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

导读

本文作者从十个方面解析10年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趋势和产业格局变化,深入剖析大众消费能力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生态系统情况,非常值得一读!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以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

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也仅为10倍,而中国这一指标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

人们曾经见证过东亚经济奇迹,而中国经济奇迹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以这么快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地发展,这一事实举世公认。可以讲,再过十年,中国的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1消费

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平日精打细算的人们吹响了“买买买”的号角,朋友圈开始被旅行、血拼、聚会等各种照片不断刷

屏。这清晰刻画了中国消费的崛起。

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来自投资人士和经济学家的预言正在被逐渐证实:中国消费大潮正在迅猛来袭。

“中国现在正处在从世界工厂往世界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直言不讳,他列举了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仅在2014年中国各种消费占全球的比重是惊人的:智能手机全球34%的消费在中国,钻石首饰全球12%的消费在中国,在线游戏是18%,连巧克力也占全球消费的2%。

“经济低迷,我们担心消费下滑,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旅游团都变成了全球采购团,大家还在呼唤更多卫生、安全、健康的食品,呼唤着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些旺盛的需求在今天还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投资的机遇。”赵令欢透露,最近三五年弘毅80%以上的投资在服务、消费领域。

一份来自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如以人口峰值在46岁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消费支出的峰值点,2015-2025中国将迎来45-49岁消费人口高峰。

报告指出,“Y一代”(1980-2000年出生人群)和“她消费”正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Y一代”(1980-2000年间出生的人群)整体占比目前我国人口的30%,80后注重生活品质,90后属于主动型消费,均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和超前消费意愿。

同样的,在互联网时代,女性消费群体与分享精神对消费的促进效应被不断放大,引发了万亿级的女性消费产业。

在消费大潮汹涌来袭的当下,跨境电商正进一步火爆,资本输出与国外优质商品的进口正成为消费投资市场的两大热点,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买全球商品同样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实现。

值得关注的是,有钱有闲的服务消费正在到来,中国居民商品的消费支出中医疗护理、娱乐、金融服务保险占比在未来将不断攀升。消费者正在进入“以收入换取闲暇”的阶段,

与闲暇相关的服务、娱乐、体验式消费刚刚起步。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透露,如果未来十年中国消费保持稳定上升的势头,到2025年消费支出规模将扩大到10万亿美元以上(以目前价格水平测算),国外消费品制造业有望从中受益。2人口

在过去200年,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在1820、1950、1980和2013年分别是35.0%、21.8%、22.1%和19.0%,总体上在大幅下降。

即便是在1950~1980年,增长幅度也只有0.3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的人均寿命从约40岁延长到近70岁。

相比之下,1980~2013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了超过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是前30年上升速度的10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总人口为13.6亿人,当年出生人口为1687万人,

死亡人口为977万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比2005年提高4.97个百分点;0到14岁人口占比为16.5%,比2005年下降3.77个百分点。

从这一组数字,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判断:中国在数量上依然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出生人口高于死亡人口;老年人口比例快速提高,0~14岁人口快速减少。这就是中国人口在一段时期内的状态:数量依然可观,但老龄化加速提高,青少年人口迅速减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值得警醒的重大变化。

一位资深人口专家在布鲁塞尔称中国低于预期的生育率将会导致其人口数量在接下来的十年内达到峰值,这将成为决策者在规划国家发展蓝图时需慎重考虑的因素。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中国人口将会在2025年达到14.13亿的峰值,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数量却会比现在还低。

基于这些预测,如何保障劳动力持续供给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专家们表示忧虑。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人口在2014年底达13.7亿。张车

伟团队预测在2025年达到峰值后,中国人口将可能在2050年左右降至13亿。

但张车伟同时表示,尽管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在2013-2030年间将基本保持稳定。

他的团队发现,中国在2013年至2030年间的年劳动力供给量将会保持在1.493万至1.698万间浮动。但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也会持续提高,尤其是研究生毕业人数会不断增加。

张车伟说:“我们相信,尽管面临挑战,但如果有合理的政策组合,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会保障这个国家至少十年的中速经济增长。”

欧盟委员会官员JorgPeschner称,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同样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他说:“人口红利为之前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中国和欧盟现在必须转向提升生产力红利来维持经济发展。”

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经济系退休教授GuntherSchmid警告说,如果中国发展政策还依赖如劳动力等低成本战略,中国将会

陷入困境。3房子

过去2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宽松的货币环境及旺盛需求下,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约11倍,2014年达到12.1亿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29倍,2014年达9.5万亿元。商品房二十年累计销售面积达112亿平方米,竣工面积达105亿平方米。

然而,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

事实上,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说十年后房子便宜,是相对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现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价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后人均月收入是1万元时,房屋均价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对而言,房屋的价格当然比现在便宜多了。

对比古今中外房价,中国现在的房价处在房价最高时期,以目前的房价,一个年收入8万元的家庭,全家不吃不喝整整1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普通商品房,这个代价是非常高的。

房价如果继续上涨,社会各方面都无法承受,既然无法承受,房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动力,也就是说一些地方现在的房价,相对老百姓的收入来说确实已经到顶了。

那些目前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流入,是促使房价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大和产业资本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经济发达地区的总人口在十年内会出现此消彼涨的趋势,2010年开始的“用工荒”已经是一个苗头,预计十年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来人口将会是负增长的趋势,人口的负增长当然会导致房屋需求减少,进而促使房价下降。此外中国社会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将会更加衰老,年轻人将成为“稀缺”一代,对房屋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4现金

80年代中期,5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还是很值钱的。可现在50元算什么呢?

假如你现在有1000万元人民币,你以为你就可以退休吗?如果你把这1000万存银行里,10年后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或许之后还会继续贬值,如果贬值的速度很快,那么只靠储蓄显然是不保险的。

目前M2增速是13%,社会财富年增值官方数据是7%(GDP),扣除地方虚报的水分也许只有6%左右,13%-6%=7%,这大概就是中国的真实通胀率。100元钱,连续乘以10个93%,就是10年后的购买力,你算出来了吗?相当于今天的48.4元。

这种计算的前提,是不爆发经济危机。我们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M2增长为27.7%(当年GDP增长8.7%),也就是说这一年的真实通胀率大约是19%,现金的购买力理论上一年就打了个8折。

所以,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即便你做银行理财产品,也低于7%的年收益,相对于7%左右的真实通胀率,你的财富还是贬值。资金量大的可以做信托,达到10%年收益,但如果借钱的企业破产了呢?这个风险显然非常高。5传统媒

网络媒体进入传播领域对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

根据Editor&Publisher的最新研究:大约1/3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广播收听率下降了25%,报纸购买率下降了18%。

新媒体传播已经越来越被客户、用户所重视,传统媒体如何顺应全媒体时代,如何在粉丝经济下立足并发展,交互性是关键。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快而全地完成到达率、实现转化率,这是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课题。

于是很多传统媒体开始争相开设订阅号、服务号、微博、电商,想通过抢占新媒体一席之地,为日后分一杯市场之羹铺好道路。

报纸、杂志在这种洗牌的年代、颠覆的年代,能活下来的肯定是少数。所以,如果你投资传媒股,需要瞪大眼睛看清楚了。凡是机制陈旧的,即便讲了“新故事”,最终也将是浮

云。6地产开发商

虽然大城市中心区房价会持续跑赢通胀,但开发商的好日子结束了。未来10年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残酷的挤压“过剩产能”时代。过去10年眼睛长到头顶上的从业人员,将开始体会到传统媒体所经历的痛苦,绝大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会死亡,7成左右的从业人员需要转行,大量的高管、中层将从“锦衣玉食”的层面,“沦落在风尘”。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CNBC财经电视台采访

时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此前疯狂膨胀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走到了“转折点”,供应量将超过需求量。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大鳄争食的时代,中小房企的生存境遇愈发艰难。随着行业集聚程度的进一步深入,相对于规模越做越大的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处境可谓“凄凉”,对外,在拿地、销售等方面要面临大房企的激烈竞争,对内,融资、转型等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虽然2014年底市场出现翘尾行情,但是从2014年全年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境况显然已经大不如从前,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全年同比降幅近8%,销售均价同比跌幅近5%。

与此同时,大型房企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增加,50强房企的销售额门槛已经高达140亿元。对诸多中小房企而言,继续寻求规模扩张极有可能碰壁而亡,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空间,已经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命题。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销售业绩分布来看,销售额超过百亿的房企出现清晰的断层,绿地、万科等七家千亿级企业销售规模继续扩大,12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在300亿~1000亿元,与第一集团之间拉开了500亿元的销售差距,而100亿~300亿元的企业则多达61家,竞争异常激烈。

亿翰智库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表示,百亿企业阵营之间的分化正在拉大,规模房企的规模越做越大,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发明显,销售额100亿~300亿元的房企,很多是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布局的房企,抵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有限,未来也存在不少变数。

由于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中小房企很难获得开发贷,信托等其他融资渠道的成本又居高不下,中小房企没了“救命钱”,与大企业在土地市场的拼抢显得不堪一击,这

就导致了一系列连锁恶化反应。

在市场低迷时期,中小房企销售策略并不占优势,去化难度加大,资金匮乏拿不到可以开发的土地,项目运作陷入停顿,就将面临资金链崩盘的高风险。张化东表示,中小房企最主要的生存压力,正是来自高昂的融资成本和严重的人才流失。7煤炭钢铁

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推进以及环评要求日益提高,2015年落后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压力仍大,钢铁、煤炭等行业正在转型之路上艰难行进。

中国国务院提出到2017年,我国将压缩8000万吨产能,其中6000万吨落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随着环保而来的新压力下,对于钢铁行业最直观的影响之一就是减产,而其中动作最大最典型的要属河北。

钢铁行业人士在介绍时十分感慨,昔日辉煌数十年的“钢铁第一大省”,今日已经被“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益)的标签所取代。

为此河北省壮士断腕,制定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完成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削减任务。从钢铁行业来说,这几乎占据了其钢铁产能的三分之一。

而与此同时,随着环评的严格执行,钢铁企业或许会迎来新一波的关停潮。某不具名业内人士指出,“钢铁吨钢环保成本为100元/吨,但以目前数值测算,每吨钢坯目前亏损额为250.4元/吨,如果加上环保份额,可想而知,350.4元/吨的亏损会淘汰掉一大批的企业。”

煤炭的减产同样难以避免。占据中国煤炭消耗总量“半壁江山”的工业领域已经开始面临专门的节能环保风暴袭击。

由工信部、财政部联合编制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已在内部下发,以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四大重污染领域为重点,提出到2017年,实现节约煤炭消耗8000万吨以上,减少烟尘排放量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0万吨。

市场分析则认为,随着市场和政策对过剩煤炭供应的“挤出”效应不断加强,供需形势难以好转,今后煤价仍面临下行压

力。

“现在已经有个别地区的煤炭企业主动停产,因为利润太低,而往后的趋势是,只有承担着社会责任的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或许还能支撑住,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去煤炭业务’化的进程,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坏事,毕竟清洁能源才是未来的趋势。”

此外,钢铁煤炭都面临着残酷的,消化过剩产能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2到3年左右。但优胜劣汰之后,技术升级之后,这些周期性行业仍然有崛起的机会,所以10年之后很难说。8人才

21世纪最昂贵的是什么,人才!

未来的世界将仍然处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全球的大多数国家都会从武力争夺走向合作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的经济格局和经济环境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变化。

首先,由于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储存量越来越少,甚至面临枯

竭的命运,人类将会寻求其他可代替的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机器及其他高科技产品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及更深程度上取代人工劳动,评判人才的标准将越来越高,造成劳动力市场的变革,一部分人过剩,少量人才稀缺。

最后,根据社会演变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物价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攀升,加之住房费、生活费、教育费、福利保障等方面支出的增加,人们对收入的要求会持续升高。

在这种状况下,挑战高薪的人才属哪四类人?

一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如总经理、部门经理、营销总监、人事经理等。经济是世界的重要主题,企业是经济的主要形式。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能力。随着分工的细化,企业资本与企业管理将进一步分离,职业经理人是必然趋势,尤其是有智慧与经验并举的优秀管理人才会越来越很受欢迎。

二是优秀的销售人员,如各行各业的销售能手和销售精英

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推广和销售机构会越来越多,销售产品的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这就需要大量对销售工作充满热情、同时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

三是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如高端工程设计人员或IT工程师等。这些年来这类人才绝对数一直在增加,但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增加更快,导致供不应求。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往往是高附加值的行业,因此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四是优秀的科研学术人才,如科学研究人员及尖端学术精英等。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科技进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对研究开发型人才要求更高、更多,尤是在计算机网络、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保健食品、遗传工程等尖端优势领域。9企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大进大出”。这一战略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的发展,造就了今天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必须看到,国际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也需要顺应这种变化,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式。过去那种“大进大出”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必须清醒看到,中国是第一制造业大国,还不是第一制造业强国。从制造业强国这个角度看,我国还有很大差距。在许多领域,我们挣的依然是吃老本的资源钱、技术含量低的“血汗钱”。

因此,在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应当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国制造2025”,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战略之举。

目前来看,我们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基本都是资源或政策垄断型的。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真正竞争力,只能代表国家本身的规模和政府对某些产业的垄断。真正能够代表未来中国企业竞争力的,还是来自民营企业。

中国未来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不是民营企业家个人的前途问题,是中国的前途问题。

如果市场能够发挥主导作用,那么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会脱颖而出。到那时,好企业会百花竞放,高市值的创业

型企业会不断涌现。10创新

外界一直对中国的创新颇有微辞。对中国创新的质疑大概可归为两类观点。一类认为中国善于山寨,侵犯他国知识产权,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另一类瞄准的是中国的创新体制,认为中国政府强力扶持创新的策略起到的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到底能不能创新?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

给出了肯定答案。报告认为,中国不仅能创新,而且可能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

预计至2025年,广义的创新将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贡献2-3个百分点,占GDP总增长的35-50%。

麦肯锡认为,在中国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债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回报下降等挑战的过程中,创新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麦肯锡报告将各行业的创新分为四大类型,即科学研究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报告对全球2万多家上市公司研究后发现,中国企业在客户

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方面的优势最大,而前两类创新的差距较大。

按全球收入占比衡量,中国在其中六个行业已超越了全球同行,例如家电、互联网软件、消费电子,并涌现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海尔等各个子行业的全球领导者。

中国巨大的制造业产能成为了效率驱动型创新的基础,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纺织和通用化学品等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建筑机械、电气设备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与日俱增。

在工程技术型创新方面,通过政府大量订单的扶持,中国的高铁、风电等部分行业的创新进展相当快,这些行业中获得政府订单的企业通过“获取、消化、改善”国外技术来学习创新。不过在汽车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中国企业的学习机会不多。

而科学研究创新方面,例如医药和半导体行业,中国与全球水平的差距较大。

一文看懂中国未来10年趋势所有生意都值得去再做一遍!

一文看懂中国未来10年趋势:所有生意都值得去再做一遍! 其实很多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被大趋势给决定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在过去十年买了房的人也基本都赚了!那么未来呢?只有了解中国未来的大趋势,我们才能赚大钱!未来三年五年,乃至三十年,中国将会是什么变化?在此后的三十年里,我们习以为常的发展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未来的三十年是一个“大立”的时代,将会带来“三个重建”。第一、重建秩序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总共三十多年的过程。前三十年,可以说叫“大破”,破掉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发展就是硬道理。国家鼓励的是敢冲、敢想、敢变。中国仍存在相信“法不责众”、“一俊遮百丑”、“灵活变通”的观念,这些惯性思维都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在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之下,很多投机者都成了高官或富翁。如今,这样的潜规则已经行不通了,“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

来。为了破解这种潜规则,需要重建规则和秩序,所以这次的反腐是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可以说是要彻底的连根拔起。第二、重建道德重建道德,也就是重建文化。中国几千年出现的问题,要想找到长治久安的道路,既要向西方学习,更要去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很多优秀的东西都丢掉了,而如果没有道德、操守、文化、诚信,它将使很多人都变成了经济动物,一切都是钱为大。从现在开始五到十年,最重要的肯定是“信用”。没有信用,将会寸步难行。不讲信 用的代价将会越来越承受不起。现在我们迫切地需要重建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都已 经开始反哺民间。重建道德,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大家都将会经历。第三、重建生态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逃不过三个阶段:第一是原始生态;第二是破坏生态;第三阶段是重建生态。英国伦敦100年前还被称为雾都,现在只要不下雨都是蓝天。日本用了30年来整治环境,在东 京街头走了两个小时,你会感觉环境非常好,见不到一点垃圾。所以,谋求发展不要只看当下,要看长远,以重建生态为方向,引领产业走向高端。不管做旅游、农业还是科技,思路都应该是一样的,往后凡是企业做跟生态有关联的产业,都大有希望。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过度追求发展速度,企业要实打实的去经营,努力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未来三十年,金矿在哪里?前三

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十大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十大趋势 2012-11-17 12:31:20 中国经济导报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中国经济话语权的日益提升,在包括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这样的“重量级”会议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中外嘉宾的共同兴趣所在。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亟待明确自身定位。如何正确看待自身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从全球战略角度处理国际关系及周边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十大趋势。 一、世界经济无法走出衰退且将持续低迷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5年了,现在看,这场危机还远未结束,并且有长期化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均表现为虚拟经济“虚大”,而实体经济日趋丧失竞争力。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在价格上相差几十倍,因此美国制造业已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欧洲国家即使能够渡过主权债务危机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竞争力已不能恢复。欧美要扩充实体经济和收缩虚拟经济,以使两者达到平衡,这个过程恐怕要十年。 因此,这场危机远未结束,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都将长期陷入低迷。 二、美日欧发达经济体都将进入战略收缩期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后开始收缩,用了15年时间才达到基本平衡,但又遭遇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要走出低谷至少还要十年时间。未来十年美日欧都必须调动所有力量去解决这场金融危

机带来的烂账。这场危机的长期深化将使这些发达国家进入到一个长期的力量收缩期。同样,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也将面临收缩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极大依赖。 整个全球力量中只有中国有力量“膨胀”,中国的膨胀是因为内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化提升将可以提供一个强大的内需动力,拉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这个结构调整空间和需求动力。全球除了中国都将进入一个收缩期。 三、全球大国间的博弈合作更趋激烈 未来十年是全球大国间从未有过的博弈和合作的十年,将是博弈中合作、合作中博弈的十年。这次危机不可能单靠某个国家而只能通过全球合作才能解决。随着危机的发展,各国纷纷推出货币量化宽松,意在转嫁危机,大国间博弈将变得更加激烈。在大国博弈中,谁能不犯、少犯错误,或者能提早洞悉他人的底牌,谁就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虚拟经济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实体经济国家”。虚拟大国的金融利益相当大部分要通过实物大国来实现,中美间的合作大于对抗。而美、欧在金融领域的博弈则明显是一方好则另一方就不好,美元和欧元走势也是相背而行。 中国的崛起完全可以在资源问题和产业问题上下大力气有所作为,而不在别人的核心利益上去争,减少彼此间矛盾。资源和产业整合好进入到通过金融配置资源的时候,中国可以依托美国,也可以依托欧洲,这样对中国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更有利。

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

创建宜居中国 ——《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中国未来三十年将会有如何巨大的变化,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未来的环境会是怎样?《中国未来30年》这本书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汇聚了中外17位知名学者对中国未来的展望,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为读者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描绘了中国未来30年的美好蓝图。 《中国未来30年》多篇文章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措施和方法。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第三代现代化的绿色想象》、《绿色发展:需要技术有重大突破》和《清洁能源:中国经济更绿更强大的发动机》这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的围绕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对中国的未来如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让中国未来走向宜居中国进行了阐述。 不得不说,中国现在的环境质量确实令人担忧,特别是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空气质量问题。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空气中pm2.5超标,每年死于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现在我们就饱受环境问题的困扰,我们还能够想象中国30年后的环境会是怎样的么?是空气污浊,必须带着防毒面具生活,还是蓝天白云,能够自由自在的呼吸?如果放任经济粗放型的发展,一昧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我们将丧失生存的权利。

创建宜居中国,需要改善环境质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须转变发展模式,变“经济粗放型”为“资源节约型”,做好“五化”,即资源高效化,提高资源生产率;产业发展高端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生产清洁化,淘汰劣势产业和落后生产力;消费友好化,倡导绿色消费;环境优美化,创造宜居环境。 创建宜居中国,需要从我做起。要想实现宜居中国这个绿色中国梦中,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如绿色出行,外出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资源,做到人走灯关,人走水关,不浪费纸张;生活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种植树木,保护树木等。 创建宜居中国刻不容缓,创建宜居中国任重道远。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千千万万个渺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足以改善环境的巨力。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中国必将是绿色的、宜居的。

2020年疫情之后,未来二十年中国国际化教育的“五大”转型思路.doc

疫情之后,未来二十年中国国际化教育的“五大”转型思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让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中美间在疫情前后的“合作”与“较量”,也为疫后俩强在未来世界的影响力和彼此间的互动,埋下了很重要的“伏笔”。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际教育也将面临转型,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会要有一定的调整与变化。本文将在观察全球现状、中国国际化教育的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化教育的五大发展方向。 这次冠状病毒引起的全球疫情给中国与整个世界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化的现状与未来的进程。中国与世界现有的关系与未来的联结、这几年深受特朗普逆全球化经贸政策影响的国际政经格局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虽然全球化进程已是我们人类发展必经之路,资本、人才、信息、产品的全球流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次病毒在全球几乎每个角落的肆虐,以及各国在不同阶段因不同国情、文化与制度的应对策略与方式,也确实暴露了全球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民族国家的认同与凝聚力,国境边界的关闭、人员流动的限制,国际间交通来往的大幅减少,全人类似乎一夜间又回到了前全球化的时代。 也许,疫情过后,一切又会慢慢恢复原样,但正如不少有识之士如基辛格所担心的,有些全球化进程中曾经是大多数人的基本共识,也许会被一些更传统保守的信念与政策所取代。民族国家的意识与自我利益会进一步被置于优先,各国原先对世界大同、融为一体的憧憬与向往,也会被各国在疫情中首先确保本国安全的做法所冲淡。欧洲疫情暴发后,所有欧盟的国家都先后封闭了自己的边界,意大利最初的求援,也没有得到欧盟友邦的积极响应。各国各自为政,自顾不暇,大都在“自扫门前雪”。疫后的世界,会有更多的猜疑、不信任、更多地对“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的怀疑与抵制。 尤其是在抗疫过程中,中国社会所显示出的极强的动员组织力,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中美间在疫情前后的“合作”与“较量”,也为疫后两强国在未来世界的影响力和彼此间的互动,埋下了很重要的“伏笔”。中美关系,很难再回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力只及美国的几十分之一时的“蜜月期”。 在这大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化教育也面临着种种压力与挑战,也正好是“转型”的契机。疫情前的主流模式与格局会遭遇国内外政经趋势及国际关系大势变化的冲击。原有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升学途径、培养目标,都会要有一定的调整与变化。 回顾中国的国际化教育历程,源于清末民初,也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当年的南洋公学、中西女中、清华留美预备学堂、那时西学东渐,与中国的传统教育互补融合,也确实培养了中国最早一批现代化的人才。四九年后,转向苏联,以后中苏交恶,中国国际化教育也就停止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引进了美国、英国或香港的一些国际学校,都是为外籍或港台人士的子女所服务。一直到九十年代,才开始有一些为中国学生服务的国际化学校。慢慢地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世界日益接轨,

中国未来二十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上) 课程的考试9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海闻教授指出,2011年底,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A.28% B.38% C.48% D.58% 2. “起飞理论”是由下列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A.罗斯托 B.罗斯福 C.亚当·斯密 D.帕累托 3. 世界贸易组织于()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4.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A.7%

B.7.5% C.8% D.8.5%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海闻教授指出,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和()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A.产品 B.文化 C.资源 D.服务 2. 海闻教授指出,起飞理论中“突变”过程的两个变化指的是()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文化结构的变化 D.生态结构的变化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海闻教授指出,体制改革本身能够起到提高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正确 错误 2. 海闻教授指出,本轮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解决公平竞争问题。 正确 错误 3. 海闻教授指出,在起飞理论“突变”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指的是从原来以农业为主逐步变成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正确

未来十年后中国的变化

未来十年后中国的变化 当前全球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调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客观认识未来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未来十年,尽管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明显、世界经济复苏的步履依然艰难,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和各国的军备竞赛有可能会不断升级等,但我们坚信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如何积极应对未来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外部挑战,我认为应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艰难而曲折、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尽管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好于预期,但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恢复迟缓、房地产市场和私营经济尚未全面启动,库存调整放慢。由此看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大多数发达国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经济深度衰退、信贷增长乏力、财政状况恶化,运用信贷和财政扩张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受到制约,所以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形成规模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第二,国际产能过剩凸显、各种形式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对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稳住外需、扩大内需的政策实施造成新的冲击。为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近来纷纷推出扩大出口和振兴本国制造业的政策,力图引领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以促进制造业升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发展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可见,当前全球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调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三,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将更加突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代价、能源困境等压力将越来越大。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如今已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和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纷纷作出先导性战略安排,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力求在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与低碳经济相关领域占得先机。 第四,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都可能对我国转型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带来不可预知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延续,新金融风险却在不断累积。二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不稳定性越来越明显,美元危机、美元引发的风险严重存在。三是全球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在拉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任重而道远。四是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历史遗留的民族矛盾和能源资源的争夺等,潜藏着未来发生局部战争危机,也是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重要因素之一。 把握国内国际大局,坚持好未来发展趋势与重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为此,我们没有理由放松对国内外形势的研判,只有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并坚持好未来发展趋势与重点,才能做到从容而科学地应对,也才能实现我国2020年的诸多既定目标。所以,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第一,这场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未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或根本趋势,技术进步、

世界大趋势和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大趋势与未来10年的中国面临的挑战2010,世界告别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进一步深入展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将在嬗变中呈现新的特点,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机制性变化。凡此种种,预示着未来数年内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中国怎样应对变化着的世界,对中国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世界走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世界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如何应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问题已经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社会、道德问题才是我们政府和社会所应该反思的。 挑战一: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 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甚至还呈蔓延之势,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挑战二: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着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其差距的拉大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仇富心态的产生、官民对立,严重危及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因此,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事关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 挑战三:基层干群冲突 干群关系的好坏、干群矛盾的积聚与解决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尤其对于基层政权来说,人民是政权的基础,民心向背关乎政权兴衰存亡。根基不稳,势必将造成整个国家大厦的坍塌。迫切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挑战四:高房价与低收入矛盾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经济问题最突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当前,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确实存在严重的泡沫问题也尚未有定论,但普通城镇居民

中国企业未来十年的三个机遇

中国企业未来十年的三个机遇 李稻葵 2016-06-12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存在金融危机、国际以及改革没有落到实处的三大风险,但在结构调整、技术变迁以及国际化中存在机遇。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三个发展特点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有什么样重要的发展特点呢? 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大概率事件是,恐怕未来十年增长的格局是前低后高,这是第一个判断。 为什么说前低后高?这个判断的基础是,我认为今天中国经济运行的速度是低于经济增长潜力的,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实际速度低于设计速度,这个判断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三个根据或原因。 第一个根据是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只有英国和美国的增长达到了它的增长潜力,美国是2。5%,英国2。0%;其他国家都是低于设计时速的,几乎没有例外,比如说欧洲1。7%,日本0。7%;而新兴市场国家除了印度和中国之外,大半的国家举步维艰,俄罗斯是-3%,巴西是-3%,南非也是-3%,还伴随着高通胀。这是我判断的第一个根据。 第二个原因是债务。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处理历史上遗留下的一些难题,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企业债务不仅达到了国内历史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高的,企业负债率和负债总规模占GDP的150%,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名列前茅。虽然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会进入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这就需要短期内降低增长速度。 第三个基本原因是增长点。为什么说中国的经济增速低于潜力,因为现在还没有完全打造出新的增长点。城镇化刚刚破题,还不知道怎样才能进入到快速轨道。 这一系列原因,让我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是低于增长潜力在运行。既然如此,未来一定会逐步回到增长潜力甚至更高一点。因此,我个人对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判断是前低后高。中国经济还能怎么高呢?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应该不止目前的6。7%。 根据我们研究的最基本结论,在一个经济体已经达到市场经济起飞的前提下,判断它的增长潜力和增长速度,增长潜力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这个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也就是人均GDP的差距。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不到八千美元,按照购买力评价是美国人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企业在学习,比如说保险业到资产管理,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到技术的引进,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赶超空间。我们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好的增长潜力,这就是最根本的根据。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赶超起来非常慢,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要忘记,正因为是大国经济,所以我们内部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说安徽省紧邻江苏,可是安徽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是江苏省的一半,江苏省人均收入水平是全国最高的,但安徽省是全国倒数第六,和江西、广西排在一块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大国经济内部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如果好好挖掘这些潜力,就能够把大国增长优势发挥出来。只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改革调整到位,我们的增长速度在未来十年后半部分应该还能够上来一点。 第二个判断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理由如下: 第一个理由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非常高,远超过我们的邻国越南等国家。过去七八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工资增长远高于名义GDP,劳动成本的变化将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个理由是,今天的百姓需求也在改变,已经超越了基本的温饱。大概在五六年前,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了美国,而今天奔驰、宝马、凯迪拉克也都如此。这表示在中国市场上,中高端购买力人群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凯迪拉克甚至有60%的市场在中国。中

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中国经济,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看衰,而且被口头看衰了很多年,不仅没有崩溃,还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在笔者看来,未来十年,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未来已来,预见方能遇见,如何拥抱? 1、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 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 带来新的战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 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 利益格局。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 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 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 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狮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

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 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 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部环境。 至于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本质上,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 2、海权的没落与陆权的崛起 在美洲大陆上,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两边都是大洋,纵使有强敌,也很难进犯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可以通过超级海军,控制两个大洋,一手北约,一手亚太,来控制全世界。过去的几十年,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秩序,便是以美国所主导的海权时代。 海权的象征,便是航空母舰战斗群。航母的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方圆1000海里,像一个移动的黑洞一样巡弋在大洋上,常规的武器,很难靠近它,更不要说攻击并摧毁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敌只有两个,一个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个是陆地。因为航空母舰无法在陆地上航行,舰载机对敌对大国的岸基空军作战,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所以,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是它的地缘劣势。一个整合连接起来的欧亚非大

预测中国未来十年的几件大事

预测中国未来十年的几件大事 如果让我设想2020年的世界发生了什麽,有以下几件大事: 一是联合国成立一个负责援助贫困发展中国家的基金,由中国外交官任主管。 二是亚太经合组织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更名爲亚太自由贸易区。 三是由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完全自由兑换,成爲世界重要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是仅次于美元、欧元的第三大货币。 四是中美俄三国航天部门,联手成功营救了在月球因故障不能返回地球的印度宇航员。 五是中美两国军方达成协定,两国航母将定期互访,在联合国授权的维和行动中,两国将爲对方海空军提供加油和补给便利…… 其实世界及其格局的变化往往会超出想象之外。21世纪后,突然冒出了「金砖四国」、「展望五国」、「新钻11国」。这意味着世界格局正向着多极化的方向演变。中国作爲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这植根于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硬实力),和对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一系列正确主张(软实力)。少数国家说了算的老规矩,正在被「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商量着办」-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规矩所替代。 10年后中国成爲综合国力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国。2020年中国将是经济总量与美国很接近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GDP将超过原定目标,达到7000-8000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化因素,可能还要高),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成爲提高我国国际行爲能力的保障。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负责任的外交行动和对外关系表现,将使各国政府和民衆加深对中国主张的了解。中国和主要大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将不断的改善和加强。中国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设和谐世界将作出突出的贡献。中国反对霸权主义,自己也决不称霸。

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三大特点

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三大特点、风险和机遇 和讯名家2016-06-02 19:23:00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资快报股市广播。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存在金融危机、国际以及改革没有落到实处的三大风险,但在结构调整、技术变迁以及国际化中存在机遇。 l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三个发展特点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有什么样重要的发展特点呢? 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大概率事件是,恐怕未来十年增长的格局是前低后高,这是第一个判断。 为什么说前低后高?这个判断的基础是,我认为今天中国经济运行的速度是低于经济增长潜力的,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实际速度低于设计速度,这个判断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三个根据或原因。 第一个根据是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只有英国和美国的增长达到了它的增长潜力,美国是2.5%,英国2.0%;其他国家都是低于设计时速的,几乎没有例外,比如说欧洲1.7%,日本0.7%;而新兴市场国家除了印度和中国之外,大半的国

家举步维艰,俄罗斯是-3%,巴西是-3%,南非也是-3%,还伴随着高通胀。这是我判断的第一个根据。 第二个原因是债务。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处理历史上遗留下的一些难题,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企业债务不仅达到了国内历史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高的,企业负债率和负债总规模占GDP的150%,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名列前茅。虽然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会进入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这就需要短期内降低增长速度。 第三个基本原因是增长点。为什么说中国的经济增速低于潜力,因为现在还没有完全打造出新的增长点。城镇化刚刚破题,还不知道怎样才能进入到快速轨道。 这一系列原因,让我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是低于增长潜力在运行。既然如此,未来一定会逐步回到增长潜力甚至更高一点。因此,我个人对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判断是前低后高。中国经济还能怎么高呢?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应该 不止目前的6.7%。 根据我们研究的最基本结论,在一个经济体已经达到市场经济起飞的前提下,判断它的增长潜力和增长速度,增长潜力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这个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发达经济 体的差距,也就是人均GDP的差距。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不到八千美元,按照购买力评价是美国人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企业在学习,比如说保险业到资产管理,从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 导读 本文作者从十个方面解析10年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趋势和产业格局变化,深入剖析大众消费能力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生态系统情况,非常值得一读!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以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 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也仅为10倍,而中国这一指标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 人们曾经见证过东亚经济奇迹,而中国经济奇迹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以这么快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地发展,这一事实举世公认。可以讲,再过十年,中国的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1消费 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平日精打细算的人们吹响了“买买买”的号角,朋友圈开始被旅行、血拼、聚会等各种照片不断刷

屏。这清晰刻画了中国消费的崛起。 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来自投资人士和经济学家的预言正在被逐渐证实:中国消费大潮正在迅猛来袭。 “中国现在正处在从世界工厂往世界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直言不讳,他列举了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仅在2014年中国各种消费占全球的比重是惊人的:智能手机全球34%的消费在中国,钻石首饰全球12%的消费在中国,在线游戏是18%,连巧克力也占全球消费的2%。 “经济低迷,我们担心消费下滑,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旅游团都变成了全球采购团,大家还在呼唤更多卫生、安全、健康的食品,呼唤着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些旺盛的需求在今天还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投资的机遇。”赵令欢透露,最近三五年弘毅80%以上的投资在服务、消费领域。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CROS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信息部副主任江伟华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发展为龙头,必将打破现有的行政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中央政府正试图破解由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给经济发展带 来的后遗症。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正在努力打破行政垄断造成的市场封闭性问题。早一天打破区域的封闭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后发动力将会显现。 每当中国经济遇到了难题,外源性增长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时,我们又时常想起了内源性增长。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特别是农业人口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有效体现,其原因是: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但农村经济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这一特定时段进行爆炸性放量。很显然,对经济的拉动我们都想到了他们,却无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1、多年来我们对农村是多取而少给予,虽然现在加大了对农村直接补助,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搞平均主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作物的品质提高并未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既然是补助,这钱怎么补,如何才能补出效果。2、农村人口的外迁,特别是青年主力军全部集中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流失也

是县域经济发展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了消费的生力军,谈经济发展有点不着边际。 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了严重的资源剥夺。如果说这是资源配置的结果,但我们为什么又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对人口的流动进行限制,阻碍了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区域中的自由流动呢? 城市群经济的出现,为探索人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的合理布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毕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各个省份的领导并不是封疆大员,作为共和国的公仆,理应抛弃个人的官场得失,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为区域经济的自由开放做出努力。利益之争是有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官员有没有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意识,这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党的17大以来,从中央政府及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来看,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即将上演。而其中如何重新划定各区域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从上海、重庆-成都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北部湾等规划批复来看,这一趋势已经开始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创造的力量正在逐步的形成,但壮大还需时日; 30年,中国制造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战线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时危机已经悄悄的向我们袭来。

中国未来十年的十二个机会(精)

梁信军:中国未来十年的十二个机会 来源:商业价值2013-09-12 09:15:59 内容摘要: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对于看坏的人,觉得现在是一个大变局,优势无法稳定持续;对于看好的人,这是个你想颠覆谁就颠覆谁的时代,当然是最好的时代。 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对于看坏的人,觉得现在是一个大变局,优势无法稳定持续;对于看好的人,这是个你想颠覆谁就颠覆谁的时代,当然是最好的时代。我谈十二点未来的机会: 第一,机会在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全球地位现在还没被全世界认识。可以清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各位同学毕业之后的一两年内,中国的市场将占到它全球市场的20-30%,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有一些行业已经是,有一些还不是。在已经是的市场里,比如说奢侈品,中国已经占到28%,但是其中还有很多奢侈品小分类的龙头企业,它的中国表现就还没有占到28%。这个gap就是价值投资的机会。 还有那些行业,现在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到全球20-30%的,但是四五年内很快会到20-30%,这种高增长的潜力也是价值投资机会。比如说医疗医药,中国现在占到全球15%左右,很多人相信未来可以18%的速度增长,我告诉大家未来可能不止这个数字,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婴儿潮,1963年前后七年出生的人,占到全中国人口的45%,婴儿潮这拨人今年平均50岁,等到55岁的时候,他的医疗健康开支将相当于50岁时的3-5倍,所以我觉得只要等四五年后,这个医药的规模绝对不止按18%的增长,我觉得可能会是百分之20、30、40来 上升,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机会比较多。 第二,最近美国伯南克说要退出QE导致的风险资产跌价跟未来的长期通胀威胁之间的落差。其实,他说的相当的模棱两可,也许、可能,明年我们要退出、我们会考虑,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话导致全球性的风险资产跌价。所谓风险资产包括现在的地产、股票,也包含金融。我觉得他这样一种姿态,说会退出的想法,更

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会发生哪些巨大变化

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会发生哪些巨大的变化 首先这次受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会以某种方式走向分裂,滑向衰落。世界将会更加依赖于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其次中华民族的大众自信已经被西方无情的抹黑唤醒,我们对于西方某些美好的幻想已经破灭,这是我们将来能够在世界格局中的一极占有主导地位的基础。 现在我们畅想一下那些方面,会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认为首选的就是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的特点就是数据的高速率和低延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某些5G技术应用的场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基于5G高密度的基站,我们可以智能化交通,甚至未来可以实现城市无信号灯。现在基于某些特定环境,我们叙述一下5G技术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 在现在城市交通环境中,交通拥堵似乎已成顽疾,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应急车辆往往无法顺畅通行,造成不可估计的财产损失,甚至人的生命安全也在这种环境中也变的不可控。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每一辆行驶的车辆中植入公共安全紧急显示系统,当消防车、救护车、交警、警察等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先按照应急指挥终端规划好路线,规划自动上报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立即对即将行驶的路线做好避让规划,应急指挥系统会根据,应急车辆的实时动态和当前的路况,提前发送避让信息给所有在途经路段行驶车辆。这样应急车辆在到达此路段以前,所有途经在此路段的车辆,或者即将到达此路段的车辆,都会在自己车辆的应急终端中接收到提前避让的信息。从而保证应急车辆会像波浪一样推进畅通无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未来我们的每一辆车,每一个人的手机,电话手表、甚至一个孩子的书包里都会集成这一系统。在一个狭窄的巷子里,一个孩子突然从车缝里窜出,孩子手上戴的电子手表里的应急系统在很短的时间把自己的运动轨迹传到了最近的5G终端,5G终端又将孩子的运动轨迹分发到了最近的,处在行程中的车辆,一辆车计算出即将发生碰撞,于是采取了自动制动措施,在距离孩子有一段距离的路上停了下来。而紧跟在这辆车也相应的做出了反映。 在未来的高速公路上5G技术也会有很多的应用。现在如果高速公路前方突发交通事故,尤其是夜晚或者山区弯度较大的路况,后方来车往往不能提前预判,造成二次事故。或者前方突然出现团雾,路面结冰等情况,前方车辆已经减速,后方来车无法及时刹车造成多发事故,致使大量人员受伤财产受损的情况。5G技术应用后会在车辆内嵌入一个应急广播系统,类似飞机的黑匣子,可以在车辆突发交通事故时检测车辆的状况,并将当前位置和运动状态发送到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会派出警力到达现场,并在事故发生的同时向正在向这里形成的车辆发出预警,车辆收到前方发生交通事故,距离是多少,请将速度降低到多少,只有途经一定距离的车辆都会收到预警,并按照预警方案执行,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当高速上自己车辆遇到紧急故障时,也可以启动车辆上的紧急预警系统,系统会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提示周围车辆减速避让的提示。当高速公路施工时也可以放置类似的装置,完成车辆的提前提示和避让。 如果高速公路突发团雾,路面结冰等恶劣天气,高速公路天气检测系统会自动上报突发情况,应急系统做出反应,提示一定范围内途经车辆减速甚至停驶。 这只5G应用场景的很小部分,我相信未来社会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未来三十年经济走势

中国未来三十年走势 其实很多成功和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被大趋势给决定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 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在过去十年买了房的人也基本都赚了! 那么未来呢?只有了解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大趋势,我们才能赚大钱! 我们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十八大之后,经过两年的试水,未来三年五年,乃至三十年,中国将会是什么变化?在此后的三十年里,我们习以为常的发展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未来的三十年是一个“大立”的时代,将会带来“三个重建”。 重建秩序 ▽ 前三十年“大破”,后三十年“大立”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总共三十多年的过程。前三十年,可以说叫“大破”,破掉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发展就是硬道理。国家鼓励的是敢冲、敢想、敢变。 中国仍存在相信“法不责众”、“一俊遮百丑”、“灵活变通”的观念,这些惯性思维都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在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之下,很多投机者都成了高官或富翁。 如今,这样的潜规则已经行不通了,“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为了破解这种潜规则,需要重建规则和秩序,所以这次的反腐是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可以说是要彻底的连根拔起。 重建道德 ▽ 重建道德,也就是重建文化 中国几千年出现的问题,要想找到长治久安的道路,既要向西方学习,更要去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中国十年变化

中国十年变化知多少 中国从新千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十年。十年内,遇到的困难、挑战和机遇、发展都非常多,而回顾这十年我们发现,十年中尽管遭遇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种挑战,但是在政府的领导和号召下,我们都迈过了这些坎儿,并且得到十分迅猛的发展。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强国,并且鼓足尽头有赶超美国之势。这也令美国惶惶不安。且不管美国如何,回顾这十年,值得分享和思考的大事件有太多太多,在这些事件背后,我们的收获同样是太多太多。 十年前,我国的GDP首次突破了十万亿大关,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的G DP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据统计,目前我国GDP接近五十万亿,不但震惊了我们自己,更是让全世界叹为观止。十年前,我国刚刚完成与美国欧洲的谈判,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然谈判是很艰难的,所幸我们攻坚克难,以“过五关斩六将”迅猛之势打开了世贸的大门。经过十年的时间,今天,我国贸易额和G DP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 十年前,我国面临转型期,下岗和失业给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在政府和各界的扶持下,许多下岗工人自立根生,从小生意做起,做到了大生意,每个人都自足自给给书写了一本生意经,经过十年的积累,到今天,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覆盖亿万人民。相比我国,再反过头来看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兼职是五味杂陈。 除了以上这些铁铮铮的事实,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在建设、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样令全世界瞩目。2001年青藏铁路正式开工;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2009年三峡大坝工程全

面完工……这每一项壮举都将被永久记入人类史册,这每一项壮举都在向全世界证明着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这十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鼓励加大农业建设,减轻了农民兄弟的生活负担。免除了学杂费,鼓励加大教育发展,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建立了社保体系,从养老、医疗、工伤、事业、生育等方面给予群众以保障,使得民生建设得到极大的改善。大家明显感觉生活好了,家庭富了,吃穿讲究了。 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经济腾飞的十年,更是国家强盛的十年。在十年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都有所改变,注意力相对于十年前都发生了改变。比如以吃来说,吃更强调要健康、要绿色、要无污染。而穿同样的,要环保、要舒适、要大方。而十年前,我们所关注的绝不会在这上面,我们或许关注的更多的是实惠。而这些细节就完全可以显示国家发展得多么迅速,社会进步得多么有力,群众收入水平的提升又是多么势如破竹! 当然,在这十年中,我们也经受了这样那样的困难。2002年,我国广东佛山爆发出第一例非典病例;2008年四川汶川爆发八级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爆发七级大地震;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挑战尽管很大甚至是极度“凶猛”,但是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和群众的积极斗争下,终于化险为夷。 这些困难甚至说灾难让中国愈挫愈勇,在挑战面前绝不低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抵抗苦难,最终一次一次地将困难攻克。壮举不仅留下一段段佳话,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