为主要的生命特征,稍有不慎,就会感染病症。肺脏主气,负责人体的呼吸,所以中医认为,秋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肺,要滋养肺腑,肺气清爽,呼吸平畅,神气安宁,就不会生病。收养之道。

冬季是万物枯萎的季节,生命进冬蛰时期,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日益缓慢下来,进入休养的养藏时期。肾脏是生命之本,精、气、神的源泉,阴精阳气的发源地。所以中医认为,冬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肾,肾养好了,就可以使阳气盛藏于内,精力充沛,阳气充盛,就可以确保来年生机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养藏之道。

大地开始回暖,万物复苏,人体也要适应气候变化,每一季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医名著《黄帝内经》里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讲的就是人的养生必须和天地共呼吸,做到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一人为本以病未标。五谷为养,人都有心、肝、脾、肺、肾五脏系统,而且与自然界的五行环环相扣、息息相通。着紧密联系: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肝藏血,肝主筋,肝为将军之官,主谋略

五行相生相克

养肝通络;养心静气;养肺降燥;养肾宁神。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护脾胃是我们夏季治病、防病的重中之重,它包括预防暑病、冬病夏治、补益养生。

“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变得不再朴素。其实健康是一件最朴素的事情,它需要一种智慧非常重要的思想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注重整体观念,人体本身是一整体.是宇宙春夏秋冬顺其自然的一部分。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本神》合理安排饮食:春季宜补温养生;夏季宜清热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补温去寒。

1、要懂得春夏秋冬的特点,适应气候的变化。

2、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规律的起居。

3、调节包括饮食在内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刚柔相济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 季养生论 文章来源网络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

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

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中医五脏养生要诀

不用药中医五脏养生要诀 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清代医学家。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 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他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_黄帝内经_中的养生之道

GUOXUE 《黄帝内经》 中的养生之道 致用·养生ZHIYONG ·YANGSHENG ·君主之官: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像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全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 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 鸡鸭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 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 《黄帝内经》。中的 之道 YANGSHENGZHIDAO ZHONGDE 。。 HUANGDINEIJ ING (76)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四季养生(五脏)

四季养生四季养生概念一日与四季一天之中的子时(夜晚23至1点)、一年之中的冬至是阴极;而一天之中的午时(11至13点)、一年之中的夏至是阳极。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长。就是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阴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向阳转化,阳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向阴转化。阴极之后,进入阳长阴消阶段;阳极之后,则又进入阴长阳消时期。卯时是一天中的5至7时,是一年之中的春分;酉时是一天中的17至19时,是一年之中的秋分。简要言之,从子到午为阳时,从午到子为阴时。人的五脏和四季气化是完全相通的,具体是:春(风)气通于肝(养肝)夏(火)气通于心(疗心)长夏(湿)气通于脾(健脾)秋(燥)气通于肺(润肺)冬(寒)气通于肾(固肾)所以中医学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早已指出四季养生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是遵循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进行的。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一、春季养生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原则是:生而勿杀,以使志生。养神志以欣欣向荣。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伤了肝气,就会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养好生,一年四季身体好。万物复苏,养生要趁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吐蕊,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就应该借助春天的生机,长养自己的生气。五脏有

了生气,生命才能旺盛,人,才有活力。一年四季中,“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尤其要会养生。(一)什么叫养“生”?养“生”,就是养生机,也就是长养人体生命的活力。春天正是长养人体生命活力的最佳时机。(二)春天,怎样养“生”?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1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讲课讲稿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春夏秋天顺其自然养生智慧 1,简介黄帝内经 2,古人如何顺其四季自然 3,现代人起居思考 4,春夏秋天养生智慧 春风、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很少人会去了解和认识我们中国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知识财富(古籍)。当今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人都认为西方文化是高雅的,难道只有不断的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才能生活的更美好?其实不然。今日契机走近黄帝内经:把自己放到天地自然里,把人自然化、自然人化,把地球人化、人地球化,经典国学+养生结合,体验易经哲学思想和中医人体健康。 大家会觉得黄帝内经难懂,老师告诉我:不要担心自己太年轻读不懂,只要懂生活,注重思考人生,有修为学识能读懂,内经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 ①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中国远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人文初祖, 轩辕 ,5000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 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今年4月9、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黄帝内经》的“经”是指经验、终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著作“经”是经典的意思。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佛家经典如《心经》《金刚经》而“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非一人一时之作。 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在解析生理、病理等专业词汇,它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真切的智慧,本次分享为大家都觉得很熟悉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四气调神 大论》讲述的就是顺其自然四季。下面让小秋来为大家一起解读下《黄帝内经》中古人四季智慧。 ② 天地万物的变化都围绕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奏进行。人是地球的孩子,饮食、起居也必然遵循这个节奏来变化。我们通常都知道一个“养”,即“养生”。其实,在内经里,应该是四个“养”,即:养生、养长(ZHANG )、养收、养藏。这四养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可不能单打一哟,要全面理解黄帝内经,四养都要重视啊, 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合理安排饮食:春季宜补温养生;夏季宜清热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补温去寒,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目的。3 4、5月份属于春天,6、7、8属于夏天,9、10、11属于秋天,12、1、2属于冬天。3月10日立春,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也要养生、养长(zhang 使生长壮盛)、养收、养藏 以二十四气中安装农历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为四仲(见四季的划分今年立春2.4农历腊月 春天树木发芽新生、生长,所以春天可以用木字来概括,春属木。 夏天特别炎热,我们总是说,太阳真大呀,火球当头,所以夏属火。 脾主运化,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运不健,则面色萎扉,易长斑,脾主肌肉,其华在唇,脾气虚少则全身无力,口唇干裂 秋天总是一片金灿灿世界,形容秋天总是用金秋十月来形容,所以秋属金。 冬天会下很多雪,雪是水凝结成的,天气也很冷,跟夏天相反,又联想到水火不相容这一句,所以水可以用来衬照冬天,冬属水(也可用其它字来代替水,但是水字较符合我们的固有印象和思维习惯)。 ③ 现代人越来越能吃,越来越能睡? 没有节制吃自助餐,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皆因欲望所至

(完整版)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docx

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 《黄帝内经》:寒暑燥湿风火 , 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这里提到了天之阴阳与地之五行,那么这些五行阴阳如何 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及经络对应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 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我们用这个图的上下左右中与人体进行对应:下方的水对 应五脏之中的肾上方的火对应五脏之中的心左方的木对应 五脏之中的肝右方的金对应五脏之中的肺中央的土对应五 脏之中的脾这是地之阴阳与人体五脏的对应。 那么寒暑燥湿风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所以人体出了与地之阴阳对应外,还要与天 之阴阳对应。 OK,现在我们看一下,人体是如何与天之阴阳对应的。 《黄帝内经》: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肝之地气属木,肝之天气为

风;心之地气属火,心之天气为热;脾之地气属土,脾之天气为湿;肺之地气属金,肺之天气为燥;肾之地气属水,肾之天气为寒。所以五脏的生成,实际上就是天地之气相交感。 《黄帝内经》: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里引出了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是如何与脏腑相对应的呢? 这个问题在《灵枢·经脉》中有答案,即以人体经络的分部来进行命名的。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当然,至于六腑的形成,黄帝内经给出一个解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胆,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虽然胆为地气所生,但是在脏腑阴阳的划分中,属性为阳。到这里,五行与三阴三阳及脏腑就结合到一起了。 五行之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所以与五脏相对应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也就分别对应五行中

道家养生之尤乘对五脏养生的要领

---------------------------------------------------------------最新资料推荐------------------------------------------------------ 道家养生之尤乘对五脏养生的要领道家养生之尤乘对五脏养生的要领道家养生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 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 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 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 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 肝病易出现薄厥 (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 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 《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寡欲养心之道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 1 / 6

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 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 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 他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 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摘要:“医学圣经”--《黄帝内经》为我们的健康之树备下了肥沃的土壤。《黄帝内经》并不主张得了疾病后才求医问药,而是教给人们通过“内求”的智慧来调节脏腑,养足气血,畅通经络,而除去未病。为了使人们更好的了解《黄帝内经》中养生的奥妙,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养生应“因人施养”,首先交给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进行养生,其次介绍人体应顺天时四气而养生,而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给予人们最忠实的告诫“生命不可重来,调好人体生物钟”。 关键词:因人施养,天时四气,生物钟,养生 前言: 许多人为自己每天安排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固执地坚持今日事今日毕,认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的品质。其实,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上了生活的当。很多人挤时间的方法是加班,甚至成为熬夜一族。且不说第二天你是否会因为效率低下而再次加班,直到休息时间被占用,让你的生活步入恶性循环的轨道。而原本健康的身体,今天被你消磨一点,明天被你折损一些,牢固的墙体在你日积月累的持久战中,渐渐坍塌溃散。原本100岁的生命长度,被你经营到70岁就提前终结了。试想,这30年的时间,是需要怎样的一个挤法才能产出的。而且还是要提醒你的一点是,挤得越厉害,往

往落差的年限也就越大。所以说,养生和做事一样,做事不仅是做事方式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养生也不仅仅是吃什么,进行什么样运动的问题,更在于在合适时间进行合理养生的问题。养生,需要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分别阐述了“不拘一格,因人施养”、“顺天时四气以养生”及“生命不可重来,调好人体生物钟”。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教导人们关注养生,储蓄健康,为健康保值。 一、不拘一格,因人施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情:两个人吃了相同的东西,一个人没事儿,而另一个人却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之间在体质、年龄、性别等不方面不同,对病菌的耐受能力不一样,对同一个事物也就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应当以辩证思想为指导,因人施养,这其实也是《黄帝内经》所主张的一个养生观点。 因人施养,是根据不同人的年龄和体质进行护理、保健。 按照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保健方式。人之生命,本源于先天精气,它制约着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变化,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出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壮到衰竭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对此,《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以百岁为期,以十岁为一阶段,详细论述了各个阶段的表现及生理特点,“人生十岁,五脏始定,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论《黄帝内经》之古今养生 摘要: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长寿——养生,即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的、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在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人的养生方法基本来自中医们传授指导或者中医书籍,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基于《黄帝内经》,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多来自于《黄帝内经》。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更加直观、更加数据化的西方科技,人们的养生方法也开始西化。如今,两套养生理论并行,各有千秋,却也有相同点。 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1、顺应自然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2)。《内经》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变化,尤其在顺应四季变化上。《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既然统一,人无法操控自然,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以获得健康长寿。《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阐释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以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四时变化,强调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那么养生就必须顺应四时变化。 在现代养生学中,根据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于是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作息略有不同意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在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人们依然会呼吁春天不打渔即在生物的繁殖期尽量不去伤害他们,这是现代养生对“春生”的解释。 2、运动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和于术数,各种养生方法既要符合技巧的要领,更要符合一定的量与度,不正确、不及或太过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提倡适度劳动,如男耕女织。当然这些劳动不等于运动,所以人们还是要进行适度的保健运动以强身健体。我国传统养生运动中太极拳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项。各类文献表明,太极拳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防病治病作用(3)。传统保健运动和劳动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运动养生的理解。 当然现代养生,学者们也提出了有氧运动这一理论。有氧运动可以更好的锻炼身体、排除体内毒素并且使机体产生更多可抗衰老的物质。这些神奇的功

情绪和五脏六腑的关系

情绪和五脏六腑的关系 1、其实最聪明的人永远相信别人比自己聪明,聪明是智慧的天敌,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很难成为智者。 2、现代医学证实,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增强免疫力)。红血球、白血球,特别是淋巴细胞会大量地增多,这些细胞都可以杀死进入体内的各种细菌、病毒。“ 3、这些情绪与人的身体五脏有什么关系吗?对此,《黄帝内经》作出了阐释。《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与人体五脏有密切关联。《黄帝内经》又说:“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认为人的形成是先有五脏形体,而后有精神藏于心,才形成各种心理现象。《黄帝内经》提出“形神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现象不仅依赖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而且要以脏腑气血等生理机能为基础。 4、《黄帝内经》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其中,喜怒、惊恐都是心理因素,表###理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又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都精辟地说明了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5、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五味入胃后,先入所喜脏腑,酸味入肝脏,辛味入肺脏,苦味人心脏,咸味入肾脏,甜味入脾脏,这就是五味所入。五脏气的病证,心气失常会出现嗳气,肺气失常会出现咳嗽,肝气失常会出现多言,脾气失常会出现吞酸,肾气失常会出现呵欠、喷嚏。胃气失常时气机上逆,出现呕吐或恐惧,大肠、小肠功能失常泄泻;下焦水气泛溢形成水肿病,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膀胱失去约束,遗尿;胆气失常出现发火,这些就是五病。 五脏精气相并所形成的疾病是:精气并于心就喜,精气并于肺就悲,精气并于肝就忧,精气并于脾就畏惧,精气并于肾就恐,这些就是五并。脏气乘虚就相并。五脏各有厌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这是五恶。五脏化生五液:心脏津液为汗,肺脏津液为涕,肝脏津液为泪,脾脏津液为涎,肾脏津液为唾,这是五液。 五味各有所禁:辛味走气,不要多吃辛味食物;咸味走血,不要多吃过咸的食物;苦味走骨,不要多吃苦味药物;甜味走肉,不要多吃甜味食物;酸味走筋,不要多吃酸味食物,这些是五禁,让病人不要吃得过多。五种疾病发生: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这些是五病所发。五邪伤人的病症是:邪气入于阳分出现狂证,邪气入于阴分出现痹证,邪气内搏阳分出现癫顶疾病,邪气内搏阴分出现声音嘶哑,邪气由阳分进入阴分病人安静,邪气由阴分出于阳分病人多怒,这些是五乱。五邪所见的脉象分别是:春季见秋季脉象,夏季见冬季脉象,长夏见春季脉象,秋季见夏季脉象,冬季见长夏季节脉象,这些是五邪脉,都是不治之症。 五脏各有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是五脏所藏。五脏各有主宰:心血脉,肺皮毛,肝筋膜,脾肌肉,肾骨髓,这些是五脏所主。五种过度劳累有所伤:过久视物伤血,过久躺卧伤气,过久坐伤肉,过久站立伤骨,过久行走伤筋,这些是五劳所伤。 五脏脉与四时相应关系:肝脉与春季相应是脉弦,心脉与夏季相应是脉钩,脾脉与长夏相应是脉代,肺脉与秋季相应是脉毛,肾脉与冬季相应是脉石。这些是五脏正常的脉象。

五脏五味话中医四季养生饮食

五脏五味话四季饮食养生 符音2015级康复治疗学2班 摘要: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不仅因为“饮食”系于人们的温饱之欲,更与人们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养生之道,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而所谓的四季养生,便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特性来养生[1]。因为顺应天时,方能人和。而这其中,古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饮食疗法。中医认为,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季节的春、夏、长夏、秋、冬;同时,《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到:“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2]所以我们在选择不同季节的饮食养生饮食时,五脏和五味,也是很重要的参考之一。 关键词:四季养生五脏五味饮食 一、春季温润生发,山楂酸甜,养肝势在必行 肝在五行之中属木,与春季相应,为阴中之少阳。肝的功能:一是疏泄气机,二是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若是我们的肝脏受到了损害或是保养不宜,很容易导致全身倦怠、食欲不振或是胸胁胀满等症状。因此在春季,护养我们的肝脏,便成为了主要的内容。既然有“酸入肝”的说法,那么就不得不提一提山楂这一药食同源的果实。 山楂是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所以在春季,我们可以将山楂切片晒干,饭后半小时之后取出几片用开水冲泡饮用。这样既起到了调节肝气的作用,也有效控制了积食。 但是,好东西也得因人而异。比如,肝气过盛的人不宜食用山楂,反而应该选择甘味的食物进行调节,比如奶类、玉米、香蕉等等。 附:山楂饮 1. 先将20克干山楂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煎汤; 2. 剩一杯水左右为宜,去渣留汁(药渣留用)加白糖适量,即可饮用。 二、夏季署邪来犯,莲子清甘,养心需先静心 夏季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细分为了夏和长夏,分别对应五脏中的心和脾,对应五味中的苦和甘。(中医所说的“甘”,并不是单指口味,同时也指性味温平滋补,和中缓急的食材特点。)现以长夏为主,推荐一味食材——莲子。 《本草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以其权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同时,莲子也有其清心静心的功效,对心脏多有益处。 确实,在我幼时记忆里,一碗温热的莲子银耳羹,已是整个夏季最清凉的记忆。 不仅是莲子,夏季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 物有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西红柿等。夏季西瓜、西红柿多 食,可生津止渴,对脾胃也有益处。老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 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3] 虽然夏季是一个炎热的季节,但是仍建议大家每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房间里,而是进 行适量的运动。这样促进了新陈代谢,也有助于改善因炎热带来的食欲不振。 附:莲子银耳羹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此为五难;五难绝,寿自

人人可修炼的强壮五脏六腑秘术——幻狮王(旺秋札巴藏巴拉)著

人人可修炼的强壮五脏六腑秘术   —— 幻狮王(旺秋札巴藏巴拉)著 人人可修炼的强壮五脏六腑秘术 作者幻狮王(旺秋札巴藏巴拉)著 2014年开示 X 要把骨髄洗先从站桩起 上一篇《挑战死神笑对人生》博文(即本微信公众平台《千古不传的吕洞宾成道成仙之术》、《我们如何长葆生命的火种,打开财富的宝库?》、《历代道家秘传的“回春术”、“成仙术”》),因篇幅太长,无法续写《激发肝脏潜能的秘术》;在此点拨 古人的智慧口诀: 修行者背对着太阳,两腿分开比肩略宽、两脚稍稍站成内八字(两脚尖内扣、两脚跟外摆),双膝微微弯曲地静静地站着,最关健的窍诀是:头面微仰、目斜上视;虽然眼睛上眺,

却并未刻意看什么——不在看,贵在打开眼皮“接天光”。 密意是让自己的眼睛见天光,正如成语中“别有洞天”;又如谚语:“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还有俗语:“打开天窗说亮话”及“我的心肝宝贝”等,全都暗指我们的眼睛。 众所周知,肝开窍于目——人的眼睛,与肝脏紧密相连;而眼睛中央的瞳孔,却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缩影。 任何人的身体,原本就是一个“通透”的世界,本来就与大宇宙的万事万物“零距离”地血脉相连,而往来不穷…… 人们因为不良习气的惯性——打坐、站桩时,总喜欢闭着眼睛,而使肝脏等五脏暗无天日;若目光上眺,肝脏等五脏刹那就见天光,犹如冬天晒太阳般地,让天光晒晒我们的五脏。 如此,经常让整个天光,晒晒自己的五脏,尤其是肝脏首当其冲地接受宇宙能量的清洗,最大限度地帮助肝脏排毒,而使肝脏更加鲜活、强壮。 高手修法,犹如欣赏、把玩“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秦朝和氏璧传国玉玺一样,对此“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无价之宝的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春夏秋天顺其自然养生智慧 1,简介黄帝内经 2,古人如何顺其四季自然 3,现代人起居思考 4,春夏秋天养生智慧 春风、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很少人会去了解和认识我们中国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知识财富(古籍)。当今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人都认为西方文化是高雅的,难道只有不断的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才能生活的更美好?其实不然。今日契机走近黄帝内经:把自己放到天地自然里,把人自然化、自然人化,把地球人化、人地球化,经典国学+养生结合,体验易经哲学思想和中医人体健康。 大家会觉得黄帝内经难懂,老师告诉我:不要担心自己太年轻读不懂,只要懂生活,注重思考人生,有修为学识能读懂,内经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 ①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中国远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人文初祖, 轩辕,5000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 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今年4月9、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黄帝内经》的“经”是指经验、终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著作“经”是经典的意思。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佛家经典如《心经》《金刚经》而“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非一人一时之作。 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在解析生理、病理等专业词汇,它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真切的智慧,本次分享为大家都觉得很熟悉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讲述的就是顺其自然四季。下面让小秋来为大家一起解读下《黄帝内经》中古人四季智慧。 ② 天地万物的变化都围绕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奏进行。人是地球的孩子,饮食、起居也必然遵循这个节奏来变化。我们通常都知道一个“养”,即“养生”。其实,在内经里,应该是四个“养”,即:养生、养长(ZHANG)、养收、养藏。这四养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可不能单打一哟,要全面理解黄帝内经,四养都要重视啊, 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合理安排饮食:春季宜补温养生;夏季宜清热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补温去寒,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目的。3 4、5月份属于春天,6、7、8属于夏天,9、10、11属于秋天,12、1、2属于冬天。3月10日立春,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要养生、养长(zhang使生长壮盛)、养收、养藏 以二十四气中安装农历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为四仲(见四季的划分今年立春2.4农历腊月 春天树木发芽新生、生长,所以春天可以用木字来概括,春属木。 夏天特别炎热,我们总是说,太阳真大呀,火球当头,所以夏属火。 脾主运化,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运不健,则面色萎扉,易长斑,脾主肌肉,其华在唇,脾气虚少则全身无力,口唇干裂 秋天总是一片金灿灿世界,形容秋天总是用金秋十月来形容,所以秋属金。 冬天会下很多雪,雪是水凝结成的,天气也很冷,跟夏天相反,又联想到水火不相容这一句,所以水可以用来衬照冬天,冬属水(也可用其它字来代替水,但是水字较符合我们的固有印象和思维习惯)。 ③现代人越来越能吃,越来越能睡? 没有节制吃自助餐,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皆因欲望所至 吃:食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忤逆了它的本性做出的食品就叫垃圾食品。(现代生活中油炸、罐头类、腌制、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冷冻甜点等会刺激人的味蕾但是属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为垃圾食品) 1、脾气暴躁:当人们专注在做某件事情时,若因为意外的干扰而被打断,会产生负面情绪;若睡眠不足,这种负面情绪更会被放大。 2、头痛:科学家至今仍无法找出背后的原因,不过有36~58%睡眠不足的人,醒来时会出现头痛的症状。 3、学习能力降低:短期记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关键,睡眠不足的人,短期记忆能力会减弱,也影响了学习效果。 4、体重增加:睡眠不足的人,体内荷尔蒙会失衡,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君主之官: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像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全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 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 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