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评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境外建筑师雷姆_库哈斯

评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境外建筑师雷姆_库哈斯

评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境外建筑师雷姆_库哈斯
评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境外建筑师雷姆_库哈斯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8)022*******

评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境外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收稿日期:2007208226

作者简介:周 进(19822),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2

周 进

摘 要:介绍了近年来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重点讨论了他的城市设计思想和城市理论,并运用

他的城市理论考察当代城市的建筑实践,同时通过全球化的大量建造,考察库哈斯的理论取得了现实性的论证。关键词:断裂性,矛盾性,对抗性,实践,城市理论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研究库哈斯是有一定困难的,更确切的说是有一定的风险

的,因为他的理论在严格意义上还只能称为思想。因而人们的研究只能基于其论文和作品。其中早期作品《癫狂的纽约———一部曼哈顿的回溯性的宣言》成为这篇论文讨论的不可抗拒的城市基石,《小、中、大、超大》奠定了对于库哈斯的建筑中的城市思想的认识基础,《大跃进》帮助这篇文章用库哈斯的城市观点考察城市实践问题,《哈佛购物指南》更是成为理解不可抗拒城市的蓝本。

1 断裂性的成长经历对其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记者

、剧本作家出身的库哈斯,长着不留灰尘的脸颊,瘦高的个子。他有着敏锐的感性,形而上的思考,爽快的文风,超凡的感觉,洗练的言语,这似乎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建筑师形象。也许正暗示着库哈斯极富颠覆力的建筑思考和实践。二战结束前一年库哈斯生于鹿特丹。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战

后贫瘠的、渴望重建的土地上度过的,废墟是他的成长空间;8岁时随左翼派父亲迁居独立后的印尼雅加达,一个在地理和心理上极度分裂的城市;12岁回到重建后的、陌生的荷兰;19岁起在荷兰的一家周报担任记者,同时在一个年轻的电影小组从事创作。他采访过费里尼,并一度有意毕生从事影视创作;24岁经历了六八风暴的洗脑,职业生涯由此从记者和剧作家转向建筑师;随后赴伦敦AA 学院学习建筑;中年离开欧洲,奔赴大洋彼岸着力研究新世界,并著书《癫疯纽约》;中年之后回到欧洲成立事务所,以建筑实践证明书中提出的理论原型。“为了要真正使自己相信某一些事,就必须打从心底里讨厌其它的事情”。库哈斯的话语中经常性的暴露出一个精神分裂研究中才有的偏执和癫狂。独特的标志。

在建筑色彩的选用上,强调冷与暖的对比关系,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建筑墙面采用柔和的米黄暖色调,使人们的心情得以放松,屋顶采用冷至的灰蓝色调,体现医院建筑的亲切明快的风格。

精致的细部及构造处理化解了大体量建筑的压迫感,赋予建筑以利落大方的形象,细部处理充分考虑到病房的开窗方式,为房间争取充足的阳光,并在建筑东西向部分的窗上设竖向百叶以取得遮阳效果。

在南北两幢病房楼之间的1层屋顶,因地制宜地布置内部庭院,自然形成“中医药式”庭院,使人们得到惬意舒适的室外休息空间。

5 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6615m 2;

总建筑面积:24720m 2;地上面积:20350m 2;地下面积:4370m 2;病房楼面积:14560m 2;医技楼面积:4030m 2;

新建门诊楼面积:1760m 2,(注:原门诊楼面积:3775m 2);护理单元数:7个;

标准层面积:2569m 2;

床位/护理单元:40个~45个;层数:5层(局部6层);地下车库停车位:46辆;容积率:2.8。参考文献:

[1]蒋凤杰.医疗建筑设计探索[J ].山西建筑,2004,30(13):223.[2]冯树根.医院洁净手术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J ].山西建筑,2006,32(8):37238.

Extend project design experience of the f irs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K aifeng city

L IU Pei 2yan ZH OU Zhuo 2yan ZHANG Shang 2b ao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xtend project survey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K aifeng city ,it introduces the item planning conceptualization ,and represents the planning layout of the function subarea ,architectural modeling and elevation design ,and techni 2cal economic indicator ,which will build approachable modern hospital building fashion.

K ey w ords :extend project ,planning conceptualization ,architectural modeling ,function subarea

?

45?第34卷第2期2008年1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4No.2Jan. 2008

2 用社会学观点理解城市

库哈斯是第一个有系统地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建筑融为一炉的建筑师。他使建筑不再只是个容器,而是无数事件交互碰撞的反应堆。这种对社会学的思考似乎是当代建筑师的思考盲点,建筑解决社会问题的被关注度似乎也从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后日益衰减,库哈斯正是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新的角度来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3 关于矛盾性和对抗性的哲学思考

“建筑是力量与无力的结合,一种矛盾的混合体”。在这里库哈斯明确地将建筑看作一种混合物,一种矛盾,一种对立。而这种矛盾显然和文丘里所看待的矛盾是不一样的。在后现代主义中,互相敌对的矛盾是建筑表意功能原动力,正是这种矛盾打破了现代主义的最优化原则。这种矛盾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建筑的表意以及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上,而库哈斯将这个范围大大的扩大了,扩展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巨构体。但这个巨构体一定可以清楚地分割为内力和外力两个部分,这两个力的关系是库哈斯建筑动力的源泉。也正如库哈斯在一次演讲中的第一句话:“Architec 2ture is a dangerous profession ”,即“建筑是一场混沌的冒险”。

同时,在外力造成的推动力和内在形成的自发生长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清楚的边界。边界的两侧或是和平共处,或是争锋相对,当然后者是库哈斯建筑中的主体。

“在发展中协调、在协调中发展”的口号,似乎也暗示着建筑是内外力的矛盾体。CCTV 新楼中的矛盾双方的和平共处,向人们清晰地展示了两者的边界,也让边界两侧的争斗更加明显。

4 荷兰背景下的主体价值观

这种矛盾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这也是荷兰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讨论缺失的必然结果,这个结果在欧洲的普遍价值观中虽不算是典型的,却也是极为重要的支柱。在这个价值框架下的欧洲中心论的思想,更是库哈斯理论的基石。

而当代亚洲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拥挤作为快速城市化的产物普遍出现。这为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城市的现状与库哈斯提出的拥挤文化作一个对照,也就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为库哈斯的拥挤文化虽然避免不了他的荷兰情结,却又是直接针对向亚洲这样的巨构城市的。

唯一能解决这种拥挤的策略就是高层建筑,高容积率的高层建筑是库哈斯对大都市的理想状态的预言。

当然,库哈斯的高层建筑决不是为了释放地面的开放空间,而是将高层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运作的系统,看成一个个独立生长的单体。每一栋高层建筑都是独立使用的,它们在垂直向容纳了所有城市生活可能有的内容,再通过垂直向的交通联系不同的城市生活内容,最终造就一个个的小城市。

5 不可抗拒的城市

库哈斯要重新解读现代性,他将城市视作白纸一张,完全不接受城市历史作为一个个不同层的叠加,不承认历史的重叠性,

从这个角度上看,库哈斯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文脉主义者。

在这样的反文脉的背景下,在对城市的认识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人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几乎都被库哈斯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可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上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又如,库哈斯对网络生活的理解:“……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区域和界限正在以无从察觉的方式合并、转型、进入一个更直接、更迷人和更灵活的领域———电子领域。”

从现今的建筑学潮流上看,在建筑界普遍对现代建筑进行了反思,全球的思想界普遍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以后,渐渐的温和化了。库哈斯是身处在这个潮流之外,他的方法是让现代化更加现代化。面对资本聚集成的摩天楼,文脉是多么的无力;面对新事物的时髦和方便,人性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正如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库哈斯没有回头寻找古典的寄托,没有从人性中寻找建筑的最终归宿;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对时代前端的筹划之中———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

6 全球化下的城市理论

当代城市中的矛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让库哈斯的理论更具广泛性。“在超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建筑价值观念,如构成、美观、均衡等已不再有多少意义。国际需求的扩展速度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建筑师的回应能力。建造已使得建筑处于从属地位。”这里的库哈斯从根本上成为了全球化的旗手,也通过广普性强化了其理论的真实性,即主流的就算不是正确的,也一定是合理的。通过全球化的大量建造,库哈斯的理论取得了真实性的论证。

确切的说,这还不是全球化的胜利,还仅仅是欧洲中心论式的现代性在全球领域的胜利。对于亚洲这样有着最大的建设量,被全球化冲击最彻底的区域,却只是库哈斯理论的实践地。换句话说,亚洲这样的全球化焦点,其实是被库哈斯的全球化理论边缘化的。参考文献:

[1]Rem K oolhaas.Rem K oolhaus (1985~1990)[M ].Gustavo G ili ,2002.

[2]Rem K oolhaas.Mutations[M ].Actar Editorial ,2005.

Discussing on the R em ?K oolhaas who has strong impact on China

ZH OU J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duced the Rem ?K oolhaas who has strong impact on China.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his urban design thinking and urban theory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specting the contemporary urban design.By the globalization and practice we study the real 2ism of his theory.

K ey w ords :rupture ,contradiction ,opposability ,practice ,urban theory

?

55? 第34卷第2期2008年1月

周 进:评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境外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1001401-02 范思秦 摘要:本文为我们展现当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所面临的现状、限制条件,以及他们如何在西方、中国、建筑自主性、社会现实、传统、变革的复杂网络中寻求自身的独特立场,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现象与诉求、操作框架、话语工具、实践策略 一、当代中国建筑师状况 如果我们试图以几个关键词描绘当代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建成环境和社会现实,那么大、纪念性、新奇、快速、廉价、异托邦这组关键词既是中国当下从政府官员、决策者、开发商和私人业主的共同诉求,也是基于这种诉求所达成的建成环境的现状。无论这些词汇背后隐含的语义是褒是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构成了建筑师工作的环境文脉和参照,这就是建筑设计作品所处的真实的环境,而建筑师的工作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要求满足这样的诉求。 与此同时,这些关键词也构成了世界对于中国建造模式的集体认同和想象的框架。中国的当代建筑给世界的印象是具体的散落的优秀个案的蒐集和整体品质低下的并置。而这组关键词所代表的特征,或多或少正是造成中国当代大规模建造的整体品质低下的原因。 而当代中国建筑的快速和低成本的建造,已经成为中国建造的特征。这里,“廉价”或许并不仅仅意味着低成本的建造,同时暗指建造品质的低廉。然而,快速和“廉价”或者粗糙的品质,一方面作为即成现实的存在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师必须积极面对并发掘出新的当代建筑可能性的源泉。正是因为可以快速低价地建造,中国建造正日益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灾后重建这类需要快速低成本建造经验的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造的国际竞争中去。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快速廉价的积极意义,并创造出具有当代中国特征的建筑美学? 对于我们中国现有的建筑师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这些机遇。同时,这些也检验了我们作为建筑师的能力。 所以,对于如此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如何去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呢? 1、正确认识建筑师的天职建筑师不是艺术家。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 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建筑师不是理论家。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每必奉之。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实现。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来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而不是主义谈得不精,设计做得不良,偏废正务,不知所从。 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元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

外国建筑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外国建筑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时间: 2005-04-29 09:46 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刘炜茗 由荷兰设计师库哈斯设计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模型,该建筑目前正在施工阶段。photocome 供图 由法国设计师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水蛋”)玻璃幕墙安装完毕,预计2005年秋季正式开放。photocome 供图 质疑者: 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有达到随意拿出巨资让洋设计师搞试验的程度;而且,新理念作品以结构的新颖奇特为特征,为技术实施和建筑材料提出了难度极大的新要求,从而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更有甚者认为,西方设计师的那些创新作品会模糊中国建筑文化的走向,甚至会把中国建筑文化引向殖民文化的歧途。 支持者: 因为禁锢时间太久,中国建筑界与国际上的差距非常巨大,国外建筑师尤其是大师级人物及作品进入中国,从设计思路、建筑观念及运作机制上产生的影响都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那些引起广泛争议的建筑作品,正可以说明他们对传统思维的冲击有多大。况且,只有不断开放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的建筑设计水平。 荷兰建筑设计师库哈斯法国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 建筑,冲突与交流 “我提前两个月想约库哈斯做专访,他们告诉我不可能。”一家时尚杂志的记者告诉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建筑师开始享受着超级明星的待遇了。11月28日至29日,荷兰著名建筑师库哈斯旋风一般造访广州,掀起了一阵追风热潮。然而,他的到来与离去,围绕着建筑的话题、探讨与思考远未结束。 建筑,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谈及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建筑界,对此津津乐道的还有艺术界、文化界甚至普通市民;我们也从来没有听闻过如此多的有着赫赫声名的国际建筑大师:库哈斯,赫尔佐格,德姆隆,安德鲁,屈米……我们在外国建筑师为中国设计的作品如国家歌剧院、国家体育场、CCTV大楼等宏大建筑面前感到莫名惊讶、喜悦或者愤怒。 建筑活动也异常频繁:今年9月,首届北京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粉墨登场;而库哈斯此次广州之行,正式拉开了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帷幕。按照预定的程序,从2004年11月一直到2006年初,广州三年展将每两三个月便举办一个“三角洲工作室”,计划聚合50位国内外的艺术家和建筑师。 作为艺术的建筑 在历史上,建筑师与画家、雕塑家一道,长期被视为工匠,到今天,建筑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也回复了艺术的本身。作为艺术的建筑,有别于其他精神产品(如文学、音乐、绘画)之处,在于其首先是物质产品,同时具有精神产品的性质(艺术性),其艺术性即寓于本身的功能、目的和方法、手段之间和谐、完善的统一之中,而不是附加的装饰。两千年

国外建筑师在北京设计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专家评论:国外建筑师在北京设计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北京市勘察设计管理处于春普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外建筑师和设计单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进入我国建筑设计市场有两个途径,一是根据92年建设部和经贸部《成立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审批管理的规定》,经建设部、经贸部批准,成立了一批国外设计单位与国内一家具有甲、乙级资格的设计单位的合资(合作)合营设计单位,即以商业存在的形式,与国内其他设计单位平等的承接设计任务,这类设计单位在北京地区有35家,都是在2000年以前成立的;二是国外设计机构投标或受开发商委托,承接设计任务,但是最终找一家中方的设计单位报送设计成果,大量是以此形式进行合作设计,这可以认为种形式,无论国外设计机构做了多少工作,无论投资商做什么样的宣传,在法律责任上,国外设计师出现在我国的设计市场的身份,都是咨询顾问。 国外设计机构进入我市已经对我国的建筑设计单位有了很大的冲击,回顾北京市评出的90年代十大建筑,中外合作设计只有4项,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从中关村西区、金融街、CBD,以及长安街等重要地区、重大项目的建筑设计绝大多数方案都是国外设计机构参与。奥运项目的建筑设计目前已经确定方案的也只有北京射击场有清华大学独自承担,其余项目均被国外设计机构承接,或部分参与。同时,很多开发商为追求卖点也纷纷把大量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委托给国外设计机构,有文章报道其比例已经达到10%。影响最大的还是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北京机场新航站楼、奥运主体育场等,投资巨大且设计方案争议也颇多,从而倍受关注。 最近我们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家最大的民用建筑设计院作了一个统计,95年以来与这些院合作过的国外及港、澳、台设计机构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58家设计所、82个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上是大型公共建筑、大型或高档公寓住宅,已经是这些设计院设计任务中重要的内容。中国的一流设计院成为国外设计机构的“配合设计院”的说法也不为过。 进入北京市设计市场的有安德鲁、赫尔佐格、库洛斯、诺曼福斯特等国际知名设计师,有美国SOM和HOK、德国GMP、法国的EDDS、日本的矶崎新和黑川、香港的巴马丹拿和王董这样一批在国际上信誉较好的设计公司,还有一大批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基本上使用国内技术力量的,如澳大利亚柏涛、德国威斯平、美国EDSA 和国际五合等,有的单位已经接近百人的规模,非常活跃,有的代表国外设计机构与国内设计单位合作,有的则找国内设计单位买图签。因此,致使从市规划委申报设计的记录上几乎见不到国外的设计单位。 国外设计机构在我国的设计究竟是好是坏,现在是众说纷纭。有的称为把中国作为“新建筑设计试验场”。有的言词更为激烈,甚至称为“新殖民主义”。对此我们认为应该采取的态度是:科学和理性的分析。 国外经济先进国家的建筑师,他们的确为我市带来大量造型新颖、技术先进的建筑,国外建筑师的敬业精神,他们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项目管理的经验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国外设计公司还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体现在设备选形、方案优化、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建筑师提高水平已经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的建筑师正是在这激烈的竞争中,锻炼了自己,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业内普遍的认识是,本土建筑师在方案能力上已经可以与国外的建筑师抗衡,而且在文化上还具有明显

古代著名建筑师

古代著名建筑师 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 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 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 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 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 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冲 ——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 7.綦母怀文、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先驱者 8.刘伶、陶渊明——魏晋文人对建筑的影响 9.宇文恺——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 10.阎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 11.王维、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间匠师的建筑功绩 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北宋汴京 13.王禹偁、苏轼、苏舜钦——北宋文人建筑师和民间匠师 14.喻皓、李诫——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 15.辽代无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筑 16.朱熹、张浩、贺承珍——新“三国”(南宋、金、西夏)建筑师的创造 17.刘秉忠、郭守敬、也墨迭儿——生态城市元大都的规划师和建筑师 18.阿尼哥、张留孙、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筑的缔造者 19.朱棣、蒯祥、吴中、阮安——明都城和宫殿的建造师 20.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筑 21.卢溶、计成、张涟——明代民宅和私家园林的设计师 22.梁九、雷发达(样式雷)——为清廷服务的职业建筑师 23.李渔、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间建筑师与园林师 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 知识链接人类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房屋 议论一“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及木、石之争 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 知识链接西方第一位官方建筑师——伊姆霍特普 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 知识链接西方建筑师始祖——代达罗斯 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 知识链接路易十四的“太阳王”宫殿 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建筑风格的奠基者 知识链接罗马帝国的公共建筑

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

姓名: 学号: 日期: 书名:《雷姆·库哈斯》 作者:刘松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摘要:雷姆·库哈斯于获得了2000年度的普利茨凯奖,是著名的 OMA的创立者之一和核心人物,本分尝试分析库哈斯思想的形成过 程以及主要的几个建筑设计思想,之后通过对库哈斯部分建筑作品进 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库哈斯的设计理念。最后结合前文的内容,从自己的设计经历出发,谈一谈 自己一些比较粗糙的体会。 库哈斯是以激进的天才建筑师的形象出现在建筑界的,他所持有的非同常规的建筑观点不断对建筑专业本身提出挑战。许多年过去了,库哈斯在业内已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并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在哈佛的设计研究院也取得了稳固的地位,还是普利茨凯奖的得主。被权威接受和认可容易使人猜测他的激进已经被同化掉了,但是库哈斯本人的所作所为从未证明这一点,他始终提醒自己——成功总是和某种即时而来的停滞不前联结在一起,就像引人发困的麻木总是伴随着食欲的满足。 1 ,库哈斯的设计思想 库哈斯把建筑看做是为一个特定的计划、事件和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背景。他将建筑师们进行设计工作时注重比例、构成、细节和规模的做法视为束缚设计思想的锁链,他认为他之所以能一直不落入陈规俗套中就是因为能够摆脱这个锁链,而探索建筑的形式和机能之间相互适应的辩证关系。长期进行的城市问题研究和大量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培养了库哈斯以对待城市的整体的、宏观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来从事建筑设计。 库哈斯设想每一个建筑都立足于千篇一律的底座上,像是群岛中的孤岛,极尽雕塑般表现之能事,以吸引眼球。库哈斯的价值观认为,每一个小岛越是有不同的价值,整个列岛的价值就越统一。而对于每一个孤岛而言,外部的形体与内部的组织是分离的,外部的形式主义和内部的功能主义都是为了使建筑有更大的俘获力,因而,不是在精神层面上、而是在实用层面上,内和外统一了。 在《癫狂的纽约》里,库哈斯用“拥塞”来概括曼哈顿的本质,认为“拥塞”的存在产生了大都市效应,并直接影响了城市形态和城市中的建筑。“拥塞”不仅是建筑的问题,更是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一种文化,即“拥塞文化”。高层高密度的城市形态是“拥塞文化”最直接的物质表现,但物质意义上的高密度并不是 全部,更是建筑“内容”的高密度状态。库哈斯评价内容丰富的 摩天楼是“社会压缩器”,是“产生和强化人类交往理想形式的机 器”。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大”的建筑便是应对这种状态的最 好容器。 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

99-08建筑史真题

同济大学1999硕士入学中外建筑史试题 中国建筑史部分(共50分) 一、填空题(每题30分,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儿() 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属于()门形制。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 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椽构成。 6、“阿以旺”是()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和()。 8、中男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12、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设计的,属于()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属于()风格。 14、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大学,那里曾是()派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 二、绘图题(20分) 1、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4分) 2、北京四合院平面(4分) 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立、剖面(12分) 外国建筑史部分(50分) 一、填空题(每格0.5分,共20分) 1、古典柱式由()、()、()、()等四部分组成。 2、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用途。 3、古埃及的方尖碑建在()位置,其一般细长比为()。 4、古波斯的波斯里斯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等。 5、券形门洞上逐层向内凹入的带装饰起于()时期。 6、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和()。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根()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根()式柱子。 7、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其* )柱式的代表。 8、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材料建造。 9、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结构方式建成。 10、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学建在当时的()(地名),即今天的()。 11、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 12、早其基督教教堂的平面形式主要有()、()、()等。 20、“花园城市”是由十九世纪英国的()提出的。 二、图释(每题3分,共15分) 1、孟莎式屋顶

雷姆·库哈斯:建筑是一项危险的职业

“建筑是一项危险的职业。”——瑞姆·库哈斯 倘若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欧洲的转变对OMA的组织有何影响? 瑞姆·库哈斯:建造丹哈格歌舞剧院(Den Haag Dance Theater)是一个艰难的工程。它像是多年未补的黑洞,令人感到离奇、可怕。当然,OMA的资金不足,某方面所接受的工作量太大,导致我们与处理音响问题的工程师、结构设计师、机械工程师们言语失和,并且有所争执,两边处于散伙的状态也曾持续了六个月之久。 不过,最后我们的办公室终于得以在这栋建筑的中央落成。已经有好几个月,我们工作的进度几乎很难协调。现在,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但在当时却是……总而言之,我已不再特别偏好什么样的建筑企划案。尤其在1987年,我负责指挥建造的歌舞剧院,做法就像是为鹿特丹建筑协会及丹哈格市政府职工食物中毒下决策一样。 当时正巧我与伊利亚·珊格斯刚散伙,顿时有一种想从束缚中逃离的念头。当然我也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很懦弱的,因为这些束缚很重要。 我对建筑设计师们的处事能力感到非常骄傲,尤其当他们一个人工作时,所面对的孤独、枯燥是那么令人难以承受。当我再次挑战寂寞、挑战那个难以摆脱的疯子时,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让其他的人也来参与建筑设计。稍早的时候,我们举办了很多新的国际竞赛,部分的参赛者是来自于公司成员,部分则是公司以外的人士。像这样的举办方式,无论是图书馆或是喀尔斯鲁尔的大楼,都掀起了一股热潮。我和建筑设计师一起工作后,对“孤军奋斗”这个字眼已经不再坚持了。举例来说,最近我会邀请汉斯·库哈福(Hans Kolhkff)、杰克·卢肯(Jacques Lucan)和费兹·鲁梅亚(Fritz Neumeyer)与拉迪藩(La Defense)在德方斯工程上进行合作。此外,在法国里尔,我们也与金·奴佛(Jean Nouvel) 一起共事。对于我们所做的“事前准备”,大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我们与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起工作时,大家都非常小心谨慎。所以,虽然我在鹿特丹大多是一个人,但和其他人仍然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现在,我们比较了解如何确切地策划出有创造性的过程。我们也清楚,良好的组合是介于恐慌与沉思之间,良好的动机则建立在竞争与支持的相互关系上。你甚至可以将办公室的成员组织视为一个设计的话题,一个国内人才互补性的组合。 这就好像你在集邮过程中的整合,不断地试验,寻找偶发的、潜藏在意识深处的能量……为了真正使自己相信某一些事,就必须从心底讨厌其他的事物。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探索你的勇敢,才能增强你的信念。 在建筑设计上,你一直坚持一种“粕犷”的态度,为了整体的概念而牺牲建筑细节中精华的部分。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 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 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 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建筑协会 学院,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哈库斯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和工作了美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在伦敦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弗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其著作《错乱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其建筑作品也遍及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荷兰猪德国大使馆、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及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并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特茨克奖。 他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哟中历史的文化感,其立足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职业生涯中,他常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所以看

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或许正是这种理念才是他的建筑能够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如由他主持的即将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的设计。 他的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 “……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

国际建筑师中国项目

#国际建筑师中国建筑项目# 1.法国资深建筑师阿兰?萨尔法提---法国驻华大使馆北京新馆的设计者 一座既融入了中国首都的当地环境又体现了法国的严谨和浪漫的建筑。新修成的法国大使馆新馆建筑随处可见中法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和碰撞。 那座从平面突起的行政塔楼犹如巴黎高级时装的华丽裙摆,建筑师用金褐色的玻璃幕墙来表达他骨子里传承的法兰西文化的浪漫和优雅;同时,阿兰?萨尔法提以建筑材料颜色的深浅对比来表达他对中国文化中阴阳的理解,深色的石头代表阴,而浅色的石头代表阳。官邸入口的地面是黑灰色的方块石头,表达像中国古人那样坚如磐石地植根大地的愿望。 2.意大利顶尖建筑师马希亚米诺和多丽安娜夫妇---深圳宝安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计划将于2015年完工。他们的作品采用了带图案的双层钢和玻璃外墙,这能使阳光透射进来,减少能量消耗,而高层的空洞结构能让自然光照很好地抵达较低的楼层,他们将这个设计比喻为“一段音乐或一段波浪”。 3.Gensler是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规划与咨询公司。主楼127层、总高632米,从而成为“东亚第一高”的上海中心大厦就是由Gensler公司设计的。

4.纽约建筑设计公司Skidmore, Owings & Merrill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金属玻璃幕墙、高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 5.由德国人奥雷·舍人和荷兰人库哈斯带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内含央视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服务楼、庆典广场。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外形前卫,被美国《时代》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 6.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中国国家大剧院。安德鲁认为,将建筑设计在水上象征了建筑物本身的“神圣”和“不可触碰”。“这个建筑没有窗户也没有门,人们都得从地下进入大剧院,这本身就带来了神秘的感觉。”

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主要项目

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主要项目 2003-5-13 北京地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 美国SASAKI设计公司 CCTV新台址设计 荷兰OMA大都会事务所 北京电视中心 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北京财富中心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 中国国家大剧院 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中国电影博物馆 美国RTKL公司 北京世界金融中心 加拿大B+W国际工程集团公司 美国RTKL公司 首都博物馆新馆 法国AREP建筑设计与规划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美国SOM事务所 中关村国际科技广场 美国KPF事务所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 瑞士Burckhardt+Partner、 AG公司 中关村国际学校 美国JFP建筑事务所 上海地区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美国KPF事务所 上海大剧院 法国夏邦杰建筑事务所 上海商城 美国波特曼事务所 恒隆广场 美国KPF事务所 久事大厦 英国福斯特事务所 金茂大厦 美国SOM事务所

上海信息中心 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中银大厦 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新上海国际大厦 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 上海新世界大厦 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 花园饭店 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其他地区 广州港湾广场 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画 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 美国Parsons 和URS Greiner公司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 深圳市中心区规划 日本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深圳新世界中心 美国SOM事务所 杭州湖滨地区规划 美国捷得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 美国SWA集团 杭州萧山机场 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划 澳大利亚HOK体育建筑设计公司 天津博物馆 日本川口卫设计事务所 大连和平广场 京澳凯芬斯设计有限公司 (中澳合资) 摘自《中国楼市》2003年4月9日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 吗? 杨廷宝(1901.10-1982.1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童寯(拼音:Tóng 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

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张永和(1)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 ——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在2000年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的亮相,带领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他和他的非常建筑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但有人认为,非常建筑的设计,在外观上没有那种给人视觉带来冲击的形式,缺少一种应该有的个人风格。对于这个的解释,西方评论家在评论崔健时说过,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是他在不断地扩展摇滚乐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空间。而张永和的非常建筑最大的贡献也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扩展实验建筑在中国建筑产业中的空间。 对于张永和的评价,需要把他纳入到所涉及的多重工作中去把握。他所起步的阶段正好是文革一段荒凉的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全球化,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加剧,条件促使了新一代的建筑师开启建筑创作的新视野。受到西化思想的熏陶,又对中国的传统及当代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通过实实在在的建筑实验研究,探索着中国当代建筑的道路。 起初的张永和,着眼的是建筑空间的思考,还属于空想阶段。《非常建筑》中讲到自行车与建筑的空间移位,讲到电影与建筑的空间叙事,都是跨领域的发散思考,就好像一个能 有所为的艺术家童年的丰富想象经验。他的这种自 我思维打开的方式,可以让一个建筑设计者逐渐培 养起对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的敏锐与洞察力,对生 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对人们活动每一个细节及其 意义的研究来体察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 都是纯概念。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感知,张永和 的建筑是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在他的设计中 没有过多抽象的定义。 而后,概念与建造得以实现。席殊书屋的设计中,自行车与 书架拼贴而成的“书车”,是街上车流在书店中的延续,赋予了书 店一定的城市性。书车为背靠背的双层书架,与原建筑的墙体厚 度相同,又成为了活动的书墙,任意转换它们的位置可以获得书 店内空间的变化,这样空间的灵活性就模糊了基地小的局限。这 也是对中国当时平行城市的一种理解。在那个年代,中国的住宅 都是作为社会福利建造的,强调平均,平行城市中没有单体建筑 的个性但有大结构的严整。对历史空间资源的尊重和再生创造也 就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这里关心的事具体的,现实的生活世界。 在书架和自行车的重叠中,叙述城市中细致的空间历史,建筑不再颂咏空洞而宏大的主题。 建筑的叙事,在基本纯粹的建造关系中展开, 而不是通过外部的、历史的、风格的、装饰的 附加形式,是书车、圆形钢管、玻璃墙、发光 地面、动态的上下前后关系的叙事。 张永和与非常工作室之后关注的核心问 题逐渐转化为建筑与基地,建筑与都市或自然 风景之间的关系。北京山语间怀柔别墅就成功 地建立了地形与建筑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激发的关系。在泉州小当代美术馆的设计中,当地材料和建筑方式与功能主义的线型空间相叠加产生了一种难以归类和定义的建造形式,这种暧昧的,指向不明的空间形式,是对当代中

尔雅网课 世界建筑史(全部习题及答案)

? 清朝末年,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是 B 、巴洛克 ? 流水别墅的作者是:A 、赖特 ? 建筑的技术性要高于艺术性。× ? 包豪斯建筑学派是德国的著名建筑学派 √ ? 下列不属于远古建筑代表的是:C 、埃菲尔铁塔 ? 中国古建筑最多的保留地是长安。× ? 建筑史()交汇的产物。C 、技术与艺术 ? 柯布西耶是()的建筑师。D 、法国 ? 属于赖特的作品是()。A 、流水别墅 ? 中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建筑是唐朝建筑。√ ? 水泥结构称为中国数百年来建筑的主体结构 × ? 河姆渡时期的建筑存在榫卯结构。√ ? 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湖上桩屋出现在:C 、瑞士 ? 猛犸骨架构的房屋曾经出现在:A 、乌克兰 ?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哪个省份:D 、浙江 ? 西安半坡村草屋的屋顶形状为C 、坡顶 ? 中国古建筑以石头为基本结构。× ? 中国古建筑具有一定的防震性√ ? 巨石阵在哪个国家?C 、英国 ? 在爱尔兰文化中,玛查是A 、战神 ? 目前一般认为巨石阵是一个A 、天文台 ? 巨石阵的建筑要素是C 、石柱 ? 下列不属于世界上存在金字塔的地域的是:D 、古代中国 ? 古代玛雅人的金字塔主要用于做:A 、神庙 ? 胡夫法老具有“金字塔之王”的称号。× ? 金字塔大约出现于距今:B 、4000年 ? 古代印第安人的金字塔和埃及的金字塔是完全相同的。× ? 斯涅弗鲁总共造了一座金字塔。× ? 古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 被称为金字塔之王的是C 、斯涅弗鲁 ? 世界上金字塔的数目约为A 、100.0 ? 以下没有金字塔的地区是:D 、中国 ? 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现代经济都不会很发达。× ? 希腊人更重要的信仰海神√ ? 古埃及人信奉的宗教是:A 、太阳神教 ? 古埃及的首都是:C 、底比斯 ? 阿蒙神庙是哪国人的建筑成就?C 、埃及 ? 卢克索神庙位于C 、埃及 ? 古埃及文化中,阿蒙是D 、太阳神 ? 阿蒙神庙位于()B 、埃及 ? 麦罗埃金字塔位于()A 、苏丹 ? 卡尔纳克神庙位于英国。× ? 古埃及的首都是底比斯。√ ? 在希腊神庙的砖墙的表面是没有花纹的。× ? 乌尔塔庙供奉的是:C 、月神 ? 乌尔塔庙的耗材主要是泥砖。√ ? 下列不属于西亚神所的是:B 、金字塔 ? 乌尔塔庙距离当今:D 、4200年 ? 古西亚的建筑材料主要是A 、泥砖 ? 西亚神所不包括D 、卡尔纳克神庙 ? 迦勒底人建造了新巴比伦王国√ ? 西亚高塔目前仅在()保存。D 、以色列 ? 乌尔塔庙是石建筑群。× ? 巴比伦应位于现伊拉克的D 、中南部 ? 亚述的都城是C 、尼姆鲁德 ? 巴尼拔是亚述的国王。√ ? 空中花园距离现在有多少年。B 、2500年 ? 空中花园是神庙× ? 哈利卡纳苏斯王陵位于伊朗× ?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位于D 、希腊 ? 宙斯在希腊神话中是主神。√ ? 阿尔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的A 、月亮女神 ? 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是B 、阿波罗 ? 亚历山大灯塔是()建立的B 、亚历山大 ? 亚历山大灯塔有()高A 、130米 ? 亚历山大灯塔目前仍在使用。× ? 托勒密王国位于D ? 亚历山大灯塔可以为船只导航√ ? 伊文思从1950年开始对克里斯特岛进行挖掘。× ? 克里斯特岛是()发现的。A 、伊文思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_雷姆_库哈斯_中_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 —雷姆 · 库哈斯(中) ■ 孙巍巍 刘松茯 ■ Sun Weiwei Liu Songfu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 · 150006)收稿日期:2009-03-1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inning Architect Rem Koollhaas (Ⅱ) 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勇于创新、关注当代文化对城市、建筑影响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对建筑的锐利敏感和非凡的创造性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库哈斯的建筑作品不拘一格、形式多变,但始终坚持为当代现实生活和人的使用要求服务,是一种本质的、思想赋形的建筑。 上期《城市建筑》刊出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雷姆·库哈斯(I)》阐述库哈斯的建筑观,本期将结合实例介绍他的建筑创作手法。 二、创见—库哈斯的建筑手法 在库哈斯的研究实践中,建筑和事件密不可分,城市就是微缩的世界。库哈斯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建筑系统地融合起来,使建筑不仅仅是个容器,而是成为事件交互碰撞的反应堆。这是极富创见的理念,它融于建筑创作中,造就了库哈斯特征鲜明的建筑处理手法。 1.思想赋形 库哈斯的建筑屡屡带来超越人们期待视野的超凡表现,让人好奇其设计灵感来自何处。一言以蔽之,库哈斯的建筑是“思想赋形”的,即idea gives form。建筑理念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和土壤,在为每个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建筑也逐渐成形了。他敏锐地捕捉到当代哲学、文化理论以及一些事件中对建筑具有启迪和影响的成分,通过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思考,将其物化加工成为建筑中的新元素。CCTV 新总部大厦采用了很多与以往摩天楼分道扬镳的基本原则,库哈斯试图借此做出尝试,寻回摩天楼已失去的意义。方案用扭转连接的两个Z 字形构成一个巨大景框,塑造出三维扭曲的环状摩天楼形象,创造了一个超大型都市标志建筑。他希望通过环状组织加强建筑的上下联系,将不同部分的空间和功能联系起来,以便在灾难发生时为逃难者提供两个方向的逃生选择。尽量靠在基地边缘的两个塔楼将多个楼层架空,大型演播厅被设于地下,极大地减少了建筑的覆盖率,获得了尽可能多 的绿化面积和更好的日照条件以及视线的通透。通过限定一个流动的建筑外部灰空间,三维环状摩天楼也营造了鲜明的场所感。 库哈斯的建筑总是能做到空间的自由流动、功能的自然流通,潜意识般的逻辑组织让建筑中各种矛盾冲突的解决自然得仿若水到渠成。力图使建筑为事件的发生和人的行为活动服务,这样的建筑观让库哈斯十分重视建筑中的各种流线组织。在设计构思之初他便细致深入分析建筑使用时的独特需求,找出简洁、凸显本质又富于创新性的流线组织方案,将抽象、虚幻的流线用建筑的实体和空间加 以具象化。如此,流线组织与建筑创作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流线的梳理带动着建筑形式的塑造。在建筑形成之时,流畅兼富效率的流线也早已内化于其中,形成了每个作品中自然流畅的空间体验。在库哈斯的作品中,流线的具象化创作手法最为突出的实例就是康索艺术中心(Kunsthal)和朱苏大学图书馆(Jussieu - Two Libraries)设计方案(图1,图2)。 库哈斯的著作和建筑作品,尤其是其后期的作品,常常有大量的信息分析以及统计图表。这是库哈斯建筑创作的另一个常用手段,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结合,通过对数据整理和分析来辅助和引导建筑创作。例如,在热那亚港(Genoa Port)规划设计中,数据分析和图形设计几乎直接导引了建筑形式的确立(图3,图4)。这些图形设计类似于建筑创作中常用的模型,只不过它是将数据收集整理后绘制成图形,再用它们来推导建筑功能和形式的设计。图形设计让这些逻辑推导变得直观而具象,操作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创作方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并体现了信息化社会建筑发展的时代气息。 2.系统整合 库哈斯对于建筑各个部分之间以及建筑(尤其是大型、超大型建筑)中复杂的功能协调整合手法同样值得深入分析和借鉴学习。 还原裁减(Reduction)策略是库哈斯判定建筑中各因素权重继而进行系统整合的重要手段,也是他还原建筑本质和赋予建筑新的自由的手段。还原裁减即去除设计中无根据的权力(如已经不适应当 代具体情况的各类建筑常规做法)、不必要的控制,重点在于还原建筑本质、废除和跳脱陈旧的惯例与常规的桎梏,使建筑创作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将设计重心放在建筑真正的诉求之上。建筑的事件结构(event structure)是库哈斯执行还原裁减策略的重要参照。以伊利诺工学院麦克考米克论坛校园中心项目(IIT The McCormick Tribune Campus Center)为例,库哈斯将其定义为校园中的交流场所,创造性地把校园中心还原成为“道路”,依据校园内的主要人流走向在原来校园的规则网格上打上了一个大叉(图5、图6)。这个处理解决了密斯的对称式网络化规则设计与校园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矛盾,也创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真正的“校园中心”,满足了校方想重塑学校吸引力的愿望。 在功能极其复杂的建筑中,通过还原裁减还有助于理清建筑的各部分之间、各空间之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之依循建筑的事件结构进行调整,组织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系统,得到全新的建筑形式和功能组织方式。库哈斯的作品中,复杂而特殊的法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被还原裁减为一个储存信息和记忆的宝库,5个完全不同功能的图书馆漂浮于储藏室之中,彼此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图7);功能复杂的泽布吕赫海运枢纽(Zeebrugge Sea Terminal)被还原裁减为一个运转着的“分类机器”,能够高效率地容纳和疏导大量的旅客(图8);功能复杂、繁多的混合体建筑里尔大宫(Lille Grand Palais)被还原为摇滚会场、会议中心和会展空间3个主要元件,在东西向可以分开独立使用,在南北向上则相互连接(图9)。这种化繁为简的整合使各部分能够更好地满足各自的功能要求,也使得庞大的系统更容易和谐运转。 卷折结构(连续坡道和阶梯式的礼堂、会议厅等)是库哈斯在建筑中经常运用的元素。在朱苏大学图书馆方案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育馆(Educatorium University of Utrecht)中,贯穿建筑的连续坡道和阶梯将不同的功能空间组织起来(图10),并通过坡道或阶梯与水平面间存在的角度形成一种虚界定(图11),达到一种简单而巧妙的空间分隔。在加的夫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方案(图12)和广州歌剧院(Guangzhou Opera

外国建筑师和中国建筑

外国建筑师和中国建筑 在21世纪的今天,建筑离我们如此之近,甚至于普通的市民都可以随意的评价任何一栋建筑,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国际建筑大师也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烙下这些外国建筑师的印记。我们可以和国际大师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这对于我们这些中国年轻一代的建筑师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遇。学习但不盲从,包容但不媚外,客观但不排斥,理性但不浮夸,取其精华,破除糟粕,吸收有用的部分和我们所处的实际环境相结合相适应,我觉得这才是我们面对外国建筑师进入中国所应该采取的态度。 西方国家的建筑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的状态,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有的时候一个建筑设计所一年就接一个项目,而且这个项目还可能是旧建筑改造。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但是也是事实,于是像中国这样爆发性的阶段对外国的建筑师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无论是出名还是挣钱,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来到了中国,不论是参与投标还是来中国工作。 但是外国建筑师涌入中国的现象也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早在70年代,美籍华人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很成功的一个实例,这个阶段主要是华裔的国际建筑师来到中国,接触的项目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宾馆和办公楼等,外国人设计的钢铁、玻璃等庞然大物开始出现在中国,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到了90年代,美国建筑师等大肆进入中国,中国城市天际线的陡然增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建筑类型也扩展到了商业、金融等各个领域。发展到新世纪,外国建筑师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名的大牌建筑师越来越多;随着“巨蛋”、“鸟巢”以及被一些人称为“大裤衩”的央视新址大楼等一批超大型当代建筑陆续亮相,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建筑师,在中国可谓“毁誉参半”,我个人的观点是,并不是说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的夸张的建筑就是不好的,就是错误的。夸张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为了追求夸张而夸张就是错误的。比如一种想法明明可以用更为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可能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大众的审美,但是为了吸引眼球,炫耀原本就并不富有的资本,而去设计建造夸张的建筑,我认为就是不合适的。 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进行设计的时候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他们也要考虑到甲方的实际需求,特别是他们经常参加的国际投标项目,这样的话甲方就是政府;再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双方的文化差异。比如说有的甲方很重视风水等的讲究,所以他可能就会要求设计一座像龙或者像马的建筑,但是这种表面化的比喻对于外国建筑师来说就是一个挑战,当他被甲方要求而设计一个建筑形象的时候,他就需要适应这种情况。还有中国的设计与建造时间的问题,在国外,建筑师要用两年时间才能完成一个设计,而在中国,两年时间里可能建筑都落成了,这肯定会影响设计质量,国内建筑的使用寿命短也就是一、二十年的,而国外却可以达到75-100年,而且他们的设计周期也同样很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