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一、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二、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 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

(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三、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4+2和2+4的同一幅图,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言表达的不够精炼、准确,有的学生没听清,所以教师又重新开始复述。让学生从理解到体验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一年级上册.数学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和P44“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通过操作和观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3.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关于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0~7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算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构建加法模型 1.创设情境,双向观察。 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一边站5人,一边站1人。 师: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5+1=6和1+5=6两道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想一想,为什么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从左往右看,同学们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同学们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这是一个现实情境,是一个易于学生双向观察的立体空间,也是本课学生所要学习的“一图二式”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便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阐述算理,对比概括。 师:这两个算式结果为什么都等于6?你能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理由吗? 学生自主动手摆圆片,同桌交流后汇报。 【学情预设】展示学生摆的圆片,引导学生理解5和1组成6,所以5+1=6;1和5组 成6,所以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都是1和5,得数都是6。不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师小结:交换加法算式中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列举算式,回归图形。 (1)列举和是6的加法算式。 师:请大家用6个圆片分别摆一摆,还能写出哪些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教学提示】 注意指导学生用摆学具的直观方式感受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后得数不变。

6和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也就是学生掌握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②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③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后续的学习,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以及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上。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课进行认真的设计。回顾课堂,几个小点还是有点值得回味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操作,感受“一图两式”。 为了学生能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安排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摆好小棒。(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根据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要求全组小朋友按从左往右的观察顺序,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算式。反馈中板演:1+5=6 5+1=6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一个小棒图会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而感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再次操作,形成概念,渗透加法定律。 教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根据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再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摆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当学生得出两道题的加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的情况后,形成算式:1+5 = 5+1你认为在这两个算式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齐读算式。那这样的算式你还能找几个吗?教师说一个算式,学生对一个算式。从而达到清晰建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6和7的认识与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株洲县白关镇沙堤小学曾春云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演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6、7的物体,体会6、7的含义。 (2)了解6、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相邻两数的大小;会读、会写这两个数。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交流意识。 3、情感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自制插图(第42页)。 学具准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出示并齐读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见着,看见小松鼠。松鼠尾巴长,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2、师:如果又来了两只小松鼠,你会数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数字6、7 1、创设情境,学生数数和认数(出示插图) 师: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谁能说说图上有多少张桌子、椅子?有多少个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数教室的桌子数、椅子数和人数的? 学生4人为一小组交流。 师:谁能上台来说说你的数法? 学生汇报。 2、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6个圆片、7根小棒摆图形,喜欢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学生展示自己所摆的图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摆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其实,生活中处处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6、7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在情景图中会找有用的信息,并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原来有4只小兔子,又来了2只)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小朋友们似乎不理解什么叫问题,要么漏讲条件,要么就将答案一并说出。于是,教师引导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用手势比出来,小朋友们才真正明白。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必须用最为直观和熟悉的语言,这样才能让他们较好地理解。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让小朋友认识了两个符号,在两个符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和问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问号是提出问题,表示多少或几的意思。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在之前组织学生玩了一个游戏,为7的减法应用打下基础。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让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小朋友都很快报出了答案,之前的游戏取的了很大的效果,小朋友们很快列出算式。显而易见,让学生理解题意很严重。 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例外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例外,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作业改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简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教学反思: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7的加减法 课题: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0~~~5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 的加减法。(板书:6和7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知 1、学习1+5和5+1 出示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 5+1=6 师:你是从哪哪儿往哪儿观察的?能完整的再说说吗? 生:从左往右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 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说的真棒!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从右往左观察 师:那可以怎样说?又怎样列算式呢? 生:从右往左看,右边有1个圆片,左边有5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

用加法算:1+5=6 师:你说的真完整。同桌之间快速的像他那样说说吧。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明确: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圆片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列的算式就不一样。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相加的得数相同。 2、学习6-1和6-5 课件展示:先摆6个圆片,然后分成5和1 师:仔细观察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生:一共有6个圆片,分成两份,左边5个,右边1个。 师:如果把右边的一个去掉,左边还剩几个圆片?你能列式计算吗?生:一共有6个圆片,去掉右边的1个,右边还有5个。用减法计算: 6-仁5 (个) 师:如果我去掉右边的又该怎样说,怎样列算式呢? (同桌之间快速的小声的说一说。) 汇报:一共有6个圆片,去掉左边的5个,右边还剩1个圆片,用减 法计算:6-5=1 (个) 小结:从总数中去掉左边部分,就得到右边部分;如果去掉右边部分,就得到左边部分。 3:学习一图四式 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怎样列式?同桌相互说一说,并列式计算 从左往右:4+2=6 从右往左:2+4=6 去掉左边:6-2=4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新授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7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从四个角度去描述图意,并列出四道算式,会计算与6和7相关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描述图片减法的含义,理解减法算式中6表示的意义,并正确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熊出没”的故事引入,结合“熊二喜欢吃蜂蜜和熊大熊二植树”引出加法和对应练习,“光头强也想尝尝蜂蜜的味道和光头强的职业是砍树”引出了减法和对应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在习题的设置上,通过将“小棒图”的两道减法算式的总数和得数挖空,让学生思考,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表示什么意义,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本节课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的引导语言和数学术语 有些数学知识或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衔接语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的。例如:在课前学生通过游戏练习了6和7的分与合,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一开始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而更好的说法是“我们一起利用之前学习过的数的的分与合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同时,要时刻注意课堂上使用的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本来”≠“原来”,“总数” 2、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在教学时,我将一图四式的“加法”和“减法”分开教学,先通过“蜂蜜图”让学生说图意、列算式、说解法,接着小结,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植树图”,本来是设计“学一题,巩固一题”的,但这样似乎切断了“一图四式”的整体性。在教完每一个环节我都进行了小结,反而将知识切得太碎。在讲完一图四式以后,我的总结没有做得很到位,部分学生还是结合了故事背景,例如“总的有7棵树,光头强砍掉了3棵,还剩下4棵”,而更好的做法是,我应该在讲完一图四式后,不管教学过程有没有延误,都带领学生总结列一图四式的方法,而且总结要精炼,压缩思路,留下最精华的部分:①左边有5个,右边有1个,合起来是6个,5+1=6,②右边有1个,左边有5个,合起来是6个,1+5=6,③总数有6个,去掉1个,剩下5个,6-1=5,④总数有6个,去掉5个,剩下1个,6-5=1。在学生掌握了列一图四式的方法后,再呈现“小花图”,让学生列出四道算式,再通过讲图意,巩固列式的方法。 3、从动态开始,应该回到静态中去 在减法的教学中,我通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但应该在静态中总结列式的方法和列算式。

《6、7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6、7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016-11-07 《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关键。下面我针对我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这一节课,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接着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里有什么?也就是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然后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引出“大括号”,明确“大括号”表示的意思。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只”,让学生考虑问号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大括号加上问号表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通过步步追问让学生逐层理解,明确图意:“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然后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图意,再加上手势边比划边说一说图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而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及几只就是问“合起来有多少只?”。就要把两边的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本环节教学,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手比划比划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方法的学习。本课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写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围绕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开展,紧紧抓住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的正确吗?这样的思路,有条理有步骤的来解决问题。特别针对解答后的检查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就养成检查的好习惯。为将来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通过三道不同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内容。 本节中的不足:1、教师的引导还不能做到准确高效,提问没能达到精准,致使学生不能清楚明白提问的意思,教师语言不够精炼,不能用简洁的语句清楚的表达出要求和问题。2、有些环节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3、时间安排不合理,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6.7加减法应用教学设计

6、7加减法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6页、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用加法计算的题目。 2.进一步提高计算6、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能正确用加法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个人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的庄稼丰收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小朋友也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有了很多收获吧!先来展示一下学到的本领。 1.组数游戏.组成7:我说2,你说(5),2和5组成7…… 2.口算。(卡片) 2+5= 7-4= 5-2= 0+7= 6-5= 3+4= 2+4= 6-2= 7-7= 7-5= 3.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 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小朋友们的收获真不少。同样有收获的还有小兔子们。(出示46页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加法应用题。 1. (出示46页情境图)请你仔细看图,认真思考,在这幅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看懂的小朋友想一想你准备用哪三句话讲给大家听。 提问:这幅图中有什么? 有两组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2. 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 谁能根据上面小朋友的回答,用三句话完整的说说图意。 生汇报:草地上左边有4只小兔子,右边有2只小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 师讲解:要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在图上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大括号。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一共、总共、总数的意思,并用手势表示)。还有一个新朋友:“?”,“?”表示什么呢?就是提出问题,表示是多少,是几。大括号下面画“?”表示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一共、总共有多少只兔子。就像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第三句话那样。谁能再来看图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呢? 4. 谁能用学过的本领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_美丽的秋天——6、7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丽的秋天——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1.在寻找秋天的情境中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理解图画式应用题中大括号、问号等数学符号的含义,能正确理解图意,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理解图意,并能正确的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ppt,卡纸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秋天秋天多么美》。师:小朋友,这段音乐美不美?他向我们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寻找美丽的秋天(板书课题:美丽的秋天)老师还要请喜欢数学的你们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吗?(板书:解决问题)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究 活动一 1.瞧,果园里,柿树在霜天里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了,青绿的果实也渐渐变成了金红色,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灯笼。我们捡几片树叶回去做树叶画吧!谁想来捡树叶?(找两个小朋友到黑板粘树叶)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左边有3片树叶,右边有4片树叶。 2.说得真好,快看,还有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也跑来了呢。认识它吗?(画出大括号)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老师带上大括号的头饰)大家好,我叫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新朋友问号呢,它表示要求的问题,(找一个孩子带上?头饰)来给大家打

声招呼吧!让学生说一说它是谁,表示什么。猜猜看,我们俩站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对,它们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数学问题,谁能把我们从图中看到的和这个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左边有3片树叶,右边有4片树叶。一共有几片树叶? 3.谁能用学过的本领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3﹢4=7(片),一共有7片树叶,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这里的3、4、7分别表示什么? 4.小朋友们你们可真厉害,不仅认识两个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还帮老师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摘柿子。(出示柿树的卡纸,画出大括号写上6个)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共有6个柿子。 5.老师要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上来帮忙摘柿子(小朋友摘柿子)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摘了2个柿子。 我们的新朋友“?”跑到了上面,你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柿树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预设:一共6个柿子,摘了2个,还剩几个? 你能用学过的本领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6-2=4(个) 在这里为什么减2不减4?6,2,4分别表示什么? 6. 同学们不仅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还理解了数学的意义。大括号和问号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问题。可是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第一道题“?”在“大括号”的下面,是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第二道题“?”在“大括号”的上面,是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为自己优秀的

6、7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5以内加法和减法编数学故事。 二、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知。 1、看信息窗,提问题,有多少只猴子? 2、学生回答4+2 3、怎样计算呢? 学生摆小棒探究 左面4根小棒,右面2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所以4+2=6 师:用你的六根小棒在摆一摆,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5+1=6 怎么想的,当小老师发指令摆小棒:左面5根小棒,右面1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5+1=6

生2::1 +5=6 怎么想的,当小老师发指令摆小棒:左面1根小棒,右面5根小棒,往中间凑合在一起一共6根,1+5=6 你们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重要的定律,加法交换律 生3:2+4=6 生4:3+3=6 4、猜数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放上磁贴,手捂着,告诉学生藏着6个珠子,露出一个,学生猜手底下藏着几个?用算式怎样表达6-1,怎样计算呢?学生用小棒探究,先数6根小棒,拿出一根,还剩?6-1=5, 小组内依次练习:6-2 6-3 6-4 6-5 6-6 5、练习 6、解决信息窗第二个问题 左边有5个同学,右边有2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学生摆小棒探究5+2=7 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2+5=7 3+4=7 4+3=7 1+6=7 6+1=7 7、编数学故事 找七个学生到台前,先请一个离开,孩子们编数学故事,练习7-1,7-2 7-3 7-4 7-5 7-6 7-7 四、巩固练习: 1、摘苹果,练习6、7的加减法 2、看图列算式 3、看图列式,重点理解大括号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6、7的加减法。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供参考)

课题:6和7的加减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利用“一图四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2+1= 4-1= 3-2= 1+3= 5-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加法 (1)出示主题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用加法算式表示 师: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 引导学生明确:从左边观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如何列出算式。 5+1=6 师: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1+5=6(从右边观察,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所以列的出算式是1+5=6) 师: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5+1=6。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1+5=6。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6、7的认识和加减法》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会写6和7,掌握6和7的组成,能正确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拼摆的探索学习过程,感受、发现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道理。 3.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重难点指导视频】(认数7) 1.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2.掌握组成、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2.看图正确列出算式,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生:0、1、2、3、4、5(学生齐数)。 2.猜数。 (1)一个数比5大,这个数可能是几? (2)一个数,它既比5大,又比8小,这个数是几? 3.导入: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展开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动画】(认识6、7的主题图动画,从图中抽象出6和7(教科书P42)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大扫除。)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3)交流汇报:图上有些什么?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展示。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视频】(一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年龄、班级、家庭住址、家庭人口等用到的生活中的数学。) 3.教学数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1颗是几颗?再拨1颗是多少呢?在计数器上拨出6个珠子,再添上1个是几个?说一说6和7的关系。 学生汇报: 5添上1是6,6去掉1是5,5比6少1,6比5多1…… 6添上1是7,7去掉1是6,6在7的前面,7在6的后面…… (2)填一填。请把直尺图补充完整,说一说为什么填在这个位置?【动画】(在格尺上依次出现数字1——7的动画(教科书P43)) 0 1 2 3 4 5 6 7 学生看尺子图当小老师提问题。 生1:6的后面是几? 生2:7在几的后面? 生3:谁会从小到大读? 生4:从1到7的单数有哪些?双数有哪些? …… 4.比较大小。【课件演示】(比大小的过程) (1)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2)提问: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板书:5○66○7。 (3)思考: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板书:5<6 6<7。 (4)提问: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板书:6○5 7○6。 (5)思考: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板书:6>5 7>6。

《6和7的加减法练习》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练习》教学反思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addition and sub traction exercises of 6 and 7

《6和7的加减法练习》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周二,田校长说区教研员程红老师要来随堂听新老师的课,结果包括田校长、郑校长和文新的很多老师也都来到了我的课堂,让我既感到了有点受宠若惊,学校对我们新老师的发展是如此的重视;又觉得一下子紧张很多,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的课。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进一步掌握6、7的组成,7以内的顺序,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2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意识到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场景一:(教学数的顺序)多媒体出示一把尺子。 t:这是什么?(尺子)这把尺子上的有些数字都模糊了,请你来帮它添上数字?

按顺序来读。 (多媒体出示有规律的数组)让学生说说少了什么数字。 (四秒钟后消失) (1)1,2,3,5,6,7; (2)8,7,5,4,3,2,1.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特别是让学生说说少了什么数字,都睁大眼睛找,且找到之 后有一种特别的兴奋感。这类题目,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体验成功之后的喜悦感。尺子的灵活应用,可以使学生掌握数的 顺序,也为以后要学得数轴作铺垫。特别是“0”起点的理解,有 的学生产生了矛盾,认为应该是从“1”开始,这里可以让学生有 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添数的时候,我的处理过于简单:指着刻度 线让学生说。以“0的后面是1”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来说可以更好 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场景二:(教学基数与序数)出示兔子图。 t:图上有什么?(很多兔子)一群兔子在做排队游戏,上 面有几只?下面有几只?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学生说, 老师和学生一起数) t:这时候又来了一只小白兔,它也加入了游戏的行列。仔 细观察,从上到下数,小白兔排在第几?从下往上数,小白兔排 在第几?(学生交流) t:你能像老师那样来提问题吗?还可以怎么问? s:从右往左数,小白兔排在第几?(学生回答,一起数)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练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6和7的加减法练习》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本周二,田校长说区教研员程红老师要来随堂听新老师的课,结果包括田校长、郑校长和文新的很多老师也都来到了我的课堂,让我既感到了有点受宠若惊,学校对我们新老师的发展是如此的重视;又觉得一下子紧张很多,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的课。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掌握6、7的组成,7以内的顺序,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2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意识到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场景一:(教学数的顺序)多媒体出示一把尺子。 t:这是什么?(尺子)这把尺子上的有些数字都模糊了,请你来帮它添上数字? 按顺序来读。

(多媒体出示有规律的数组)让学生说说少了什么数字。(四秒钟后消失) (1)1,2,3,5,6,7; (2)8,7,5,4,3,2,1.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特别是让学生说说少了什么数字,都睁大眼睛找,且找到之后有一种特别的兴奋感。这类题目,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体验成功之后的喜悦感。尺子的灵活应用,可以使学生掌握数的顺序,也为以后要学得数轴作铺垫。特别是“0”起点的理解,有的学生产生了矛盾,认为应该是从“1”开始,这里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添数的时候,我的处理过于简单:指着刻度线让学生说。以“0的后面是1”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场景二:(教学基数与序数)出示兔子图。 t:图上有什么?(很多兔子)一群兔子在做排队游戏,上面有几只?下面有几只?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学生说,老师和学生一起数) t:这时候又来了一只小白兔,它也加入了游戏的行列。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数,小白兔排在第几?从下往上数,小白兔排在第几?(学生交流) t:你能像老师那样来提问题吗?还可以怎么问?

一年级数学《6、7的加减法》教案

第五单元: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46及做一做,P48练习七第4、5、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7根小棒图、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 一、复习: 1、数的组成:填一填 2、口算(1—5加减法),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4-2= 4+0= 5-1= 2+1= 2-1= 4-1= 3-2= 5-0=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二、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 三、新授: 1、6和7的加法: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出示玻璃上的圆片图。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1+5=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 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学生:不相同。算式不相同?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 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l+5”。 教师:由于每个小朋友观察的角度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2、6和7的减法: (1)出示圆片图,同桌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6-1=5 6-5=1)(3)你是怎样想才会那么快就算出得数的?组成、想加算减等 (4)那请大家看一看,这一幅图写出了几个算式?你还能根据这样的图写出四个算式? (5)小练习:摆一摆,填一填。小棒图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加法算式的联系。 ④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教师:根据5+2=7和7-2=5,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7-2=5和5+2=7两个算式有

6.7的加减法教案

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吹塑纸上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智慧了。” 教师出示一组复习题目:“想一想,□里应该填几?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教师填出□里的数。

“观察每一组的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对说错的,只要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再观察,再说)。 “你说得真不错,智慧爷爷说,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

6、7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课题 6.7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第5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 实际问题的乐趣。 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学会列 出相应算式。 知识目标 1.能熟练数出6、7的数,会读、会写6、7。 2.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重点会利用分成计算6、7的加减法。 难点掌握看图列算式的方法,学会列出相应算式。 学法合作交流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快看,教室里正在做卫生扫除呢? 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巧妙揭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认识6、7 1.认识6.7 问题1:数一数,有几名同学在打扫卫生?

点数法: 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6呢? 回答:桌子的数量是6.、 问题2:数一数,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人? 接着数法: 6个在数1个就是7个。 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7呢? 回答:桌子的数量是7.。 椅子的数量是7. 活动:让我们用小棒摆一摆。 2.6、7的书写。 数字6,像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笔,向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下线,向上碰右线画一个小圆圈,圆圈要超过中线。看图数数:找 到表示6、7 数的物体。 探究数数的方 法,点数法、 接着数法。 通过摆一摆, 增强学生的 6、7的认识。 6像口哨滴滴 响。7像镰刀 割青草。小组 合作,探究6、 7的写法。看 清楚每一笔在 田格中的位 置。 培养学生仔细观 察,培养数感的 能力。 通过探究不同的 数数方法,提高 孩子善于思考的 能力。 摆小棒,提高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 朱莎《6和7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包括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和7;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了解相邻数的概念等,其中前者是重点,7以内的数序及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为难点。 新课标中说到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所以课堂开始我以一首童谣吸引学生注意力,整节课更以小松鼠来学校和大家交朋友为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把学生带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引导学生理解6和7的基数含义这部分内容时,出示了教材中小朋友打扫卫生的主题图,由学生看图数数引出6和7,同时让学生数生活中或者家里的一些可以用6和7表示的事物,最后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学写6和7。 关于6和7的顺序,我设计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珠算图,让学生跟着珠算演示图数数,第二部分展示了一把弄断的尺子,让学生按顺序填出空缺的数字,同时在这里引入相邻数概念。 接着是重点比较5、6、7的大小,我用了一组水果图,首先是看图写数,接着比较两种水果数量的多少。 由于一年级学生好动,在课堂上无法坚持太久,所以我在讲解6、7的序数意义的时候先安排了一个“按要求做动作”的游戏,本来是点几名同学到台上表演,但试教后发现比较耽误时间,所以组里老师提议以组为单位来开展游戏,这样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也节约了时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热情很高,气氛活跃。做完游戏后,我出示了教材中的金鱼图,从游戏入手到做题,相对来说学生更容易理解。 整节课下来,相对来说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基本算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在要学生数一数家中的有关数量是6和7的事物时,学生仍不能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